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體操在學校體育教育中有何意義和作用
(1)基抄本體操可以培養學生襲組織紀律性,利於體育課的順利進行。
(2)基本體操為體育課提供內容豐富的准備活動。
(3)基本體操的練習可以培養運動節奏感,利於其它體育項目的學習。在學校中加強基本體操教學對上好體育課具有重要意義。
(1)小學體育輕器械體操教學反思擴展閱讀:
基本體操是集走、跑、跳、隊列隊形練習、徒手體操、持輕器械體操和專門器械體操於一體的身體活動,在體育課教學起到的基礎性、輔性、健身性、保健性、趣味性等功能作用,對提高學生身體活動能力保證機體處於最佳工作狀態,防止傷害事故發生,提高體育課教學效果和增強學生體質、促進身心全面健康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基本體操指一般發展身體能力的體操,它能夠鍛煉身體,提高人體技能水平和機能,增進健康般認為,基本體操不是以比賽為主,沒有競技性;
而是以增強體質為主的一類體操,是簡單的、形式多樣的、易於開展的一類體操本文將基本體操按其所包括的內容分為隊列隊形、徒手體操、輕器械體操、專門器械體操四人類進行闡述,說明基本體操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
㈡ 小學體育教學的特點是什麼
1.基本體操的教學目標
水平(三)基本體操教材由三部分組成:隊列和隊形、徒手操和輕器械操。
基本體操對培養學生身體的正確姿勢,矯正不良體態,促進機能發展,增進健康,以及提高學生合作交往與協同動作能力,形成良好的組織紀律、集體意識和心理品質,都具有重要意義。
水平(三)基本體操的教學目標,可以歸納成以下4項:
(1)學會簡單的基本體操動作方法,培養身體的正確姿態;
(2)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體驗活動的興趣;
(3)促進身體協調、勻稱發展,增進健康水平;
(4)提高學生集體活動的意識與行為,體驗個人與群體合作交流的感受。
2.基本體操的特點
水平(三)的基本體操教學內容,在水平(二)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內容和難度,其特點是:隊列隊形練習中的向左、右、後轉走動作,自然、流暢、活潑,不要求按《隊列條令》的轉法和節奏操練。行進中裂、並、分、合隊走的練習,是一組縱隊行進間由多變少或由少變多的隊形變換的練習。預令(口令詞)較長,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注意力以及集體動作協調一致的能力。
徒手操,也就是《小學生廣播操》第二套,是國家專為全國小學生創編的。這套操具有與一般徒手操不同的特點,如,操節多(共12節),各節操的節拍多(每節操4個8拍至8個8拍);變化多(每一節拍要做一個以上動作,而且左右肢體動作不絕對對稱,只在前後4拍或8拍的反復中動作相同)。整套操節奏鮮明,富有韻律感和表現力。可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因此,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全套操的動作,還應啟發學生理解和表現該操所具有的健身、育心、健美的功能,以及活潑歡快、朝氣蓬勃等豐富內涵。
棍棒操是在徒手操基礎上發展的,是輕器械操的一種。它藉助變換握棍的位置和動作,增大動作的幅度和力度,以增強肌肉的伸展性和關節、肩帶的靈活、堅韌性,以及提高身體的協調性等;同時對於糾正身體不良姿態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本套棍棒操結構簡單、節奏鮮明,易學易練。學生可以識圖自練。
3.基本體操的教學內容
(1)隊列和隊形——① 向右(左)轉走;② 向後轉走;③ 行進間列隊、並隊走;④行進間分隊、合隊走。
(2)徒手操和輕器械操——① 徒手操:小學生廣播體操;② 輕器械操:棍棒操(共八節)。
4.基本體操的教與學法
(1)基本體操內容豐富,練習的形式和動作的方法各不相同,教與學應針對教材的特色、目標的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和他們的實際能力而定。
(2)高年級學生已具備較大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多採用探究法,自學自練法、合作交流法、結伴練習法等教與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練習。
(3)基本體操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和加強指導,適時進行示範與點評。必要時,教師可改變動作的結構、內容的組合、運動量的大小、組織形式的變化或採用游戲方法來提高學習效果。
(4)隊列和隊形練習,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生的動作節奏感和整體協同一致上。既要掌握隊列和隊形的動作方法,又要提高與改善學生的精神狀態。
(5)教材中的徒手操選用了原第二套小學生廣播體操,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選用2002年教育部頒發的新的小學生廣播體操進行教學。還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廣播操進行創編,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6)進行棍棒操教學時,教師應建立收發器械的常規要求,以取得安全、有序、快捷的效果。
第三章 田徑教學內容介紹
1.田徑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
五、六年級田徑教學內容是一項發展學生基本活動能力的基礎性教材,雖然冠名為「田徑」,與田徑運動項目名稱一致,但它的教材內容仍是一些較為簡單的跑、跳、投動作,沒有過細的技術和規定過嚴的方法。教材的內容與形式突出了多樣性、游戲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特點,注重學生學習目標的全面達成。通過田徑教學,要達到以下五條目標:
(1)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田徑運動的意識與行為,提高學習田徑的興趣。
(2)掌握跑、跳、投的動作方法,培養學生身體正確姿勢,學會田徑運動的簡單技術和技能。
(3)發展靈敏、協調、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質,促進身體機能正常發育。
(4)營造生動、活潑、和諧的學習氛圍,增強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勇氣和信心。
(5)培養群體意識,增強責任感,提高合作與競爭能力,體驗田徑運動的樂趣。
2.田徑教學內容的特點
(1)小學五、六年級的田徑教學內容是在三、四年級的基礎上發展的,主要是通過形式多樣的跑、跳躍、投擲練習和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一些情境性或主題性的游戲活動,讓學生逐步掌握田徑運動的正確方法和合理動作。
(2)選編的田徑教學內容,無論是分解動作還是連貫動作,個人練習還是集體協作練習,都力爭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主的教學思想,如「小小設計師」、「搶占奔跑空間」,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教學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認知、學會生活。
(3)教學內容淡化了競技性,增加了游戲性、趣味性、娛樂性、健身性和教育性內涵,如「青蛙過河」「學習解放軍,爭當神投手」「歡慶申奧成功」。這些教學內容豐富、生動活潑、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既能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跑、跳躍、投擲的知識和技能,又能將課堂延伸至社會,使田徑教學內容具有更大的活力。
3.田徑教材的教學內容
(1)跑
① 發展快速跑能力的練習(包括:各種快速起動的跑;追拍跑;接力跑;「攻克堡壘」游戲;障礙賽跑;不等距離的追逐跑)
② 發展耐力跑能力的練習(包括:自然地形跑;定時跑;定距跑)
(2)跳躍
① 發展跳躍能力的練習(包括:各種方式跳繩;跳竹竿:「協同跳」游戲;摸高跳)
② 跳高(包括:跨跳練習;助跑起跳,直腿擺動坐上跳箱;急行跳高)
③ 跳遠(包括:立定跳遠;「青蛙跳荷葉」游戲;助跑幾步,一腳跳起雙腳著地;急行跳遠)
(3)投擲
① 發展投擲能力的練習(包括:滾;拋;擲;投;推;撇等)
② 發展擲遠能力的練習(包括:原地及自然跑幾步肩上投擲;原地及自然跑幾步背後過肩投擲;推擲實心球等)
③ 發展投准能力的練習(包括:固定目標投准;活動目標投准)
4.田徑的教與學法
(1)重視學生的體驗。在一些比較簡單動作的教學時,教師只要提示動作要領、方法與要求,對於動作細節不要提出過高、過細的要求。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引導他們自主選擇練習內容,自己參與動作演練,自我感受活動過程,主動探索練習方法和比賽戰術,讓學生在參與中獲得積極的運動體驗。
(2)精心設計練習的形式。教師要運用多樣化、游戲化、趣味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激勵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以充分體現田徑教學的多種功能,達到全面鍛煉、愉悅身心的目的。如,在學習「搶占奔跑空間」游戲時,可採用多種方法完成;進行「消滅老鼠」游戲,可採用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場地完成。
(3)不斷變化練習的方式。在教學組織時,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改變練習的方式與方法,如調整練習的距離、高度、速度、重量,對前進的路線,器械的擺放,分組的形式,合作的組合等等都可以進行變化,以不斷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
(4)創設個性發展和群體合作學習的良好環境。教材中有許多發展學生個性和群體合作學習的練習,如「個人搶占空間」、「集體搶占空間」、「障礙賽跑」、「三人追拍」、「四人協作跳」和「提速火車」等等。這些活動是完成課程目標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和練習方法的傳授,更要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和群體意識、群體行為的培養,如自我展示、頑強意志、互相幫助和集體精神等。
(5)體現「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貫徹因人而異的原則,尤其是高年級女生中許多同學已進入青春發育期,更要注意安排適合她們生理、心理特點的教學內容。練習中的各種生理指標、心理狀態和同學之間的關系,都要體現「健康第一」的思想,使學生在身體、心理、社會適應方面都獲得全面和諧地發展。
(6)注意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思維力。教學中教師要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注意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如「小小設計師」是將單一的往返跑與創造性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自己設計跑步圖形;又如「青蛙跳荷葉」,是把雙腳連續向前跳的動作與蛙跳的動作相結合,讓學生通過想像,形象生動地模仿青蛙輕巧落地的動作,從而幫助他們掌握跳遠落地的緩沖動作。
(7)給學生留有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教材中多數教學案例都給學生留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究、發現、實踐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在這一段時間內學生是真正的課堂學習的主角,可以自由選擇學習內容,自主決定難易程度,自己掌握學習進程。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搭建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不包辦代替。
第四章 技巧與器械體操教學內容介紹
1.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目標
水平(三)《教師用書》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材內容分為四項:技巧、支撐跳躍、低單杠、實用性攀爬。這些教材內容形式多樣,實用性強,項目較多,器械的高低、寬窄變化較大。有些動作要使身體倒置、跳起、騰空或在杠上完成一定難度的練習,甚至還有一定的危險性。在這樣的條件下引導學生鍛煉,首先能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促使他們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其次,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群體的幫助,克服種種不適、緊張等心理障礙,不僅掌握了技術動作,而且提高了學習情緒,增強了意志品質,並得到了合作學習的樂趣。同時,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嚴格遵守練習程序和群體活動規范,也為學生遵守社會公共秩序作了一次很好的演練。再次,當學習獲得成功和進步以後,學生在體驗到自我價值的時候,會產生自我展示的願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目標有以下五條:
(1)初步掌握技巧與器械體操的內容,在單個動作基礎上,學會做組合動作。
(2)發展學生的體能,提高靈敏、協調和平衡能力,增強肢體肌肉力量,改善身體機能水平。
(3)培養學生學習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鼓勵學生展示自我,體驗在運動時的心理感受,克服膽怯、畏難等心理障礙。
(4)增強保護與幫助和合作學習的意識,體驗群體學習生活的樂趣。
(5)培養勇敢、頑強、果斷和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幫助學生樹立安全意識,促進身體、心理的和諧發展。
2.技巧與器械體操的特點
(1)五、六年級既是小學最高的年級段,又要為即將升入初中作好各種准備,具有承上啟下的特點。五、六年級教學內容在三、四年級的基礎上,內容有所增加,難度有所提高,是三、四年級教學內容的發展、變化和重新組合。同時,五、六年級與初中一年級教學內容在某些具體的名稱上更趨於接近,體現了小學技巧與器械體操教學與初中體操教學內容相銜接的特點。
(2)隨著文化知識學習和社會經驗的逐漸增加,五、六年級學生對動作的掌握不再滿足於表面上粗略的學習,而是開始追求動作內在關系的把握,表現出教學內容的技術因素有所增加。盡管這些技術要求還是很簡單的,但反映了該階段學生學習的一種傾向。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把握傳授技術的「度」,既不能過多地追求技術細節,偏離小學教學的實際,又不能否定技術動作的規范,使學習缺乏深度。
(3)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五、六年級學生隨著年齡的增加,教學內容各個項目的力量要求增加了,如出現了以靜力性練習為主的倒立動作,單個動作和組合動作的難度和強度都比三、四年級有所加大;同時,又要注意男女生之間的差別。開始進入生長發育第二高峰期的男女生之間的生理、心理差異逐步明顯,在一些難度較大的教材中,把男女生的學習內容加以分列,男生更突出剛性,女生更突出柔性,使學習內容更適合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點。
(4)教學內容的選取更貼近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五、六年級的技巧與器械體操教學內容有許多動作接近學生的生活,如從高處跳下,從低處跳上,攀登和爬越各種障礙,出現意外或失去重心時的應急措施等。這些貼近生活的模擬性練習,體現了教學內容的實用價值。
3.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內容
(1)技巧
① 各種滾動與滾翻動作(包括:發展滾動能力的練習——握踝前後滾動、抱球前後滾動、夾物前後滾動、抱頭直體左右滾動、抱球直體左右滾動、抱頭屈體左右滾動、抱球跪撐屈體左右滾動、屈肘跪撐左右滾動、抱腳團身左右滾動等;發展前滾翻能力的練習——雙手握踝前滾翻、雙腳夾球前滾翻、雙手抱球滾翻、一手抱球,一手支撐前滾翻、雙手抱球肩側前滾翻、跳箱蓋上前滾翻、滾翻時低頭,以單肩支撐由高處向下前滾翻、連續前滾翻、高處跳下後接前滾翻、模擬被絆倒接前滾翻、前滾翻分腿起、慢跑急停,重心前移做前滾翻、越過障礙前滾翻、雙人「車輪」前滾翻等;發展後滾翻能力的練習——雙手握踝後滾翻、雙腿夾物後滾翻、連續後滾翻成直線、「波浪」式後滾翻、高處跳下後接後滾翻、後滾翻接球等)
② 各種簡單的倒立動作(包括:肩肘倒立——雙人配合練習、腳蹬牆成手倒立、腳蹬牆手倒立後作前滾翻等)
③ 保護與幫助下做手倒立(包括:靠牆手倒立、靠高墊手倒立、有人扶持手倒立等)
(2)支撐跳躍
① 發展支撐跳躍能力的練習(包括:原地起跳,空中分腿練習;分腿立撐練習;分腿立撐,推手挺身跳起練習;上步助跑,起跳練習;「撐駱駝」練習;助跑,起跳,支撐,分腿練習;助跑起跳,分腿跳上模仿跳箱練習等)
② 山羊分腿騰越(包括:在保護與幫助下練習;在安全條件下練習;完整動作練習)
(3)低單杠
① 發展懸垂能力的練習(包括:仰卧懸垂臂屈伸;屈臂蹲懸垂擺動;屈腿懸垂擺動;穿臂前後翻;蹲懸垂,穿杠成倒懸垂;高杠屈臂懸垂)
② 發展支撐能力的練習(包括:雙杠支撐移動;低單杠支撐左右移動;跳上成正撐,前翻下;跳上成正撐,上體前翻慢下成蹲立等)
(4)實用性攀爬
① 各種攀爬練習(包括:爬斜梯,跳下成前滾翻起立跳箱;攀爬2米高的障礙物;攀爬輪胎架)
② 手腳並用爬竿(繩)(包括:爬垂直竿(繩);爬斜竿(繩)等)
4.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與學法
(1)關注每一位學生,確保每個學生受益。
教學中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包括體育能力較強的、較差的和一般的學生。這里尤其需要提出的是,體育能力較強的學生往往因為成績好,並經常作為教師的助手而受到重視;體育能力較差的學生則是教師傳統關注的對象。而作為班級人數佔大多數的體育能力一般的學生,因為人數多,又沒有更多的特殊情況需要教師「操心」,會有意無意地被教師所忽視,這個現象應該引起注意並加以改進。雖然從表面上看,對體育能力一般的學生的忽視不會影響教學質量,這些學生大多數能夠完成學習任務,但從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要求分析,這種忽視是不能允許的。因為,每一位學生都需要教師的注意、關懷和幫助。所以,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要確保每個學生受益,不僅要關注那些體育能力較強和較差的學生,也不能忽視體育能力一般的學生。例如,有的教師在體育課中建立了體育委員「輪崗值日」制度,讓每一位學生在一學期都當一回體育委員。這就改變了以往體育委員由一人「承包」的做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值日委員」崗位上,學習服務、學會溝通、鍛煉自己、展現自我。
(2)注重講解、示範的啟發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講什麼、怎麼講、講到哪兒為止,都是講解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例如,技巧教學時提問學生「什麼時候交叉腿」,「轉體方向怎麼判斷」,「後滾翻推手時間和方法」。這些帶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提問,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開動腦筋,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參與意識。講解時,還要講清動作的重點,指出難點。要防止主觀臆斷講解。還必須鑽研在課的哪一環節,用多少時間、什麼方式、怎麼精講,要隨時反饋講解的效果。還要善於運用術語,例如,教學初,可結合掛圖講解動作的術語,使學生初步了解動作術語的形象概念;演示時,可結合動作,重點提示術語,使學生看見動作後,知道「是什麼名稱,在身體什麼部位,該怎麼做」;練習中,可讓學生根據術語做出動作,使他們建立從術語到動作的聯系。
示範方法的運用也要講究啟發性。示範時,應力求穩、輕、美,使學生在動態的示範中得到健與美的享受。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習階段採用不同的示範方法,例如,練習初的完整示範或邊示範、邊講解;改進動作時的重點示範;小結時的演示性示範等。
(3)重視練習的幫助性。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練習活動,往往都是在教師或同伴的幫助下進行的。由於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內容大多數與學生平時生活和學習的正常身體姿勢和位置不同,學生在練習時會產生不習慣的感覺;有些動作有一定的危險性,學生在練習時會產生猶豫和害怕心理。因此,練習的幫助性是學生在學習動作和鍛煉身體過程中,增強信心、增添勇氣的必要手段。同時,在互相幫助的練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與教師或同伴的互相協作、互相磋商和互相交流,把自己融入到群體之中,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體驗到對集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4)做好專門性准備活動。
技巧與器械體操教材內容對柔韌性和協調性要求較高,除了做一般性准備活動之外,教師應重點指導學生做好專門性准備活動,特別應加強頭、頸、肩、腰、腕、踝等部位的活動。
第五章 小球類和球類游戲教學內容介紹
1.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學目標
球類活動是小學生特別喜歡的項目。孩子們都喜歡玩球、打球和賽球,著名的球星也往往是他們羨慕和崇拜的偶像。球類活動不僅具有對抗性、趣味性等特點,而且強調集體合作,靈活多變地運用各項技戰術,對鍛煉人的體力,發展社會適應能力,充分發揮個人和集體的聰明智慧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體條件的限制,難以運用成人規范的場地、器材和嚴格的規則進行球類活動。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縮小了場地與用球、簡化了規則,稱之為「小球類和球類游戲」。本章選用了小籃球、小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四項作為水平(三)的教學內容。
本章的教學目標有如下五條:
(1)通過教學激發學生參與球類活動的意識與行為,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與興趣性。
(2)學習簡單的球類活動基礎知識,初步掌握簡單的球類活動基本技術和技能。
(3)發展學生的速度、靈敏與協調素質,提高與改善學生的身體機能水平。
(4)通過球類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樹立自尊與自信心。
(5)增強同伴間的合作與交流,形成關心集體、尊重對手、遵守紀律的良好體育風尚。
2.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特點
(1)在水平(二)的基礎上,提高了小球類的基本技術、集體配合和簡單規則的要求,並逐步建立戰術概念。
(2)加強了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對抗性活動和游戲,逐步向小球類的簡易教學比賽過渡。
(3)球類教學內容突出了學生在教與學中的地位與作用,注重學生的運動參與、自主學習、集體意識、合作交往、情緒調控的能力培養。
(4)競技運動項目的改造,保留了球類活動的特徵,降低了技術難度要求,體現對體育文化的傳承。
3.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學內容
(1)小足球
① 足球基礎知識(包括:小足球場地及設備規格、足球基本規則——擲界外球、踢球門球、踢角球、罰點球、任意球)
② 足球基本技術與游戲(包括:顛球與游戲;運球與游戲;踢球與游戲)
(2)小籃球
① 籃球基礎知識(包括:籃球場地及設備規格;籃球基本規則——推人犯規、拉人犯規、阻擋犯規、腳踢球違例、拳擊球違例)
② 籃球基本技術與游戲(包括:耍球游戲;傳球游戲;運球游戲;投籃游戲)
(3)羽毛球
① 羽毛球基礎知識(包括:羽毛球場地;羽毛球基本規則;發球違例的幾種情況)
② 羽毛球基本技術與游戲(包括:握拍法;耍球游戲;低手擊球游戲;高手擊球游戲)
(4)乒乓球
① 乒乓球基礎知識(包括:檯面的區域;擊球時間劃分;握拍法)
② 乒乓球基本技術與游戲(顛球游戲;擋球游戲;發球游戲;攻球游戲)
4.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與學法
(1)五、六年級的小球類教學,教師要有目的地提高體育文化的內涵,結合教學內容介紹基礎知識,引導學生在游戲和競賽活動中學習規則,掌握安全活動的方法,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懂得安全地參加球類活動。
(2)五、六年級學生對球類運動的學習正處於啟蒙階段,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多接觸球,讓學生在熟悉球性中提高控球能力。對場地器材條件較困難的地區和學校,可因地制宜地開發代用器材,例如可以自製麻繩球、藤球、棕球等用於小籃球、小足球活動。
(3)充分發揮球類游戲的功能,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要講究教學方法,加強學法指導,採用主題教學、情境教學等方法,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中主動、積極、快樂地學習。
(4)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合作的互動過程。教師在引導學生互相觀察、互相模仿、互相幫助的同時,應提倡師生之間共同參與,互相交流,在融洽平等的課堂氛圍中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提高。
(5)在向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例如,針對小球類活動對抗性較強,運動量較大的特點,教師可引導學生體驗身體疲勞時的心理感受;針對小球類活動對熟悉球性、控制球能力要求較高的特點,教師可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樹立自信、自強,培養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針對小球類活動的群體性特點,教師可在活動中加強學生同伴和群體之間的協作配合,以增強他們對人際和社會交往的適應能力。
㈢ 幼兒體育教育名詞解釋幼兒園輕器械操開展於什麼班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一、幼兒園體育活動的任務
1、鍛煉幼兒身體,促進其正常發育,回提高幼兒對自然環答境的適應能力,增強其體質。
2、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使他們動作靈敏、協調、姿勢正確。
3、培養幼兒機智、勇敢、遵守紀律等優良品德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二、幼兒園體育活動的內容
1、基本動作:走、跑、跳、投、平衡、鑽、爬、攀登等動作。
2、基本體操:①徒手操和輕器械操
②排隊和變換隊形
3、體育游戲:以發展各種基本動作為主要內容,並有一定的角色、情節和規則。
㈣ 有關小學體育教學的幫助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小學體育教師用書
(水平三)內容介紹(供小學五~六年級使用)
課程教材研究所體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
本書是由課程教材研究所體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自2003年9月進入全國各實驗區進行實驗以來,許多實驗學校獲得不少成功的經驗,同時也有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為了使正在進行的教學實驗工作更符合體育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我們綜合了各實驗區學校對新教材試行中的經驗和建議,對新教材作進一步的介紹和分析。希望能幫助五、六年級教師在一個更廣泛的空間中對新教材有所感悟,有所把握,有所創意。
水平(三)《教師用書》全書共有十一章,根據內容性質可分為四個方面:
第一方面,學生的運動實踐學習內容;
第二方面,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常識學習內容;
第三方面,學生的學習評價建議;
第四方面,教師的教學工作指導建議。
現將四方面內容作一簡要介紹。
第一方面,學生的運動實踐學習內容
學生的運動實踐學習內容,在水平(三)《教師用書》的十二章中佔了七章,由第二章至第八章構成。這一部分內容,是水平(三)《教師用書》的主體部分。請見下表:
以上七章學習內容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強調教學內容的游戲性、活動性、選擇性和範例性。為了體現這些特點,這部分內容較多地採用了生動、形象、活潑的練習動作、組織形式和學習方法,教師用書提供的許多圖例(包括活動場景圖、動作過程示意圖、技術原理圖),也都帶有學習和生活的趣味。選編的教材內容都是示例性的,這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留下自主選擇的餘地和發展的空間。同時,在各章節教材內容中,還提供了相關教材內容的「教學案例」,這又為教師創造性地選擇與組合教材內容拓寬了思路。這套新教材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仍然以「田徑」、「體操」、「球類」冠名教材,體現出水平(三)《教師用書》在全新的課程理念中,對體育文化屬性的一種繼承。
下面我們把這七章內容分別加以介紹。
第二章 基本體操教學內容介紹
1.基本體操的教學目標
水平(三)基本體操教材由三部分組成:隊列和隊形、徒手操和輕器械操。
基本體操對培養學生身體的正確姿勢,矯正不良體態,促進機能發展,增進健康,以及提高學生合作交往與協同動作能力,形成良好的組織紀律、集體意識和心理品質,都具有重要意義。
水平(三)基本體操的教學目標,可以歸納成以下4項:
(1)學會簡單的基本體操動作方法,培養身體的正確姿態;
(2)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體驗活動的興趣;
(3)促進身體協調、勻稱發展,增進健康水平;
(4)提高學生集體活動的意識與行為,體驗個人與群體合作交流的感受。
2.基本體操的特點
水平(三)的基本體操教學內容,在水平(二)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內容和難度,其特點是:隊列隊形練習中的向左、右、後轉走動作,自然、流暢、活潑,不要求按《隊列條令》的轉法和節奏操練。行進中裂、並、分、合隊走的練習,是一組縱隊行進間由多變少或由少變多的隊形變換的練習。預令(口令詞)較長,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注意力以及集體動作協調一致的能力。
徒手操,也就是《小學生廣播操》第二套,是國家專為全國小學生創編的。這套操具有與一般徒手操不同的特點,如,操節多(共12節),各節操的節拍多(每節操4個8拍至8個8拍);變化多(每一節拍要做一個以上動作,而且左右肢體動作不絕對對稱,只在前後4拍或8拍的反復中動作相同)。整套操節奏鮮明,富有韻律感和表現力。可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因此,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全套操的動作,還應啟發學生理解和表現該操所具有的健身、育心、健美的功能,以及活潑歡快、朝氣蓬勃等豐富內涵。
棍棒操是在徒手操基礎上發展的,是輕器械操的一種。它藉助變換握棍的位置和動作,增大動作的幅度和力度,以增強肌肉的伸展性和關節、肩帶的靈活、堅韌性,以及提高身體的協調性等;同時對於糾正身體不良姿態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本套棍棒操結構簡單、節奏鮮明,易學易練。學生可以識圖自練。
3.基本體操的教學內容
(1)隊列和隊形——① 向右(左)轉走;② 向後轉走;③ 行進間列隊、並隊走;④行進間分隊、合隊走。
(2)徒手操和輕器械操——① 徒手操:小學生廣播體操;② 輕器械操:棍棒操(共八節)。
4.基本體操的教與學法
(1)基本體操內容豐富,練習的形式和動作的方法各不相同,教與學應針對教材的特色、目標的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和他們的實際能力而定。
(2)高年級學生已具備較大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多採用探究法,自學自練法、合作交流法、結伴練習法等教與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練習。
(3)基本體操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和加強指導,適時進行示範與點評。必要時,教師可改變動作的結構、內容的組合、運動量的大小、組織形式的變化或採用游戲方法來提高學習效果。
(4)隊列和隊形練習,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生的動作節奏感和整體協同一致上。既要掌握隊列和隊形的動作方法,又要提高與改善學生的精神狀態。
(5)教材中的徒手操選用了原第二套小學生廣播體操,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選用2002年教育部頒發的新的小學生廣播體操進行教學。還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廣播操進行創編,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6)進行棍棒操教學時,教師應建立收發器械的常規要求,以取得安全、有序、快捷的效果。
第三章 田徑教學內容介紹
1.田徑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
五、六年級田徑教學內容是一項發展學生基本活動能力的基礎性教材,雖然冠名為「田徑」,與田徑運動項目名稱一致,但它的教材內容仍是一些較為簡單的跑、跳、投動作,沒有過細的技術和規定過嚴的方法。教材的內容與形式突出了多樣性、游戲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特點,注重學生學習目標的全面達成。通過田徑教學,要達到以下五條目標:
(1)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田徑運動的意識與行為,提高學習田徑的興趣。
(2)掌握跑、跳、投的動作方法,培養學生身體正確姿勢,學會田徑運動的簡單技術和技能。
(3)發展靈敏、協調、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質,促進身體機能正常發育。
(4)營造生動、活潑、和諧的學習氛圍,增強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勇氣和信心。
(5)培養群體意識,增強責任感,提高合作與競爭能力,體驗田徑運動的樂趣。
2.田徑教學內容的特點
(1)小學五、六年級的田徑教學內容是在三、四年級的基礎上發展的,主要是通過形式多樣的跑、跳躍、投擲練習和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一些情境性或主題性的游戲活動,讓學生逐步掌握田徑運動的正確方法和合理動作。
(2)選編的田徑教學內容,無論是分解動作還是連貫動作,個人練習還是集體協作練習,都力爭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主的教學思想,如「小小設計師」、「搶占奔跑空間」,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教學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認知、學會生活。
(3)教學內容淡化了競技性,增加了游戲性、趣味性、娛樂性、健身性和教育性內涵,如「青蛙過河」「學習解放軍,爭當神投手」「歡慶申奧成功」。這些教學內容豐富、生動活潑、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既能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跑、跳躍、投擲的知識和技能,又能將課堂延伸至社會,使田徑教學內容具有更大的活力。
3.田徑教材的教學內容
(1)跑
① 發展快速跑能力的練習(包括:各種快速起動的跑;追拍跑;接力跑;「攻克堡壘」游戲;障礙賽跑;不等距離的追逐跑)
② 發展耐力跑能力的練習(包括:自然地形跑;定時跑;定距跑)
(2)跳躍
① 發展跳躍能力的練習(包括:各種方式跳繩;跳竹竿:「協同跳」游戲;摸高跳)
② 跳高(包括:跨跳練習;助跑起跳,直腿擺動坐上跳箱;急行跳高)
③ 跳遠(包括:立定跳遠;「青蛙跳荷葉」游戲;助跑幾步,一腳跳起雙腳著地;急行跳遠)
(3)投擲
① 發展投擲能力的練習(包括:滾;拋;擲;投;推;撇等)
② 發展擲遠能力的練習(包括:原地及自然跑幾步肩上投擲;原地及自然跑幾步背後過肩投擲;推擲實心球等)
③ 發展投准能力的練習(包括:固定目標投准;活動目標投准)
4.田徑的教與學法
(1)重視學生的體驗。在一些比較簡單動作的教學時,教師只要提示動作要領、方法與要求,對於動作細節不要提出過高、過細的要求。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引導他們自主選擇練習內容,自己參與動作演練,自我感受活動過程,主動探索練習方法和比賽戰術,讓學生在參與中獲得積極的運動體驗。
(2)精心設計練習的形式。教師要運用多樣化、游戲化、趣味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激勵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以充分體現田徑教學的多種功能,達到全面鍛煉、愉悅身心的目的。如,在學習「搶占奔跑空間」游戲時,可採用多種方法完成;進行「消滅老鼠」游戲,可採用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場地完成。
(3)不斷變化練習的方式。在教學組織時,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改變練習的方式與方法,如調整練習的距離、高度、速度、重量,對前進的路線,器械的擺放,分組的形式,合作的組合等等都可以進行變化,以不斷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
(4)創設個性發展和群體合作學習的良好環境。教材中有許多發展學生個性和群體合作學習的練習,如「個人搶占空間」、「集體搶占空間」、「障礙賽跑」、「三人追拍」、「四人協作跳」和「提速火車」等等。這些活動是完成課程目標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和練習方法的傳授,更要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和群體意識、群體行為的培養,如自我展示、頑強意志、互相幫助和集體精神等。
(5)體現「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貫徹因人而異的原則,尤其是高年級女生中許多同學已進入青春發育期,更要注意安排適合她們生理、心理特點的教學內容。練習中的各種生理指標、心理狀態和同學之間的關系,都要體現「健康第一」的思想,使學生在身體、心理、社會適應方面都獲得全面和諧地發展。
(6)注意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思維力。教學中教師要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注意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如「小小設計師」是將單一的往返跑與創造性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自己設計跑步圖形;又如「青蛙跳荷葉」,是把雙腳連續向前跳的動作與蛙跳的動作相結合,讓學生通過想像,形象生動地模仿青蛙輕巧落地的動作,從而幫助他們掌握跳遠落地的緩沖動作。
(7)給學生留有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教材中多數教學案例都給學生留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究、發現、實踐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在這一段時間內學生是真正的課堂學習的主角,可以自由選擇學習內容,自主決定難易程度,自己掌握學習進程。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搭建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不包辦代替。
第四章 技巧與器械體操教學內容介紹
1.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目標
水平(三)《教師用書》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材內容分為四項:技巧、支撐跳躍、低單杠、實用性攀爬。這些教材內容形式多樣,實用性強,項目較多,器械的高低、寬窄變化較大。有些動作要使身體倒置、跳起、騰空或在杠上完成一定難度的練習,甚至還有一定的危險性。在這樣的條件下引導學生鍛煉,首先能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促使他們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其次,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群體的幫助,克服種種不適、緊張等心理障礙,不僅掌握了技術動作,而且提高了學習情緒,增強了意志品質,並得到了合作學習的樂趣。同時,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嚴格遵守練習程序和群體活動規范,也為學生遵守社會公共秩序作了一次很好的演練。再次,當學習獲得成功和進步以後,學生在體驗到自我價值的時候,會產生自我展示的願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目標有以下五條:
(1)初步掌握技巧與器械體操的內容,在單個動作基礎上,學會做組合動作。
(2)發展學生的體能,提高靈敏、協調和平衡能力,增強肢體肌肉力量,改善身體機能水平。
(3)培養學生學習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鼓勵學生展示自我,體驗在運動時的心理感受,克服膽怯、畏難等心理障礙。
(4)增強保護與幫助和合作學習的意識,體驗群體學習生活的樂趣。
(5)培養勇敢、頑強、果斷和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幫助學生樹立安全意識,促進身體、心理的和諧發展。
2.技巧與器械體操的特點
(1)五、六年級既是小學最高的年級段,又要為即將升入初中作好各種准備,具有承上啟下的特點。五、六年級教學內容在三、四年級的基礎上,內容有所增加,難度有所提高,是三、四年級教學內容的發展、變化和重新組合。同時,五、六年級與初中一年級教學內容在某些具體的名稱上更趨於接近,體現了小學技巧與器械體操教學與初中體操教學內容相銜接的特點。
(2)隨著文化知識學習和社會經驗的逐漸增加,五、六年級學生對動作的掌握不再滿足於表面上粗略的學習,而是開始追求動作內在關系的把握,表現出教學內容的技術因素有所增加。盡管這些技術要求還是很簡單的,但反映了該階段學生學習的一種傾向。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把握傳授技術的「度」,既不能過多地追求技術細節,偏離小學教學的實際,又不能否定技術動作的規范,使學習缺乏深度。
(3)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五、六年級學生隨著年齡的增加,教學內容各個項目的力量要求增加了,如出現了以靜力性練習為主的倒立動作,單個動作和組合動作的難度和強度都比三、四年級有所加大;同時,又要注意男女生之間的差別。開始進入生長發育第二高峰期的男女生之間的生理、心理差異逐步明顯,在一些難度較大的教材中,把男女生的學習內容加以分列,男生更突出剛性,女生更突出柔性,使學習內容更適合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點。
(4)教學內容的選取更貼近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五、六年級的技巧與器械體操教學內容有許多動作接近學生的生活,如從高處跳下,從低處跳上,攀登和爬越各種障礙,出現意外或失去重心時的應急措施等。這些貼近生活的模擬性練習,體現了教學內容的實用價值。
3.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內容
(1)技巧
① 各種滾動與滾翻動作(包括:發展滾動能力的練習——握踝前後滾動、抱球前後滾動、夾物前後滾動、抱頭直體左右滾動、抱球直體左右滾動、抱頭屈體左右滾動、抱球跪撐屈體左右滾動、屈肘跪撐左右滾動、抱腳團身左右滾動等;發展前滾翻能力的練習——雙手握踝前滾翻、雙腳夾球前滾翻、雙手抱球滾翻、一手抱球,一手支撐前滾翻、雙手抱球肩側前滾翻、跳箱蓋上前滾翻、滾翻時低頭,以單肩支撐由高處向下前滾翻、連續前滾翻、高處跳下後接前滾翻、模擬被絆倒接前滾翻、前滾翻分腿起、慢跑急停,重心前移做前滾翻、越過障礙前滾翻、雙人「車輪」前滾翻等;發展後滾翻能力的練習——雙手握踝後滾翻、雙腿夾物後滾翻、連續後滾翻成直線、「波浪」式後滾翻、高處跳下後接後滾翻、後滾翻接球等)
② 各種簡單的倒立動作(包括:肩肘倒立——雙人配合練習、腳蹬牆成手倒立、腳蹬牆手倒立後作前滾翻等)
③ 保護與幫助下做手倒立(包括:靠牆手倒立、靠高墊手倒立、有人扶持手倒立等)
(2)支撐跳躍
① 發展支撐跳躍能力的練習(包括:原地起跳,空中分腿練習;分腿立撐練習;分腿立撐,推手挺身跳起練習;上步助跑,起跳練習;「撐駱駝」練習;助跑,起跳,支撐,分腿練習;助跑起跳,分腿跳上模仿跳箱練習等)
② 山羊分腿騰越(包括:在保護與幫助下練習;在安全條件下練習;完整動作練習)
(3)低單杠
① 發展懸垂能力的練習(包括:仰卧懸垂臂屈伸;屈臂蹲懸垂擺動;屈腿懸垂擺動;穿臂前後翻;蹲懸垂,穿杠成倒懸垂;高杠屈臂懸垂)
② 發展支撐能力的練習(包括:雙杠支撐移動;低單杠支撐左右移動;跳上成正撐,前翻下;跳上成正撐,上體前翻慢下成蹲立等)
(4)實用性攀爬
① 各種攀爬練習(包括:爬斜梯,跳下成前滾翻起立跳箱;攀爬2米高的障礙物;攀爬輪胎架)
② 手腳並用爬竿(繩)(包括:爬垂直竿(繩);爬斜竿(繩)等)
4.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與學法
(1)關注每一位學生,確保每個學生受益。
教學中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包括體育能力較強的、較差的和一般的學生。這里尤其需要提出的是,體育能力較強的學生往往因為成績好,並經常作為教師的助手而受到重視;體育能力較差的學生則是教師傳統關注的對象。而作為班級人數佔大多數的體育能力一般的學生,因為人數多,又沒有更多的特殊情況需要教師「操心」,會有意無意地被教師所忽視,這個現象應該引起注意並加以改進。雖然從表面上看,對體育能力一般的學生的忽視不會影響教學質量,這些學生大多數能夠完成學習任務,但從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要求分析,這種忽視是不能允許的。因為,每一位學生都需要教師的注意、關懷和幫助。所以,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要確保每個學生受益,不僅要關注那些體育能力較強和較差的學生,也不能忽視體育能力一般的學生。例如,有的教師在體育課中建立了體育委員「輪崗值日」制度,讓每一位學生在一學期都當一回體育委員。這就改變了以往體育委員由一人「承包」的做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值日委員」崗位上,學習服務、學會溝通、鍛煉自己、展現自我。
(2)注重講解、示範的啟發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講什麼、怎麼講、講到哪兒為止,都是講解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例如,技巧教學時提問學生「什麼時候交叉腿」,「轉體方向怎麼判斷」,「後滾翻推手時間和方法」。這些帶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提問,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開動腦筋,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參與意識。講解時,還要講清動作的重點,指出難點。要防止主觀臆斷講解。還必須鑽研在課的哪一環節,用多少時間、什麼方式、怎麼精講,要隨時反饋講解的效果。還要善於運用術語,例如,教學初,可結合掛圖講解動作的術語,使學生初步了解動作術語的形象概念;演示時,可結合動作,重點提示術語,使學生看見動作後,知道「是什麼名稱,在身體什麼部位,該怎麼做」;練習中,可讓學生根據術語做出動作,使他們建立從術語到動作的聯系。
示範方法的運用也要講究啟發性。示範時,應力求穩、輕、美,使學生在動態的示範中得到健與美的享受。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習階段採用不同的示範方法,例如,練習初的完整示範或邊示範、邊講解;改進動作時的重點示範;小結時的演示性示範等。
(3)重視練習的幫助性。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練習活動,往往都是在教師或同伴的幫助下進行的。由於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內容大多數與學生平時生活和學習的正常身體姿勢和位置不同,學生在練習時會產生不習慣的感覺;有些動作有一定的危險性,學生在練習時會產生猶豫和害怕心理。因此,練習的幫助性是學生在學習動作和鍛煉身體過程中,增強信心、增添勇氣的必要手段。同時,在互相幫助的練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與教師或同伴的互相協作、互相磋商和互相交流,把自己融入到群體之中,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體驗到對集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4)做好專門性准備活動。
技巧與器械體操教材內容對柔韌性和協調性要求較高,除了做一般性准備活動之外,教師應重點指導學生做好專門性准備活動,特別應加強頭、頸、肩、腰、腕、踝等部位的活動。
第五章 小球類和球類游戲教學內容介紹
1.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學目標
球類活動是小學生特別喜歡的項目。孩子們都喜歡玩球、打球和賽球,著名的球星也往往是他們羨慕和崇拜的偶像。球類活動不僅具有對抗性、趣味性等特點,而且強調集體合作,靈活多變地運用各項技戰術,對鍛煉人的體力,發展社會適應能力,充分發揮個人和集體的聰明智慧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體條件的限制,難以運用成人規范的場地、器材和嚴格的規則進行球類活動。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縮小了場地與用球、簡化了規則,稱之為「小球類和球類游戲」。本章選用了小籃球、小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四項作為水平(三)的教學內容。
本章的教學目標有如下五條:
(1)通過教學激發學生參與球類活動的意識與行為,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與興趣性。
(2)學習簡單的球類活動基礎知識,初步掌握簡單的球類活動基本技術和技能。
(3)發展學生的速度、靈敏與協調素質,提高與改善學生的身體機能水平。
(4)通過球類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樹立自尊與自信心。
(5)增強同伴間的合作與交流,形成關心集體、尊重對手、遵守紀律的良好體育風尚。
2.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特點
(1)在水平(二)的基礎上,提高了小球類的基本技術、集體配合和簡單規則的要求,並逐步建立戰術概念。
(2)加強了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對抗性活動和游戲,逐步向小球類的簡易教學比賽過渡。
(3)球類教學內容突出了學生在教與學中的地位與作用,注重學生的運動參與、自主學習、集體意識、合作交往、情緒調控的能力培養。
(4)競技運動項目的改造,保留了球類活動的特徵,降低了技術難度要求,體現對體育文化的傳承。
3.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學內容
(1)小足球
① 足球基礎知識(包括:小足球場地及設備規格、足球基本規則——擲界外球、踢球門球、踢角球、罰點球、任意球)
② 足球基本技術與游戲(包括:顛球與游戲;運球與游戲;踢球與游戲)
(2)小籃球
① 籃球基礎知識(包括:籃球場地及設備規格;籃球基本規則——推人犯規、拉人犯規、阻擋犯規、腳踢球違例、拳擊球違例)
② 籃球基本技術與游戲(包括:耍球游戲;傳球游戲;運球游戲;投籃游戲)
(3)羽毛球
① 羽毛球基礎知識(包括:羽毛球場地;羽毛球基本規則;發球違例的幾種情況)
② 羽毛球基本技術與游戲(包括:握拍法;耍球游戲;低手擊球游戲;高手擊球游戲)
(4)乒乓球
① 乒乓球基礎知識(包括:檯面的區域;擊球時間劃分;握拍法)
② 乒乓球基本技術與游戲(顛球游戲;擋球游戲;發球游戲;攻球游戲)
4.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與學法
(1)五、六年級的小球類教學,教師要有目的地提高體育文化的內涵,結合教學內容介紹基礎知識,引導學生在游戲和競賽活動中學習規則,掌握安全活動的方法,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懂得安全地參加球類活動。
(2)五、六年級學生對球類運動的學習正處於啟蒙階段,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多接觸球,讓學生在熟悉球性中提高控球能力。對場地器材條件較困難的地區和學校,可因地制宜地開發代用器材,例如可以自製麻繩球、藤球、棕球等用於小籃球、小足球活動。
(3)充分發揮球類游戲的功能,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要講究教學方法,加強學法指導,採用主題教學、情境教學等方法,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中主動、積極、快樂地學習。
(4)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合作的互動過程。教師在引導學生互相觀察、互相模仿、互相幫助的同時,應提倡師生之間共同參與,互相交流,在融洽平等的課堂氛圍中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提高。
(5)在向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例如,針對小球類活動對抗性較強,運動量較大的特點,教師可引導學生體驗身體疲勞時的心理感受;針對小球類活動對熟悉球性、控制球能力要求較高的特點,教師可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樹立自信、自強,培養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針對小球類活動的群體性特點,教師可在活動中加強學生同伴和群體之間的協作配合,以增強他們對人際和社會交往的適應能力。
第六章 游戲與游戲教學內容介紹
1.游戲與游戲教學的教學目標
根據新的體育課程標准編寫的小學體育《教師用書》,沒有將游戲作為單獨一類教材內容,而是把游戲教材內容與各項體育教材內容相結合,分散在各項身體鍛煉實踐內容之中,這是新教材結構上的一個特點。因為小學體育教材內容,特別是在小學的中低年級應以游戲為主線,使基本教材游戲化,又多運用游戲的方法進行教與學。
這一章「游戲與游戲教學」教材,雖然也介紹了一些游戲,並盡可能不與各類教材內容中的游戲重復,只是在舉例時,聯繫到五、六年級的教材內容,介紹如何進行游戲教學。本章所列舉的案例,也是為說明如何教游戲而選編的。這些方法僅供老師教學時參考。
水平(三)《教師用書》的游戲教學,是以課程標准目標導向來確定的,它有具體的游戲內容和教學目標,有特定的情節和活動方式、活動規則和活動結果,有別於其他教材中的游戲教學,是實施教學評價的「主體性」游戲。這些游戲是以自身特有的編排體系,以游戲教材為主線,以身體活動為載體,以增進學生身心健康,掌握游戲的知識和技能,培養意志品質,滿足心理需求,體驗群體學習的樂趣為目標而開展的教學活動。因此它對於學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獨特的意義。
通過游戲與游戲教學,要達到如下的目標:
(1)培養學生
㈤ 小學體操知識
何謂體操 就是人來體各自部分依據解剖,生理特徵按一定規律,按 一定規格做有機的運動。 它通過幾種形式:徒手、持輕器械和在器械上正確完 成各種類型的不同難度的練習,並具有一定藝術要求 的體育項目,藉以實現體育的目的的任務,達到增強 體質和培養意志品質的一種手段。 我們對體操概念的理解應該包括三個層面: 競技層面上的體操即競技體操 競技體操:是體操運動中的競技性內容,它有特定的 競賽規程和評分規則,其項目多,動作難度大,具有 全面性、復雜性、准確性、驚險性和藝術性的特點。
㈥ 體操方面問題。。誰能幫我回答~!
體操的一種。以健身、醫療和發展身體素質為主要目的的身體操練。包括隊列隊形練習、徒手體操、輕器械體操和器械體操的基本練習。可單人、雙人或集體做。不受場地器材限制,動作簡便,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體操。 基本體操 以健身、醫療、發展人的各種身體素質為主要目的的形式簡便、易於普及的體操。它包括徒手體操、輕器械體操和器械體操的基本動作。根據任務的不同,基本體操可分為以下幾類:①為了培養學生的組織性紀律性,組織學生做各種隊列隊形練習;②為了強身或防治疾病編制各種徒手體操,如幼兒操、老年操、婦女衛生保健操等;③為了培養青少年的基本生活技能,在教學訓練中使用各種手段,如攀登、負重、搬運等;④為了發展身體素質的某些方面,練習單人或雙人徒手體操、輕器械體操和器械體操中某些基本動作;⑤為了矯正身體的不良姿勢或缺陷,專門編排一些有針對性的體操動作;⑥為了改進或提高運動員的某項運動技術,選做一些徒手的或利用簡單器械(墊子、肋木、體操凳等)的體操動作。 基本體操的練習方法很多,在選擇動作和編製成套動作時要考慮對象的年齡、性別、健康情況、訓練水平等特點。運動量要由小到大,並使身體得到全面鍛煉。在動作安排上要做到動力性動作和靜力性動作相結合,緊張的動作與放鬆的動作交替進行。在教學訓練和指導群眾進行徒手體操鍛煉時應該注意掌握動作的開始姿勢以及動作的方向、路線、幅度、速度、頻率和節奏等,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在練習器械體操時,要注意安全和保護。 徒手體操 徒手體操是指以徒手形式進行的身體操練。根據人體各個部分的特點,依照一定的程序,由舉、振、擺、倒、轉、屈伸、繞環等一系列徒手動作組成的基本練習。 單人動作包括身體各環節在不同方向上的各種基本姿勢和基本動作。具 體內容詳見下表2—1。 表2—1 徒手體操身體基本姿勢和基本動作表 動作類型頭頂上肢下肢軀干全身 立√ 蹲√ 弓步√ 撐√ 卧√ 跪√ 傾√ 舉√ √ 擺√ √ 屈√ √ √ √ 伸√ √ √ √ 波浪√ √ √ √ 振√ √ 踢√ 繞√ √ √ √ 繞環√ √ √ √ 轉√ √ 跳√ 倒√ 雙人動作是在單人動作的基礎上,兩人互相協調配合進行的身體操練。 但它不是簡單動作的重復,而是要充分利用兩人的條件,通過互相協作、互 相藉助、互相對抗等手段,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根據用力性質的特點,雙 人動作可分為助力性動作、對抗性動作和協同性動作。 1.助力性動作指一人幫助另一人做動作。如一人幫助另一人拉肩、抬腿、 體前屈等。 2.對抗性動作指兩人互相用力對抗做動作。可分為三種情況:①兩人同 時做克制性用力,如兩人側向成弓步,單手互握互拉等;③既做克制性用力、 又做退讓性用力,如兩人面向成弓步,兩手互握、兩臂依次用力互推等;③ 一人做克制性用力,另一人做退讓性用力,如兩人面向成弓步,兩手互握, 一人兩臂用力前推,另一人退讓,轉輪進行。 3.協同性動作指兩人互相幫助或依附地同時做動作。如兩人背向成弓 步,兩手互握互拉,兩人面向拉手蹲跳等。 集體動作是指在雙人動作的基礎上,多人互相配合進行的身體操練。如 集體圍成一圓形、手互握,前弓步做臂上舉、體後屈,後弓步做臂後舉、體 前屈等。 根據「隊列條令」規定和體操教學的需要,常用的隊列隊形練習一般有下列內容:
一、隊列練習內容
(一)單人動作。包括立正、稍息、原地轉法(向左、右、後轉,半面向左、右轉);行進(齊步、正步、跑步、便步、踏步、移動和步法變換)、立定、行進門轉法以及坐下、蹲下和起立等。
(二)班(隊)動作。包括集合、解散、看齊、報數以及隊列變換、行進間隊列變換等等。
二、隊形練習
(一)原地隊形。有橫隊、縱隊、方隊、弧形、梯形、圓形、三角形等。
(二)行進間隊形。有橫隊、縱隊、療隊及其隊形變化。
一路縱隊的行進間練習有:繞場行進、對角城行進、蛇形行進、鋸齒形行進、圓形行進、「8」字形行進及螺旋形行進等。
二路縱隊的行進間練習有:分隊、合隊、井隊、裂隊、交叉行進、錯肩行進等。 一、隊列
1、立正
口令:「立正!」
要求:兩腳跟靠攏並齊,兩腳尖向外分開約60度,兩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體正直,微向前傾,兩肩要平,稍向後張,兩臂下垂自然伸直,手指並攏自然微屈,中指貼於褲縫,頭正頸直,口要閉,下顎微收,兩眼向前平視。
2、稍息
口令:「稍息!」
要求:左腳順腳尖方向伸出大半腳,兩腿自然伸直,上體保持立正姿勢。稍息過久,可自行換腳,但應先恢復立正姿勢,再換腳。稍息時,精神仍不能渙散,也不能隨意相互說話。
3、整齊
口令:「向右〈左〉看——齊!」
要求:基準學生不動,其餘學生向右(左〉轉頭,眼睛看右〈左)鄰同學腮部,並通視全線。後列人員對正、看齊。隊列之間的間隔(兩肘之間)約10厘米,距離(前一名腳跟至後一名腳尖)約75厘米。
看齊時,身體姿勢仍應保持正直。如發現自己的位置與基準同學不在一條線上,應立即以碎步調整。如是二列橫隊向右看齊時,第二列的基準學生,應取一臂之長的距離,向第一列基準學生對正,第二列其餘學生動作同第一列。一般應是向右看齊整理隊伍,必要時才用向左看齊,
口令:「以×××為基準向中看——齊!」
要求:基準學生不動,其餘學生按照向右〈左〉看齊規定實施。基準學生聽到「以某人為基準」時,右手握拳高舉,聽到「向中看一一齊」 後,將手放下。
口令:「向前——看!」
要求:基準學生不動,其餘學生立即將頭轉正,恢復原來姿勢。
4、報數
口令:「報數!」
要求:從右至左依次以短促宏亮的聲音轉頭報數(最後一名不轉頭),後列最後一名報「滿伍」或「缺×名」。為上課的需要,往往用指定的數字報數,或幾列同時報數。方法同上, 但教師應事先說明:如「一至三——報數!」「各列——報數!」等
5、集合
口令:「成二列橫隊或其它隊形——集合!」
要求:指揮員應先發出預告或信號,如「全班同學注意」,然後站在預定隊形的中央前,面向預定隊形成立正姿勢,下達口令。學生聽到口令後,按口令所指示的隊形,迅速地到指定位置面向指揮員集合,自行對正、看齊,成立正姿勢。
6、解散
口令:「解散!」
要求:聽到「解散」口令後,迅速離開原位。
7、原地轉法
口令:「向右(左)-一一轉!」
要求:以右(左)腳跟為軸,右(左〉腳跟和左〈右〉腳掌前部同時用力,向右(左〉轉90度,身體重心落右〈左〉腳,左〈右〉腳靠攏右〈左〉腳。轉時,兩腿挺直,上體保持立正姿勢。
口令:「向後一一轉!」
要求:按向右轉的要領向後轉180度.
8、各種步法和立定
口令:「齊步一一走!」
要求:左腳邁出約75厘米處著地,體重前移,右腳照此法行進,上體正直,微向前傾,手指輕輕握攏,兩臂前後自然擺動,向前擺時,小臂稍向里合,手約與第五衣扣同高並不超過衣扣線,行進速度每分鍾約120步。
口令:「跑步——走!」
要求:聽到預令,兩手迅速握拳提到腰際,拳心向內,肘部稍向里合。聽到動令,上體微向前頃,兩腿微屈,同時左腳利用右腳掌的彈力躍出約80厘米,前腳掌著地,體重前移,右腳照此法行進,兩臂自然擺動,向前擺不露肘,小臂略平,稍向里合,兩拳不超過衣扣線,向後擺不露手。行進速度每分鍾約180步。
口令:「正步——走!」
要求:左腳踢出(腳掌離地面約25厘米並與地面平行,腿要綳直)約75厘米處適當用力著地,體重前移,;右腿照此法行進,上體正直,微向前傾,手指輕輕握攏,擺臂時,向前擺肘部彎曲,小臂略平,手腕擺到第三,四衣扣之間,離身體約10厘米,手心向內稍向下,向後擺到不能自然擺動為止。行進速度每分鍾約116步。
口令:「立——定!」
要求:齊步和正步都是左腳向前大半步,右腳靠攏左腳,成立正姿勢。跑步時,繼續跑兩步,然後左腳向前大半步,右腳靠攏左腳,同時將手放下,成立正姿勢。
9、齊步換跑步
口令:「跑步——走!」
要求:聽到預令,兩手迅速握拳提到腰際,兩臂自然擺動。聽到動令,即換跑步行進。
10、跑步換齊步
口令:「齊步——走!」
要求:聽到口令,繼續跑兩步,再換齊步行進。
11、行進間向右(左)轉走。
口令:「向右(左)轉——走!」
要求:左〈右)腳向前半步,腳尖稍向右〈左〉,身體向右〈左〉轉90度,同時出右〈左〉腳,向新方向行進。
二、隊列、隊形變換:
1、原地一列←→二列
原地一(二)列橫隊變為二(一)列橫隊
口令:「成二列橫隊——走!」"
要求:聽到口令後,雙數學生左腳向後退一步,右腳不靠攏左腳向右跨一步,站在單數學生的後面,左腳向右腳靠攏。
口令:「成一列橫隊——走!」
中學要求:雙數(第二列)學生左腳先向左跨一步,右腳不靠攏左腳向前跨一步,站在單數學生的左方,左腳向右腳靠攏。
小學要求:雙數學生左腳向左前方斜跨一步,右腳向左腳靠攏。(部隊隊列條令明確三拍完成)
2、原地一路←→二路(根據部隊隊列條令制訂)
原地一路縱隊變為二路縱隊
口令:「成二路縱隊——走!」
要求:聽到口令後,雙數學生右腳右跨一步,左腳(不靠攏右腳)向前一步,右腳向左腳靠攏,站到單數同學右側,自行對正、看齊。
原地二路縱隊變為一路縱隊
口令:「成一路縱隊——走!」
要求:做動作前每個學生前後要有一步距離。聽到口令後, 雙數學生右腳後退一步,左腳(不靠攏右腳)站到單數同學之後,右腳向左腳靠攏,自行對正。
3、原地一列←→二路
口令:「成二路縱隊——走!」
要領:全體向右轉,隨之按一路縱隊變二路縱隊的要領去做。
4、行進間一列←→二列
行進間一(二)列橫隊變為二〈一〉列橫隊
口令:「成二列橫隊——走!」〈口令落在左腳〉
要求:聽到口令後,單數學生繼續前進,雙數學生原地踏腳兩步,第三步則進到單數學生的後面,並隨之繼續行進。
口令:「成一列橫隊一走!」
要求:聽到口令後,單數學生原地踏腳兩步,雙數學生向左跨一步,右腳不靠攏左腳向前跨一步,進到單數學生的左邊,並隨之繼續行進。
5、行進間一路←→二路
行進間一路縱隊變為二路縱隊
口令:「成二路縱隊——走!」
要求:聽到口令後,基準(排頭)學生以小步行進,雙數學生即進到單數學生的右方,各學生並取規定間隔和距離,仍以小步行進;直至聽到"照直前進"或"立一定"的口令為止。
行進同二路縱隊變為一路縱隊
口令:「成一路縱隊——走!」
要求:聽到口令後,左邊一路的基準(排頭〉學生照直前進,其餘學生則以小步行進,待留出雙數學生的空隙後,雙數學生向左插入單數學生的後面,並取規定的距離,然後繼續以原步幅行進。
6、裂隊、並隊走
裂隊走
口令:「左右轉彎裂隊——走!」
要求:全隊先"一、二"報數。一路縱隊行進間聽到口令後,一數左轉彎走,二數右轉彎走,分裂成方向相反的兩個一路縱隊。
並隊走
口令:「左右轉彎成二〈四〉路縱隊——走!」
要求:聽口令後,兩個面對走的一(二〉路縱隊變成二〈四)路縱隊
7、分隊、合隊走
分隊走
口令:「左右轉彎分隊——走!」
要求:二(四〉路縱隊行進間聽到口令後,左邊的一〈二〉路左轉彎走,右邊的一(二〉路右轉彎走,分成方向相反的兩個一(二)路縱隊。
合隊走
口令:「左右轉彎成一〈二〉路縱隊一一走!」
要求:聽口令後,兩個對面走的一〈二〉路縱隊左邊在前,右邊在後合成一個一〈二〉路縱隊。
8、錯肩走
從右(左)邊錯肩走
口令: 「從右(左)邊錯肩——走!」
要求:當聽到口令後,兩個一(二)路縱隊迎面相遇,均從右(左)邊錯肩走過,相互間的間隔為一臂距離(圖1)。
一隔一隊從右(左)邊錯肩走
口令: 「一隔一隊從右(左)邊錯肩——走!」
要求:當聽到口令後,兩個二路縱隊相遇,二路參差隔開錯肩走過(圖2)。
從裡面(或從外面)錯肩走
口令: 「從裡面(或從外面)錯肩——走」
要求:當聽到口令後,兩個二路縱隊相遇,一個二路縱隊在內,另外一個二路縱隊則分開從外面走
9、正步走成機翼形及還原
走成機翼形
口令:「成機翼形走」
要求:二列橫隊,聽到口令後,橫隊中央伍正步走出,緊挨著左、右一伍在中央伍走出2步後走出,依次行進走成機翼形,並保持此隊形前進。(圖4)
走成二列橫隊
口令:「還原」
要求:聽到口令後,中央伍先立定,左、右伍繼續前進,並隔2拍立定。
(此隊形變換也可在原地踏步時進行) 技巧系列動作
選手在技巧系列動作比賽場地是一塊地板場地,選手在比賽時必須保持動作的連貫性,不能有靜止動作出現,否則算犯規。比賽動作長度應保持在75—90秒之間,時間超出或不足以每秒0.05分扣除。參賽選手在比賽中必須和所使用的器材保持身體接觸。音樂和動作的結束時間必須保持一致。 教練在技巧系列動作比賽期間不得與運動員、音樂師和評委進行任何交流。
評委
比賽需要三組評委,第一組打技術分,也就是選手動作的難度分,第二組打藝術分,執行評委將根據選手的動作表現力、藝術鑒賞力以及技術失誤來給分,總之評委時依據編舞、器材選擇、比賽動作、選手創造力以及熟練程度來給分的。
分數
在通常的比賽中,技術評委和藝術評委的最高分是5分,執行評委的最高分是10分。在小組賽中,得分偏向於藝術得分,技術分4分,藝術分6分。大體上來說,選手的得分是三組評委給分的總和。小組賽的最高分為20分。「動作遲疑或不精確」扣0.05分,小的失誤扣0.10分,中等錯誤扣0.20分,主要失誤扣0.30分。比賽中選手偏離比賽場地或使用器械不受控制,均扣分。選手動作不雅需扣分。
㈦ 小學體育水平三的教學內容
本書是由課程教材研究所體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自2003年9月進入全國各實驗區進行實驗以來,許多實驗學校獲得不少成功的經驗,同時也有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為了使正在進行的教學實驗工作更符合體育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我們綜合了各實驗區學校對新教材試行中的經驗和建議,對新教材作進一步的介紹和分析。希望能幫助五、六年級教師在一個更廣泛的空間中對新教材有所感悟,有所把握,有所創意。
水平(三)《教師用書》全書共有十一章,根據內容性質可分為四個方面:
第一方面,學生的運動實踐學習內容;
第二方面,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常識學習內容;
第三方面,學生的學習評價建議;
第四方面,教師的教學工作指導建議。
現將四方面內容作一簡要介紹。
第一方面,學生的運動實踐學習內容
學生的運動實踐學習內容,在水平(三)《教師用書》的十二章中佔了七章,由第二章至第八章構成。這一部分內容,是水平(三)《教師用書》的主體部分。請見下表:
以上七章學習內容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強調教學內容的游戲性、活動性、選擇性和範例性。為了體現這些特點,這部分內容較多地採用了生動、形象、活潑的練習動作、組織形式和學習方法,教師用書提供的許多圖例(包括活動場景圖、動作過程示意圖、技術原理圖),也都帶有學習和生活的趣味。選編的教材內容都是示例性的,這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留下自主選擇的餘地和發展的空間。同時,在各章節教材內容中,還提供了相關教材內容的「教學案例」,這又為教師創造性地選擇與組合教材內容拓寬了思路。這套新教材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仍然以「田徑」、「體操」、「球類」冠名教材,體現出水平(三)《教師用書》在全新的課程理念中,對體育文化屬性的一種繼承。
下面我們把這七章內容分別加以介紹。
第二章 基本體操教學內容介紹
1.基本體操的教學目標
水平(三)基本體操教材由三部分組成:隊列和隊形、徒手操和輕器械操。
基本體操對培養學生身體的正確姿勢,矯正不良體態,促進機能發展,增進健康,以及提高學生合作交往與協同動作能力,形成良好的組織紀律、集體意識和心理品質,都具有重要意義。
水平(三)基本體操的教學目標,可以歸納成以下4項:
(1)學會簡單的基本體操動作方法,培養身體的正確姿態;
(2)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體驗活動的興趣;
(3)促進身體協調、勻稱發展,增進健康水平;
(4)提高學生集體活動的意識與行為,體驗個人與群體合作交流的感受。
2.基本體操的特點
水平(三)的基本體操教學內容,在水平(二)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內容和難度,其特點是:隊列隊形練習中的向左、右、後轉走動作,自然、流暢、活潑,不要求按《隊列條令》的轉法和節奏操練。行進中裂、並、分、合隊走的練習,是一組縱隊行進間由多變少或由少變多的隊形變換的練習。預令(口令詞)較長,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注意力以及集體動作協調一致的能力。
徒手操,也就是《小學生廣播操》第二套,是國家專為全國小學生創編的。這套操具有與一般徒手操不同的特點,如,操節多(共12節),各節操的節拍多(每節操4個8拍至8個8拍);變化多(每一節拍要做一個以上動作,而且左右肢體動作不絕對對稱,只在前後4拍或8拍的反復中動作相同)。整套操節奏鮮明,富有韻律感和表現力。可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因此,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全套操的動作,還應啟發學生理解和表現該操所具有的健身、育心、健美的功能,以及活潑歡快、朝氣蓬勃等豐富內涵。
棍棒操是在徒手操基礎上發展的,是輕器械操的一種。它藉助變換握棍的位置和動作,增大動作的幅度和力度,以增強肌肉的伸展性和關節、肩帶的靈活、堅韌性,以及提高身體的協調性等;同時對於糾正身體不良姿態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本套棍棒操結構簡單、節奏鮮明,易學易練。學生可以識圖自練。
3.基本體操的教學內容
(1)隊列和隊形——① 向右(左)轉走;② 向後轉走;③ 行進間列隊、並隊走;④行進間分隊、合隊走。
(2)徒手操和輕器械操——① 徒手操:小學生廣播體操;② 輕器械操:棍棒操(共八節)。
4.基本體操的教與學法
(1)基本體操內容豐富,練習的形式和動作的方法各不相同,教與學應針對教材的特色、目標的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和他們的實際能力而定。
(2)高年級學生已具備較大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多採用探究法,自學自練法、合作交流法、結伴練習法等教與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練習。
(3)基本體操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和加強指導,適時進行示範與點評。必要時,教師可改變動作的結構、內容的組合、運動量的大小、組織形式的變化或採用游戲方法來提高學習效果。
(4)隊列和隊形練習,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生的動作節奏感和整體協同一致上。既要掌握隊列和隊形的動作方法,又要提高與改善學生的精神狀態。
(5)教材中的徒手操選用了原第二套小學生廣播體操,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選用2002年教育部頒發的新的小學生廣播體操進行教學。還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廣播操進行創編,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6)進行棍棒操教學時,教師應建立收發器械的常規要求,以取得安全、有序、快捷的效果。
第三章 田徑教學內容介紹
1.田徑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
五、六年級田徑教學內容是一項發展學生基本活動能力的基礎性教材,雖然冠名為「田徑」,與田徑運動項目名稱一致,但它的教材內容仍是一些較為簡單的跑、跳、投動作,沒有過細的技術和規定過嚴的方法。教材的內容與形式突出了多樣性、游戲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特點,注重學生學習目標的全面達成。通過田徑教學,要達到以下五條目標:
(1)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田徑運動的意識與行為,提高學習田徑的興趣。
(2)掌握跑、跳、投的動作方法,培養學生身體正確姿勢,學會田徑運動的簡單技術和技能。
(3)發展靈敏、協調、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質,促進身體機能正常發育。
(4)營造生動、活潑、和諧的學習氛圍,增強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勇氣和信心。
(5)培養群體意識,增強責任感,提高合作與競爭能力,體驗田徑運動的樂趣。
2.田徑教學內容的特點
(1)小學五、六年級的田徑教學內容是在三、四年級的基礎上發展的,主要是通過形式多樣的跑、跳躍、投擲練習和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一些情境性或主題性的游戲活動,讓學生逐步掌握田徑運動的正確方法和合理動作。
(2)選編的田徑教學內容,無論是分解動作還是連貫動作,個人練習還是集體協作練習,都力爭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主的教學思想,如「小小設計師」、「搶占奔跑空間」,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教學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認知、學會生活。
(3)教學內容淡化了競技性,增加了游戲性、趣味性、娛樂性、健身性和教育性內涵,如「青蛙過河」「學習解放軍,爭當神投手」「歡慶申奧成功」。這些教學內容豐富、生動活潑、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既能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跑、跳躍、投擲的知識和技能,又能將課堂延伸至社會,使田徑教學內容具有更大的活力。
3.田徑教材的教學內容
(1)跑
① 發展快速跑能力的練習(包括:各種快速起動的跑;追拍跑;接力跑;「攻克堡壘」游戲;障礙賽跑;不等距離的追逐跑)
② 發展耐力跑能力的練習(包括:自然地形跑;定時跑;定距跑)
(2)跳躍
① 發展跳躍能力的練習(包括:各種方式跳繩;跳竹竿:「協同跳」游戲;摸高跳)
② 跳高(包括:跨跳練習;助跑起跳,直腿擺動坐上跳箱;急行跳高)
③ 跳遠(包括:立定跳遠;「青蛙跳荷葉」游戲;助跑幾步,一腳跳起雙腳著地;急行跳遠)
(3)投擲
① 發展投擲能力的練習(包括:滾;拋;擲;投;推;撇等)
② 發展擲遠能力的練習(包括:原地及自然跑幾步肩上投擲;原地及自然跑幾步背後過肩投擲;推擲實心球等)
③ 發展投准能力的練習(包括:固定目標投准;活動目標投准)
4.田徑的教與學法
(1)重視學生的體驗。在一些比較簡單動作的教學時,教師只要提示動作要領、方法與要求,對於動作細節不要提出過高、過細的要求。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引導他們自主選擇練習內容,自己參與動作演練,自我感受活動過程,主動探索練習方法和比賽戰術,讓學生在參與中獲得積極的運動體驗。
(2)精心設計練習的形式。教師要運用多樣化、游戲化、趣味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激勵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以充分體現田徑教學的多種功能,達到全面鍛煉、愉悅身心的目的。如,在學習「搶占奔跑空間」游戲時,可採用多種方法完成;進行「消滅老鼠」游戲,可採用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場地完成。
(3)不斷變化練習的方式。在教學組織時,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改變練習的方式與方法,如調整練習的距離、高度、速度、重量,對前進的路線,器械的擺放,分組的形式,合作的組合等等都可以進行變化,以不斷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
(4)創設個性發展和群體合作學習的良好環境。教材中有許多發展學生個性和群體合作學習的練習,如「個人搶占空間」、「集體搶占空間」、「障礙賽跑」、「三人追拍」、「四人協作跳」和「提速火車」等等。這些活動是完成課程目標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和練習方法的傳授,更要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和群體意識、群體行為的培養,如自我展示、頑強意志、互相幫助和集體精神等。
(5)體現「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貫徹因人而異的原則,尤其是高年級女生中許多同學已進入青春發育期,更要注意安排適合她們生理、心理特點的教學內容。練習中的各種生理指標、心理狀態和同學之間的關系,都要體現「健康第一」的思想,使學生在身體、心理、社會適應方面都獲得全面和諧地發展。
(6)注意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思維力。教學中教師要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注意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如「小小設計師」是將單一的往返跑與創造性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自己設計跑步圖形;又如「青蛙跳荷葉」,是把雙腳連續向前跳的動作與蛙跳的動作相結合,讓學生通過想像,形象生動地模仿青蛙輕巧落地的動作,從而幫助他們掌握跳遠落地的緩沖動作。
(7)給學生留有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教材中多數教學案例都給學生留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究、發現、實踐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在這一段時間內學生是真正的課堂學習的主角,可以自由選擇學習內容,自主決定難易程度,自己掌握學習進程。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搭建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不包辦代替。
第四章 技巧與器械體操教學內容介紹
1.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目標
水平(三)《教師用書》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材內容分為四項:技巧、支撐跳躍、低單杠、實用性攀爬。這些教材內容形式多樣,實用性強,項目較多,器械的高低、寬窄變化較大。有些動作要使身體倒置、跳起、騰空或在杠上完成一定難度的練習,甚至還有一定的危險性。在這樣的條件下引導學生鍛煉,首先能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促使他們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其次,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群體的幫助,克服種種不適、緊張等心理障礙,不僅掌握了技術動作,而且提高了學習情緒,增強了意志品質,並得到了合作學習的樂趣。同時,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嚴格遵守練習程序和群體活動規范,也為學生遵守社會公共秩序作了一次很好的演練。再次,當學習獲得成功和進步以後,學生在體驗到自我價值的時候,會產生自我展示的願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目標有以下五條:
(1)初步掌握技巧與器械體操的內容,在單個動作基礎上,學會做組合動作。
(2)發展學生的體能,提高靈敏、協調和平衡能力,增強肢體肌肉力量,改善身體機能水平。
(3)培養學生學習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鼓勵學生展示自我,體驗在運動時的心理感受,克服膽怯、畏難等心理障礙。
(4)增強保護與幫助和合作學習的意識,體驗群體學習生活的樂趣。
(5)培養勇敢、頑強、果斷和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幫助學生樹立安全意識,促進身體、心理的和諧發展。
2.技巧與器械體操的特點
(1)五、六年級既是小學最高的年級段,又要為即將升入初中作好各種准備,具有承上啟下的特點。五、六年級教學內容在三、四年級的基礎上,內容有所增加,難度有所提高,是三、四年級教學內容的發展、變化和重新組合。同時,五、六年級與初中一年級教學內容在某些具體的名稱上更趨於接近,體現了小學技巧與器械體操教學與初中體操教學內容相銜接的特點。
(2)隨著文化知識學習和社會經驗的逐漸增加,五、六年級學生對動作的掌握不再滿足於表面上粗略的學習,而是開始追求動作內在關系的把握,表現出教學內容的技術因素有所增加。盡管這些技術要求還是很簡單的,但反映了該階段學生學習的一種傾向。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把握傳授技術的「度」,既不能過多地追求技術細節,偏離小學教學的實際,又不能否定技術動作的規范,使學習缺乏深度。
(3)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五、六年級學生隨著年齡的增加,教學內容各個項目的力量要求增加了,如出現了以靜力性練習為主的倒立動作,單個動作和組合動作的難度和強度都比三、四年級有所加大;同時,又要注意男女生之間的差別。開始進入生長發育第二高峰期的男女生之間的生理、心理差異逐步明顯,在一些難度較大的教材中,把男女生的學習內容加以分列,男生更突出剛性,女生更突出柔性,使學習內容更適合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點。
(4)教學內容的選取更貼近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五、六年級的技巧與器械體操教學內容有許多動作接近學生的生活,如從高處跳下,從低處跳上,攀登和爬越各種障礙,出現意外或失去重心時的應急措施等。這些貼近生活的模擬性練習,體現了教學內容的實用價值。
3.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內容
(1)技巧
① 各種滾動與滾翻動作(包括:發展滾動能力的練習——握踝前後滾動、抱球前後滾動、夾物前後滾動、抱頭直體左右滾動、抱球直體左右滾動、抱頭屈體左右滾動、抱球跪撐屈體左右滾動、屈肘跪撐左右滾動、抱腳團身左右滾動等;發展前滾翻能力的練習——雙手握踝前滾翻、雙腳夾球前滾翻、雙手抱球滾翻、一手抱球,一手支撐前滾翻、雙手抱球肩側前滾翻、跳箱蓋上前滾翻、滾翻時低頭,以單肩支撐由高處向下前滾翻、連續前滾翻、高處跳下後接前滾翻、模擬被絆倒接前滾翻、前滾翻分腿起、慢跑急停,重心前移做前滾翻、越過障礙前滾翻、雙人「車輪」前滾翻等;發展後滾翻能力的練習——雙手握踝後滾翻、雙腿夾物後滾翻、連續後滾翻成直線、「波浪」式後滾翻、高處跳下後接後滾翻、後滾翻接球等)
② 各種簡單的倒立動作(包括:肩肘倒立——雙人配合練習、腳蹬牆成手倒立、腳蹬牆手倒立後作前滾翻等)
③ 保護與幫助下做手倒立(包括:靠牆手倒立、靠高墊手倒立、有人扶持手倒立等)
(2)支撐跳躍
① 發展支撐跳躍能力的練習(包括:原地起跳,空中分腿練習;分腿立撐練習;分腿立撐,推手挺身跳起練習;上步助跑,起跳練習;「撐駱駝」練習;助跑,起跳,支撐,分腿練習;助跑起跳,分腿跳上模仿跳箱練習等)
② 山羊分腿騰越(包括:在保護與幫助下練習;在安全條件下練習;完整動作練習)
(3)低單杠
① 發展懸垂能力的練習(包括:仰卧懸垂臂屈伸;屈臂蹲懸垂擺動;屈腿懸垂擺動;穿臂前後翻;蹲懸垂,穿杠成倒懸垂;高杠屈臂懸垂)
② 發展支撐能力的練習(包括:雙杠支撐移動;低單杠支撐左右移動;跳上成正撐,前翻下;跳上成正撐,上體前翻慢下成蹲立等)
(4)實用性攀爬
① 各種攀爬練習(包括:爬斜梯,跳下成前滾翻起立跳箱;攀爬2米高的障礙物;攀爬輪胎架)
② 手腳並用爬竿(繩)(包括:爬垂直竿(繩);爬斜竿(繩)等)
4.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與學法
(1)關注每一位學生,確保每個學生受益。
教學中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包括體育能力較強的、較差的和一般的學生。這里尤其需要提出的是,體育能力較強的學生往往因為成績好,並經常作為教師的助手而受到重視;體育能力較差的學生則是教師傳統關注的對象。而作為班級人數佔大多數的體育能力一般的學生,因為人數多,又沒有更多的特殊情況需要教師「操心」,會有意無意地被教師所忽視,這個現象應該引起注意並加以改進。雖然從表面上看,對體育能力一般的學生的忽視不會影響教學質量,這些學生大多數能夠完成學習任務,但從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要求分析,這種忽視是不能允許的。因為,每一位學生都需要教師的注意、關懷和幫助。所以,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要確保每個學生受益,不僅要關注那些體育能力較強和較差的學生,也不能忽視體育能力一般的學生。例如,有的教師在體育課中建立了體育委員「輪崗值日」制度,讓每一位學生在一學期都當一回體育委員。這就改變了以往體育委員由一人「承包」的做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值日委員」崗位上,學習服務、學會溝通、鍛煉自己、展現自我。
(2)注重講解、示範的啟發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講什麼、怎麼講、講到哪兒為止,都是講解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例如,技巧教學時提問學生「什麼時候交叉腿」,「轉體方向怎麼判斷」,「後滾翻推手時間和方法」。這些帶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提問,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開動腦筋,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參與意識。講解時,還要講清動作的重點,指出難點。要防止主觀臆斷講解。還必須鑽研在課的哪一環節,用多少時間、什麼方式、怎麼精講,要隨時反饋講解的效果。還要善於運用術語,例如,教學初,可結合掛圖講解動作的術語,使學生初步了解動作術語的形象概念;演示時,可結合動作,重點提示術語,使學生看見動作後,知道「是什麼名稱,在身體什麼部位,該怎麼做」;練習中,可讓學生根據術語做出動作,使他們建立從術語到動作的聯系。
示範方法的運用也要講究啟發性。示範時,應力求穩、輕、美,使學生在動態的示範中得到健與美的享受。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習階段採用不同的示範方法,例如,練習初的完整示範或邊示範、邊講解;改進動作時的重點示範;小結時的演示性示範等。
(3)重視練習的幫助性。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練習活動,往往都是在教師或同伴的幫助下進行的。由於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內容大多數與學生平時生活和學習的正常身體姿勢和位置不同,學生在練習時會產生不習慣的感覺;有些動作有一定的危險性,學生在練習時會產生猶豫和害怕心理。因此,練習的幫助性是學生在學習動作和鍛煉身體過程中,增強信心、增添勇氣的必要手段。同時,在互相幫助的練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與教師或同伴的互相協作、互相磋商和互相交流,把自己融入到群體之中,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體驗到對集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4)做好專門性准備活動。
技巧與器械體操教材內容對柔韌性和協調性要求較高,除了做一般性准備活動之外,教師應重點指導學生做好專門性准備活動,特別應加強頭、頸、肩、腰、腕、踝等部位的活動。
第五章 小球類和球類游戲教學內容介紹
1.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學目標
球類活動是小學生特別喜歡的項目。孩子們都喜歡玩球、打球和賽球,著名的球星也往往是他們羨慕和崇拜的偶像。球類活動不僅具有對抗性、趣味性等特點,而且強調集體合作,靈活多變地運用各項技戰術,對鍛煉人的體力,發展社會適應能力,充分發揮個人和集體的聰明智慧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體條件的限制,難以運用成人規范的場地、器材和嚴格的規則進行球類活動。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縮小了場地與用球、簡化了規則,稱之為「小球類和球類游戲」。本章選用了小籃球、小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四項作為水平(三)的教學內容。
本章的教學目標有如下五條:
(1)通過教學激發學生參與球類活動的意識與行為,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與興趣性。
(2)學習簡單的球類活動基礎知識,初步掌握簡單的球類活動基本技術和技能。
(3)發展學生的速度、靈敏與協調素質,提高與改善學生的身體機能水平。
(4)通過球類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樹立自尊與自信心。
(5)增強同伴間的合作與交流,形成關心集體、尊重對手、遵守紀律的良好體育風尚。
2.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特點
(1)在水平(二)的基礎上,提高了小球類的基本技術、集體配合和簡單規則的要求,並逐步建立戰術概念。
(2)加強了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對抗性活動和游戲,逐步向小球類的簡易教學比賽過渡。
(3)球類教學內容突出了學生在教與學中的地位與作用,注重學生的運動參與、自主學習、集體意識、合作交往、情緒調控的能力培養。
(4)競技運動項目的改造,保留了球類活動的特徵,降低了技術難度要求,體現對體育文化的傳承。
3.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學內容
(1)小足球
① 足球基礎知識(包括:小足球場地及設備規格、足球基本規則——擲界外球、踢球門球、踢角球、罰點球、任意球)
② 足球基本技術與游戲(包括:顛球與游戲;運球與游戲;踢球與游戲)
(2)小籃球
① 籃球基礎知識(包括:籃球場地及設備規格;籃球基本規則——推人犯規、拉人犯規、阻擋犯規、腳踢球違例、拳擊球違例)
② 籃球基本技術與游戲(包括:耍球游戲;傳球游戲;運球游戲;投籃游戲)
(3)羽毛球
① 羽毛球基礎知識(包括:羽毛球場地;羽毛球基本規則;發球違例的幾種情況)
② 羽毛球基本技術與游戲(包括:握拍法;耍球游戲;低手擊球游戲;高手擊球游戲)
(4)乒乓球
① 乒乓球基礎知識(包括:檯面的區域;擊球時間劃分;握拍法)
② 乒乓球基本技術與游戲(顛球游戲;擋球游戲;發球游戲;攻球游戲)
4.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與學法
(1)五、六年級的小球類教學,教師要有目的地提高體育文化的內涵,結合教學內容介紹基礎知識,引導學生在游戲和競賽活動中學習規則,掌握安全活動的方法,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懂得安全地參加球類活動。
(2)五、六年級學生對球類運動的學習正處於啟蒙階段,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多接觸球,讓學生在熟悉球性中提高控球能力。對場地器材條件較困難的地區和學校,可因地制宜地開發代用器材,例如可以自製麻繩球、藤球、棕球等用於小籃球、小足球活動。
(3)充分發揮球類游戲的功能,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要講究教學方法,加強學法指導,採用主題教學、情境教學等方法,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中主動、積極、快樂地學習。
(4)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合作的互動過程。教師在引導學生互相觀察、互相模仿、互相幫助的同時,應提倡師生之間共同參與,互相交流,在融洽平等的課堂氛圍中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提高。
(5)在向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例如,針對小球類活動對抗性較強,運動量較大的特點,教師可引導學生體驗身體疲勞時的心理感受;針對小球類活動對熟悉球性、控制球能力要求較高的特點,教師可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樹立自信、自強,培養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針對小球類活動的群體性特點,教師可在活動中加強學生同伴和群體之間的協作配合,以增強他們對人際和社會交往的適應能力。
第六章 游戲與游戲教學內容介紹
1.游戲與游戲教學的教學目標
根據新的體育課程標准編寫的小學體育《教師用書》,沒有將游戲作為單獨一類教材內容,而是把游戲教材內容與各項體育教材內容相結合,分散在各項身體鍛煉實踐內容之中,這是新教材結構上的一個特點。因為小學體育教材內容,特別是在小學的中低年級應以游戲為主線,使基本教材游戲化,又多運用游戲的方法進行教與學。
這一章「游戲與游戲教學」教材,雖然也介紹了一些游戲,並盡可能不與各類教材內容中的游戲重復,只是在舉例時,聯繫到五、六年級的教材內容,介紹如何進行游戲教學。本章所列舉的案例,也是為說明如何教游戲而選編的。這些方法僅供老師教學時參考。
水平(三)《教師用書》的游戲教學,是以課程標准目標導向來確定的,它有具體的游戲內容和教學目標,有特定的情節和活動方式、活動規則和活動結果,有別於其他教材中的游戲教學,是實施教學評價的「主體性」游戲。這些游戲是以自身特有的編排體系,以游戲教材為主線,以身體活動為載體,以增進學生身心健康,掌握游戲的知識和技能,培養意志品質,滿足心理需求,體驗群體學習的樂趣為目標而開展的教學活動。因此它對於學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獨特的意義。
㈧ 如何將體操巧妙運用到小學體育教學中
一、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加入體操內容具有怎樣的意義和作用
一般而言,小學體育教學中的相關體操內容主要包括徒手體操、隊列隊形訓練、拍手操、廣播體操、棍棒操、沙袋操、武術操、繩操以及跳躍、技巧運動和藝術體操等內容。雖然小學階段的體操名目繁多,但是它們對小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卻起著不同的作用。我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當靈活機動,學會根據不同小學生的不同特點採用不同的方法。通過選擇不一樣的體操內容來發展小學生各方面的素質。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豐富小學生的體育課堂,從而使課堂教學能夠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培養起學生堅韌不拔、勇敢頑強的生活作風以及嚴格的組織性和紀律性,並且通過這樣的課程教學還可以使小學生養成一種協調、迅速、准確的作風和素養。最重要的是小學各位同學能夠在體育課堂學習中培養起一種相互幫助、相互關愛的純真友誼和情感。
二、各種體操內容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在當今社會的小學體育教學中,要針對小學生的不同情況合理地安排不同的課程內容並選擇恰當的場地和教學器材。教師要能夠根據小學生的身體素質特點創編不同的體操動作,讓學生進行適度地練習。這樣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身體各個部位的柔韌性和靈活性,並能夠使學生身體的動作變得更加協調。同時加強訓練也可以增強小學生身體中神經系統的功能,並能夠促進血液的健康循環。這對於保證小學生的身體健康以及預防疾病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比如跑步,可以鍛煉身體的速度、耐力,以及靈活性和柔韌性。參加一些跳躍運動可以極大地增強肌腱和韌帶的力量,並對發展下肢的爆發力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將武術、各種徒手操以及技巧等內容運用於小學體育教學中可以極大地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從而使小學生能夠迅速喜愛上這項運動項目。通過練習武術、徒手操以及各種技巧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體育知識的掌握,而且也可以不斷提高小學生的運動技術。小學生對武術、技巧等運動項目充滿了興趣,因此他們樂於去學習、也樂於去鍛煉。
隨著當今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如今的教學中也越來越多地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設施。例如體操中的藝術體操以及手持輕器械的體操。這種體操隨著音樂的伴奏能夠更好地加強身體的鍛煉,從而培養起柔韌性、協調性良好的身體素質。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小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三、如何使隊列隊形以及徒手體操在示範講解中迅速提高
教師應當保障在課前充分做好相關准備並在老師的帶領下做好各項練習。教師在示範相關動作時應當保障動作的簡潔、優美、准確,同時還要講究示範的方向和位置。體育教師要用准確的術語進行講解,並且要盡量使語言簡練、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練習一段時間之後可採取集體練習或分組練習的方式。在進行分組練習時可採取學生帶隊的方式,教師應根據表演的情況個別指出學生在動作上存在的不足。學生之間也可相互討論,從而使動作盡量保持准確規范。當進行集體練習時,體育教師應當首先向學生講明在練習時容易出現的錯誤,並及時糾正學生在練習時不正確的行為和動作。在練習徒手操時,教師首先應當讓學生做充分的准備活動,並讓兩位學生進行帶隊,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鏡面練習和示範。示範的動作一定要規范、准確,並且具有極強的節奏感。在練習過程中應當根據動作的性質和幅度相應地變化口令的快慢和強弱。對於徒手操和隊列隊形這兩個項目,教師可在期末結束時對學生進行考核,考核時要著重察看動作是否准確,姿勢是否得體、大方。
四、小學新編體育教材中關於體操內容的相關應用
當前時期,素質教育改革正在進行,改革效果也比較顯著。尤其是在教材的改革方面,相比以前增加了許多創新的內容。為了能夠使小學體育教學能夠取得較為顯著的進步,我們應當在教學中注重教學內容的系統性、計劃性和科學性。這樣才能夠不斷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質量。在小學體育教材中加入了體操內容,使小學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教材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而且配有大量的圖片和說明,這種教材更加適應當前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並且容易被學生領悟和接受。這種情況下,小學生很容易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轉變為現在的主動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更加有利於小學體育的教學。
㈨ 如何理解徒手體操是持輕器械體操的基礎
徒手體操通抄過舞蹈、跳躍、平衡、波浪形動作及部分技巧運動,將動力性動作與放鬆的流線型動作交替進行,將自己人體扭曲運動並毫無保留展現在觀眾前,最終形成了具有活力渴望及獨特嫵媚風格節奏體操。
輕器械體操通過精確的動作技術和高度的藝術性,在規定的時間內,表現出人體與器械完美結合,在比賽中,體操運動員要通過和器械之間的觸碰、互動、激發心理的藝術慾望,做出性感嫵媚多姿的,裊裊婷婷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