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怎樣給學前班上體育課
【摘要】根據幼兒園教育任務和體育在幼兒身心發展上所能起的作用不同,幼兒上體育課的目的是為了增強體質,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為幼兒未來的成長打好基礎。為實現此目的,只有上好幼兒體育課,才能實現幼兒 「快樂體育」的目標。「生命在於運動」、「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在人們心中已經根深蒂固。人們更加重視下一代身體的鍛煉,更要教育孩子樹立「終身體育」的信念。我認為應從上好每一堂體育課開始逐步實現孩子「終身體育 」的構想。在體育課教學中,(1)我 充分發揮幼兒的表現力和模仿力,提高幼兒對體育的興趣;(2)用帶入法,把學生帶進活動的意境中去。(3)運用兒歌,把培養兒童節奏感與發展身體素質相結合。(4)唱遊結合,促進手、腦發展,打好基礎,強化過渡。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健康的成長。 【關鍵詞】體育課;興趣;教師;兒歌;唱遊 學前體育課不同於小學體育課,課時為三十分鍾。學前幼兒的課主要為一年級的課打基礎,使幼兒能更快地適應小學體育教學,是一個過渡階段。 一、 提高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表現力和模仿力 幼兒活潑好動、思維形象具體、模仿性強。大腦皮層的神經過程容易泛化,所以對具體動作難以掌握准確。有的幼兒肌肉發展落後於骨骼生長,所以動作不靈敏、不協調、不平衡,接受能力和掌握能力都很差,做動作時搖擺不穩,還會有多餘動作出現。鑒於以上特點,我在給學前班上體育課時,准備活動採用的是模仿動作為主的模仿操。有一節准備操是這樣的:「春天來了,小燕子飛回來了,小燕子怎麼飛呀?小朋友學一學,好!飛起來,動作優美一點,跟老師一起飛。」幼兒在我的帶領下,兩臂側平舉,屈膝下蹲,同時兩臂上下煽動著,,象一隻只快樂的小燕子在天空自由的飛舞。還有風吹楊柳,鴨子、企鵝走路等動作。先是啟發幼兒想每個小動物走路的樣子,然後模仿著做它們的動作,發揮幼兒的想像力,提高了幼兒的鍛煉興趣,使每個幼兒都有表現的機會;同時運用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在模仿中學會了基本動作,完成了准備活動. 二、 用帶入法,把學生帶進活動的意境中去 所謂意境,就是主導者通過一定的畫面,語言的渲染,把內情於外境高度結合所創造出來的一種完美和諧的境界。引導學生入境,就是教師運用兒童化語言,把活動的人、景、事物在頭腦里「活」起來,讓 幼兒進入情景。有一節課的整理活動,我以一個鮮明的主題為核心組成互相緊密關聯的故事進行「故事化體育教學」,把 上肢、下肢、全身運動組成一書「快樂的星期天」,以小朋友和爸爸媽媽過周日為主線,連成早上推著自行車去公園,路上看到小鳥在飛→然後給自行車打氣→騎自行車時看到風吹柳樹邊→到公園劃船等一連串的 動作模仿,給幼兒以完美的故事情節和豐富的想像材料。具有形象性,具體性,可感性等特點,讓幼兒展開聯想,並隨之運動,使孩子身心都得到發展。 三、 運用兒歌,把培養兒童節奏感與發展身體素質相結合 兒歌是幼兒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它不僅對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開發幼兒智力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在幼兒體育教學中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兒歌具有鮮明的節奏和韻律,形象的經過藝術提煉的幼兒化語言,可以幫助孩子迅速熟練動作,掌握技能,縮短學習過程,使動作正確美觀,協調一致,同時兒歌中的內容和動作形象聯系緊密,音節強弱和動作節奏一致,又有助於減少和消除幼兒練習中的多餘動作。 四、唱遊結合,促進手、腦發展,打好基礎,強化過渡 唱遊是學前課的重要教學形式。如果單純教動作,幼兒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掌握。而配合唱誦兒歌,游戲則能很快學會動作,而且學得快、記得牢。因此在選擇游戲時力圖和主教材有關。在教連續單雙腳時,我選的游戲是「找朋友」,幼兒圍成圈,兩腳交換地跳著,邊唱邊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 好朋友,警個禮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見。」幼兒特別喜歡這種邊唱邊做動作的游戲形式。在配合兒歌學習動作時由於多次重復,大腦皮層運動中樞和語言中樞,產生反復規律性,建立了條件反射。 由於兒歌的語言—詞語在這里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強化動作的作用,這就易於使幼兒記忙、鞏固動作。 總之,這幾點嘗試取得了一定效果,有利於幼兒身心發展, 幼兒「玩中學」,「學中玩」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從而促進了基礎知識的掌握,為幼兒升入一年級打好基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② 大班戶外游戲及玩法
一、蹲蹲孵小雞
1、游戲玩法:
參加者站成一個圓圈,兩手握拳伸向前方,一個幼兒自左往右挨著每一個幼兒一邊指點,一邊說:「蹲蹲孵小雞,捉不牢就要飛」。「飛」字落在哪個幼兒身上,哪個幼兒就做抓小雞的人,其餘幼兒做小雞,在規定場地內自由的飛、跑。這時抓雞的人就可以去抓。
2、游戲規則:
當小雞蹲下時,就不能抓了。抓到二、三隻後,計算一下被抓的人數(小雞數),游戲可重新開始。
二、貼燒餅
1、游戲玩法:
幼兒扮演燒餅圍成一個圓圈。一人做貼燒餅的人,一人去追貼燒餅的人。
2、游戲規則:
貼燒餅的人在被追的時候可以貼在圈上的任何燒餅,被貼的燒餅必須馬上逃跑,如果被抓到則交換角色繼續游戲。此游戲可以做多層的燒餅進行。
三、炒豆豆:
1、游戲玩法:
兩人相對而立,手牽手,邊念兒歌「炒、炒、炒豆豆,炒好了豆豆翻跟頭」,邊有節奏地向左右協調擺手。兒歌念到最後一句時,兩人舉起一側的手臂來共同鑽過翻轉身體180度,還原姿勢。游戲反復進行。
2、游戲規則:
當兒歌念完時,才能翻跟頭
四、結冰
1、游戲玩法:
幼兒分散在場地上,自由做走、跑、跳及其他動作練習,並聽老師數1-10,當數到10的時候老師說:「結冰」。全體幼兒就不動了。(可以兩人或三人擁抱)老師說「冰化了!」幼兒散開繼續自由做動作,如此重復游戲。
2、游戲規則:
結冰的時候要求幼兒抱在一起不亂動,不可以隨意自由走動。
五、追皮球
1、游戲玩法:
教師將紙箱中的皮球全部拋在塑膠場地上,讓幼兒追逐皮球,追到皮球後,跑回原處把皮球投入紙箱。教師可把幼兒追回的皮球繼續扔出去,幼兒反復將皮球追回並投入紙箱。
2、游戲規則:
每位幼兒每次只能追一個皮球,並把皮球投入指定的箱內。
③ 幼兒園大班體育課教案射太陽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積極感受故事中的語言藝術,並嘗試運用。 2.會按圖意和頁碼的順序閱讀多頁的圖書,在人物之間的關系和事網的發展過程中理解故事內容。 3.喜歡聽中國神話故事,喜歡勇敢、關心別人的後羿形象。 准備: 1.幼兒已了解太陽的作用以及與人們生存的關系。 2.人手一本《後羿射日》的故事書、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圖片。 活動過程:、 1.交流對太陽的已有經驗,引發傾聽故事的興趣。 ★指導語: ①太陽有什麼用處?跟我們有什麼關系? ②天上有幾個太陽,如果是十個太陽會怎麼樣? 2.在人物和事網的關系中理解故事內容。 (1)觀察故事中人物的不同形象,激發閱讀的興趣。 ★指導語:看看這些圖片上都是誰?在這本書里,他們發生了一網什麼事呢?我們仔細看一看。(2)自由閱讀圖書,理解故事內容。 (3)在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故事的內容。 3.完整地欣賞、講述故事。 (1)完整地欣賞故事。(2)嘗試和同伴講述故事。 (3)討論:你喜歡後羿嗎?為什麼? 活動延伸:幼兒製作道具進行表演,幼兒用植物做陽光方面的科學試驗。 資料鏈接:後羿射日 很久以前,東海外的一個峽谷里有一棵高幾千丈、粗一千多米的桑樹。樹上住著十隻金鳥,它們是天帝的兒子,有三隻腳。因為它們的身體會散出極大的熱量,所以天帝規定每天只能有一隻金鳥飛到桑樹項上,用身體的熱量給世界帶來光明和溫暖,使動植物得到生長。 開始的時候,十隻金鳥都能遵守規定,輪流到桑樹頂上去。後來,金鳥們發現在桑樹頂上海闊天空,心情舒暢,而桑樹下的峽谷太窄太深,讓人感到氣悶。因此,誰也不願呆在下面,大家都爭著天天要到桑樹頂上去。爭來爭去,誰也不肯讓步。最後,它們乾脆一起飛上了桑樹頂。 十隻金鳥一起出現在天空,散發出了巨大的熱量,地上的莊稼烤焦了,樹葉烤黃了,石頭爆裂了,河水燒沸了,許多人都被燒傷了,甚至被蒸死了、烤焦了。活著的人只好逃到深深的國洞里,晚上才敢爬出國洞,到河邊、國林去撿一些白天被煮死的魚蝦、被烤死的禽獸當食物,勉強填飽肚子。由於地上的熱量還未散掉,有的人一出洞就熱死了。如果碰上出來找食物的野獸和怪物,有些人就會變成它們的食物。 有一個叫後羿的天神,看見人間在遭殃,就去勸金鳥按規定輪流出來。金鳥們不但不聽,反而發了脾氣,一齊扇動翅膀,散發出更大的熱量,使得大地上有好幾處國林起火,好幾座高國崩裂。後羿趕緊去找天帝,天帝讓後羿傳旨,命令金鳥們遵守規定,退回樹下。後羿向金鳥們宣讀過天帝的聖旨後,金鳥們紛紛飛過來向後羿又抓又啄,大聲叫罵。後羿只好回到天宮,把情況告訴了天帝。一些天神也紛紛支持後羿,要求懲罰金鳥們。天帝只好命令後羿去懲罰金鳥並下界輔助人們。 後羿是天神中勇敢的神箭手,接到天帝的聖旨後,他帶上自己的弓箭,來到人間。他站在海邊的高國頂上,對著天空大吼:「金鳥們聽著,天帝讓我命令你們趕快退下九個到峽中去,只留一個在桑樹頂上。如果不聽,今天一定要懲罰你們。」金鳥們聽了,大聲罵道:「我們是天帝的兒子,你敢懲罰我們?」後羿拿起弓箭,「嗖」地一聲射出一箭,只聽「當」的一聲,空中墜下了一團火球,只剩下九團烈焰,空氣立刻清涼了一些。 剩下的九隻金鳥,看見死了一個兄弟,非常生氣,一起猛扇翅膀,滿天紅光,熱氣騰騰,大地上慘叫聲一片。後羿看到這種情況,非常氣憤,「嗖——嗖——嗖——」一連射出八箭,空中又墜下了八隻金鳥,只剩下一隻金鳥。 大地頓時一片清涼,人們渾身舒暢,大聲歡呼起來。剩下的一隻金鳥,再也不敢胡來了,它每天按時爬到桑樹頂上,完成自己的使命。人們因為它的辛勤勞動,不再叫它金鳥,而把它稱為「太陽」。 後羿殺了天帝的九個兒子,為人們除了害,是人間的大英雄。
④ 大班語言藝術教案《熱鬧的天空》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是如何將風箏飛上天的過程以及美麗、熱鬧的天空寫具體的。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課文五、六節。
教學准備
多媒體幻燈片(五張)
(1)各式圖案的風箏、說話練習題一道。
(2)兩段對比的話。
(3)風箏隨風飄盪的情景(伴隨優美的音樂)。
(4)輔助背誦的兩段話。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導語: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新詞,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重點學習了課文一、二節,了解到作者從體育場上人很、風箏的樣式多、放風箏前的喜悅心情這幾方面來具體寫的。
2.朗讀一、二節。教師引讀:
到體育場來放風箏的人可真不少……風箏花花綠綠,各式各樣……我跟哥哥說……
3.出示多媒體幻燈片(1)
(1)仔細觀察:除了書上描述的以外,天上還有哪些風箏?
(2)說話練習:
天上有(),有(),有()…就是沒有()。
二、發現學習(一)
1.過渡:望著天上各式各樣的風箏,「我」和哥哥迫不及待地想讓風箏飛上天。課文(三、四節)具體描寫了放飛風箏的經過。
2.出示多媒體幻燈片(2):哥哥拿著線軸,向前跑。我拿著風箏。哥哥收住腳,「大蜻蜓」飛上了天空。
3.這兩段話有哪些不同?課文第三節是怎樣將放風箏的經過寫具體的?
圍繞這兩個問題開展四人小組學習。
要求:
1)每位組員都要發表意見。
2)學習組長組織組員交流。
3)組長最後歸納總結。
4.學習組長交流學習結果,教師適時點撥。
5.朗讀三、四節,讀出高興的語氣。
三、發現學習(二)
1.過渡:成功地將風箏放飛上天,給「我」和哥哥帶來了快樂。欣賞風箏在天上隨風飄盪的情景,更是一種無窮的樂趣。
2.出示多媒體幻燈片(3),隨著優美的音樂欣賞風箏在天空中隨風飄盪的情景。
3.多美麗的天空,又多熱鬧的天空。聽老師讀課文,老師讀得好嗎?為什麼?
一會兒,又飛來幾只小鳥,它們圍著「大蜻蜓」嘰嘰喳喳地叫。我正看得入神,西邊又飛起一隻美麗的「大蝴蝶」。
4.學生評價教師的朗讀。
教師追問:這些語句為什麼不能去掉?體會作者是如何將美麗的天空寫具體的。
5.有感情朗讀第五節。
6.分工讀第六節,在朗讀中體會並總結相似的句式:
什麼,怎樣,好像在干什麼。
7.再次出示多媒體幻燈片(3),用以上句式練習說話:
那美麗的「花蝴蝶」,( ),彷彿( )。
那灰褐色的「蜈蚣」,( ),好像( )。 那碧綠的「大蜻蜒」,( ),猶如( )。
8.有感情朗讀第五、六節。
9.背誦五、六兩節。
(1)出示多媒體幻燈片(4),輔助背誦:
一會兒,又飛來幾只小鳥,它們圍著「大蜻蜒」嘰嘰喳喳地叫( )。我正看得入神,西邊又飛起一隻美麗的「大蝴蝶」( )。
天空中的風箏越來越多,熱鬧極了。那金黃的「小蜜蜂」,( ),好像( )。那鮮紅色的「大金魚」,( ),好像( )。還有那精緻的「小衛星」,( ),彷彿( )……
(2)獨立背誦。
(3)集體背誦。
四、總結全文
1.總結語:「天空中的風箏隨風飄盪,襯著瓦藍瓦藍的天空,顯得更加鮮艷,更加美麗。」多麼美麗的風箏,多麼美麗的天空,多麼快樂的心情。放風箏,其實放飛的更是一種心情:舒暢、滿足、快樂、無憂無慮……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⑤ 幼兒園進入大班後,開始進行「幼小銜接」,取消了藝術課、科學課和體育課。 (1)
幼兒園進入大班後開始進行幼兒接取消了藝術和各門的話,那樣是不會的,每一個學校或幼兒園進入時都會學習一些藝術課和科學課。
⑥ 幼兒園大班 美術活動 教案
美術活動:毽子(手工) 活動目標: 1、進一步了解毽子的外形特徵。 2、能夠運用不同的材料製作毽子。 3、在做做玩玩中體驗活動的樂趣,萌發製作玩具的興趣。 活動准備: 各種製作毽子的材料如雞毛、毛線、剪刀、布條等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激發幼兒製作玩具的興趣。 引導語:小朋友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有趣的玩具,它的名字叫毽子,看看它是怎麼玩。 2、出示實物,了解毽子的外形和製作材料。 提問:毽子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用什麼材料製作成? 3、學習製作毽子的方法。 與幼兒共同探討製作毽子的方法。 教師講解示範製作的過程:將毛線、編織繩或布條剪成長短一樣的線段,中間扎緊,然後在下面綁一個扣子。 4、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引導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製作毽子。 提醒幼兒注意底部捆紮的基本方法。 5、展示幼兒作品,相互欣賞、評議。 活動反思: 幼兒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來製作毽子,能按老師教給的方法製作,但在捆紮時都不夠牢固,需教師的幫助。活動後,可以將幼兒製作的毽子放在體育活動區,讓幼兒自由練習踢毽子的技能,體驗做做玩玩的樂趣。
⑦ 幼兒園學前班美術:游泳真開心的教案與反思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各種泳姿的動作特點;了解游泳時頭、身體及四肢的動態的表現方法。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親身展示游泳的動作,在觀察與比較的基礎上了解人物的動態變化規律,初步學會畫游泳時的情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創作的樂趣,體驗表現人物泳姿的快樂,提高學生的鍛煉意識,發展學生對造型人物的把握。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游泳時各種姿態的動作特點。
難點:抓住各種泳姿的動作特點,學會表現動態的方法。
教學准備:
教師:范畫、教學光碟。
學生:紙、彩筆、記號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水立方是我國這次奧運會特別建造的運動場館,你們知道在水立方裡面有些什麼比賽嗎?(游泳、跳水、花樣游泳)(放投影,讓學生感受比賽情景。)
二、新授:
1、想一想游泳時的各種姿態。
2、教師請學生上台來模仿游泳時的動作,並請學生體會動作的變化。
3、教師播放多媒體,讓學生學習游泳動作的畫法。
4、構圖是完成整張作業的關鍵,讓學生仔細思量。
5、教師示範:學生注意游泳時人物的動作變化。
6、布置作業:
(1)、定位:確定畫面中人物的位置關系。
(2)、畫出遊泳時人物的動態。
(3)、塗色:以表現畫面主題為主。
三、評價:
1、引導學生討論出優秀的作業。形象生動、構圖飽滿;色彩豐富、想像奇特。
2、分組交流作業,評出優秀作品。
3、教師講評:同學們的畫都很美麗,平時我們要多參加體育活動,把我們的身體練得棒棒的。
教學反思:
人物繪畫一直是學生比較難掌握的一個繪畫本領,游泳時人物的動態變化較多,首先要讓學生知道競技游泳的分類:自游泳、仰泳、蛙泳、蝶泳,讓學生分清各種動作下游泳時手和腳的不同變化,掌握手、腳的基本畫法。學生通過自己模仿,看別人的演示,已經對游泳的動作有所了解,再加上老師的規范演示,學生對人物繪畫掌握得較好,但加上色彩後,由於學生沒有很好地把握住,整個畫面有所凌亂。
多媒體的演示在整個教學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讓學生比較清晰地就能看清楚人物繪畫的關鍵地方。在作業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在前面實物投影儀上作畫,更能帶動全體學生比較好地完成作業。
本節課結合德育教育,讓學生知道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人人都來參加體育運動。
⑧ 如何改變大班藝術活動集體教學的方式方法 案例
「萬事開頭難」,想必我們大家對這句話是深有體會的,教學活動亦是如此。若要使教學活動一舉成功,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那麼精彩的導入必定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了。根據平時對導入活動的重視與經驗積累,總結出以下幾點體會:
一、明確導入活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角色地位。
導入活動的目的是吸引幼兒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或了解幼兒原有經驗,或復習舊知識為學習新知識做准備,同時,又起到了順利過渡的作用。雖然,它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但是要把握它的配角地位,絕不可喧賓奪主。一般來說,在活動中只佔三分之一比例,更多地時間要留給幼兒學習新的內容,讓孩子有充足的自主學習的機會。否則會失去導入活動的作用,比如,在有一次的看圖說話的教學中,老師設計的導入環節過度暴露了圖片內容,過於繁瑣,冗長,使得幼兒對隨後的看圖環節喪失新鮮感和興趣,情緒懶散,當然使活動效果大打折扣。
二、從針對性入手,體現導入活動的個性化、藝術化。
(一)要針對目標。集體教學活動時間緊湊,導入活動應防止信口開河的現象,一定要根據教學的既定目標精心設計,與教學目標無關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導語游離於教學內容之外,浪費有限的教學時間。
(二)導入方式要符合領域及具體內容的特徵。
導入形式豐富多樣,有謎語導入、解題導入、復習導入、游戲導入、設置懸念導入、講述故事導入、直接導入等等,我們要根據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內容和不同的教育價值,充分展現教材中所蘊涵的教育價值,而選擇合理的導入方式。?
比如,一般來說,歌曲引入、情景導入、詩歌及故事導入就不適合於數學和科學的教學活動,因為科學、數學活動要求幼兒的思維的邏輯性和嚴密性比較高,活動本身的探索性強,並且要有一定的知識經驗做准備,但由於幼兒的抽象邏輯思維還未較好發展,仍以直觀形象思維佔主導地位。所以,在組織這類教育活動時,比較適合的是經驗導入、材料導入、環境導入、復習導入這些導入方式。比如:我們可以聯系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盡管孩子們積累的只是些比較直觀、膚淺的經驗,但是幼兒親身感受的,和他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總能很好地激活幼兒的興奮點,使探索活動順利展開。也可以由復習已學過的知識點出發,讓幼兒自然而然地進入活動。也可以先給出材料,幼兒通過看看、摸摸、捏捏、敲敲等擺弄活動,會產生很強的探索慾望,可增強活動的有效性。在組織《蝸牛》這一活動中,我請幼兒回憶:你在哪裡找到蝸牛的?你捉蝸牛的時候它正在干什麼?蝸牛是怎樣爬的?你在蝸牛爬過的地方發現了什麼?由於課前老師布置過請孩子利用周末捉蝸牛的任務,所以孩子對這些現象都不覺得陌生,有話可說,幼兒回答很積極,通過互相的交流,也幫助幼兒了解到蝸牛的生活環境。當幼兒注意到這些問題後,再引導幼兒探究其中的原因,對更深層次的或自己還不知道的一些問題,有了探究的願望,探究活動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又如在《沉和浮》這一活動中,我為幼兒准備了紙、塑料積木、木頭、鐵釘、棉花、石頭、彈珠、小船、乒乓球、裝滿水的玻璃盆等許多材料,愛玩水是每個孩子的天性,看到這些材料,許多孩子就已經躍躍欲試了。我趕忙說: 「小朋友,請把這些東西放在水裡玩一玩,你會發現什麼?」幼兒很高興,紛紛挽起袖管玩了起來。通過導入部分的操作,幼兒積累了豐富的有關沉與浮的感性經驗,這就為教師接下來分析材料的質地和沉浮之間的關系作了准備。
又如:謎語導入、談話導入、欣賞介紹導入比較適合藝術領域。在美術活動《春姑娘》中,我先向幼兒介紹:傳說天上有位美麗的春姑娘,黑頭發,圓臉蛋,穿著漂亮的衣服,隨著微風飄呀飄,她飄到哪裡,哪裡就會變出綠色的草地,美麗的花朵,樹葉也發芽了,因為她有一條奇妙的裙子。然後展開討論:春姑娘的裙子和我們的裙子有什麼不一樣?她有一條用什麼做的裙子?你覺得她長得怎麼樣?她會給我們帶來什麼?這樣自然進入了畫春姑娘的主題和意境中去,使孩子不僅明確要畫春姑娘,還知道可以用柳樹、綠草地、小花、蝴蝶等添加美化畫面,通過想像繪畫美麗的春姑娘的同時,讓孩子有一個美麗的享受。在美術活動《蜻蜓》中,我先請孩子們猜個謎語:「一雙眼睛圓又鼓,身體就像細細棒,翅膀兩對薄又輕,飛得高來又飛低,水面一點畫個圈,還是捕蚊的小能手。」孩子們的興趣一下被調動起來,在猜謎的過程中,對蜻蜓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當老師拿出范圖的時候,大家齊刷刷地把目光都集中在蜻蜓上,仔細地觀察以求對證,因為謎面里揭示了蜻蜓的身體特徵,還對生活習性有了一定的描述,所以就能自然進入示範畫畫環節,並且不用作生硬的講解,而是扼要明了,孩子們最後的畫面不拘一格,豐富多彩。
當然,各種導入方式在各領域中的運用並沒有絕對的界限,在這里要把握相對的特徵性問題。比如,情景導入比較適合於健康領域、社會領域的教學,但也同樣適用於某些藝術領域、語言領域的教學,甚至也可運用在某個科學、數學的教學活動的導入部分。而即便同樣是故事教學,也可以選用多樣的導入方法,比如,在主題《我家和我家附近》的其中一個語言活動《大黃貓進城》中,由於這個故事對中班孩子來說,情節發展較為繁復,為了減少瑣碎、麻煩的程序,我就採用了直接導入法,即將故事直接呈現出來給幼兒欣賞。讓幼兒完整地了解和體驗故事的發展脈絡,在全神貫注地完整傾聽和觀察圖片中,了解故事的內容,並能跟著故事的進展,細心注意畫面上的標志、路標、招牌、建築等。特別是對一些篇幅較長、蘊意豐富的故事來說,這種方式可減少不必要的鋪墊導入,如在欣賞兒童文學《胡桃夾子》時,我直接講故事,把孩子帶入到了故事本身的意境和懸念中,重點去體驗貫穿在整個故事中的情感變化,從開始到發展、高潮,直至結束,這樣將更有利於保持其參與活動的專注性和注意力。但直接導入方式也不是在所有些故事教學中都是萬能的,如在組織幼兒開展《猴子學樣》活動時,老師若還是採用直接導入方式,那麼孩子在聽完故事後容易失去對故事的新鮮,而情緒興奮,不能很好地靜下心來思考老師所提的問題,所以我就對這個表演性強的故事採用了故事表演導入法。先在活動前編排好情景表演劇,請一名幼兒扮演老公公,請另外幾名幼兒扮演猴子,讓大家觀看。通過觀看錶演,幼兒對故事的整體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老師可以再提問:「表演的對象是誰?」「看到了什麼?哪些地方最有趣?」「猴子在做什麼?」……幼兒在表述時會在所看到的情景劇中又加入自己的思考,這時老師只需讓幼兒完整欣賞一遍故事內容,在幼兒對故事情節、故事語言都能很好地理解以後,就可以請幼兒參與表演故事了。故事表演導入法不僅可使幼兒在專注觀看錶演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對故事的結構和氛圍有所了解,同時還能通過貼近幼兒年齡特點的小猴子表演,將幼兒的興趣點更大程度地激發和調動起來,讓活動真正建立在幼兒的興趣之上。
(三)導入方式體現不同的年齡特徵。
不同年齡的孩子注意力及感興趣的事物和思維特點等都會有所不同,教師在導入活動中應予以充分考慮。
比如:在體育游戲《跳高跳低》中,要求小朋友能學皮球拍得重,跳得高,拍得輕,跳得低,發展相對應的跳躍能力,培養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由於3—4歲孩子對皮球的這種特性還未能充分建立起相關的經驗,這個階段的孩子的思維是直覺行動思維,導入中最好能藉助具體的實物或形象的圖片、手偶或情景表演直觀呈現,如果以談話的方式不能迅速集中注意力,不能有效喚起以往經驗的記憶。所以我在活動時向孩子們呈現了一隻有眼有嘴巴的皮球寶寶,並以擬人的口吻介紹:「我呀是一個聽話的皮球寶寶,拍一拍,跳一跳,拍得重,跳得高,拍得輕,跳得低」。「皮球寶寶」一下子激發了孩子活動的興趣,孩子們都躍躍欲試,爭先恐後地願意與皮球寶寶交朋友。這下就能順利過渡到讓孩子們都作皮球寶寶,來參加游戲的目的,達到了理想的活動效果。
4歲孩子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他們能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和生活經驗相聯系的事情。所以可以試著從憑借教具導入轉入到語言導入,引導孩子積極聯想。比如:在分享閱讀《小狗的一天》,我用讀本聯系法來設計導入活動:「親愛的小讀者,今天又到了閱讀時間,在前面,我們已經學過了讀本《毛毛蟲去散步》、《小海龜》的內容,這兩個讀本講的都是某個小動物的所做的事情,今天讀本中的主人公在《跑呀跑》中出現過。」這樣孩子就會積極思索該讀本的主人公是——小狗,然後請孩子們回憶你見過的小狗是什麼樣子的?孩子們都願意分享有關小狗的經驗的。這個導入既對以前的讀本有概括性的回憶,又一下子激發了幼兒產生學習新讀本的興趣,也促進了幼兒的聯想能力。
5歲的孩子思維時依賴的是表象,具有了一定的概括性,但只是概括事物的外部特徵,6歲的孩子開始認識事物發展的邏輯或因果關系。所以對於中大班的孩子在導入設計中可以有意識地加入概括、邏輯思維為特徵的導入活動。比如在數學活動《認識梯形》中,我採用復習導入法:我們已經學過了長方形,觀察這些長方形,你能說出他們的共同特點嗎?然後教師指著梯形,請幼兒辨認:這個圖形和長方形相比,哪裡一樣?哪裡不一樣?根據幼兒的回答,就將長方形和梯形重疊起來,進行比較。
所以導入時若根據不同幼兒年齡發展水平,客觀的分析幼兒素質和能力,並適時的進行引導,滿足各階段幼兒的發展需求,符合最近發展區的規律,不僅能受幼兒的喜歡,順利導入主題,而且能促進幼兒分析、比較、理解、抽象和概括能力的發展,最大限度的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三、導入設計要注意語言的輸入和輸出,不能追求表面上的熱鬧。有一位老師在上分享閱讀《我愛運動》時,足足花了6分鍾時間播放了一個介紹運動項目的專題片,該片激發了孩子的興趣,但播完後,教師並沒有針對該片組織語言實踐活動,僅僅輕描淡寫地說道:「今天我們要學一本有關運動的讀本《我們愛運動》」。這樣使導入與孩子與讀本沒有產生互動,如同虛設。在這里,我們還要特別注意導入部分問題的設計,我們往往會出現把握不好問題的指向,有時還會重復提問,以至於產生「看似熱鬧,卻沒有什麼價值」這一現象,有時,我們設計的問題指向太過籠統,指導不明確,使孩子不知道如何回答,有的脫離了幼兒生活的積淀和知識經驗,更使他們無從著手,不知道從什麼角度去解決;有時指向太過狹窄,使得幼兒回答呆板,禁錮了他們思維,抑制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的發揮,所以在課堂活動的開端要注意問題設計的把握,從問題設計的開放性、啟發性、層次性方面去考慮,在教學實際中,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回答,步步深入提問,巧妙設問,從而引導幼兒很有興致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
四、導入活動也要注意」情緒狀態的鋪墊「。
有次在期中開課時,我聽了兩位老師進行的《小海龜》這個讀本教學。兩位老師以出示一張圖片或玩偶進行導入:「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是誰呀?」然後在一番問候之後,老師說:「今天我們要看的書就是講了有關小海龜的事。」然後出示第一頁:看到了什麼?(蛋)蛋怎麼了?怎麼看出來的?緊接著看第二頁:看到了誰?(小海龜)有隻小海龜出生了。可能我們的兩位老師都看了教師指導手冊,但是這樣的導入似乎有些平白,如果再能考慮到情緒的導入就會更好些。因為這個讀本從意境和語言上來講都是非常優美的,尤其是小海龜剛出生,它對周圍的一切是陌生的,是帶著新奇的眼睛去發現周圍的一切。所以我們不妨這樣設計:課前先請家長們像寶寶談談寶寶是如何出生的?寶寶出生時的樣子怎麼樣?讓孩子對出生問題產生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先直接出示第一頁:你們看到了什麼?(蛋)這個蛋在哪裡?(讓孩子觀察背景)蛋怎麼了?你是怎麼發現的?這時,教師可以邊防浪花的背景音樂,邊講述:在大海邊,沙灘上,有一枚大大的蛋,過了好久好久,有一天,啪,蛋裂開了!原來有一個寶寶要出生了!你們猜,蛋裡面會出來哪個寶寶呢?小孩子都會很願意猜,老師可以請3、4個幼兒來猜,不做肯定或否定。然後出示第二頁:看,誰出生了?(小海龜)這個時候,孩子們會拍手歡呼小海龜的出生。小海龜剛出生時是怎麼樣的?慢慢地,眼睛睜開了,會看到些什麼?這樣就調動了孩子對作品保持優美、新奇的這份狀態,其實,情感是進入讀本學習的基礎,如果,孩子與讀本產生了情感上的共鳴,然後才會有更多地自主的思考和遐想,雖然現在孩子或許還不能完全地表達出來,但避免了這種為看圖而看,為讀而讀的外在性的閱讀現象。
在故事、兒歌、歌曲等一些作品中,教師要反復地通過吟誦,與文本與作者對話,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予的思想情感,了解作品的情緒基調:或歡快、或喜慶、或優美、或輕柔、或悲傷、或緩慢……..並自然運用於導入活動中,使老師的情緒與創設的意境、氛圍都與作品本身相交相融,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理解作品的情感,並正確運用情感表現作品。在這里,老師要學會跟著孩子的發現、跟著孩子的驚喜要一道驚喜。
五、面對同一批孩子,導入設計要講究風格、形式、語言上的變化和新穎。
很多老師喜歡或已經慣用了「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幅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或「嘿,大家好,我是小熊。」「今天,我們的教室來了兩位客人」等等,每天雷同,缺少激情和變化,也必定影響孩子對活動的興趣,情緒懶散。
六、從細節處入手,追求導入活動的更精彩。
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要成竹在胸,導入活動也不例外,但不能照案宣科,也許孩子的回答或孩子的已有經驗跟自己的設計不一致,所以教師要提前作好充分的「應急預案」。
如果把整個教學活動比喻成船的航行,那麼設計好精彩的導入活動,就如船兒揚起了美麗的帆,它將充滿激情,滿載美好的嚮往,或一帆風順或激流勇進,願小船在海上一路留下亮麗的風景線,一路無限精彩,最終駛向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