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同伴評價
要看她們是否講文明懂禮貌
❷ 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評價中難點問題有哪些
1.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現代意義上多元化的體育學習評價首先要求多元主體的參與,在目前我國學校體育學習評價領域中,多元化的評價主體主要包體育教師、學生同伴、學生家長和學生本人,多元評價主體參與學生的體育學習評價有效地促進了多元評價主體的優勢互補,相互配合,使得評價的結果更加科學化與民主化,並且能從多個視角觀察學生的表現,進而獲得更加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結果。多元評價主體參與學生的體育學習評價是當前學校體育教學的需要,是我們取得的寶貴理論成果。
2.要求評價內容的全面化
2001年頒布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將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任務、目標劃分了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學習領域目標[2]。在這五個領域目標指引下重新構建了體育課程評價內容體系,評價的內容包括知識技能評價、體能評價和情意評價三個部分,對學生運動參與、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的評價歸於情意評價,把重視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提高到了與重視學生身體健康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概括地說,我國體育學習評價的內容從一元化向多元化的過渡,不僅能夠有效地實現促進學生的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全面發展的體育教學目標,同時也標志著我國的體育教學評價正沿著全面化、合理化以及科學化的方向發展。
3.講求評價方法的多樣化
隨著新評價理念在課程領域的廣泛傳播與不斷實踐,「表現性評價目標」亦稱「相對評價目標」或「定性評價目標」,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是指不易測量的抽象目標,如情感、意志、性向、態度、興趣、價值觀等。現代意義上的體育學習評價注重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兩者的結合,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如現在的「表現性評價」「學習契約評價法」「學習檔案袋評價」「相對性評價」等都體現了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價思想。「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兩者相結合是當前學校體育教學的主導評價方法。
4.重視評價過程的全程化
改革開放之後,隨著國外評價理論傳入我國,並且經過不斷地探究與實踐,「全程化」評價思想受到重視,「全程化」評價模式強調對學生體育學習的全過程進行評價,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並重,不僅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而且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自2001年新課程改革至今,在經過了近十年時間的認識與實踐,全程化評價思想已經被廣大教育評價實踐者所接受。可以說,由注重終結性評價向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兩者相結合的轉變是我國體育教學評價史上的一個跨越。
5.關注評價雙方民主化
隨著新課程理念在實踐領域的日益深化,這種以「高壓控制」為主要手段的教育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民主、和諧時代的需求[4]。新評價理念強調,體育學習評價是評價者與評價對象民主協商,共同構建的過程,而不是評價者對評價對象的控制過程。評價雙方不是自上而下的關系,或主動與被動的關系,而是一種平等和尊重的關系。他們可以就評價的目標、評價內容、評價過程、評價結果等開展對話與交流,允許各抒己見,相互質疑,然後通過民主磋商,達成共識。目前我國體育學習評價過程中,評價者與評價對象雙方的關系基本實現了由「專制」化向民主化的轉變。
二、迷思——現階段我國體育學習評價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1.如何界定多元評價主體在體育學習評價過程中的主次地位
合理界定多元評價主體在評價過程中的主次地位並有效發揮其功能,是體育教學學習評價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學生是體育學習的主體,學生參與體育學習評價是學生主體地位的充分體現。體育教師處於主導、指導的地位,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最了解,評價手段也最有效(如技能項目的現場測試),其評價結果能夠客觀反應學生學習的狀況[5]。目前在我國的學校體育學習評價領域中,切實參與到學生體育學習評價的主體主要包括體育教師、學生本人和學生同伴。在現階段的評價實踐中,有些地方完全以教師評價為主,學生不參與體育學習評價,有些地方過於注重學生的評價,而體育教師的評價只是起到一種「輔助」作用。多元評價主體參與學生的學習評價是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但是如何來確定多元的評價主體在體育學習評價過程中的主次地位是當前體育學習評價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困惑。
2.如何選擇體育學習評價的重點內容
我國學校體育學習評價的內容實現了由一元化向多元化的轉變,是課程改革以來我們取得的發展性成果。課程改革之前,我國的體育教學評價主要關注對學生知識技能和身體素質的評價,對學生情感態度的評價涉及很少。如今《課標》中明確提出了在對學生進行學習評價時,「不太強調對體能、知識的記憶、單個技術水平、最終成績的評價」「強調對態度行為、社會適應、技術運用、運動參與、過程和進步幅度的評價」等。縱觀近些年來我國的體育課程評價內容重心的轉換,出現了由一個極點「重視知識技能」走向了另一個極點「重視情感態度」的發展趨勢。在目前體育與健康課程領域中,學生體育學習評價的內容包括對情意的評價、知識技能的評價和體能的評價三大部分。但是,在具體的體育教學評價實施過程中如何確定評價的重點內容又成為當前一個困惑。
3.如何處理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的關系
長期以來,終結性評價一直是體育教學評價的主要形式,其優點是操作起來比較簡便易行,能夠對學生學習的結果做出准確的判斷,這正是其受到大多數體育教師青睞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缺點是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學生的努力程度和進步情況,沒有考慮學生在體育課中的態度、表現,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過程性評價的優點是採用開放的、即時的評價方式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體育興趣、態度、情意表現、價值觀領域進行全面、深入、靈活的評價。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點,參與者的主觀感情色彩難以保證評價的公平與公正,再加之學習過程的連續性與可變性,使得過程性評價的可操作性大大降低。新課程評價理念強調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但如何實現兩者的有效結合是當前體育教學評價實踐中遇到的一大問題。 4.如何選擇體育學習評價的方法
2001年課程改革以來,學生的體育學習評價在理論領域開始倡導由定量評價向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過渡。繼而,也伴隨產生了如「學習契約評價法」「表現性評價法」「檔案袋評價法」「蘇格拉底式研討評價方法」「即時表揚與評價方法」「相對性評價方法」等等一系列新型的評價方法。多種新型評價方法的產生理論上增加了評價主體選擇的空間,但是,在體育課學習評價中如何把多種多樣的評價方法融會貫通到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是非常困難的,提高各種評價方法在實踐過程中的可操作性是當前我們要考慮的。
5.如何評定學生的體育學習成績
目前關於學生體育學習成績的評定也引發了一些爭論。很多體育教師走進了「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評價成績只能好不能壞」的認識誤區,最終導致了評價效果是「人人都可得高分,很多學生產生驕傲自負心理,形成體育課技能沒掌握、體能沒提高,自己不需很努力就可以得到較好成績」的現象。如何來看待「評價成績的優劣對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這個問題在現實體育學習評價領域中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三、求解
1.關於評價主體的定位:對於不同的評價內容,評價的主體應該有主有次
體育教師和學生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參與者,兩者的評價缺一不可。但是對於不同的評價內容,評價的主體應該有主有次。對於學生體能、運動技能的評定,我們可以選擇以體育教師評價為主,學生本人或學生同伴的評價作為體育教師評定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參考,這樣做是因為一些學生受知識經驗、人際關系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帶有一定的局限性與感情色彩。對於學習態度、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學生的自我了解與相互了解較深,我們可以選擇以學生的自我評定與相互評定為主,這有利於加強學生的自我教育與相互教育。通過不同的評價內容來界定各評價主體在評價過程中的主次地位理論上能夠有效地增強評價結果的客觀程度。
2.關於評價內容的重心:「情感態度」與「體能、技能」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在對學生體育學習評價時,「情感態度」與「知識技能」兩者間並非是非此即彼的關系,也不是誰主誰次的關系,兩者作為體育學習評價的內容同等重要。新課改之前,我們過於重視對學生體能、技能的發展,忽視了對學生情感態度的評價,這種評價方式不利於學生的整體發展。課程改革之後,健康第一、終身理念的提出,評價開始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的發展,但是,卻無意識的忽視了對學生體能、技能發展的要求。近幾年來,我國中小學學生體質一直不斷下降,這也許會讓我們把目光再一次聚焦到重視學生體能、運動技能的發展上。作為學校體育工作實踐者在評價實踐中要做到「重視情感態度」必要,「重視知識技能」也必要,兩者是缺一不可的,但兩者都不能過激,關鍵是要把握好兩者的平衡關系。
3.關於評價的過程:提高過程性評價的可操作性
就目前來看,終結性評價還是學校體育學習評價的主導形式,過程性評價的實施依然非常困難。客觀的說,當前體育學習評價過程中對「過程性評價」的忽視並非是評價者意識上的疏忽,而是在對學生的運動技能、學習態度、情意表現、合作精神等內容進行過程性評價時操作性差、實施起來比較困難,這才是導致忽視過程性評價的主要原因。設計出學生運動技能、學習態度、情意表現、合作精神等內容具體的操作性評價方案,提高過程性評價的可操作性,才是實現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關鍵所在。
4.關於評價方法:評價方法的選擇應該體現一種「真實性」「可操作」及「有效性」
體育學習評價方法的選擇首先要考慮到能夠實現體育教學的目標,只有能夠實現教學目標的評價方法才是科學的、有效地評價方法。其次,要充分考慮其現實可操作性及體育教師工作量的問題,只有易於操作的、教師工作量和效果相統一的評價方法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評價方法,否則就不會長久,最終被廣大的體育教師所放棄。因此,具體評價方法的選擇不應該追趕「時髦」,而是要體現一種「真實性」「可操作」及「有效性」。
5.關於學生的評價成績:充分考慮與運用評價成績對學生發展的雙向作用
「好的評價成績對學生能有很好的激勵作用,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而差的評價成績對學生有很強的警示作用,同樣也是一種激勵」。作為學校體育實踐者應該特別注意評價成績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和學生的反應,優良的評價成績對身體素質一般或稍差的學生鼓舞很大。評價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通常首先是抱怨,但通過體育教師與他們討論分析後,能有效地引起他們的反思,在新的學期里往往表現出更加積極努力。因此,在評定學生的體育學習成績時,應該做到實事求是,重客觀事實,重視評價成績對學生發展的雙向作用。
❸ 如何理解學生的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和作業的及時反饋有什麼關系
學生可能自卑對自己評價不好,可能不會發現優點對別人評價不好,可能老師布置作業太多反饋
❹ 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利用評價來激勵學生
【內容摘要】在體育教學中
,
我們教學的對象是學生
,
而他們感情豐富
,
有很
強的自尊心
,
還有一部分不願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
,
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
,
充分
調動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
運用鼓勵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自
覺性
,
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在借鑒這些常用語時,應該針對不同問題、
不同情況、不同對象和不同風格,抓住時機啟發、賞識、激勵和反思。這樣,才
能充分發揮課堂教學語言的積極評價功能。
【關鍵詞】體育教學
激勵性
語言
運用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語言表達能力的水準將制約著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
作為
一名體育教師來說,
語言在准確的前提下,
還要注意它的激勵性。
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的一句激勵性語言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
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使其
朝著正確的方向邁步。
同時,
它還能糾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偏差,
使其調整學習
的方法,
糾正不良的學習習慣。
因此,
在體育教學中有效運用激勵性語言是非常
有必要的。
下面,
我就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談談我對激勵性語言運用的一些體會。
一、小學體育教學中要「適當」運用激勵性語言。
「適當」就是准確無誤,「適當」就是變化多樣,「適當」還是恰如氣氛。
「你
非常聰明
!
」「你一定能成功
!
」「你是最棒的
!
」等類似的激勵並不能讓學生明
白他哪裡聰明,
為何能成功,
怎樣才是棒。
這類模糊的激勵性語言如果經常出現,
還很容易讓學生覺得不真實。
所以,
激勵性語言一方面一定要具有真情實感,
讓
學生真正體驗到成功之樂。
另一方面,
避免模糊,
應當讓學生明白他究竟哪個地
方受到了激勵。如當學生完成了教學內容,教師不能只是簡單地說「你真棒」,
而是指出棒在哪個方面——「你的動作真標准」、
「你的模仿能力真強」等,明
確的激勵性語言,才能發揮效用。
二、小學體育教學中要「適量」運用激勵性語言。
在平時的教學中,
教師激勵性的語言一般會偏少,
而在上公開課時,
教師一
般都比較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時在運用上會偏多,少數教師會「濫
用」。
我認為,
只要在真正需要的時候使用,
只要激勵性語言在使用之後能夠起
到較好的效果,那麼這就是學生真正需要的激勵性語言。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
尤其是教學評價時善於使用激勵性語言,
可以使學生更
加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比如:
「做得好極了!因為你們學會了用自己的眼睛去
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肢體去模仿」,這就是用激勵性的評價語
言表達了教學的目標,使學生在體驗成功的樂趣中,明確了努力的方向;「
XX
同學能第一個嘗試,真勇敢!」,這是激勵學生勇於表現自己的學習態度;
「你
能自己找出問題、進行改進,真了不起!」,這是在鼓勵學生不斷超越自我。這
樣,
在激勵性評價中,
使學生及時感受到學習群體的認同和鼓舞,
獲得積極的情
感體驗,進而按照課程目標的方向展現自我,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三、小學體育教學中要「適時」運用激勵性語言。
教師要把握激勵的時機,
及時恰當地表揚學生,
讓他們通過自身的情感體驗,
樹立堅定的自信心,從而在愉悅的體育學習中體驗、享受學習的成功。
(一)在學生閃現智慧的火花時激勵。
「哇!某某同學做的真好,大家怎麼還不鼓掌!」
「大家鼓勵鼓勵他(她),給他(她)些掌聲!」
「你又想出了新動作,真會動腦筋!」
「你的進步給老師和同學帶來多大的驚喜呀!我真為你感到高興!」
「你真聰明,一下子就看出了老師心中的想法„„」
每當學生有一點進步時,教師就必須對他(她)的行為給予恰當的肯定、表
揚和鼓勵,
從而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在教學中要及時抓住學生一、
二人閃光點,
鼓勵學生,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積極性!
(二)
在學生質疑時激勵。
「你的問題難住老師了,
希望大家幫助老師,
我們回去一起查資料,
共同解決這
個問題,好嗎?」
「把你的好方法(好主意)告訴大家,讓你做一次小老師好不好?」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也!」給學生創設發揮「為師」潛能的環境,使他們
由一貫當學生的角色轉化為教師的角色,
這會使學生大受鼓勵,
促成利於學習的
氛圍,
讓學生發現學習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同時創設出輕松愉快的學習班
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熱情。
(三)在學生思維多樣時激勵
依賴性較強的小學生一般不善於動手或動腦,
當教師提出問題或做完示範後,
他
們總習慣性地問別人。
針對此情況,
教師應故意在教學中設疑,
用疑問式和反問
式激勵性語言鼓勵他們獨立思考。
❺ 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能達到鼓勵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的學習目標嗎
不能剛開始就來然給學生自源我評價或者同伴評價,應該循序漸進。先應該在教師評價的基礎上嘗試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旨在訓練 學生評價的能力,當學生評價的能力有明顯提高後就可以提高學生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的比重,但是不能完全放棄教師評價。
❻ 體育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團結協作精神是指一種團結一致、互幫互助,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堅持奮斗到底的精神。21世紀的合格人才具有團結協作精神,無論是對促進個體社會化,還是適應世界經濟一體化來說,都是一項非常非常重要的素質。體育教學指在教師指導和學生參加下,按照教學計劃和體育教學大綱,由教師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發展身體,增強體質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
1 體育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各種知識、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競爭日趨激烈,社會需求越來越多樣化,使人們在工作學習中所面臨的情況和環境極其復雜,在很多情況下,單靠個人能力已很難完全處理各種錯綜復雜的問題並採取切實高效的行為,因此,對社會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適應社會的發展,就必須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如:社會交際能力、團結合作能力、學習、競爭等的能力,其中團結協作精神作為現代人應具備的一項素質顯得及其重要。「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三個和尚」是一個團隊,可是他們沒水喝是因為相互推諉,沒有協作起來。美國女科學家朱克曼做過統計,近幾十年,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已極少有單人奪魁,還有美國航天基金會將2009年「太空成就獎」授予中國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團隊。事實證明,在生產活動、科學實踐等領域,團隊協作精神是當今社會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質。
在上了將近一年的課,我發現我所任教的學生個人意識非常強烈,甚至說的上是自私,比如,打籃球時喜歡一個人一個籃球打,不允許其他同學來碰他的籃球;在接力比賽時,只在乎自己跑的多快多好,卻將接力棒亂扔給下一名同學,導致下一名同學由於要撿棒而耽誤了時間;歸還器材時,最多將自己手中的器材還到器材室,而無視被丟在一旁的器材,更不用說集中歸還了。究其原因,是現在的小學生是典型的獨生子女特徵的一代,依賴性較強,個人意識強烈,同時他們的成長又處於社會快速轉型階段,或多或少地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沖擊,明顯存在著過於注重個人利益,缺乏團隊合作意識。而且小學階段,是各種行為習慣的形成時期,這時,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是最好時機。
體育教學有著區別於其他學科的教學特點,體育教學是身體活動和認識活動相統一的,而且多在戶外實施教學,教學組織形式非常多樣化,同時體育是個競爭的項目,很多是集體的、團隊的競爭,特別注重團結協作。因此,體育教學對於發展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獨特的作用,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合作和競爭意識、交際能力、對集體和社會關心程度都會得到提高,而且能將體育活動中所獲得的合作和交往等能力遷移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應特別注意營造各種和諧的課堂氣氛,採取有效地教學手段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那麼,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呢?
2 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2.1 多媒體教育法
教師利用一些室內課向學生播放一些集體體育競賽短片,比如籃球比賽,足球比賽,一些集體性的趣味比賽。給學生講述要是個體未團結起來,比賽不僅無法正常進行而且也不可能勝利。向學生灌輸有關團結協作的思想,讓學生在視覺上建立團結協作的意識,以便在以後的體育課中能更好的去實施。
2.2 理論教學法
體育教材內容非常豐富,教師要注意選擇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教材內容進行教學,而且要注意充分利用教材思想內容對學生進行團結協作的品德教育。利用一些室內課,向同學講述團隊協作精神的概念,什麼是團隊協作精神的體現;講述在日程的上課中出現的有關團結協作精神的案例,對學生灌輸團結協作精神,讓學生明白什麼是團結協作精神,形成表象。
2.3 目標教學法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師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身心特點,分階段的設立不同目標,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我認為,在小學階段,教育最主要的不是讓學生學會什麼,而是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我們可以根據一二年級活潑好動,注意力比較分散,集合緩慢的特點,在集合時,教師可以制定列隊「快靜齊」的目標,採用口令教學法,一邊做集合的手勢一邊倒計時「5、4、3、2、1」,學生則「快、靜、齊」,看哪一組能把口令喊的響亮又整齊,同時列隊能迅速安靜整齊。
2.4 表揚激勵法
表揚的力量對學生具有神奇的激勵作用,教師可以在比賽中設置各種獎項,如最佳團隊獎。可以將獎項頒給在比賽中通過團隊成員的努力而獲得優勝的小組,也可以頒給雖然在比賽中沒有獲勝,但是同學之間表現的非常和睦,共同幫助,相互勉勵的小組。激發學生的團隊意識。
2.5 團隊組合法
團隊合作是學生掌握知識、鞏固動作技術的練習形式,是培養學生交往、合作、團結精神的有效手段。團隊組合中,可以讓學生互助互評。通過學生間互助,讓體育優等生幫助體育學困生,這樣能使學生獲得個人需要的滿足和個人發展的滿足,體會到互助協作、友愛、信賴的愉快,感到溫暖的人際關系,從而讓學生感受團隊的重要性。
在團隊組合中,讓學生合作探討。體育教學中的合作探討,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的交流機會。在學生合作探討,相互交流中學會團結協作。比如在游戲「過沼澤」中,教師給每一小組分發兩個墊子當小船,讓學生先相互探討,怎麼樣用最快的速度將小組人員從沼澤這頭送到另一頭,讓學生在團結協作的機智下,體驗到合作成功的快樂,自然而然地把自我融入到集體之中。
2.6游戲競賽法
游戲徑賽法是體育教學中經常採用的方法,同時他也是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的基本方法。在體育教學中,其實競爭和合作是相伴而行的,競爭中離不開合作,合作中離不開競爭。游戲競賽能促成學生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2.9理論結合實際法
讓學生自己去親身體驗,為他們創設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活動、尋找成功、體驗快樂、提高自信,教師及時對團隊意識進行滲透,使學生懂得團結就是力量,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使學生們知道獲勝的重要基礎,就是不能忽視同伴之間的團結合作和默契配合,團結合作是取勝的關鍵。
總之,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重視體育課堂的教學的教育功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僅要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培養學生運動能力,還要結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加強對學生的德育。
❼ 如何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進行評價
如何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進行評價
一、評價觀念
體育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是提高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整體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學生科學的鍛煉身體以及健康成長的過程。體育課堂教學要以「健康第一」 為指導思想,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與同伴之間交往、合作,相互激勵、相互幫助,共同提高,創造性地學習,科學地鍛煉自己的身體;掌握有關身體健康的知識和技能以及科學的健身方法,增進身體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在鍛煉中初步形成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
教學中要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一切從學生需要出發的思想,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滿足學生的需要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要啟發、誘導學生主動學習,自尊自信,做學習的主人。堅決反對那種過分強調以教師為主體把受教育者視為客體置於被動地位的做法,做到因材施教,關注個體差異的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以滿足自我發展的需要。既關注課堂教學的結果,也關注課堂教學的過程。
體育課堂教學是教師依據體育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結合本地、本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再創造的過程。
體育課堂教學是體育教師職業道德、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綜合表現。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如何,要通過評價給以鑒別,評價的目的是促進教學工作的不斷改進,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評價維度
1.情意表現
(1)教學環境:師生學習過程合作是否默契,同伴之間是否團結和諧民主,教師是否啟發、誘導、幫助學生主動、創造性地學習和鍛煉。
(2)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是否活躍,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和鍛煉,學生對教學內容是否感興趣,是否體驗到學習活動中的樂趣,使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
(3)樹立自信心:是否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勇往直前,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心。
2.學習過程
一節課的成功與否還要看教學過程。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否按照目標的要求,使學生的身體得到科學有效的鍛煉。
(1)學習方式:教師是否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啟發、誘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和鍛煉,是否體現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
(2)解決問題:教師能否幫助學生處理活動中的突發情況,以及運動中的安全保護措施,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講究運動衛生。
3.因材施教
體育課堂教學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成長,使每一個學生的身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天生就有差別,教師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在教學方法上做到因人而異,區別對待。
三、評語的撰寫
1.平時的測驗成績與期末測驗相結合
體育成績好的同學,參加各項活動的自信心較強(因為自己的身體素質好,對什麼都掌握的快)教師在評語時應予以肯定,會更加堅定學生的信心。
對體育成績不很理想的學生,教師要注意他們的進步幅度,及時給予鼓勵,激發他們的上進心,使他們迎頭趕上。
對於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在評語時要關注他們上課時的表現,對他們積極參加鍛煉的態度給予表揚,使他們更加努力地學習和鍛煉。
2.課堂紀律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堂課的成功與否與課堂中的表現是分不開的。教師在寫評語時,要結合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使學生從小養成遵守紀律的習慣,為有效地完成課堂任務提供充分的保證。
3.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在體育活動中是否尊重和關心他人,練習遇到困難時有沒有克服困難的表現,能否與同伴合作共同參與游戲和活動,這些都應成為評語的內容。
4.課外表現
寫評語時除了結合學生的課內表現外,還要向課外延伸。如:學生的課外活動、課間操以及學校的大型集會等等,都可以在評語中體現出來。
5.評語要聯系小組、家長及學生的自評情況
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教師不能單憑自己的判斷輕易給一個學生下結論。對於學生的評價,可以先讓小組去評,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評價。當然家長的建議也是教師評語的一個組成部分。
總之,撰寫評語的目的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提高與發展,激發每一個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鼓勵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養成終身鍛煉的好習慣,使其得以健康地成長。
❽ 同伴評定法名詞解釋
在幼兒的同伴交往過程中經常會發生「沖突」,這種沖突是幼兒間的一種重要內的社會交往形式。對幼兒的容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幼兒社會性的發展,與同伴的沖突對幼兒來講是一種最有價值的經驗,它是幼兒不斷積累社會經驗,習得社會技能和獲得社會性情感的良好機會。
❾ 初中體育課堂如何評價學生學習行為
體育課在很多人眼裡很好上,學生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想怎麼動就怎麼動,也就是所謂的"放羊式"上課。其實不然,體育教師要在體育課上培養學生學會鍛煉、感受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和樂趣,這不是短期內可以完成的,而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要讓學生養成好習慣也不是一、二課就能做到的,需要我們老師長抓不懈對學生進行培養。
在我們教學過程中,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課堂不良學習行為經常出現,對正常的體育教學工作造成較大影響。教師對學生的不良行為如不採取有效措施,不僅會導致教學效果受到影響,更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完善。體育教師應將學生擺在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學生的需要,理解學生的感受,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徵,分析學生不良行為形成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採取有效策略,真誠地幫助和教育學生,才有利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有助於教學目標的實現。通過對學生的調查分析,談話剖析,現談談體育課中不良行為產生的各方面原因:
1 行為類型:
1.1 注意力渙散行為:主要表現為課堂上學生注意力的分散和轉移。例如,教師在講解時,學生不能集中注意聽講,而是東張西望或失神發呆,做小動作或與旁邊的同學嬉笑、說話;組織練習時,玩耍器械、擅自離隊或在操場上追趕打鬧。
1.2 抗拒行為:主要表現為不遵守規定,不聽從指揮等盲目反抗權威的行為。例如,老師在講解、示範時,學生口出怪音、做滑稽表情或怪異動作,引同學發笑;班幹部發出行動指令時,故意不執行或行動遲緩,甚至做相反動作;練習時不與他人合作,或故意搗亂。
1.2 攻擊行為:主要指體育課堂上學生損害公物、搶奪同學器械,甚至惡意指責、彼此爭吵、辱罵、打架斗毆等攻擊性行為。例如,在練習過程中,故意搶奪同學的籃球、排球的運動器材,不服從的給予拳頭的。
1.4 躲避行為:包括尋找各種理由逃避上體育課,例如,體育課上精神不振、消極學習,緊張焦慮、膽怯退縮、躲避練習、矇混過關以及不與他人交往,常一個人躲在角落或謊稱自己生病。
2 分析學生產生不良行為的原因
2.1 學生方面的原因
大多數情況下學生表現出的不良行為,都是為了滿足一些個人需要,如引起別人注意展示個性等。體育課上,一些學生發現自己無法從學習或競賽中獲得教師和同學的承認時,常以不良行為來尋求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注意和重視,哪怕是消極的注意。他們以課堂不良行為來展示自己的獨特個性,試圖引起同學的重視,提高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和威信,或報復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忽視。
不重視體育課教學,沒有真正認識到體育鍛煉的價值和功能。本身自我控制、自我約束的能力也較差,再加上體育課的特殊性,導致他們認為體育課就是為了緩解緊張的學習壓力,不需要紀律的約束。
學生認為學習內容太難,達不到教師要求而產生懼怕心理;一些學生因教學內容太容易而感到索然無味;或由於學生厭倦和恐俱,對體育教師產生不滿和抵觸情緒,從而導致師生矛盾和沖突逐漸尖銳化。
2.2 教師方面的原因
教師不能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不當也能導致學生注意力轉移。課堂的組織不合理和教師的課堂管理不當,往往也給學生提供追逐、打鬧、躲避練習等不良行為的發生機會。
體育課上,教師對破壞課堂紀律的同學進行教育手段太嚴厲,從表面上看,這種方法還能迅速有效地制止課堂不良行為。但是一般情況下懲罰,不但不能加強學生的紀律性,反而會降低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尤其是在學生受到教師的不公正對待時,會嚴重損傷他們的自尊心,使學生產生怨恨、冷漠、對立等消極情緒和行為,從而誘發學生體育課上的退縮行為甚至攻擊性行為。
有時我們對學生要求過高過急,學生忙於應付,就很容易引起學生超負荷的精神壓力,使整堂課都處於過度緊張的狀態,動作做不好,生怕被老師批評,被同學取笑,逐漸形成對課的厭倦和恐懼,還會對體育老師產生抵觸的情緒。
2.3 環境方面的原因
課堂不良行為的產生,除了取決於學生和教師的因素外,還與環境影響,主要來自學校、家庭、社會和課堂內部的影響。比如:一些家長對孩子嬌慣、縱容,養成以學生自我為中心,玩世不恭的樣子,還有些家長對孩子管理嚴厲,經常懲罰,也容易養成學生消極對抗、冷漠孤僻。這樣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成為學生產生不良行為因素。
總之,體育課學生不良行為的成因很多,但是都可以事先避免,這就需要老師備好課,做好充分的課前准備,設計好每一個環節的活動,關心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避免學生不良行為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