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運動訓練和體育教學和大眾體育有什麼區別
從用途上分:運動訓練是偏於競技 體育教學就是基本的教授體育類知識的。 大眾體育是面上大眾的體育事業。
B. 如何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
一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一種相互尊重、互相愛護的關系。在教師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由於在年齡、經歷、個性、認識和技能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對許多問題的見解就很難形成共識,倘若教師不能掌握一套合理的教學方法去調節其中的關系,固執己見,師生之間的認識和感情通道就會形成隔閡。因此,教師只有真誠、坦率、主動、熱情,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才能營造出一種和諧的練習氛圍,使學生在不受拘束的環境中學習和鍛煉。
二 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體育技能從學習到定型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體育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不同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的學生,對體育課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興趣和要求,甚至個別學生會對體育課沒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套屬於自己的教學特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慾望。多採用事例和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多向思維的能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態下進行學習,這樣才能為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做好鋪墊。
三 發揮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觀察力是智力結構的門戶,想像力是智力結構的翅膀,思維能力是智力結構的核心。高校體育教學中最大特點就是通過學生的觀察力,利用多種感覺器官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對所學的運動技術獲得正確的動作表象,進而來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首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視覺、聽覺來感知技術動作的形象,然後通過觸覺和肌肉的本體感覺來感知動作的要領。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引導和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對技術動作進行分析,從而認識技術動作結構,掌握技術動作。
四 發揮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體育教學中,作為一名教師,要想上好體育課,就必須深入了解和掌握學生的運動基礎、興趣愛好、運動技術水平和能力等。在教學中應區別對待,因材施教。根據不同教材、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及時掌握信息的反饋,因為學生中的運動技能基礎程度和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掌握技術動作的快慢也有所不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針對學生在練習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解決。教師的語言要運用恰當,一語點中要害。這樣就能進一步強化和鞏固正確技術動作和技能的形成,防止錯誤的產生,使學生在頭腦中對這個動作的形象更加清晰、明確。
五 注重提高自身修養和業務能力
體育教師應具備廣博的知識和較強的業務能力,這些條件對於學生全面地學習、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培養體育鍛煉的能力以及樹立正確的健康理念起著直接的作用。特別要注重言傳身教,且身教重於言傳,體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的高度的責任心、積極的教學態度,以及堅韌不拔、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和敢於面對困難和挑戰等優秀品質,都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在教會學生成才之前,先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將教書育人的涵義身體力行地表現出來。
六 改革教學法,促使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結合。
體育教師是通過有目的的教育活動,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激發和強化學生的體育興趣,並滿足學生的求知慾和體育實踐活動的需求,從而調動學生追求知識,激勵學生探索體育科學奧秘的強烈願望。在傳授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之中開發學生的智能,使體育運動能力和知識相結合,以此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和水平,通過師生之間的教與學、語言交流,互相啟發,積極思維,開闊學生的思路,明確教學目的任務,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念。
七 提供優美和諧的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包括教學活動中一系列的主要物質因素,是教學的主要外部條件。人的任何活動都是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的,周圍的一切外部條件都可能給人以潛移默化的影響。體育教學活動亦不例外,同樣離不開教學環境這一因素。它是教學得以實施的必要條件,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消除學生的疲勞,緩和緊張的心理等產生積極影響作用。
八 改善當前學校體育工作落後狀況的建議
全面貫徹教育方針,認真貫徹實施國家教委頒發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從根本上變升學教育為素質教育;加大教育投入,購置必備的體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體育設施和體育器材的維修、保養和使用的管理制度;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和業務培訓的力度;改善體育教師待遇,提高青年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以此鼓勵他們為體育事業多做貢獻。
綜上所述,只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自我做起,掌握有效的教學技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就會使學生擺脫「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苦學境況,達到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游戲、競賽開發學生的智能和體育能力,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教學中體現知識性、活潑性、趣味性,使學生在心情愉快的氣氛中掌握技術、方法、能力並增強體質。
C. 體育教育與運動人體科學
體育教育:
一、本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體育教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學校體育教育工作規律,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形成專長,能在中等及以上學校從事體育教學、訓練和競賽工作,並能從事體育科學研究、體育管理、社會體育指導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本專業培養要求:
1、領會和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熟悉國家有關教育、體育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2、掌握學校體育教學、健康教育教學、體育鍛煉、運動訓練和競賽德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較強的自學能力、社會適應能力;
3、了解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的動態以及體育科研的發展趨勢;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並具有從事體育科學研究的能力;
4、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書刊,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5、具有健康的體魄,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6、具有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感與能力。
三、主幹學科與專業方向
主幹學科:教育學、體育學。
專業方向:體育教育
四、專業核心課程和主要實踐環節
專業核心課程:教育學、學校體育學、體育心理學、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體育保健學、田徑、籃球、排球、足球、體操、健美操、武術、體育教學論。
主要實踐環節:專業實踐、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畢業論文。
五、就業
畢業後,可到各類學校從事學校體育的教學工作,以及教育教學的管理工作。畢業生也可根據社會需要到企事業單位從事群眾體育的指導工作、體育運動訓練工作和體育科學研究工作。
運動人體科學
生物學、臨床醫學、體育學
D. 體育運動專業與體育教育有什麼區別
體育運動專業:
1.在人類發展過程中逐步開展起來的有意識地對自己身體素質的培養的各種活動。
2.採取了各種走、跑、跳、投以及舞蹈等多種形式的身體活動,這些活動就是人們通常稱作的身體練習過程。
3.其內容豐富,有田徑、球類、游泳,武術、健美操、登山,滑冰,舉重,摔跤,自行車等多種項目。
(4)體育教學與運動能力擴展閱讀:
體育的意義:
1.體育具有強身健體、娛樂,另外還有教育、政治、經濟等功能。
也可以說所處的歷史階段不同,體育就具有不同的功能,但是自從體育產生以來,強身健體及其娛樂自始至終是體育的主要功能。
2.體育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文化現象,以身體活動為基本手段,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及其培養人的各種心理品質為目的。
尤其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們對精神方面的需要高於對物質方面的需要。人們對於體育的認識不只限於強身健體的方面,希望通過體育活動的參與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
例如,人們觀看體育比賽,優美的體育動作,扣人心弦的競賽等都給人們以美的享受,還有在比賽現場,隨著比賽的進行,人們可以大聲的叫喊,可以盡情的發泄自己的情感,使人們在精神上有一種輕松感。
一次成功的射門,一個漂亮的投籃,隨著快節奏的音樂跳健美操等,不只是健身,更重要的是給人們的一種精神與神經方面的釋放感,愉快感、成就感和心情的舒暢感。
這些都是體育帶給人們精神方面的價值。生活水平越高,人們越是注重體育精神層面的價值。
3.健身長跑可提高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機能 科學實踐證實,較長時間有節奏的深長呼吸,能使人體呼吸大量的氧氣,吸收氧氣量若超過平時的7—8倍,就可以抑制人體癌細胞的生長和繁殖。
4.其次長跑鍛煉還改善了心肌供氧狀態,加快了心肌代謝,同時還使心肌肌纖維變粗,心收縮力增強,從而提高了心臟工作能力。
參考來源:
網路-體育教育
網路-運動訓練專業
E. 體育教育與競技運動、游戲的區別和聯系
一、本質不同
1、體育教育是以運動訓練培養目標,該專業培養德智體美等諸方面全面發展的體育教練員,以及從事專項體育教學和競技運動科研與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
2、體育競技是以取得優異成績為目的,體育的目的是增強體質,游戲是以娛樂為目的。體育的本質是文化活動,運動更集中指身體的鍛煉,偏向競技性,游戲則偏重娛樂性。
3、競技運動是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體育競賽為主要特徵,以創造優異的運動成績和奪取比賽優勝為主要目的的社會體育活動。
4、游戲是為了發展游戲者的體力和智力,或是為了娛樂。
二、發展方向不同
5、是指在餘暇時間或特定時間所進行的一種以娛悅身心為目的的體育活動。具有業余性、消遣性、文娛性等特點。內容一般有球類游戲、活動性游戲、旅遊、棋類以及傳統民族體育活動等。按活動的組織方式可分為個人的、家庭的和集體的。
6、按活動條件可分為室內的、室外的;按競爭性可分為競賽性的和非競賽性的;按經營方式可分為商業性的和非商業性的;按參加活動的方式可分為觀賞性活動和運動性活動。開展娛樂性體育活動,有益於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培養高尚品格。
三、面向人群不同
7、亦稱「社會體育」、「群眾體育」。是為了娛樂身心,增強體質,防治疾病和培養體育後備人才,在社會上廣泛開展的體育活動的總稱。包括職工體育、農民體育、社區體育、老年人體育、婦女體育、傷殘人體育等。
8、主要形式有鍛煉小組、運動隊、輔導站、體育之家、體育活動中心、體育俱樂部、棋社,以及個人自由體育鍛煉等。
9、開展群眾體育活動應遵循因人、因地、因時制宜和業余、自願、小型、多樣、文明等原則。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是發揮體育的社會功能,提高民族素質和完成體育任務的重要途徑。
四、醫療體育:
10、指運用體育手段治療某些疾病與創傷,恢復和改善機體功能的一種醫療方法。一般不受時間、地點、設備條件的限制。
11、通常採用醫療體操、慢跑、散步、自行車、氣功、太極拳和特製的運動器械(如拉力器、自動跑台等),以及日光浴、空氣浴、水浴等為治療手段。宜因人而異、持之以恆、循序漸進,並配合葯物或手術治療和心理疏導。
(5)體育教學與運動能力擴展閱讀:
體育的本質;
1、體育活動是人類社會的一種身體教育活動和社會文化活動。體育的本質特點,是以身體練習為手段,發展身體,增強體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社會發展服務。
2、體育運動是培養孩子們的能力與習慣。運動既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能力。從行為模式的角度看,某些運動能力還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3、比如會游泳,在遇到突發事件落水時就是一種救命的能力;會騎自行車,在日常生活中不但能鍛煉身體,也是一種很好的交通手段;由運動練就的機敏靈活的反應、巧妙的雙手和強健有力的臂膀,到了工作崗位上就有可能轉化為許多勞動或工作的基礎性能力。
F. 教師在實施體育教學之前,為什麼要分析學生的體育態度和認知運動能力
一、評價理念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體育學習和鍛煉的情況。評價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1.反映學生學習及身體健康狀況,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2.掌握並分析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問題,及時改進教學過程;3.全面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困難,幫助學生科學的鍛煉身體,了解學生的健康成長情況(使學生養成終身堅持鍛煉的習慣)。評價中應關注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度,既要注重鍛煉的結果,更要關注鍛煉的過程。二、評價方法1.評價要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體育課程標准(實驗稿)》的要求對學生體育學習的評價突破以往只注重終結性評價而忽視過程性評價的傾向;淡化評價的鑒別功能,強化評價的診斷、發展與激勵功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評價的方式要多樣化,具體做法應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年齡特徵、認識能力等。2.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新型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參與到評價的過程中,以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除了教師評價(公布評價結果)外,同時開展自評、互評、小組評價,還要動員家長提供評價建議作為參考,真正體現出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和民主化。3.既注重終結評價,又注重過程評價評價的依據不能只看運動成績的好壞,而應結合學生課堂表現以及課後鍛煉情況的全部過程,既要看最後的結果,也要注重運動進步的幅度,同時建立好個人健康成長記錄袋。4.評價要從實際出發評價要因人而異,切合實際,對於那些素質較差的學生要採用不同的標准,要參考運動進步的幅度,多用一些鼓勵的話語激勵學生,使他們樹立自信心。三、評價的內容1.課堂表現(附表)在課堂上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活動情況,還要觀察他們是否積極參與鍛煉,與他人團結合作等等。2.體育理論知識的認識和掌握情況對理論知識的掌握,不能單靠問答的方式進行,應考慮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情況,以及現實生活中的應變能力,要看知識的積累是否達到學以至用的目的,是否真正做到對理論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3.對問題的解決能力要求學生不僅要有發現問題的能力,而且能夠及時有效的解決問題。在課堂教學及鍛煉中遇到困難,能否與他人合作交流去克服,養成勇往直前、不怕困難的精神,養成獨立自主、科學鍛煉的習慣,教師可根據學生解決問題的實際情況給予評定。4.健康成長記錄袋將學生的個人情況,進步狀況,不足之處,存在問題,及時改進的情況等作為評價的依據。5.階段性評價應從學生每月甚至每星期的多方面情況進行綜合評價,有利於學生時刻嚴格要求自己,不斷進步,從而激發追求上進的動力。總之,每種評價的方式各有特點,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思想,多聽取學生們對評價的具體建議,使評價體系更加切合實際,充分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從而使「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真正落到實處,使學生得以健康的成長。
G. 體育教育專業和運動訓練專業是否一樣
二者屬於相近專業,但是不一樣,具體區別如下:
1、主幹課程不同
體育教育: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心理學、體育保健學、體育概論、學校體育學、體育科研方法、體育統計學、田徑、體操、籃球、排球、足球、武術、乒乓球等。
運動訓練:體育新聞、體育英語、體育旅遊、體育管理等
2、知識能力不一樣
運動訓練:
①掌握運動技術學科、運動人體學科、教育心理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②掌握一般運動訓練和專項運動訓練的分析方法和技術;
③具有從事專項運動訓練與教學、競賽組織與裁判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④熟悉我國體育工作運動訓練、運動競賽等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⑤了解一般運動訓練和專項運動訓練的發展動態。
體育教育:
①掌握教育科學、心理科學、人體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②掌握體育教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③掌握體育鍛煉、訓練與競賽的基本理論與力法;
④具有學校體育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
⑤熟悉國家有關教育、體育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⑥了解學校體育改革和體育科學的發展動態。
(7)體育教學與運動能力擴展閱讀:
體育教育專業的設置背景及發展前景:
培養具備系統地掌握體育教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學校體育教育工作規律,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有所專長,
能在中等學校等從事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課余體育訓練和競賽工作,並能從事學校體育科學研究、學校體育管理、社會體育指導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學生主要學習教育學、心理學、人體科學、學校體育學、體育鍛煉、訓練與競賽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受到體育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掌握從事學校體育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
可到各類學校從事學校體育的教學工作,以及教育教學的管理工作。畢業生也可根據社會需要到企事業單位從事群眾體育的指導工作、體育運動訓練工作和體育科學研究工作。
H. 簡述體育教學的特點
體育教學要遵循教學的一般要求,但在許多環節上不能拘泥於一般教學的規則,因為體育教學有體育的特點:
(一)體育教學以傳授體育技術、技能為主要內容,其根本目的在於增強學生體質。
(二)體育教學以機體參與活動和教學組織的多樣化為其特徵。
(三)體育教學以對學生品德、心理品質培養的特殊作用,顯示其鮮明的教育功能。
體育教學是在體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下,採取符合體育教學任務的方法,指導、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學習體育和衛生保健知識,掌握運動技術、技能和鍛煉方法,增強學生體質,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個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過程。
體育教學是學生的認識活動,具有學生認識活動的一般特徵。由於體育這門學科技術性強,體育教學又有它自身的特點,認識和掌握這些特點,才能遵循認識的一般規律和體育教學的特殊規律,嚴密組織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I. 論述體育教學過程中運動技術學習和體能發展過程的區別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中關於課程特性的描述是這樣的:「……特性之一就是健身性——強調在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過程中,通過適宜負荷的身體練習,提高體能和運動技能水平,促進健康成長……」基於這一解釋,可以看出是通過運動技能和方法等這些主要內容,通過運動技能等的的學習與應用來達到增強體能、增進健康目的目的。
目前的體育課堂教學我認為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由於對運動技能的教學理解偏頗,出現了兩個極端:一是過分追求運動技能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不分學段、不考慮年齡特點,嚴格按照競技化模式、成人化規則進行學、練。其結果是運動技能掌握一般化,學生沒有獲得運動的快樂體驗,學的不高興,久而久之,不喜歡運動技術的學習,甚至厭學導致體能下降。二是淡化運動技能教學,運動技能教學的過分隨意化,一味的讓學生去學習、體驗、感受,人文性目標關注較多,忽視了運動技能教學的設計與指導。結果是學生沒有學到什麼技能,充其量是身體進行活動,體驗不到掌握技能提高後的快感。正如北京體育大學姚蕾教授所說:新一輪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不盡如人意的,多年過去了,新理念層出不窮,但有說服力的教育實驗報告至今未能看到,很多體育老師無所適從,不少地方的體育課不能正常開展。這場改革初期,有專家主張未來的體育課要實現「三自主」,學生願意玩什麼就學什麼,老師願意教什麼就教什麼,給體育教學留下了極壞的後遺症……這足以引起我們高度關注。
教育部決定在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通過學校組織的課內外體育的教學和活動,讓每個學生至少學習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這說明運動技能教學仍然是新課程理念下體育與健康教學的主幹領域,它能體現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課程性質。教學中,我們應避免以往的極端做法,在體育運動技能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發展學生體能。
如何加強運動技能教學,發展學生體能
2.1採用學生愉悅接納的方式,培養和激發學生對技能、體能訓練的興趣。
沒有體能的發展,體育課就變成了休閑課,只有通過身體的反復練習,才能達到掌握知識、增強體質、發展體能的目的。因此,首先要培養和激發學生對體能訓練的興趣,採用游戲、趣味球類或繞圖形跑等學生悅納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增強參與意識,在練習中享受到快樂,從而提高其練習的積極性,發展他們的體能。如乒乓球運動是中學生普遍喜愛的運動,但對專項的體能訓練,學生不感興趣。在安排體能練習時,教師可利用游戲、競賽等方法,並結合技能進行教學,運動量、運動負荷要循序漸進,使學生通過乒乓球的練習和各種有關的專項練習,體能進一步得到發展。
2.2採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法,有效地加強運動技能,發展學生體能。
在體育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經驗,進行創新體驗和練習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使學生既掌握運動技能,又提高體能水平。如在快速跑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掌握技能的情況進行分組,對起跑慢的學生可採用各種預備姿勢、突發信號的反應起動練習,對動作速度、靈敏性差的學生可採用快速站立跑、蛇形跑、快速仰卧起坐、搶繩子等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在發展體能的同時,體會到體育練習的樂趣,從而培養終身體育的習慣。
在教學生一項新的運動技能時,教師首先要把各個環節的技術要點講清楚,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對出現的問題,要採取有效的方法及時解決。如正面雙手頭上擲實心球的技能教學,應教會學生正確的持球技術、預備姿勢和最後用力及發力後怎樣維持身體的平衡。通常最後用力階段是正面雙手頭上擲實心球技術的核心環節,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投擲距離的遠近。在教學實踐中我把擲實心球技術編成順口溜,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後腿蹬,前腿撐,抬頭、挺胸要收腹,直臂前擺把指撥,最後換腿保平衡。通過幾句話把整個投擲技術貫穿在一起,學生很容易就記住了技術要點。再如,跳遠的技術動作由助跑、起跳、騰空、落地四個技術部分組成。快速的助跑和正確有力的起跳結合技術是跳遠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應讓學生反復體會擺腿擺臂的相互配合和擺腿時的送髖動作。擺臂要注意提肩、拔腰、向上頂頭,擺腿要向前上送髖。起跳後要將起跳腿的髖、膝、踝關節充分蹬伸,起跳騰空後不忙於彎曲或向前抬起跳腿。要待身體越過拋物線最高點以後,再做放擺動腿和向前收起跳腿的動作。掌握助跑與起跳結合技術後,學生能樹立信心,從而取得優秀的成績。
2.3採用體育和德育並重的方式,加強運動技能教學,發展學生體能。
運動技能訓練是長久而辛苦的,學生容易產生厭惡的情緒而不能堅持下去,因此在體育訓練的同時,教師還要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對學生多鼓勵、多表揚,針對學生的不同心理表現,不失時機、恰如其分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全身心地投入到掌握技能的過程中。教育學生要正視各種困難和問題,學會用全面、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可根據不同情況,充分地理解、尊重和信任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自主練習的積極性,並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使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練習能夠達到明確而具體的要求。如在耐久跑教學中,加強意志品質的教育尤為重要。可開展班級間的長跑通訊賽、象徵性的長跑比賽,並不斷公布班級的團體成績,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又能激發學生進行長跑鍛煉的積極性,從而把教學和教育融為一體,使學生的體質增強、運動技能的掌握和道德品質的形成在實踐中互相促進、同步發展。
3.注重運動技能教學與發展學生體能的有機結合
學生的體能是運動技能學習的基礎和保證,運動技能是人體體能的發揮和拓展。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既掌握運動技能和方法,又發展體能。如在雙手頭上擲實心球的教學中,容易出現下列錯誤,要及時採取相應的發展體能的方法。(1)持球時手心沒有空出。說明學生手臂和手指的力量太差、手拿不住球,對這部分學生要加強手指和手腕及上肢的力量練習,如握力練習,利用手指的斜體俯卧撐等。(2)預備姿勢一是背弓不足,說明背肌力量差,應讓學生背對肋木練習拉伸技術,背拉肋木形成滿弓,俯卧墊上的兩頭起等;二是後腿彎曲不夠,說明下肢力量較差,應讓這部分學生練習蹲跳起、單足跳或跪姿推球等,體會下肢的發力動作。(3)投擲實心球時向下砸球,實心球在空中沒有飛行弧度,說明學生沒有理解實心球技術的原理,出手時間過晚。教師可在投擲牆上畫一定高度的投擲線,或拉一根2-3米高的皮筋,使學生將實心球投過皮筋,糾正學生出手角度不對,出手過晚的現象。對於在投擲過程中出手過慢的學生,可讓他們利用輕器械如軟排來替代實心球練習。在實心球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出現單純用上肢發力的現象,說明這部分學生的協調性差,對技術理解不透徹。所以在運動技能的教學過程中要多增加一些協調性的練習,如仰卧兩頭起體會腰腹發力的感覺,前拋後拋實心球體會投擲過程中身體協調用力的感覺,還要加強理論的學習,提高學生對技術的理解程度。
教學中體能練習是手段和方法,運動技能學習是目標要求。以下提供一種運動技能教學的設計思路。
案例:耐久跑
1.教學目標:初步掌握耐久跑的途中跑技術,發展耐力素質,形成相互鼓勵的意識,培養頑強的意志品質,提高對耐久跑的信心。
2.教學內容:途中跑
3.教學步驟:
(1)自定2分鍾的慢速節奏跑,要求學生在跑的過程中體會技術動作、呼吸方法、呼吸節奏和慢跑節奏
(2)2人一組自定慢跑速度的5分鍾伴同跑,要求學生2人一組,跑速一致,快者應鼓勵慢者,並肩跑進,跑下來後,交流體會。
(3)教師提問:影響堅持跑下來的因素是什麼?(學生可能回答:速度的控制、耐力水平、同學的鼓勵、堅強的毅力和信心等)
4.評析:本案例以耐久跑為載體,設計多目標的達成,努力使學生不斷掌握耐久跑的途中跑技術,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堅強的毅力、信心等)和社會適應能力(如學生的相互交流、相互鼓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