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體育教學模式的分類
(一)指導思想上以新的課程理念為主。新的課程理念充分體現了課程改革的要求,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新體育與健康課程還拓寬了健康的含義,確立了生物、心理、社會性三維的健康觀,使素質教育進一步深化了。未來的體育教學模式的構建上也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始終把學生的健康成長放在首要位置。
(二)教學目標由單一向綜合方向發展。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目標比較單一,如發展學生的體能或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等。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具有一定局限性,隨著教育觀念更新,新思想的不斷出現,在新的體育課程理念下體育教學模式也不斷完善和豐富,出現多樣化趨勢,不同教學模式相互借鑒和促進,發揮各自特有的功能,為體育教學實踐提供了選擇教學模式的廣闊空間。
(三)體育教學模式讓學生向著主動學習的方向發展。傳統體育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構建的,學生始終處於被動學習狀態,教學目標由教師制定,學生執行;組織教法由教師設計,學生服從,每一步教學程序都是學生按教師指令運作,現代體育教學模式針對這些弊端進行著改革,著重突出了對學生體育能力的發展如「探究發現模式」,「自學互教模式」等。
(四)體育教學模式向著適應個性方向發展。新的教學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注重學生的特長,統一教授,新的體育教學模式要求能調動學習的興趣,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經過努力,可以達到預期效果,並產生愉快的情感經驗,滿足需要,以激發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並發展自己的專長。
(五)體育教學模式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新的課程理念拓寬了健康的定義,強調學生的生物、心理、社會多維的健康觀。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要防止只重視運動技能的傳授,而忽視學生心理健康的現象,努力使學生在體育活動過程中既掌握運動的技能又發展心理品質,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提高調控情緒和預防心理疾病的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❷ 體育課程模式有哪四種
體育課有,室內理論課、技術授課、互動課
❸ 體育的教學方法有那些
一、啟發創造性思維的藝術
1.運用情景教學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經常有意識地創造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奮進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受到感化和熏陶,產生感情共鳴。要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以生活展現情景;以實物演示情景;以音樂渲染情景;以表演體會情景;以語言描述情景。例如,各種體育運動會、球類比賽、軍訓、郊遊,都可用來激勵學生,幫助學生理解體育教材,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2.增加體育游戲
游戲是一種特殊的課堂活動和運動練習方法,是由一定的情節、形式、規則和結果等幾部分組成的綜合性活動。學生可以在可行的范圍內自己創編體育游戲,使課堂充滿公平競爭、冒險獲勝的氣氛。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會使學生處於興奮狀態,易於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更好地接受知識,並能使所學知識掌握牢固、記憶長久。
二、激發學習動機的教學藝術
1.運用「成功教育」思想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獲得成功的體驗,這不但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而且還能夠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縱箱分腿騰越教學中,有的學生由於害怕,不能按要求完成練習,那麼,教師除了進一步講解、示範外,還應及時適當地降低箱的高度或縮短踏板與箱之間的距離等,幫助和保護這些學生進行練習;而當學生以堅韌的毅力、頑強的品質、持之以恆的精神取得成功時,他們不僅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還大大提高了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
2.加強目標管理
目標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一個重要途徑。在體育課的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要有明確的目標,教師要在學生明確學校課程總目標的基礎上不斷去實現學年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近期目標和課堂目標。教師在備課和教學中,要制訂單元達標項目和考查項目,幫助學生制訂達標計劃,明確努力方向。對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進行目標跟蹤管理,使他們能不斷進步,最終達到質量目標要求。
三、提高心理琉導的教學藝術
1.充分利用比賽形式培養學生健康心態 .
體育教師在布置學生課堂練習時可以充分運用競賽的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效果。進行比賽時,同組中的學生就會互相吶喊助威,從而促使學生間進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克服獨生子女身上存在的任性、嬌縱、自私等不良個性品質。另外,教師還可以運用各種比賽形式,如拔河比賽、長跑接力賽、球類比賽、田徑運動會等,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鍛煉個人意志和競爭意識,培養耐挫能力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
2.主動參與,鍛煉心理素質
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貫徹教師為主導和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充分利用體育課堂,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以鍛煉自身的心理素質。如讓學生輪流帶准備活動,讓他們體驗當教師的感覺,促使他們更自覺地上好每一節課,培養良好的協作能力。同時通過鍛煉,克服恐懼和緊張心理,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四、組織課堂的教學藝術
1.靈活多變,不驕不躁
在體育教學中,有經驗的教師應能對學生的意外情況快速地做出反應,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因勢利導,把不利於課堂教學的學生違紀行為引導到有益於學習的方面來。教師應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和維護他們的自尊心,耐心地引導他們學習。在處理各種問題時,隨時想到自己對社會、對學生所承擔的責任,考慮自己的行為後果,從教育的根本利益和目標出發,力求處理好所面臨的問題。
2.行為替換與獎勵
為有不良行為的學生提供合乎要求的替換行為,也是教育藝術的體現。如有的學生在進行練習時總愛打鬧,教師可根據情況請他來保護其他同學練習,請他做示範,回答問題,當裁判等。總之,給他安排一些合理的活動,替換違紀行為,並對表現好的及時進
❹ 美國的體育教學模式是什麼
美國、德國體育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
作者:高振發 文章來源:南京體育學院學報 點擊數:564 更新時間:1/8/2010
1 問題的提出
關於教學模式國際上較有影響教育學家美國的喬以斯和韋爾給予了以下界定:「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課業,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范型和計劃。」我國有學者將教學模式定義為:在為一定的教學思想或理論指導下,為設計和組織教學而在實踐中建立起來的,各種類型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和活動程序及其實施方法策略體系。本研究認為,體育教學模式可以理解為,在一定體育教學思想指導下,圍繞體育教學中的某一主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系統化和理論化的教學范型或模型。一般包括教學指導思想、教學目的、操作程序、師生關系、教學條件等要素。體育教學模式是連接體育教學理論與體育教學實踐的紐帶。它既有一定的系統性和理論性,又有一定的具體性和操作性。
長期以來,我國沿用了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方面顯得單一、枯燥,教學效果不佳。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學生「喜歡體育運動而不喜歡上體育課」。本文研究目的就在於剖析教育發達國家體育教學模式的特點,洋為中用,促進學校體育改革。
2 研究的對象與方法
2. 1 研究的對象
美國、德國的體育教學模式及其特點。
2. 2 研究的方法
2. 2. 1 文獻資料法
查閱國內各大體育學院學報,以及其他體育類權威刊物,就其中刊載的有關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組合等方面與教學模式相關論文作綜述性分析。
2. 2. 2 歸納法主要對所查閱的有關「體育教學模式」的資料進行分析,從特定的視角歸納出現有的教學模式種類,並總結出其各自的特點。
3 研究結果與分析作為目前世界上教育最為發達的德國與美國,其體育教學模式歷經自二戰以來數十年的研究與實踐,理論體系完備,實踐效果已經有目共睹,現就兩國主要體育教學模式情況分析如下:
3. 1 美國的學科聯合課程模式分析
美國在20 世紀60 年代開始,學校體育呈現兩種發展趨勢:其一為以競技體育為主的課程設置,學校體育主要以競技體育為主,體育教學中教授大量有關的運動技術,讓學生掌握這些技術,然後學生自己從中選出一項自己所鍾愛的體育項目,有針對性地加以發展,並積極參與到這一體育項目中去。這種以競技體育為主的課程設置,實際上在美國學校體育中比例較少;其二為以健身和參與為目標的課程設置。目前,更多的學生參加的是這類健身運動課程。自上世紀60 年代,美國政府就重視國民體育活動的開展,並從組織上予以保證,在各州都有相應的健身和競技體育委員會,幫助各州的學校體育,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美國衛生部的報告中指出,學校體育重點應在於培養學生終身參與體育活動的習慣。現就美國眾多教學模式中的一種,湯姆·邁肯茲提倡的將體育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的學科聯合教學模式分析如下:將體育教學同其他學科聯合起來,這一教育觀已被很多人所嘗試,其主要內容就是把體育課的內容同其他學科的內容結合起來。
其教學指導思想為體育課程乃是一門多學科共同參與的綜合性學科,其中既有自然科學的相關內容、也有社會科學的相關理論,因此教學過程需要聯合其他學科一起進行,方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其教學目的在於對學生的學識、身心、社會交往等方面均產生均衡的影響。
實際操作上,則需要多學科教師們共同努力,與體育教師一起來研究怎麼上好這體育課。同時要允許校際之間的交流。對於學生的學習而言,教師要安排適合全班學生運動能力的運動。學生自己制定學習目標和練習方案,在教師引導下自由地去尋找和創造適合自己運動類型的活動(可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找出多種創造性的解決辦法,或編出簡單的游戲或動作) ,並對學習成效進行自我評定。
在師生關系的處理上,體育教學中強調學生的地位,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學生既是學習者又是決策者,學生通過自己探索、發現和相互交流等自主學習活動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也進行引導、輔導和教育活動,但這些活動主要用以啟發鼓勵學生學習。
3. 2 德國強調體驗和參與的模式
二戰以後,特別是上世紀70 年代後,德國的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德國逐漸成為歐洲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同時,德國的學校體育發展也進入了快增期,各種體育教學理論逐步完備,進入所謂的體育課程理論結構化階段。
德國在體育教學中廣泛使用了社會科學的理論,為其體育教學變革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在德國體育教學領域曾產生過許多學校體育新概念,諸如快樂體育, 體育教法學向體育教育學的變遷,「運動(Sports) 教育學」一詞的廣泛使用,再生產型體育向生產型體育的轉移等。這些新概念的開發曾引起世界體育教育界的廣泛關注,也使得德國的體育思想趨於完善。德國體育教育界特別重視體育的教育功能開發,主張在體育教學中開發人的運動行為能力,主張手段論體育觀向目的論體育觀的轉移,由此誕生了以強調運動體驗和參與的體育教學模式。
強調體驗和參與的模式的指導思想為強調學生參與體育實踐的過程,不僅要在體育課中強調積極參與,而且要在課外體育活動中積極參與;不僅體驗體育的樂趣,而且要體驗社會與人生,當然這種體驗與參與的學校體育思想很強調學生的身心完善和社會實踐,重視交際能力的提高,這種課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對技術技能稍有忽視,而對學生的參與更為重視,在教和學的關繫上,重視學生主導作用的發揮。其教學目的即在於對促進學生體育參與,為其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實際操作上,德國採取貫通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以俱樂部方式,讓學生有重組的機會參與到學校或社會的各類體育俱樂部中去,通過對個人運動偏好的滿足與強化,使得學生的體育選擇更加穩定,俱樂部制的活動方式也使得學生的運動機會有了充分的保障。
師生關系方面教師起主導作用,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領導者、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手段的運用,教學過程的調控,學生練習效果的評價均由教師決定。可以說,教學任務完成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指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按照教師提出的內容和安排的程序進行練習接受來自教師的反饋信息,對練習動作進行修正完善。
4 美、德兩國體育教學模式與我國傳統「三基」教學模式的差異分析
我國傳統的「三基教育」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最為普遍。目前,雖然已經打破了該教學模式,但舊模式的影響至深,仍在左右著我國大多數體育教師的教學行為。
4. 1 我國傳統「三基」教學模式指導思想分析
其教學指導思想是:以學習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技能為核心,遵循學生認識規律和技能形成規律,將教學過程分為感知、理解、鞏固、應用等幾個階段。教學過程遵循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的教育思想。從源頭上看,我國學校體育教學模式與美國、德國有明顯的分歧。
4. 2 我國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目的分析
我國傳統模式體育教學目標只定位於傳授體育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這是我國體育教育手段論的突出體現,明顯有別於美國、德國的目的論教育觀。
4. 3 「三基」體育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分析
在教學操作程序上「, 三基」教育模式主要是遵循學生認識規律和技能形成規律進行的,在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在明確教師提出的教學內容、目的和任務後,教師通過一些直觀教學手段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感性認識,形成視覺表象,學生經過模仿練習和表象練習,再經實際練習和教師指導,建立動作的動覺表象和正確的肌肉感覺,形成動作技能。之後,教師對所學內容進行總結評價,並指出存在問題,起到教學反饋作用。這與以上兩國的教學有一定的分歧。
4. 4 傳統教學模式在師生關系處理上的特點分析
該模式在師生關系處理上,強調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和支配作用,整個教學活動掌控於教師之手,教師是教學的靈魂與主要動力源泉,教師規定教學目的、任務、要求、練習時間、速度和頻率、以及進行評定等;學生只要認真接受教師的命令、要求,教學即可順利完成。這與美國的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設計、策劃,學習過程中積極發揮,創造性的參與有較大區別。與德國的強調學生主動參與、體驗運動,形成自主運動意識,自我發展個人體育能力等也有很大差異。
❺ 如何發揮體育的思政功能對教育團隊的要求
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導作用
1.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進一步推動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思想政治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大學生頭腦工作,要聯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聯系大學生的思想實際,把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結合起來,把系統教學與專題教育結合起來,把理論武裝與實踐育人結合起來,切實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手段。
2.形勢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要建立大學生形勢政策報告會制度,定期編寫形勢政策教育宣講提綱,建立形勢政策教育資源庫。國家機關和地方黨政負責人要經常為大學生作形勢報告。學校要緊密結合國際國內形勢變化和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制定形勢政策教育教學計劃,認真組織實施。
二、努力拓展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1.深入開展社會實踐。高等學校要把社會實踐納入學校教學總體規劃和教學大綱,規定學時和學分,提供必要經費。積極探索和建立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勤工助學相結合、與擇業就業相結合、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增強社會實踐活動的效果,培養大學生的勞動觀念和職業道德。
2.大力建設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徵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形成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大力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體育、藝術和娛樂活動,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寓教育於文化活動之中。要善於結合傳統節慶日、重大事件和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開展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主題教育活動。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建設,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建設好大學生活動中心。加強校報、校刊、校內廣播電視和學校出版社的建設,加強哲學社會科學研討會、報告會、講座的管理,絕不給錯誤觀點和言論提供傳播渠道。堅決抵制各種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侵蝕和影響。禁止在學校傳播宗教。
3.主動佔領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要全面加強校園網的建設,使網路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園網為大學生學習、生活提供服務,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不斷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間。要建設好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於一體的主題教育網站和網頁,積極開展生動活潑的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形成網上網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三、充分發揮黨團組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等學校黨組織要高度重視學生黨員發展工作,堅持標准,保證質量,把優秀大學生吸納到黨的隊伍中來。對入黨積極分子要注重早期培養,加強制度建設,嚴格發展程序,進行系統的黨的知識教育和實踐鍛煉。對大學生黨員要加強黨員先進性教育,使他們嚴格要求自己,提高黨性修養,充分發揮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幹帶頭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
2.發揮共青團和學生組織作用,推進大學生思政教育。共青團是黨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黨的助手和後備軍,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高等學校團組織要把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充分發揮在教育、團結和聯系大學生方面的優勢,竭誠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要全面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要加強對優秀團員的培養,認真做好推薦優秀共青團員入黨工作。要堅持黨建帶團建,把加強團的建設作為高等學校黨建的重要任務。要切實加強團的組織建設,選拔優秀青年黨員教師做團的工作,保證高校共青團組織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要把團幹部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培養、鍛煉和輸送工作。
四、大力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保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主體是學校黨政幹部和共青團幹部,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學校黨政幹部和共青團幹部負責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協調、實施;思想政治理論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根據學科和課程的內容、特點,負責對學生進行思想理論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所有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員,都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增強社會責任感,成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2.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選拔、培養和管理機制。按照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要求,堅持專兼結合的原則,研究和制定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的具體意見,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專門人才。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人才培養工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基地。選拔推薦一批從事政治教育思想的骨幹進一步深造,攻讀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專業的碩士、博士學位,學成後專職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採取有效措施,組織參加社會實踐、掛職鍛煉、學習考察等活動,不斷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五、努力營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社會環境
1.全社會都要關心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支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傳、理論、新聞、文藝、出版等方面要堅持弘揚主旋律,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為大學生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要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反映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進典型和優秀大學生的先進事跡。各類網站要牢牢把握正確導向,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開發教育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2.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為高等學校創建良好的育人環境。要把優化校園周邊環境作為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結合城市改造和社區建設搞好規劃,加強綜合治理。要依法加強對學校周邊的文化、娛樂、商業經營活動的管理,堅決取締干擾學校正常教學、生活秩序的經營性娛樂活動場所,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活動,及時處理侵害學生合法權益、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響學校、社會穩定的事端。要為大學生專業實習和社會實踐創造條件,提供便利。
❻ 何謂體育教學模式有何特徵
論學校體育中團隊精神的建設
[摘要]
體育運動是促進個體社會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社會化是個體趨同、融入群體的過程。學校所培育的人,最終要成為社會的人。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需要社會成員具有團隊精神。因此,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是社會賦予學校體育的重要職責。
關鍵詞:體育運動 社會化 團隊精神 學校體育
[前言]
[正文]
從兩例不難看出;「團隊」小到一個班組,大到一所學校、一個國家,高度的凝聚,高度的協調。無論在硝煙四起的年代,還是在平凡的現實生活中,甚至是高度發達的文明社會里,到處都存在著團隊的身影。
日本為何如此的重視團隊建設,其根源何在呢?從新課程標準的價值理念中我們不難理解:「體育不僅能增進身體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還能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包括理解個人健康與群體健康的密切關系),對自我、群體和社會的責任感,合作精神與競爭意識,對他人的尊重和關心。」在集體活動過程中能逐漸形成了許多鍛煉集體,它是鍛煉的後備力量,當這個集體中的一員不能堅持鍛煉下去時,這個集體會督促其繼續堅持鍛煉下去。大家互相學習、互相指導,使每個人都從這個集體中受益,在集體活動能中養成了良好的集體觀念、協作精神,真正體驗到了體育的價值。
但現今學校體育存在著「安全第一」和「中考指揮棒」的雙重枷鎖,大量的體育項目從教學中開除了。從而使很多學生不能從體育鍛煉中發掘到自我價值、集體價值。學生性格上變的孤僻、冷漠,「個人主義」現象滋生嚴重。因此,加強學校體育的團隊精神建設迫在眉睫。
1 什麼是體育團隊
指有體育教師、學生或運動員、教練員等人在同一規范與目標的指引下,協同工作的組織形式。它是「擁有共同體的一群人,具有分享的目標與興趣,採用有組織的相互作用與溝通的方式,表現出個人的和工作上的相互依賴以及人際間的相互吸引」在體育團隊中,目標是共同的,人人都對此感興趣,每個人都占據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執行各自的任務與職責,遵守共同的行為規范,為這一目標的實現而不懈努力。
2 注重體育教學,落實團隊精神
2.1 兼顧女生特點、加強班級團結
男女生和班上課,應充分考慮到女生的特點,即不能讓女生體育課「男生化」也要避免男生出現「吃不飽」現象。必須要根據教育對象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來安排教學。一般來說,男同學好動,感情易表露,體質較強,喜歡競爭,活動量要求偏大,在組織教法上相對比較容易掌握,缺點是組織紀律要比男生好。女生隨著年齡的增大,學習技術動作方面要比男生差,對於較難、動作幅度大的學習內容有著自然的恐懼感。如偏離女生的以上特點,像要求男生一樣進行學習,很可能挫傷女同學的積極性,成他們學習上的顧慮。同時要加強對女生學習目的的教育,提高女生對體育的欣賞能力,消除女生思想顧慮,培養他們學習鍛煉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教師可利用團隊的歸屬感心理,在適當時機,加入男女生同時參加的項目,並引入競爭機制,通過男女生間的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即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他們勇敢、果斷的品質以及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如男女生各一半的接力跑、運球跑、男女生配對的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動項目,同時,留出一定時間,讓男女生自由活動,促進學生交流,以此促進班級與同學之間的團結。
2.2 教學手法的合理運用
在體育課中,由於男女生個性、體質等方面存在的差異,造成學生的技術水平高低不同,這些都是正常現象。教師不能在教學中因為男生技術水平高,活動好安排而偏好男生,只顧和男生參加活動,而把女生丟在一邊。也不應女生組織紀律好,而讓男生放任自流。這樣,都不能上好體育課。同時要注意合理的教學方法及批評和表揚的方法,要實事求是,合情合理,不能偏袒一方,要促進雙方互相尊重,創造出一個團結和諧,生氣勃勃的課堂氣氛。
2.2.1 不要老是強調技術,要教會學生如何組織體育鍛煉:
過多的強調技術無疑是體育教學的誤區,技術對體育真的那麼重要嗎?學生個體在對技術的學習中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從而喪失了繼續學習的興趣。學生有著強烈的從眾心理,喜歡的是研究,是團隊的合作探討,而不是「你應該這樣做」的體育課,讓學生去體會技術吧!學習是為了鍛煉,而不是為了去參加比賽,不要老是教那麼深奧的技術,把體育學習的選擇權交給學生。要把強調技術的觀念轉化為如何教會學生自我組織體育鍛煉上來。教師是導演,運動場上的發揮還要靠學生自己。
❼ 體育教學方法有哪些
體育教學方法有:講解法、示範法、完整法、分解法、游戲與比賽法、糾正動作錯誤法。
1、講解法
講解法是指教師運用語言向學生說明教學目標、動作名稱、動作要領動作方法和要求,以指導學生學習和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進行練習的一種方法。
2、示範法
示範法是教師(或指學生)以自身完成的動作為示範,用以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方法。它在使學生了解所學動作的表象、順序、技術要點和領會動作特徵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
3、完整法
完整法是從動作開始到結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連續地進行學習和練習的方法。它適用於「會」和「不會」之間沒有質的區別或運動技術難度不高而沒有必要進行或根本不可分解的運動項目。
4、分解法
分解法是指將完整的動作分成幾部分,逐段進行體育教學的方法。它適用於「會」和「不會」之間有質的區別或運動技術難度較高而又可分解的運動項目。
5、游戲與比賽法
游戲比賽法通常有一定的情節和競爭成分,內容與形式多種多樣。但正是游戲中的情節和競爭、合作等要素可以幫助體育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思考和判斷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對學生進行心理鍛煉等,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游戲法被廣泛地採用。
6、糾正動作錯誤法
糾正動作錯誤法是體育教師為了糾正學生的動作錯誤所採用的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技能提高是伴隨著動作錯誤的不斷出現與不斷糾正而進行的。
❽ 1、體育課程教學內容可以分為哪三大類。
第1題 准備部分,基礎部分,結束階段三部分(自己把握我不能肯定正確)
第3題 課的內容,教師要求,學生要求,內容時間四個方面(同上)
第4題 田賽,徑賽,公路賽,競走賽,越野賽 五大類
第5題 應該是步幅和步頻(應該是這兩個)
第7題 分 助跑,起跳,騰空,落地.4部分
第8題 成功紅旗 失敗白旗
第10題 110M從旗袍線至第一欄是13.72M/ /100M從旗袍線至第一欄是13M
第12題 橫1.80M 豎1.05M
第13題 長28M 寬 15M
第14題 男網高2.43M 線寬5CM
選擇1.A 3.B 4.A 5.B 6.D 8.C 9.D 10.C
判斷1.錯2.錯 看著真累 吃飯了 後面的 以後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