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體育教學 > 劉卉北京體育大學

劉卉北京體育大學

發布時間:2021-02-21 19:29:28

A. 誰能幫我找篇1500字的關於網球課論文!急求!急求!!!!!!!!!

關於業余網球正手擊球教學的研究

李逢輝 指導教師 楊海平

摘 要:網球是一項激烈的對抗性運動項目,在網球各項基本技術中,正手擊球技術是運用最多的一種擊球方式。掌握好正手擊球技術對業余網球愛好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針對業余網球正手擊球教學進行對比教學實驗,通過熟悉球性及多球練習的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結論並提出建議。
關鍵詞:正手擊球;多球練習;熟悉球性;網球教學

前言
網球與高爾夫球、保齡球、撞球並稱為世界四大紳士運動。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13世紀的法國,當時在傳教士中流行著一種用手掌擊球的游戲,方法是在空地上兩人隔一條繩子,用手掌將布包著頭發製成的球打來打去。14世紀中葉,這種供貴族消遣的室內運動從法國傳入英國,16-17世紀是英法宮廷從事網球活動的興盛時期,平民無緣涉足,網球被稱為「貴族運動」。 1873年,英國人M.溫菲爾德把早期的網球打法改進,1874又進一步確定了場地大小和網的高低。1875年,英國板球俱樂部制定了網球比賽規則。1877年7月由全英板球俱樂部在溫布爾頓舉辦了第一屆草地網球賽,後來這個組織把網球場地改為長方形(23.77米*8.23米),每局採用15、30、40等記分法,球網的高度為99厘米。1884年,由英國倫敦瑪麗勒本板球俱樂部把球網高度改為91.40厘米。從此網球運動沖出宮廷,走向了社會。1912年3月1日,澳大利亞、英國、法國等12國的網協代表,在巴黎召開會議,成立了國際網球聯合會,總部設在倫敦。1980年,中國網球協會被接納為該會正式成員。 15分制的由來 用15分為記分法始於15世紀,它是參照天文學中的六分儀而來。六分儀與1/6個圓一樣共有60度,每度分為60分。當時網球比賽每局有4分,4個15分為一度,4個15度構成1/6的圓,採用15為基數來計算每一球的得失。至於45改成40是為了報分發音簡便的原因。最初每盤為4局,每局4分。到17世紀初改為每盤6局。
現代網球運動的歷史一般從1873年開始,英國人溫菲爾德將早期的網球打法加以改進,使之成為夏天在草坪上進行的一種體育活動,並取名「草地網球」。同年還出版了一本以《草地網球》為題的小冊子,對這種活動進行宣傳和推廣。1858年英國哈利"格姆在伯明翰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塊草地網球場,1872年又創辦了萊明頓網球俱樂部。1874年確定了場地和網球的規格,1875年英國板球俱樂部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網球競賽規則。1877年英國板球俱樂部更名為全英板球和草地網球俱樂部,首次舉辦溫布爾登男子網球單打比賽。1881年成立全美網球協會。後網球流傳世界各地,尤其盛行歐美國家。1896年在雅典舉行的現代第一屆奧運會上,網球的男子單打與雙打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00年女網被列為奧運正式比賽項目。後來,由於國際奧委會和國際網球聯合會在「業余運動員」問題上有分歧,已經進行了連續七屆的奧運會網球比賽項目被取消。直到1984年的洛杉礬奧運會上,網球才被列為表演項目。到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上,網球重新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同時允許職業選手參賽。1913年3月1日,由澳大利亞等12個國家的網球協會代表,在巴黎成立了世界網球的最高組織——國際網球聯合會(ITF),協調國際網球活動,安排全年比賽日程表,修訂網球規則並監督它的執行。
到20世紀末21世紀初,從1998年上海喜力網球公開賽到2004年中國網球公開賽,再到2005年重返上海的大師杯賽,從2004年初鄭潔法網進入16強到2006年李娜溫網8強,從2004年李婷/孫甜甜雅典奧運奪冠到2006年鄭潔/晏紫澳網和溫網兩度折桂,一系列的國際網球職業大賽和中國網球選手的優秀表現使得東方文明古國——中國掀起了一股網球運動熱潮,引起了人們越來越多的興趣和關注,以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為軸心折射出網球運動在華夏大地已經蓬勃發展起來了。
隨著學習網球的人越來越多,對於如何使業余網球愛好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正手擊球的動作要領。對於以健身為目的的業余網球愛好者,在網球教學中運用各種球性練習,能使他們盡快入門,從而感受網球運動的樂趣。對現代網球教學內容及功能不斷改變與完善,以及教學方法的創新,要求網球教學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在實踐教學中有創新。抓住網球運動的特點,避免業余愛好者盲目學習,少走彎路,掌握網球技術,提高教學質量。
1研究對象
以肇慶市業余網球愛好者10名學員為研究對象,按自然條件分成兩組,每組5人,A組5人為實驗組,按實驗方法進行教學,B組5人為對照組,按傳統方法進行教學,並對兩組學員以前參加體育運動情況進行統計。了解業余愛好者身體素質基本情況,及運動喜好。

表1 學生基本情況的調查
喜愛
網球
運動 現有基礎 選擇網球的動機

曾接觸過網球 未接觸過網球 為健身 為追求時尚和社交 為提高運動水平
實驗組 100% 3% 97% 31% 58% 11%
對照組 100% 4% 96% 32% 59% 9%
從表1看,實驗組、對照組的調查情況基本相同,其共同點是喜愛網球但沒有基礎,喜愛的原因以淺層次的追求時尚和社交為主,追求身體健康指數高於提高運動水平指數,說明人們追求時尚,追求健康的認識逐漸加強。
2 研究方法
2.1文獻資料調查法
查閱有關文獻資料,了解到網球正手教學的重點環節並從中檢索關於業余網球正手教學的重點的文獻資料,根據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閱讀了大量文獻資料、著作期刊。因此為本文提供了理論和方法方面的依據。
2.2採用比較法,分別按事先擬定的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對兩組進行為期5周(10課時)的教學實驗
2.2.1對照組採用常規的教學方法,即從網球運動概述,到幾種握拍法的介紹,准備姿勢,移動,正手擊球的引拍、擊球、隨揮等。正手擊球練習主要從無球揮拍到兩人一組對擊球練習,間或對牆擊球練習(因沒有足夠的網球牆)。
東方式握拍法:東方式握拍法又稱為「握手式」握拍法。拍面與地面垂直,手握拍柄好象與人握手一樣。具體說,握拍手的虎口對正拍柄右上側的棱,手掌根與拍柄右上斜面緊貼,五指緊握拍柄,這種握拍能增大正手擊球的力量。
大陸式握拍法:又稱為握錘式握拍法。具體來說是,虎口對正拍柄上棱面。手掌跟抵住拍柄上部的小平面。這種握拍的優點是,無論正手還是反手都能不變握拍法,但對手腕要求較高,力量不足的選手使用這種方法很難打出快速的擊球。
西方式握拍法:拍面與地面平行,手從拍上面抓住拍柄,手掌跟貼著拍柄右下斜面。這種握法打高球很有威力。
2.2.2實驗組採用一套熟悉球性的練習。 第一次課開始進行,但根據學生的情況有所側重。握拍法不專門進行介紹,學生喜歡怎麼握就怎麼握,對明顯錯誤者進行糾正,提倡盡量多用半西方握拍法。
練習一 結合球和球拍進行必要的准備活動
在沒有教授學生握拍方法前就讓學生用自然的第一感覺的方式握拍。把球放在排面上,用球拍托住球慢跑球場一圈,在跑的過程中,球不能落地。檢查學生握拍法對明顯錯誤者進行糾正。
練習二 熟悉球性練習方法
自拋自接球練習。向上拋球自接,向後拋球自接球,一手拋兩球練習等。
練習三、兩人相距3~4米,一人兩臂側舉,兩手各拿一球,任意放一球,另一人向落下方向的球跑去,當球彈起時將球接住。15個回合後交換。
練習四、顛拍球練習。原地拍顛球,正反拍顛球,顛不同高度的球,原地慢拍、快拍、高拍低拍、左右拉拍、慢跑中拍球等。
練習五、一人拋球,一人正手擊球。間隔4~5米,一人用手將球拋投過來,另一人等球反彈,用球拍輕打給對方。回球要柔和、准確。然後逐漸拉長距離,10個回合後,交換練習。
2.3 實驗組採用多球練習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用送多球的方法進行。教師連續送出包括定點和移動位置的球,學生在底線或者發球線附近進行練習。對五名實驗組學生採用多球練習,由教練負責送球,一名學生底線進行練習,加以鞏固提高學生對正手擊球動作要領的理解與動作的記憶定型。從而使學生掌握好擊球的時間,及手上的控制,體會擊球的部位、擊球高度、揮拍方式,打出線路分明的正手擊球。
2.3.1對照組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不送多球的一般性教學方法進行練習。
三實驗結果
3.1實驗結果比較
5周後,對兩組進行正手對擊球測試。為了減少測試結果的偶然性,對每個學生進行十球對打由教練親自喂球進行測試,取其平均擊球數。

表2 正手連續擊球次數比較
組 平均值
實驗組 18次
對照組 6次
均差 12次
從表2中看出,經過分組教學,實驗組與對照組,正手擊球次數比較。實驗組正手擊球次數明顯好於對照組。我們不難看出在教學中應用球性練習及多球練習,能顯著提高業余網球愛好者正手擊球次數。避免業余愛好者盲目學習,少走彎路,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網球基本技術水平提高較快。
四分析與討論
4.1熟悉球性要多結合準備活動和放鬆活動進行
熟悉球性要多結合準備活動和放鬆活動進行,可作為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回家練習,在其它技術練習的間隙也可以隨時練習。另外,必須要求學生課下自覺練習。畢竟呆在網球場的時間非常有限。總之要提高球的利用效率,隨時隨地多加練習。使學生熟悉球的重量,彈性,旋轉及網球運動的特點,從而找到擊球的感覺。
在選擇熟悉球性練習的方法時,要貫徹少而精、由容易到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選擇行之效的練習方法,要堅持經常、反復磨練,逐漸增加練習難度。陪養學生的手感,球感。
為了讓學生增加球感,熟悉球性,提高對球的控制能力,在做顛、拍、拋接球等方式的熟悉球性練習時,應要求學生盡量眼睛盯住球,集中精神,讓球落在甜點上,最後達到,運用自如的程度。
4.2 多球練習有利於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
在任何1 項技術動作的學習泛化階段,都會有肌肉僵硬、不協調、吃力的感覺。在這個階段,多球練習落點相對固定,單位時間內練習次數多,練習密度大,練習強度大,而且練習者精力集中、情緒高漲,能有效提高身體協調性,緩解肌肉的僵硬現象;在動作的改進和提高階段,大腦皮層的活動特點是由泛化進入分化,在這個階段運用多球練習,將球連續不斷地送到固定的區域里,使學生在固定的區域里擊球,建立正確的肌肉運動概念,較快的掌握正確動作,有利於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如果在以上兩個階段都不採用多球練習進行教學,學生由於單位時間內練習次數不夠多,練習密度不夠大,練習強度不夠大,則對肌肉的刺激相對較小,就不利於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或者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的時間加長,加上普通高校網球選項課的人數多,場地、器材條件有限等因素的影響,很難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從表2 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對比數據來看,實驗組的學生在相同的時間內,用正確技術動作擊打球的效果明顯高於對照組,這很好的說明多球練習的作用。
4.3 多球練習有利於改進技術動作
初學者在技術動作形成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一些錯誤的動作。如底線擊球時易出現引拍過高、引拍不充分等,在單球練習時很難及時有效的糾正;但在多球練習時老師可一邊送球、一邊觀察,發現問題能及時予以提醒和糾正,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多,學生就能較快地掌握正確的技術,並消除無基礎學生產生的錯誤動作和有基礎的學生習慣性的錯誤動作。教師還可以通過送球力量、速度和弧線的變化,使學生有利於改進技術動作。如在多球練習的初期,送球的力量小、速度慢、弧線較高,使學生容易接受;隨著課次增加,逐步過渡到有所變化,如力量加大、速度加快、弧線減低,使學生在多球練習時「集中」的體會細微的變化對技術動作產成的影響,能行之有效的改進技術動作。技術動作越改進就越接近正確,越接近正確擊球的成功率就會越高。表l 的數據表明了實驗組的成功率高於對照組,印證了多球練習有利於改進技術動作。
4.4多球練習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就是要掌握合理的技術動作,多球練習的優勢就在於「時間短,見效快」。它可以使初學者在較短的時間內建立正確的動力定型,並在練習過程中,在老師的提示下,體會動作的每1 個環節,特別注意錯誤動作的改正,讓技術動作合理化,而技術動作的合理化又是提高擊球成功率的前提,擊球的成功率提高了,反過來又會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練習的次數增多,更能有效的緩解或解決人數多,場地、器材條件有限等因素的影響,教學質量自然又上了1 個台階。
五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1)球類運動的球性,主要體現在對球的彈性、旋轉、速度、方向、距離等的預判能力上。直接影響擊球者的取位、球拍與球接觸的准確性。所以,業余網球教學從熟悉球性入手,符合這項運動的規律,值得提倡。
(2)多球練習對業余網球愛好者正手擊球技術的掌握及改進有明顯的提高和幫助作用,是訓練手段中不可缺少的有效環節。
(3)網球正手擊球的教學與其他網球技術的教學相比,既有其相同的地方也有其獨特的地方。其中最大的不同是不能把正手擊球的教學當作一個一般技術來學習,而要在教學中全面灌輸網球理念,傳授網球基本知識,培養網球興趣,了解網球擊球的動作結構、原理,掌握擊球的時機和對擊球點的判斷,體會發力感覺,學會網球步法移動的方法,熟悉網球規則,養成良好的習慣,提高網球意識,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5.2 建議
加強教練員業務能力綜合素質的提高網球運動是一項專項技術很強的運動項目,教練員作為運動訓練的策劃者和組織者,在訓練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直接關系的科學訓練水平和運動員水平的提高,沒有高水平的教練員就不可能培養出高水平的運動員,其次,現代訓練是綜合科學的知識的運用,掌握多方面的知識並運用到訓練、實踐中是訓練成功的重要因素,教練員學歷是顯示教練員的知識水平的重要指標,為了加速網球運動水平的提高,應當重視教練員業務能力和知識水平的培養,通過引進高水平教練員,派本地教練員出去進修學習,多渠道創造交流與學習機會,促進網球運動的發展。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1]趙振平.著.網球入門練習方法,2002.3 :p119-120
[2]董學琪.編.網球訓練「三步教學法」[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2.4:p67-68
[3]汪俊.著.網球全程點撥[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0)p173-175
[4]遲旭東.著.網球一周通[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p54-58
[5]王偉明.分析業余網球選手正手抽球動作方式.武漢體育學報2004,11(2)165-168
[6]嚴波濤. 網球發球技術的生物力學分析[J]. 體育科學, 2000 ,5(7)77-81
[7] 張學軍.著.現代網球運動實用手冊[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2003, 6.p45-46
[8] 彭承基.提高網球擊球技術的生物力學分析[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0 ,23(2):p181-184
[9] 劉卉.網球大力發球技術的運動生物力學分析[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23(2)173-180

Research about amateur tennis ball forehand batting teaching

Li FengHui Instructor Yang HaiPing

Abstract: Tennis ball is a fierce one antagonism motion project , that every resembles fundamental technology middle , the forehand batting technology is the way wielding the most one kind of batting in tennis ball. Finishing grasping the forehand batting technology is very important to amateur tennis ball amateur. The contrast teaching experiment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is carried out specifically for amateur tennis ball forehand batting teaching , the teaching method by the fact that know ball nature very well and many ball exercise method combines each other, the data carries out analysis on the experiment , come to a conclusion and put forward a proposal.

Keywords: Forehand batting; Much ball exercise; Know ball nature very well; Tennis ball teaching

B. 曲峰的主要發表論文

楊辰, 曲峰, 萬祥林. 運動生物力學在仿人機器人研發中的應用[J]. 體育科研, 2015(02):4-7.
楊辰, 曲峰, 萬祥林. 不同顆粒密度人造草坪對足球運動員運動表現及損傷的影響[J]. 體育科學, 2015(02):61-66.
趙成坤, 曲峰. 使用不同踝關節保護措施對足球運動員側切時支撐腿生物力學特徵的影響[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15(02).
陶珊,曲峰. 不同速度下台階對膝關節壓力的影響[J]. 體育科研, 2014(01):34-38.
萬祥林,曲峰. 運動鞋屈曲剛度對舒適性及短跑表現的影響[J]. 體育科學, 2013(12):59-64.
尹彥,曲峰. 乒乓球運動中3種步法足部運動的生物力學分析[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3(05):49-53.
張美珍, 曲峰. 跑台和地面上跑動時的生物力學分析[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1(11):55-57.
李翰君,童麗平, 周興龍, 等. 下肢運動影像解析與高速紅外運動捕捉系統實驗數據的比較[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1(01):126-128.
尹彥,曲峰. 乒乓球步法的生物力學研究現狀[J]. 體育科技, 2010(03):32-36.
周志鵬,鄭亮亮, 曲峰. 中國優秀女子壘球投手快速投球投擲動作的運動學分析[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9(01):68-70.
曲峰,劉卉, 李鐵錄. 短跨項目運動員增加肌力及速度與運動能力協同的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8(05):613-614.
金春林,曲峰. 柏衍網球發球技術的生物力學分析[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8(02):271-274.
曲峰,短跑運動員肌電信號的混沌特性[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7(09):1219-1220.
李翰君, 曲峰. 撐竿跳高的機械能分析方法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6(12):1658-1660.

C. 中國四大體院都要什麼

四大體院的學科優勢解讀

北京體育大學

院校屬性:國家體育總局直屬

院校類型:體育

校訓:追求卓越

院校介紹

原名中央體育學院,1956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學院,1993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大學,是全國重點院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體育總局幹部培訓中心、國家體育總局教練員學院設在學校。學校以本科教育為基礎、研究生教育為重點,學校體育學科整體水平在教育部近十年組織的三次全國學科評估中均名列榜首。

學科建設

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

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學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運動訓練

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

體能訓練與身體機能恢復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運動應激適應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運動訓練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運動與體質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機能評定與基礎分析重點實驗室

國家體育總局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體育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運動營養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北京體育大學教學實驗中心

北京市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北京體育大學教學實驗中心、運動人體科學實驗中心

博士點情況

國際著名體育大學,中國「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和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高等體育院校,中國大學體育學科10強高校之首。現有4個國家體育重點學科,3個國家一級學科,3個國家特色專2016年中國體育學科最新博士點一覽業。5個體育學科門類博士授予權。1987年開始培養博士研究生,現有博士生導師80多人。

博導情況

體育人文社會學:黃亞玲,邱招義,任海,孫葆麗,楊樺,田慧,王莉,靳英華,林顯鵬,肖淑紅,盧雁,王華倬,姚蕾,劉昕。

運動人體科學:王瑞元,熊開宇,曾凡星,石麗君,趙麗,周越,曹建民,胡揚,張纓,邱俊強,陸一帆,王琳,毛志雄,張力為,遲立忠,羅冬梅,王榮輝,張一民,曲峰,劉卉,任弘。

體育教育訓練學:池建,賈志強,練碧貞,畢仲春,苗向軍,高峰,葛春林,曲淑華,孫南,詹建國,張英波,章碧玉,柴國榮,謝慧松,陳效科,黃竹杭,張廷安,李春滿,李少丹,劉大慶,許小冬,米靖,劉衛軍,楊斌勝,王衛星,唐建軍,張瑛秋,黃俊亞,馬鴻韜,樊銘,溫宇紅。

民族傳統訓練學:李士英,馬學智,呂韶鈞,武冬,胡曉飛。

運動康復學:矯瑋,王安利,王正珍,高頎。

上海體育學院

院校屬性:國家體育總局與上海市共建

院校類型:體育

校訓:身心一統、兼蓄競攀

院校介紹

上海體育學院是新中國成立後創建最早的體育高等學府,建於1952年11月,原名華東體育學院,由原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和南京金陵女子大學等院校的體育系科合並而成。學院原直屬國家體育總局,2001年6月國務院決定上海體育學院劃轉地方,由國家體育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

重點學科

國家級特色專業:

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體育教育實驗中心

上海市教學實驗中心:

運動人體實驗教學中心

市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運動康復與健康、民族傳統體育

國家級精品課程:

武術、體適能評定理論與方法

上海市級精品課程:

運動解剖學、大眾足球、體育賽事市場開發、學校體操、體育傳播學、民間體育實踐指導、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體育賽事管理、拳擊理論與實踐、體育場館管

上海市重點學科:

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中華武術學

上海市教育高地重點建設項目:

體育教育專業群

上海市高水平特色發展項目:

中國武術博物館

博士點情況

中國大學體育學科10強高校。國家一級體育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6個,擁有體育學下屬全部四個二級學科博士授予權的高校。有國家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1987年開始招收體育博士生,1994年獲批運動人體科學博士學位授予權,1996年獲批民族傳統體育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獲批體育教育訓練學博士學位授予權。現有博士生導師近55位。

博導情況

體育教育訓練學:吳瑛,吳貽剛,龔波,平傑,毛麗娟,王紅英,張慶文,吳雪萍,丁海勇,韓冬,唐炎,舒盛芳,王德新,朱志強,邵斌,劉興。

民族傳統訓練學:戴國斌,趙光聖,姜傳銀,郭玉成,朱東,劉靜。

體育工程學:劉宇,虞麗娟。

運動人體科學:潘珊珊,婁淑傑,王曉慧,曹振波,庄傑,高炳宏,田野,胡敏,趙傑修,陳佩傑,鄒軍,王茹,伊木清,張日輝,閭堅強,張勝年,毛德偉,郝衛亞,周成林,張忠秋,任傑,張劍。

體育管理學:張林,劉東鋒,劉兵,戴健,曹可強,李海,黃海燕,張瑞林。

體育人文社會學:繆佳,郭修金,龔正偉,鄭國華,鄭家鯤,劉新民。

運動康復學:陳佩傑,鄒軍,黃強民,徐昕,婁淑傑。

武漢體育學院

院校屬性:國家體育總局與湖北省共建

院校類型:體育

校訓:公勇誠毅,學思辨行

院校介紹

武漢體育學院簡稱「武漢體院」,位於湖北省會武漢,佔地面積1398畝,是新中國首批獨立設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體育院校之一,原名中南體育學院,1953年組建於江西南昌,1955年遷至湖北省武漢市,1956年更名為武漢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原為國家體育總局直屬體育院校,2001年學校管理體制改革,成為國家體育總局與湖北省共建院校。

重點學科

省級一級重點學科:

體育學、應用心理學

省級二級重點學科:

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學、應用心理學

國家體育總局培訓基地:

皮劃艇賽艇高水平人才基地、國家體操後備人才培養基地、全國武術館校人才培訓基地、全國青少年武術散打培訓基地、全國青少年健美操培訓中心

湖北省培訓基地:

湖北省體育學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

國家級特色本科專業:

體育教育、公共事業(體育)管理、運動訓練

省級品牌專業:

體育教育、公共事業(體育)管理、運動訓練、民族傳統體育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運動人體科學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

體育工程重點實驗室

國家體育總局研究基地:

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體育工程實驗室、全國舞龍舞獅科研基地、體育文化研究基地

湖北省教育廳基地:

湖北省體育產業研究中心

博士點情況

中國大學體育學科10強高校,三個國家特色專業,國家精品課程三門,2007年設立體育教育訓練學博士點,2011年晉升國家一級體育學科博士點。目前四個博士點都有。

博導情況

體育人文社會學:張德勝,陳林祥,雷選沛,萬曉紅。

運動人體科學:陳寧,楊翼。

運動心理學:漆昌柱,羅躍嘉,徐霞。

體育教育訓練學:呂萬剛,鄒克寧,鍾亞平,劉志雲。

民族傳統訓練學:石愛橋,王崗,白晉湘。

體育工程學:鄭偉濤,易名農。

成都體育學院

院校屬性:國家體育總局與四川省共建

院校類型:體育

校訓:行健不息 積健為雄

院校介紹

成都體育學院簡稱「成體」,位於國家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的成都,是西南地區唯一的高等體育學府,原隸屬國家體育總局,2001年劃轉地方,實行國家體育總局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為主。

截至2013年,學院具有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和體育學、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新聞學等四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有1個博士學位授予點,11個碩士學位授予點。

重點學科

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中醫學專業、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運動訓練專業、體育教育

四川省特色專業:

中醫學專業 、體育教育專業 、民族傳統體育專業、運動訓練專業 、新聞學專業 、社會體育專業 、運動人體科學專業

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運動醫學重點實驗室

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

運動醫學重點實驗室

校級實驗室:

運動醫學與健康研究所

博士點情況

2013年設立體育人文社會學、體育教育訓練學、運動人體科學3個博士點。體育學科為國家一級體育學科博士授予權。

博導情況

運動項目教學:劉青,潘小非,周繼和,舒為平,何穎。

運動損傷防治:袁瓊嘉,藍肇熙,周繼和。

體育史:陳偉。

體育經濟與產業:程林林,柳伯力,劉青,高揚。

西南民族傳統體育:何穎。

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育:潘小非,舒為平,

D. 第十部分 附錄

附錄 APPENDIX

附錄 APPENDIX

第三十九屆理事會

理事長:徐紹史

常務副理事長:孟憲來

副理事長: (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京彬 馬永生 鄧 軍 劉玉辰 朱偉林 李丕龍 李金發 杜金虎 邱建剛 范蔚茗 徐水師 琚宜太

秘書長: 朱立新

常務理事: (按姓氏筆畫排序)

朱 晴 朱立新 李建倫 李耀剛 楊文采 沈建忠 姜建軍 胡清波 柴育成 閻鳳增 彭土標 彭齊鳴 董樹文 韓豫川

潘 懋

理事: (按姓氏筆畫排序)

丁 俊 丁孝忠 萬 力 馬申達 馬永生 王 平 王 達 王小烈 王雲龍 王立峰 王訓練 王汝成 王志紅 王果勝

王京彬 王建青 王瑞江 毛景文 方先知 鄧 軍 鄧運華 鄧志奇 石建省 龍長興 田鳳鳴 田震遠 史長義 馮安生

馮志強 曲亞軍 朱 晴 朱 敏 朱文A 朱立新 朱偉林 朱祥坤 任小華 任雨來 庄育勛 劉山青 劉 卉 劉玉辰

劉亞川 劉傳正 劉慶成 劉建朝 劉俊來 劉鴻飛 關鳳峻 江新華 湯 毅 孫柏年 嚴光生 杜海燕 杜金虎 李 俊

李大華 李子穎 李文淵 李文鵬 李丕龍 李在文 李連舉 李金發 李建功 李建倫 李洪喜 李高生 李海兵 李海忠

李超嶺 李獻華 李德連 李耀剛 楊藝華 楊文采 楊志剛 楊金湖 楊經綏 楊樹峰 楊振宇 吳玉龍 吳永平 吳湘濱

邱建剛 邱增果 何先濤 何遠信 何南飛 沙金庚 沈建忠 宋永祺 宋光齊 宋勝武 張 陟 張 群 張訓華 張永波

張亞鈞 張金昌 張順金 張曉東 張培震 張維亮 張新興 陳 漢 陳正國 陳寧璋 陳偉海 陳華文 陳軍峰 陳建平

武 強 苗豐民 范蔚茗 林暢松 歐陽志鴻 羅立強 金之鈞 金若時 周海民 周新源 單昌昊 單海平 孟憲來 項嘗培

趙 越 趙文智 趙先良 趙保勝 趙憲敏 郝 芳 郝梓國 郝靜野 胡 平 胡時友 胡建衛 胡清波 胡瑞忠 柏貴生

段子清 侯金武 侯春堂 侯增謙 姜玉池 姜建軍 姜樹葉 姚華舟 姚秉忠 姚建新 賈躍明 夏 鳴 柴育成 倪師軍

徐義剛 徐水師 徐紹史 徐振坤 郭文秀 郭正堂 唐京春 黃潤秋 崔 濱 閻鳳增 琚宜太 彭土標 彭齊鳴 董書寧

董樹文 蔣忠誠 韓子夜 韓晉芳 韓曉峰 韓豫川 程 新 程利偉 舒良樹 舒德干 謝富仁 樓小東 蔡劍輝 譚克龍

熊先孝 熊盛青 潘 懋 霍全明 霍雅勤 魏連偉 魏國齊 魏雄斌

副秘書長: (按姓氏筆畫排序)

萬 力 尹功明 付水興 葉建良 白星碧 陳正國 陳國勝 周少平 周尚國 姚 超 郝梓國 姚超美 郭齊軍 崔炯成

程愛國 雷時斌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理事長

徐紹史 國土資源部 部長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內大街64號

郵政編碼:100812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副理事長

孟憲來中國地質調查局 原局長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冠英園西區37號

郵政編碼:100035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理事長

馬永生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地質師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北大街22號

郵政編碼:100728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理事長

王京彬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 主任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安外北苑5號樓4區

郵政編碼:100012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理事長

鄧軍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校長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

郵政編碼:10008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理事長

朱偉林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總地質師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北大街25號

郵政編碼:100010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理事長

劉玉辰 中國地震局副局長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63號

郵政編碼:100036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理事長

杜金虎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勘探與生產分公司 副總經理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北大街9號石油大廈

郵政編碼:10000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理事長

李丕龍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總裁助理

地址:北京市復興門內大街28號凱晨世貿中心

郵政編碼:10003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理事長

李金發 中國地質調查局 副局長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45號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理事長

邱建剛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總經理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南三巷一號

郵政編碼:100082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理事長

范蔚茗 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與技術局 局長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政編碼:100864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理事長

徐水師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局長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羊坊店東路19號中國煤地大廈11層

郵政編碼:100038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理事長

琚宜太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總局 副局長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姚家園路105號

郵政編碼:100025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理事

朱立新 中國地質科學院常務副院長、黨委副書記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理事

朱晴 中國礦業聯合會地質礦產勘查協會 秘書長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西壩河東里甲16號

郵政編碼:100028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理事

李建倫 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 主任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內大街北順城街11號

郵政編碼:100035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理事

李耀剛 建設綜合勘察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 總經理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內大街177號

郵政編碼:10000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理事

楊文采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 院士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理事

沈建忠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 處長

地址:北京市復興路乙15號

郵政編碼:100862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理事

胡清波 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 副院長

地址:北京市豐台區廣安路15號中鐵咨詢大廈

郵政編碼:100055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理事

姜建軍 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 司長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內大街64號

郵政編碼:100812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理事

柴育成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 常務副主任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雙清路83號

郵政編碼:100085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理事長

閻鳳增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 原總工

地址:北京市宣武區紅蓮南路55號

郵政編碼:100055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理事

彭土標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 副總工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德外六鋪炕北小街2號

郵政編碼:100120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理事

彭齊鳴 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 司長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內大街64號

郵政編碼:100812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理事

韓豫川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 局長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和平街十三區甲20號

郵政編碼:10001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理事

董樹文 中國地質科學院 副院長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理事

潘懋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院長

地址:北京大學東門逸夫貳樓(新地學樓)2442室

郵政編碼:10087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秘書長

朱立新 中國地質科學院常務副院長、黨委副書記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萬力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副校長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

郵政編碼:10008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尹功明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處長

地址:朝陽區亞運村華嚴里1號

郵政編碼:100029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付水興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 副主任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苑5號院4區

郵政編碼:100012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葉建良 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 主任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45號院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白星碧 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 副司長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內大街64號

郵政編碼:100812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陳正國 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 副主任兼總工程師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內北順街11號

郵政編碼:100035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陳國勝 中國核工業集團地質礦產事業部 副處長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和平里七區十四號樓

郵政編碼:10001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周少平 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與科學技術局地球科學處 研究員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政編碼:100864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周尚國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礦產資源研究院 副主任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姚家園路105號

郵政編碼:100025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姚超 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勘探與生產分公司 主任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六鋪炕街6號

郵政編碼:100724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專職副秘書長

郝梓國 中國地質學會 專職副秘書長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姚超美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地質勘查處 處長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和平街十三區甲20號

郵政編碼:10001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郭齊軍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與生產分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朝陽門北大街22號

郵政編碼:100728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崔炯成 中海油研究總院科技管理部 總經理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外小街6號海油大廈2009室

郵政編碼:10002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程愛國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煤炭地質分會 副會長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羊坊東路19號中國煤地大廈11層

郵政編碼:100039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雷時斌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地質處 處長

地址:北京市宣武區紅蓮南路55號

郵政編碼:100055

中國地質學會分支機構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區域地質及成礦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李廷棟 秘書長:耿樹方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地質研究所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地學哲學研究分會

主任委員:朱訓 秘書長:畢孔彰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北三環中路77號北影小區23-4-202

郵政編碼:100088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地質學史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翟裕生 秘書長:陳寶國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地質學史研究室

郵政編碼:10008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非開挖技術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朱文A 秘書長:胡遠彪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北京探礦工程研究所

郵政編碼:10008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礦物學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王汝成 秘書長:蔡劍輝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資源所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地質教育研究分會

主任委員:孟憲來 秘書長:余際從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郵政編碼:10008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第四紀冰川及第四紀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王蘇民 秘書長:趙志中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大學南路11號地質力學所

郵政編碼:10008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地質力學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龍長興 秘書長:雷偉志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大學南路11號地質力學所

郵政編碼:10008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海洋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馬申達 秘書長:周華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環市東路477號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郵政編碼:510075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水文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石建省 秘書長:張發旺

地址:河北省正定縣中山東路92號水環所

郵政編碼:05080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礦產資源保護綜合利用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劉亞川 秘書長:陳炳炎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二環路南三段五號成都綜合所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科技處

郵政編碼:61004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地質制圖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耿樹方 秘書長:範本賢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地質所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洞穴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姜玉池 秘書長:陳偉海

地址:廣西省桂林市七星路50號岩溶地質所

郵政編碼:541004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礦山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汪貽水 秘書長:王靜純

地址:北京市復興路乙12號1118房間

郵政編碼:100814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地質科技情報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張洪濤 秘書長:施俊法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45號地調局發展研究中心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探礦工程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王達 秘書長:張林霞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77號勘探所

郵政編碼:065000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地質災害研究分會

秘書長:劉傳正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大慧寺20號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郵政編碼:10008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岩礦測試技術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羅立強 秘書長:吳曉軍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測試中心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勘查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朱立新 秘書長:史長義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84號物探所

郵政編碼:065000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地質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

秘書長:謝平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四羊肉胡同15號中國地質博物館宣傳聯絡部

郵政編碼:100034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岩溶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姜玉池 秘書長:裴建國

地址:廣西省桂林市七星路50號岩溶所

郵政編碼:541004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礦產勘查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王志紅 秘書長:徐金芳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冠英園西區37號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

郵政編碼:100035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地層古生物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項禮文 秘書長:姚建新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地質所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古地磁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朱日祥 秘書長:楊振宇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大學南路11號地質力學所

郵政編碼:10008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農業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姜建軍 秘書長:侯春堂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大學南路11號

郵政編碼:10008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張培震 秘書長:劉俊來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中國地質大學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

郵政編碼:10008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前寒武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於海峰 秘書長:王惠初

地址:天津市大直沽8號路4號天津地質所

郵政編碼:300170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非金屬礦產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李建倫 秘書長:李俊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內大街北順城街11號建材工業地質勘查中心

郵政編碼:100035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遙感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鞠建華 秘書長:李志忠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航空遙感中心

郵政編碼:10008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21世紀中國地質研究分會

主任委員:壽嘉華 秘書長:陸春榕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城市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李烈榮 秘書長:鄭桂森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四環北路123號北京地礦局

郵政編碼:100195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沉積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劉寶珺 秘書長:林暢松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海洋學院

郵政編碼:10008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地質期刊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兼秘書長:郝梓國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旅遊地學與地質公園研究分會

主任委員:姜建軍 秘書長:王艷君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岩石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楊經綏 秘書長:吳才來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地質所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同位素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朱祥坤 秘書長:李延河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資源所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礦床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陳毓川 秘書長:毛景文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資源所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數學地質與地學信息專委會

主任委員:陳建平 秘書長:陳建國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

郵政編碼:10008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黃潤秋 秘書長:伍法權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土城西路19號

郵政編碼:100029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環境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侯金武 秘書長:郝愛兵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大慧寺20號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郵政編碼:10008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金之鈞 秘書長:孫冬勝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1號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郵政編碼:10008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煤田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張群 秘書長:靳秀良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高新區錦業一路82號

郵政編碼:710054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地質科技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

主任委員:壽嘉華 秘書長:王弭力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徐霞客研究分會

主任委員:張宏仁 秘書長:曲興元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大慧寺20號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郵政編碼:10008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樁基無損檢測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趙竹占 秘書長:胡平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84號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郵政編碼:065000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勘探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胡平 秘書長:米宏澤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84號物化探所

郵政編碼:065000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大陸地殼與地幔研究分會

主任委員:許志琴 秘書長:楊經綏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青年工作委員會

主任委員:豐成友 秘書長:王猛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省級地質學會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北京地質學會

理事長:魏連偉 秘書長:劉學清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四環北路123號地質大廈

郵政編碼:100195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天津市地質學會

理事長:任雨來 秘書長:李學美

地址:天津市南開區長實道8號

郵政編碼:30019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河北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張維亮 秘書長:劉勝民

地址:石家莊市中華南大街24號

郵政編碼:05008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山西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岳盛林 秘書長:李鳳德

地址:太原市並州北路27號

郵政編碼:030024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內蒙古自治區地質學會

理事長:趙保勝 秘書長:烏恩

地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東路80號社會主義學院B座4樓

郵政編碼:010010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遼寧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湯毅 秘書長:王宏亮

地址:沈陽市北陵大街29號

郵政編碼:110032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黑龍江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韓振新 秘書長:崔濱

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紅旗大街263號307室

郵政編碼:150090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上海市地質學會

理事長:張阿根 秘書長:朱火根

地址:上海市靈石路930號

郵政編碼:200072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江蘇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陶培榮 秘書長:朱士鵬

地址:南京市珠江路700號

郵政編碼:210018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浙江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樓小東 秘書長:王功逸

地址:杭州市體育場路545號

郵政編碼:31000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安徽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李學文 秘書長:柏林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296號

郵政編碼:23000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福建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何南飛 秘書長:丘文芬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湖東路49號

郵政編碼:35000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江西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呂細保 秘書長:黃越

地址:南昌市站前路176號

郵政編碼:330002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山東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柏貴生 秘書長:王來明

地址:濟南市建築新村南路35號

郵政編碼:25001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河南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段子清 秘書長:張天義

地址:鄭州市鄭東新區鄭光北街9號王鼎國貿大廈3號樓811室

郵政編碼:450016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湖北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孫亞 秘書長:沈貴文

地址:武漢市武昌公正路27號國土資源廳學會辦公室

郵政編碼:43007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湖南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方先知 秘書長:胡秋君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芙蓉中路二段223號

郵政編碼:41000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廣東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歐陽志鴻 秘書長:李鑒倫

地址:廣州市東風東路739號地質大廈1808室

郵政編碼:510080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學會

理事長:楊政中 秘書長:張如放

地址:廣西南寧市中心路2號廣西國土資源廳大樓5樓

郵政編碼:530028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海南省地質地理學會

理事長:廖正偉 秘書長:符和生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南沙路88號

郵政編碼:570206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地產學會

理事長:李英儒 秘書長:董世琳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學田灣正街1號

郵政編碼:100035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四川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宋光齊 秘書長:秦鋼

地址: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25號四川省國土資源廳人北綜合樓

郵政編碼:35000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貴州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李在文 秘書長:廖莉萍

地址:貴陽市中華北路164號

郵政編碼:550004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雲南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李連舉 秘書長:張家良

地址:雲南省昆明市東風東路東風巷87號地質大廈附樓201室

郵政編碼:65005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西藏自治區地質學會

理事長:多吉 秘書長:劉鴻飛

地址:拉薩市北京中路21號西藏地勘局地勘處

郵政編碼:850000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陝西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張德新 秘書長:周明

地址:西安市雁塔路北段100號

郵政編碼:710054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甘肅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郭玉虎 秘書長:黃萬堂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紅星巷168號

郵政編碼:730000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青海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劉山青 秘書長:李懷毅

地址:青海省西寧市南川西路107號青海地質調查院

郵政編碼:810012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學會

理事長:劉卉 秘書長:韓偉

地址:寧夏銀川市黃河東路915號

郵政編碼:750002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學會

理事長:胡建衛 秘書長:張冀

地址:新疆烏魯木齊市天山區金銀路52號國土資源廳辦證大廳5樓

郵政編碼:830000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吉林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韓曉峰 秘書長:張興洲

地址:長春市建設街2199號鴿子樓323室(吉林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

郵政編碼:130061

中國地質學會辦事機構工作職責

秘書處工作職責

中國地質學會秘書處是中國地質學會的常設工作機構之一,是落實上級有關部門批示精神和學會理事會決議的執行部門,是指導和協調分支機構及省級地質學會開展工作的部門,其主要工作內容及職責如下:

◇負責學會常務理事會議、秘書長會及年度省級地質學會、分支機構秘書長工作會議等會議的籌備及學會學術年會的組織、協調工作。

◇負責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院士申報、推薦,組織開展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地質科技獎、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等獎項的評審工作。

◇負責學會相關文件、制度、計劃、總結、報告等的起草,負責日常文件的收發、分類、立卷、歸檔。

◇負責學會宣傳工作,包括內部刊物《中國地質學會會訊》、《情況通報》等的編輯出版工作,負責學會網站的內容更新、發布、維護等。

◇負責分支機構申報、年檢等工作。

◇負責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地質類專業認證委員會認證申報、培訓、檔案管理等日常業務工作。

◇承辦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國土資源部等部門交辦的其他工作。

禹啟仁處長

華麗娟副處長

孟慶偉工程師

金耀仙

李彬颸

孫莉莉

期刊處工作職責

◇負責《地質學報》(中文版)、《地質論評》和《地質學報》(英文版)3種期刊的編輯出版和發行工作;

◇對中國地質學會各專業委員會和各省級地質學會主辦或協辦的刊物,做好管理、協調、服務和業務指導工作;

◇負責《地質學報》(中文版)、《地質論評》和《地質學報》(英文版)網站的日常維護。

郝梓國處長

章雨旭副處長

周健研究員

張玉華工程師

費紅彩高級工程師

劉戀

黃敏

王曉娟

李捷

孫立卿

閱讀全文

與劉卉北京體育大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