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學校的叫法
中國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學校。那時學校的名字叫「癢」。高一級的大學叫「上癢」,低一級的小版學叫「下癢權」。到了夏朝(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把學校又分成了四個等級,按級別叫做:「學」、「東序」、「西序」、「校」。
到商朝(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066年)時,又把這四種學校的名字給為:「學」、「右學」、「左學」、「序」。
後來的朝代還有在王府里設立的學校,叫「辟雍」、「成均」等。
到漢代(公元206年——公元23年),最高一級的學校稱做「太學」,下面分別稱做「東學」「西學」「南學」「北學」。再後來把「太學」改為「國子學」,「國子寺」,「國子監」。漢代,是中國古代教育史上一個比較昌盛的時期。漢代的學校分為官學與私學兩種。其中私學的書館,亦稱蒙學,系私塾性質,相當於小學程度。
到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國子監」已經不是學校的性質了,成為國家專門管理教育的機構。而這時候一般的學校稱為「書院」、「書堂」、「私塾」等。
Ⅱ 體育館 在中國古代稱做什麼
很不幸,我讀史這么多年。很少看到古代人特意將某地圈化作為體育館!基本上運動的開展是和祭祀或者節日慶典有關!
Ⅲ 古代的學院名字取什麼。
中國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學校。那時學校的名字叫「癢」。高一級的大學叫版「上癢」,權低一級的小學叫「下癢」。到了夏朝(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把學校又分成了四個等級,按級別叫做:「學」、「東序」、「西序」、「校」。
到商朝(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066年)時,又把這四種學校的名字給為:「學」、「右學」、「左學」、「序」。
後來的朝代還有在王府里設立的學校,叫「辟雍」、「成均」等。
到漢代(公元206年——公元23年),最高一級的學校稱做「太學」,下面分別稱做「東學」「西學」「南學」「北學」。再後來把「太學」改為「國子學」,「國子寺」,「國子監」。漢代,是中國古代教育史上一個比較昌盛的時期。漢代的學校分為官學與私學兩種。其中私學的書館,亦稱蒙學,系私塾性質,相當於小學程度。
Ⅳ 你現在的專業在古代叫什麼
我就是古代的畫師。
我除了會畫畫,還會ps還會剪輯視頻,可惜,古代沒電也沒電腦,我真的是百無一用啊。我雖然受過九年制義務教育,也讀過大學。可是我看不懂古代的文言文啊,當個教書先生也不可能,我在古代就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廢人。唯一能期待的就是投個好胎,當權貴的孩子吧。
Ⅳ 學校在古代一般被怎麼稱呼
1、庠序
在殷商時代,人們上學的地方叫「庠」,《孟子·見梁惠王》中記載:「謹以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氣」。
到了周代,就叫做序。所以到了後來,故人依舊以庠序作為學校的代稱。
2、左學
相傳殷代的小學,西周為國學之一種。一說右學﹑左學皆太學,同在城郊,實為一學,但有楹東﹑楹西之分。
3、辟雍
辟雍本為周天子所設大學,校址圓形,圍以水池,前門外有便橋。 東漢以後,歷代皆有辟雍,作為尊儒學、行典禮的場所,除北宋末年為太學之預備學校(亦稱「外學」)外,均為行鄉飲、大射或祭祀之禮的地方。
4、成均
相傳為遠古堯舜時的學校。原始氏族公社後期,氏族的規模逐漸擴大,並組成部落聯盟。社會生活也趨向復雜化,除家庭生活、生產勞動和與外敵作戰的軍事行動外,還有各種祭祀、慶典等集體性的禮儀活動。
5、太學
封建時代的教育機構與最高學府,魏晉至明清時代或設立太學,或設立國子監,名稱不一,制度有變,教授王公貴族子弟的學府,生員被稱為「太學生」或者「國子生」。
6、國子監
漢魏時代設立的太學,西晉改為「國子學」,隋朝的時候改為「國子監」,從此,國子監就與太學互稱,都是最高的學府,兼最高教育行政機構。
7、書院
唐宋至明清時代出現的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一般都是私人建立,聚徒講學,研究學問的場所。宋代有四大書院。明代的時候,我們所熟知的有東林書院,培養了楊漣、左光斗等一批東林黨人士。
Ⅵ 中國古代大學在不同時代叫做什麼,
五帝時期的成均
虞舜時成立上庠,「上庠」即「高等學校」的意思」
夏朝的東序,
商朝的瞽宗,
周朝的辟雍
,是當時位於京師的最高學府。
漢朝,太學,為最高學府
隋唐,國子監
Ⅶ 我國古代的學校叫什麼
1、校:夏代學校的名稱,舉行祭祀禮儀和教習射御、傳授書數的場所。 2、庠(xiang):殷商時代學校的名稱。 3、序:周代學校的名稱。古人常以庠序稱地方學校,或泛指學校或教育事業。 4、國學:先秦學校分為兩大類:國學和鄉學。國學為天子或諸侯所設,包括太學和小學兩種。太學、小學教學內容都是「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為主,小學尤以書、數為主。 5、鄉學:與國學相對而言,泛指地方所設的學校。 6、稷下學宮:戰國時期齊國的高等學府,因設於都城臨淄稷下而得名。當時的儒、法、墨、道、陰陽等各學派都匯集於此,他們興學論戰、評論時政和傳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師都曾來此講學,是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重要園地。 7、太學:中國封建時代的教育行政機構和最高學府。魏晉至明清或設太學,或設國子學(監),或兩者同時設立,名稱不一,制度也有變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貴族子弟的最高學府,就學的生員皆稱太學生、國子生。 8、國子監(jian):漢魏設太學,西晉改稱國子學,隋又稱國子監,從此國子監與太學互稱,都是最高學府兼有教育行政機構的職能。 9、書院:唐宋至明清出現的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是私人或官府所設的聚徒講授、研究學問的場所,宋代著名的四大書院是: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湖南善化的嶽麓書院、湖南衡陽的石鼓書院和河南商丘的應天府書院。明代無錫有「東林書院」,曾培養了楊漣、左光斗這樣一批不畏閹黨權勢、正直剛硬廉潔的進步人士,他們被稱為「東林黨」。 謝謝採納
Ⅷ 學校在中國古代叫什麼
,各個時期都是不一樣的,例如學習的地方一般叫
癢,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而周朝的時候私人學校剛開始設立,而設立的人一般是諸侯豪門為了培養人才,於是叫「學宮」,比較有名的是齊國的「稷下」。春秋戰國及以後其他王朝也有類似的「學社」「文社」「詩社」等,宋以後的「書院」盛行,成為相對於「太學院」的學生學習的地方。當然,古代士人也大多會寓居在寺院道觀中(感覺古人非常注重經文的研究),所以學生們住的地方也有些類似的味道。至於吃飯的地方,根據明代的文獻,說那時候的老師是不管飯的--去求學是求人家的,要自己找旅店住(送東陽馬生序)。而一般來說,古人會將他們的與學習有關建築物起很文雅的名字,什麼這個堂那個館或者什麼什麼閣的(文淵閣)。
至於老師開會,這個就更加復雜了:戰國時候是百家爭鳴,而且那時候叫「子」的往往有勢力,可不想我們想的那樣一群溫文爾雅的學者。而很多是暴力崇拜,像墨家和魯班,縱橫家,兵家。而墨家本身又有為爭奪「拒子令」內斗的記載。儒道法家雖然不崇尚「武鬥」,但學術間也是「劍拔弩張」的相互詆毀,而儒家本身後來又八分,反正是打到亂七八糟的。所以那時候一般開會就是爭斗大會,辯經論法的,在道觀舉辦的比較多(佛教在漢後期才在中國興起)。
Ⅸ 在古代人們把學院都叫做什麼
中國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學校。那時學校的名字叫「癢」。高一級的大學叫「上癢」,低一級的小學叫「下癢」。到了夏朝(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把學校又分成了四個等級,按級別叫做:「學」、「東序」、「西序」、「校」。
到商朝(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066年)時,又把這四種學校的名字給為:「學」、「右學」、「左學」、「序」。
後來的朝代還有在王府里設立的學校,叫「辟雍」、「成均」等。
到漢代(公元206年——公元23年),最高一級的學校稱做「太學」,下面分別稱做「東學」「西學」「南學」「北學」。再後來把「太學」改為「國子學」,「國子寺」,「國子監」。漢代,是中國古代教育史上一個比較昌盛的時期。漢代的學校分為官學與私學兩種。其中私學的書館,亦稱蒙學,系私塾性質,相當於小學程度。
到離現在最近的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國子監」已經不是學校的性質了,成為國家專門管理教育的機構。而這時候一般的學校稱為「書院」、「書堂」、「私塾」等。
光緒二十九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不但明確了整個學校教育制度,還規定了各級學校的課程。《奏定學堂章程》里公布的小學課程是我國第一套正式的小學課程。
Ⅹ 古代的體育課叫什麼名字
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