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校體育課堂教學評價內容有哪些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並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是對教學專活動現實的屬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教學評價一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
㈡ 什麼是體育與健康教學評價體育與健康教學評價主要有哪些功能
小學是基礎教育時期,在打好孩子基本功的同時,培養他們三個核心習慣是關鍵。這三大核心習慣是:閱讀習慣、問題意識和合理安排時間,其中閱讀習慣甚為重要。
在新頒發的新課程標准中對各科教學目標作了詳細講述:
一.小學語文教學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總體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
1.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
的應用技能;
2.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3.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具體闡述如下:
知識與技能
1.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2.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3.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數學思考
1.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
2.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3.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4.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解決問題
1.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2.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3.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4.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與態度
1.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
2.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4.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以上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於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三.小學科學教學總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像、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四.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目標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文化意識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這五個方面共同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課程目標結構如圖2所示。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目標的各個級別均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的綜合行為表現為基礎進行總體描述。以下是本課程一級至九級應達到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目標,如下表所示。
組別 目標總體描述
一級
對英語有好奇心,喜歡聽他人說英語。能根據教師的簡單指令做游戲、做動作、做事情(如塗顏色、連線)。能做簡單的角色扮演。能唱簡單的英文歌曲,說簡單的英語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和讀懂簡單的小故事。能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表達簡單的情感和感覺。能書寫字母和單詞。對英語學習中接觸的外國文化習俗感興趣。
二級
(1-9'ELA'2.2) 對英語學習有持續的興趣和愛好。能用簡單的英語互致問候、交換有關個人、家庭和朋友的簡單信息。能根據所學內容表演小對話或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讀懂並講述簡單的故事。能根據圖片或提示寫簡單的句子。在學習中樂於參與、積極合作、主動請教。樂於了解異國文化、習俗。
三級 對英語學習表現出積極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語段和簡短的故事。能與教師或同學就熟悉的話題(如學校、家庭生活)交換信息。能讀懂小故事及其他文體的簡單書面材料。能參照範例或藉助圖片寫出簡單的句子。能參與簡單的角色扮演等活動。能嘗試使用適當的學習方法,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能意識到語言交際中存在文化差異。
四級 明確自己的學習需要和目標,對英語學習表現出較強的自信心。能在所設日常交際情景中聽懂對話和小故事。能就熟悉的生活話題交流信息和簡單的意見。能讀懂短篇故事。能寫便條和簡單的書信。能嘗試使用不同的教育資源,從口頭和書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擴展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並描述結果。能在學習中相互學習幫助,克服困難。能合理計劃和安排學習任務,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和日常交際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異。
五級 有較明確的英語學習動機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能聽懂教師有關熟悉話題的陳述並參與討論。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種話題與他人交換信息並陳述自己的意見。能讀懂供7~9年級學習閱讀的簡單讀物和報刊、雜志,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閱讀目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能根據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報告結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能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總結學習方法。能利用多種教育資源進行學習。進一步增強 對文化差異的理解與認識。
六級 進一步增強英語學習動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能理解口頭或書面材料中表達的觀點並發表自己的見解。能有效地使用口頭或書面語言描述個人經歷。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計劃、組織和實施各種英語學習活動。能主動擴展和利用學習資源,從多渠道獲取信息。能根據自我評價結果調整學習目標和策略。能體會交際中語言的文化內涵的背景。
七級 有明確和持續的學習動機及自主學習意識。能就較廣泛的話題交流信息,提出問題並陳述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能讀懂供高中學習閱讀的英言語原著改寫本及英語報刊。具有初步的實用寫作能力,如通知、邀請活動。有主動利用多種教育資源進行學習。具有較強的自我調控能力,初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理解交際中的文化差異,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
八級 有較強的自信心和自主學習能力。能就熟悉的話題與講英語的人士進行比較自然的交流。能就口頭或書面材料的內容發表評價性見解。能寫出連貫且結構完整的短文。自自主策劃、組織和實施各種語言實踐活動,如商討和制訂計劃、報告實驗和調查結果。能有效利用網路等多種教育資源獲取和處理信息。能自覺評價學習效果,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了解交際中的文化內涵和背景,對異國文化採取尊重和包容的態度。
九級 有自主學習能力。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演講、討論、辯論和報告的主要內容。能就國內普遍關心的問題如環保、人口、 和平與發展等用英語進行交談,表明自己的態度和觀點。能做到日常生活的口頭翻譯。能利用各種機會用英語進行真實交際。能藉助字典閱讀題材較為廣泛的科普文章和文學作品。能用常見應用文體完成一般的寫作任務,並具有初步使用文獻的能力。能自主開拓學習渠道,豐富學習資源。具有較強的世界意識。
五.體育與健康課程課程教學目標
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學生將:
(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2)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
(4)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六.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目標: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其分目標是:
(一)情感與態度:◆ 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 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 自信、誠實、求上進。
(二)行為與習慣:◆ 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 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
◆ 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 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三)知識與技能:◆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
◆ 了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四)過程與方法:◆ 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
◆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七.小學音樂教學總目標
音樂課程目標的設置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課程目標內含在以下三個層面的表述中。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
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鑒賞音樂的良好習慣,為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
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裡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通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贊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藝術家的創造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通過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作品,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熱愛中華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
(二)過程與方法
1.體驗
倡導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啟發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像;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2.模仿
根據中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通過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為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3.探究
通過提供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
5.綜合
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有效地滲透和運用到音樂教學中,通過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的意義及其在人類藝術活動中的價值。
(三)知識與技能
1.音樂基礎知識
學習和了解音樂基本表現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節奏、旋律、和聲等)和音樂常見結構(曲式)以及音樂體裁形式等基礎知識,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2.音樂基本技能
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習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表現活動中運用樂譜。
3.音樂創作與歷史背景
以自由、即興的創作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習淺顯的音樂創作常識和技能。通過認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題材、體裁、風格等,了解中外音樂發展的簡要歷史,初步識別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音樂,加深對中國民族音樂的認識和理解。
4.音樂與相關文化
認識音樂與姊妹藝術的聯系,感知不同藝術門類的主要表現手段和藝術形式特徵,了解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聯系。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認識音樂的社會功能,理解音樂與社會生活的關系。
八.小學美術教學總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其階段目標如下:
本《標准》的階段目標具體從"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加以描述
造型·表現 設計·應用 欣賞·評述 綜合·探索
第一學段
(1~2年級)
(1-2'FA'2.2.1) (1-2'FA'2.2.1.1)
▲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1-2'FA'2.2.1.2)
▲嘗試不同工具,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 (1-2'FA'2.2.1.3)
▲觀賞自然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短的話語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1-2'FA'2.2.1.4)
▲採用造型游戲的方式進行無主題或有主題的想像、創作、表演和展示。
第二學段
(3~4年級)
(3-4'FA'2.2.2) (3-4'FA'2.2.2.1)
▲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願望。 (3-4'FA'2.2.2.2)
▲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意和手工製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3-4'FA'2.2.2.3)
▲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3-4'FA'2.2.2.4)
▲採用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並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第三學段
(5~6年級)
(5-6'FA'2.2.3) (5-6'FA'2.2.3.1)
▲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具、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與創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5-6'FA'2.2.3.2)
▲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 (5-6'FA'2.2.3.3)
▲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徵,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方式,了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5-6'FA'2.2.3.4)
▲結合學校和社區的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策劃、製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境及傳統文化的關系。
㈢ 體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評價主要包括哪些
(1)依據課堂教學的各個要素進行分析,把課堂教學分為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細分。這種體系的特點是結構清晰,脈絡分明。
(2)依據非固定問題來建立標准,如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教材處理恰當、聯系實際密切、教學結構合理、教學方法靈活、教態親切自然、教師素養良好、教學效果明顯等。
㈣ 體育課考核包括哪些內容
體育是大學生學習的重要科目之一,既能增強學生體質,也能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而體育課程的評價體系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新課改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教學理念的重要途徑。鑒於此,高校體育教師應當重視完善體育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從而客觀、全面地反映出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一、目前大學體育課程考核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大學體育課程考核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考核評價體系並不重視學生的個人差異。這會使得一部分學生失去學習體育的興趣。二是並不能反映出學生是否參與了體育活動。大學體育課程的評價方式主要是以期末的最終考核為主,顯然這只是是結果性的評價。三是評價方式單一,目前大學體育課程的考核評價方式主要是測試法,且只重視對體育學科知識的考核。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是高校對於評價體系的認識並不充分。
二、大學體育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改進
(一)轉變評價觀念
目前大學體育課程的評價體系過於定性,並不重視評價主體。隨著我國新課改教學理念的逐漸深入,傳統的評價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教學體系。鑒於此,大學體育教師應當摒棄傳統的評價理念,從學生角度出發,創設符合學生實際的評價體系,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目標。
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實際制定評價體系。尤其是在體育課程理論教學內容逐步增加的背景下,更應當完善評價體系,真正做到評價體系為體育課程服務。根據現有的高校體育教學目標,將體育評價標准和教學目標相統一,並盡量根據體育課程設置和學生實際,對教學評價標准進行調整,從而提高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可行性,充分發揮出評價體系應有的作用。如可以在增加應急處理能知識培訓,並將其納入理論考核體系,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水平的一部分。也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完善體育理論教學的評價體系。
(二)從科學評價體系入手
大學體育課程作為大學生必需的科目,對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我國終身體育理念和新課改的推行,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時體育課程的改革也進行的如火如荼。這也意味著體育教師也應當加快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改革,以適應體育課程的改革,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從而真正落實終身體育目標。
既然要改革體育課程評價體系,就應當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如實施分層評價,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技術水平等標准,建立相應評價體系,既不挫傷學生學習的自尊心,也能使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獲得樂趣。分層教學能照顧到所有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這樣就能夠真正踐行素質教育。在具體實施時,可以從整體上設置統一的評價要求,但是設置不同的考核標准。另外,教師還應當重視從多維度出發,完善體育評價體系。也就是從教師、學生等角度出發,設定評價標准。如在體育理論知識的考核中,可以採用大綱規定內容+自選內容,即規定內容為主要考核內容,自選內容可以在考核中佔一定比例,這樣既有利於豐富學生學習內容也有益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在評價體系中可以制定教師評價、學生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例如在日常的理論基礎知識學習中,教師可以進行課堂提問並保留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水平等方面的評價。或者是在整個學期過程中將理論知識的考核進行拆分,分割成階段性測試和評價。這樣利於督促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總的來說,大學體育教師應當重視從科學的評價體系方面入手,從學生角度出發,建立科學、合理的體育評價體系,從而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
(三)保證評價內容的合理性
體育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內容也應當合理、科學,尤其是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在現代教育體制下,設置合理的評價體系也是保證教學正常開展的關鍵。這也就意味著體育教師應當教學理念,從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來設置體育評價內容。
首先,教師要從人文角度出發,幫助學生理解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人文理念。然後以體育為媒介傳達給學生正確的人文思想。而人文評價更有利於促進學生知識、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而且它還對進一步創新體育理念、優化培養方案以及完善評級體系更為重要。除卻人文評價外,還應當重視真實性評價,就是要求教師應當充分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況,設定符合體育教學內容的評價標准。如明確體育課程考核的要求,突出過程管理,從學生出勤、課堂表現、健康知識、體質健康、學習態度等方面進行全面評價。尤其是結合實踐教學,形成一體化的評價體系。但是在我國體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重點加強體育理論知識的考核,避免學生忽視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總結
綜上所述,體育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對於提高體育課程質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重要。因而體育教師應當從多個角度出發,以學生需求為基本准則,完善體育課程考核評價。這不僅我國素質教育推行的必然結果,也是我國高校體育教學體系不斷發展的客觀需求。
㈤ 如何進行體育教學評價
一、總體評價思路:
1、教學整體設計,能滲透現代體育教學思想、觀念和理論。
2、說課與上課的統一,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3、教學設計具有新穎、獨特和創新。
4、說課、上課具有藝術性、實效性和推廣價值。
5、評分分為說課、上課兩部分,部分總分為100分,分值為各一半。具體見以下評分細則:
二、說課評分細則:
分類 內容 要素 評價
A B C
說課內容 教材分析 大綱計劃處理搭配 重點難點 價值內涵 深化創新 3 2 1
學情分析 基礎起點身心特點 條件習慣 與課聯系 3 2 1
教學目標 確切合理 具體 可操作 3 2 1
教法、學法 教師教法:緊扣目標切實有效 探索創新 體現主導
學生學法:充分活動 明白道理 學會學習 體現主體 10 8 6
教學過程 設計合理過程清晰 優化組合 目標達成
理論與過程結合 16 12 10
場地器材 充分利用變化新穎 一材多用 改革創新 3 2 1
說課藝術 講述 普通話脫稿 清晰 激情 時間(20』) 4 3 2
藝術 教態節奏 表現力 感染力 4 3 2
媒體 合理實效現代技術 4 3 2
加分因素 有特色有創新 效果顯著 酌情加分
三、上課評分細則:
分類 內容 要素 評價
A B C
教師教學能力 教材 教案與說課內容的銜接,說課的思想、理論在教案中的體現。---創意。 5 4 3
教學目標 符合綱要符合實際 合理明確 可操作 有評價 達成度。 5 4 3
教學過程 內容、方法、手段、場地、器材、組織、教與學的優化整合。
---流暢緊湊。 10 8 7
教學效果 目標達成德育滲透 體育與健康教育 運動負荷。 --明顯 10 8 7
教學特色 模式、方法、思維、創新。 5 4 3
學生學習表現 學習態度 注意力集中積極參與 自學鍛煉 思維活躍 聽從指揮。
---體現主體。 3 2 1
意志情緒 進取精神克服困難 情緒飽滿 體驗樂趣。 3 2 1
目標達成 學習目標達成在原有基礎上提高。 3 2 1
師生關系
同學關系 師生融洽、同學合作、和諧民主、 相互尊重。 3 2 1
思維能力 思維活躍認知、思維、活動相結合, 有創造意識。 3 2 1
加分因素 有特色 有創新效果顯著 酌情加分
㈥ 體育課堂教學評價的標準是什麼
1、教師的教態
2、內容設置的合理、科學性
3、對所授內容的教學重難點是否突出,時間安排,語言組織是否合理。
4、項目的練習密度是否合理
5、教案編寫是否科學,是否能體現教學手段,教師情況、學生情況,教學目標在教案中是否能夠體現
6、一堂好的體育課,應該是能讓學生得到鍛煉,而且鍛煉要比較全面,如教授的主要是跑跳等發展靈敏和下肢力量的運動內容,在課程最後可加入鍛煉上肢的力量練習,這樣起到全身鍛煉的目的。
㈦ 如何理解體育教學評價內容的全面性和可選擇性
新課程下復體育教學系制統、教學過程、制定教學計劃的系統方法。面對初中體育課程改革所帶來的新挑戰,如何提高普通中學體育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如何在教學進程中整合運用,是體現體育教師綜合教學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㈧ 體育課教學評價如何撰寫
通過准備部分學生身體已微微出汗,內臟植物性神經系統興奮性提高,身體各關節肌肉韌帶的活動度擴大,這就為下一階段學生做好基本部分的內容做好了充分的准備,同時可以有效地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基本部分的內容首先安排了一個游戲項目「跑壘接力」,將男女生混合分成四組,繞籃球場進行接力比賽,然後又進行了五步拳的鞏固練習,這一部分總共花了30分鍾的時間。最後是結束部分的內容,這是本節課存在瑕疵的地方,整理運動及課堂小結的處理過程稍顯粗略,所以以後要進一步搞好這部分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