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處理好體育課教學和其他學科教學課時的問題
我們那會也是在第二節有體育課,和你說的一樣,但老師會引導我們,安排方面可以在下午第一節,午睡起來,利用體育課提高精氣神,第二節課老師開始上課先做適當的引導,講個故事啥的過渡一下,我們會好很多
2. 在體育教學中該如何的應用信息技術研討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開闊學生視野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手段生動活潑、新穎多樣,克服了過去教師邊示範、邊講解的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現代信息
技術的使用既符合青少年的求知慾、求新的心理特點,又能創設比較好的情境和情緒體驗,引起並保持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從而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調動學生
學習的積極性。
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視動表象,有效提高運動技能體育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並能在此基礎上,靈活的應用與創造新的運動技
能。一個新的動作的形成,必須通過聽、看來感知技術動作過程,而且看是學生的主要信息來源,利用信息技術,建立正確的視動表象,能夠有效提高運動技能。視
聽媒體在多渠道提供信息、調節時空變化、直觀真實反映事物現象及運動變化特徵方面,明顯優於單純的視覺和聽覺媒體。據教育心理學家統計,人們通過視聽獲得
的信息占信息總量94%,3天以後能記得70%,均遠遠超過其它傳播方法。在教學中同時調動視聽功能,能明顯提高學習效率並促進能力的發展。「觀察、觀
察、再觀察」,良好的觀察能力是學生學習的基本功。信息技術的利用對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上有著顯著的效果。在體育運動中,有許多運動技術不僅結構復
雜,需在一瞬間要完成一連串復雜的技術動作。如投擲項目中,實心球的最後用力順序;跳躍項目中,俯越式跳高的轉髖等等動作都是日常生活中從來沒有過的運動
動作,這給教學帶來很大難度。一方面教師的示範動作受各方面的限制,隨意性往往較大,如教師對動作要領的領會程度、教師的年齡、臨場身體狀況、心理因素或
自身其他條件等;另一方面學生的觀察角度和時機也受到很大的局限,由於動作轉瞬即逝,綜合難度較高,因此很難清楚地觀察到教師是如何按動作要求作示範的,
這必然對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影響。利用信息技術,通過計算機製作的多媒體課件把教師自己很難示範清楚的技術環節,用課件中的動畫或影像採用慢動作、停
鏡、重放等教學手段結合講解、示範表現出來,這樣就能夠幫助學生看清楚每一瞬間動作的技術細節,教師就可以講解各分解動作的要領,演示整個動作的全過程,
進而抓住動作的關鍵部分,突出重點,難點。更快、更全的建立起動作表象,提高了認知階段動作學習的教學效率,縮短了教學過程。
三.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分析對比,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信息技術,把各種不同的運動技術,技術難點、重點,
常見錯誤動作製作成課件,在學生上課時讓學生觀看,並與學生一起分析比較,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可以促進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教學「魚躍前滾
翻」的時候,學生很難把握「躍」的感覺。同時,滾翻時容易塌身,而教師在示範時也只能一氣呵成,一放慢,動作就容易失誤,所以,如果運用多媒體製作就簡單
多了,能化動為靜,化抽象為形象,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我利用「魚躍前滾翻」的課件,把整個動作分成躍起、手撐低頭、團身翻、蹲立.四個連貫的動作,並在
每一步中都加入了失敗的動作動畫,並加入了一些特別的音樂,一聽就知道動作行不行。於是,當教學時先請學生們觀看課件,並逐步演示成功與失敗的對比動作,
讓學生進行比較、分析,在腦子中形成動作的概念。同時產生在實踐中一試的慾望。當在實踐時,教師只需稍加示範或講解,較之傳統教學相對而言,便有了比較明
顯的效果。
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德育教育,不受時間、空間、宏觀的限制,深動形象地結合體育教育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使思
想教育內容更加鮮明深動,富有感染力,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如觀看集體項目的比賽時,教師在講授技戰術的同時,特別向學生強調互相配合,發揚團結協作的集
體主義精神。組織學生觀看重大的國際比賽,如奧運會、亞運會、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等,當運動員經過頑強拼搏取得勝利,五星紅旗在賽場冉冉升起時,使學生在潛
移默化中受到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
五.體育教師要加強對自己信息素質的培養信息技術教學能否能成為體育教學的重要教學手段,有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體育教師的信息素質。體育教師由於客觀原
因往往對電腦接觸的不多,在上課的時候都不太願意利用多媒體進行授課,因為多媒體授課與他們平時所用的教學手段還是有一段距離,他們總認為多媒體教學是其
他學科的教學手段,體育教學任務的完成主要還是靠室外課來完成。具有這種錯誤觀點的體育教師是大有人在的,這顯然不符和新時代對體育教師的要求。互聯網的
快速發展,使我們從網上可以獲得大量的相關知識,可以借鑒同行的教學經驗,豐富我們的教學手段。國家體育局、教育部頒布制定的《學生體質健康標准》從
2004年新學年開始,在各類學校全面實施,實施辦法要求:「各測試項目的成績,由體育教研室
3. 如何有效上好體育課提高教學質量
一、確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
體育之「大」首先要從全面培養學生,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以培養學生在生理、心理等各個方面形成終身發展的意向。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首先必須確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強調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礎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習慣」。這是我們不能狹隘地理解「健康」這個概念,必須充分認識到:健康不公是免於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體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會方面的完善狀態,確立生理、心理、社會相結合的多維健康觀。使學生理解和認識到在青少年時期打好體質健康的基礎,不僅是我們在學生時期完
成學業和幸福生活的需要,同時也是終身健康的需要。並進一步認到增進健康和增強體質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必須通過長期鍛煉和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努力,才能實現自身「健康」,不斷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二、樹立整體意識,發揮體育教學的綜合效應
體育教學自身的存在、發展和培養人的過程是不可孤立的,體育同其他學科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的關系。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育,它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綜合屬性,體現了體育與其他學科是一個相互依存的整體,我們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就要充分認識這一整體性,必須站在教育整體高度上來研究和教材,分析學生和開展教學活動。否則,不但會制約教學的效果,甚至有可能使我們誤入片面施教和主觀失誤的歧途。只有加強體育和各學科之間的聯系,在教學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發展,做到讓體育為各學科服務,讓各學科為體育服務,才會使體育教學更加豐富多彩,才能發揮體育教學的綜合效應,挖掘體育教學的潛在魅力,開辟體育教學的新格局,在教學中,我們應多設計和開展一些綜合性較強的練習活動,如大家所熟悉的游戲活動之一 ---- 美化我們的校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學生必須運用各學科的知識,這樣,使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發揮,並且很好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和審美教育,從而充分發揮了體育教學的綜合效應。
三、遵循科學規律,建立「大體育」的方法體系
體育之「大」也應體現在方法上,在過去的實踐與研究中,我們積累了較多的科學方法,這些方法對於指導我們實際工作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但在研究這些方法時,我們一般只是孤立地去進行,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可能單純地利用某一方法來開展全過程的教學,無論這種方法有多前衛,就像我們不能只用筷子而不用碗來吃飯一樣,最終是無法解決體育教學的「溫飽需要」的。因此,一方面我們要繼續加強科學法的研究與實踐,另一方面又要把這些方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來研究和論證,從而形成一個科學和方法體系。此外,根據
不同的情況,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方法體系,使這些科學的方法根據我們的需要,產生「化合效應」,更好地指導實踐教學工作。
四、強化「內外」結合,拓展體育教學「時空」
「大體育」之「大」還應體現在教學的「時間」和「空間」上。一堂較為成功的體育課,我們可以教會學生一些技術動作,並能組織和幫助學生通過練習掌握並提高動作技術,當然還會使學生得品質的鍛煉和情操的陶冶。但要使學生的技能、體質和健康水平馬上得到提高,是不可能的。體育的精神貴在一個「恆」,只有通過長期的努力,不懈的追求,才能真正享受體育所帶來的益處和樂趣。「課內外結合,拓展體育的教學時空」是體育教學活動得以延伸的必要途徑。因而,我們認為:我們的「 下課」不應是結束,不應是放棄,而應是另一種形式的開始。只有這樣,我們有限的體育課才得以拓展。怎麼辦呢?唯有走與生活相結合、與社會相結合、與家庭相結合的道路,使體育課的內容延伸到學生的課外,延續到學生的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要做到這一點並非易事,我們必須結合社會、家庭生活的實際情況,更重要的是迎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迎合學生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的需要,這是使「體育」跟隨學生走向課外,走向社會,走向家庭的動力之源。這就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學生、分析學生,認真研究教材、改進教材,提高體育教學的生命力。此外,還應建立學校與家庭,學校與社會,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聯系,及時了解學生各個時期的動態,解決學生在各個時期遇到的困難,引導他們走健康發展的體育之路,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的習慣,使課內開的「花」,在課外繼續汲取豐富的營養,結出豐碩的「果實」。
4. 求一篇對體育教師職業認識的論文,2000字左右。。。
淺談實施體育新課程標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摘要:《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實施五年來,在廣大學校體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體育新課程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在貫徹落實新課標過程中,仍舊存在一些誤區,影響了體育新課改向縱深方向發展。本文對這些經驗與失誤進行了總結,並為今後的體育課改提出了一些建議,以推進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
關鍵詞:體育課程改革、課程標准、體育、健康、誤區、對策
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正在不斷深入開展,在貫徹實施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中,許多體育教師在一些問題上仍存在誤解,在教學實踐中出現了各種形式主義的傾向。如何正確理解和貫徹落實課程標準的理念是每一位體育教師分內之事。
一、體育課改實踐中存在的誤區
新課程改革方興未艾,然而對於農村中學體育課的實際情況,體育教師在尋求實現新課程發展目標的手段和方法的過程中,由於未能正確解讀《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在教學實踐中出現了各種形式主義的傾向。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教學內容過分圍繞學生體育興趣來安排
從表面上看,依據學生的體育興趣來選擇教學內容,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但是一味的迎合學生的興趣來選擇教學內容卻損害了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
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不像以往的教學大綱,對教學內容作了硬性規定,因此體育教師對於教學內容的選擇有很大的自主權。有些教師把教材中學生不感興趣的項目或內容打入冷宮,置之不理。譬如田徑項目,由於大多數學生對於枯燥乏味、耐力要求高、負荷量大的田徑項目不感興趣,所以有的體育教師主張在體育教學中放棄田徑教學,然而平時的表現表明:學生體質不但沒有提高,反而大幅度的下降。殊不知,田徑教學是整個體育教學的基礎,它有著其他運動無法替代的優勢:它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力量、耐力、速度、靈敏等身體素質,有利於學生身體機能的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滿足現代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的需要。
學生是身心發育尚未成熟的主體,他們已有的體育知識和經驗是有限的。因此,如果在體育課程教學中一切都圍繞著學生「興趣」轉,學生愛怎麼學就怎麼學,這實際上是放棄教育職能的表現。
2.忽視基本技能學習和體能訓練
在現階段的體育教學中,有的教師沒有吃透《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的精神,忽視了學生必要的技能教學和體能的訓練。他們認為:體育課上只要學生能夠動起來就達到了要求,而學生是否掌握體育技能並不重要,因此許多體育教師把體育課上成了休閑課、游戲課等。
新課標明確要求:運動技術學習是學生保持體育課程學習興趣的基本前提之一;運動技術學習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能發展的主要內容和手段;學習運動技術的過程既是體育課程的目標之一,也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學生對體育學科文化、對體育方面的基本技術和技能等方面的了解畢竟很少,對體育方面的興趣也具有很大程度的盲目性。體育課上的有效教學是通過教師的教,使學生獲得體能和技能的進步、生活能力的增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核心,使每位教師最主要的職責。
3.把「以人為本」變成「以學生為中心」,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問題之一是重視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課程標准》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不能把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簡單地理解為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就是上帝」等。
體育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體育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體育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些表述強調體育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體育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是一種辯證的統一。但是,新課標下的體育課堂卻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現象:如提倡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就貶低教師的存在價值,甚至硬性規定一堂體育課教師的講解不得超過10分鍾,體育教師必要的傳授、點撥也被視作沒有把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純粹的學生為主體、完全貶低教師作用,師生互動又如何能實現?要最優化地發揮教與學的基本功能,既要把以學生為主體作為實施教學的基本點,又要使體育教師為主導成為實現學生為主體的根本保障。實際上,越是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自主學習就越能真正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越有可靠保證。
4.盲目合作,流於形式
體育新課標強調合作學習,不少體育教師以為合作就必須分組,有時還錯誤處理成一個小組「研究」一個問題。如果問題是相互獨立的,尚可成立,如果問題之間是彼此聯系的,這種做法則極不可取。事實上,體育教材中絕大多數問題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這樣的轟轟烈烈、熱熱鬧鬧,違背了學生學習體育的規律。殊不知,有時候體育課堂上暫時的沉默,恰恰是思維的緊張與活躍,迸發出來的往往是富有個性的見解與獨具創見的觀點。
二、課改中取得的成績和經驗
盡管我們目前在新課程改革中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在課程改革試驗過程中我們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1.新課標和新課改的一些現代教育理念,逐漸的被大多數的體育教師所接受,而且,許多體育教師已經開始在教學實踐中進行積極的探索。
2.全國各地的體育教師都在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為貫徹落實新體育課改的精神,體育教研、培訓活動等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活躍,多層次多形式的教研培訓得到廣泛的發展,形成了重研討、重實踐、重互動的教研風氣,對體育教師的專業成長起到了和大的促進作用。
3.為實施體育新課標的體育教材的多元化格局已初步形成。不同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當地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教材。在這種情況下,體育教材的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許多的體育試驗教材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和好評。
三、建議
為了防止新課程改革流於形式,全面貫徹落實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我們必須理清觀念、明確方向。
1.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觀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的觀念和「健康第一」的思想為指導,推進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改革,使之在學校教育中真正發揮出健身育人的功能,促進中小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這是我們推進體育課程改革的基本前提。
2.加強體育教師教育
加強體育教師教育是推動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廣大體育教師是課程改革的主力軍、是課程實施的關鍵,體育課質量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綜合素質。因此要加強體育師資建設,加大體育教師培訓。培訓內容要把握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通識性的理論培訓,給體育教師「充電」,以促使他們轉變觀念;另一方面是教學方式和方法的培訓。培訓的目的主要是把新課程、新教法與課改前的教法優勢進行整合與互補。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體育教師對課程改革要經歷從理解、逐漸熟悉到創造性的實施過程,這個過程是體育教師接受培訓、自我學習和研究的過程,是將新的課程理念與本校實際相結合,體育教師相互學習、交流、共同提高、共同成長的過程。因此,建立健全教師培訓和校本教研製度,把教師培訓和平時教學實踐、校本教研結合起來,是推動體育課程改革,提高教師素質和體育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
3.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基礎知識和技能
新課程標准並沒有否定體育基本知識和技能,相反它明確要求「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和運動技能,學會學習體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終身鍛煉的意識和習慣。因此,體育課必需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使學生逐步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為終生體育奠定基礎。
4.加強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領導
這是新課程實施的關鍵。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教研部門要制定嚴密的工作方案,對學校的體育教學工作進行監督和指導,同時要抓好教師培訓工作,加強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只有這樣才能促進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保證體育教學改革的正確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體育教學》編輯部:《理清觀念 明確方向》,《體育教學》,2005.1
2.曲宗湖:《對新體育課標試驗兩年來喜和憂的思考》,《體育教學》,2004.1
3.馬浩:《警惕當前體育課改實踐中的幾種形式主義傾向》,《體育教學》,2005.2
4.宋盡賢,賴天德:《牢牢把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正確方向》,《中國學校體育》,2005.1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體育(1~6年級)體育與健康(7~12)課程標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5. 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研究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推動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新型的體育課堂教學,必需要有新型的教學內容和要求。2015年10月,在清華附中舉辦的基礎教育高峰論壇上,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副司長申繼亮介紹,即將出台新的高中課標中將強調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將新增核心素養以及基於核心素養制定出來的質量評價標准。申繼亮還談到,基於這樣的改革,我們就要要求所有的課程老師對學科價值、學科育人功能有很好的思考。同時,新時期的課程改革,也要求每個學科的教育教學除了發揮本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之外,要高度重視跨學科之間的綜合育人功能。
1.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及特徵
學科核心素養是我國新課程標准提出的一個新的概念,是學生通過學科課程學習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養,是學生在課程學習和實踐活動中養成的具有該學科特徵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品質和基本經驗的綜合。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後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關鍵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運動認知能力、健身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整合,是以學生發展素養為核心價值追求。運動認知能力是指學生對體育健身知識、運動技能和相關健康知識的獲得、轉化和評價的能力,伴隨著思維、理解和感悟等活動,是自主健身的先決條件。健身實踐能力是指學生為完成設定的體育鍛煉任務,聯系實際採取的有意參與、強化練習、比賽運用和持續健身的決策能力,伴隨著動機、態度及價值觀取向等活動,是自主健身的實現載體。社會適應能力是指學生在多變的健身環境中,表現出身體、心理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調試能力,他伴隨著調節、適應和控制等活動,是自主健身的呈現結果。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確定體育學科課程標准、體育學科知識體系、體育學科質量評價標準的依據和導向。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形成以結構化的學科知識與技能體系為重要基礎和載體。
2 培養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方法和途經
2.1 體育教師應注重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的組織者、實踐者,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為人師表,此外,體育教師需要定期參加各類培訓,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有效的體育教師,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的課堂組織能力和教學能力。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可直接表現為體育教師高水平的文化素養。我認為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應包括文化素養、心理素養、道德素養等,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的高低,對學生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共同生活中,教師必須力求長進。好的學生在學問和修養上,每每歡喜和教師賽跑。」因此體育教師要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要以身作則,在學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樣和楷模的作用。
2.2 體育課堂教學重視德育滲透在教學中,立德樹人,培養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強調體育教學與各類文化知識的整合性,是學生跨學科綜合能力、知識、能力和態度的綜合。小學體育教育滲透德育的方法多種多樣,體育教學也是實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如體育教師在游戲比賽中對學生進行團結的集體主義教育,使學生樹立關心他人,互幫互助的良好意識,學會與他人和睦相處,寬容他人的優秀品質;要培養學生遇到困難要敢於面對、要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可貴精神;培養學生自信、果斷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好德育功能,要將德育教育始終貫穿於課堂教學,要有針對性地結合教材內容和教學活動進行德育教育,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德育教育。
2.3 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養成自主健身的習慣體育老師以及學生家長都應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他們喜歡的體育活動,幫助他們重新樹立體育的目標是身體素質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鍛煉的科學方法。體育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和端正體育態度,培養學生的自主鍛煉的能力,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使學生了解體育的價值。使學生了解人體身心健康和身體運動的科學知識,掌握科學鍛煉的正確方法,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2.4 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體育教學中應關注學生能否適應當今與未來的發展,適應社會、終身學習、成功生活、個人發展的學科關鍵素養。體育素養發展的連續性和各個學段落實的階段性,體育教師要讓學生明確體育運動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體育教學如何調整學生的心理平衡,如何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體育教學目標與學生心理健康目標和諧統一,使學生身心能得到健康成長,增強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
3 培養體育核心素養的意義
3.1 打好身體基礎回歸體育
6. 為什麼說觀察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前提體育教學研究方法
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應該關注的幾個關鍵問題首先要把握好時代發展的要求新中國的體育教學在曲折中發展了61年,特別是經過改革開放30年,體育教學在不斷發展的同時,又面臨著發展的不平衡,面臨著觀念、制度、法規、管理等許多深層次的挑戰。面對挑戰,怎樣繼續深化體育教學改革?我們首先應該清晰地了解當今的時代發展對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新要求。去年底陳小婭副部長在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經驗交流會上講話指出:「經過改革開放30年以來的大發展,我國基礎教育事業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入了一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新的發展時期」。最近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把提高基礎教育教學質量作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的重要任務。為什麼把「以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為核心」作為新時期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針?我體會,這是黨和政府從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從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國家戰略目標出發做出的重大部署,是在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結構變革,經濟、社會發展方式面臨深刻改革,是在我國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以後,教育領域由數量發展向質量、效益和內涵發展的必然選擇。「今天的課堂決定著未來中華民族的素質」,今天的體育課堂決定著未來中華民族的健康素質。因此,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既是新時期學生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新時期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提高中華民族素質的時代要求。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時代發展對人的身心健康和整體素質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作為學校體育工作者我們要知道過去是怎樣走過來的,更應該明確現在是站在什麼起點上、今後要走向哪兒。因此,學習和探索新時期時代發展對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要求,需要我們廣大中小學體育教師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發展的脈搏,在繼承的基礎上以改革創新的精神,不斷深化體育教學改革,用我們辛勤的工作扎扎實實地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不辜負時代和歷史對我們的重望。第二要牢牢把握體育學科教學的性質和目標學校教育各學科都有獨特的學科性質,但有兩個共同點,一個是共同的任務——提高教育質量;另一個是共同的目標——育人。體育學科教學首先應該在完成促進學生身體健康這個基本任務的基礎上,與其他學科教育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完成育人的目標。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一定要把體育課上成符合體育學科性質的體育課,而不是上成與體育課貌合神離的模糊課,我們應該牢記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性質,按照這個性質上好體育課是體育教師的專務。正如楊貴仁司長多次明確提出的,學校體育要把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體育課要以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健康為基本功能,要鍛煉學生的身體,教會學生體育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體育課不能上成休閑課。楊司長的這段話與去年底隨教育部體育考察團訪問**本文部科學省體育司長說的話幾乎是一樣的,**本文部科學省提出:1~12年級要系統學習運動技術,體育課不是娛樂課。這使我們看到,在體育學科性質和教學目標的問題上,不僅是我國有這樣的認識,其他國家也有相似的認識。第三要把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術作為達成體育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教會學生體育知識、技術和方法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達成體育教學目標的前提或者說是載體。體育學習的過程就是促進學生個體身心全面發展的過程,掌握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術既是體育教學目標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載體。對此,我們應該有準確的認識。這里要說明的是,我們不要用二元對立的思想方法看問題,一說重視知識、技術,就不要情感態度價值觀;一說重視學生,就不要教師的指導;一說探究、合作,就不要傳授等等。課程改革八、九年的實踐證明,用辯證的、聯系的、發展的思想方法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的確,課改初期有一段時間,教師不太敢提這個載體了,這不是我們體育教師的問題。今年即將頒布的課程標准大大強化了運動技能和體能的教學目標與內容,我們應該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理直氣壯地教運動技術。但是,我們應該客觀地看待運動技術這個載體能夠起什麼作用,不能把運動技術作為教學的唯一任務。現在應該防止在運動技術教學問題上走「Z」字路,從只教運動技術走向淡化運動技術再反過來過分強化運動技術,這樣搖擺對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十分不利。我們必須強調運動技術的載體作用,但只強調載體還不行,還要實實在在地挖掘運動技術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身體、心理、社會各方面的作用和影響,這在新時期體育教學中非常重要。因為,時代發展要求我們要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競爭、合作、頑強、堅忍不拔,用良好的心態對待勝負、對待成功與挫折、體驗樂趣,學會悅納別人,學會欣賞等許許多多優秀品質,不能再讓我們的學生不敢扛事、不敢面對、不敢擔當。體育具有這種功能,深入挖掘、發揮這些功能是新時期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任務。當然,體育對學生產生的功能不是憑空而來的,學生只有在學習體育知識、技術和從事身體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獲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感受,才能使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豐富而深刻的體驗,如果什麼知識、技術都淺嘗輒止,學生不可能深刻體會到體育中的競爭、合作、頑強、堅忍不拔、正確對待勝負、對待成功與挫折,也不可能較深刻地體驗到體育的樂趣,沒有刻苦學習和成功體驗,學生對這些優秀品質的體會也只能是膚淺的甚至是負面的。所以,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之間、和培養優秀品格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因此,我們要把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術作為達成體育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不但要教好它,還要適當提高技術的含量和適宜的難度,與此同時,要深入探索如何把學生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術的過程與學生行為、態度的發展結合起來,探索如何把健身性和教育性結合起來,探索如何把教師想的目標變成學生學的目標,變成學生自覺的、具體的學習行為。這樣,我們的體育教學才能有內涵,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才能夠深入到教學的核心——實現學生的真正發展。第四要吃透學生,實現學生真正的發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基礎是吃透學生。吃透我們的學生才能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適宜性,只有最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才是最好的教學。如何判斷最合適的教學?就是要遵循學生發展的基本規律。現在,有不少體育教師對自己教的學生的生長發育規律、心理發展規律、動作發展規律、技能形成規律、身體素質發展敏感期的規律和體育學習規律研究的不夠,了解的不深入,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關注不足,往往憑著自己的主觀感覺教學,可能願望是好的,費了很大的工夫,但對教學對象來說未必是最合適的,甚至是不合適的。這種現象現在還是比較多的,也是導致體育教學質量不夠高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必須吃透學生發展的基本規律,這是實現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和學生真正發展的基礎。我們要學會遵循規律,進而駕馭這些規律,只有這樣,體育教師才能不斷提高體育教學的能力和教學水平,體育教學質量才能不斷提高。這里要特別注意研究學生學習體育的三個實質性問題:第一,學生學習體育到底需要什麼?這與為什麼教、教什麼有直接的關系。學生上體育課首先是為了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這些需要包括:學習科學、合理的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提高體育文化修養的需要;提高體能、健康水平的需要;放鬆心情、排遣緊張學習情緒和娛樂的需要。第二,學生學習體育知識、技能到底是怎麼構建的?這與我們怎樣教、如何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有密切的關系。按照內因是變化的依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哲學觀點,體育學習是學生通過積極參與學習實踐,主動構建知識技能和能動地改造自我的過程,教師的作用是傳授、幫助、引導,創設情境,支撐、促進學生主動構建體育知識技能並使學生能動地改造自我。第三,學生還需要在體育教學中獲得哪些發展?對學生來說,在體育學習的特定情境中,適應同伴、學會合理的競爭,學會尊重、學會守則、學會寬容、學會欣賞、學會正確對待挫折等等,都是在體育學習中學生發展的需要。體育教師了解學生進行體育學習的這些實質,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認識我們的學生,有助於選擇合適的體育教學內容、方法與情境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因此,體育教學的實質是教師精選適宜的內容,創設適宜的情境,支撐、促進學生主動生成自己的經驗、理解或假設,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了實現學生的發展,我們要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我們所教的中小學生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發展潛力,既能夠主動適應環境、抵抗挫折,同時又很脆弱;既是一生中身體成長最快,又是生長困惑最多的時期;既是心智發展從幼稚到逐漸成熟的時期,又是身心發展充滿了矛盾的時期。中小學生是在自我成長的矛盾和個體內環境與外環境的矛盾斗爭中逐漸成熟的。在成長過程中,他們十分需要我們體育教師的傳授、引導、幫助、表揚、激勵甚至批評。如果我們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體育課教學質量,我們就能夠避免只看到一節課教學的表面而看不到學生的發展的現象,就能夠用發展的眼光探索每一節體育課如何促進學生微小的發展,達到積少成多、積小為大,也就是集腋成裘的結果。第五,體育課教學要有適宜的運動負荷運動負荷和性別差異是體育課教學獨有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八九十年代我們重視體育課教學運動負荷的研究是正確的,正是因為當時重視體育課教學的運動負荷,學生的體質和身體素質水平比現在好,正是有了好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韌、平衡、協調性等身體素質,學生的體育基本技術水平和運動能力表現得也比較突出。如果我們用發展的眼光看,八九十年代在中小學讀書的學生基本上是60後和70後,現在一般在35~45歲左右,是各條戰線的骨幹。根據國家體育總局2006年頒布的第二次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這一年齡段人群的體質狀況為:「20~39歲成年人體質總體水平有所提高,其中,身體形態和機能有所下降,身體素質明顯提高。40~59歲成年人體質總體水平略有下降,其中,身體形態和機能有所下降,身體素質略有提高。」細分起來,35~45歲成年人綜合指標是比較好的。能不能說這與他們在中小學時期上體育課打下了較好的身體素質基礎有關?一般說存在內在的邏輯聯系,但這需要科學實證。近些年許多科學研究證明,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明顯下降,雖然原因很多,體育課教學運動負荷嚴重不足是其中重要的原因。現在的中小學生,當他們到三四十歲的時候,能不能達到現在三四十歲成年人的體質水平?我個人認為,現在的體育課運動負荷總體上偏小,如果現在體育課教學再缺乏必要的、適宜的運動負荷,學生跑不動、跳不動、撐不動、搬不動、舉不動、推不動、拉不動,又談何使學生在高中畢業的時候較好地掌握一兩項運動技能、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呢?他們能不能達到現在三四十歲成年人的體質水平呢?今天的體育課堂決定未來中華民族健康素質不是一句空話,體育課必須有適宜的運動負荷,這是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的應有之意。有教師主張現在應該恢復「課課練」,每次體育課讓學生練個三五分鍾的身體素質,把學生的身體素質練上去。這不乏是解決方法之一。我認為新時期體育教學如果把體育教學的教、學、練、思科學地有機結合,把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學習運動技術和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科學地整合,切實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包括提高適宜的運動負荷,探索更有實效的體育教學過程和模式,提高綜合效益,可能更好一些,這是時代對體育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的挑戰。第六要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從一般意義上說,有好教師才有好學生。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最基本的是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教師主導作用發揮得好,學生主體作用才能更好地體現。強調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並不是排斥、否定學生的主體作用,二元對立的思想方法無助於我們深化體育教學改革,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教與學雙方,從教的角度看,教師是主要方面,從學的角度看,在教師的啟發、教導下,學生是主要方面,在教與學這對矛盾中缺少任何一方也不能構成教學,教與學彼此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生成、相互提升的關系。當前,在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背景下,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是具體的,表現在教學的方方面面。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策略、教學組織、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是否合理有效,都要求教師要發揮好主導作用;從教學具體環節來看,教師形象的好壞,講解語言是否清晰,講解內容的精煉程度如何、感人與否,示範、保護、幫助的時機和方法是否准確、恰到好處,學習難點與教學重點解決的是否有效,場地器材的設計是否合理、安全,提問、設疑、引導、幫助是否把握了時機和火候,教學時間的安排、教學節奏的把握、運動負荷控制等等,都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具體體現。沒有這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的具體體現,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如果從不同課的類型來看教師的主導作用,新授課和復習鞏固課應有所區別。新授課,我們應該重點關注三點,一是關注新知識、新技術引入環節中教學情境的創設。這里說的新知識、新技術是指學生在以往學習體育知識、技術經歷中還沒有經歷過的、需要學生在身體認知過程中在大腦和神經系統中重新建立的那些聯系以及心理感受;二是學生在新知識、新技術學、練、思環節教師對課堂生成和學生學習差異的關注;三是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與反饋。復習鞏固課,我們應該重點關注四點,一是教師引導學生對體育知識、技術進行回顧、分類和梳理,特別要有別於新授課,要善於藉助情境將學生的身體活動和思維串起來;二是教師善於通過提問和運用多層次、系統化的練習讓學生找出問題與不足,對學生掌握知識點、技術要點的情況進行查漏補缺;三是教師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兼顧能力發展較好和較差的學生,對能力發展較好的學生適當地創設綜合性、開放性或拓展性問題,鼓勵學生綜合、靈活地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發展運動能力;對運動能力發展較差的學生適當降低要求,鼓勵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發展提高;四是關注學生面對現實的技術學習問題,學會解決問題和方法,發展運動能力和創新意識,豐富學生的心理體驗和感受。以上這些教師主導作用發揮好了,體育課上學生生動活潑的學習過程才會產生,教學質量和內涵發展才有可能。教學不像蓋大樓,它是十分復雜的過程,影響教學質量的內外因素很多,我們只有結合時代發展、結合學校情況、結合學生實際,不斷地探索體育教學的規律,才能提升體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概括起來就是在新的歷史時期,體育課教學要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在課程標准精神的指引下,緊緊圍繞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健康發展這個核心,探索和遵循體育教與學的基本規律;緊緊圍繞體育課堂教學過程,在研究學生上下工夫、在鑽研教材上下工夫、在教學環節上下工夫、在教學細節上下工夫;緊密結合學校實際,實事求是、不斷深化體育教學改革,使每節體育課都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進步和收獲,把我們的體育課上成有生命的體育課,學生真心喜歡的體育課,不斷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體育課,把提高我國中小學體育課的質量落到實處。
7. 如何組織小學大班額的體育教學主題研討
大班額如何實現體育課高效課堂 宜都市實驗小學 余 波 【摘要】大班額體育教學現狀及大班額背景下實施體育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大班額 體育教學 高效課堂 當今, 基礎教育資源配置失衡和家長擇校意識增強導致了學校兩種典型的極 端傾向:學校生源過多和過少。資源優勢的學校學生超員,受規模限制,班級人 數極劇膨脹,出現了大班額現象。從 2009 年以來,我校在校人數一直在 2400 人以上,三十大班額體育教學現狀七個教學班,每個班級人數都在 65 人左右, 是名副其實的大班額。 「大班額」教學存有很多不利因素,特別對體育教學活動 的正常開展帶來了許多困難,制約了體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一、大班額體育教學的現狀 1、 大班額使體育教學的組織工作難度加大。 體育教學以身體練習為主要 手段這一特徵對教學的組織工作提出較高要求,課堂上的分組、調隊、輪換、變 換練習等組織形式是其他學科所沒有或少有的。 人數過多必然給體育教學的組織 工作造成困難,同時,人數過多對教師的講解、示範也提出特殊要求,學生看不 見、聽不見的現象常見,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學的組織管理上面,全面實現 體育課程標准目標嚴重受到影響。 2、 大班額使體育教學中的不安全因素增多。 人數過多易使體育教師顧此 失彼, 保護手段及安全措施相對缺乏,因此大班額使體育教學中的不安全因素增 多。 3、大班額使體育教學的場地、器材相對不足。 體育教學中身體練習對場 地、器材的依賴程度很大,人數過多必然造成體育場地、器材的相對不足,必然 帶來練習密度下降,運動負荷不足等,從而影響到體育課教學目標的完成。 4、 大班額使體育課先進教學理念難以實現。 新體育課程標准提出的以學 生發展為中心,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受益的理念。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 課堂中要多接觸學生,多與學生交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個性與特點,而人 數過多使教師把大量精力耗在組織教學上,失去了與學生個別接觸交流的機會, 先進的教學理念在大班額體育教學中較難實現。 二、大班額背景下實施體育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 1、提高體育教師的體育課組織教學的能力,有效地克服大班額背景下體育 教學的場地、器材相對不足的問題。 教師必須發展自身的智能水平,提高組 織教學管理能力, 把教學任務及教師的意圖貫注於全體學生,有效的影響或改變 學生心理和行為。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會使學生投情入境,興趣倍增。要針對 教學場地和器材的不足科學合理的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手段的運用, 既要 有科學性,還要有教育性和藝術性。體育教學的組織形式應以活潑為主、兼顧嚴 肅、避免長時間的單一練習方式引起學生的興趣缺失。 2、建立良好的體育課堂規范,便於教師指導指揮。 人數多的班級,最困 難的不在於教學, 在於如何組織教學, 尤其是對於小學生, 更是困難。 在教學時, 首先建立班級秩序,讓學生能夠列隊,對於人數多的班級,我採用四隊八組的分 隊方法,讓學生全部列為四隊,熟悉掌握一隊變成兩隊的方法,上課時根據需要 靈活變隊, 我把變成的八隊定義為組。找出來能夠負責的學生來作為每一隊的負 責人,當好老師的助手,這個助手教師一定要好好培養,不僅在目前能夠協助教 師作少許的工作,在以後,對於人數多的班級,更是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 是讓學生在反復練習過程中集中注意力,聽老師的指揮,包括哨音的指揮。我們 說,課堂規范建立了,學生能夠聽從我們的指揮了,就為我們實施教學打下了基 礎。隊列的反復練習對於學生來說,其實就是一種游戲,不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和 不愉快, 關鍵是在隊列練習中要不斷有新的內容加入到裡面, 以保持學生的興趣。 比如從口令到哨令,從單方向的位置集合到以老師為坐標的各個方向的集合站 位,從全班的集合到點名某一組的集合,都是練習方法的翻新。我在排列隊伍時 一般將調皮的學生平均安排在隊伍的末尾, 以便我集中觀察和減少對其他學生的 學習影響,便於教師集中控制其課堂行為。 3、多採用集體練習和分組教學。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來說,不能夠在課堂 上出現半點閃失, 除了增強責任感以外,教師要盡量選擇適合人數多學生參與的 活動,盡可能採用多分組的方法。比如,穿越小樹林、沖過封鎖線、打野鴨的游 戲,就很適合人數多的班級來活動,如果實在是不能夠全班都參與,那就讓學生 一部分觀察,一部分活動,間歇運動,也是符合運動規律的。把器材平均分配到 各組,讓組內的成員輪流使用,讓組長調節控制組內學生使用的次數和時間,教 師只對有問題的組進行指導就可以了。 4、充分發揮學生幹部和體育骨乾的作用。 培養體育骨幹學生,充實體 育課教學中骨幹學生人力資源。 解決班級人數過多易使教師故此失彼的現狀,實 現體育教學的高效性。在大班額的教學中僅靠教師對學生的統一指導是不夠的, 時間上也做不到這一點, 必須發動學生互教互學,特別是安排技術較好的學生指 導,幫助學生練習,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練習效果,在教學中體育骨幹多了,就能 夠對練習中出現的技術問題及時指導,對於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生的技 術水平都有良好作用。同時也為學生創造了互教互學的學習環境和交往的機會, 有助於加強學生之間的了解,增進友誼,培養學生團結互助品德。 5、選用持續教學效果強的學習內容,設置學習內容的小目標。 像小球 類、跳長繩、毽球等這些項目都有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所以可以使 學生進行持續的學習, 圍繞這些內容的身體素質練習, 也涵蓋了學生的基本活動。 以運動帶活動,即使教學豐富多彩,也適合大班級的教學活動,還符合學生活潑 好動的特點。 其實,人數多也有人數多的好處,揚長避短也不失為更好開展教學活動的 原則之一。
8. 體育學科課堂教學核心問題有哪些
體育課從課的結構與組成上可為三部分:
准備部分、
基本部分、
結束部分
9. 對提高體育有效教學有何見解
新課程背景下,很多教師對如何上好一堂體育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挖掘。而如何上好課,首先最重要的是備好課。怎樣來備好課已經成為了一線體育教師專研的課題。只有擁有有效的備課,才能呈現更為實效、精彩的體育課堂。
一、合作備課,深化常態課堂。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發展,體育教師的常態課備課形式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由過去個人單一備課逐漸向合作備課方式的轉變,同學科、同年級不同層次教師間的業務合作與相互促進、真正達到資源共享,從而使得我們的體育常態課更為實效。合作備課遵循「初步備課(個人初備—集體研討—修改完善)—動態分析——教後反思」的模式。讓我們一線教師的備課真正體現集體智慧,更好地為課堂教學質量服務。
1.初步備課 (一度備課)
初步備課主要包括個人初備、集體研討、修改完善這三個環節。個人初備是集體研討的基礎、延伸和提高;集體研討是個體備課成果的展現、交流和匯總;修改完善是整個初步備課的成果展示。這三個環節缺一不可,對我們的有效備課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合作備課前每名備課組成員要根據課內容深挖教材,研究課標,搜集相關信息,設計教學思路,完成個人初備。進行集體研討時,主備人將個人精備的教學方案,以說課的形式進行交流,按照「析教材——說學情——定目標——講過程——釋原因」的要求,展示自己的教學思路、過程。參與集體研討的教師認真聽講、及時記錄,按照「再分析—視缺漏—提建議—添方法」的要求互動交流,把對教材的處理、目標的制定、重難點的分析、教法的選用、學法的指導、過程的設計、場地器材的選用等,調整到最佳程度,形成優化「共案」。
2.動態分析 (二度備課)
這里所謂的動態分析,是指在分享合作備課的成果時,引導教師結合學情,進行增減,形成個案。這就需要教師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及個人教學風格對形成的共案進行修改完善,形成個性化教案。在教案實施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進行二次備課。不斷完善教學方案,更好地體育課堂高效發展服務。例如:在《 認真上好體育課》一課中的開始部分動態分析為「讓學生自覺地將課堂常規牢記於心,採用合作游戲、兒歌等孩子喜歡的方式,讓體育課堂常規深入人心。」基本部分動態分析為「正確的坐、立、行姿勢不是 單靠老師的說來進行教學的。要靠教師自身平時的正確示範,並運用兒歌等小方法讓孩子更直觀地認識到怎樣的姿勢才是正確的。反復的練習略顯枯燥,可能部分學生的注意力會不集中,教師可以採用「小紅花」獎勵等方法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做早操的好處這一部分的教學,教師主要起到的是引導作用,引導孩子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能真正認識到做早操的好處。」「抓手指小游戲旨在讓學生積極融入氛圍中,學會合作、分享游戲的樂趣。教師在此環節加強孩子的游戲規則養成教育。」結束部分動態分析為「師生在和諧、輕松的氛圍中結束游戲。師生共同評價、共同交流本課學習的心得。」
教師在進行動態分析的時候,要關注教學設計的思想性,對體育教材的理解。教學環節之間要有銜接合理,身體練習既有顯性的技術和技能的表現形式,也隱含的身體內部的活動。並認真考慮體育教師採用手段、方法和教學步驟有沒有把握教學的自身規律,甚至包含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器材品種、數量是否恰當。
3.有效源於反思
體育教學的反思旨在引領我們教師關注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總結自己的體育教育教學經驗,分析課堂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困惑、成功與失敗,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的智慧,提高教師自身體育教育教學的質量。
體育教師的教學反思可以從教材本身每上完一次課就應該完善一次,如果任教同年段的四個班就能有四個次不斷完善的機會。四節課下來,教師對本內容就有了完整而清晰的認識,這時我們的備課才是真正完整的。這樣經過反復反思和檢驗的教學設計肯定是精彩、有效的。如在《立定跳遠》一課中反思如下:一、運動技能的掌握要重視:本堂課的教學內容為立定跳遠,將教學的技能目標定為:學生會用正確的立定跳遠動作技術,絕大多數學生能越過一定高度的橡皮筋能跳得更遠,超過第二條標志線。從課的實施效果來看,這一技能目標能較好地達到。二、情境創設要合理:在課的准備部分,我首先採用了走迷宮的情境。這樣的情境是否為教學服務是需要深思熟慮。採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游戲更為適當、有效。三、課堂形式要開放:由於本堂課是借班上課,難免心裡有些不安,擔心學生不夠配合。因而在形式設計時都採用較為簡單的組織形式,忽視了開展體育教學時應該注意教學組織隊形空間要大。隊形的組織要做到兩個有利於,有利於教師的觀察,有利於學生的練習。在安全的教學環境中,創造開放的課堂形式。課中的分組環節得到了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1——5的報數」簡單易行,分組效果好!在基本部分的立定跳遠和游戲匍匐前進環節,加入了小魔術環節。學生興致高,為了小組的榮譽紛紛獻計,並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將場地變換好,呈現出開放的課堂形式。四、學生的興趣要培養:本堂課中我採用了走迷宮、口令「一、二、三」、過關小游戲、匍匐前進小游戲進一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在課的結束部分,學生和聽課老師感嘆課怎麼這么快就結束了。我想那是因為他們也真正融入到體育課堂,享受到體育帶給他們的樂趣。
這樣細致的課後反思是對我們課堂是否有效的反映。特別對於我們年輕的體育教師來說,我們的教學水平就是在這一次次反思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小組磨課,亮化研討性課堂。
研討性課就是我們常說的優質課。它的主要功能是引領一種理念,這種理念能在常態課中得以貫徹,從而指導常態課的教學。因而研究性的課堂對於我們整個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組磨課是研究性課堂備課環節經常採用的方法。在我校的小組磨課主要包括課前針對性的探討、試教後的多次磨課以及三分鍾點評這三個重要環節。
1.課前針對性探討
研討課的前期教研組組織成員進行多次的課前針對性研討。主要從課的內容的選擇、教材的分析、教學目標的確立、重難點的把握、課的各環節設計、教學方法手段的採用、學生的學情、場地器材的設計等方面進行共同探討。在參加青改小組活動執教《投擲輕物》一課,課前教研組進行探討,將這一教材進行細致的分析,原地投擲輕物的教學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投擲能力。通過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原地投擲輕物的意識與能力,對於學生發展上肢力量和協調性有顯著的作用。經過大家的討論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認知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覺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去,在愉快的環境中掌握動作技術;技能目標:讓學生初步明確助肩上屈肘、背後過肩的原地投擲輕物的動作技術,初步掌握正確的原地投擲輕物的動作要領。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既動手又動腦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協作配合能力,培養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將整課的環節確定:首先利用小游戲導入起到積極的熱身作用,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通過學習原地投擲輕物和原地投擲輕物越過一定高度的障礙物來發展學生的技術與運動能力;通過趣味接力游戲,將課到達一個高潮,讓學生在互幫互助的氛圍中進行比賽;最後師生在音樂聲中共同放煙花,從而達到身心放鬆的效果。重點確定為出手高度,難點為發展學生的投擲能力。
2.多次磨課
通過多次試教,讓課漸漸成型、成熟。每次試教後都針對課中一些環節和不到之處進行磨課。為了上好《投擲輕物》這一課,特別邀請了區體育教研員參與磨課,給予更到位的指導。唐老師對課的主要部分的環節提出了要為重難點服務的要求,強調在課的實施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要融為一體,努力創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學手段要為學生更好地掌握動作來服務,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方法讓孩子更好地掌握動作要領。關注課堂中的細節,讓細節體現出教師的大智慧。課的整個過程要考慮課的強度與密度是否達到,精確到各個環節的練習強度與次數,從而正的達到練習的效果,更好地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
3.三分鍾點評促成效
三分鍾點評是我校研討課中有特色的一個環節。一堂研討課結束後,由一位教師進行專業點評,剖析課中成功之處與不足之處。教研組成員都參加此次點評,並發表自己的獨到的見解,真正提高課堂效果。張老師對於《投擲輕物》一課的三分鍾點評為:(1)創設片段情境,採用多種游戲方式,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學生在游戲中體驗體育活動的樂趣,促進同伴的交往和學生的身心發展。
(2)「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理念,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本課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通過安排多樣有趣的游戲活動,激發並保持學生的興趣。每個活動都把學生置於教師服務的對象。
(3)課的結構清晰。各部分銜接科學、過渡自然。
需要改進的地方:
(1)本課在投遠環節,能否多分幾個組,多設置些目標物以減少全班整體的等待活動的時間,或在此環節,設計成幾個小組輪動的環節,讓全班學生在同一時間同時參與不同的活動。這樣,也許更能提高學生活動的效率。
(2)適當讓學生多交流一些如何投擲更遠的方法和注意點、多給學生一些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嘗試、探索交流動作要領。
(3)本課教師的講解和指導主要是面向全班學生的,沒有體現出教師對不同差異學生的指導和幫助,教師需要多關注學生的差異。
三、特課議備,優化典型課堂。
在日常教學中,每個體育教師都有失敗課的經歷,這些往往是由於教學設計出現問題。特課議備,即每個教師把自己的難課題選出來,同時結合新內容,大家相互交流,形成新的更科學,更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為後面的教學提供依據和指導。
在學期初,教研組要求組員把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點撿出來,最後大家共同商量確定內容作為本學期的「特課議備」的主要內容。如:本學期教研組將「特課議備」的內容定為:《七彩陽光》廣播操的教學,後滾翻、籃球運球等。每周進行一次備課組活動,每周確定主題,明確該要解決的問題。備課活動中進行研討,要求每個教師就選定的主題提出自己的設想,大家提出異議,真正能形成有效的解決方法,達到「特課議備」的效果。在研討《七彩陽光》教學過程中,教師1認為作為基本體操的教學還是需要採用傳統的多練的方式,讓學生在多練的過程中牢記每一節操的動作要領,從而達到會做的效果。而教師2認為正是我們這種傳統不願創新的思想,使得我們的體育課堂缺少了活力。我們應該改掉教操就是枯燥、乏味的思想。在教學方法上多下功夫,可以採用兒歌提示法,比如可以把第二節伸展運動形象化變成「開飛機」,並用語言來提醒學生「開始起飛了,准備,向左飛,完畢。開始起飛了,准備,向右飛,完畢。向上飛,向下飛,打開左機翼,完畢。向上飛,向下飛,打開右機翼,完畢」這樣的方法比枯燥的數字要吸引學生,而且效果更好。我們可以學會放手,讓學生分小組進行練習,充分發揮小組長的作用。練習完成後進行展示,評出優秀小組並進行獎勵。經過激烈的研討後,成員們認為基本體操的傳統教學方式不能丟。教學中教師要將動作示範到位,學生要學到位。加入新的創新方式,無疑讓我們的課堂更精彩,效果更明顯。形成研討結果後,每一個成員要在自己的課堂中加以運用,以檢驗「特課議備」的效果。運用後,及時、認真總結,做好組內反饋機制。
「特課議備」是在原來的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是集體備課的創新與深化。它以典型的特殊案例為參照,建立在教師的教學反思上,以解決在現實教學疑難問題為目的的備課新形勢,對於我們一線的體育教師來說具有極大的針對性,對於我們體育課堂的日趨完善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有效備課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離開了有效備課,我們的體育教學過程就不再完整。有效的備課對提升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教師應該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原則,因地制宜,做好校本教研不斷實踐、開拓創新,爭取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為有效教學添上生動的色彩。
10. 為什麼要對體育教學評價的問題進行研究
一、新課程體育教學評價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體育課程教學評價是體育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體育教學活動及其效果的評價判定,它直接作用於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發揮著多方面的作用,從整體上控制、調節著體育教學活動的進行,保證著體育教學活動向預定的目標發展.從體育教學計劃到具體的體育教學過程,如果沒有教學評價這一重要操作步驟參與其中,就不能說是—個完整的教學活動.課堂上實行富有彈性的學習評價,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教學活動中得到主動的發展.體育課堂蘊含著多種價值和多種精神,學生在課堂上受到啟發,享受成功,就會把體育的價值、精神遷移到日常學習生活中,使學生受益終生.新《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視角下的體育課堂不完全是以發展學生的運動技能為主,更多地強調了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與學習動機,使學生在情境交融的情況下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在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同時,陶冶情操,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開朗的生活態度,培養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和創造活動的能力,使學生在身體、精神等方面受益,這樣才能使體育教學在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通過對體育課程教學質量評價,使體育教師進一步明確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現狀,不斷改進體育教學工作,增強業務能力,提高教科研水平和教學質量.
二、新課程體育教學評價有利於提高學習質量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能直觀的反應出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課堂調控能力.一堂好的體育課能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會技能、享受成功、體驗體育課獨有的魅力.一堂差的體育課則會讓學生產生厭學的現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年齡、性別、生理和心理等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能直觀的反應出來.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沒有關注弱勢群體學生的學習,是否尊重差異,是否滿足學生的要求,是否採納學生提出的建議,讓所有的學生都享受成功,也是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環節.教學質量是師生雙方在教與學過程中各自質量的動態綜合效果.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協助者,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學才有成效.以往的教學質量評價將著重點放在教師教學質量上,忽視了學生學習質量的評價,或者說根本就不對學生進行學習質量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從觀念上就忽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因而這種評價是片面的、不完善的.只有將對教師與學生兩方面的評價結合起來,將「評教」與「評學」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地、科學地、全面地反映教學質量的真實情況.也只有這樣的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才能真正滿足提高學習質量的需要.
三、新課程體育教學評價有利於增進師生情感
傳統的體育教學是以教材為中心,教師唱主角,這種「見物不見人的」的教學思想忽略了學生的存在,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只體現教師教、學生學的單項信息傳遞過程,忽略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新《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的實行,強調「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開拓了教學方法的新思路,教師可根據學生個性特點、興趣愛好、教學環境的差異作出相應的調整,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堅持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創造力,啟發學生思維,尊重學生人格,開發學生潛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苦中有樂,樂在其中的體驗.使每一堂課都能有創新,充分滿足學生求新、好奇的心理,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貫穿「情知」與「情感」教學方法,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條件,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優良的學習品質,展開互動教學,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探討,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使學生敢說敢做.這樣既避免了體育教學中「情知」、「情感」的分離,也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學習中.
四、新課程體育教學評價有利於實施科學化的體育教學管理
體育教學管理是基於教學、科研和管理與一體的「人性化」科學管理,應以人為本,尊重人格,實行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維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過去的體育教學管理,僅僅強調教師承擔多少教學工作量,忽視了教師教學質量的好壞.體育教學是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過程,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實現具體發展目標的過程.體育教師的教是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服務於學生.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最終都要在學生那裡得到體現,不考慮學生主體發展,教學不會有好的效果.新《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的實行,轉變了體育教學管理理念,從「質」與「量」兩個方面綜合評價,在「評教」與「評學」的同時,把「評學」作為評價的重點.「評教」可有助於調動教師積極性和主人翁的形成,促使教師做好教學工作為己任,把教學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做,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潛能,使教師能參與到體育教學管理中來.「評學」能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培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充當主角,從而使學生成為體育教學管理的一部分.教師和學生參與到體育教學管理中,教師主體和學生主體都能得到發展,對實施科學化的體育教學管理起著積極推動作用.
新課程視角下體育課程教學評價的重心從關注「教」到關注「學」, 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得到全面的發展.體育課程教學評價應從提高教學質量著手,重在學生評價,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師工作的對象,他們經歷教學活動全過程,對教學活動實際情況了解最全面、感受也最深,他們更具發言權,把學生的評價作為教師教學質量考評的重要依據之一.在體育課程教學評價中,應貫徹「以評促改」的指導思想,明確「評價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的目的,對體育教師教學質量評價不能簡單地給教師定等級,對教師要進行指導,並提出改進的意見,幫助教師對授課情況進行分析,進一步改進教學工作,不斷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總之,體育課程教學評價應合理採用多種評價方式,把握好評價這把「尺」,對教學評價工作從培養目標、教學基本要求、課程內容的深度廣度和教學環節等方面實事求是地提出評價意見,使評價盡量做到公平、公正、客觀,以便提高評價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