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開發利用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途徑有哪些
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意義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三級課程管理體制的推行,賦予了地方和學校更多的權利,有利於地方和學校根據自身的情況和特點進行課程開發,課程資源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出來。長期以來,我國教育領域一直誤認為教材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對課程資源開發的認識局限於教材的修改、更新和引進上,使得大量鮮活的體育課程資源未被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結構單一,不能實現人力、物力、環境等因素的整體資源優勢。因此,走出傳統課程的狹隘視野,合理開發和利用體育課程資源,實現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並存,使體育課程更加適合地方和學校的具體教學特點已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我國是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區域空間、地域間的自然環境、風土人情、文化背景和教育傳統存在很大差異。優秀的地域和民族文化滋養著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代代相傳,生生不息。作為人類文化現象之一的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既是在特定的自然環境和文化背景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巨大的地理空間內南北之差,東西之異,形成不同風格、不同內容的傳統體育文化。南方以水上運動見長,北方以冰雪運動見長,西北、內蒙、青藏高原則以騎馬、射箭和摔跤見長,地域、民族傳統體育資源豐富,成為人們養生健身、休閑娛樂的重要手段。這些多姿多彩的傳統體育有較強的鍛煉價值和教育功能,是寶貴的體育課程資源。多年來我國學校體育顯性課程資源受到重視,而緘默的課程資源則常常被忽視,這種緘默的課程資源往往具有特色與個性,更貼近我們周圍的環境與生活。因此調整和改革體育課程結構,拓寬和豐富體育課程資源渠道,改革以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模式,從而使更多的課程資源成為學校體育的素材。
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與原體育教學大綱比較
大綱
標准
突破
目標
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以育人為宗旨,與德育、智育和美育相結合,促進少年兒童身心全面發展,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好准備
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課程標准確立了體育課程的目標體系,既有課程目標,有包括領域目標,從而使課程目標更明確、更具體、更具操作性,避免了以往習慣的套話
內容框架
☆必修:基本運動、游泳、基本知識
田徑、體操、武術
☆限選:球類、韻律體操和舞蹈、游泳
☆任選: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現代科學的健身方法,新興體育項目;必修內容的調高與拓寬;由學校置換的其他內容
☆運動參與
☆運動技能
☆身體健康
☆心理健康
☆社會適應
課程標准突破了以往以競技運動項目為主的內容體系,拓寬了體育課程的內容範疇,這有助於開發體育課程的多種功能和實現健康的目標
內容案例
☆跑:學生自我設計,以發展快速和耐力跑為主要手段的各種跑的練習;在40~60米的快速跑中跨過3~4個障礙或低欄;各種傳接棒方法的不同距離的接力跑
☆跳躍:跨越式跳高或蹬踞式跳遠或其他方式的跳高、跳遠
☆投擲:用各種方法推、擲、拋實心球,提高定量的要求;原地或助跑投擲適當的投擲物;使用健身器發展各部位力量練習
基本掌握幾項主要田徑運動技能
課程標准不規定田徑的具體教學內容,這個學校和教師留有選擇的空間和發展的餘地,學校和教師完全可以根據本校的體育場地和設施情況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有選擇地對田徑項目進行教學
課程標准與教學大綱的主要區別之一是,課程標准不規定具體的教學內容,是一種目標管理,最重要的不是選擇什麼內容,而是所選擇的內容有助於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二 體育課程資源的性質與分類
體育課程資源是一切能夠支持和拓展體育課程功能事物的總稱。廣義的體育課程資源指有利於實現體育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狹義的體育課程資源則僅指形成體育學習內容的直接來源。具體來說體育課程資源是體育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等整個體育課程與教學過程中可資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包括教材、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學校、家庭和社區中所有利於實現體育課程目標,促進體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有個性的全面發展的各種資源。
(一)體育課程資源的特點
1.多樣性
體育課程資源涉及學生學習體育與生活環境中一切有利於達成體育課程目標的資源,體育課程資源具有廣泛多樣的特點。不同的地域,可開發與利用的體育課程資源不同,其構成形式和表現形態各異;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們的價值觀念、道德意識、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具有獨特性,相應的體育課程資源各具特色;學校性質、規模、場地器材、傳統以及體育教師素質的不同,學校和體育教師可以開發與利用的體育課程資源自然有差異;學生個體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體能水平、生活經歷的不同,可供開發與利用的體育課程資源必然會千差萬別。
2.潛在性
多種多樣的體育課程資源為學校和體育教師因地制宜地開發與利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是,只有那些真正進人體育課程,與體育教學活動聯系起來的資源,才是現實的體育課程資源。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實質上就是探尋一切有可能進入體育課程,能夠與體育教學活動聯系起來的過程;體育課程資源的利用,實質上就是充分挖掘被開發出來的體育課程資源的教育教學價值。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開發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開發的目的,開發的過程也包含著一定的利用,在利用的過程中也包括了一定的開發。從這種意義上看,一切可能的體育課程資源都具有價值潛在性的特點。
3.多質性
同一體育課程資源對於體育課程具有不同的用途和價值,因而體育課程資源具有多質性的特點,如,學校附近的山,既可以用於體育課程中的體育鍛煉,也可以用於勞動技術教育中的植樹綠化;既可以在藝術教育中陶冶學生的情操,也可以在生物課中用來調查動植物的種類。又如跳繩既提高有氧耐力和彈跳力,也可以用於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還可以有利於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等。體育課程資源的多質性,要求體育教師慧眼識珠,善於挖掘體育課程資源的多種利用價值。
(二)體育課程資源分類
根據來源分類
1.校內體育課程資源
校內體育課程資源包括校內的各種運動場所和設施,如運動場、體育館、圖書館等;校內體育人文資源,如教師群體,特別是體育教師、師生關系、班級組織、學生團體、校風校紀等;與體育教學密切相關的各種活動,如體育活動、課外運動訓練、體育比賽、夏令營、冬令營等。校內體育課程資源是實現體育課程目標,增進學生健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資源。
2.校外體育課程資源
校外體育課程資源包括學生家庭、社區乃至整個社會中各種可用於體育教學活動的體育運動場地、器材、設施和條件,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其中,社區的體育場、體育館、游泳池、廣場等都是寶貴的體育課程資源;為了保存和展示人類體育文明成果的公共設施,如體育館、公園、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等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影響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的價值觀
念、宗教倫理、風俗習慣等與體育課程活動有著直接的關系,也是不可或缺的社會體育課程資源。學生家庭的體育器材、設備、體育圖書、報刊、網路等也是不可忽視的體育課程資源。
根據存在方式分類
1.顯性體育課程資源
顯性體育課程資源一般為物質形態的體育課程資源,是指看得見摸得著,可以直接運用於體育教學活動的課程資源,如體育教材、體育場地、器材、設備、體育運動項目、自然和社會資源中的實物等。作為實實在在的物質存在,顯性體育課程資源可以直接成為體育教學的便捷手段或內容,相對易於開發與利用。
2.隱性體育課程資源
隱性體育課程資源一般為精神形態的體育課程資源,是指以潛在的方式對體育教學活動施加影響的體育課程資源,如學校和社會體育風氣、家庭的體育氛圍、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等。與顯性體育課程資源不同,隱性體育課程資源的作用方式具有間接性和隱蔽性的特點,它們不能構成體育教學的直接內容,但是它們對體育教學活動的質量起著持久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根據功能特點分類
1.素材性體育課程資源
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因素屬於素材性體育課程資源,其特點是作用於體育課程,並且能夠成為體育課程的素材或來源。
2.條件性體育課程資源
直接決定體育課程實施范圍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時間、場地、媒介、設備、設施和環境,以及對於體育課程的認識狀況等因素屬於條件性體育課程資源,其特點是作用於體育課程卻並不是形成體育課程本身的直接來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體育課程的實施范圍和水平。當然,素材性體育課程資源與條件性體育課程資源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線,現實中的許多 體育課程資源如體育館、圖書館、博物館、實驗室、互聯網路、人力和環境 等,往往既包含著體育課程的素材,也包含著體育課程的條件。
根據形態分類
1.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體育課程內容資源主要包括競技運動項目、新興運動項目、民族民間傳統體育等。
2.體育課程場地器材資源。
3.體育課程人力資源。
4.其他體育課程資源。
三 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與利 用
(一)競技運動項目的利用與開發
1.競技運動項目改造的意義
競技運動是一種具有競爭性、挑戰性、規則性、不確定性和娛樂性的身體活動,其中,競爭性和娛樂性最為突出。競技運動具有教育、娛樂、政治等多種功能,通常表現出以下特徵:競爭競賽、休閑消遣、娛樂觀賞、榮譽自尊、挑戰自我、懸念刺激、自我顯示、精神激勵、情緒宣洩等。
學校的體育課程應該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不同需求、體育課程目標、辦學條件、學生體育基礎等諸多因素,特別是要按照增強體能、增進健康的課程目標要求,對競技運動進行科學的選擇、引進和必要的加工改造,或進行有針對性的重新設計,使其轉化為能面向全體學生並受到廣大學生喜愛的,能讓學生基本學會以及能收到多種效益的體育教材內容,成為增強體能、增進健康、提高素質的體育手段。對競技運動項目進行改造,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更好地鍛煉身體、增強體能、增進健康、發展個性,有利於學生適當掌握那些最基本的運動技術技能,為終身從事體育健身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2.競技運動項目改造的基本方法
在競技運動項目改造的具體操作中,要根據《課程標准》的精神,遵循體育規律和健身原理,在充分研究競技運動項目的教育性、教師的可操作性和學生的可接受性基礎上,從運動的方向、形式、路線、距離、順序、節奏、規格、場地、器材、規則要求、參加人數等運動學、動力學及文化學特徵方面,對競技運動項目進行加工改造,使其成為確實有健身價值的、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體育教材。競技運動項目的改造,通常要輔以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等環節優化,才能確保實施的可行性與有效性。其基本方法為:其一,簡化技術結構,減小運動難度,使其既能增強體能、增進健康,又能減輕學生運動時的生理和心理負擔;其二,調整場地器材規格,修改競技比賽規則,使其能適應廣大學生的實際,有利於激發學生的
學習興趣,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其三,降低負荷要求,使運動負荷易於控制在最佳范圍內,滿足學生健身需求;其四,在組織教材內容時,調整和轉換競技運動特點,充分挖掘運動項目的多種功能,更多的考慮教材的健身、健心以及促進社會交往方面的功能。
現有運動項目資源十分豐富,在開發時為了適應和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各地、學校和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徵,加強對運動項目的改造工作,這是課程設計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重要方面。這里所說的運動項目的改造,主要是指簡化規則、簡化技戰術、降低難度要求、改造器材等。
對現有運動項目的改造要用整體健康觀對運動項目進行課程設計。課程設計應當有利於調動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有利於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有利於增進學生「身、心、社」的整體健康,有利於發展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能力。對現有運動項目的改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修改內容:去掉不適合學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發展的、復雜的內容,弱化競技成分,淡化終結性的「達標」評價內容,不過分強調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2)降低難度要求:降低運動難度、動作難度,不苛求動作的細節,調整器械規格,改變器械功能等。
(3)簡化技戰術:降低需要經過較為系統的訓練和較高體能和技術水平才能完成的戰術,保留簡單的基本技戰術。
(4)改造場地器材:使場地器材適合學生的年齡、性別、身高的特點,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求。
案例1
「大家都來扣籃」
1.活動目的
提高投籃技術,發展體能,激發學生學習籃球的興趣,在運動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2. 活動准備
用呼啦圈代替籃圈,用鋼絲繩將大小不一的呼啦圈固定在高度不同的空中,改變「籃筐」的直徑與高度。
3. 活動方法
(1) 隨機分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高度合適的籃圈進行投籃練習,自由體會投籃的動作技術
(2)學生選擇合適的籃圈嘗試扣籃動作,體驗成功的樂趣。
評析:籃球運動是初中學生非常喜歡的一項運動。由於受競技運動的影響,許多學校的籃球場地都是標准比賽場地,3.05米籃圈的高度令女生和籃球技能基礎較差的學生望而生畏,因而大大降低了對籃球活動的興趣。而採用呼啦圈代替籃圈,降低動作學習的難度,使學生都能找到一個合適自己練習的位置,既提高了動作的技術,又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從而激勵了他們積極參與活動的熱情,激發了學習籃球的興趣。
案例2
護球與搶球
活動目的
發展速度、靈敏等身體素質,提高運球技術和控球能力,通過基本技術的練習,培養對抗意識及對籃球的興趣
2. 活動准備
籃球若干個,籃球場或空地
3. 活動方法
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兩人,一人持球,另一人徒手。比賽開始,教師發出口令後,在規定的區域內,持球者一邊不停的運球,並利用自己的身體保護球使對方搶不到。徒手者千方百計爭搶對方的球,如球被搶,則雙方交換。在規定的時間內,計算計算搶到球的次數多的為勝。
4. 活動規則
(1)運球必須超過本人膝關節的高度,要用手指、手腕靈活的拍擊球,禁止用手掌心拍球;
(2)球被防守一方搶到手才算得分,如只拍到球不能得分。
5. 教學建議
此活動項目,也可採用足球進行運球與搶球的基本技術練習
評析:此項游戲可不受場地的限制,可利用籃球運球基本技術的練習,開發運動項目的多種功能,集運動、娛樂和競爭與一體,既提高了籃球的基本技術、發展了體能,又使學生能夠在條件不足的情況下體驗到籃球運動帶來的愉悅。
3.民族和民間體育資源開發與利用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文化有著非常大的差異,民族民間體育項目種類繁多、形式多樣,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傳統性和地域性,如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歌舞、維吾爾族的舞蹈、朝鮮族的盪鞦韆、白族的跳山羊、錫伯族的射箭、京族的跳竹竿、侗族的搶花炮、壯族的拋綉球、苗族的爬坡桿、瑤族的打獵、南方的龍舟競渡、大漠的賽駝、山地的競技、草原的騎射、叢林的射弩等民族民間體育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應當具有民族特色,這有助於各校形成特色,也使體育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相連。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有很多內容,選擇和應用時,要根據學校的地域特點、環境因素、學生情況等進行選擇,也可以對一些內容進行改造,使他們適合學生的身心特點。經過改造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將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民族民間傳統體育課程內容大體分為幾類:
(1)以嬉戲娛樂為主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課程內容:以閑暇消遣、健身娛樂為主要目的;
(2)以競賽為主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課程內容:既有游戲娛樂的部分,又有競賽的內容,是一種以競賽體力、技巧、技能為內容的娛樂體育活動;
(3)配合節慶習俗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課程內容:是一個民族特有的傳統慶典活動,構成了一種寓意深刻的、獨特的文化表達方式,在文化傳遞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的種類繁多,形式多樣,選擇比較適合學生開展的民族民間傳統項目,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展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反應等體能,磨煉意志,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培養民族自尊感和社會適應能力。
案例3
「石頭 、剪刀 、布」與武術「五步拳」
1. 教學目的
利用民間的游戲「石頭 、剪刀 、布」進行武術----五步拳的教學,把健身與娛樂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練習武術的積極性,促進身心全面發展。
2. 教學內容
(1) 游戲---「石頭、剪刀、布」
(2) 武術---五步拳
3. 教學程序
(1) 游戲導入。先讓學生玩熟悉的「石頭、剪刀、布」的游戲,然後告訴學生新玩法:變換姿勢、揉和武術動作。
(2) 指導學生玩新游戲:「石頭」----並步抱拳、「剪刀」---彈踢沖拳、「布」----馬步架打。
(3) 啟發學生將手型與步型結合起來,自主創編組合動作並連貫起來練習,逐步形成小套路---五步拳
評析:「石頭、剪刀、布」是我國民間的一種猜拳游戲,可以說是老少皆會。武術是我國民間體育的瑰寶,但在教學中比較枯燥無味,而把這種游戲結合進來教學,則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而且使娛樂與健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對我國民族民間體育項目的一種很好地改造與創新。
案例4
有趣的「打陀螺」
1. 活動目的
通過「打陀螺」運動,增強身體的靈活性和發展上肢力量,掌握打陀螺的技巧和娛樂方法,培養練習的興趣和創新意識。
1. 活動准備
陀螺、繩鞭若干
2. 活動方法
每人一個陀螺和一根繩鞭。首先將鞭子纏繞在陀螺上(纏兩、三圈),然後將陀螺放在地上,用力抽拉鞭子,使陀螺在地上旋轉,接著用鞭子不斷地抽打陀螺,使它不停地旋轉,以轉動時間的長短決定勝負。
3. 教學建議
(1) 先要學會製作陀螺的方法。找一個長5~6厘米、直徑為4厘米的小木柱,將其一端削成圓錐形,在錐頂插進一根1厘米長的鐵釘,其尖端外露2毫米。鞭和鞭桿各長40~50厘米為宜。
(2) 要引導學生不斷總結經驗、盡快掌握做好的抽法
(3) 此活動適於在水泥地上進行,要注意安全。
評析:打陀螺是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游戲活動,深受初中同學喜歡。活動時既不受場地、器材及人數的限制,易於開展,又集運動與娛樂為一體,游戲性和競爭性較強,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發展學生的靈敏、協調等素質,促進身心健康均有良好的效果。
4.新興運動項目的利用與開發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眾體育的蓬勃開展,新興的運動項目層出不窮,許多的新興運動項目既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也有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對新興運動項目可以進行一定的加工改造,使其成為學生喜歡的內容。
(1)郊遊、遠足、野營等野外活動:郊遊是指從城鎮到郊外去遊玩,地點可以是風景地和公園,交通方式可以多樣,如騎自行車郊遊等。遠足是指以步行的方式到野外去游覽。野營與前兩者的不同點是要在野外宿營。
(2)體育舞蹈、健美操:體育舞蹈是融體育與舞蹈為一體的新興運動項目,是體育與舞蹈的疊加,是舞蹈的運動化,也是運動的舞蹈化,國際上把它稱為國際標准舞。健美操是在音樂伴奏下,運用各種不同類型的操化動作,融體操、舞蹈、音樂為一體,通過徒手和使用健身器械的身體練習,達到健身、健美、健心的一種新興體育項目。在選擇和開發這些項目時,需要對動作進行設計,以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需求,做到簡單、大方、美
觀、健康、活潑、參與性強。
(3)旅遊登山:旅遊登山是一種新興運動項目,它是青少年喜愛的一項活動,既能發展手臂、腿部力量,培養學生攀登高峰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耐力和禦寒能力,又能培養勇敢頑強、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旅遊登山包括一般登山活動、登山夏令營、登山比賽等。登山前應做好充分准備,考察和選好攀登對象、路線、山峰的高度、路線的長短、坡度等,這些都要與學生的年齡、體力相適應。在登山過程中,還可以搞一些科學考察和文娛活動,使學生在廣闊的大自然中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和學習科學知識。
(4)攀岩:攀岩是一項不用攀登工具、僅靠手腳和身體的平衡,攀登陡峭岩壁或人造岩牆的新興運動項目,它集健身、娛樂、競賽於一體,既要求學生具有勇敢頑強、堅忍不拔、拼搏進取的精神,又需要良好的握力、腿部力量、柔韌性、協調性、節奏感及攀岩技巧。攀岩運動不僅能使學生感受大自然博大的胸懷,還能體驗到挑戰自我、實現自我所帶來的刺激、愉悅和成就感。攀岩活動前應介紹攀爬方法,檢查安全裝置。不同地域和學校可根據自己的地理環境,選擇攀岩地點,也可以設計難度較低的人造攀岩牆等。
案例5
校園簡易保齡球
1. 活動目的
鍛煉肌肉耐力和靈敏性,提高控制球的能力,感受大保齡球的樂趣。
2. 活動准備
實心球8個,手榴彈若干,在田徑跑道上畫一條投擲線,距投擲線15米處各放6枚手榴彈
3. 活動方法
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8組,成縱隊站在投擲線後,輪流將實心球滾動向手榴彈,然後跑上前將將擊倒的手榴彈擺好,並將球撿回,交給下一人,依次進行。採用保齡球的比賽規則和計分方法,最後評出得分最多的個人和小組。
4. 活動規則
(1)練習「保齡球」時不能踩線;
(2)必須採用地滾球投擲,不能上拋球,應注意安全。
5. 教學建議
有條件的學校可增加手榴彈的個數及人手一個實心球,以增強活動的興趣性及有效利用時間。
評析:保齡球是一項新興的運動項目,它具有趣味性和健身性,深受廣大中學生的喜愛。但開展這項運動所需的場館與設備絕大多數學校都不可能具備,因此,利用實心球和手榴彈來代替保齡球進行活動,是對新興運動項目的一個很好的引用與改造的方法,既滿足了學生進行保齡球運動項目的一個很好的引用與改造的方法,既滿足了學生進行保齡球運動所帶來的樂趣,又發展了身體素質,使大多數學生能夠喜歡此項運動。
B. 淺談大學生體育鍛煉方式以及體育鍛煉途徑
大學生體育鍛煉方式調查結果與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有19.3%的大學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有59.0%的大學生有時參加體育鍛煉,有21.7%的大學生偶爾參加體育鍛煉。相似的研究成果有:天津7所高校12.3%的大學生堅持體育鍛煉,65.9%的大學生有時參加體育鍛煉,而21.8%的大學生從未參加體育鍛煉;長春市大學生經常鍛煉的佔22.2%,有時鍛煉的佔60.0%,幾乎不鍛煉的佔17.8%。影響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有學校體育教育、體育氛圍和政策法規的實施等:首先,目前學校體育的「應試教育」現象十分突出,教學圍繞考試圈,為了考試而教學。體育鍛煉追求的只是眼前利益和近期效益,體育考試及格、體育達標、中考體育加分等,而諸如體育素養,體育意識、興趣、習慣和技能這些能使學生受益的體育素質被忽略。其次,周圍人參與體育活動的氣氛和情調作為一個外界刺激因素,對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行為產生著重要影響。對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有較大影響的是學校「體育群體」,筆者通過對大學生課余體育現狀調查發現,大學生的課余體育活動主要依靠大學生自發組織。這種活動方式和組織形式不利於學校資源的利用,也不利於高校體育的科學指導和發展。因此我們要想提高大學生的體育鍛煉參與率和質量,必須促進高校「體育社團」的發展,為大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鍛煉環境。最後,雖然教育行政部門歷來高度重視學校體育,曾多次以不同法定形式對學生的體育活動進行規定。1990年國務院批准頒布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明確指出:「要確保學生每天有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包括體育課)。國家體委於1995年6月23日發布了《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強調學校做到保證學生每天要有一小時體育活動,每年組織學生開展二次遠足、野營活動,每年對學生進行一次身體檢查。1995年頒布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也明確規定學校應當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開展課余訓練和競賽。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但是,目前我國學校體育領域中還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問題。因此,我們要想把體育政策法規落到實處,而不僅僅留於形式或行政口號,要依賴於法律監督、學校領導教師的重視以及有效的輿論宣傳和導向。
4大學生體質健康等級調查結果與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被調查的大學生總的體質健康不及格率為1%,及格率為31%,良好率為51%,優秀率為17%。合格率達到了教育部預計值(98%),其中及格率超出教育部預計值(23%)8個百分點,良好率超出教育部預計值(50%)1個百分點,優秀率低於教育部預計值(25%)8個百分點,可見,大學生體質健康不容樂觀。相似的研究成果有:「湖北省大學學生體質健康不及格率為2.17%,及格率為37.21%,良好率為47.29%,優秀率為13.27%」(吳建喜,陳偉,曾吉等);「遼寧省大學學生體質健康不及格率為10.25%,及格率為58.68%,良好率為21.13%,優秀率為9.94%」(劉賀,孫德瑞,高亭昕等);「復旦大學和北京大學學生體質健康不及格率為1.45%和0.2%,及格率為2O.57%和28.7%,良好率為51.95%和5O.5%,優秀率為26.02%和20.6%」(胡湖,顏飛衛)。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運動不足是目前學術界公認的最主要因素;其次,飲食不合理,部分大學生熱量、脂肪攝人過多,有些大學生為減肥營養攝入不足;再次,不吃早餐、過度上網和吸煙喝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因素的影響。
5大學生體育鍛煉方式與體質健康的相關性研究結果與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大學生體育鍛煉方式與體質健康有非常顯著的相關性,經常參加鍛煉的大學生組體質健康優秀和良好率高於偶爾鍛煉的大學生逐漸趨於平和,運動效果顯著。」「健身鍛煉每星期至少3次,如每周少於3次,效果就不顯著。而全身持久性鍛煉(耐力鍛煉)的效果與頻度有關,頻度越多,收獲越大。」
為什麼經常參加鍛煉的大學生組體質健康優秀率和良好率高於偶爾參加鍛煉的大學生組呢?由於體育鍛煉能對大學生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產生全面的效應。首先,體育鍛煉能改善大學生的生理功能:體育鍛煉能改善人體神經系統的功能,包括改善神經過程的均衡和靈活性,使人體能夠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改善中樞神經系統對內臟器官的調節能力,增強人的體質和健康水平;體育鍛煉能提高人體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包括改善體內物質代謝過程,減少脂質在血管壁的沉積,保持和增強血管壁的彈性;體育鍛煉能增強人體呼吸系統的功能,使呼吸次數增加,呼吸加深,使肺通氣量大大增加;體育鍛煉能增強人體運動系統的功能,包括使骨密質增多,骨壁增厚,骨松質排列有序,並能延長骨化時間,從而增強骨的抗壓和抗扭曲性能,能使肌肉力量增強,並能使關節變得靈活堅固,使人體健壯健美;體育鍛煉能促進消化吸收增強,使營養物質的吸收更徹底,代謝排除得更干凈;體育鍛煉能使內分泌活動更加旺盛等。
其次,Taylor(1985)對體育鍛煉的心理效應研究發現:體育鍛煉可增加或提高學業成績、自信心、情緒穩定性、獨立性、心理控制源內控傾向、良好心境、知覺能力、身體意象和身體能力感;Berber(1993研究報道,有規律地從事中等強度(HRn~ax的6O%一75%)活動的鍛煉者每次活動20—60min,有助於情緒改善;McDonald&Hodgdon(1991)對有氧健身鍛煉與特質人格關系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有氧健身運動在人格與評價上有積極型效果。最後鍛煉還能改善大學生的精神面貌。有利於大學生形成一種長期、系統、不懈追求的價值觀,有利於大學生建立起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
6結論與建議
1)大學生體育鍛煉方式與體質健康有非常顯著的相關性,經常鍛煉的大學生組體質健康優秀和良好率高於偶爾鍛煉的大學生組。
2)建議對學生體育鍛煉實施干預策略。嚴格執行《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制定更為嚴格的實施細則,明確校長為學生體質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對校長實施「以運動鍛煉為核心的健康管理模式」的輪訓,考核校長的健康管理績效。
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督促學校樹立「培養:生體育鍛煉習慣優先」的教育思想,對學校體育工作實施「運動鍛煉參與率」、「運動習慣鞏固率」和「體質健康指標改善率」的三項考核。整理人論文網:www.bfblw.com
C. 實現我國高校體育目的的第一基本要求是什麼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
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使當代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務院批准發布實行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精神,在總結高等學校體育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特製定本綱要。
本綱要是國家對大學生在體育課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時期普通高等學校制訂體育課程教學大綱,進行體育課程建設和評價的依據。
一、課程性質
第一條 體育課程是大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為主要目標的公共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
第二條 體育課程是寓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於身體活動並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徑。
二、課程目標
第三條 基本目標
基本目標是根據大多數學生的基本要求而確定的,分為五個領域目標。
運動參與目標: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活動並基本形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基本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能夠編制可行的個人鍛煉計劃,具有一定的體育文化欣賞能力。
運動技能目標:熟練掌握兩項以上健身運動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運動能力;掌握常見運動創傷的處置方法。
身體健康目標:能測試和評價體質健康狀況,掌握有效提高身體素質、全面發展體能的知識與方法;能合理選擇人體需要的健康營養食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體魄。
心理健康目標:根據自己的能力設置體育學習目標;自覺通過體育活動改善心理狀態、克服心理障礙,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運用適宜的方法調節自己的情緒;在運動中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成功的感覺。
社會適應目標:表現出良好的體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第四條 發展目標
發展目標是針對部分學有所長和有餘力的學生確定的,也可作為大多數學生的努力目標,分為五個領域目標。
運動參與目標: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能獨立制訂適用於自身需要的健身運動處方;具有較高的體育文化素養和觀賞水平。
運動技能目標:積極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發展自己的運動才能,在某個運動項目上達到或相當於國家等級運動員水平;能參加有挑戰性的野外活動和運動競賽。
身體健康目標:能選擇良好的運動環境,全面發展體能,提高自身科學鍛煉的能力,練就強健的體魄。
心理健康目標:在具有挑戰性的運動環境中表現出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
社會適應目標: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主動關心、積極參加社區體育事務。
三、課程設置
第五條 普通高等學校的一、二年級必須開設體育課程(四個學期共計144學時)。修滿規定學分、達到基本要求是學生畢業、獲得學位的必要條件之一。
第六條 普通高等學校對三年級以上學生(包括研究生)開設體育選修課。
四、課程結構
第七條 為實現體育課程目標,應使課堂教學與課外、校外的體育活動有機結合,學校與社會緊密聯系。要把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課外體育鍛煉、校外(社會、野外)活動、運動訓練等納入體育課程,形成課內外、校內外有機聯系的課程結構。
第八條 根據學校教育的總體要求和體育課程的自身規律,應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多種類型的體育課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別、班級建制,重新組合上課,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需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運動實踐教學中注意滲透相關理論知識,並運用多種形式和現代教學手段,安排約10%的理論教學內容(每學期約4學時),擴大體育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第九條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努力倡導開放式、探究式教學,努力拓展體育課程的時間和空間。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應具有自主選擇課程內容、自主選擇任課教師、自主選擇上課時間的自由度,營造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氛圍。
第十條 應把校運動隊及部分確有運動特長學生的專項運動訓練納入體育課程之中。對部分身體異常和病、殘、弱及個別高齡等特殊群體的學生,開設以康復、保健為主的體育課程。
五、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
第十一條 確定體育課程內容的主要原則是:
健身性與文化性相結合。緊扣課程的主要目標,把「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作為確定課程內容的基本出發點,同時重視課程內容的體育文化含量。
選擇性與實效性相結合。學校應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地域、氣候、場館設施等不同情況確定課程內容,課程內容應力求豐富多彩,為學生提供較大的選擇空間。要注意課程內容對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實效性,並注意與中學體育課程內容的銜接。
科學性和可接受性相結合。教學內容應與學科發展相適應,反映本學科的新進展、新成果。要以人為本,遵循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興趣愛好,既要考慮主動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也要考慮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學生所用,便於學生課外自學、自練。
民族性與世界性相結合。弘揚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汲取世界優秀體育文化,體現時代性、發展性、民族性和中國特色。
充分反映和體現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制定的《學生體質健康標准(試行方案)》的內容和要求。
第十二條 教學方法要講究個性化和多樣化,提倡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助活動,努力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不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和練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
六、課程建設與課程資源的開發
第十三條 體育教師是課程教學的具體執行者和組織者。學校應當在上級行政部門核定的教師總編制內,按照體育課程教學計劃授課、開展課外體育活動以及完成培養優秀體育人才訓練的任務,配備相應數量合格的體育教師。
第十四條 體育教師要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業務素養。學校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體育教師定期接受教育培訓,不斷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逐步提高學歷水平,從而提高體育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以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
第十五條 體育教師在強化培養人才職能的基礎上,逐步加強學校體育科學研究的職能和社會服務(含社區體育)的職能,開展經常性的科學研究和教育教學的研究,不斷推廣優秀教學成果。
第十六條 學校應當按照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及有關規定進行規劃和建設,創造條件滿足體育課程的實際需要,採取措施延長體育場館、設施的開放時間,提高對各項體育設施的利用率。
第十七條 要建立、健全體育課程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教師培養聘任制度;各類教學文件和教師、學生考核資料須歸檔立案;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測試管理系統;建立體育場館設施、器材的管理系統;逐步實現體育課程管理的科學化、系統化和計算機網路化。
第十八條 各校應根據本綱要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制訂教學大綱,自主選擇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改革和試驗,加強教學過程式控制制,防止以改革之名行無政府主義之實的不良現象發生。根據體育課程的實際情況,為確保教學質量,課堂教學班人數一般以30人左右為宜。
第十九條 體育課程教材的審定工作由教育部全國高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統一規劃與組織。本著「一綱多本」的原則,博採眾長編寫高質量的教材。未經全國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審定通過的體育課程教材,各地、各高校均不得選用,以杜絕質量低劣的教材進入課堂。
第二十條 因時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是課程建設的重要途徑。如:充分利用校內外有體育特長的教師、班主任、校醫、家長、學生骨乾等,開發人力資源。
充分利用校內外的體育場館設施,合理布局,合理使用有限的物力和財力,開發體育設施資源。
做好現有運動項目的改造和對新興、傳統體育項目的利用,開發運動項目資源。
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播、電視、網路等)獲取信息,不斷充實、更新課程內容。
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和節假日,開展家庭體育、社區體育、體育夏(冬)令營、體育節、郊遊等各種體育活動,開發課外和校外體育資源。
充分利用空氣、陽光、水、江、河、湖、海、沙灘、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條件,開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學與訓練,開發自然環境資源。
七、課程評價
第二十一條 體育課程評價包括對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和課程建設等三個方面。學生的學習評價應是對學習效果和過程的評價,主要包括體能與運動技能、認知、學習態度與行為、交往與合作精神、情意表現等,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定等方式進行。評價中應淡化甄別、選拔功能,強化激勵、發展功能,把學生的進步幅度納入評價內容。教師的教學評價內容主要包括教師業務素養(專業素質、教學能力、科研能力、教學工作量)和課堂教學兩個方面,可通過教師自評、學生評價、同行專家評議等方式進行。課程建設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課程結構體系、課程內容、教材建設、課程管理、師資配備與培訓、體育經費、場館設施以及課程目標的達成程度等,採用多元綜合評價的方式進行。評價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反應,重視社會有關方面的評價意見。
第二十二條 體育課程建設的評價由教育部組織進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應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製定評價方案,定期表彰和獎勵有突出貢獻的個人和成績優秀的單位。教育部在四年一次的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上進行全國性表彰和獎勵,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導向和激勵作用。
八、附則
第二十三條 本綱要適用於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普通高等學校體育類專業不適用本綱要。
D. 實現學校體育的基本途徑是什麼
體育教學是實現學校體育目的任務的基本途徑,也是當前實施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要方面。體育課區別於其它學科課堂的特點是:學生處於動態的大環境,並主要地以身體練習與思維活動作為教與學手段、方法。教師如何教,學生就如何學,而講解又是體育教師傳授基本知識、技術、技能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教學手段,同時也是使學生建立正確技術概念的基本途徑。所以,教師講解示範的水平與能力如何,直接影響體育教學的效果。本人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同樣的教材,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及講解示範,收到的效果是絕對不同的。下面粗淺談點體會。
1. 講解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主要地運用語言法、直觀法等對學生進行指導,語言法與直觀法是互相滲透使用的。語言法又主要以講解實施,講解是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語言向學生明確教學任務、動作名稱、方法、要領和要求等,以指導學生掌握動作的基本技術、技能和進行練習的一種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夠准確、完整地了解所學技術動作的全過程。
1)講解要首先抓住教材關鍵,突出重點、難點。
首先,教師在講解時要根據不同項目內容和要求,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抓住動作的關鍵所在。其次,講解要精煉,對於技術動作的重點環節部分,也就是把握了教與學的關鍵。力求講得透徹,講在點子上使學生明確技術的關鍵,務必使其牢固掌握。例如:為了鞏固和提高耐力跑的能力,抓住跑動技術的正確姿勢(以全腳掌著地迅速過度到前腳掌支撐蹬地後爬),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的重點(懂得處理「極點」現象)。對於難點部分,應有步驟地深入分別講解,各個突破,必要時要引用圖表、數據、事例等,幫助學生對難點部分加深理解,也可用形象的比喻。例如做體操支撐跳躍時,學生往往推手很慢要求學生迅速有力的推離器械,可把器械比喻成一塊燙手的鐵板,手碰後必須立即推離,從而建立快速有力的推手動作概念,提高了練習效果 。
2)講解要准確精煉、生動形象。
講解要准確是指講解的內容必須正確,具有科學性。用最精煉的語言(術語)、最短的時間,把技術動作的概念、要領,直觀形象地講明白,把各種活動辦法有層次地交帶清楚。使學生一聽就懂,便於理解、記憶。如在彎道跑的教學中,通過多年教學積累把技術動作歸納成:「身體傾向內,擺臂右大左,靠過內沿跑,腳趾均偏左」。同時,在教學時採用「三體會」教學方法,即先讓學生從直道跑進入彎道跑,從中體會彎道跑與直道中旬地身體有何變化。學生通過兩次練習後,有大部分的學生能體會到身體由於向心力的作用向內傾、擺臂右大於左、兩腳的著地部位左腳用前腳掌的外側,右腳用前腳掌的內側,是為了維持身體平衡。學生有了體會後,再結合口訣進行講解,這樣學生就很快掌握了彎道跑的技術。又如:在側手翻動作,把它復習的動作 結構及概念生動形象地匯編成為口訣,即為:「空中一個面(空中的動作要成一個垂直的平面),地上一條線(手腳依次落地要成一條線)」。這些要點及口訣順口、易記、易體會,既能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講解、示範目的。提高了教學效果。
3)講解形式要多樣化。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進行講解,可採用不同的形式講解,對於比較簡單動作的,可用直陳法講解;對於復習的技術動作應用分段法講解。可集中講解、也可分散講解。講解時不但要講解正確的要領,也要講解易犯的錯誤動作,同時分析造成錯誤動作的原因,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理解正確技術的概念。例如:在籃球傳接球的教學中,首先要講解傳球和接球 的技術動作,其次,要講解傳球易犯的錯誤動作--肘關節外展,這種正確和錯誤動作的對比講解,能加深學生對正確技術動作的理解和印象。另一種形式,在學生基本掌握正確動作的同時,應多採用提問、對比法進行教學,它能啟發學生進行積極思考、分析、判斷動作的正確與錯誤,同時能培養學生進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學中,有不少學生的「起跳過桿」技術是「沖過去」,出現這種現象應多採用找幾個掌握動作較好與較差的學生進行練習示範,讓學生來觀察、分析、比較,後讓學生發言。經過分析、對比 ,學生對「過桿」的正確動作能得到更深一層的認識。幾年來,通過這種教學法的實踐,有85%的學生在每次對比、分析的講評中,能較快講出正確與錯誤的動作來,並有75%學生能在講評後的練習中改正錯誤的動作。實踐證明,形式多樣化的講解既能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及積極性,同時,又能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判斷及評價能力。
2.示範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示範是教師把整個技術動作完整地向學生示範一遍,讓學生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了解動作的結構、順序、形象以及要領和方法,從而更好地進行模仿,形成正確的動作表象。教師的示範是最形象生動的,它是體育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直觀教學手段。
1)示範目的要明確。
示範的目的是使學生了解某種動作的形象,它告訴學生這種技能的結構是什麼樣子的。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任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示範,如初學教材,為了使學生建立完整的動作概念,應先做完整技術動作示範,再根據教學要求講解示範,對關鍵技術動作要重復示範,示範前教師必須向學生講清觀察示範的方向、部位和時間,使學生盡快地明白如何根據自己完成動作的情況觀察教師的示範,達到抓住重點,突出難點的目的。例如:在「單桿後擺下」這個動作的教學時,教師應重點突出示範後擺、制動、推杠等動作要領,並要求學生注意觀察教師示範時後擺制動、推離器械的動作,這有利於學生直觀效仿,便於加深對動作的理解。另外,教師的示範動作要務求規范、連貫、完整、優美。實踐證明,教師准確、熟練、輕快優美的示範可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對促進學生建立正確動作要領十分重要。
2)示範的位置、方向要正確
示範的目的是要給學生作範例,這就得讓全體學生都聽得見,看得到。因此,教師的示範不僅要規范,還要特別注重示範的位置和方向。示範的位置要根據學生隊形、動作性質以及安全的要求來選擇最佳位置進行示範及帶領學生練習。如在武術教學中,教授基本動作時,採用橫隊隊形,教師就應站在橫隊的等邊三角頂點方位示範,如果是復習套路,採用橫隊集體練習,教師就應站在隊伍的的左前方帶領學生練習。又如短跑的「 起跑」教學,就應讓學生站在起跑線的兩側觀察教師示範,這能使學生的視線始終隨教師的示範動作移動。實踐證明,這幾種位置的示範方法最能讓學生便於觀察教師的示範動作。
示範的方向,應根據動作的結構和要求、學生觀察動作的部位而定。教師應盡量把示範動作的方向、路線與學生跟做的方向、路線相致,可採用正面示範、背面示範、側面示範和鏡面示範等形式。如果教師示範的位置和方向選擇不當,會影響部分學生因看不清完整、正確的動作連貫性而產生錯覺,形成錯誤的技術概念,就失去示範的作用,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3)示範的形式要多樣化。
示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作重點完整示範、分解示範以及正常速度和放慢速度的示範。如對新教材,教師就應先用正常速度示範一次完整的技術動作 ,使學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完整技術結構,後再根據該次課內容用慢速度分解示範,使學生了解動作的要領、要求等,建立一個完整的動作表象。例如:在初學武術少年 拳第一套的教學中,應先用正常速度把整套動作示範一次給學生看,使學生初步了解少年拳第一套的技術動作結構,再根據該次課的任務,進行分解示範教學。另外,也可用直觀教具進行示範,如錄像、圖解等,以彌補示範不足和增加講解的實效性。還有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學生存在問題的具體情況,讓掌握技術動作較好的同學進行示範練習,然後教師加以分析,必要時教師可模仿學生的錯誤動作加以對比,這樣,正確的技術動作 會在學生的腦海中產生更深刻的印象,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3、示範與講解應結合運用。
在體育課堂上,教師的示範是學生感知動作外部形象的基礎,而講解則是讓學生了解動作內在規律的重要工具,兩者結合運用能夠縮短學生對技術動作的認識過程。例如:在學習側手翻時,教師的示範,使學生感知了動作的外部結構--「側手翻的動作就象一個大圓形平面板直線向前轉動」。然後,通過講解,提出手腳依次落地要成一條線,翻轉時空中的動作要成一個平面,這樣學生就能模仿教師的動作,並領會「地上一條線,空中一個面」。由於把示範與講解結合起來運用,學生就容易領會整個動作規格的要求。從而,減少了那些不必要的教學程序,大大縮短了學生對側手翻技術動作的認識過程。實踐證明,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把講解與示範結合起來運用,才能讓學生對技術動作建立完整、正確的概念,形成正確的表象提高練習效果。
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可根據具體情況採用重復示範,並指出動作的重點、難點;或先講解後示範、也可邊講解邊示範。總之,在體育課堂上,講解和示範必須密切配合,互相依存,互相補充。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始終貫徹「精講多練」原則,使學生直觀感覺與思維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產生良好效果,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E. 《體育概論》實現我國的體育目的目標的四種基本途徑
四種基本途徑分別是
1、不同區域的體育工作。
2、不同形式回的體育答工作。
3、不同對象的體育工作。
4、不同年齡階段的體育工作。
(5)實現大學生體育教程的基本途徑擴展閱讀:
體育教學,體育鍛煉,運動訓練,體育競賽是體育的基本手段,而且,基本手段現在是五種,要加一個體育游戲。目的在於培養合格的體育工作者,加深他們對體育本質的理解和認識,掌握體育的基本規律,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更加熱愛自己的職業,明確自己未來的使命。
F. 1.大學體育健身的途徑及相關問題和解決方法 2.體育健康課程在大學生身鍛煉中的作用及發展趨勢
哎,山東理工的孩子也就會這個,網路一下,網路一下,將來畢業網路誰去?另外問一下答案你有木有,有木有,有木有……
G. 實現我國學校體育的基本途徑是
實現學校體育的基本途徑:
1、政府國家要大力支持學校體育教育,作為堅實的後盾
2、學校自身重視體育發展,不能種文輕體
3、體育教師的教法的新異性,促進學生學習
後面的我,,此處省略一萬字
H. 實現我國學校體育目標的基本途徑及要求有哪些
實現我國學校體育目標的基本途徑及要求
體育課。體育課是學校體育的基本版組織形式,它是根據教育權部制定的教學計劃所開設的必修課,是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體育教育過程。
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體育活動是實現我們學校體育目標的重要組織形式,它包括早操、課間操,班級體育鍛煉、課外運動訓練與體育競賽,以及在校外進行的遠足、郊遊、冬夏令營等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
I. 當代大學生大學體育文化建設的主要途徑
有幾個方面:物質的、精神的、制度的、行為的
物質文化包括體育場館、體育器材、實驗專設備
精神屬文化包括體育觀念、體育道德、體育精神
行為文化包括體育教學、科研、訓練、競賽、宣傳
制度文化包括體育規范、規則、制度、法規
另外,還應該把校園中的體育經濟也要重視起來
J. 體育娛樂價值的實現兩種基本途徑
可以出神入化地描述各種體育比賽, 我們應充分認識和宣傳體育的其他功能。在這個搖籃里的人是我們祖國的未來和希望, 娛樂都是人們精神生活上的重要內容, 增強人民體質和掌握運動技能, 缺乏靈活性和多樣性, 已不僅是為了促進身體發育, 則是體育本質功能的又一體現: 「 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現象、心理。
(5 )體育的娛樂功能 無論從人的生理, 充分認識體育的功能和作用, 而且體育鍛煉可以使學生體形健美。
(4 )體育的教育功能 現在的體育教育。他們對體育明星可以如數家珍, 他們是一個承載社會。因此從學生時代, 不能適應不同學生的特點。
(3 )體育的益智功能 在體育運動時, 中國傳統觀念只講人要按道學原則修身養性, 使得一些人對學校體育採取輕蔑的態度。「 花錢買健康。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 主要的不是物質產品, 特別是涉及大學生切實利益的各項改革措施的實施、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日益紛繁復雜, 能掌握身體鍛煉的方法和身體健康的知識, 體育正是通過身體的運動來體現它的這一本質功能的, 促進人的個體社會化上, 不講人的要求和慾望, 運動來健身」 正成為一種時尚、經商, 但社會閱歷比較淺, 我們應該進一步提高高校體育工作水平、精神和社會上的完滿狀態, 再次是社會, 人的視野開闊。 這主要表現在體育教材內容與中學內容大量重復。通過體育鍛煉, 姿態優雅, 成材慾望較強, 同樣是創造價值。與物質生產所不同的是, 而是要著眼於培養人們遵守社會規范。」從健康的三維表象更能看出「 健康」 的基本概念, 可有可無, 它投人人力。
(2 )體育的健美功能 體育運動中優美和諧的動作, 然而這一切的一切卻只停留在口頭上、思維和創造等環節的功能有所改善。其次, 陶冶情操,卻很少聽到體育熱。他們面臨的學習, 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轉化速度和穩定性, 為社會提供體育物品,他們身體的健康與否將直接影響到未來社會力的有效投人。
(三)現代大學生的處境造成的思想壓力 當代大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聊天、聽覺靈敏,其次心理, 善於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可以海闊天空地談論各種體育弊端, 造成學生學習不活躍, 把增強體質作為體育的唯一目的, 動作協調而富有韻律、創造利潤, 充分認識體育的功能和作用 高校體育價值觀念的改變不是一句空話。他們自我定位比較高。通過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 而是指自身的參與熱、節奏感。
(二)體育教學中採用的方法、經濟和情感等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韻律感、手段和形式缺乏多樣化,有利於畢業後較快地適應社會工作環境, 學生難於掌握和提高, 充分發揮積極性, 體育這種生產活動所生產的, 而且也漠視了人體的要求, 而且有利於促進心理健康。
(6) 體育的經濟功能
用體育經濟學的觀點看問題。從終身健康角度看, 學校體育教育遇到的各種困難才能得到較好的解決, 學校各級領導才能把體育真正擺到三育之一的重要地位。但是就目前高校體育教學而論, 體育的功能也逐漸多樣化, 就不會有創造的慾望、體育勞務和體育精神產品, 從中也同樣使心理得到健康發展。鑒於以上原因, 平穩順從, 這就忽視了人的情感需求。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 只看到體育對提高人體生理機能的作用, 高校體育的面貌就會發生較大的變化, 急需疏導和調節, 人們是從生理學角度來認識體育的功能的。
具體表現為, 從某種意義上講。長期以來, 體育教師才會有職業的光榮感和自豪感, 體育也是一種生產活動:
一, 同樣體現了體育的教育功能, 而是精神產品; 課程設置單一。而娛悅身心、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應採取的措施
(一)改變體育價值觀念, 大學生時代是增進身體健康程度的最佳時期之一, 學會科學的健身生活方式, 重德輕體。體育的娛樂功能主要通過觀賞和參與這兩個途徑來體現的, 極易出現情緒波動, 發展人際交往。實現體育價值觀念的改變, 還是社會化的需要等方面看。如果人們在長期的平和中喪失了人類所應有的進取心和搏擊自然的精神, 而對自身的體育鍛煉麻木不仁, 而是一種個體在軀體。認為體育就是蹦蹦跳跳, 當然所指的不是坐在電視機旁或運動場邊的那種旁觀者的狂熱, 它不但能使學生從中體驗到審美情趣, 主靜不主動, 使知識分子竟成縮手縮腳的文弱書生, 深刻理解「健康」 的概念, 確實還存在著一些不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健康觀的因素, 不僅有效地增強體質, 不可避免地會形成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心理發展並不成熟、就業。因此投身於體育實踐, 大學生面臨的社會環境、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體、物力和財力, 極易捕捉瞬間萬變的各種信息, 尤其是大學生時代就應具有正確的健康觀, 循規蹈矩和老成持重, 從而使記憶, 就會失去激情、大學生不能形成正確健康觀的原因
(一)受傳統道德觀念的束縛 長期以來、實際和重要, 養成鍛煉習慣對大 學生來說顯得更為具體, 首先要表現在學校對體育的重視。而體育活動是最能增強身體的有效手段。世界衛生組織 (W H O ) 提出, 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不利於培養終身鍛煉的能力和習慣。
(l) 體育的健康功能 「 生命在於運動」 。學生才會更自覺地參與體育活動當代大學生是我國培養知識人才的基本群體、重文輕武, 這是一種人格的退化, 缺乏全身心投人的興趣和愉快的氣氛。這不但壓抑了個性的發展, 體育教師社會地位的提高和學校體育經費的增加和基礎條件的改善上。
二, 從而致使學生輕視體育, 人們的心理要求也在不斷上升。
(四)參與觀念淡漠 當代大學生中流行上網玩游戲, 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 進而促進智力水平的提高。健康的基本概念中第一維最重要的是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