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傳媒系都有什麼課程
一樓不知道別亂講行么。北體傳媒系的課程有基礎的新聞寫作、新聞史、新聞理論、體育新聞概論、采訪、攝影、攝像、報刊編輯、網路新聞編輯、電視節目製作策劃、電影基本原理、非線編輯、廣告、公關、大型賽事報道媒體服務、傳播學、傳播心理等等還有好多。此外有廣電、新聞理論、播音等模塊課程,是選修課程,諸如播音基礎出鏡記者體育解說等。像英語啊馬哲思修那是必須的。但因為我們是體育傳媒就還有體育領域相關的課程,像奧林匹克運動啊,體育訓練的理論啊,基本的運動生理學啊民族傳統體育理論啊都要學。別聽有些人胡謅,什麼要求身高要求體育成績的,沒有的事,雖然是體育大學,它也跟一般院校的專業一樣是純學科的。當然大學期間要修夠體育課學分,不過別緊張,都很簡單,而且體育大學的體育老師都超專業超可愛的,有的甚至是國家隊的教練,這在任何地方都享受不到的!
傳媒系建系不太久,但因為專注體育,所以如果有志於向體育新聞傳媒領域發展的還是歡迎報考北體傳媒系,畢竟它在全國的體育傳媒學科領域是獨樹一幟的!而且體育資源之豐富獨一無二。也可以到我校官網查詢。
② 報考北京體育大學。怎麼練有哪些科目呢
體育是一個被百姓廣泛接受,卻又一知半解的學科,簡單到不會走就可以練、深奧到練到死也不完美。從學科門類上看,體育學屬於教育學門類,完成學業的考生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
北京體育大學面向體育生(這里指的體育生是考學需要考體育素質的考生)招生的專業有以下幾類:
一、單獨招生
單獨招生專業為:運動訓練專業、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考生參加國家體育總局組織的體育考試及文化考試。
1、運動訓練專業,隸屬於競技體育學院。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競技體育基本理論、知識與突出專項技能,能夠在專業和職業隊、體校和學校代表隊、體育俱樂部等相關部門,從事訓練、教學、競賽、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運動訓練學、運動心理學、運動訓練管理學、運動選材學、運動競賽學、運動按摩學、專項訓練實踐與理論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
就業方向:體育管理部門、各類體校、俱樂部、高等院校及各類學校代表隊教師。
2、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隸屬於武術學院。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與技能,具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底蘊、國際化視野和創新意識,能在學校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社會體育健康指導等領域從事武術、體育養生及民族民間體育教學、訓練、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主要課程:中國武術史、中國文化概論、民族傳統體育養生理論、民族傳統體育概論、武術學概論、太極推手、綜合格鬥、專項訓練實踐與理論、中醫學基礎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
就業方向:各級學校、業余體校、武術院(館)、各級體育局及武術運動隊、公安、部隊、武術研究機構、健身養生機構、表演團體、公司、企業、國外相關機構等。
二、體育類
此類考生參加省級招生辦組織的體育專業考試,同時參加高考。招生院校對各省招生計劃不一樣。
1、體育教育專業,隸屬於教育學院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學生要具有現代教育理念,扎實的體育教育學科基礎理論知識,良好的科學素養、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成為能從事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以及體育科學研究、體育管理等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
就業方向:可到各類學校從事學校體育的教學工作,以及教育教學的管理工作。畢業生也可根據社會需要到企事業單位從事群眾體育的指導工作、體育運動訓練工作和體育科學研究工作。
2、休閑體育、隸屬於體育休閑與旅遊學院
培養目標: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休閑體育學的基本知識和理論,受到休閑體育學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休閑體育研究、體育旅遊、休閑體育產品策劃的初步能力。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
就業方向:可在休閑體育工商企業(如休閑度假村、高爾夫會所、健身休閑俱樂部、星級酒店康樂部、SPA休閑會所、溫泉度假飯店、戶外與拓展訓練機構、體育旅遊公司等)、政府或公益機構(城市公共遊憩空間、主題公園、全民健身中心、公共體育活動與競賽場所等)、休閑體育事業機構(高等院校、研究所)等單位從事相關工作。
3、體能訓練,隸屬於體能訓練學院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體能訓練專業的基本理論及技能、良好的科學素養、職業道德、創新精神,能夠在各級各類運動隊、學校、科研機構、健身機構從事體能指導工作的高水平復合型人才。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
③ 北京體育大學的體檢要求
北京體育大學對考生身體健康狀況做如下要求:
1.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攜帶但肝功能正常者除外),有生理缺陷、面部畸形、斜視、嚴重口吃及耳鼻喉科疾病之一而妨礙發音、面部有較大面積(3×3厘米)疤痕、血管瘤、白癜風、黑色素痣等情形之一者,肢體殘疾者各專業均不予錄取。患心臟病、精神疾病等難以正常完成體育課學業者各專業不予錄取。
2.色盲、色弱者,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休閑體育、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舞蹈表演、運動人體科學、運動康復、應用心理學、新聞學、廣告學專業不予錄取。
3.不能准確識別紅、黃、綠、藍、紫各種顏色中任何一種顏色的導線、按鍵、信號燈、幾何圖形者,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休閑體育、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舞蹈表演、運動人體科學、運動康復、應用心理學、公共事業管理、體育經濟與管理、新聞學、廣告學專業不予錄取。
4.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休閑體育、舞蹈表演專業身高要求男生不得低於1.70米,女生不得低於1.60米。
5. 運動人體科學、運動康復、應用心理學、新聞學、廣告學、英語、公共事業管理、體育經濟與管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身高要求男生不得低於1.68米,女生不得低於1.55米。
6.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休閑體育、舞蹈表演、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考生裸眼視力任何一眼不得低於4.3。
④ 北京體育大學有幾個系
北京體育大學下設7個院系,分別是4個學院和3個大系。
管理學院
競技體育學院
體育傳媒系
外語系
武術學院
體育藝術系
運動人體科學學院
⑤ 北京體育大學校內網怎麼打開
這有兩種情況,分為在學校內打開和在學校外打開:
1.學校內打開的話,只要所在區域的ip正確,就只需要輸入 web.bsu.e.cn,就可以打開了
2.但要是在學校以外的區域,就無法打開校內網。
知識延伸:
【簡介】
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學院為北京體育大學學院之一,其前身是北京體育學院體育系,成立於1953年,是建校最早成立的,2002年更名為教育學院。教育學院是培養中國體育教育和社會體育人才的搖籃,專門培養能在中等以上學校從事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課余體育訓練和競賽工作,並能從事學校體育科學研究、體育管理、社會體育指導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概況】
體育教育專業是學校歷史最悠久,最具體育特色的傳統專業之一。是培養能在中等以上學校從事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課余體育訓練和競賽工作,並能從事學校體育科學研究、體育管理、社會體育指導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社會體育專業是教育學院的特色專業。是培養能在基層社區、體育輔導站、各級俱樂部等社會體育相關單位從事社會體育理論研究、大眾健身指導、運動健身保健咨詢以及社會體育事業的經營管理或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教育學院設有北京體育大學學校體育研究中心、北京體育大學全民健身研究中心、北京體育大學戶外運動中心、籃球教研室、排球教研室、足球教研室、小球教研室、體操教研室、社會體育教研室和體育教育學教研室等教研單位。
目前,教育學院師資隊伍116名,其中,教授20名,佔17%,副教授56名,46.2%;講師:21名,佔17%;有博士生導師12名,碩士導師24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8名,在讀博士7名,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30人,在讀碩士研究生6名。兩個專業在校學生共1625人,約占學校本科學生的35.6%。
經過50多年的積累和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摸索實踐,教育學院在人才培養規格上形成了標准高、質量高的鮮明特色;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形成了完善、多樣、富於創新、注重實踐的鮮明特色。培養目標符合體育教育和社會體育發展的要求與需要,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的專才。
2002年,教育部舉辦了檢驗辦學質量的全國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基本功大賽,該院學生代表北京市參賽,在大小18個項目的競賽中,獲得理論知識類、技術技能類和團體總分一等獎。
學院注重師資隊伍建設和重點課程建設。有兩位教授獲得北京市高校教學名師獎。《排球》課程已經成為國家精品課程,《乒乓球》課程為北京市精品課程。《體操》、《籃球》課程為學校精品課程。
學院形成了以「科技文化節」和「體育藝術節」為龍頭的特色課余文化生活。同時學院師生緊把時代脈搏,積極投身服務祖國、回報社會的公共公益事業,在社會實踐中發揮專業優勢,體現自身價值。多年來,數次參加國際、國內大型團體操的創編、演出的組織工作。在國慶50周年的群眾遊行方陣中有幾百名該院師生的身影,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好評。在北京市紀念學生軍訓工作20周年的閱兵匯報中,教育學院學生代表北京體育大學取得佳績,2004級學生集體被學校授予「先進集體」的光榮稱號。
教育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成果突出、學生素質較好、教學管理嚴格、課余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為祖國培養了一大批專業體育人才。目前正努力適應社會需求,逐步加大改革力度,不斷完善自身工作,積極加強國內外交流合作,不斷擴大在國際和國內的影響和知名度,必將在學科建設、精英人才培養上開創新局面,為學校建設成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體育大學,為祖國的教育事業、體育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鏈接】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學院網站:http://pe.bsu.e.cn/index.htm
⑥ 北京體育大學簡介
【學校名稱】
[編輯本段]
北京體育大學 簡稱 北體,體大,北體大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SU
【成立時間】
[編輯本段]
1953年8月31日
【地理位置】
[編輯本段]
學校位於北京市海淀區信息路48號,地處中關村高科技園區,毗鄰圓明園遺址公園、13號線上地城鐵站。佔地面積1340餘畝,建築面積約40餘萬平方米。
【郵政編碼】
[編輯本段]
100084
【學校簡介】
[編輯本段]
北京體育大學是全國重點高校之一,是全國「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之一,是中國體育的最高學府,隸屬國家體育總局。學校原名中央體育學院,籌建於1952年7月,1953年8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1953年11月3日學校在北京先農壇舉行開學典禮,1954年遷入現址,1956年3月14日,學校更名為北京體育學院,1993年12月11日,學校改名為北京體育大學,校慶日為11月1日。
目前,北京體育大學已成為國內體育學科、專業齊全,體育碩士、博士點最多,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科研、訓練成績顯著,聲譽遠播的全國重點學府。
中國培養體育專門人才的高等學校。1953年在北京師范大學體育系的基礎上創建於北京,原名中央體育學院,1956年改名為北京體育學院。90年代更名為北京體育大學。開始辦有兩年制專科,1951年設中專科,並開始招收研究生。1955年設4年制本科。1956年設幹部訓練班、教師進修班。1957年陸續設體育系、運動系和研究生班。1960年設田徑、體操單科函授班。北京體育大學設有體育教育系、運動訓練系、武術系、體育生物科學系、體育管理系、研究生部和成人教育部,還附設競技體育學校和青少年業余體育學校。
【發展】
[編輯本段]
50年來,學校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確立學科建設在學校發展中的核心地位,注重學科間的交叉、滲透與融合,形成了高層次、多規格、復合型人才培養格局。學校設有研究生院、教育學院、競技體育學院、武術學院、管理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等7所學院,體育傳媒系、外語系、體育藝術系、運動康復系等4個系,北京體育大學附屬競技體育運動學校和北京體育大學附屬體育中等專業學校2所附屬學校。學校還設有國際交流中心、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教學實驗中心、科學研究中心等二級教學單位。此外,國家體育總局幹部培訓中心設在我校。學校現有4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北京市重點學科、2個國家體委優秀重點學科、10個國家體委重點學科、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北京市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體育總局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學校設有體育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擁有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3個學科門類6個博士學位授予點和5個學科門類10個碩士學位授予點,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高校師資學位授權點,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社會體育、運動人體科學、民族傳統體育、公共事業管理、新聞學、體育產業管理、應用心理學、英語、表演、運動康復與健康等12個本科專業。學校現有各級各類在籍學生約13000名,其中本科生6500餘名,碩士生950餘名,博士生300餘名。
學校擁有現代化教學樓、科研樓,教學樓內全部為多媒體教室,共有座位8723個。學校還擁有室內訓練館25個、室外運動場39個,圖書館藏書83萬冊。
學校現有教職工958名,其中師資510名,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244名,博士生導師60人,碩士生導師142人,在國際國內各類體育組織任職人員100多人。
學校始終保持較高的運動技術水平,為中國體育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自1980年以來,學校培養了國際運動健將50餘人,運動健將500餘人。1980年以來,在世界大賽中獲冠軍50餘人次,亞洲大賽中獲冠軍60餘人次,刷新亞洲紀錄10餘人次,在全國正式比賽中獲冠軍6000餘人次。尤其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我校自己培養的17名在校運動員、7名教練員參加7個大項13個小項的比賽。取得4金、1銀、1個團體第六名、1個第七的的優異成績;在籍學生64名奧運健兒、畢業校友8名奧運健兒,總計72人參加了第28奧運會比賽;師生、校友共有163人參加了雅典奧運會,佔中國體育代表團總人數的25.75%。
學校形成了多學科、基礎性和應用性研究相結合的綜合研究優勢,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立項289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26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160項,其中國家級獎勵8項。近十年間,共引入外源性科研經費2106萬元,出版專著、譯著、教材、科普著作近千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各類論文2000餘篇。
學校與22個國家和地區的43所大學和體育組織建立了校際關系和友好合作關系,並開展了師生交流、遠程教學等合作;在全國21個省市及香港特別行政區、韓國設立了31個成人教育教學站點;與北京學院路地區16所著名高校建立了教學共同體,使北體大的學生可以到這些重點高校學習,共享優越的教學資源。近三年學校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均達到92%以上。
學校培養了一大批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享譽國內外的專家學者、教師、教練員、運動員和高級管理幹部等優秀人才,為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國際奧委會曾分別授予學校三任校長「奧林匹克運動銀質獎章」、「體育運動研究獎」和「運動教育獎」;國家體育總局曾分別授予學校「27屆奧運會貢獻獎」(獲3金2銀2銅)、「28屆奧運會貢獻獎」(獲10金3銀),授予366人「新中國體育開拓者」稱號以及75人「全國體育運動(工作)榮譽獎章」等。學校有41人次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傑出貢獻獎章」及「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60多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在「十一五」期間,北京體育大學將乘中國體育事業的東風,搞好「211工程」建設,加快教育、訓練、科研「三結合」基地建設步伐,努力實現創建世界一流體育大學的目標,為中國體育事業、高等教育事業的更快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辦學理念與使命:增強民族體質 弘揚體育精神 探索科學真理 引領文明進步
北體精神與校風:愛國 拼搏 求實 創新
北體校訓:追求卓越
⑦ 北京體育大學對體育有什麼要求
可以是可以,好象我學校沒有說一定要考體育的那些系跟別的學校一樣就是運動系需要體育成績
⑧ 北京體育大學是幾本
北京體育大學是一本。
北京體育大學,簡稱北體大,由國家體育總局直屬,是新中專國成立後國務院確定屬的首批全國重點院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和進入「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的高等體育院校。
考分多少與所在省市有關,不同省份錄取線不同,體育分肯定是有要求的。
(8)北京體育大學體操教學大綱擴展閱讀:
北京體育大學校徽:校徽是一個藝術形式的「S」,是單次sport的簡寫,飛舞的跑道和紅色象徵著青春的活力。
北京體育大學校訓:追求卓越
卓越不是一個標准,而是一種境界。它不是優秀,它是優秀中的最優;卓越是一種追求,它在於將自身的優勢、能力,以及所能使用的資源,發揮到極致的一種狀態;是「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的體現。
⑨ 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346體育綜合教育部公布的考試大綱是什麼
346體育綜合考試大綱(教育部)
第一篇 運動訓練學
第一章 競技體育與運動訓練
一、競技體育概述
(一)競技體育釋義
(二)競技體育的形成動因
(三)競技體育的基本構成要素
(四)競技體育的特點與社會價值
二、運動訓練概述
(一)運動訓練釋義
(二)現代運動訓練的基本特點
三、運動訓練學概述
(一)運動訓練學釋義
(二)運動訓練學的理論體系
(三)運動訓練學研究的主要任務
(四)運動訓練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二章 運動成績與競技能力
一、運動成績及其決定因素
(一)運動成績釋義
(二)運動成績的決定因素
二、運動員競技能力及其構成
(一)競技能力釋義
(二)競技能力的構成
(三)競技能力與運動能力的異同
(四)競技能力與訓練水平的異同
三、運動員狀態診斷與訓練目標建立
(一)狀態診斷與目標建立的重要意義
(二)起始狀態與目標狀態的完整體系
第三章 運動訓練原則
一、運動訓練基本原則概述
(一)訓練規律與訓練原則的概念
(二)運動訓練的基本原則
二、競技需要原則
(一)競技需要原則的概念
(二)競技需要原則的理論依據
(三)競技需要原則的訓練學要點
三、有效控制原則
(一)有效控制原則的概念
(二)有效控制原則的理論依據
(三)有效控制原則的訓練學要點
四、周期安排原則
(一)周期安排原則的概念
(二)周期安排原則的理論依據
(三)周期安排原則的訓練學要點
五、適宜負荷原則
(一)適宜負荷原則的概念
(二)適宜負荷原則的理論依據
(三)適宜負荷原則的訓練學要點
(四)科學地處理負荷量與負荷強度的關系
(五)科學地根據項目的性質安排負荷
六、區別對待原則
(一)區別對待原則的含義
(二)區別對待原則的理論依據
(三)區別對待原則的訓練學要點
七、適時恢復訓練原則
(一)適時恢復訓練原則釋義
(二)適時恢復訓練原則的科學基礎
(三)貫徹適時恢復訓練原則的訓練學要點
第四章 運動訓練方法與手段
一、運動訓練方法與手段概述
(一)運動訓練方法概述
(二)運動訓練方法體系
(三)運動訓練手段概述
(四)運動訓練手段體系
二、運動訓練的具體操作方法
(一)重復訓練法
(二)間歇訓練法
(三)持續訓練法
(四)變換訓練法
(五)循環訓練法
(六)比賽訓練法
三、運動訓練常用手段
(一)周期性單一練習手段
(二)混合性多元練習手段
(三)固定組合練習手段
(四)變異組合練習手段
第五章 運動員體能及其訓練
一、運動員體能訓練概述
(一)體能訓練釋義
(二)運動員體能的構成
(三)體能訓練的基本要求
二、力量素質及其訓練
(一)力量素質釋義
(二)最大力量的訓練
(三)快速力量的訓練
(四)爆發力的訓練
(五)相對力量的訓練
(六)力量耐力的訓練
三、速度素質及其訓練
(一)速度素質釋義
(二)反應速度的評定與訓練
(三)動作速度的評定與訓練
(四)位移速度的評定與訓練
四、耐力素質及其訓練
(一)耐力素質釋義
(二)有氧耐力的評定與訓練
(三)糖酵解無氧代謝供能的無氧耐力的評定與訓練
(四)耐力訓練的方法與手段
第六章 運動員技術能力及其訓練
一、運動技術與運動員技術能力概述
(一)運動技術釋義
(二)動作要素與技術結構
二、技術訓練常用的方法
(一)直觀法與語言法
(二)完整法與分解法
(三)想像法與表象法
(四)減難法與加難法
三、技術訓練的基本要求
(一)處理好基本技術與高難度技術的關系
(二)處理好特長與全面技術的關系
(三)處理好規范化與個體差異的關系
(四)處理好循序漸進與難點先行的關系
(五)抓好技術風格的培養
第七章 運動員的戰術能力及其訓練
一、競技戰術與運動員的戰術能力
(一)競技戰術的定義
(二)競技戰術的構成
(三)運動員的戰術能力
二、戰術訓練方法
(一)分解和完整戰術訓練方法
(二)程序訓練法
(三)模擬訓練法
(四)實戰法
三、戰術方案的制訂
(一)戰術方案的基本內容
(二)制訂戰術方案的注意事項
第八章 運動員心理能力與運動智能及其訓練
一、運動員心理能力概述
(一)運動員心理能力釋義
(二)運動員心理能力的重要作用
(三)運動員心理訓練的類型
二、運動員心理能力訓練的常用方法
(一)意念訓練法
(二)誘導訓練法
(三)模擬訓練法
三、幾種心理現象及其克服方法
(一)心理緊張的幾種常用克服方法
(二)使用表象放鬆法和自我暗示放鬆法的關鍵
(三)心理膽怯的克服方法
(四)情緒消極的克服方法
(五)情緒激動的克服方法
四、運動智能概述
(一)運動智能釋義及構成
(二)運動員智能訓練的重要作用
(三)運動智能訓練的基本方法
第九章 運動訓練計劃
一、運動訓練計劃概述
(一)運動訓練計劃釋義
(二)制定運動訓練計劃的意義
(三)運動訓練計劃分類
二、多年訓練計劃
(一)全程性多年訓練計劃釋義
(二)制定多年訓練計劃的必要性
(三)全程性多年訓練計劃的劃分與不同階段的主要任務和負荷特點
(四)全程性多年訓練計劃的年齡特徵
(五)全程性多年訓練計劃的負荷特徵
(六)基礎訓練階段的多年訓練計劃
(七)專項提高階段、最佳競技階段的多年訓練計劃
(八)競技保持階段的多年訓練計劃
三、年度訓練計劃
(一)年度訓練中的周期安排
(二)大周期訓練計劃的基本構成模式
四、周訓練計劃
(一)基本訓練周的計劃和組織
(二)賽前訓練周的計劃與組織
(三)比賽周的計劃與組織
(四)恢復周的計劃與組織
五、課計劃與組織
(一)訓練課的種類
(二)不同類型訓練課的特點
(三)不同任務訓練課的要求
(四)訓練課的結構
(五)訓練課的負荷量度
第十章 運動隊伍管理
一、運動隊伍管理的主要任務與組織實施要求
(一)運動隊管理的主要任務
(二)運動隊管理工作中必須處理好的各種關系
二、教練員與運動員
(一)教練員
(二)運動員
本篇參考書目
田麥久主編運動訓練學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田麥久主編運動訓練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二篇學校體育學
第一章 學校體育基本問題
一、學校體育的歷史沿革與思想演變
(一)學校體育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二)我國學校體育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三)20世紀後期學校體育發展的新趨勢
二、學校體育與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學校體育與學生身體發展
(二)學校體育與學生心理發展
(三)學校體育與學生社會適應
三、我國學校體育目的與目標
(一)學校體育的結構
(二)學校體育目標的結構與功能
(三)學校體育目標的制定
(四)我國學校體育目的與目標
(五)學校體育目標的實現
第二章 體育課程與教學
一、體育課程的學科基礎與編制
(一)體育課程的特點
(二)體育課程的學科基礎
(三)、體育課程的編制
二、體育課程的實施
(一)體育課程實施的本質
(二)體育課程實施的取向與策略及過程
三、體育教學
(一)體育教學的本質與特徵
(二)體育教學目標與制定
(三)體育教學內容
(四)體育教學方法
(五)體育課程學習的過程與特點
(六)體育學習策略的特點與構成
(七)體育學習策略的指導
(八)體育學習評價
第三章 課外體育
一、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
(一)全校性活動和年級活動
(二)班級活動和小組活動
(三)俱樂部活動
(四)小團體活動
(五)個人鍛煉活動
二、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組織形式
(一)學校運動隊
(二)基層訓練點
(三)體育特長班
(四)體育俱樂部
三、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實施
(一)運動隊的組建
(二)學校課余體育訓練計劃的制定
(三)學校課余體育訓練內容的安排
(四)學校課余體育訓練方法的運用
(五)學校課余體育訓練效果的評價
四、課余體育競賽的組織形式
(一)課余體育競賽的常見形式
(二)課余體育競賽的組織
五、學校課余體育競賽的實施
(一)學校課余體育競賽的計劃和規程
(二)課余體育競賽的方法
第四章 體育教師
一、理想體育教師的素質要求
(一)性格
(二)專業知識
(三)專業能力
二、體育教師的課堂管理
(一)課堂管理的內容及其過程
(二)雙向互動的課堂管理
三、體育教師的工作與研究
(一)體育教師的工作
(二)體育教師的教學與科學研究
本篇參考書目
潘紹偉 於可紅主編.學校體育學(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三篇運動生理學
第一章 肌肉活動的能量供應
一、肌肉活動的能量來源
(一)直接來源
(二)間接來源
二、三大營養物質的分解代謝
(一)糖代謝:人體內的糖儲備、糖的分解供能(無氧酵解和有氧氧化)
(二)脂肪代謝:脂肪的分解供能、運動對脂肪代謝的影響
(三)蛋白質代謝:蛋白質對人體的意義
三、肌肉運動的能量供應
(一)人體三個供能系統的概念、特徵、意義
(二)能量統一體理論:概念、以運動時間為標准劃分的能量統一體表現形式及對應的運動項目
第二章 肌肉收縮
一、肌肉收縮的原理
(一)神經肌肉接頭的興奮傳遞
(二)肌肉收縮的滑行學說
(三)肌纖維的興奮-收縮偶聯
二、肌肉收縮的形式
(一)向心收縮
(二)等長收縮
(三)離心收縮
三、肌肉收縮的力學特徵
(一)張力與速度的關系
(二)長度與張力的關系
四、不同類型骨骼肌纖維的形態、生理及代謝特徵
(一)形態特徵
(二)生理特徵
(三)代謝特徵
五、骨骼肌纖維類型與運動的關系
(一)運動員的肌纖維類型
(二)運動訓練對骨骼肌纖維的影響
第三章 肌肉活動的神經調控
一、神經系統的感覺功能
(一)感覺的形成
(二)位覺:前庭器的感受裝置與適宜刺激、位覺的產生機制、前庭反應與前庭機能穩定性
(三)本體感覺:肌梭、腱梭
二、肌肉運動的神經調控
(一)牽張反射
(二)狀態反射
第四章 激素與運動
一、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一)激素的概念
(二)激素的生理作用
二、幾種主要激素的生物學作用
(一)糖皮質激素與應激反應
(二)兒茶酚胺與「應急」反應
(三)生長激素
(四)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
第五章 血液
一、血液概述
(一)血液組成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二、血液的功能
(一)維持內環境相對穩定的功能
(二)氧運輸功能、氧解離曲線及其生理意義
(三)保護和防禦功能
第六章 呼吸
一、呼吸運動與肺通氣
1、呼吸的定義及全過程組成
2、呼吸的形式
3、肺通氣功能的評價
4、運動訓練對通氣功能的影響
二、氣體的交換
肺換氣和組織換氣
三、呼吸運動的調節
(一)呼吸運動的反射性調節
(二)化學因素對呼吸的調節
(三)運動時呼吸的變化和調節
四、運動時的呼吸
(一)憋氣
(二)過度通氣
第七章 血液循環
一、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興奮性
(二)自動節律性
(三)傳導性
(四)收縮性
二、心動周期
(一)心動周期和心率
(二)心臟泵血過程
(三)心泵功能的評價
(四)心泵功能的調節
三、血管中的血壓和血流
(一)動脈血壓的成因及其影響因素
(二)靜脈迴流及其影響因素
四、心血管活動的調節
(一)神經調節
(二)體液調節
五、運動時心血管功能的變化
(一)心血管系統對運動的反應
(二)心血管系統對運動的適應
第八章 體適能與運動處方
一、健康與體適能
(一)健康概念
(二)體適能概念及組成
(三)有氧適能的定義、生理基礎及評價
(四)肌適能的組成、測定
二、運動處方
(一)運動處方概念
(二)運動處方的分類
(三)運動處方的要素
(四)運動處方制定程序與原則
三、體適能的訓練
(一)提高有氧適能的運動處方
(二)提高肌適能的運動處方
第九章 肥胖與體重控制
一、肥胖的定義及診斷
(一)肥胖定義
(二)肥胖分類
(三)肥胖的診斷指標與方法
二、運動與身體成分的控制
(一)熱能平衡理論
(二)減肥運動處方
第十章 肌肉力量
一、肌肉力量及其影響因素
(一)肌肉力量分類
(二)肌肉力量的影響因素
二、肌肉力量的訓練
(一)肌肉力量訓練的生理學原則
(二)肌肉力量訓練的手段與方法
(三)影響肌肉力量訓練效果的的若干因素
第十一章 有氧運動能力
一、相關的幾個概念
(一)需氧量
(二)吸氧量
(三)氧虧與運動後過量氧耗
二、有氧工作能力
(一)最大攝氧量的概念、影響因素、測定方法及在運動實踐中的應用
(二)乳酸閾概念、測定方法及在運動實踐中的意義
第十一章 運動訓練的生理學原理
一、運動過程中人體機能狀態變化的規律
(一)賽前狀態:賽前狀態的概念、產生機制、表現及對運動能力的影響
(二)准備活動:准備活動的生理作用、生理機制、如何做准備活動
(三)進入工作狀態:概念、生理機制、影響因素
(四)極點與第二次呼吸:概念、產生原因、影響因素
(五)穩定狀態:真穩定狀態、假穩定狀態
二、運動訓練的生理學本質
(一)機體對一次運動負荷的反應特徵
(二)機體對長期運動負荷的適應
(三)運動負荷閾
第十二章 運動性疲勞與恢復過程
一、運動性疲勞
(一)概念
(二)產生機制
(三)判斷運動性疲勞的指標及方法
二、恢復過程
(一)恢復過程的一般規律
(二)促進人體功能恢復的措施
第十三章 環境與運動
一、冷熱環境與運動
(一)體溫調節
(二)冷、熱環境的適應
二、水環境與運動
對水環境的適應
三、高原環境與運動
(一)高原環境對運動能力的影響
(二)高原訓練
第十四章 兒童少年與體育運動
一、兒童少年的生理特點與運動
(一)運動系統的生理特點及體育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二)氧運輸系統的生理特點及體育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三)神經系統的生理特點及體育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二、兒童少年身體素質的發展
身體素質的發展規律和發展特點
本篇參考書目
鄧樹勛等主編運動生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