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體育教學 > 全國大學生體育鍛煉報告

全國大學生體育鍛煉報告

發布時間:2021-03-09 12:36:20

A. 關於體育運動與大學生身體健康範文,急急急急急!

[論文摘要]提高大學生身體健康水平這一迫在眉睫的難題,要求高校體育工作者必須加強素質教育改革的實施,打破傳統教育模式,根據學習目前的發展水平和潛力,注重培養學生健康意識,實施豐富多彩的體育教學模式,扶持各項體育協會的開展,把陽光體育落到實處。

[論文關鍵詞]素質教育;健康水平;教學改革

高校體育實施素質教育不是簡單的身體鍛煉和游戲,而是從學生的身體健康基礎出發,因材施教,發展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參與意識,促進身體形態發育,加強學生社會合作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建立樂觀向上的精神,培養團結協作、勇於克服困難的能力。

一、高校學生身體健康現狀

在2008年全國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黑龍江省平均及格率為75%,我校學生的及格率略高於平均水平,但男生肥胖率由去年的24.25%提高到28.29%,女生在形體比例上控制較好,但在力量和爆發力測試方面不及格率達到29.30%在對東北農業大學300名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有59.59%的同學在體育課外沒有參加任何體育運動,28.5%的同學認為在體育課上運動量明顯不夠,有85.4%的同學認為自己需要鍛煉,這說明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還是很清楚的,但是學習的壓力、沒有較好的場地和專業指導,以及個人缺乏主動鍛煉意識等方面影響了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另外有相當多的同學認為沒有建立起運動興趣是阻礙運動的主要方面,這和我校體育課教學質量不高,體育教師沒有進行很好的引導以及課堂結構設計陳舊有關。在對大三年級的測試中發現,大三學生的身體素質較一二年級下降很快,這和他們沒有體育課,心理壓力大思想負擔重有關。
二、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現存問題

1.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較低。很多體育教師仍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進行教學。體育教學在很多高校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排除校領導觀念方面的因素,體育教師自身努力不夠也是主要原因。很多教師安於現狀、工作熱情不高、創新能力不夠,這些都制約了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同時也影響了學生的運動興趣的建立,所以,必須加強體育教師的責任感、緊迫感、敬業精神和專業技能水平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好體育工作的主導作用,適應新時代素質教育對體育教師提出的更高、更廣泛的要求。

2.沒有進行因材施教,同一內容,同一標准,無法滿足不同學生的要求。有些同學先天身體素質較差,運動激情不高,對於他們不能簡單地用統一的教學內容和評價標准,要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分層次、分內容教學,使他們的目標通過努力可以實現,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運動能力,促進每個學生達到自身運動極限,實現全面發展。
3.課內外一體化教學不能落到實處。很多高校在進行身體健康測試後,沒有進行數據分析,無法了解本校學生的不足情況,體育課上沒有進行有針對性練習,使體質檢測和體育教學脫節。在課外活動上和各項體育協會的練習中,專業體育教師參與較少,使課外運動無法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不能起到普及的作用。
三、以學生為根本,發動教師的主動性。多角度調動學生的運動激情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學校要制定一套可行性的獎罰制度,在專業素質、備課和授課能力等方面進行定期檢查,定期評比,以促進教師的工作熱情,一堂好的體育課不僅能鍛煉身體,愉悅心情,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愛好體育,愛好生活。相反,消極的體育課不僅是浪費了學生90分鍾的時間,同時,也會使學生形成不思進取、敷衍了事的學習風氣。所以,師德、師風的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

2.建立多項目、多層次體育課程體系。雖然很多高校已經採取了分項教學體制,但在實際運行中,很多學生因為過多的限制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在相同項目中教學內容相同、考核標准一致,使得身體素質好的同學「吃不飽」,身體素質較差的同學「完不成」,即使做了最大的努力,也無法步人優等生的行列,這一事實,打擊了先天素質較差學生的運動積極性。我們應該加強對學生提高幅度方面的認可程度,使考核標准與學生身體條件及原有運動基礎相聯系,這樣既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又能夠對學生的進步和提高進行鼓勵,從而激發和保護學生的運動自信心,使各層次學生均能有較好的發展。

3.扶持學生組建各項體育協會或課外體育活動。我校學生自發組建了不同的體育協會,雖然收費很低,但參加人數還是很少,堅持鍛煉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相關部門應選派各項骨幹教師進行協會和課外體育鍛煉的指導,並定期評比,對於參加的同學也應該建立公開評分體系,促進和鼓勵學生組建各項體育協會,並在場地和設施上給予大力支持,讓學生自主制定規章制度,通過各種形式吸收會員,進行比賽和實踐,這不僅可以達到體育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也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豐富了校園體育文化,使校園體育運動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4.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素質教育是尊重、發揮和完善學生主體性的教育,從培養學生體育意識、尊重學生按照個人愛好自選體育課,鼓勵組建和參加體育協會等方面來看,都是在培養學生自我意識和促進體育習慣的形成,實現自主運動,終身體育的目標。這一觀念的轉變,有待制度的確立和執行的力度,需要上下齊心協力,共同完成。提高大學生的健康水平是我們每一個體育工作者的責任,在不同時期要建立不同的教學模式,重在根據學生不同的發展水平,促進其更好、更快發展。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提高是高校體育能否實施好素質教育的關鍵,這需要所有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

B. 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的《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報告》

簡介:本報告為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和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合作開展項目「《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測試統計分析」和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相關行為調查研究」(課題批准號:BLA090069)的部分研究成果。部分數據引自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參與的「2005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工作」。本報告為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提供了決策參考。
目錄:
一、中國學生體質健康問題仍然突出
——超重和肥胖現象嚴重
——近視發生率繼續增加
——速度、力量素質增長趨於停滯
——耐力素質低谷徘徊、柔韌素質成績向好
——血壓調節機能不良比較普遍
二、影響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原因分析
(一)生活環境和飲食方式的重大改變,導致了體力活動的明顯減少,加速了人類機能的退化,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也隨之下降
(二)以過度保護為特徵的隔代教養方式,剝奪了促進青少年兒童自然生長發育所必需的運動刺激;網路時代,以久坐不動為特徵的靜態休閑方式,阻礙了青少年獲得持久的、足夠的運動樂趣並以此為基礎的經常性體育鍛煉行為習慣的養成
(三)青少年承受巨大的考試和升學壓力,直接導致了睡眠時間的嚴重不足和學習時間的延長,減少了閑暇時間特別是體育鍛煉時間
(四)體育教育不能按國家規定嚴格實施,導致學校體育課程不能開齊開足,學生正常體育活動時間被擠占;體育課程缺乏科學設計,脫離學生生長發育規律,大大削弱了鍛煉效果
(五)體育教師數量不足和教學能力下降降低了體育教學的質量,學校體育安全保障制度的缺失以及場地器材的缺乏制約了學校體育的全面開展 1985年至2005年,五次大規模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顯示,中國青少年學生在身體形態、生理功能和身體素質的多個指標上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水平下降現象,部分指標的下降傾向呈加速趨勢。《分析報告》顯示,2008年以來,學生體質健康下降趨勢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整體上反映出來的指標值仍然令人擔憂,特別是在以下指標上,顯現的問題十分突出。
——肺功能指標維持低水平
肺活量/體重指數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肺功能。《體質調研》顯示,1985—2005年,肺活量和肺活量/體重指數在20年間總體上呈下降趨勢。《分析報告》顯示,2008年學生的肺活量/體重指數分布,優秀率為15.62%,良好率為22.59%,及格率為39.24%,不及格率為22.54%。2010年各年齡組測試結果與2008年相比,整體水平略有提高,不及格率降至20.08%,但是,肺功能總體水平仍然處於較低水平。
——超重和肥胖現象嚴重
《分析報告》顯示,2008年學生不同營養狀況檢出率營養不良佔8.58%,低體重佔42.21%,標准體重佔37.01%,超重佔4.55%,肥胖佔7.66%。2010年統計顯示,超重和肥胖分別增加到5.05%和9.41%,表明由營養過剩導致的肥胖和超重情況繼續惡化。
1985年的《體質調研》顯示,當時超重和肥胖問題並不突出,問題比較突出的是營養不良導致的體重不足,男女生分別佔28.9%和36.1%。2010年統計顯示,低體重男女生分別佔38.88%和35.89%,表明低體重現象繼續存在。
從《分析報告》的結果看,當前,青少年群體營養狀況呈現典型的「雙峰現象」,即超重和肥胖問題十分突出,營養不良和低體重現象沒有改變。
——近視發生率繼續增加
《體質調研》顯示,1979—2005年我國學生視力不良的發生率不斷增加。1985年7—22歲漢族學生視力不良率平均為34.26%。但此後,視力不良率呈現持續快速增長傾向。1999年青少年近視發生率上升至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當年「近視第一大國」的日本。1995年學生視力不良率平均超過50%。2005年的調查顯示,學生近視率居高不下,小學生為31.67%、初中生為58.07%、高中生為76.02%、大學生為82.68%。
2008年北京市10萬余名初三學生參加了中招體檢,結果顯示,69.28%的學生視力不良,即裸眼視力低於5.0。2008年上海市102萬余名中小學生視力檢查結果顯示,50.59萬人視力不良,其中,高中學生視力不良達到80%以上。2008年,湖南大學新生入學視力檢查發現,近視率竟然達到87.22%。
——速度、力量素質增長趨於停滯
速度、爆發力、力量素質是人體運動能力的重要基礎。《體質調研》顯示,1995—2005年,學生身體素質中反應速度素質的50米跑成績、反應爆發力素質的立定跳遠成績和反應力量素質的引體向上、斜身引體、仰卧起坐成績,除速度素質下降幅度較小外,其他素質均有明顯下降。
《分析報告》顯示,2008—2010年,反映學生速度、力量素質的50米跑、立定跳遠、引體向上、斜身引體、仰卧起坐成績,基本沒有增長。依據青少年身體素質發育理論,男子16歲前,女子13歲前速度素質發展較快,男女均在20歲左右達到最好成績,但《分析報告》顯示,實際情況與此不相吻合,從小學到大學,隨年級的增高,優秀率反而降低,不及格率增高,表明大學生更缺乏鍛煉。《分析報告》顯示,2010年,立定跳遠、仰卧起坐(女生)和引體向上(男生)的成績也存在及格率以上成績隨學段升高反而下降的趨勢。其中,2010年大學男生引體向上及格率僅為70.44%。
——耐力素質低谷徘徊、柔韌素質成績向好
耐力素質與人的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機能密切相關。依據不同年齡,通過測試400米跑(或50米×8往返跑,11—12歲男女生)、800米跑(13—22歲女生)、1 000米跑(13—22歲男生)成績反映耐力素質。《體質調研》顯示,1985—2005年,各年齡組男女學生的成績逐年下降。《分析報告》顯示,2008年學生耐力素質不及格率在10%—14%,2010年學生耐力素質的不及格率,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學生比例在10.64%—12.84%;總體合格率,大學好於高中,高中好於初中。其中,大學生耐力素質優秀率最低。總體上,2008年以來的三年,反映耐力素質的各項測試指標成績沒有明顯改善。
柔韌素質與關節周圍韌帶、肌腱、肌肉等軟組織的伸展性有關。通過測試坐位體前屈成績,反映人體的柔韌素質。《分析報告》顯示,2008年,學生總體坐位體前屈的優秀率為27.75%,及格以上比率為97.31%;2010年,學生總體坐位體前屈的優秀率為28.21%,及格以上比率為97.40%。不同學段學生坐位體前屈比較表明,其優秀率以大學最好,其次為小學和初中,最次為高中。2008—2010年,各學段學生及格以上比率均在96%以上,是學生所有素質中成績最好的指標。
——血壓調節機能不良比較普遍
血壓調節能力反映人的自律神經系統機能,是身體適應能力的重要指標。血壓調節能力差,容易引起體位改變性暈眩、暈倒現象。國內對此研究少見。1999年和2006年,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師范大學教科所對北京市部分中小學學生進行了「體位血壓反射」的測試。研究顯示,從整體上看,北京市中小學生血壓調節不良率在60%以上。兩次調查顯示,青少年群體血壓調節不良率並不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而是呈現波動性變動,普遍表現出血壓調節能力不良的現象。 從全世界范圍看,青少年一代體質健康水平,特別是體能素質的下降傾向不僅僅中國獨有,許多國家都遇到相似的情況。特別是進入20世紀50年代,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下降問題逐漸成為世界發達國家共同面對的難題,如何增強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也隨之成為世界性課題。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近十年加速下滑趨勢也表現出與中國經濟發展趨勢相背離的現象,這同樣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為探討影響青少年體育健康的原因,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研究中心、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與衛生分會、北京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共同組織實施《中國中小學體育基本情況調查》(2006年9月—2008年10月)、《中國學生健康相關行為與生活質量調查》(2008—2009年),調查涉及全國15個省、市、區(以下分別簡稱「《基本情況調查》」、「《健康行為調查》」)。
居住環境的改善,交通的便利,限制了青少年的活動空間,減少了青少年戶外活動的時間。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城市的建設和城鎮化進程的推進。我國城鄉居民的居住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城市建設中高層公寓式和農村城鎮化聚集定居形式的推進,客觀上限制了居住者的活動空間和活動方式,大大減少了青少年的身體活動。同時,交通日益發達,出行方式的多元化、現代化,也導致了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的體力節省化,大大減少了對青少年生長發育的自然運動刺激。
西方快餐文化盛行,過多高能量物質的攝入,導致膳食不平衡或營養過剩,直接引發青少年肥胖症的增加。近三十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青少年的營養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但是,科學的平衡膳食結構沒有建立,洋快餐的誤導,高熱量、高脂肪飲食成為青少年食物的主要成分,加上活動量和活動強度的減少,過剩性營養不良是導致青少年肥胖不斷增加的最重要原因。北京大學季成葉教授研究指出:在中國,越是經濟發達地區,兒童青少年的肥胖流行率越高;我國兒童青少年的肥胖率已接近發達國家(美國除外)水平。
針對青少年體質健康下降趨勢,日本著名學者小泉英明等腦科學家試圖從神經系統機能發展的角度來揭示其規律和機制。腦科學研究認為,兒童早期的「運動刺激缺乏」和隨後的「運動刺激不當」是導致青少年體質健康下降重要的生理原因[1]。研究認為,如果青少年兒童在嬰幼兒期間缺乏運動刺激或刺激不當,就將導致大腦因刺激不夠,相應的神經系統機能得不到自然成長,以此為基礎的人的生長發育及其表現出來的體質健康也隨之遭受影響。
另外,腦科學研究認為,腦的發育過程存在一系列的關鍵期和敏感期,與之相適應,人的生長發育同樣具有關鍵期和敏感期。研究認為,青少年在生長發育過程中,一些後天的身體機能發展需要在適當的時候獲得必要的外界刺激,如果外界刺激不能滿足這些需要時,就會錯過生長發育的最佳機會,人體的某些身體機能就永遠得不到充分發展。
研究指出,在現代化程度不高的社會生活和學習環境中,青少年參加運動、勞動、同伴遊戲等各種活動,能夠滿足基本運動需求,運動刺激與青少年的自然生長保持平衡關系,能夠保證正常的生長發育。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環境的改變,運動刺激的負荷和強度都在減少,在最重要的關鍵時期沒有得到足夠的運動刺激,就會導致相應的運動中樞神經的退化,學生生長發育逐漸失去物質基礎,表現出體質健康水平的下降。
以上述研究結果來考察近三十年來的中國社會的變化,不難發現,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問題與運動不足、缺乏體育鍛煉有著密切關系。
中國家庭結構的改變以及由此引起的教養方式的變化,溺愛、嬌生慣養等不當的教養方式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體質健康。近三十年來,中國獨生子女家庭的普及改變了現代家庭的結構,「四二一」的家庭結構模式帶來了教養方式變化。有調查顯示,全國范圍內有近五成0—6歲的兒童接受隔代教育。在北京,有70%左右的兒童接受著隔代教育。除了無節制滿足兒童食物攝取的需求,隔代教育最大的弊端是對兒童的過度保護。出於安全考慮,兒童被限制在家庭內活動,戶外活動得不到鼓勵,以致兒童缺乏必要的身體活動,造成嚴重的運動缺乏。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當前中國青少年一代的文化生活方式也隨之改變,這種改變同時改變了青少年以身體鍛煉為主要內容的休閑形式。在網路時代,青少年一代更喜歡從網路獲得信息和快樂,比較容易沉溺虛擬時空甚至發展為網路成癮。基於網路的游戲、閱讀、交友成為青少年閑暇的主要方式,久坐不動的靜態生活習慣逐漸形成。《基本情況調查》顯示,中小學學生在課外和雙休日,佔用最多的時間是「做作業」、「看電視或玩電子游戲」。《健康行為調查》顯示,近20.2%的中學生每天用於上網、看電視、玩電子游戲的時間近一個小時;在雙休日,有14.8%的中學生上網時間超過120分鍾。過多時間沉溺在網路,使得青少年沒有機會到戶外參與更多的體育活動,不能體驗到運動的樂趣和與同伴交往的快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難以形成。
三十年以來,由於我國選拔人才的高考制度以文化課考試成績為依據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加上中國家長對子女獲得高質量高等教育機會的不懈追求,導致了青少年的「應試」壓力並沒有出現減輕趨勢,在某種程度上反而越來越重。這種壓力反映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最直接的表現是睡眠時間嚴重不足和課業負擔過重。
《健康行為調查》顯示:有近一半的中小學生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小學生9小時以上、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的睡眠時間。近70%以上的中學生在清晨6∶00左右起床。80%以上的中小學生在21∶30分以後睡眠。隨著年級的升高,睡眠時間越少,初中、高中畢業班學生經常在23∶00以後睡眠。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睡眠不足4小時,其神經反應能力將下降45%。生理學研究表明:睡眠是少年兒童生長的主要時段。只有在晚上22時至凌晨1時的深睡眠狀態,人的生長激素才能大量分泌,才能最有效激活人體的新陳代謝過程,促進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如果睡眠不足、深睡眠時間短,新陳代謝將受到極大影響,這無疑將嚴重危害學生的身體健康。
在升學和考試的壓力下,青少年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時間大大超過國家的相關規定。《基本情況調查》顯示,超過60%的小學生在校學習時間超過國家規定的7小時,超過60%的初中學生在校學習時間超過國家規定的9小時。由於課業負擔重,學生每天完成作業的時間同樣大大超過國家規定。調查顯示,小學低年級約50%的學生每天作業時間超過國家規定的30分鍾;小學高年級約30%的學生每天作業時間超過國家規定的60分鍾;約20%的初中學生每天完成作業的時間超過國家規定的1.5小時。有10%的中小學生每天的作業時間甚至超過3個小時。
中小學學生不僅承擔學校的學習任務,而且大部分學生還要完成家長安排的學習任務。《基本情況調查》顯示,75%的中小學學生參加各種特長培訓、學科輔導班或家教。在國家規定的休息時間內,大部分時間花在學習和完成作業上,用於休閑的時間第一是看電視、上網,其次是閱讀漫畫、書刊、報紙等課外讀物,第三是與同伴遊戲、玩耍,而專門用於體育鍛煉的時間最少。
事實上,研究表明,中小學生睡眠不足、學習時間過長對學生學習本身沒有益處,只能嚴重降低學習效率。
《基本情況調查》顯示,全國超過1/3的學校的體育課程並未按國家「小學一、二年級每周4學時,三年級至初中三年級每周3學時,高中每周2學時」的規定執行。調查還顯示,體育課是學校課程中最容易被取消的課程之一。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和《全民健身條例》規定在校學生每天要保證一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但《基本情況調查》顯示,只有18%的學生能達到每天一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42%的學生只能達到每天0.5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而有40%的學生達不到每天平均0.5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並且,隨著年級的增高,能夠達到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的學生逐漸減少,高中學生的情況最差,只佔12.5%,而情況最好的小學生也只能達到22.6%。
研究表明,新的體育課程設定的目標體系,並沒有嚴格按照兒童生長發育和動作、能力發展的規律和順序進行設計,教學內容的選擇更多的還是按照運動訓練的體系和教師的能力來設計。因此,所實施的體育教育脫離了青少年神經系統發育和身體素質、機能發育的需求,在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關鍵期不能給予最適宜的運動刺激,錯失有效促進學生生長發育和增強學生體質健康的良機。
專家研究認為,我國現階段的體育教學課程改革還處於「泛化」過程,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評估體系尚不能很好地圍繞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素質形成合力[2]。
高質量的體育師資隊伍是學校體育的高效率、高質量的保證。高質量的體育師資一是指數量充足能夠滿足教學需要,二是指教學能力強能夠科學有效地指導學生體育鍛煉。但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我國學校體育現狀調查及發展對策的研究》(首都體育學院劉海元,2007年)調查顯示:我國現有中小學約60萬所,但是,體育教師只有約43萬人,中小學體育教師缺額約29萬人,其中小學體育教師缺額最多,約缺24萬人。中西部廣大農村地區,由於學校規模的制約,學校只能保證語文、數學、外語等考試科目的師資,存在嚴重的結構性體育教師缺編現象,80%以上的學校為兼職體育教師。與此同時,由於普遍存在的體育教師職業不被重視,教師接受在職培訓、參與教研活動的機會少,知識老化、技能消退,導致體育教師教學能力得不到應有的提高,嚴重降低了體育教學的效果。
國家中小學體育衛生專項督導(2008年11月,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研究中心專家參與)發現,當前,缺乏健全的學生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的責任分擔機制和社會賠償的保障制度,導致了學校體育不能依法全面實施。調查顯示,對學生運動傷害事故的責任認定沒有契合的法律規定,教師、學校擔心承擔巨大賠償責任,是制約學校體育正常開展的最重要因素。與此相應,調查發現,許多學校明令禁止攀爬、體操、耐久跑、游泳、足球等體育項目的開展,而這些項目,盡管有一定危險性、對抗性,但卻恰恰對增強學生體質健康有益、有效。
體育場地、設施和器材是開展學校體育的必要條件。《基本情況調查》顯示,超過60%以上的學校體育設施、器材的配置沒有達到國家要求的標准(「有一定差距」和「差距很大」各佔一半)。從地區來看,中西部特別是西部地區尤為嚴重。《中國西部農村學校體育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首都體育學院曲宗湖等,2006年)對農村學校的調查顯示[3],「十五」期間僅有25.7%的學校能夠達到教育部門規定的體育器材配備目錄的最低要求。阻礙農村學校體育正常開展的最主要因素是「缺場地器材」。近十年城鎮新建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的配置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學校擴大招生所形成的學生對運動場地、器材的需求。
[1]小泉英明.腦科學與教育入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標准研究組.2005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吳昊,曲宗湖.我國西部農村學校體育現狀及發展策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41(3):53-35.
上述導致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的種種原因,總體上源自社會的發展和變遷。其中,有的原因是現代化的必然產物,不可能消除,比如,居住環境、交通方式、家庭結構等,不可能恢復到以前的狀態。但是,有許多原因是可以通過社會和人類自身的努力予以控制或消除的。比如,不合理的飲食結構、不健康的行為習慣、過度保護的教養方式、過重的學習壓力、不當的體育教育等。
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給我們增強青少年體質、維護青少年健康提出新的課題和挑戰。基於上述分析,本文認為,當前,從青少年教育的角度,促進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教育干預重點策略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從嬰幼兒開始,就要大力推行科學的家庭教養方式,消除對兒童的過度保護,保證兒童在入學前就有足夠的、自然的運動刺激和合理的膳食營養,為學生正常生長發育奠定重要基礎;其次,科學制定體育課程,提升體育教師的能力,以學校體育為主體,保證學生獲得足夠的、與神經系統發育匹配的適宜的運動刺激,以提高體育教育的實效性、科學性,有效解決學生體質健康問題;再次,減輕學習壓力,保障學生健身的權利,保證學生獲得體育鍛煉的時間,為高質量的體育教育提供製度和條件保障。
當然,事實上,僅僅依靠教育干預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導致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的原因其形成有著復雜的社會背景。有的由來已久,有深刻的歷史文化淵源;有的伴隨現代化而來,是面對迅速推進的現代化,整個中國社會猝不及防,沒有足夠的思想和物質准備所致。
因此,解決當前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是一件長遠而艱苦、必須動員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系統工程。
(發布時間:2012-03-29 來源: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C. 大學生體育自我鑒定3000字

體育,作為一名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我熱愛自己的專業並為其投入巨大熱情和精力,在四年學習生活中,我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從而奠定了我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以下是四年裡,我學習成績優異,曾多次獲得一、二等獎學金,並被評為「三好學生」。思想方面,政治立場堅定,熱愛祖國,擁護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認真學習「三個代表」的思想及「八榮八恥」的內容,領悟「十七大」精神,還通過報紙,電腦關注國內外形勢及有關政治動向。使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學習方面,嚴格要求自己,憑著對個人目標和知識的強烈追求,牢固地掌握了一些專業知識。隨著技術的更新,工藝流程的不斷完善,要求我們不斷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我抱著不斷進取的求知信念,從沒有放棄學習理論知識和業務知識。在提高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我還利用工作之餘時間,報考了全國成人高成,參加函授學習。在學習和掌握選礦專業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能的同時,還注意各方面知識的拓展延伸,為成為一名優秀的技術人員而不懈奮斗。在工作中,我嚴格遵守廠紀廠規,認真履行自動化控制室一名操作人員的職責。尊敬領導,團結同事。不遲到,不早退,不礦工。蹋實工作,努力做到操作規范化,技能熟練化、基礎設施清潔維護經常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做到理論學習有計劃、有重點,實踐操作有措施,有記錄。工作期間始終以「熱心、細心」為准則,聯系現場實際勤觀察,勤思考,勤學習。工作實踐讓我的業務不斷增長,工作能力和思想認識都有了很大提高。我的生活准則是:認認真真做人,蹋蹋實實工作。為人真誠熱情,樂於助人。堅持著自我反身且努力完善自己人格的意念,時刻以品德至上來要求自己,一貫奉行嚴於律已的信信條並切實遵行它。積極參加單位組織的各項活動,在「愛我百花」職工風彩演講大賽中,取得了良好成績。不但豐富了自己的閱歷,還鍛煉了自己能力!當然,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說話做事粗枝大葉。與人交流溝通有待進一步完善。我喜歡自己的專業和工作,所以有信心改進不良習慣。一年實習工作的磨練,培養了我良好的工作作風和埋頭苦乾的求實精神,樹立了強烈的責任心,高度的責任感和團隊精神。生產實踐讓我學會脫離浮躁和不切實際,心理上更加成熟堅定。為走向工作崗位做好充分准備,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繼承和發揚自己的優勢,學習改進不足。適應企業發展要求,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D. 國家體育總局採集大學生體質健康數據的意義是什麼

1、對於貫徹落實《體育法》《全民健身計劃》和《學生體育工作條例》,促版進和保證體育課權教學,以及早操、課間操和課外活動的開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2、有利於學生按照要求參加體育鍛煉,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和自覺參加體育活動行為習慣的養成。

3、通過這些標準的測試和評價,有效地促進了學校體育工作的展開,對於學校體育評價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是學校體育總體評價的重要內容。

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測量與評價制度的演變和發展,是與我國不同時期社會、經濟、科技、文化和教育的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是與全國提高青少年的身體健康素質、滿足國家對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和培養人才戰略的基本要求相一致的。

(4)全國大學生體育鍛煉報告擴展閱讀:

當代大學生是知識智慧的載體,將來他們擔負著建設國家發展社會的重任。大學生不僅要有智慧的頭腦,也要有健康的體魄。但當代大學生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對自己身體健康狀況的了解都比較缺乏。

《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測試的目的是為了貫徹落實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的「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的精神,促進學生積極地參加體育鍛煉,上好體育課,增強學生的體質和提高健康水平,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E. 大學生體育武術課心得體會

寫作思路及要點:開頭寫大學武術體育課的學習總結,中間寫詳細收貨成果,結尾升華體育課的主題。

正文:

轉眼之間,進入大學已將近兩年的時間,大學體育課也伴隨著我兩年之久了。大學體育是本著發展豐富的體育活動,娛樂我們的身心,提高我們身體素質的原則。在大二的下學期里,我的體育課學習的項目是武術——太極二十四式的太極拳。

對這門課的學習也已到了一定程度,談不上見解,但感觸頗深。我之所以選擇武術起初的原因就是因為想達到一個強身健體的效果,若能學到防身之術當然最好。但通過近一個學期的學習,我發現這門體育課與想像的並不一樣。

它帶給我的不僅是身體上的鍛煉,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寧靜,在太極的一式一招行雲流水的揮灑時,內心的浮躁和喧囂也暫時平靜下來,體味到一絲超然的味道。我想這也是太極的神奇之處。

大學體育是高校重要的教育內容之一,是學生在接受學校體育系統教育的基礎上,繼續增強和完善大學生的身心素質,使我們具有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意志品質以保證順利學習,當今社會企事業單位吸收新人時,既要重視他的德行操守,也要看他的健康水平。

大學體育是衡量大學生是否做到「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是大學生經受「磨練」和體驗「成功感覺」的主要方法,對社會生產力和社會風氣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是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廣泛號召。

生命在於運動,只有持之以恆的體育鍛煉,才能增強體質,延年益壽。而太極的普及也讓古人的養生之道帶給我們更多益處。要讓體育的精神和學風深入人心,真正的做到「終身受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於國家、大家及以後的小家,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俯仰於家國天下的懷抱里大展宏圖。

F. 中國體育發展前景的詳細報告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中華民族是古老的民族,同時又是優秀的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體育運動自古就有,武術是燦爛文化中的瑰寶,是傳統的健身項目,幾千年來源遠流長,騎馬、射箭、摔跤、釣魚、龍舟、棋類等體育活動也廣為流傳,但近代體育的發展較晚,也就是在19世紀末才傳入中國。近百年來,近代體育的傳入,豐富了中國人民體育活動的內容,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經濟落後,*上的黑暗和腐敗,使中國人民災難深重,體育活動不能廣泛開展,體育活動只局限在少數人范圍內。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體育運動才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而得以迅速發展和廣泛普及。黨和政府重視體育工作,把增強人民的體質,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作為社會主義體育事業的首要任務。1949年,新中國剛剛誕生,就成立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1952年成立了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此後,各級體委機構也建立起來。教育部門、共青團、工會和部隊都成立了體育機構,到80年代,還成立了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 、中國傷殘人體育協會、中國老年人體育協會、中國龍舟協會、中國輪滑協會、中國釣魚協會、中國信鴿協會。中國武術協會,並恢復和新建了火車頭、前衛、銀鷹、煤礦、林業、石油、農民、水利、電力和建築工程公司等15個全國性行業體育協會,從組織上加強對各行各業體育工作的領導。近幾年來,由於體育運動的廣泛普及和世界體育環境的發展,中國也興起了體育熱潮,各種群眾性體育組織層出不窮,最近,北京又成立了奧星促進會。 1949年,中國人民-協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列入了"提倡國民體育"的內容,從法律的高度指出了體育工作的重要性。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出了"關於改善各級學校學生健康狀況的決定",同年11月,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公布推行第一套廣播體操,廣播體操簡單易行,是適合於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活動,四十多年來,廣播體操不斷改進和發展,更加科學和通用,已公布-廣播體操七套。對於少年和兒童的日常體育訓練,國家和政府也高度重視,截止到1985年為止,少年兒童廣播體操已公布十套,國家體委還編制過紡織工人操、煤礦工人操、鋼鐵工人操等,在全國推行,有些國家和地區還根據不同工種的特點編制出多種生產操,根據不同的病情編出保健操。尤其是為了廣大中小學生的健康,還編制出眼睛保健操。 1954年,中共中央批准國家體委黨組《關於加強人民體育運動工作的報告》,批錄中指出:"改善人民的健康狀況,增強人民體質,是黨的一項重要-任務"。同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出《關於在政府機關中開展工間操和其他體育活動的通知》,通知"正式規定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工作時間中抽出十分鍾做工間操"並"提倡早操和球類等多種多樣的體育運動"。這一年,還公布了"准備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在全國施行,這一制度在六十年代改稱青少年體育鍛煉標准,三十多年來,已有二億多人達到各級標准,促進了廣大群眾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為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奠定了基礎,創造了環境。 1955年,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提出"在全國人民中,首先在廠礦、學校、部隊和機關青年中,廣泛地開展體育運動,以增強人民體質"。1959年,周恩來總理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在體育工作中,應貫徹執行普及和提高相結合的方針,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運動,逐步提高我國的體育水平"。1960年,黨中央在《關於衛生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體操、打球、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極拳及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由於黨和政府對體育工作的一貫重視,倡導,鼓勵,群眾體育運動更加扎扎實實地開展起來,並從中國地廣人多,各地情況不同的實際出發,在實踐中總結出業余、自願、因地、因時、因人制宜的原則。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國出現了新的-、經濟形勢,體育事業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取得了更大的進步。1979年,國家體委提出:"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廣泛開展群眾體育工作,重點抓好學校體育,積極開展工農體育活動,大力加強少年兒童的業余訓練"。十幾年來,群眾體育和業余訓練得到加強,體育傳統項目發展到二萬多項,參加訓練的學生200多萬人,工農體育也蓬勃開展,社會辦體育的熱潮正在興起,既有國家辦,又有各部門、各行業和集體個人辦,社會團體、集體和個人資助體育,修場地,建學校,搞競賽的情況都有。海外華人和港澳同胞也投資運動支持國內體育事業的發展。現在,從城市到鄉村,男女老幼都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傷殘人也投入到體育活動中去。活動內容既有近代體育,又有民族傳統體育、家庭體育、體育旅遊,醫療體育等新生事物,群眾體育的路子越走越寬,體育運動的質量不斷提高。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發出《關於進一步發展體育運動的通知》,充分肯定了從新中國成立以來到此時35年來體育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同時,也指出體育事業的發展規模、普及程度,和發展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要求全黨全社會都要重視加強體育工作,進一步發展全民族的體育運動,逐步摸索出一條中國式的體育發展道路,創造體育工作的新局面。 近幾年來,黨和政府更加認識到體育發展的重要性,在人才培養和財力支持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國家體委多次召開體育工作會議,研討中國體育現狀、發展方向,主張廣泛開展同世界各國運動員的技術交流。 黨和國家的重視,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使中國體育運動技術水平愈來愈高,摘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正逐步擠身於世界體育強國之林。 近代體育項目從十五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傳入中國,在城市和學校里逐步開展起來,隨之競賽活動也日益興起。本世紀初,一些城市開始舉辦運動會,國際體育競賽也有所開展。在舊中國,國內規模較大的競賽活動,有1910年至1948年間先後舉辦的七屆全國運動會。有影響的地區性運動會有1913年至1934年先後舉行的十八屆華北運動會,和1923年至1936年舉行的共六屆華中運動會。此外,參加的國際性體育比賽主要有1913年至1934年舉行的總共十屆遠東運動會。1932年至1948年先後共參加了三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但由於運動技術落後,運動成績長期處於低水平。根據1936年至1948年的統計,田徑項目總共只打破過八項全國紀錄,絕大多數項目的全國紀錄只相當於新中國二、-運動員的水平,同西方體育強國相比其差距顯而易見,在國際性比賽中也僅在遠東運動會上取得過一些名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泛開展各項體育運動,其中包括29個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現在已經成立了50多個單項運動協會,為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創造了各種條件。早在1954年,舊中國的游泳紀錄就已全部被刷新,絕大部分田徑項目的紀錄也被刷新。從1959年舉行第一屆全國運動會以來,到1993年已舉辦七屆全運會。截止目前,在歷屆全運會上,我國運動員30多次打破田徑、游泳、射擊、舉重、射箭、跳傘、航空模型等項目的世界紀錄,打破全國紀錄達兩千多次。此外,近幾年來,還創辦了全國城市運動會、全國農民運動會、全國殘疾人運動會、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也於1991年在南寧舉行。 中國的國際體育交往也日益頻繁,早在1989年,中國就已加入74個國際體育組織和38個亞洲體育組織,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八千多次體育交往,共達十多萬人次。其中參加的綜合性運動會除奧運會以外,還有1963年在印度尼西亞舉行的有48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新興力量運動會。在這屆運動會上,充分顯示了中國的實力,共獲66枚金牌,56枚銀牌,46枚銅牌,金牌總數和獎牌總數都列在首位,並有13人17次打破162項全國紀錄,兩人2次打破兩次世界紀錄,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從1974年起參加了5屆亞洲地區運動會(在此以前,台灣省運動員參加過4屆),首次參加第7屆亞運會總分列第三位,第8屆名列第二,第9屆名列第一,第10屆獲得金牌總數第一。並承辦第11屆亞運會,於1990年在首都北京舉行,獲得金牌總數和獎牌總數均為第一,取得了重大成就,實現了沖出亞洲的宏願。 除了舉辦亞運會外,1993年5月,中國在上海舉辦了首屆東亞地區的運動會。這屆運動會無論從比賽組織情況,還是從比賽情況都獲得了巨大成功,顯示了中國舉辦大型運動會的雄厚基礎,中國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共獲102枚金牌,以極大優勢取得第一名。 新中國成立44年以來,運動員技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等級的運動員達近1200萬人,其中運動健將1萬多人。1985年開始施行的部分項目國際級運動健將制度,當年就有113人達到標准,在國內外各項競賽中,中國運動員均取得優異成績。自從1956年舉重運動員陳鏡開打破世界紀錄以來,截止到1989年,已經在22個項目的世界大賽中獲392個世界冠軍,在國內外比賽中,393次打破和超過世界紀錄,其中改革開放十多年來,獲得冠軍362個,破超世界紀錄216次。1957年至1960年,有3人5次打破100米蛙泳世界紀錄。其中有些運動員水平上升得令人吃驚,多次打破世界紀錄。如跳高名將朱建華在一年時間內,先後跳過2.37米、2.38米和2.39米的高度,3次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紀錄。近幾年來,更不斷有人打破、創造世界紀錄,1992年在第25屆奧運會上,就有兩人兩破世界紀錄。在重大國際比賽中,中國共獲得300多個世界冠軍,其中包括羽毛球、乒乓球、體操、舉重、跳水、游泳、射擊、女排等項目,其中,乒乓球運動從1959年容國團在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獲得第一個世界冠軍,至1993年已獲得70多個世界冠軍。三十多年來。一直保持著世界先進水平,是一支優秀的運動隊伍,位列有數的幾個世界強隊之中。中國女排技術精湛,作風頑強,曾連續五次榮獲世界冠軍,開創了世界女排蟬聯五次冠軍的先例。中國體操隊也是一支優秀的運動隊伍。他們從1919年以來已獲得40多個世界冠軍,其中李寧曾獨得13枚金牌。50餘年來,中國運動員共打破全國紀錄1萬多次,全國已有10多個項目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為實現在本世紀末把中國建設成體育強國的目標,中國正採取各種措施加速體育事業的發展。現建成培養體育專門人才的體育學院已有10餘所,已畢業學生達10萬多人,體育科研機構30多所,建成培養後備力量的少年兒童業余體校和體育中學達幾千所,設50多個運動項目,在校學生達三十萬人,40多年來建設體育場館50多萬個,出版各類體育圖書2700多種,建立了全國競賽制度,舉辦全國運動會和全國青少年運動會、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運動會、全國職工體育運動會和全軍運動會、全國城市運動會和全國農民運動會。每年舉行全國單項競賽200多次,各級體委競賽活動頻繁,以1985年為例,舉辦綜合性和單項運動會共達11萬次,參加運動員有2300萬人次,基層競賽更是活躍。 中國體育發展雖已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同歐美各國體育水平相比,猶有差距,尤其是足球、拳擊、曲棍球和一些田徑項目仍屬較弱項目,尚須大力發展。 為了表彰中國對發展體育事業的貢獻,國際奧委會已向12名推動體育發展的中國領導人和體育人士分別頒發金、銀、銅質勛章,萬里獲金質勛章,他是第15位獲此榮譽的人;榮高棠、鍾師統、黃中、李夢華、陳先、路金棟、宋中、陳希同、伍紹祖、張百發獲銀質勛章;舉重運動員陳鏡開獲銅質勛章。1986年4月28日,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將奧林匹克杯授予中國奧委會,以表彰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亞洲國家體育設施方面所做的貢獻。支優秀的運動隊伍。他們從1919年以來已獲得40多個世界冠軍,其中李寧曾獨得13枚金牌。50餘年來,中國運動員共打破全國紀錄1萬多次,全國已有10多個項目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參考資料: http://www.kjjhw.cn/tiyu/wentishiliao/200612/58002_2.html

G. 急求一份關於大學生體質健康的調查報告

根據我國進行的全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調查顯示,最近20年,我國學生體能素質持續下降,肥胖率比5年前增長一倍,有大學體育教授認為,目前大部分孩子的體質狀況就是「軟、硬、笨、暈」,體育課不學倒立,長大可能暈車、暈船、暈飛機。為此,近日在廣州召開的共青團廣東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上,有團代表提出,應鼓勵青少年步行、騎單車上學或多做家務。

不練倒立長大後可能暈車

根據我國的4次全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調查結果顯示,最近20年,青少年身高、體重、胸圍等形態發育指標在持續增長,而體能素質卻在持續下降,如學生肺活量、速度、力量也持續下降,肥胖率比5年前增長一倍。眼睛近視比例更不容樂觀,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達到76%,大學生甚至高達83%,也就是說,現在的10個大學生中,還找不到兩個視力良好的人。

北師大體育與運動學院教授毛振明指出,目前,大部分孩子體質狀況可以總結為4個字:「軟、硬、笨、暈」。軟:肌肉軟,硬:關節硬,笨:長期不活動造成動作不協調,暈:前庭耳蝸神經暈。他認為,就最後一項來說,現今體育課很少老師教倒立,孩子的前庭耳蝸神經得不到鍛煉和開發,長大後,直接的後果就是可能暈車、暈船、暈飛機。

忙應試迷網路是誘因

深圳市公安局團委副書記喬海濤認為,造成這些現象有兩大誘因:一是校方、家長過度重視應試教育,片面追求高分和升學率,「很多學校越到高年級,體育課時間安排就越少,有也常改成自習,長此以往,青少年體能不斷下降。」二是青少年平時忙於應付學習,到了業余時間又因覺累不願進行體育運動,而多沉迷於電腦游戲和互聯網,身體越發不動,久而久之,便產生肥胖和亞健康,機體抵抗力下降,極易生病。

鼓勵步行上學多做家務

喬海濤提出,教育系統團組織可採用青少年易接受的方式,如在學校舉辦宣傳體育鍛煉的FLASH動畫製作、宣傳畫和標語徵集、徵文等,利用多種媒體途徑,普及科學健身知識,使「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的理念深入人心。「每節課課間休息15分鍾,應廣泛動員學生到操場自由活動、自由鍛煉,保障學生每天鍛煉達到1小時以上。」

此外, 喬海濤認為團組織要積極爭取校方、體育社團、企業、居民生活社區、街道辦等社會各界支持,經常舉辦常規化體育運動會,激發廣大青少年的體育鍛煉熱情。另外應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保證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關注學生的用眼狀況,及時糾正不正確的閱讀、寫字姿勢,控制近距離用眼時間,「應鼓勵青少年步行或騎單車上學、回家,並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H. 給一份關於大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倡議書

體育運動倡議書
同學們:
古希臘奧林匹亞山上刻著這樣一句格言:「如果你想變得睿智,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如果你想更加健美,跑步吧。」「生命在於運動」。沒有扎實的根基,萬丈高樓無從崛起;沒有強健的體魄,平生之志只能成為海市蜃樓,可望而不可即。擁有一個健康強壯的體魄是每個人一生的追求。而在現實中擺在我們眼前的是並不樂觀的事實。大量調查資料表明:由於長期不規律的生活方式及體育鍛煉的缺乏,我國在校大學生體質已經明顯下降,身體健康狀況有惡化趨勢。個別同學的身體狀況甚至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同學的正常生活與學習。
2010年的中國,為了進一步提高廣大青年學生的健康和體質,國家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團中央聯合發出了「陽光體育與祖國同行」的號召,在全國范圍內掀起陽光體育運動的熱潮。同時,為了響應我校開展的各種體育活動以及我院舉行的「陽光體育風采月」活動,我吉首大學國際交流學院團總支學生會體育部向全院同學發出倡議:
一、倡導健康積極生活方式,早睡早起,不通宵熬夜,堅持鍛煉 ;
二、充分利用學校已有體育資源、健身場地,積極參加課內外體育鍛煉 ;
三、主動參與我校與園內的各種體育活動,做到我參與、我快樂,培養體育團體精神 ;
四、參加學校各種體育健身社團,提高體育興趣,拓展自身身體素質 ;
五、積極了解體育常識與健康生活知識,積極參加志願者活動,磨礪自己,奉獻社會。
每個國交學子都有責任重視自身身體素質,積極鍛造健康體魄。我們相信,如果每個國交學子都能夠走到操場上,走到陽光下,融入體育運動中,都能夠培養自己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和愛好,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那麼濃郁的學院體育鍛煉氛圍和全員參與的群眾性體育鍛煉風氣一定能溢滿年輕而又充滿朝氣的國際交流學院!擁有健康的體魄一定能讓我們在未來的生活和學習中盡顯青春與活力。我們相信:
陽光生活,我們准備好了!

I. 小學生假期體育鍛煉情況的調查研究報告

可能是作業量提高了,電子游戲也占上風,大家基本上都喜歡玩,所以呢,就很少有人出去鍛煉了,還有的是環境不太好比如說住在高樓,小區里不是車就是樓,環境不好

閱讀全文

與全國大學生體育鍛煉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