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
一、理論依據
融洽的人際關系是心理健康的一種表現,也是心理健康的促進劑。懂得感恩、懂得付出是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前提。一些人之所以人際關系不良究其根本原因都是他不懂得感恩、付出,不體諒別人;有的人總是在抱怨自己得到的太少,可是自己又不願付出。
二、設計目的
1、讓學生懂得感恩、懂得付出
2、讓學生學會體諒他人,學會「用四個手指迎接愛」
三、活動對象
一年級新生
四、活動方式
1、游戲活動
2、講述與討論
五、活動准備
1、錄音機(一盒舒緩的音樂磁帶)
2、大致了解班上同學人際關系的現狀
3、把桌、椅搬到教室後邊,讓教室有一個空曠的場所
六、活動步驟
1、讓一半的同學先圍成一個圓圈,另一半的同學分別站在圍成圓圈的同學的身後,形成一個稍大的圓圈。
2、播放音樂。叫圈裡的同學轉過身來與外圈的同學相對而站。介紹活動規則:「當我說『手勢』時大家來做:如果你與對方都伸一個手指,表明你們互為陌生,不願認識,聽到我喊『動作』時請把臉轉向左邊;如果你們伸兩個手指,表明你們願意相識,聽到我喊『動作』時互相握一下手;如果你們伸出三個手指,表明喜歡對方,聽到我喊『動作』時雙手握一下;如果你們伸出四個手指,就表明你們願意分享對方的快樂、承擔對方的痛苦,能為對方真心誠意的付出,聽到『動作』時請擁抱對方。如果你與對面的同學伸的手指不一樣,就不需要做動作。」
3、開始活動:老師說「手勢」完成一個動作。
4、叫圈裡的同學向左跨一步,再次進行活動......重復活動,直到向左走了半圈。
5、教師小結:總伸一個手指的同學應該明白了吧:為什麼我們的親人、我們的朋友一個一個離開了我們?因為我們根本就不懂得付出。我們總是在抱怨自己得到的太少,可是我們又付出了多少呢?大家回頭看一看,有多少人就因為你的捨不得付出而與你檫肩而過,也許等到你願意付出時,已經沒有機會了!
6、叫里圈的同學再向左跨一步,再次做剛才的活動一次。
7、請同學自由討論(希望出現的結果是:懂得體諒別人,懂得感恩,懂得付出,才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並應該首先從自己做起--用四個手指迎接愛)。
8、請同學自願到講台談談自己的感受。(鼓勵活動開始時總是伸出一個手指,而最後一次卻伸出了四個手指的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
9、教師總結:我今天之所以帶領大家做這個活動,是想讓大家懂得感恩、懂得付出。當你對生活充滿了感激時,你會覺得自己得到了很多很多,你會覺得自己時可愛的,因為很多人都在為你默默的付出著。縱然生活中有風有雨,你也不會害怕,因為有那麼多愛你的人會支持你......學會用四個手指迎接愛。
❷ 心理健康教育優秀案例 怎麼寫
基本情況: 奇奇,調皮淘氣中透著可愛,智力、想像力一般,做事無持續性,自我約束力差,課堂上沒有老師的叮囑是從來不聽講的,有時還情不自禁地大聲說話,我行我素,愛惹事生非,許多同學是他的「獵物」,經常受到他地攻擊。但我觀察了解,這孩子的種種行為不是有意而為之。有些時候,這孩子不自覺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為,注意力嚴重不集中,屬於多動症。
具體表現:
1、不管是什麼時候,即使是很嚴肅的時候,他總是自言自語的在說話,好像周圍什麼也沒有,自己陶醉於自己的天地中。
2、對學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視無睹,從來不戴紅領巾、小黃帽,不參加學校的一切活動。
3、上課經常傻笑,嚴重影響教學秩序。
4、經常打人、罵人,常常把同學的本子和書撕壞。
5、作業幾乎布鞋,即使是寫也是一塌糊塗
教學背景: 家庭比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與母親生活在一起,孩子是母親的全部精神寄託,對孩子太過溺愛,一切滿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較任性,在家根本不聽媽媽的話,母親感到束手無策。現在孩子更加自由散漫,每天放學後丟下書包就到附近的商場玩,直到商場關門。
原因分析:童年的家庭環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縱、天馬行空的性格。他的心理問題是從童年的家庭成員關系的覺察開始的,父母分離對他造成很大傷害。從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男人的愛護,使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視,因此想方設法搞一些惡作劇引起大家的重視。但由於經常犯錯誤,經常受到大家的指責批評,使他變得更加頑固不化,更加放肆。
採取的措施:
(1)與老師交朋友。老師經常給於關愛,使他感受到老師沒有拋棄他。課後從生活上給於關心,沒有本子給他買;雨天給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另外,安排和比較活潑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參加班級的各項活動,讓他感受到班級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溫暖感。
(2) 持續、不斷地對孩子進行表揚、鼓勵。培養他完成作業的自覺性。 運用表揚、鼓勵的語氣激勵孩子,並採用「獎星制」,持續、不斷地表揚、激勵,培養孩子自覺完成作業的習慣,逐漸讓他改掉作業拖沓的毛病。
(3) 與家長聯系,交換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長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和方法。同時針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與家長一齊商量對策,通過正常的途徑,採用有效的手法積極予以治療,以輔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 並且做到定期與家長聯系,及時的反饋孩子的在校情況,指導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師完成對孩子的轉化工作。
教育啟示:這個案例,使我得到了許許多多的啟示。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對問題兒童有更多的關愛、呵護,不能訓斥、指責,一棒子打死。老師要用愛心去滋潤孩子幼小的心靈,細心捕捉孩子的閃光點,讓孩子在溫暖的環境中成長。經過我的努力,以及他媽媽的幫助,行為終於有所收斂,約束力有所增強,但時常還會犯毛病。我想這也是正常的。外國一位哲學家曾有一個木桶理論,用長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個木桶,當你倒進水後,水會從最短的木板處流出來。中國也有一句話「人生十指有長短,一母同胞有愚賢」。是呀,一個班級中總有這樣那樣的孩子,只有我們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認真關心每一個孩子,相信任何問題都是有解決的方法的。
下一步的打算:
繼續採用激勵、表揚的方式跟蹤分析,直到他能夠真正跟上班級發展的步伐。
❸ 怎樣通過體育課教學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必修作業模版內容 1.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2.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3.教學內容分析
4.教學目標
5.教學難點分析
6.教學課時
7.教學過程
8.課堂練習
9.作業安排
10. 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
11. 自我問答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石,在體育教學中要貫徹「健康第一」的理念,就必需結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開展體育運動。從而達到真正意義上的以「育人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體育運動與人的意志品質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體育運動給學生帶來的好處不僅表現在身體上,更主要的表現在心理方面。因此在開展日常體育教學活動時,必須妥善的結合學生心理特徵來展開活動。經過教學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1.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輔導如今的學生是家庭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大多是獨生子女,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都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有些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嚴重的會使學生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在全社會,尤其是教育界,在對於健康認識轉變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家長也開始意識到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識到它對於孩子成長的意義。因此,在小學階段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2.通過體育鍛煉,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體育運動興趣不是天賦的,它是在後天接觸、參與、實踐認識體育運動過程中獲得的。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正確合理地選編教學內容,既能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又使他們感興趣,多採用新穎的教學手段,如組織學生觀看體育比賽、體育欣賞等;運用多媒體教學感染學生;多安排游戲競賽等練習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激情,培養運動興趣,使學生一直保持樂觀的情緒,和飽滿的熱情。通過知識、技術的獲得得到身體和心理上的滿足,引起自覺創造性地探究,從而喚起運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在體育教學中創造健康的教育環境,避免學生經常性地陷入危機狀態,維持學生心理的平和、積極、舒暢,對於實現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學訓練中要妥善科學地安排一些力量、耐力、速度等身體素質的練習,讓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為實現健康的心理提供了堅固可靠保障。對於某個教學案例,教師不能單一地、機械地灌輸給學生,應該給學生創設一個情境或引用一個觀點,提出一個問題,導入課堂,做到有目的地合理安排一系列的練習手段,讓學生在科學地安排下輕松愉快范圍中總結歸納動作要領、技術原理等。4.充分利用學校豐富多彩的體育大課間活動課外體育活動是體育課的延續和發展,結合學校實際,利用好學校的大課間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中,從中讓他們的心理健康、運動技能、自主創新、社會適應等方面,得到明顯的提高和改善。在新時代的要求下,我們體育教師應積極面對體育科學發展的新形勢,充分利用好現有的各種資源,努力開拓體育學科知識,在掌握有關知識的前提下,科學的、有目的、自覺地開展好各項體育活動,並著重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指導,促進學生的心理素質健康發展。
❹ 初中體育教學中怎樣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勇敢面對競爭,正確認識自我
競爭是現代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隨著市場經濟結構調整,國家對學校注入競爭機制,這樣人與人之間,勝利與失敗之間,理想與能力之問,均會產生各種對立心理,勝利者自居,失敗者悲觀失望,甚至妒忌和不服氣。在一次800米的考試中,老師把學生分成5人一組進行,可有一個學生提出想單獨一個人跑,問他原因,他說和大家一起跑會害怕,大家一起跑出去的瞬間他會受不了。並得到了一些同學的共鳴。我們可以把這一類的學生歸類為心理脆弱的一類,由於長時間生活在一種緊張、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或身邊的同學都比較優秀,使他們的心理變得緊張而脆弱,從而害怕競爭,沒有正確認識自我,喪失自信,長此以往,必然形成不健康的心理。
二、減緩心理壓力,提高適應能力
體育教師和學生的接觸是直接而真實的,學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緒和態度在教學中會很快地表現出來。考試成績不理想,或和別的同學發生誤會,或被老師批評、或高考臨近的壓力等等都可能使其心情壓抑,上課時情緒不高,表現為垂頭喪氣,鬱郁寡歡、不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練習不認真,對競技結果麻木,缺乏集體榮譽感,這時如果老師只看其表而武斷地進行批評,即使學生表面上改善了,卻達不到真正的目的,有時還對學生造成更深的心理傷害,師生間的關系也受到了影響,學生會對老師失去信任,甚至封閉心扉,這對學生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作為老師應留意觀察學生在課中的表現,當學生表現異常時,要善於挖掘心理的因素,並利用體育運動進行治療,實踐證明通過運動鍛煉可以減緩和治療某些心理障礙、疾病,使緊張、憂愁、焦慮、壓抑、沮喪等不良情緒得以宣洩,使人輕松愉快,心情舒暢。
三、創設成功體驗,樹立自信心
學生的自信心無論對他們的學習還是人生發展都至關重要。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在成長過程中既保持不斷的創造力,又保持健康心態。體育教師要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因勢利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每個學生的特長,發揮各個學生的優勢進行教學。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不斷得到某些成功體驗,是運用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激發學生動機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據自我效能理論的觀點,以前成功的活動可以使個人對今後成功的期望提高,自我效能會增強,內部動機會加強。所以,體育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有針對性地對他們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標,為他們提供成功的機會。學生經常體驗到成功和自己能力的提高,就會既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激發了堅持參加體育活動的內部動機。
四、合理選擇項目,培養堅強品質
選擇適當的體育項目可以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其它學科主要在理論上,思想上對學生進行教育,而體育教學則是通過學生自身的本體感覺承受一定的生理負荷,調節因受場地器材的約束和周圍環境的干擾所表現出來的各種不同的情緒和行為。體育運動有輕鬆快樂的一面,也有吃苦勞累的一面。教學中我們不能以一面去取代另一面,我們不可忽視一些學生不願參與的運動項目所起到的塑人作用。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由於成長的環境太過呵護而使得他們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耐久跑教學是這一類學生所懼怕的。曾有人提出取消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的達標考試,認為這一教材與快樂體育相背馳。我卻不這樣認為,快樂不等於健康,我們不能為追求快樂而拋棄健康,耐久跑教學的進行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身體機能,還能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鍛造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
❺ 如何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提出並說明課題內容的意義和重要性,還可以通過生活實例,知道學習到的知識能解決什麼實際問題,讓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體驗學習的重要,激發和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
❻ 如何讓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
中小學心抄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活動。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尋找教學契機,創造教學環境,積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中學生解決心理上存在的各種問題,培養他們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提高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促進心理素質與思想道德、科學文化、身體素質的協調發展,成為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健全發展的人
❼ 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意義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身體沒有疾病,而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20世紀90年代衛生組織將健康解釋為「一個人只有在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性良好的道德等四個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由此可見健康包含著身心兩方面。在體育教學中積極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體育教育工作者的一項新課題。
一、體育教學中確定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1.培養優良的意志品質和耐挫力。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時一般都帶有強烈的情緒體驗和明顯的意志力。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採用相應的措施和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意志品德和耐挫力,從而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具有堅持不懈、吃苦耐勞、勇敢頑強、互相幫助機智靈活等優質意志品質,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2.發展學生穩定的情緒,提高情緒控制力。健康、穩定的情緒使人保持積極向上的良好心理狀態,從而可以有效地開展工作與學習,表現出歡快高興、愉悅、滿意等現象。相反,會讓人籠罩於消極情緒之中,表現出焦慮、恐懼、苦悶、煩躁等。如學生在面對成功與失敗、公平與不公平、期望與失望、羨慕與嫉妒等現象時而產生的各種情緒情感無法得到發泄,從而產生失眠多夢、鬱郁寡歡、脾氣暴躁等。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可以為各種消極情緒提供一個發泄的機會,特別是對受挫折後產生的沖動進行升華和轉移,消除心理不良情緒,提高情緒的自控能力。
3.發展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和諧的人際關系。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應該具有寬容、熱情、友愛等品質,能夠妥善處理人際關系。而在體育活動中可以讓不同年齡、性別、職業、國度的人在一起,進行平等友好的練習與比賽。人們可以加強了解與溝通、互相之間產生親近感。同時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結識更多的朋友,通過體育活動學習與分工、合作及公平競爭,從而提高自身與他人交往能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
4.培養學生積極認識自我,提高自信心。體育教學的多樣性,學生體能的個別性和氣質類型的不同性,導致體育教學表現出學習積極性和課外的開放性等方面存在差異。而作為體育教師必須深入到學生學習中去。去了解學生學習,用誠懇的態度、真摯的熱情與學生交談。例如:在實心球測試中,對那些確實因體質差或身材矮小、力量差導致不理想的學生,應該明確指出他們的技術並不比別人差,沒有成功只是素質和先天條件的差別,要正確面對現實,充分正視不足,利用本身的優勢來彌補本項的差距,從而能夠正確認識自我,提高自信心。
二、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的內容和方法
1.學生集體主義觀念內容的滲透。在教學中,通過游戲,讓學生的思維、智力、意志、體力得到鍛煉提高。特別是對那些有自卑感、較孤僻的學生多讓他們參加體育游戲活動。在游戲中把他們分成幾個小組,每一個小組為了在比賽中獲得好的成績。而球類是集體項目,講求整體配合。在球類教學中,提倡集體主義精神、奮發拼搶、學會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的良好心理素質。
2.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內容的滲透。由於主客觀原因造成學生體育水平參差不齊,基礎較差的學生在體育教學中不敢做動作,敷衍了事,因而常常表現為缺乏自信。針對這一情況,體育教師在課上應營造融洽的教學氣氛,師生之間互相尊重,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如:教師安排勇敢大膽的學生帶頭練習,教會學生學會觀察、比較、評價與保護的方法。對於一些還不敢練習的學生,教師運用鼓勵性語言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其次,我們體育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有的學生耐力好;有的學生彈力好,有的學生技巧性動作學得較快等。作為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特長,發揮學生的優勢進行教學,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樹立自信心,並體驗成功。
3.學生團體協作和競爭意識內容的滲透。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活動都以集體形式出現,人與人之間發生頻繁的橫向聯系,有利於培養學生團體協作和競爭意識。如體育的競賽性使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上體驗勝利與失敗的情感。激發學生樹立無高不可攀、無堅不可摧的進取精神。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經常組織不同形式和類型的比賽活動。如:在百米跑練習中,把學生按身體素質分成若乾等級小組,按照個人到達終點的名次得分,以個人得分累計之和決定團體成績。這樣每個學生都注意自己的成績,為集體爭光。這樣既培養了參與競爭意識,又增強了集體觀念。由此可見,在體育教學中,適時合理運用各種競賽法教學,對培養學生競爭和團體合作的意識具有重要作用。
三、小結
1.學校體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相對獨立而自成體系,對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研究和實踐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將突破德育的范疇成為全面發展教育中的獨立一育。
2.作為一個身心統一體的人,其身體和心理是相互制約、密切聯系的兩個方面。體育教學中育心功能應和育體同等重要,互為基礎。因此,學校體育教學的第一功能是育體育心,最終達到育人的目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豐富了體育教學的內容,拓展了學校體育的方法和途徑,這是任何其他方式、手段無法替代的。
❽ 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融入體育教學中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活動。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尋找教學契機,創造教學環境,積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中學生解決心理上存在的各種問題,培養他們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提高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促進心理素質與思想道德、科學文化、身體素質的協調發展,成為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健全發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