⑴ 學校體育課程的具體目標有哪些
最佳答案利用課程資源實現多元體育課程目標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是基於現代教育思想觀念,積極倡導教學方式的轉變,試圖改變長期以來僅僅依靠教科書和學校現有場地器材進行教學的局面,因而對體育課程資源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課程與體育課程資源的關系就好比魚和水,沒有體育課程資源的廣泛支持,體育課程改革就無從談起,體育課程目標就無法順利實現。 一、多元體育課程目標的確立 1999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決定》,至此,掀起了全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熱潮。體育課的名稱改為《體育與健康》課程,制定了體育與健康標准並制定了課程目標、學習領域目標和學習水平目標,從而使體育課程對學生要求更加具體化、明確化。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用技能;(2) 培養積極參與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4)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課程目標包括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學習領域。體育教師面對五個領域的多元目標,如何組織教學,或者說在體育課中如何實現這些目標,這就要求我們的體育工作者針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層次的學生挖掘有利於實現各目標領域的課程資源,以不同的課程形式(顯性、隱性)和教學手段,完成多目標的課程任務。 二、對課程資源的正確認識 1.對課程資源傳統認識的誤區 目前,我國基礎教育體育工作者對體育課程資源的認識還比較狹隘。傳統的認識認為體育課程資源就是體育教材和現有的場地器材。因為體育教材是根據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內容,按年級分項編寫的各項教材的具體內容和組織教法與要求的教師用書和學生用書。也就是說,只要有了教材,體育教師就知道應該教什麼、應該怎麼教,有了場地器材,就知道在哪裡教、用什麼來教;對學生來說,有了體育教材,就知道學什麼、應該怎麼學。一談到體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傳統的認識就是訂購教材,或者編寫教材,甚至進口國外教材,這種認識還停留在紙張印刷時代,誠然教材一直以來是我國學校體育的主要課程資源,然而教材絕非是唯一的課程資源,走出課程資源認識的誤區,建立對其正確而全面的認識是實現多元課程目標的保障。 2.體育課程資源的概念與分類 由於我國對課程資源的研究起步較晚,尤其對體育課程資源的研究較少,在此列舉幾個有代表性的研究進行分析闡述。 徐繼承等在《論課程資源及其開發利用》一文中指出,課程資源是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等整個課程編制過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包括教材以及學校、家庭和社會中所有有助於提高學生素質的各種資源。課程資源既是知識、信息和經驗的載體,也是課程實施的媒介。 課程資源指的是富有教育價值的、能夠轉化為學校課程或服務於學校課程的各種條件的總和。吳剛平博士對課程資源的理解具有代表性,他認為廣義的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形成課程的直接因素來源。西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的碩士研究生韋頌在其碩士學位論文中套用吳剛平博士對課程資源的定義,對體育課程資源進行了廣義和狹義的界定。廣義的體育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實現體育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狹義的體育課程資源僅指形成體育課程的直接因素來源。 體育課程資源有多種分類方法,如按存在方式可分為顯性與隱性資源;按空間分布可分為校內與校外資源;按性質可分為自然與社會資源;按存在形態可分為物質形態資源和精神形態資源等,當然各種課程資源的劃分並沒有絕對的界限,只是為了研究的需要,各資源之間不是對立的,而是交叉的。每一種資源都有其直接和間接的功能與作用,本文突出了課程資源對實現目標的相對直接的作用和效果。 至此我們對課程資源以及體育課程資源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認識,在這里我們使用相對廣義的體育課程資源概念,指的是實現體育課程目標的因素來源。 三、利用課程資源實現多元體育課程目標的主要途徑 體育課程目標包括五個學習領域,實際上由兩條主線組成,一條是身體活動主線,另一條是健康主線。身體活動主線包括運動參與和運動技能;健康主線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 1.身體活動主線的主要實現途徑 要想使學生參與到運動中來,單憑體育教師的力量是不夠的,還應注意和開發校內外一切有利於實現體育課程目標的人力資源。在校內應利用班主任、有體育特長的教師、學生和校醫等兼任部分體育教育任務,使學生參與到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中,發揮校內體育特長人士的作用,促進體育課程的深入開展;在校外應該充分利用社區體育指導員、社區體育特長人士和家長的幫助,使學生積極參與到社區體育活動中,並得到家長的支持和督促,以多渠道實現體育參與的課程目標。 運動技能的形成主要依靠體育顯性課程的教學,顯性課程是學校范圍內,按照教育目的和學校體育目標,以直接的、外顯的方式來實現體育課程目標,體育顯性課程以體育科學理論和實踐為依託,根據教學需要和不同年齡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選擇和排列適宜的顯性課程資源為教學內容,組織起體育學科體系,保證了全體學生掌握基本的和系統的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從而達到實現課程目標的目的。 2.健康主線的主要實現途徑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其充分顯示了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提高為目標,關注學生健康意識和鍛煉習慣的養成,強調要將學生的健康貫穿於課程實施的全過程。然而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並非一朝一夕和幾堂體育課可以實現,它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工程。這需要綜合利用一切有利於目標實現的體育課程資源。 (1)利用隱性課程資源實現健康目標的途徑體育隱形課程資源是指以間接、內隱的方式,通過非理性經驗如學校和社會風氣、師生關系、價值規范、情意表達、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等對教學活動施加影響的課程資源。重視體育環境對學生的潛在作用,使學生獲得潛移默化的熏陶與感染。體育隱性課程傳遞給學生的教育經驗是廣泛的、非理性的、非知識性的,這種影響不僅涉及到認知,而且更主要地涉及到觀念、情感、意志、道德、情趣等方面,不僅與生理有關,而且與心理、道德、文化有關。其廣泛存在於學校物質與精神文明環境之中,時時處處對受教育者產生影響。體育隱性課程常常以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機制使學生攝取有關的教育經驗,在自然、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得到長期熏陶,教育手段具有非強制性,效果持久,它對學生的影響往往觸及心靈深處,能使學生留下深刻的記憶,乃至終生難忘,這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鍛煉習慣的養成具有持久和深刻的影響。 (2)利用體育設施資源實現健康目標的途徑 體育場地、器材是加強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增進學生健康的物質保障。國家已制定了各級各類學校的體育器材設施配置目錄,各級學校應加強落實,保證設施資源的合理配置。教育環境中齊全的體育設施配置、體育器械的多功能開發、器材的改進與研製以及場地器材的合理設計與布局都將作為一種信息存儲於有形的載體中,受教育者會不自覺地吸收這些信息,接受美的熏陶。 (3)利用運動項目資源實現健康目標的途徑 現有的傳統運動項目資源十分豐富,但大多是以競技為主,為適應和滿足中小學的實際需要,各級學校和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發展情況對運動項目進行改造,簡化規則、簡化技戰術、修改內容、降低難度等,這是課程設計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重要方面。 對於野外生活、輪滑、休閑體育、瑜珈等新興的體育項目應根據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加以選用。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體育文化源遠流長,這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應當大力開發和利用的寶貴資源,如白族的山羊、朝鮮族的盪鞦韆、蒙古族的摔跤等。 實現體育課程目標的可利用資源還很多,如自然地理課程資源、體育信息資源等,在這里不再一一詳述。總之,各級學校應充分發揮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利用、改進、挖掘有利於課程目標實現的體育課程資源,落實素質教育精神,增強學生的體質。
⑵ 高校體育課課程目標是什麼包括哪5個方面
《標准》構來建了新的課程目標體系源,確定以目標的達成來統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各地、各校和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內容。採用多種形式和方法去達成課程目標。
《標准》設置了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方面的具體目標。這些目標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充分體現了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以身體練習為主的特點和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的三維健康觀。各地、各校和教師在實施《標准》時,要全面關注五個方面的具體目標,特別要加強對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這兩個方面的研究,以促進課程目標的實現。
課程目標的實現僅僅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因此,要樹立大課程觀,將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如課外體育活動、課外健康教育活動、課外其他教育教學活動等)相結合,才能全面有效地實現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
⑶ 試述體育課程目標是什麼
體育課程是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為主要目標的公共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是我國實現素質教育和促進學生適應社會、培養學生完整個性的有效途徑。體育課程的目標為:
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與技能。
2、培養運動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
4、提高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3)體育教學5為目標擴展閱讀:
體育課程作用:
1、增進身體健康: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提高對身體和健康的認識,掌握有關身體健康的知識和科學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堅持鍛煉,增強體能,促進身體健康;養成健康的行的生活方式。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在和諧、平等、友愛的運動環境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情感的愉悅;在經歷挫折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在不斷體驗進步或成功的過程中,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形成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3、增強社會適應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將理解個人健康與群體健康的密切關系,建立起對自我、群體和社會的責任感;形成現代社會所必需的合作與競爭意識,學會尊重和關心他人,培養良好的體育道德和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愛國主義精神學會獲取現代社會中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方法。
4、獲得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和運動技能,學會學習體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終身鍛煉的意識和習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不同需求,選擇個人喜愛的方法參與體育活動,挖掘運動潛能,提高運動欣賞能力,形成積極的餘暇生活方式;學生可以提高體育運動中的安全防範能力,獲得在野外環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體育課程
⑷ 中學體育教學的總體目標是什麼
體育與健康課程分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學習方面,各學習方面的目標如下:
一、運動參與的目標:
1、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
2、體驗運動樂趣與成功。
二、運動技能的目標:
1、學習體育運動知識;
2、掌握運動技能和方法;
3、增強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
三、身體健康的目標:
1、掌握基本保健知識和方法;
2、塑造良好體形和身體姿態;
3、全面民展體能與健身能力;
4、提高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的目標:
1、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
2、學會調控情緒的方法;
3、形成合作意識與能力;
4、具有良好的體育道德。
⑸ 如何實現體育教學的目標
體育手段泛指人們為了實現體育目標而採取的各種內容和方法的總稱。它與體育目標形形相隨,並行發展。換言之,自有體育以來,也就同時有了達到體育目標的各種各樣的體育手段,它緊跟體育目標演變發展的步伐,隨著人類社會的演進發展和人們需要的不斷提高而不斷改進、充實與完善,有其歷史性、民族性、地域性和時間性特徵,並隨著現代社會科學的高速發展,信息交流與溝通日趨迅速、及時、准確,體育手段的社會化、國際化、科學化、現代化色彩越來越濃,因而體育手段的具體內容也隨之越來越豐富多彩,對於實現體育目標的效度也將越來越明顯。由此揭示如何選定體育手段的問題,就成為事關實現體育目標效度的首要課題。
一、確定體育手段的主要依據
縱觀體育實踐史,體育作為人類社會生活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滿足人們追求終生健美樂的目標需求,實質上包含了兩層相輔相存的意思。即一是如何獲得「健、美、樂」;一是怎樣保持「健美樂」,二者缺一不可。而在以往的體育實踐中,則是只強調其一,而忽略其二,亦或說只講「健身」而不聞養護其身。顯然,在這種觀點指導下,對於體育手段的確定就很難避免其片面性。在我國有關體育的教科書中,就是把「身體練習」或「運動動作」視為體育的唯一手段來加以論述的,即是見證。事實上,影響體育實施過程及其目標效果的因素很多很多,決非是單一的手段可以奏效的。誠然,「運動動作」是實現體育目標最基本的手段;人們在其一生中,既不需要也無可能將與體育目標有關的東西全部拿來作為體育手段加以運用,但至少可以肯定,體育的手段決非只有唯一的「運動動作」。進而言之,體育手段的確定,至少必須滿足兩個基本條件。其一被定體育手段是實現體育目標所必須具備的、缺其不可的,其二作為體育手段,它必須能夠在實現體育目標的過程中單獨承擔並完成某項具體任務,而且是可以操作的。換言之,只有根據實現體育目標的需要,並充分考慮到作為體育手段的職能,二者有機結合來確定體育手段,才是較為科學合理地選擇。這樣的體育手段也才會真正有助於實現體育的目標。
二、體育的主要手段
1.動作手段
這里所說的動作,既不是人的生活動作、勞動動作,也不是藝術動作和軍事動作,而是指人們專門用來實現體育目標的各種各樣特定的具體動作,來自於人們的生產勞動及勞動的具體動作。它雖然可能來自於人們的生產勞動及勞動工具的轉化,來自於軍事防衛技能、日常生活技能、娛樂技能,甚至來自於人們對動物的模仿和對大自然的挑戰,但它卻是經過專門加工整理提煉出來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類身體動作。人們以其個人、雙人或集體形式,練習這類身體動作中的單個的、組合的或特定模式的各種徒手的或藉助物資設備和器械的各種具體動作,雖然不能直接生產糧食和鋼鐵,也不能直接產生任何勞動價值,但它們卻可以專門用來幫助人們健身、健美、健心,形成並保持多種良好的身體技能,培養健美體格,使之身體健康,精力旺盛,精神愉悅,快樂幸福。因此,它是實現體育目標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
2.物資手段
從宏觀上講,人類的生產、生活總離不開一定的物質資料。體育作為人類生活中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同樣離不開一定的物資與設備。具體而言,體育的物資手段,主要是指體育實施過程中必須具備的場地、設施、器材、運動服裝以及有關科研設備等,它是由體育以各種身體動作為基本手段,有機體必須直接參與活動這一本質特徵所決定的。人要活動,要做各種各樣的動作,就需要空間,需要藉助一定的物質設備條件。換言之,離開了一定場地、設施器材,或者身著根本不便於運動的服裝、鞋帽等,即使再好的動作也無法做,再好的身體活動也無法展開,自然也就沒有體育目標效果可言。因此,將物資手段列為體育中的主要手段之一,顯然是無可非議的。值得提及的是,正是由於過去理論研究上對於物資手段的忽視或根本不曾提及,在這種「理論」指導下,表現在體育實踐中;對於場地設施器材建設根本不曾列入議事日程,致使公共體育設施器材建設甚少,即使在學校,仍然表現為場地設施器材數量上嚴重不足,直接影響學校體育活動的正常開展。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人越來越多,本著經濟、實用、可行的原則,加大物資手段開發利用力度,實屬刻不容緩。
3.衛生保健手段
衛生保健手段事關體育實施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體育的實質是健身教育,在於獲得體質的增強、身體的健康。那麼衛生保健手段所承擔的主要任務則是為了更好養護身體,保持健身的效果。只有二者緊密配合,才能真正稱之為實現了體育的目標。否則,體育的物質設備條件再好,動作選用再恰當,若消耗了不及時補充,鍛煉累了不及時調整休息,生活無規律,不按時作息;獲得了的不珍惜、不愛護、不保養;不懂人體衛生、體育衛生和保健知識,身體有「毛病」不懂得及時調整,形體有缺陷不知道如何矯正,體育實踐中也不懂得如何自我保護等等,顯然都不會真正獲得並保持健美、健康與快樂幸福。其簡單道理,猶如人們創收,如果只是努力增加收入,而不會合理使用與積累,則始終不能脫貧,更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富有者。因此,重視與加強衛生保健手段,又是達成體育目標的一個重要舉措。
4.信息手段
根據系統科學方法論,我們完全可以把實現體育目標的過程看成是一個由多因素構成的極其復雜的動態系統,而系統活動的過程實則是一個信息獲取、加工、處理的過程,因而從管理學角度看,體育目標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則取決於信息的溝通。因此,開發、使用信息手段,必將在實現體育目標的系統活動中起著主導性作用,在當今信息社會里尤其如此。
5.時間手段
在學校范圍內,常用「7+1>8」來說明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意識是說,能夠每天堅持一小時體育鍛煉的人,其學習或工作效率要高於只知道成天8小時學習或工作的人。誠然,體育鍛煉的效益很難用公式加以描述,且上述公式中也可能存有簡單化、絕對化的弊端。但至少可以說明,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安排一定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是非常必要的。事實上,健身強體之事並非朝夕之功,也並非是一曝十寒可以奏效的。總之,人一天或一周的時間是個常數,而鍛煉需要花去時間,只有人們善於巧妙地安排時間、利用時間,實現體育目標之事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6.音樂手段
音樂作為體育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作用不僅表現在音樂可以幫助人們培養節奏感、韻律感,提高協調能力和審美能力,重要的是音樂可以對人的生理、情感及舉止行為等多方面產生各種積極影響,而與體育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音樂就是通過人體的共振、共鳴、協調、感染、感化等現象,直接或間接地作用於人的身心健康。
⑹ 淺談怎樣實現體育課堂教學的目標
體育課堂教學目標是在體育課程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根據教材、學生、場地器材條件等,針對一次課設定的具體明確、易於觀察和測量的一類行為方式,是教師對學生發展變化的一種期望。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對於教師正確地認識學生,實現高效的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們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對於課堂教學目標制定不明確,指導性、可執行性不強,往往與教學目的混淆,不利於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就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進行探討,為提高教師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水平提供借鑒。
一、體育課堂教學目標與體育課堂教學目的的區別
很多體育教師在制定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時候,往往與教學目的相混淆,影響了體育教學中對教學任務的可執行度。那麼,體育教學目的和體育教學目標有什麼區別和聯系呢?兩者的聯系在於都是圍繞著體育教學活動的一種預期,都具有指導性。區別在於,體育教學目的是對體育教學意圖的一種廣泛的陳述,是從宏觀角度進行論述的。一般體育教學目的用詞為:「掌握」「鞏固」「理解」等。教師不易觀察到它們的變化以及變化程度。教學目的一般被採用在教學大綱中和上級的指導文件中。
教學目標一般多用於針對一次課的體育課堂。教學目標是對體育教學意圖的一種具體的陳述,是從微觀角度進行論述的。是對通過一次課的教學後,學習者應該獲得什麼能力的一種具體的陳述。比如,對於單手肩上投籃新授課的教學目的經常採用的陳述一般是「初步掌握單手肩上投籃技術」,在這句話中,用了「初步」這個詞,那麼什麼是初步掌握,初步掌握是要求學生掌握到什麼程度,這里都沒有一個可以衡量的標准,從而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對自己的教學效果進行科學的評估。如果同樣一個內容,用教學目標來表述,可以是「80%的學生能夠站在罰球線處,採用單手肩上投籃技術進行投籃,命中率在40%以上」。那麼,通過這種精確的表述,教師本身和教學評價者可以對教師教學的效果進行非常直觀的評價,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
1.運動技能目標的設定
運動技能目標即通過一次體育課的學習,學習者應該掌握什麼樣的技能,掌握到什麼程度。運動技能目標是顯性目標,即我們能夠反映出學生通過學習所產生的預定的、明顯的、看得見的變化。它反映了課的內容,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效果,是教師教學質量的直接體現。在運動技能目標設定時,應該注意的是,目標中完成的任務是教師能夠觀察到的學習行為,不能用「掌握」「基本掌握」等抽象動詞表達。另外,在運動技能目標的設定中,應該清楚地表達學生的學習條件、完成學習的程度,學生在學習結束後應該達到的水平。其次,技能目標的設定要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技能目標一般包括以下四方面的要素:「誰」「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在什麼條件下」。「誰」,是指學習的對象,即學生。教學目標制定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期望和預計,因此,教學目標的對象不是教師本人,而是參與學習的學生。同時,我們要注意,這里的「誰」,是教師對能夠達到學習目標的學生人數的預估,即不一定是全體學生,可能是大部分學生,但是不能只是一小部分學生,因為教學是面向全體的,如果只有一小部分學生能夠達到學習的要求,顯然,教師的教學是失敗的。「做什麼」,是指一次體育課中學習什麼樣的運動技能,在此,應該是課中的主要學習內容,如一節課中教師安排了學習籃球運球上籃和素質練習快速跑,那麼在技能目標設定時應該針對籃球運球上籃這一內容來表述,素質練習快速跑只是輔助教材。「做到什麼程度」,是對學生通過一次課的學習後所掌握的運動技能的一種預測性的描述。如通過單手肩上投籃的學習,學生的投籃命中率達到60%。「在什麼條件下」,是指完成前階段「做到什麼程度」的條件,如還是針對前面的單手肩上投籃命中率要到達60%的條件是站在罰球線位置。這個完成的條件根據教學的進度和學生的掌握程度可以不斷提高要求,如對於技術動作掌握較好的學生,可以要求在籃圈到罰球線為半徑的弧線任意一點進行投籃。
2.身體素質目標的設定
身體素質目標是指通過一節體育課的學習,對學生什麼樣的身體素質進行影響和提高。身體素質目標一般包括以下幾種:靈敏素質,進行的練習有快速啟動和停止,改變方向,改變高度等。身體平衡素質,進行的練習有身體平衡、靜態平衡和動力平衡。身體協調素質,進行的練習有眼手的協調、眼和足的協調練習。速度素質,進行的練習有腿部快速運動練習和手臂的快速練習。耐力素質,一般包括心血管的耐力和運動系統的耐力練習。柔韌素質,一般包括頸部柔韌、軀干柔韌、四肢柔韌、手足的柔韌等方面的練習。力量素質,一般包括臂力、腿部力量、全身力量等方面的練習。爆發力素質,一般包括手臂的爆發力和腿部的爆發力。在一次課的安排中,主教材對於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是要重點突出的,如快速跑的教學主要提高學生的速度素質和爆發力。另一方面,輔助教材對於素質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教師在安排輔助教材時應該考慮到練習項目對於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的作用。
3.情感目標的設定
情感涉及學生的態度、動機和價值觀等方面,情感目標指學生通過教學後獲得的感受、興趣、鑒賞等心理方面的影響,屬於隱性目標。情感目標是對學生心理獲得的一種描述。情感目標的培養很難在短時間內直觀地觀察到,但是情感目標非常重要,是實現體育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教師的組織、語言、練習內容、學生課堂中相互間的關系時時影響著學生的情感,因此,我們在制定情感目標時,要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的組織、教學方法和教師的教學行為來制定一次課的情感目標。
三、設定教學目標應該注意的問題
(1)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對學生學習行為的描述,而不是教師的教學行為。因為實現目標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通過教學來讓學生實現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始終是圍繞著學生來制定的。
(2)一次體育課教學目標是對學生通過這次課的學習所要達到的最終學習效果,而不是對學習的過程和教學程序的描述。
(3)教學目標的設定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得太高學生無法達到,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制定太低,學生不要經過努力就可以達到,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教學目標的制定要本著「跳一跳才能達到」的原則,也就是說,學生要經過一定的努力才能夠達到。同時,為了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我們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制定不同的目標,有利於提高全體學生的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
(4)設定教學目標要在以運動行為目標為主導的前提下,兼顧情感目標。即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通過練習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還要通過教學的組織、教師的教學行為來促進學生情感素質的提高。
(5)情感目標的制定要考慮通過教學對學生情感影響的實際效果,實事求是,不能一味地將情感目標擴大。
⑺ 體育教學目標怎麼寫
上半學期體育教學目標
隨著社會進步和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 、規范的體育課程管理體系勢在必行。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增強學生體質為中小學體育教學的首要目標 。
體育教學目標是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的具體體現,是體育教師組織和進行體育教學活動的指南,也是評價體育教學質量標準的依據。
一、 明確新課程的教學目標
以本為本,以綱為綱,靈活執教,確保教學目標的完成與實施 。小學體育教學目標如下:
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2.增強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表現出人際交往能力和合作的精神。
4.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二、通過分析低年級的基本情況(一至三年級),應達到了解和掌握以下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具體目標:
1.讓學生了解什麼是體育課,體育課與其他課程的區別以及為什麼要上體育課,懂得上體育課的常規。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上好體育課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是學生能積極參加課內外的各項體育活動。
3.使學生初步了解認識學校運動場及場地內主要器材的名稱、用途。
4.使學生初步掌握一些簡單的隊列隊形如立正、稍息、看齊、報數、原地轉發等動作方法。
5.使學生懂得在游戲中只有與同伴團結協作,密切配合,共同遵守規則,才能使游戲順利進行。
6.引導學生掌握各種不同姿勢自然走的正確方法,培養走的正確姿勢。
7.在個人和集體的活動中,既要讓學生充分自我表現,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組織紀律性。
通過分析高年級的基本情況(四至六年級)應了解和掌握一下體育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知道在某些活動中的一些自護自救措施,以及能夠選擇安全的環境來進行體育鍛煉。
2.讓學生了解在體育活動以及學習和生活中尊重、關愛他人的重要性,並能掌握尊重、關愛他人的方法。
3.讓學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點和自身發育情況,關注青春期的衛生與健康,初步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
4.學會蹲距式起跑的基本姿勢,掌握起跑後加速跑、途中跑和終點沖刺的正確方法,改進快速跑技術,提高快速跑能力,培養跑的正確姿勢。
5.發展學生的快速反應、靈敏、協調、速度等身體素質,提高內臟器官功能,促進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
6.讓學生正確掌握快速蹬地起跳的動作方法,提高單、雙腳跳躍的能力等。
三.通過學期體育教學目標,明確課程標準的要求,使學生基本掌握教學內容,做到安全第一並且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到適度、適量,並且落實到每個學生。進而促進學生體質的增強、能力的提高。
下半學期體育教學目標
隨著社會進步和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 、規范的體育課程管理體系勢在必行。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增強學生體質為中小學體育教學的首要目標 。
體育教學目標是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的具體體現,是體育教師組織和進行體育教學活動的指南,也是評價體育教學質量標準的依據。
一、 明確新課程的教學目標
以本為本,以綱為綱,靈活執教,確保教學目標的完成與實施 。小學體育教學目標如下:
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2.增強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表現出人際交往能力和合作的精神。
4.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二、根據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一至三年級學生在本學期應到達掌握以下技能與知識的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早操和課間操是學校體育活動的內容之一。
2.強化學生關注自己生長發育的一是,激發學生為了有良好的身體而參加體育鍛煉和人身上體育課的積極性。
3.激發學生興趣,樂於並能主動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4.學會30米快速跑的動作,能以最快速度跑完全程。
5.發展學生一般耐久跑能力,培養跑的正確姿勢。通過各種簡單的跳躍練習,發展身體的靈活性,協調與跳躍能力。
6.通過體操的學習,使學生發展身體的協調性,動作的節奏感、韻律感,培養身體的正確姿勢。
7.知道簡單的原地和行進間的隊列隊形的動作要求,掌握簡單的隊列隊形的動作
方法。
通過分析高年級的基本情況(四至六年級)應了解和掌握一下體育知識與技能:
了解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及不良情緒對生活、學習、鍛煉的消極影響。學會在不良情緒狀態下調節情緒的方法。
學會耐久跑的方法,初步形成彎道跑的正確身體姿勢,掌握正確的呼吸與分配體力的方法。
學習和掌握單、雙手推、擲實心球的基本動作,發展力量和協調素質,提高投擲活動能力。
進一步學習隊列隊形的練習,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與團隊精神,明確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培養正確的身體姿勢、高尚的情操與審美觀。
通過體操的學習,使學生發展身體的協調性,動作的節奏感、韻律感,培養身體的正確姿勢。
三.通過學期體育教學目標,明確課程標准具體要求,使學生基本掌握教學內容,做到安全第一並且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到適度、適量,並且落實到每個學生。進而促進學生體質的增強、能力的提高
⑻ 體育與健康標準的五個學習領域目標
它包含五個方面,即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
通過體育與回健康課程的學習,學生答將:
(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2)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
(4)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1)行為主體是學生;
(2)必須將教學任務細化為可操作可測量的目標。如:原地運球30次、說出兩種交接棒的優劣等。
(3)使用陳述性語言。如:掌握單手肩上投籃的動作要領。
(4)要將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目標作為體驗性目標來陳述。如:學會與人合作交流,體驗運動快樂。
⑼ 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五個要素
學習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策略的運用,教學組織形式的探索,創設可持續發展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