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社會體育這個專業就業前景怎麼樣
答: 呵呵! 我就是江蘇一名學社會體育專業的 去年剛畢業 我們班40個人現在沒幾個找到版對口的工作 社會體權育聽起來好象就業范圍挺廣的其實都是騙人的 空而大的專業啊 近幾年實踐證明這個專業是比較失敗的啊 例如天津體育學院就在xx年取消招收該專業的學生了。因為畢業生工作實在難找,很多人畢業後都做的不是和體育相關的專業 目前國內發展最好的社會體育專業就是在浙江,因為那裡經濟發達,人民捨得在健身上消費所以就業還可以,其它都不怎麼樣 我建議你首選考研(我們班考上一個)起次公務員(考上一個公安我宿舍的)再次考教師資格證(好的學校只要師范的,非的有證都不看) 再次就像我(通過關系進事業單位) 好好學啊社會體育路很艱險(打的好累啊!希望我的四年感受能給你點幫助啊 雖然是各例,但我了解了一下,好象都不太樂觀。
Ⅱ 社會體育專業的就業前景怎麼樣
具體如下:
社會體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社會體育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從事社會體育工作的基本訓練,掌握群眾體育活動組織管理、咨詢指導、經營開發和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社會體育專業培養具有社會體育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能在社會體育領域中從事群眾性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咨詢指導、經營開發以及教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社會體育是指職工、農民和街道居民自願參加的,以身體運動為基本手段,以增進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的社會體育活動。
Ⅲ 社會體育學的發展前景
就業前景: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參加體育活動的熱情日趨高漲,旅遊管理、健身正在成為新的消費熱點和生活時尚。健身房、大眾健身器材、各種體育場館日益增多,這為社會體育發展創造了機會。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未來幾年我國社會體育事業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社會體育事業必然有巨大潛力和美好前景。
就業方向:
1、本專業學生畢業時可掌握指導大眾體育、養生健身、休閑娛樂及特殊人群體育的運動技術,適宜於政府各職能部門、企事業單位、以及社會體育領域中從事群眾性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咨詢指導和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2、本專業主要面向各體育健身場館(高爾夫、網球、馬術、羽毛球、游泳等俱樂部)、體育彩票中心,或五星級酒店、飯店的健身會所。
3、社會體育專業就業崗位包括:銷售代表、銷售經理、初中體育教師、物流監管員、電話銷售、小學體育教師、業務代表、客戶經理、管理培訓生、儲備幹部、醫學檢驗業務代表、特檢業務代表等。
Ⅳ 大學讀「社會體育」專業的就業方向是什麼
第一、健身俱樂部
第二、公務員(條件限制非常多)
第三、改行
我是大四畢業在即的學生,個人認為這個專業在中國為時尚早,還需要時間發展和磨練
當老師建議你學體育教育,社會體育在教師招聘時,根本不會被考慮在內,即使授的教育學學士
公務員只能去不限或者體育類的,基本上公務員單位要的是體育教育、運動訓練、體育教育訓練學。
所以我不建議後輩們來學習這個目前在體育學中的雞肋專業。
孩子選擇其他的體育專業或許對你有好處
如果你對某一項體育運動有特別的愛好,建議你學運動訓練
如果你想未來生活有固定保障建議你選體育教育。
Ⅳ 討論分析我國社會體育的現狀與發展,結合實際提出社會體育專業大學生如何服務社會
個人覺得可以從幾個方面或者維度去考慮
城鎮與農村
學校與社會大眾
職業體育與業余體育
男女或者老幼等
Ⅵ 體育專業就業前景
作為一個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以後的方向大概是學校體育,搞老師的,但是現在體育這專業就業形勢很嚴峻,因此你不斷學好自己專項外,還要掌握及熟練幾門項目,即一專多能,掌握多項目裁判能力。
體育專項上有兩個方向:學校和社會健身,學校:足球、田徑,籃球永遠是傳統項目,隨著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進一步對學校足球四級聯賽的重新開打,重視足球體育人才,從學校抓起的思路,足球還是不錯的項目.
如果以後想在社會體育健身方面發展,就必須在健美操,網球,游泳,羽毛球,有氧運動項目有所進一步學習深造。
同時必須要考出國家體育總局和社會勞動人力資源部規定體育工種的執業資格書。即社會體育指導員等級證書。
Ⅶ 健身產業給社會體育的發展帶來什麼意義
健身產業對於社會體育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1、增強人民體質。
2、開拓體育產品市場。
3、增加就擇崗位等。
基本原則:市場主導,創新驅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在組織管理、建設運營、研發生產等環節創新理念和模式,提高服務質量,更好滿足消費升級的需要。
轉變職能,優化環境。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著力破解社會資本投資健身休閑產業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等問題;加強統籌規劃、政策支持、標准引導,改善消費環境,培養健康消費理念,使各類群體有意願、有條件參與健身休閑。
(7)社會體育專業發展擴展閱讀:
消費方式逐漸從實物型消費向參與型消費轉變,健身休閑產業面臨重大發展機遇。但目前健身休閑產業總體規模不大、產業結構失衡,還存在有效供給不足、大眾消費激發不夠、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器材裝備製造落後、體制機制不活等問題。
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是推動體育產業向縱深發展的強勁引擎,是增強人民體質、實現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內容。
對挖掘和釋放消費潛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經濟增長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為加快健身休閑產業發展,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Ⅷ 社會體育專業就業前景
社會體育是指職工、農民和街道居民自願參加的,以身體運動為基本手段,以增進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的社會體育活動。社會體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社會體育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從事社會體育工作的基本訓練,掌握群眾體育活動組織管理、咨詢指導、經營開發和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一、社會體育專業就業前景: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參加體育活動的熱情日趨高漲,旅遊管理、健身正在成為新的消費熱點和生活時尚。健身房、大眾健身器材、各種體育場館日益增多,這為社會體育發展創造了機會。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未來幾年我國社會體育事業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社會體育事業必然有巨大潛力和美好前景。
二、社會體育專業就業方向:
1、本專業學生畢業時可掌握指導大眾體育、養生健身、休閑娛樂及特殊人群體育的運動技術,適宜於政府各職能部門、企事業單位、以及社會體育領域中從事群眾性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咨詢指導和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2、本專業主要面向各體育健身場館(高爾夫、網球、馬術、羽毛球、游泳等俱樂部)、體育彩票中心,或五星級酒店、飯店的健身會所。
3、社會體育專業就業崗位包括:銷售代表、銷售經理、初中體育教師、物流監管員、電話銷售、小學體育教師、業務代表、客戶經理、管理培訓生、儲備幹部、醫學檢驗業務代表、特檢業務代表等。
三、社會體育專業主要課程:
人體解剖學、人體生理學、體育保健學、體育概論、社會體育測量方法、社會體育心理學、體育科研方法導論、社會調查理論方法等專業基礎課;中華養生學、體育經濟學、體育社會學、社會體育管理學、健身概論、市場營銷學、社區體育指導、學校體育學、運動訓練學等專業方向主幹課;社會體育場館與管理、體育產業與經營管理、運動處方、社會體育競賽與編排、體育法規、運動保健按摩、健美運動、田徑、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術、健美操、體育舞蹈、太極拳、網球、羽毛球、門球、游泳、棋牌知識、體育廣告等專業必修課。
Ⅸ 社會體育的前景,到底怎麼樣
中國城市社會體育演變的特徵與發展前景
在我國,社會體育(或稱大眾體育、群眾體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城市中的社會體育,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前。城市中的社會體育基本上代表著我國社會體育的全部領域,其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也基本上是計劃經濟體制下典型的「單位體育」,即僅僅在「單位」這一范疇內,以單位職工為主要對象進行組織、實施、管理的一種體育活動。然而,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力度加大,步伐加快,改革逐漸涉及到經濟領域以外更寬廣的領域如社會領域。在這種背景下,社會領域在不斷地進行相應的改革和適當的調整時,作為城市社會生活重要組成部分的社會體育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很深的影響。概括地說,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從根木上改變了城市人參加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方式和形成以及活動范圍,標志著「單位體育」制度必然走向瓦管解,同時也宣告城市社區體育興起的歷史必然。那麼,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這種變革到底使城市社會體育受到了哪些影響?兩種經濟體制下有什麼樣的發展特徵?新世紀的發展前景又怎樣呢?
1、計劃經濟體制下城市社會體育的基本特徵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由於國情需要,中國城市基本管理和調控系統就是「單位制」。一般認為,「單位制」是指廣大社會成員被組織在國家設立的各種組織中,並以此為中介發生多方面聯系的制度,也就是指由單位這一實體所構成的社會調控體系。因此,任何單位在不同程度上都被賦予了一定的行政級別,且級別與權利成正比,這就保證其擁有的資源、利益和機會也就愈多,從而在無形中為單位能夠自由分配人力資源、經濟資源、組織和管理資源創造了優越環境,最終單位自然也就擁有「管」和「辦」社會活動的無限權利。具體地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從個人角度看,單位是個人社會化和價值實現的唯一場所,個人的福利、就業、住房等都須經單位全權管理,因此個人實際上是單位的個人;從國家角度看,單位又是國家統一管理和調控的基本聯系點、落腳點,是實施國家大政方針、落實政策的最終行為者和支持者。因此,計劃經濟體制下單位制是中國城市社會最根本的組織和管理形式,單位活動成了個人行為和利益的代表和反映。在這種背景下,城市社會體育主要表現出以下4個基本特徵:
1)城市社會體育完全由政府管理。由於社區功能的缺位,開展城市社會體育也就只能由政府完全承擔。包括城市社會體育的活動內容安排、場所選擇、時間分配、資金投入以及具體運作等等。
2)管理中心偏高。由於我國城市管理實行兩級政府、三級管理的模式,但在政府派出機構一一街道辦事處中卻沒有社會體育管理部門,也沒有設置該項職能,從機構配置上看,缺少具體事實體育管理、組織的實施和執行機構,因此,城市社會體育活動自然也就不是經常性的,而是完全依靠單位的積極性來開展。
3)城市社會體育僅僅是各單位的體育。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社會組織形式基本上是單位制,因此城市社會體育一也必然為單位式的,或稱作行業體育,這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必然結果。
4)體育社團發展緩慢或形同虛設。由於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既承擔了宏觀管理職能,又承擔了微觀管理職能。政府、單位職能的強化和擴大極大的抑制了體育社團尤其是民間體育社團的廣泛形成和快速發展,沒有充分認識到社會辦體育的積極意義和巨大潛力,從而使城市社會體育依附性極強,缺乏獨立組織、管理、運作的功能和配套服務系統。
2、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對城市社會體育的影響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尤其是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方講話」發表以後,我國計劃經濟體制開始全面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標志著社會領域也將發生巨大轉變。總的說來這種轉變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是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和資源配置方式,使社會領域面臨一種全新的發展環境;二是政府從根本上發生職能轉變,開始實行政企分開,必然要求分解單位的部分職能,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30多年以「單位」為社會核心的管理慣例,政府的社會服務功能得以強化和加強,同時城市社區的管理和服務在這一環境下也逐漸凸顯出來並承擔了個人進行社會整合的歷史重任,社區逐漸成為城市社會活動的真正舞台,這種變化對企業和事業單位來說,就要求他們必須強化企業的經濟功能和事業單位的公共服務性功能,實現單位職能合理分解和設置,還社區本來面目。
隨著經濟體制變革的深入,在單位職能逐漸分解的同時,單位的專業性職能也得到了強化,從而使城市社會體育格局受到一定的影響。
其一,市場經濟規律使「單位體育」逐漸瓦解,單位投入了大量的人、財、物於社會體育的現狀相應地得以減輕,也不用花費大量的時間組織職工的體育活動,而是轉移到單位所在的社區、街道和居委會等來具體組織實施。
其二,隨著社會對體育功能和作用的認可和推崇,部分企業開始把體育活動作為提高人力資本素質、增強企業凝聚力、樹立企業形象、豐富企業文化內涵和增加員工之間溝通的重要方式,不斷地支持和參與社會體育的運作和推廣。
其三,企業和事業單位改革不斷深化,社會流動人口增加,迫使社區服務功能不斷完善。資料顯示,1989年我國民工流動5000萬人,1993年達到6450萬人,1997年超過7000萬人,而2001年則多達6000萬人。尤其是離退休人員、民工、下崗人員以及其他社會弱勢群體,均處於「單位體育」之外,因此,這就給社區管理和服務提供了新的挑戰,其中也必然包括社區體育的組織和管理。另外,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餘暇時間的增多和生活觀念的改變,以及1993年國家體委下達了《國家體委關於深化體育改革的意見》,極大地加快了我國體育體制改革的步伐,而1995年我國全民健身計劃的廣泛實施,使人們的體育意識和需求都不斷增強。一些社會團體和私有企業也積極參加和推廣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從而在客觀上使計劃經濟時的「單位體育」功能越來越弱化,社區體育的管理、組織功能自然也就逐漸凸顯出來。
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這種背景下由街道、辦事處共同組織的社區管理委員會率先成為城市居民社會生活的組織核心和活動基地,而在此范圍內開展的體育活動便被稱為「社區體育」。可見,在我國社會體育的產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也是城市社會經濟體制演變的一種新興體育形悉。
3、市場經濟體制下城市社區體育發展的特徵
1)與「單位體育」相互交織,計劃經濟烙印仍明顯我國從計劃經濟轉為市場經濟僅僅20年,比較來說,轉軌較快,時間較短,很多方面還處於不斷摸索、完善和改革時期,尤其是像社區這樣的新發展起來的社會領域更需要一定時間的探索和研究,而作為社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社區體育同樣也需要政府、社區管理者以及居民的廣泛參與,出謀劃策,但事實上,社區體育仍與單位體育交織在一起,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烙印。從客觀上看,雖然市場經濟在某種程度上己經確立並形成了系統的運行機制,發揮了市場的功能和作用,但是我們還應看到,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單位體育」思維仍然存在,並對居民體育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一些社區並未真正發揮其應具備的體育管理職能和協調作用,而是徘徊於單位與政府之間,依靠單位來「辦」和「管」的意識仍存在,缺乏基本的市場運作意識和獨立發展動力。
從主觀上看,如上所述,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時間較短,人們思考問題和做事的方式仍受計劃經濟的影響,主觀上「靠」和「等」的思想明顯存在,而社區功能和職能目前還沒有完善,還沒有及時填補轉型留下的職能空缺,再加上居民體育意識和觀念相對不強,積極性並不高,社區資源沒有有效利用。所以,目前把社區體育作為社區活動的一個關鍵環節,還缺乏良好的社會協調環境和運行機制。
2)社區體育組織形式,主要是行政主導與居民自理相結合1998年,我國開始實施國有大中型企業三年脫困計劃,這個計劃使國有大中型企業經營管理體制的改革和產品結構的調整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但隨之出現的一個突出問題是:下崗人員的數量不斷增加,在當地又難以找到適合他們再就業的機會,這就使許多人的關系歸屬到了他們所居住的社區,社區自然也成為就業、社會穩定等問題比較突出的地方。從實際上看,「單位制」向「社區制」的轉移,包含了居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教育、文化等等日常生活,可以說是革命性的,然而,由於這種轉變並沒有及時明確「社區」的職責和管理許可權,致使社區管理工作日趨繁重,困難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從宏觀上、全局上協調和促進社區與居民與社會的積極互動,己然構成了行政主導與居民自理組織管理格局。
城市社區體育作為社區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自然也脫不了這一組織管理格局。目前我國城市社區體育組織形式大體上可分兩種:一種是以街道轄區為單位和居委會為主要團體成員構成的行政主導型的體育組織,即街道式社區體協;另一種是個體自主、直接參與性的體育組織,如各種社區體育項目協會、社區體育服務中心、俱樂部、早晚體育活動點、體育活動站等。其中,早晚體育活動點和社區體協是我國社區體育最普遍的組織形式;而街道式社區體協則以街道辦事處為依託,由街道所轄的單位和下屬各居委會積極參與共同組成,它是一種街道轄區內的體育聯合體。這兩種組織形式互相配合,協調運作,共同發揮了社區開展體育活動的作用。
但是,同於社區職權的模糊,致使其合理有效的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還沒有形成,社區居民日常文化活動和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還存在著許多空白,一些消極、低俗、不健康的娛樂活動在一定范圍內大有蔓延之勢。因此,如何利用和發揮體育對居民健康、科學、文明生活方式養成的積極作用和價值,營造一個和睦成風、安居樂業、其樂融融的美好生活環境,是對社區管理提出的一項重要時代課題。
4)社區體育活動的地點、場所分布尚不合理由於社區體育首先是界定在社區這一范疇內,因此,不但其組織管理要依靠社區的積極配合和協調,社區體育活動場所和大部分參加者也必定在社區內。公從體育活動場所來看,社區體育一般集中在離居民居住地較近的公園、廣場、街頭空地和江河湖畔等地,而離居民居住的社區較遠的體育場和體育館就不能滿足他們體育活動的需要。這種小區域性體育活動雖然保障了居民參加體育活動的方便和安全,但也框定了居民參加體育活動的廣泛性。
首先,由於社區發展的差異,一些有條件的社區能夠建設各種體育場館和場地,為居民提供優良的體育活動環境,而那些沒有條件的社區就不能提供這樣的體育活動環境。
其次,社區中有體育活動場所的學校和單位,並未真正把其場地提供給居民,社區與學校與單位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合作,從而影響了居民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及學校體育場開放程度小等因素的影響,使我國社區體育的發展速度緩慢。
4 、21世紀中國城市社會體育發展的前景
1)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將使「單位體育」徹底消解21世紀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是進行經濟結構性調整的重要時期,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時期;同時,我國城市化也得到了較快發展。資料顯示,我國城市化己經超過660個,建制城鎮超過17000個,城鎮地區的人口有3.6989億,城市化水平超過30%7城市化已對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產生影響。因此,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必將使「小單位大社會」的畸形現象逐漸消亡,其產物「單位體育」也隨之徹底消解,而社區體育將成為新世紀社會體育的生長點和落腳點。正如國家體育總局頒發的《2001-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中所說,我國社會正以較快速度從農業的、鄉村的、封閉的半封閉的傳統社會,向工業的、城鎮的、開放的現代化社會轉變。城市化加快和社會結構轉型是體育發展的契機,同時要加快體育工作方式變革和相應體育服務體系的建立。
因此,新世紀我國社會體育確立了「城市體育以社區為重點」的發展目標和基本方針,必將使城市社會體育進入一個全面、全新的發展階段。
2)政府領導、依託社區、居民參與的新城市社區體育格局將普遍形成,並成為新世紀我國社會體育發展的新亮點縱所周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符合體育發展規律的體育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體育組織體系,是新世紀我國體育改革與發展的總目標。由於社區能夠為居民參加體育活動提供所需要的空間條件與人際環境,因此,它成為家庭、學校、流動人口、弱勢群體參加體育活動的舞台,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載體,把兩個文明落到實處的重要途徑。所以,抓好居民所在社區組織的建設,廣泛開展社區體育活動,無疑有著積極而有效的作用。這對於防止邪教和不法分子的侵擾,防止體育人口的流失,豐富社區居民文化生活,引導科學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都有重要而深遠的時代價值和意義。可以預見,隨著我國社會轉型的深化、社區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完善和功能的強化,尤其是「四進社區」活動的廣泛開展,城市社會體育將成為「由社會成員自己支配的社會生活事物」成為新世紀我國社會體育發展的新亮點。
3)人口老齡化趨勢將極大地促進社區體育功能的完善和增強21世紀我國社會將近入老齡化時期,老齡人口大幅度增加。資料顯示,2000年我國60歲以上老齡人口有128億,約占總人口的1/10;按此基數預測,到2010年我國60歲以上老齡人口將有165億,2020年將達到231億,2030年將達到335億,而到2050年將有412億老齡人口。因此,人口老齡化趨勢己經給我國社區體育功能提出了嚴峻挑戰。在這種背景下,社區一要迅速改善社區體育服務功能,加強居民體育活動的組織和管理,建立系統得體與服務網路和保障體系;二要組織多樣化『多樣形式的社區活動,豐富居民餘暇文化生活,增強社區居民的凝聚力;三要廣泛宣傳、積極倡導體育活動,想方設法增強居民體育意識,減少和制止消極的、低俗的、不健康的社區體育活動;四要積極採用市場運作方式,吸引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的贊助和支持,擴大社區籌資渠道,使社區及社區體育紅紅火火的開展起來,化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
4)社區與學校的積極互動以及社區學校的逐漸興起,將為社區體育提供有利的發展環境。21實際全面實現全民健身計劃,有效增強國民體質,社區活動是重中之重,而關鍵環節則在於社區與學校體育開展、協調的好壞。由於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社會結構的特殊性決定了特殊性與學校交往不多的局面,因此學校與社區的聯系不緊密,沒有發揮實質性作用。然而,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體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社區與學校互不往來的局面將被徹底打破,學校與社區的聯系配合將越來越緊密,學校將成為體育活動的重要場所和組織者。因為其一,學校有較好的健身、休閑、娛樂需要;其二、學校還可以為社區培養一些素質較高專業體育指導員,加強社區體育組織和服務質量,尤其是,社區學校的廣泛興起擁有的體育資源和文化教育優勢,可以為社區居民提供全方位、多維度的咨詢和繼續學習機會。
社區與學校的廣泛的互助合作將成為城市居民日常社會生活的重要形式。
參考文獻
[1]孫葆麗,等。我國群眾體育發展的歷史回顧[J]。體育科學2000,(1):13—16。
[2]夏建中,中國城市居民社區參與的歷程與體制創新[J]。江海學刊2000,(5):4—8。
[3]揭愛花,單位:一種特殊的社會空間[J]。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1,(22):97—102。
[4]夏建中,當代中國城市社區的組織與服務[J]社會學2000,(7):5—10。
[5]國家體育總局,2002—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J]中國體育報。2000—12—19。
[6]王廣虎,「生活世界」與社會體育的生活文化[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0,(4):1—4。
[7]杜鵬,中國人口老齡化過程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
Ⅹ 社會體育專業的就業方向
社會體育專業就業方向有:
1·中小學體育教師
對應專業:體育教育
職業說明:同普通教師
初始職位:教師
職業人格:管理型、服務型、事務型
學業規劃:學好本專業,鍛煉好身體。提高自己的求職能力,打造個人核心競爭力。
職業發展:高級教師
2·國家體育教練
對應專業:運動訓練、運動人體科學
職業說明:在國家各類體育運動的專業機構從事訓練教學或培訓的專業人員。
市場趨勢:體育事業在我國一大部分還在由政府操辦,因此其需求量比較穩定在一定的水平上,不會出現大的波動。在國家舉辦的體育機構從業,一般都需要參加公務員考試或事業單位招錄考試。
初始職位:助理教練
職業利弊:工作穩定、收入一般。
職業人格:管理型、工具型、服務型
學業規劃:學好本專業,鍛煉好好身體。大學四年規劃:在求學期間,應該懂得主動求變,藉助具有同行職場經驗的職業指導,藉助他們的職場經驗和教訓,提高自己的求職能力,打造個人核心競爭力。
職業發展:高級教練
(10)社會體育專業發展擴展閱讀:
社會體育專業在校期間需:
專業概述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和文化素養、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掌握社會體育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在社會體育領域中從事體育健身、休閑娛樂技能指導、科學健身咨詢、群眾性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和體育健身、休閑娛樂業經營管理的應用型人才。
依託長安大學多學科綜合的優勢,通過多次參加全國社會體育專業建設研討會,以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為中心,不斷加強專業建設,形成了基礎理論扎實、專業技能突出的培養方案。
課程設置社會體育管理學、體育產業經濟學、休閑體育理論與實踐、體育市場運作與管理、運動保健學、健康評價與運動處方、健身與健美訓練方法、戶外運動、球類等課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