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體育教學 > 北京體育大學王衛星

北京體育大學王衛星

發布時間:2021-03-12 02:29:46

健身有一段時間了 想問一下鍛煉三角肌是不是不能用太大的重量

三角肌也屬於淺表較大肌群。主要用於提舉動作。
塑造三角肌的形狀應注意結合頸鎖乳突肌的力量練習,保持二者協調發展。因此,只要訓練三角肌的最大重量同樣頸鎖乳突肌也能夠承受,而不至於受傷,就可以了。
所有的提舉動作都可以。
單臂提舉重量大於等於四分之一體重較為合適。另外,喜歡三角肌鼓鼓的形態者,可加大重量,減少次數。
===
有興趣可以買一本 北京體育大學教授 王衛星老師的體能訓練一書,那是國家級金子招牌體能訓練專家,會有啟發的對你。

㈡ 有關排球的參考文獻。緊急用,謝謝大家

從中文期刊網查找到的文獻,你自己小花點時間,把期刊名輸到網路里,就可以找到頁碼了,沒這么多時間給你填頁碼了,見諒!我分幾批貼上來,總共100個
[1]衛雍績,. 優秀女子排球運動員踝關節骨關節病特徵分析[J]. 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9,(1).
[2]卜小龍,. 淺析排球運動靈敏素質與感官訓練[J].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1).
[3]張曉丹,葛春林,王衛星,. 中國優秀女子沙灘排球運動員身體形態特徵[J]. 中國體育科技,2009,(1).
[4]叢滋龍,許瀚聲,. 「金龍魚」三人制排球賽對高校排球選項課的啟示[J]. 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1).
[5]鮑強,. 關於排球運動場上意識的探討[J]. 大眾科學(科學研究與實踐),2008,(1).
[6]崔曉暉,蕭林靜,李世遠,魏建輝,. 排球游戲教學法對高職大學生健康素質影響的實驗[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1).
[7]陳珂,倪偉,徐光榮,. 「9網段54區」構想及數字信息在排球訓練和比賽中的應用[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1).
[8]呂傳清,. 美育在排球選項課教學中的運用[J]. 各界(科技與教育),2008,(1).
[9]方文利,桑磊,. 高校排球運動中的髕骨勞損調查及其分析[J]. 合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
[10]劉美娟,. 淺談排球普修課中啟發式教學的運用[J]. 內江科技,2008,(1).
[11]相群,. 排球比賽中時間控制的必要性及相應規則的修改[J]. 內江科技,2008,(2).
[12]沈艷,. 游戲在排球教學中的積極效應[J]. 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2).
[13]徐蘭君,張愛軍,. 「異性效應」分組教學法在高校排球技術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2).
[14]王思平,陳健,錢建華,韓永亮,. 大空間輻射採暖的數值模擬——以沈陽體育學院排球館為例[J]. 沈陽建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
[15]陳秀平,陳鐵成,. 廈門市開發沙灘排球市場的SWOT分析[J]. 體育科學研究,2008,(1).
[16]陳麗,魏統朋,李海峰,. 2007年瑞士女子排球精英賽中國隊運動員非技術指標研究[J]. 中國體育科技,2008,(1).
[17]徐銀華,李毅鈞,. 我國女子排球運動員對比賽服裝顏色的偏好及情緒體驗[J]. 中國體育科技,2008,(1).
[18]鄭華偉,許滸,. 我國男子排球隊備戰奧運會陣容配備設想及進攻戰術發展與創新思路探究[J]. 中國體育科技,2008,(1).
[19]韓敏,王光軍,王偉,董永霞,仝彤,高彥偉,張玉平,張靜,. 排球運動對女大學生甲襞微循環的影響[J]. 河北北方學院學報(醫學版),2008,(1).
[20]崔自璞,. 淺談排球訓練中踝關節的損傷及預防[J]. 現代醫院,2008,(2).
[21]魏翀,張建平,. 影響高師體育專業排球普修課教學效果的因素及對策[J].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1).
[22]劉東輝,. 從肌肉工作原理分析排球的支線扣球原理[J].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
[23]王虎,屈春蘭,. 「參與式」教學法在排球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3).
[24]孫士傑,張萍,. 我國青年女子排球運動員心理控制點類型的研究與分析[J].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8,(1).
[25]劉大明,. 排球運動員心理訓練探析[J]. 體育世界(學術版),2008,(3).
[26]曾黎,顧偉濃,. 排球扣球技術助跑起跳節奏控制的教學實驗[J]. 體育學刊,2008,(2).
[27]陳艷平,. 排球二傳手戰術意識形成的因素及培養[J]. 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2).
[28]吳蘇延,. 對排球運動員「球感」的作用及培養途徑的淺析[J]. 中外健康文摘(新醫學學刊),2008,(1).
[29]尚岩,秦儉,. 淺談對排球運動中意識培養的再認識[J].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8,(1).
[30]崔洪宇,楊萍,. 對軟式排球與全民健身運動的探討[J].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3).

㈢ 中國男籃主教練是誰助理教練是誰

領隊:柴文勝(籃管中心)
主教練:宮魯鳴(籃管中心)
助教:李楠(八一)、版吳慶龍(遼權寧)、崔萬軍(福建)、胡雪峰(江蘇肯帝亞)、雅尼斯(綽號「小光頭」,是男籃前主教練揚納基斯助教,揚納基斯離任後,雅尼斯留任)
翻譯:郭維盛(上海)
體能教練:王衛星(北京體育大學)
科研教練:趙傑修(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
技術分析師:馮利正(浙江回浦中學)、高博(東莞籃球學校)
隊醫:羅安民(成都體育學院)、牛鋼(東莞新世紀)

㈣ 那些運動可以治療脊椎

你可以做靜止拉伸練習,每個動作三十秒以上,你也可以上網看看北京體育大學王衛星教授講的核心力量訓練,我在職業隊當運動員有八年了,這幾年在專業隊比較好比較流行的治療運動員傷病的手法(也包括骨骼上的一些毛病)就是核心力量了

㈤ 中國四大體院都要什麼

四大體院的學科優勢解讀

北京體育大學

院校屬性:國家體育總局直屬

院校類型:體育

校訓:追求卓越

院校介紹

原名中央體育學院,1956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學院,1993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大學,是全國重點院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體育總局幹部培訓中心、國家體育總局教練員學院設在學校。學校以本科教育為基礎、研究生教育為重點,學校體育學科整體水平在教育部近十年組織的三次全國學科評估中均名列榜首。

學科建設

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

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學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運動訓練

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

體能訓練與身體機能恢復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運動應激適應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運動訓練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運動與體質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機能評定與基礎分析重點實驗室

國家體育總局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體育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運動營養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北京體育大學教學實驗中心

北京市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北京體育大學教學實驗中心、運動人體科學實驗中心

博士點情況

國際著名體育大學,中國「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和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高等體育院校,中國大學體育學科10強高校之首。現有4個國家體育重點學科,3個國家一級學科,3個國家特色專2016年中國體育學科最新博士點一覽業。5個體育學科門類博士授予權。1987年開始培養博士研究生,現有博士生導師80多人。

博導情況

體育人文社會學:黃亞玲,邱招義,任海,孫葆麗,楊樺,田慧,王莉,靳英華,林顯鵬,肖淑紅,盧雁,王華倬,姚蕾,劉昕。

運動人體科學:王瑞元,熊開宇,曾凡星,石麗君,趙麗,周越,曹建民,胡揚,張纓,邱俊強,陸一帆,王琳,毛志雄,張力為,遲立忠,羅冬梅,王榮輝,張一民,曲峰,劉卉,任弘。

體育教育訓練學:池建,賈志強,練碧貞,畢仲春,苗向軍,高峰,葛春林,曲淑華,孫南,詹建國,張英波,章碧玉,柴國榮,謝慧松,陳效科,黃竹杭,張廷安,李春滿,李少丹,劉大慶,許小冬,米靖,劉衛軍,楊斌勝,王衛星,唐建軍,張瑛秋,黃俊亞,馬鴻韜,樊銘,溫宇紅。

民族傳統訓練學:李士英,馬學智,呂韶鈞,武冬,胡曉飛。

運動康復學:矯瑋,王安利,王正珍,高頎。

上海體育學院

院校屬性:國家體育總局與上海市共建

院校類型:體育

校訓:身心一統、兼蓄競攀

院校介紹

上海體育學院是新中國成立後創建最早的體育高等學府,建於1952年11月,原名華東體育學院,由原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和南京金陵女子大學等院校的體育系科合並而成。學院原直屬國家體育總局,2001年6月國務院決定上海體育學院劃轉地方,由國家體育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

重點學科

國家級特色專業:

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體育教育實驗中心

上海市教學實驗中心:

運動人體實驗教學中心

市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運動康復與健康、民族傳統體育

國家級精品課程:

武術、體適能評定理論與方法

上海市級精品課程:

運動解剖學、大眾足球、體育賽事市場開發、學校體操、體育傳播學、民間體育實踐指導、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體育賽事管理、拳擊理論與實踐、體育場館管

上海市重點學科:

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中華武術學

上海市教育高地重點建設項目:

體育教育專業群

上海市高水平特色發展項目:

中國武術博物館

博士點情況

中國大學體育學科10強高校。國家一級體育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6個,擁有體育學下屬全部四個二級學科博士授予權的高校。有國家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1987年開始招收體育博士生,1994年獲批運動人體科學博士學位授予權,1996年獲批民族傳統體育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獲批體育教育訓練學博士學位授予權。現有博士生導師近55位。

博導情況

體育教育訓練學:吳瑛,吳貽剛,龔波,平傑,毛麗娟,王紅英,張慶文,吳雪萍,丁海勇,韓冬,唐炎,舒盛芳,王德新,朱志強,邵斌,劉興。

民族傳統訓練學:戴國斌,趙光聖,姜傳銀,郭玉成,朱東,劉靜。

體育工程學:劉宇,虞麗娟。

運動人體科學:潘珊珊,婁淑傑,王曉慧,曹振波,庄傑,高炳宏,田野,胡敏,趙傑修,陳佩傑,鄒軍,王茹,伊木清,張日輝,閭堅強,張勝年,毛德偉,郝衛亞,周成林,張忠秋,任傑,張劍。

體育管理學:張林,劉東鋒,劉兵,戴健,曹可強,李海,黃海燕,張瑞林。

體育人文社會學:繆佳,郭修金,龔正偉,鄭國華,鄭家鯤,劉新民。

運動康復學:陳佩傑,鄒軍,黃強民,徐昕,婁淑傑。

武漢體育學院

院校屬性:國家體育總局與湖北省共建

院校類型:體育

校訓:公勇誠毅,學思辨行

院校介紹

武漢體育學院簡稱「武漢體院」,位於湖北省會武漢,佔地面積1398畝,是新中國首批獨立設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體育院校之一,原名中南體育學院,1953年組建於江西南昌,1955年遷至湖北省武漢市,1956年更名為武漢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原為國家體育總局直屬體育院校,2001年學校管理體制改革,成為國家體育總局與湖北省共建院校。

重點學科

省級一級重點學科:

體育學、應用心理學

省級二級重點學科:

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學、應用心理學

國家體育總局培訓基地:

皮劃艇賽艇高水平人才基地、國家體操後備人才培養基地、全國武術館校人才培訓基地、全國青少年武術散打培訓基地、全國青少年健美操培訓中心

湖北省培訓基地:

湖北省體育學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

國家級特色本科專業:

體育教育、公共事業(體育)管理、運動訓練

省級品牌專業:

體育教育、公共事業(體育)管理、運動訓練、民族傳統體育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運動人體科學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

體育工程重點實驗室

國家體育總局研究基地:

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體育工程實驗室、全國舞龍舞獅科研基地、體育文化研究基地

湖北省教育廳基地:

湖北省體育產業研究中心

博士點情況

中國大學體育學科10強高校,三個國家特色專業,國家精品課程三門,2007年設立體育教育訓練學博士點,2011年晉升國家一級體育學科博士點。目前四個博士點都有。

博導情況

體育人文社會學:張德勝,陳林祥,雷選沛,萬曉紅。

運動人體科學:陳寧,楊翼。

運動心理學:漆昌柱,羅躍嘉,徐霞。

體育教育訓練學:呂萬剛,鄒克寧,鍾亞平,劉志雲。

民族傳統訓練學:石愛橋,王崗,白晉湘。

體育工程學:鄭偉濤,易名農。

成都體育學院

院校屬性:國家體育總局與四川省共建

院校類型:體育

校訓:行健不息 積健為雄

院校介紹

成都體育學院簡稱「成體」,位於國家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的成都,是西南地區唯一的高等體育學府,原隸屬國家體育總局,2001年劃轉地方,實行國家體育總局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為主。

截至2013年,學院具有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和體育學、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新聞學等四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有1個博士學位授予點,11個碩士學位授予點。

重點學科

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中醫學專業、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運動訓練專業、體育教育

四川省特色專業:

中醫學專業 、體育教育專業 、民族傳統體育專業、運動訓練專業 、新聞學專業 、社會體育專業 、運動人體科學專業

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運動醫學重點實驗室

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

運動醫學重點實驗室

校級實驗室:

運動醫學與健康研究所

博士點情況

2013年設立體育人文社會學、體育教育訓練學、運動人體科學3個博士點。體育學科為國家一級體育學科博士授予權。

博導情況

運動項目教學:劉青,潘小非,周繼和,舒為平,何穎。

運動損傷防治:袁瓊嘉,藍肇熙,周繼和。

體育史:陳偉。

體育經濟與產業:程林林,柳伯力,劉青,高揚。

西南民族傳統體育:何穎。

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育:潘小非,舒為平,

㈥ 請問全國有哪些大學招生體育博士研究生

總計149人+2+4+5+5=165
未包括華中師范大學(體育教育與訓練博士點,三個博導,其中一個退休)、
湖南師大(體育人文博士點,四個博導)、
河南大學(體育教育與訓練博士點,五個博導)、
南京大學(體育人文博士點,五個博導)、
武漢體育學院(未知)

一、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博士生招生專業目錄(45人)(四個方向博士點)
1.體育人文社會學(11人)
楊 樺 教授 體育管理與發展戰略或籃球運動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
任 海 教授 體育社會學研究(含奧林匹克運動)
熊曉正 教授 體育歷史文化與中國體育思想研究
孫葆麗 教授 奧林匹克運動
黃亞玲 教授 體育社會學
王 莉 教授 體育管理學
靳英華 教授 體育經濟學
林顯鵬 教授 體育經營管理
肖淑紅 教授 體育經營管理
王華倬 教授 學校體育學
姚 蕾 教授 學校體育學
2.運動人體科學(15人)
王瑞元 教授 運動對骨骼肌形態和機能的影響
曾凡星 教授 體育運動中內分泌變化及適應機制研究
熊開宇 教授 運動過程生物電變化規律的研究
謝敏豪 教授 運動性內分泌失衡機制與調控
胡 揚 教授 運動員基因選材、低氧訓練
王安利 教授 中老年健身理論與實踐、優秀運動員機能評價與監督
矯 瑋 教授 運動康復的理論與方法、運動與免疫
陸一帆 教授 運動員機能監控與運動損傷康復
高維緯 教授 運動訓練的生物學監督調控與運動性傷病診治
王正珍 教授 運動醫學
王 琳 教授 損傷預防與康復
張力為 教授 運動心理學
毛志雄 教授 運動心理學
羅冬梅 教授 運動健身的理論與應用研究
張一民 教授 全民健身關鍵技術的研究、體質測量與評價
3.體育教育訓練學(17人)
池 建 教授 籃球運動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高校體育管理研究
郭永波 教授 籃球運動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
鍾秉樞 教授 排球運動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體育職業化研究
葛春林 教授 排球運動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體能訓練方法研究
沈信生 教授 田徑運動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
郭元奇 教授 田徑運動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
張英波 教授 體能訓練理論與動作技能學習理論
詹建國 教授 田徑運動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
孫 南 教授 田徑運動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
張廷安 教授 足球運動員技戰術能力的訓練理論與實踐
黃竹杭 教授 足球運動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
劉大慶 教授 運動訓練與競技體育理論研究
李少丹 教授 運動訓練過程式控制制
楊斌勝 教授 力量訓練理論與方法研究
王衛星 教授 體能訓練理論與方法研究
唐建軍 教授 小球運動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
馬鴻韜 教授 體操運動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
4.民族傳統體育學(2人)
徐偉軍 教授 武術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
朱瑞琪 教授 武術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

二、上海體育學院2011年博士招生專業目錄(43人)(四個方向博士點)
1.體育人文社會學(8人)
李建國 教授 城市體育
張 林 教授 體產業管理
白躍世 教授 體育產業與管理
許宗祥 教授 體育管理與體育產業
肖煥禹 教授 體育文化傳播;社會階層結構與體育發展
鮑明曉 教授 體育經濟與產業管理
曹繼紅 教授 社會體育理論與實踐
章建成 教授 鍛煉心理
2.運動人體科學(16人)
潘珊珊 教授 運動與心血管形態和機能的研究
常 芸 教授 運動心臟病生理學
李之俊 教授 運動訓練的生理基礎,運動與適應
馮連世 教授 低氧訓練 、運動員控體重與訓練監控的理論與方法
陳佩傑 教授 青少年體質研究 ;運動與免疫
王人衛 教授 體質研究;女子運動與內分泌
李國平 教授 運動醫學的機理研究
王予彬 教授 運動創傷基礎
劉 宇 教授 運動生物力學、體育工程
虞麗娟 教授 體育工程 、體育信息技術
危小焰 教授 運動生物力學、體育工程
章建成 教授 運動技能控制與學習
張忠秋 教授 運動心理訓練理論與方法,體育社會心理學
李安民 教授 運動與認知加工;體育鍛煉對身心健康的促進
郝衛亞 教授 運運動生物力學理論與應用
江崇民 教授 體質測量與評價
3.體育教育訓練學(14人)
吳 瑛 教授 體育教育訓練理論與方法
葉國雄 教授 體育教育訓練理論與方法
張宏傑 教授 體育教育訓練理論與方法
成萬祥 教授 體育教育訓練理論與方法
司虎克 教授 網路環境下的體育信息理論與實踐研究
劉志民 教授 競技體育的社會問題研究
許永剛 教授 競技體育制度經濟
邵 斌 教授 高水平運動員行為控制與運動隊管理
王 清 教授 優秀運動員競技能力的診斷與監測
吳貽剛 教授 科學訓練理論與方法;競技體育組織與管理研究
張 輝 教授 運動技戰術分析;運動訓練過程式控制制
周成林 教授 競技運動心理學理論與應用 ;青少年體育鍛煉心理效應理論與應用
周家穎 教授 專項力量訓練、訓練技術測量與分析
劉 興 教授 難美項群的理論與實踐
4.民族傳統體育學(5人)
郭志禹 教授 武術歷史與文化
虞定海 教授 武術與傳統體育養生研究、民族傳統體育與健康促進
趙光聖 教授 競技武術科學化訓練
蔡仲林 教授 武術教育與教學改革
戴國斌 教授 武術文化與社會

三、華南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2011年博士生招生專業目錄(17人)(四個方向博士點)
1.體育人文社會學(9人)
楊文軒 教授 體育原理、學校體育與體育管理
胡小明 教授 運動休閑研究、體育人文研究
陳 琦 教授 學校體育與體育管理
周愛光 教授 體育哲學、體育法學
劉江南 教授 體育哲學
譚 華 教授 體育史學、體育課程理論
袁古潔 教授 體育法學
宋繼新 教授 體育人文研究
崔穎波 教授 體育社會學
2.運動人體科學(5人)
肖國強 教授 運動負荷的生物學效應
郝選明 教授 運動免疫與健康
劉承宜 教授 激光運動醫學
徐曉陽 教授 運動生化與營養
3.體育教育訓練學(2人)
黃寬柔 教授 廣場體育藝術
李毅均 教授 排球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
4.民族傳統體育學(1人)
程大力 教授 民族傳統體育歷史與文化

四、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2011年博士招生專業目錄(7人)(四個方向博士點?只有二個)
1.運動人體科學(5人)
季 瀏 教授 體育學習、鍛煉與身心健康;運動心理變化的生理生化基礎
丁樹哲 教授 運動適應和機能評定;運動適應與線粒體調控
盧 健 教授 運動與健康;運動適應和機能評定
李世昌 教授 運動適應和機能評定;運動與健康
徐 波 教授 體育學習、鍛煉與身心健康;運動心理變化的生理生化基礎
2.體育教育訓練學(2人)
孫有平 教授 運動訓練理論與實踐研究;田徑課程與教學研究
閻智力 教授 體育教育訓練理論研究;排球運動理論與實踐

五、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2011年博士招生專業目錄(4人)
1.體育教育訓練學
黃漢升 教授 體育教學理論與實踐
周登嵩 教授 體育教學理論與實踐 首都體院兼職
陳俊欽 教授 競技體育發展與運動訓練理論 首都體院兼職
李鴻江 教授 競技體育發展與運動訓練理論 首都體院兼職

六、蘇州大學體育學院2011年博士招生專業目錄(8人)
1.體育教育訓練學
王家宏 教授 籃球教學理論與實踐
於振峰 教授 籃球教學理論與實踐
張 林 教授 體育運動中競技能力的開發與評定
董新光 教授 社會體育發展理論與實踐
羅時銘 教授 體育教育史
王 崗 教授 民族體育理論與方法
王國祥 教授 運動訓練生物學基礎與運動損傷康復
田麥久 教授 運動訓練理論與實踐

七、浙江大學教育學院體育系2011年博士招生專業目錄(3人)
1.體育人文社會學
叢湖平 教授 體育經濟學研究
王 進 教授 體育休閑心理學研究、競賽心理學研究
林小美 教授 傳統體育研究

八、清華大學體育部2011年博士招生專業目錄(4人)
1.體育教育訓練學
仇 軍 教授 體育人文社會學
王培勇 教授 人體運動信息採集與模擬
李 慶 教授 運動訓練的理論與實踐
張 冰 教授 運動生理生化

九、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2011年博士招生專業目錄(3人)
1.體育教育訓練學
張 強 教授 冰雪運動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
姜立嘉 教授 體育教育教學﹑訓練原理與方法
陳 鋼 教授 體育教育教學與運動訓練最佳化研究

十、河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2011年博士招生專業目錄(4)
1.體育教育訓練學
趙煥彬 教授 專項運動技能理論與實踐
何玉秀 教授 體育健身運動處方理論與應用
趙 斌 教授 體育健身運動處方理論與應用
劉志紅 教授 現代體育教學理論與方法

十一、山西大學體育學院2011年博士招生專業目錄(3人)
1.體育教育訓練學
李建英 教授 運動專項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
石 岩 教授 一般訓練學與體育心理學
李金龍 教授 體育教學理論與方法

二、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2011年博士招生專業目錄(5人)
1.體育人文社會學
毛振明 教授 學校體育學
楊國慶 教授 學校體育學
張建華 教授 學校體育學
殷恆嬋 教授 體育心理學
喬德才 教授 運動與神經調控

十三、遼寧師范大學體育學院2011年博士招生專業目錄(3人)
1.體育教育訓練學
何敏學 教授 體育教學理論與方法
於文謙 教授 競技基本理論與實踐
黃 濱 教授 籃球教學理論與實踐

閱讀全文

與北京體育大學王衛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