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正確分析學生特點
雖然我們一直在強調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的緊箍咒一下難以摘除,學生每天的課業繁重,但是良好的身體是所有學習和生活的基本保障,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學生意志力的培養是一項復雜的事情,它和很多方面有關聯,所以在培養的過程中需要師生的共同完成。意志品質的培養既包含身體方面也包含心理方面。初中的體育教學,將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參與性相輔相成,通過在體育教學中不斷更新和改變教學方式和內容,增強學生的意志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❷ 初中籃球教學內容都包括什麼啊
籃球教材概述
(一)籃球運動的概念
籃球是中學生最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鍛煉身體的綜合效果好,能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積極進取的拼搏精神,是初中體育教學的內容之一。籃球運動作為一個競技運動項目,是以投籃為中心,以得分多少決定勝負而進行的攻守交替、集體對抗的球類項目。
(二) 籃球運動的起源與發展
籃球運動是1891年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基督教青年會,學校體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James.Naismith) 發明的。因籃球運動本身特有的魅力,深受人們喜愛,所以很快在全世界傳播開來。1895年傳入我國天津,1932年成立了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 (簡稱國際籃聯)。1936年男子籃球運動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1976年第21屆奧運會增加了女子籃球項目。1992年第25屆奧運會向職業籃球球員敞開了大門。籃球運動在中國廣為普及,深受廣大青少年喜愛。
(三) 籃球運動的教學功能
對於體育教學中的籃球運動來講,它就是一項集體對抗的球類游戲項目。它的特點是集體性、對抗性、趣味性。除了具有一般運動項目的鍛煉價值外,籃球運動復雜多變的比賽過程,能提高神經系統的靈活性,進而提高大腦的分析綜合能力和應變能力。競爭對抗的游戲形式,能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培養學生的體育情感,以及學生的頑強拼搏精神,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心理自我調控能力。比賽中的集體配合,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提高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籃球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加人的運動經驗積累,能為今後學習其它運動項目提供一定幫助。
教學目標、內容與要求
(一) 教學目標
1.了解籃球運動的鍛煉價值,培養學生參加籃球運動的興趣和愛好。
2.能在籃球的游戲和比賽中運用所學的籃球的基本技術和簡單戰術。
3.通過籃球活動,發展學生的靈活、機敏、反應快捷,以及速度、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促進身體的全面發展。
4.在從事籃球游戲和比賽中,培養學生自尊、自信,與同伴合作及友好相處的精神,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二) 教學內容
1.籃球的基礎知識
(1) 籃球運動的起源與發展(2) 籃球運動的特點與價值(3) 籃球運動的發展趨勢(4) 籃球運動規則簡介
2.籃球的基本技術
(1) 雙手胸前傳接球(2) 體前變向換手運球(3) 原地或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4) 原地跳起單手肩上投籃(5) 行進間低手投籃(6) 傳接配合(7)二攻一配合(8) 半場人盯人防守
(三) 教學要求
1.培養學生參加籃球運動的興趣和愛好。2.教學中應充分發揮籃球運動特點,結合游戲和比賽學習基本技戰術,要提高學生的綜合反應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掌握自學方法。3.教學中要使學生保持一定的負荷量、負荷強度和練習密度,要注重組合技術的掌握和運用。4.教學中要教與學並重,給學生營造思維、創造的空間,並結合技術、技能的學習,培養學生心理調控和適應能力。以上目標、內容和要求,只是建議性的,各校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選擇。
❸ 從哪幾個方面對體育教材進行分析
1、教會學生體育的基礎知識和鍛煉方法。
體育基礎知識是進行體育鍛煉的依據,有了知識作指導,才能使體育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為此,不能把體育課看成是單純的技術動作的傳授和練習,而必須同時進行體育知識的教育。體育基礎知識指體育的意義和作用、有關身體生長發育方面的知識、科學鍛煉的方法、體育項目對鍛煉身體的意義、運動保健、體育衛生常識以及運動競賽中簡單的規則和比賽方法等。教師應針對不同教育階段的特點,採取專門的理論教學和理論結合實踐教學的多種形式,將上述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體育課中由被動變主動,由盲目變自覺,把增強學生體質實效的獲得,由必然王國引向自由王國的境地,以適應終生鍛煉身體和娛樂的需要。
教會學生體育的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體育的基本技術指人們充分發揮機體的能力,合理而有效地完成動作的方法。技能是指按一定的技術要求完成動作的能力。因此,掌握技術是形成技能的基礎。一般地說,技術和技能掌握得越好,鍛煉身體的效果也就越好,強壯的體質是提高技術和技能的前提。一般人都會走、跑、跳、投擲、攀爬等。但要跑、跳、投擲的姿勢正確,跑的快、跳的高、投的遠又需要學習和掌握有關的技術,並在經常練習的基礎上方能形成技能。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掌握科學鍛煉身體及調整運動負荷的方法,培養學生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習慣,並得到鍛煉的樂趣。
3、教育學生學會交往、交流和創造。教師的任務是傳道、授業、解惑,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向學生傳授的是有關人際交往方面的知識、經驗、道德行為規范,使其充分認識交往和交流對個人學習和生活的重要性。其次,體育教師要幫助學生妥善處理好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密切師生關系、同學關系以及與其他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系。第三,教師還應為學生創造或提供有益的正常交往和交流的機會,選擇可供交往和交流的對象或榜樣。並同時在教學中有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新思維。倡導創造教育,培養創造能力。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應當具備較高的創造性素質。因為,沒有創造型的教師,很難培養出創造型的學生。
4、教育學生學會關心和享受美好的人生。教會學生關心,廣而言之,就是教育學生關心國家大事、關心國際、國內體育界發生的大事,關心體育的進步和興衰。小而言之,就是指要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學會珍惜自己的生命,體育活動中,注意關心同學的健康,關心同學的安全,關心同學的學習,關心教師的言行等以及那些值得關心的人與事。其次,教師要經常引導學生在以合理的方式滿足基本的需要基礎上,去努力追求與體驗那些更高層次需要所帶來的樂趣,諸如助人為樂、求知為樂、不斷進取等,使學生真正感到人生的充實、歡樂和幸福。
體育課為教材而教學、還是為目標而教學?
現代中小學的體育課堂教學目標一般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知識、技術和技能;二是身體的操練和心理的體驗;三是思想品德和情感的要求。 針對這些內容,教師怎樣去設計教學過程?如何處理現有課本提供的教材。我認為:當體育教師面對一項教材時,首先,必須弄清為什麼要教這項教材?通過這項教材,要教給學生什麼?其次,必須了解這項教材的魅力所在;第三,要認真研究這項教材怎麼教學生才愛學;最後,才是深入鑽研採用什麼樣的教法才能使學生最快地學會學懂。要把教案的設計看成是對一堂體育課美好藍圖的描繪,將體育課教案編寫當作上課的具體執行計劃。採用的要求是:
1、擬定一堂課的目標要具體。依據知識、技術和技能;身體的操練和心理的體驗;思想品德和情感的要求。具體到每一節課的任務,須根據教學進度和學生的實際,從保證大多數學生通過努力能夠完成任務著想而定。還應根據學生特點和教學的不同階段,任務要有所側重、主輔分明。切忌抽象籠統,眉毛、胡須一把抓。
2、教材搭配和教法的選擇要合適。一堂課的教材安排應以教學進度為依據。輔助教材根據主要教材的性質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做適當搭配。著重考慮教材是否符合任務要求,能否保證課堂目標的實現,是否適應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能否有利於全面鍛煉學生的身體。是否突出主教材,保證教學重點。教法要切實可行、符合學生的實際,切忌成人化、競技化和達標化。
3、教學順序安排要優化和科學。教學順序的制定涉及的問題較多,應考慮學生認知與認識活動的特點規律,應把新教材和較復雜的教材安排在前段,以便學生用最充沛的精力投入新教材的學習和完成困難較大的學習內容。把容易引起高度興奮的教材放在後段,以免學生過度興奮,影響其它教材的教學效果。從人體生理機能活動的特點看,發展身體素質的教材,應把發展速度和靈敏性的教材放在前面,把發展力量和耐久力的教材安排在後面。同時,還要注意身體不同部位練習交替進行。此外,遇到新舊教材、難易程度不同和不同素質教材之間的矛盾並存時,應從課的目標任務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以有利於提高課的教學質量為准則,合理確定主次。同時也要考慮氣候、場地和器材等因素。
4、教學步驟確定要規范和簡練。教學步驟的確定應以教材的動作技術結構為依據。教材的動作結構不同,其教學步驟也不一樣。通常將動作結構較復雜的教材合理地劃分為幾個部分,根據學生的基礎由易到難或按技術組成的順序逐次進行教學。教材各部分的劃分,應考慮動作各部分之間的有機聯系。那種單純追求教學步驟,而使教材各部分劃分改變動作結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時要注重簡練實用,切忌華而不實或過於簡單。
5、採用教法手段要恰當和有趣。教法手段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途徑與方法。教法手段的選擇與運用是否正確直接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所確定教學手段,應以教材性質、學生情況和作業條件及教學的不同階段等為依據。不同教材,不同對象和不同的教學環境條件,以及不同的教學階段,應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要做到有的放矢,講求實效,靈活運用。不可生搬硬套或千篇一律,防止形式主義。常用的有:語言法、直觀法、完整法與分解法、練習法、游戲法與比賽法、預防與糾正錯誤法等。
6、選擇的練習方法要實際和實用。練習方法很多。教師應根據教材的難易程度;教學班級人數的多少;學生的現有基礎與身心特點;體育場地與器材條件等的綜合情況,考慮和合理選擇。具體而言,教師選擇的練習方法既要便於學生的接受,又要保證全班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同時還要有一定的練習密度和運動量。盡可能讓學生在有限的單位時間內有充分的身體活動與心理體驗,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和完成教學任務。
7、課堂的組織教學工作要周密。體育課大都在操場上進行,教師要組織幾十名學生井井有條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課的組織工作非常重要。組織工作貫穿課的始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對課的各部分的組織工作必須考慮周全。一般課中的組織工作,主要有隊列、隊形的合理調動和組織形式的正確運用等。基本組織形式有:全班形式、分組形式和個別形式。實踐中,教師必須根據教學任務、教材性質、學生人數、基礎情況、身心特點與場地器材等進行選擇運用。
8、環境的布局和全課時間的安排要妥善合理。體育課對場地器材的安排與布局,全課時間科學的分配與使用須再三斟酌,力求妥善合理。這項工作做得好,其意義不僅在於顯而易見的充分利用現有場地器材和解決器材不足的困難;更在於便利教師的教學組織管理,加強計劃性,保證基本部分主要教材的教學時間。防止相互干擾,杜絕一些不必要的傷害事故發生。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和完成課的任務。
❹ 初中體育課教哪些內容
推動足球、籃球、排球等集體項目,積極推進田徑、游泳、體操等基礎項目等。
以培養學生興趣、養成鍛煉習慣、掌握運動技能、增強學生體質為主線,完善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建立大中小學體育課程銜接體系。各地中小學校要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開足開好體育課程,嚴禁削減、擠占體育課時間。
有條件的地方可為中小學增加體育課時。高等學校要為學生開好體育必修課或選修課。科學安排課程內容,在學生掌握基本運動技能的基礎上,根據學校自身情況,開展運動項目教學,提高學生專項運動能力。大力推動足球、籃球、排球等集體項目,積極推進田徑、游泳、體操等基礎項目及冰雪運動等特色項目,廣泛開展乒乓球、羽毛球、武術等優勢項目。
(4)初中體育板鞋教學內容分析擴展閱讀:
初中體育教學的相關要求規定:
1、體育教學要加強健康知識教育,注重運動技能學習,科學安排運動負荷,重視實踐練習。研究制定運動項目教學指南,讓學生熟練掌握一至兩項運動技能,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學模式,努力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2、關注學生體育能力和體質水平差異,做到區別對待、因材施教。研究推廣適合不同類型殘疾學生的體育教學資源,提高特殊教育學校和對殘疾學生的體育教學質量,保證每個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權利。支持高等學校牽頭組建運動項目全國教學聯盟,為中小學開展教改試點提供專業支撐,促進中小學提升體育教學水平。
3、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發和創新體育教學資源,不斷增強教學吸引力。鼓勵有條件的單位設立全國學校體育研究基地,開展理論和實踐研究,提高學校體育科學化水平。
❺ 教學分析包括哪些內容
內容包括兩方面。
(1)質量活動情況的數量統計分析。如分析歷年優等生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不及格人次占參加考核人次的百分比,三好學生、優秀班集體增減情況,從變化曲線上判定質量高低的變化。
(2)質量的因果關系分析。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很多,可從校風、學風、班風、家庭和社會環境、班主任及團隊工作、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等多方面分析研究,找出主要制約因素。
(5)初中體育板鞋教學內容分析擴展閱讀
提高教學分析的方法:
(1)層次分析法。從學生個人到班級、年級、學校列出不同層次所達到的成績指標,分析各層次存在的主要問題,研究改進措施。
(2)對比分析法。如將本學期各年級的各科考試成績與過去同年級各科成績進行對比,將同一教師所教不同班級和採用不同教法的效果進行對比,從中分析教學質量的高低及問題。
(3)特徵分析法。從學生理解、掌握、運用知識,發展智能等多方面分析學習質量的特點和達到的水平。
(4)原因分析法。找出影響教學質量的各種原因,按主次整理、繪制因果關系圖,分析影響教學質量的主要問題,以確定教學管理重點。
❻ 體育教材分析怎麼寫
一、基本活動教材內容的設計特點
發展人體基本運動能力的項目比較廣泛,內容比較多,為了能使教師在短時間的教學中促進學生身體運動能力的發展,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對體育運動知識和技能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與實踐,基本活動的教材內容特別注意精選了以下教學內容(見下表)。
基本活動
供教師選用的具體內容
隊列隊形
1.排隊,解散,集合;2.看齊與轉法;
3.便步,齊步,跑步走、立定,簡單的圖形走;4.轉彎走,簡單的變隊形。
基本體操
徒手操。
走
1.各種姿勢的自然走(包括自然地形走);2.矯正姿勢的各種走。
跑
1.各種姿勢起動的自然跑;2.較短距離的快速跑,迎面、往返接力跑,障礙跑,各種追逐跑;3.稍長距離的耐力跑,走與跑交替,自然地形跑。
跳躍
1.各種方式的單雙腳跳,跳上跳下;2.立定跳遠,走幾步和跑幾步跳進沙坑;3.跳過各種小障礙,直跑屈腿跳高。
投擲
1.用各種方法投擲輕物體,擲遠,投准(使用小球、小棒、沙包等);2.地滾球,投、拋小實心球。
滾翻
1.各種方向的滾動;2.各種方法的前滾翻和創新活動。
攀爬
1.模仿動物的爬行;2.攀爬、爬越障礙。
韻律活動和簡易舞蹈
1.在音樂伴奏下進行韻律操練習;2.模仿動物形象的簡單的舞蹈動作。
這些內容在知識、技能體系的編排方面,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一)與兒童的生活、運動實際相聯系
正確的身體姿勢和走、跑、跳、投的動作,可以說是一個現代人健康的形體要求和基本生活與運動能力的需要。基本活動的教材力求以讓兒童掌握基本的生活和運動的知識、技能為出發點,讓兒童知識、技能的掌握與他們實際的生活和運動緊密相連,使學生感受到體育課程中知識、技能的學習對他們來說是有用的和具有實際意義的。
(二)層次清晰,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在內容的選擇中,既有培養正確身體和行走姿勢的隊列隊形、基本體操等內容,還有發展運動能力的基本動作方法的學習,如走、跑、跳、投等,而且還有培養學生柔韌、靈敏、協調、平衡等能力和感覺的滾翻、攀爬、韻律活動等內容,教材相互間密切聯系,共同促進學生身體發展,並且都是基本、基礎的知識和技能,活動形式也都接近學生的生活和運動實際,簡單易學,基於小學一、二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
(三)教材內容具有較大的開放性
教材內容的開放性可以使教學內容常教常新,並且有助於教師根據地方、學校和學生的實際以及當時的課程資源和教學條件組織教學,以最大程度地發揮教師教的主導性和學生學的主體性,提高教學效果。在基本活動的教材內容選擇中,我們只是給教師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可發展的、比較豐富的、人體基本運動的學練內容的範例,這些內容和範例的設計,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改變教師的教學思想觀念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為重點,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學生實際和學校的課程資源靈活進行選用、創編和發展。例如,對基本活動教材的基本體操中的「模仿操」的教學,教師就可以這個操的動作為模本,結合當地的風俗人情、地方動植物和體育文化傳統等的實際進行創編,或者設計情節引導學生結合日常生活實際進行模仿的表演,等等。教材設計的開放性,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教育性和實效性,更能調動學生參與體育課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四)有助於轉變師生教與學的觀念和方式
每一個運動內容的學習都由概述、具體學習動作的動作方法、教學重難點、教學提示、教法建議、評價要點等部分構成。這種知識、技能體系的體例結構設計,有利於教師全面了解教學內容,更好地分析、研究教材,更好地選用教材和挖掘教材的內涵,使教學真正從學生實際出發,也能更好地發揮教師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以促進學生形成主體學習意識。尤其是在教學提示和教法建議部分,從怎樣指導學生學習、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學習方面,給教師提出了許多實用性、可操作性強的建議。這對於促使教師教學觀念和方式的轉變,更好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有積極作用。
二、走和跑教材分析
(一)走和跑教材內容的選擇與設計
1. 教材內容簡析。在水平一教師教學用書中,走和跑的教材選擇了以下一些內容:各種姿勢的自然走,手臂放在不同部位用前腳掌走,沿地面上的窄道、直線或看遠處目標用前腳掌走;各種姿勢起動的自然跑,自然站立式起跑,30米自然加速跑,30米快速跑,各種方式接力跑(20~30米),各種方式的追拍游戲,400~600米走走跑跑,400~600米一般耐力跑。
走和跑教材內容的編排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1)與學生生活和活動實際密切聯系。在學生已經比較熟悉的日常走、跑的基礎上,安排各種走和跑的動作學習。例如,各種姿勢的自然走,在生活中自然走動動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嘗試多種走的姿勢,以逐步培養學生正確走的動作和身體姿勢。(2)注重運動能力發展,強調多元價值目標的達成。本書走和跑選擇的教材內容非常注重通過動作方法和技術的掌握,培養學生各種體育運動能力。例如,通過各種走和跑動作方法和技術的學練,來發展自然走步的能力、快速反應能力、自然和快速奔跑的能力、長時間走和跑的耐久能力以及靈敏性、協調性和平衡性等,並且使學生在掌握走跑動作方法和發展各種體育運動能力的過程中,增進身體健康,發展想像力、觀察力和模仿力,同時在各種游戲和競賽中注重對學生集體主義、遵守紀律和規則、尊重對手的教育,以及團結協作、克服困難等良好作風與意志品質的培養,使學生通過走跑的運動載體來獲得身心和諧發展。(3)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知識、技能的掌握,由淺入深,從源於對生活實際中走和跑自然狀態的感性認識,逐步向正確的動作方法和技能的學習、掌握過渡;從短距離、游戲性的走和跑練習,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主動參與,到較長距離的走和跑的鍛煉,有意識地對學生的思想品質等進行鍛煉和培養,豐富學生的情感和對走跑的價值認知。例如,走的練習,從各種姿勢的自然走——兩臂放在不同部位用前腳掌走,再到沿地面上的窄道、直線或看遠處目標用前腳掌走,以幫助學生逐步掌握用前腳掌自然放鬆走的動作技術,培養學生走的正確方法和身體姿勢。
2. 設計思路。走和跑的設計主要以兒童所熟悉的日常活動素材為基本內容,引導學生在走、跑的游戲中,學習和掌握走、跑的正確動作方法和身體姿勢,著力培養進行走、跑的一些基本知識和技能,讓學生懂得如何自然輕松地參與走、跑運動,並通過走、跑動作方法學習的實踐來體現走和跑運動的多元教育價值。
(二)走和跑教學實施建議
1. 注重對走跑教材要點的分析。對走跑教材要點的分析,建議教師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1)走和跑動作技術的要點。這在教師用書中已經結合不同的內容進行了明確表述。對走跑動作技術要點進行分析,便於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明確教師在動作技術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在學習走跑動作方法技術中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影響學生學習和掌握正確動作方法、形成運動技能的關鍵技術環節等。這樣更有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2)教師教學時應注意的要點。教學中應注意的要點涉及的面比較廣泛,對此進行分析,有助於全面達成教學目標,體現出運動技術學練的載體功能。例如,怎樣激發學生興趣,怎樣保持學生積極參與的內在動力,怎樣挖掘走跑運動的多元教育價值,怎樣在走跑教學中確定合理的運動負荷,怎樣讓學生通過走跑動作的學練知道安全運動和健康的含義,等等。
2. 學練手段和方法多樣化。針對兒童身心發育特點,對兒童的走跑教學,宜多採用直觀教學,多做活動性走跑游戲,並應多樣化。每次練習持續的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容易引起學生神經系統的疲勞;走跑運動強度不應超過學生身體的負擔能力,尤其要防止長時間站立和負重;在走跑的教學中應注意通過生活中的案例,來啟發和引導學生對養成走跑正確身體姿勢的意義認識,並通過多種手段與方法來增強脊柱的鍛煉,防止脊柱和胸廓的畸形。
小學一、二年級學生以無意注意為主導,有意注意時間短,學生對教師的長時間講解與單調的練習會產生厭倦情緒。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求新、求變、求異的心理特點,多採用走跑的情境式、學導式、主動式、合作式、啟發式等教學方法,多運用模仿性、活動性游戲的練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感受到走跑活動的樂趣。
3. 注重發展走跑運動能力。小學一、二年級學生的模仿能力比較強,而走和跑的動作又比較簡單,教學時,主要是讓學生動起來,參與到走和跑的活動或游戲中來,在參與中學會一些走跑的簡單動作與方法,培養正確的身體姿勢,發展走跑的運動能力,為以後進一步學習各種體育運動的技術和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應避免把未來簡單的動作教得復雜化,不宜用競技運動的訓練手段和動作要求來進行走跑的教學。
4. 充分運用走跑游戲和競賽的載體功能。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走跑教學,游戲和比賽的方式運用比較多,教師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對游戲或比賽勝負的心理作用,充分利用和發揮游戲、比賽在走跑教學中對學生的教育、鍛煉作用。例如,各種姿勢起動自然跑的練習,可以用游戲或者比賽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嘗試,同時在游戲或比賽中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分析哪種姿勢起動比較快。這樣,一方面可以發展學生的快速反應和靈敏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觀察、模仿、分析能力,如果分組進行比賽,還能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結協作、尊重他人的精神和意識。並且通過個人和小組的比賽,還可以培養學生遵守規則、公正誠實、勇於拼搏、積極進取、克服困難等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