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當前大學生不文明行為反映出什麼問題
當代大學生出生於八十年代,正是改革開放,中國經濟逐步復甦的年代,他們的成長深深刻上了時代的烙印。由於多重因素的影響,造成了今天大學生的禮義缺失現狀。
1.社會因素
50年代後期,受「左」傾思想的影響和干擾,我國不少傳統美德和風俗在有些地方被一概當作「四舊」予以橫掃。比如,尊重別人,與人交往要講禮貌這一世界各國人民普遍遵循的禮儀規范,在當時卻被一些人斥之為「虛偽」,美其名曰勞動人民講究直率,不懂那一套「臭規矩」,說禮貌是「假斯文」,誰要是堅持講禮貌,就被批為「思想沒改造好」、「故意跟勞動人民作對」。久而久之,擾亂了人們正常的價值判斷。一些人隨心所欲,損人利己,失禮不道歉,無禮也要狡三分2.學校因素
我們的學生從上小學開始就上思想品德課,到了大學仍在學習、仍在講授,為何還有許多學生缺乏公德意識和禮儀修養呢?首先,自古以來人們便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智育被提升到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對德育只是宣傳上的重視,真正實施起來則處於相對次要的地位,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從而使學校的「教書育人」中的「育人」功能淡化。現代應試教育,使不少大學生成為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讀書蟲。
3.家庭因素
現代大學生以獨生子女居多,不少家庭對子女採取了放縱的態度,缺乏對子女行為養成方面的嚴格教育,使大學生缺乏社會交往的必要知識,顯示出對禮的知識的無知。現代大學生的父母都是經歷過文化大革命,文革中批林批孔運動,以及破四舊對於傳統文化的否定,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復雜和無情,使這一代學生的父母認知水平差異明顯,不少人缺乏正確的價值觀。當改革開放春風吹遍神州大地的時候,他們更多的在競爭激烈的經濟社會奮力打拚,把希望寄託在子女身上,希望在他們身上去彌補自己所失去的一切。4.個體因素
大學生涉世不深,社會知識、經驗不足,對人生、社會了解得還比較少,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正在發展中,心理發展還未完全成熟,處事態度和行為方式很容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人格特質還沒有定型,還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可變性。人格是人在與環境相互作用中表現出來的獨特的行為方式、思維模式和情緒反應特徵。大學生對周圍事物怎樣認識、採取哪種態度、做出什麼樣的情緒和行為反應,都充滿了特定的人格色彩。當代大學生有著很多優點,但不足之處也很明顯。不少學生從小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狹隘心理,聽不得不同意見,不能寬以待人,不善於在群體中與他人友好相處。進入大學後,如不注意自我改造,難免陷入以鄰為壑、以友為敵,不能自拔的境地。學生走上社會後,就會表現出明顯的自私性,難以與周圍人和諧相處
『貳』 造成大學生不文明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造成大學生不文明的現象是道德教育和社會影響與家庭教育環境不佳
道德教育缺少是因為學校只在意升學項目的教學,缺少對人格品德的教育
社會的影響,也就是普遍的人沒有文明的觀念,大家有樣學樣
家庭教育環境不佳,也就是子女都是看著父母的行為長大,也就是父母沒以身作則
『叄』 如何看待大學生不文明現象議論文
這種情況下,還是旨在要求大學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
『肆』 當代大學生群體的不文明現象有哪些
情侶在公共場合過分親密,打情罵俏高居第二, "榮登榜首"的是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而在課堂和自習室內大聲喧嘩,吃東西名列第三。該調查還顯示,"我最不能容忍的校園十大不文明現象"還包括上課和自習室內隨意接聽手機;在課桌、牆壁等公共場所塗鴉,損壞公物、踐踏草坪;在自習室和圖書室內惡意佔座、電梯口和食堂插隊;在公寓樓內運動,晚上熄燈後大聲喧嘩;亂吐臟話、牛話,聚眾斗毆、不尊敬他人;在圖書館借書上亂寫亂畫;衣冠不整。
『伍』 大學生為什麼會出現不文明行為
紅樓夢:王熙鳳比夏金桂活的心累
『陸』 大學校園里的不文明現象
不文明現象指的是不尊重公眾的不文明現象。
範例:
1、在課桌上亂刻劃,「***到此一游」這樣的「課桌文化」有愈演愈烈之勢。
2、在牆壁亂塗鴉,踩腳印。「牆壁文化」(好象還沒有看見這樣的叫法,可能有些不妥)似乎是一種新興的文化。
3、互相抄襲作業;簡單或google一個結果交給老師;考試作弊,手段繁多:扔紙條、DK、交頭接耳等。
10、遲到後從前門大聲推門,橫沖直闖,視老師與同學們正在進行的課堂而不見。
『柒』 關於:大學生不文明現象的調查報告
關於大學生不文明行為的調查報告 :
圖書館是個公共場所,也是人們求知的海洋。圖書館的環境也直接影響著讀者的查閱量與閱讀質量。所以對於圖書館的環境有相當高的要求。
今年暑假,我的社會實踐場所便是集大嘉庚圖書館。這個圖書館頗具規模,其中的設備設施都能滿足讀者的要求。在圖書館的實踐期間,我卻發現了作為高等學府的大學生中存在著許多不文明行為,而這些行為出現在了圖書館中,就直接影響了讀者的自學與閱讀。
在現刊閱覽室內,我通過調查,發現了大學生中在閱覽室的如下幾種不文明行為:
一、衣冠不整。
這是在普遍幾種不文明行為中最為嚴重的一種。在圖書館門前有一個十分醒目的牌子,清楚地標明了「衣冠不整,禁止入內」的字樣,但大約50%的大學生視而不見,明知故犯。在這些學生中有90%有一個同樣的穿著——穿拖鞋。在知識與文明的勝地穿著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拖鞋,不僅不雅觀,而且在進進出出時還會發出很大的響聲,直接影響了讀者的學習、閱讀。更有甚者穿木屐式拖鞋進閱覽室,還惟恐拖鞋沒有響聲。閱覽室原本就寬敞,再加上此起彼伏的拖鞋聲,就顯得有些喧嘩。
二、手機與聊天。
這兩種噪音在閱覽室出現的頻率也能達到40%。生活條件好了,大學生幾乎人手一台手機。但是大學生進入閱覽室也不關掉手機,鈴聲一響,便急急忙忙跑出去接聽,如果此人正穿著拖鞋,從閱覽室風風火火地跑到門外,拖鞋聲拌著手機鈴聲,聲音之大可想而知。有的學生則在閱覽室里接聽,無所顧慮地大聲對話,使附近的讀者煩不勝煩。
聊天這種現象遍布閱覽室的各個角落,閱覽室是否會變成聊天室?有學生聊天聊到下班了,可手裡的書依然沒翻一頁,有的學生不顧周圍的讀者的抗議,自顧自地高談闊論。閱覽室里的學生還真忙,一會兒翻書,一會兒聊天,一會兒接電話,就像個社交圈子。
三、閱覽室里打瞌睡。
這是幾種情況中最不文明最不雅觀的一種。閱覽室里全天開放空調,學生們真是項庄舞劍,意在沛公——30%的學生大中午帶著一本書來圖書館,剛翻了幾頁,就趴在桌上打起瞌睡來。一到中午,只見閱覽室里倒下一大片。還有更絕的是乾脆把椅子拼起來就躺下,翹著二郎腿並怡然自得。這種不文明行為讓往來的讀者尷尬,佔了讀者的位置,又讓別人無可奈何。
大學生都受過良好的教育,都是國家的高素質人才,不應該在公共場所有諸如此類不雅的舉動,大學生應改正自身的不文明行為,讓公共場所中的不文明行為的出現頻率為0%,這才是現在大學生的光榮形象。
『捌』 在校大學生不文明行為及改正方法1000字
一.中學生不文明行為的現象
行為是一個人思想品質、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現。當前,學校常可以看到這樣 的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如留長指甲,染彩色指甲,男生長頭發;沒有正確的走姿 、坐姿和站相,穿拖鞋、背心進出教室等公共場所;滿嘴臟話、粗話、庸俗話; 買飯不排隊;考試作弊;男女交往不得體,在校園里挽肩摟腰;上網不文明,在網上說臟話,亂發電子郵件;在校園內抽煙;破壞宿舍公物……
二.不文明行為出現的原因分析
造成學生出現不文明行為的原因很多,具體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生生源素質偏低,缺乏禮儀文明教育和道德素質教育。學校有10%的學生來自外地,有 90%以上的學生來自於農村家庭,在長期的教育過程中,缺乏禮儀文明教育和道德素質教育,導致道德普遍滑坡現象。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受家庭影響很大,外地借讀生和來自農村家庭的學生由於家長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文明程度不高,就決定了學生接受家庭的基礎文明教育和訓練層次較低,內容也是不全面的,因此導致學生文明意識的下降。
2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改革開放的不斷擴大,受到經濟體制改革中遺留的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特別是網路資源的開通使學生與外界的聯系越來越頻繁,社會上的各種思潮都會給學校帶來影響,特別是一些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等非文明現象嚴重腐蝕學生的靈魂,造成學生道德素質的下降。
3.意識教育和文明行為培養的措施不夠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多數學校仍然採用老一套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加上教育方式單一呆板,理論脫離實際,教學過程中空洞教學,沒有真正去解決學生思想意識中深層次的問題,再加上一直以來學校把不文明行為存在的原因過分地歸結在學生生源素質低等主觀原因上,沒有很好地進行教育引導和教育管理,沒有把教育和管理很好地結合起來,久而久之,導致學生認為講文明都只是講講而已
4.學生對提高文明素質的認識不夠。部分學生認為只要學好成績,其它都是次要的,錯誤地認為文明禮儀都是些小事、瑣事,無礙大局。其實這些「小事」確實反映了一個人、一個家庭、乃至一個民族的基本素質。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而且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
5 .學生的認知與行為、觀念與現實之間存在一定的反差。從現實情況看,學生受教育的程度同其基礎文明修養的程度不成正比,主要體現在學生的認知與行為之間、觀念與現實之間的反差。
6 .學生對文明與否的判別標尺失准。部分學生盲目地追求「自我」,錯誤地把許多不文明的行為當成了「有個性」、 「有性格」、「瀟灑」,如有的學生認為散散漫漫、不修邊幅、濃裝艷抹、奇裝異服等是追求個性發展,是一種新潮,甚至認為是「有品位」;有的學生認為幾個要好的聚在一起時,臟話連篇,才顯得「哥兒們」,才有兄弟情,才夠人情味 。殊不知這些都不是高尚文明的行為習慣。
矯正學生不文明行為教育的對策
1.加大高雅文化進校園的力度,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發揮校園環境的熏陶作用。
校園環境是中學生成長進步的重要影響因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學生的精神活動起著規范、引導、示範、激勵和約束的作用,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校園的一草一木,每個文化文化景點都對學生的教育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學校應該重視校園的文化景點的建設,並對文化景點的內涵進行宣傳,讓學
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改變學生的思想觀念。同時,要加大高雅文化進校園的力度,以校園文化為載體,大力開展以誠信教育、情感教育、感恩教育、民族文化為主要內容,以報告會、學術講座、大講堂、演講比賽、辯論賽、文藝匯演、高雅音樂欣賞等為主要形式的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追蹤和引導校園熱點,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發揮校園文化的熏陶作用,促使學生思想品德、價值觀念 、行為規范、意志與情感等方面受到感染。
2對學生進行正面的教育引導
以學校宣傳欄、廣播站、校園網、閱報欄、報刊、學生文學社刊等輿論陣地為依 托,採取生動活潑的形式,及時准確地向學生進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時事等 方面的宣傳和教育,引導學生自覺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道德觀,勤奮學習,文明修身,並通過總結校園內的典型事例和各種爭創活動,如在學生當中開展每月班級之星的評選、優秀學風班的評選、優秀學生的評選、優秀學風班宣講會等活動,宣傳模範人物的示範作用,使更多的學生崇尚文明、追求進步 、爭當先進。
3.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解決大學生深層次的思想認識問題。
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是培養學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的一個重要的課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應發揮的作用。首先,轉變觀念,改變以往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也改變學生「背多分」的思想。把理論教學與是實踐教學相結合,把中學生的假期社會實踐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相結合,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雙方的積極性,理論聯系實際進行教學;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思想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把學生的思想與社會的實際、與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行為中出現的問題結合起來,鼓勵輔導員參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對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想教育;再次,開設基礎文明課程,如根據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結合學生的實際,開設形勢與政策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紀律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就業指導教學、心理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文明禮儀等課程。
4.加強教育管理,狠抓落實,培養學校學生養成文明行為習慣
(1)完善學生管理制度,加強校紀校規學習。培養學生的文明意識和行為,教育是前提,管理是關鍵,只有把教育和管理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使教育卓有成效。
學校必須根據《中學生日常行為准則》,制定和完善本校的學生管理規章制度,並結合新生入學教育、學生班風、學風建設等活動規范學生的行為,讓學生懂得在校遵守校紀校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懂得作為一名中學生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讓他們行動有規矩、辦事有準則,做到知之而行之,並將學生掌握和遵守校紀校規的情況納入學生素質拓展考核的內容。同時,在管理的過程中,要加強檢查,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和習慣,不斷提高中學生的道德素質。如成立文明督導檢查小組,深入學生生活區、教室進行檢查,把學生的文明行為納入學生考核和各班工作評比的考核體系中,促使大家都重視學生的基礎文明教育。
(2)發揮學生「三自」作用,突出學生文明習慣的培養。文明行為教育在充分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體作用的同時,必須以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為主要內容,如禮貌習慣、守紀習慣、衛生習慣等。要重視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充分發揮學生組織的積極主動性,特別是學生會、食堂管理委員會、監察委員會、學生文明督導檢查小組、班委等學生組織的作用,通過他們開展各種各樣的文明評比活動、監督檢查活動、學生文明工程教育等,在學生群體中倡導自律自愛的同時,能使學生自覺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並最終將其內化成自己的行為規范,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
5.以教職工的表率作用影響學生
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培養一個對社會有益的全面的人才,而在培養人的過 程中往往培養者對被培養者的影響非常的重要,所以我們應該重視教職工的表率作用。教職工的工作態度、工作水平甚至衣著、交往、言行舉止等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每位教職員工,包括專任教師、行政人員、管理人員、服務人員,甚至是學校飯堂的員工都應該自覺擔任起育人的責任。並把這些責任體現到自己的行動中,真正以優良的工作態度、優質的工作質量和服務質量、優雅的個人行為、言行舉止來影響、教育和引導學生,把對學生的教育作為每個教職員工的責任。
『玖』 針對大學校園中的不和諧、不文明現象,分析產生現象的原因,提出扭轉現象的對策,並進行必要的論證。
圖書館是個公共場所,也是人們求知的海洋。圖書館的環境也直接影響著讀者的查閱量與閱讀質量。所以對於圖書館的環境有相當高的要求。
今年暑假,我的社會實踐場所便是集大嘉庚圖書館。這個圖書館頗具規模,其中的設備設施都能滿足讀者的要求。在圖書館的實踐期間,我卻發現了作為高等學府的大學生中存在著許多不文明行為,而這些行為出現在了圖書館中,就直接影響了讀者的自學與閱讀。
在現刊閱覽室內,我通過調查,發現了大學生中在閱覽室的如下幾種不文明行為:
一、衣冠不整。
這是在普遍幾種不文明行為中最為嚴重的一種。在圖書館門前有一個十分醒目的牌子,清楚地標明了「衣冠不整,禁止入內」的字樣,但大約50%的大學生視而不見,明知故犯。在這些學生中有90%有一個同樣的穿著——穿拖鞋。在知識與文明的勝地穿著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拖鞋,不僅不雅觀,而且在進進出出時還會發出很大的響聲,直接影響了讀者的學習、閱讀。更有甚者穿木屐式拖鞋進閱覽室,還惟恐拖鞋沒有響聲。閱覽室原本就寬敞,再加上此起彼伏的拖鞋聲,就顯得有些喧嘩。
二、手機與聊天。
這兩種噪音在閱覽室出現的頻率也能達到40%。生活條件好了,大學生幾乎人手一台手機。但是大學生進入閱覽室也不關掉手機,鈴聲一響,便急急忙忙跑出去接聽,如果此人正穿著拖鞋,從閱覽室風風火火地跑到門外,拖鞋聲拌著手機鈴聲,聲音之大可想而知。有的學生則在閱覽室里接聽,無所顧慮地大聲對話,使附近的讀者煩不勝煩。
聊天這種現象遍布閱覽室的各個角落,閱覽室是否會變成聊天室?有學生聊天聊到下班了,可手裡的書依然沒翻一頁,有的學生不顧周圍的讀者的抗議,自顧自地高談闊論。閱覽室里的學生還真忙,一會兒翻書,一會兒聊天,一會兒接電話,就像個社交圈子。
三、閱覽室里打瞌睡。
這是幾種情況中最不文明最不雅觀的一種。閱覽室里全天開放空調,學生們真是項庄舞劍,意在沛公——30%的學生大中午帶著一本書來圖書館,剛翻了幾頁,就趴在桌上打起瞌睡來。一到中午,只見閱覽室里倒下一大片。還有更絕的是乾脆把椅子拼起來就躺下,翹著二郎腿並怡然自得。這種不文明行為讓往來的讀者尷尬,佔了讀者的位置,又讓別人無可奈何。
大學生都受過良好的教育,都是國家的高素質人才,不應該在公共場所有諸如此類不雅的舉動,大學生應改正自身的不文明行為,讓公共場所中的不文明行為的出現頻率為0%,這才是現在大學生的光榮形象。
『拾』 求一篇大學生不文明現象的論文,1500字左右要包括現象、原因、和解決辦法。[email protected]
什麼是惡的根源?這是倫理學界的一個司芬克斯之謎。對這個問題的探討,首先要糾正一個偏頗,即對問題的求證只能有一個解:非此即彼。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關於惡的根源,當然要從人的社會關系中找。在階級社會中,惡的根源就是私有制度。但如果僅僅這樣研究,就過於簡單了.筆者認為:關於惡的產生,應該從社會關系以及對人所造成的影響來尋找.
現代化建設事業對於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這種要求也仍然並不局限在僅僅是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這一方面。大學生要使自己成為對社會的有用之才,必須使自己德、智、體全面發展。這三者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統一體,其中德是個人服務社會的方向和動力,智是個人服務社會的本領,體是個人服務社會的物質基礎,三者缺一不可。對學生進行道德禮儀教育,培養他們學會怎樣「做人」,並且從小事做起,從日常言行培養起,不僅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文化知識教育,而且要切實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使得學生能夠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這是在任何時候都是不能夠動搖的。當然,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涉及許多方面的工作,這里所講的大學生文明素質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大學生的確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文明行為,大學生在文明教養方面亟需補課。本文著重對大學生不文明行為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
一、功利誘惑的存在及不正當追求——大學生不文明行為產生的社會原因
所謂不文明行為指的是對社會和他人利益的損害和由此造成的對合乎道德的社會秩序的破壞。在這里:利益是一個關鍵詞。馬克思、恩格斯當年能夠發現歷史唯物論,就是因為發現了人的行為動機背後的物質利益原因。
功利與利益是密不可分的,主要是指基於行為主體的物質生活需要,以一定的社會關系為中介,以社會實踐為手段所實現的物質利益的總和,包括三個要素,一是功利的自然基礎,即人的物質需要本身;二是功利存在的客觀條件,即人的物質的社會關系;三是功利實現的客觀手段——社會實踐。
功利與道德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對這種關系的認識形成了兩種相反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追求功利本身就是一種善,道德上的善就是追求最大的功利,另一種觀點認為,功利會導致道德敗壞,一切罪惡源於對利的貪戀。其實這兩個觀點都存在著片面的真理性。如上所述,從終極意義上講,惡的根源必須要從人的社會關繫上找。功利對道德的作用機制也要從功利的社會性找。首先,從構成功利的「需要」來看,似乎只與人們的客觀欲求有關,事實上,它也是不能脫離社會關系而存在的。社會關系不同,需要的內容和形式也不同。飢餓是對食物表露出的一種需要,「但是用刀叉吃肉來解除的飢餓不同於用手、指甲和牙齒啃生肉來解除飢餓。」[1] 其次,滿足功利需要的目的,也與人的社會關系有關。本來人的需要是一種心理活動,人們心裡想什麼是無所謂善惡的,但是人的社會性使得事情並不這樣簡單:社會生產力發展程度決定了人們不可能按需要獲得物質資料,即不是人的心裡想的都能實現。這樣就使得人的需要變得復雜,既有個人需要與國家(人民)需要之分,也有正當的與不正當的、合理的與不合理的需要之分。為了人類的需要而奮斗,就會產生高尚的行為;人的非份之想及其追求就會產生惡。再次,從功利的實現過程來看,當一些人的需要得到滿足而實現自己的功利時,總會對社會、對他人產生積極或消極的雙重效應:從積極方面看,某人功利的獲得可為他人以及社會功利的實現創造條件,這就產生正效應;反之,從消極方面看,某人功利的獲得,可能恰恰是以損害社會或他人的利益為前提,這就是功利的負效應,就是惡。如果說,當功利在人的需要層次僅僅有作惡的可能性的話,那麼,人的功利的獲得與實現,則可能導致惡的現實性。因此,功利究竟導致善還是導致惡關鍵就在於人們對功利的態度,如果追求的是社會利益,是為人民大眾謀福利,並付諸行動,導出的現實結果就是善,且是最大的善;如果追求的是不正當利益,並付諸行動,其後果一定是惡。
二、價值錯位——大學生不文明行為產生的主體性因素
惡是人的自由意志的產物,道德與行為主體的價值認知有關。如果在價值觀上發生錯位,就可能發生不文明行為,甚至走向罪惡深淵。價值錯位一般有三種表現形態。
1、個人與社會的錯位
人在社會生活中,遇到的一個帶根本性的價值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好自我與他人或社會的關系,把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有機結合起來。對此,在道德觀上存在著利己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對立發生個人與社會錯位的人大都主張個人利益第一,為了個人利益而不惜損害他人或社會的利益。他們奉行「人不為已,天誅地滅」,在行為中常表現出「唯我」傾向,把「我」當成社會 的中心,把自我擺在與社會對立的位置上;在處理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時,常常以個人為本位,社會為「次位」,強調個人需要和利益的滿足而置社會或他人利益於不顧。「唯我」的過度表現就是「無我」。正如李建華先生在《罪惡論》中所指出:「唯我」過度的「無我」不是道德上的「忘我」。而是徹底讓出自己的本質、權利、幸福和價值等,達到一種完全的自我喪失。他們犧牲了自己的幸福與歡樂,但他們的犧牲正如馬克思所說:「作為禁慾主義的犧牲,不創造任何東西。一個人可以像僧侶之類那樣整天滅絕情慾,自己折磨自己等等,但是他所做出的犧牲不會提供任何東西。」 [2] 如果在一個社會中大多是這樣一種「無我」的人,那麼,這個社會一定是僵化、呆板、缺乏生機和活力的。社會罪惡泛濫,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麻木、不知自我保護正當權利,缺乏堅強個體意志力、沒有正義感的人太多。
2、奉獻與索取的錯位。
奉獻與索取是人生的兩種基本狀態,也是衡量人生價值的基本參數。能夠正確地把握奉獻與索取關系的人,即使不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至少也能做一個安份守己的人。只講索取而不講奉獻的人,則一定成為卑鄙的人,不道德的人,甚至是一個惡人。
只講索取不講奉獻的人之所以可能為惡或縱惡,首先是因為他不懂奉獻是索取的基礎。人類的祖先主要是消極的適應自然,從自然界中獲取食物以維持生存。在漫長的向自然界索取食物的勞動過程中,逐步的由自然界的僕役變為自然界的主人。這種關系的顛倒,是在向自然界索取生活資料的勞動中實現的,它是人類脫離動物界而邁出的決定性的一步。但從人脫離了動物界進入人類社會之日起,個人的生存與發展,同社會與他人就有了不可分割的關系,即個人在自我索取的同時必須顧及到對他人的奉獻,在向社會索取時必須同時為社會集體做貢獻。因此,一個人如果他所索取的大於他所向社會奉獻的,實質上就已經損害了他人的利益,就是一種惡。
由於只講索取、不思奉獻的人,不懂得奉獻與索取的關系,這種人也就不懂得只有建立在勞動基礎上,符合法律和倫理道德的索取才是正當的索取,其他都是不正當的索取。奉獻與索取錯位會導致不道德行為還在於:只講索取的人,往往只重視自己的權利,不懂得權利的本質和基礎是對他人和社會應盡的義務。人的任何權利並不是自然的,而是由社會經濟結構決定的。權利不僅僅表現為個人可以自由平等地追求利益,而且表現為國家、民族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權利也不僅僅表現為對他人和社會利益的享用,更本質地表現為對社會和他人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只有權利沒有義務的人生,即使現實生活中有可能,那也是暴虐的、狂妄的、罪惡的人生。
三、放縱慾望——大學生不文明行為產生的心理根源
慾望是人生的一種真實的自然存在。每個人都充滿著各種慾望的騷動。「他需要和外部世界來往,需要滿足這種慾望的手段:食物、異性、書籍、談話、辯論、活動、消費品和操作對象。」[3] 作為生物體的人,諸種感官的生理過程是一種原始的自發的生命活動,使人的諸種慾望具有自然性特徵。但是人畢竟是社會的人,其感覺慾望的生理過程乃是在社會關系中得已實現的,具有一定的社會性。道德就是對活動主體的感官活動以共同實現方式出現的社會保證或社會控制機制。因此,人的特定慾望都是人的生理本能和社會規約的統一。沒有社會規約的慾望是動物的本能沖動,不用社會規約權衡和節制人的各種慾望,就是放縱慾望。伊壁鳩魯曾經指出:慾望可以分成三種類型「有些慾望是自然的和必要的,有些是自然的而不必要的,又有些是既非自然而又非必要的。」在這里,伊壁鳩魯實際上提出了慾望正當與失當的界限。
造成慾望放縱除了人的自然的生理因素以外,外界誘惑(金錢、權勢、名譽、美女、地位等)的存在常使意志薄弱的人忘記或失去遵守社會規約的意志力。縱欲使人的尊嚴喪失;縱欲使人沒有遠大理想,對他人滿足慾望造成傷害。因此 ,必須節制慾望。節制是對慾望的一種理性的自我約束。節制一方面承認慾望的存在,並認為人應該實現可以實現的那部分慾望,一個好的社會制度應該能夠使人的合理慾望都得以實現;另一方面要求對沉浸於為所欲為的縱欲加以約束。因此,節制既是慾望道德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慾望道德化的必然結果。歌德曾有一句名言:「偉大在節制中表現自我」,這同時也包含著另一個真理性認識:不文明的庸人或罪人是在縱欲中表現自我。
高校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搖籃,一定要倡導並教育新世紀的大學生把集體主義精神滲透到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學會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提倡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學校利益和國家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倡導把個人理想與奮斗融入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奮斗之中,反對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行為。一定要學會正確處理競爭與協作的關系,學會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為學校和同學多做好事,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一定要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提倡學習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艱苦奮斗、勤奮學習,反對封建迷信、好逸惡勞。一定要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大力倡導以誠實守信、愛崗敬業、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大力倡導以尊敬父母、友愛兄弟、勤儉樸素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在家庭里做一個好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