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體育教學 > 北京體育大學77屆校友

北京體育大學77屆校友

發布時間:2021-02-14 10:04:07

⑴ 北京體育大學好嗎,介紹全面點 謝謝

基本簡介
北京體育大學是中央部屬高校,國家體育總局唯一直屬的普通高等學校。 教學樓籌建於1952年,1953年舉行開學典禮,原名中央體育學院,1956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學院,1993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大學。學校位於海淀區信息路,毗鄰圓明園遺址公園,佔地面積1340餘畝,建築面積約55萬平方米。[1]
[編輯本段]辦學規模
學科設置
學校設有研究生院、教育學院、競技體育學院、武術學院、管理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等7所學院,體育傳媒系、外 北京體育大學 大門語系、體育藝術系、運動康復系等4個系,附屬競技體育運動學校和附屬中等體育專業學校2所附屬學校。學校還設有國際交流中心、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教學實驗中心、科學研究中心等二級教學單位。此外,國家體育總局幹部培訓中心設在該校。[2]
學科發展
截止2009年,學校有4個國家重點學科、12個省部級重點學科、2個省部級優秀重點學科、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北京市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體育總局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學校設有體育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擁有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3個學科門類6個博士學位授予點和5個學科門類10個碩士學位授予點,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高校師資學位授權點,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社會體育、運動人體科學、民族傳統體育、公共事業管理、體育產業管理、新聞學、應用心理學、英語、表演、運動康復與健康等12個本科專業,其中體育教育和運動訓練2個專業為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3]
人才培養
截止2009年,學校有各級各類在籍學生約15000名,其中本科生7700名 北京體育大學,碩士生1448名,博士生324名。 學校與23個國家和地區的45所高等院校建立了校際關系和友好合作關系,開展了師生交流、遠程教學等合作;在全國21個省市及香港特別行政區、韓國設立了36個成人教育教學站點;與北京學院路地區15所著名高校建立了教學共同體,共享優質教學資源。2007年學校以全優的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該校2002年後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均達到95%以上。
硬體設施
截止2009年,學校擁有現代化教學樓、科研樓,教學樓內全部為多媒體教室,共有座位7470個。學校還擁有室內訓練館21個、室外運動場69個,圖書館藏書83萬冊。[1]
師資力量
北京體育大學師資力量雄厚,匯集了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截止2009年,有教師和研究人員540人,其中教授、研究員42人,副教授、副研究員194人,博士導師38人,碩士導師92人,國際裁判30人,國家裁判159人。另外還有聘請的客座教授40人。 主要的知名學者有國際體育科學和教育聯合會執委會執委、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副理事長金季春;亞洲運動醫學學會科學委員、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委員楊錫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運動心理學會主任委員田麥久;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學校體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邢文華等。[4]
[編輯本段]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學科
學科名稱 重點學科授予單位 授予時間
運動人體科學 國家重點學科 2002
體育教育訓練學 國家重點學科 2007
體育人文社會學 國家重點學科 2007
民族傳統體育學 國家重點學科 2007

省部級重點學科
學科名稱 重點學科授予單位 授予時間
體育人文社會學 北京市重點學科 2002
運動生理學 國家體委優秀重點學科 1988、1993
排球 國家體委優秀重點學科 1988、1993
體育統計 國家體委重點學科 1988
藝術體操 國家體委重點學科 1988
田徑 國家體委重點學科 1988、1993
游泳 國家體委重點學科 1988、1993
運動訓練學 國家體委重點學科 1988、1993
運動生物力學 國家體委重點學科 1988、1993
運動醫學 國家體委重點學科 1989、1993
運動解剖學 國家體委重點學科 1989、1993
體操 國家體委重點學科 1989、1993
乒乓球 國家體委重點學科 1989、1993
足球 國家體委重點學科 1993
武術 國家體委重點學科 1993
[5]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北京體育大學創建於1953年11月。1956年3月根據上級指示改名為北京體育學院,1993年11月正式更名為北京體育大學。 1960年中央確定北京體育學院為全國重點高等院校之一,是全國唯一的重點體育院校。
創業時期
1952年教育部遵照國家政務院關於「以培養工業建設人才和學校師資為重點,發展專門學校,整頓和加強綜合大學」的指示精神,決定創辦中央體育學院。同年7月,在北京先農壇體育場成立中央體育學院籌備處。徐英超教授任籌備處主任。 直屬教育部領導,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業務指導。 1952年11月國家體委成立,中央體育學院籌備處在國家體委領導下開展工作。 5 1953年8月高等教育部、教育部、財政部、國家體委聯合通知,確定「以北京師范大學體育系為基礎在北京成立中央體育學院」。9月中央派鍾師統同志任院長。 學校歸國家體委直接領導。
文革時期
1966年6月11日北京新市委派國家體委工作組進駐該院。並成立「北京體育學院革命委員會」。自此,學院進入了動亂時期。 1967年3月造反派奪取該院黨、政、財、文大權宣布成立「院革命委員會」。自此,該院全面陷入癱瘓,教學、訓練、科研和招生等工作均告中斷。美景一覽1968年8月,工人、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該院,實行領導。總指揮:張昭勛(軍宣隊)。次年11月調整革委會成員、主任:魏新民(軍宣隊)。 1972年2月28日國家體委軍管會撤銷,該院歸國家體委和北京市雙重領導。 1970年國務院和中央軍委下達通知,責成該院舉辦青訓大隊,為國家培養優秀青年運動員。1971年招收學員398名。這批學員中有曹慧英、楊希。 1972年招收兩年工農兵學員,設72級辦公室。 1973年6月經北京市委批准,成立中共北京體育學院核心組,恢復黨對學校的領導。核心組第一組長:鍾師統;第二組長:趙斌。 1973年行政機構有院辦公室、政工組、教改組、後勤組、72級辦公室、體育系、運動系、短訓班、外訓班、射箭隊。
恢復與全面發展時期
1974年12月16日國務院同意將原來由國家體委領導的北京體育學院,改由國家體委和北京市雙重領導。分工是:北京市負責領導教育改革和黨政工作;國家體委負責領導幹部調配、專業設置、招生、畢業生分配、科學研究、財政經費、基建、設備和器材供應等工作。美景一覽197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批轉教育部黨組《關於加強高等學校統一領導,分散管理的決定的報告》,該院又列為全國重點學校,隸屬教育部和國家體委領導,以國家體委為主。 1985年9月,調整院級領導班子,實行院長負責制。學院由此建立院長全面負責,黨委保證監督,群眾民主管理的領導體制。群眾民主管理主要由教職工代表大會體現。行政機構設院長辦公室、圖書館、教務處、科研處、外事處、保衛處、總務處、財務處、教學設備處、和附屬醫院;系科設體育系、運動系、基礎理論系、武術部、研究生部、進修部、運動競技學校。自1986年起,大部分教研室歸各系領導。 1992年,國家體委黨組和北京市委決定該院領導體制改為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即黨委集體領導,院長全面負責。 1993年12月北京體育大學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努力建設一流的北京體育大學時期
為適應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該校已具備相應的辦學規模與實力,1993年12月11日經國家教委批准,正式更名為北京體育大學。 1994年1月國家體委黨組正式任命該校領導班子成員:金季春為中共北京體育大學委員會書記;王世安為北京體育大學校長兼黨委副書記;任命張思溫、孫克宜、田麥久、謝亞龍為副校長;張萬增為黨委副書記;徐煥之為紀委書記。 1995年7月金季春任北京體育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李元偉、邢文華為副校長。 1995年1月9日學校對部分機構設置進行了調整:將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高教研究室合並為校長辦公室,對外掛三塊牌子;黨委組織部與統戰部合並為黨委組織部,對外掛兩塊牌子;成立學生工作處,將教務處、人事處的職能部門有關學生工作的職能劃歸學生工作處;老幹部管理處更名為離退休人員處。 1995年9月根據國家體委體人字(1995)356號文件,撤銷「國家體委幹部培訓中心」將其職能劃歸北京體育大學;成立「國家體委幹部培訓中心」,由北京體育大學管理。撤銷北京體育大學管理系,成立「北京體育大學管理學院」。管理學院與培訓中心為一套機構,對外掛兩塊牌子。 1996年1月成立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培訓中心。該中心與武術系為一套機構,一套領導班子,對外掛兩塊牌子。 1996年4月成立北京體育大學附屬中等武術學校。 1996年5月在原訓練競賽科的基礎上,成立訓練競賽處。 1997年生物科學系更名為人體運動科學系。 2001年3月國家體育總局黨委任命張萬增為黨委書記,科教司司長史康成兼任校長。 2002年9月國家體育總局黨委任命楊樺為校長,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調該校領導班子成員:黨委書記張萬增,校長楊樺,黨委副書記李壽山,鍾秉樞、何珍文、池建為副校長,紀委書記彭曉吉,工會主席遲榮傳。2004年4月任命楊樺兼任校黨委書記。 2004年底學校經國家體育總局批准對部分機構和職能進行了調整,中層幹部聘任工作啟動,並於2005年初完成聘任工作。2004年啟動全面加強人才隊伍、學科建設和教研室建設工作;增設本科英語、表演專業;成立「項目部」標志著設在該校的備戰北京2008年奧運會部分項目的國家隊訓練、科研、生活等設施建設全面啟動。 2004年該校師生校友共計161人入選雅典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獲得金牌9枚。[6]
[編輯本段]校園文化
辦學理念與使命:增強民族體質 弘揚體育精神 探索科學真理 引領文明進步 北體精神與校風:愛國 拼搏 求實 創新
[編輯本段]學校領導
現任
2009年在任校領導為[7]: 楊樺(黨委書記、校長) 李壽山(黨委副書記) 何珍文(黨委副書記)
鍾秉樞(副校長) 池 建(副校長) 程建平(副校長)
彭曉吉(紀委書記)

歷任
歷任校(院)長[8]: 姓名 職務 任職期
鍾師統 院長 1953.9 —— 1982.8
鍾師統 名譽院長 1982.8 —— 1993.12
馬啟偉 院長 1982.8 —— 1985.9
楊福鹿 院長 1985.9 —— 1992.6
王世安 校長 1992.6 —— 1995.7
金季春 校長 1995.7 —— 2001.6
史康成 校長 2001.3 —— 2002.9
楊樺 校長 2002.9 —

[編輯本段]相關榮譽
學校全面參與北京奧運會籌辦、備戰和服務工作,圓滿完成了競技備戰參賽、科技攻關服務、場館服務保障、奧運人才支持、奧運遺產傳承、平安奧運行動等方面的工作任務。學校有近百名師生作為運動員、教練員、科研人員和工作人員入選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了舉重、藝術體操、田徑、跆拳道、摔跤、柔道、拳擊、擊劍、賽艇、皮劃艇、乒乓球、體操等10多個項目的競賽,榮獲14枚金牌、6枚銀牌和2枚銅牌的優異成績。 2008年9月29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學校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集體」榮譽稱號,3人被授予「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學校始終踐行「增強民族體質、弘揚體育精神、探索科學真理、引領文明進步」的辦學理念與使命,秉承「追求卓越」的校訓,發揚「愛國、拼搏、求實、創新」的校風,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享譽國內外的專家學者、教師、教練員、運動員和高級管理幹部等優秀人才,為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國際奧委會曾分別授予學校3任校長「奧林匹克運動銀質獎章」、「體育運動研究獎」和「運動教育獎」。 學校先後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27屆奧運會貢獻獎」(獲3金2銀2銅)和「28屆奧運會貢獻獎」(獲10金3銀),75人獲「全國體育工作榮譽獎章」和「全國體育運動榮譽獎章」,366人獲「新中國體育開拓者」稱號等。

⑵ 北京體育大學有哪些名人

奧運冠軍:許海峰、周繼紅、錢紅、孫淑偉、喬紅、占旭剛、黃旭、王麗萍、陳中、張國政、張怡寧、刑慧娜、孟關良、楊昊

世界冠軍:賀璐敏、李佳軍、王春露、張霞、張秀雲、陳穎、顧原、黃玉斌、李娜、劉霞、喬雲萍、鍾紅燕、付天余、江永華、李永波、田秉毅、王海濱、楊陽

教練員:陳立人、練國富、茅褘勛、盛浩明、王國新、盧秀棟、熊鳳山、許奎元、鍾波、白遠韶、柴嶺、何新中、李隼、馬文輝、孟昭瑞、萬興化、王潤強、王永慶、楊代明。

⑶ 北京體育大學簡介

【學校名稱】
[編輯本段]
北京體育大學 簡稱 北體,體大,北體大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SU

【成立時間】
[編輯本段]
1953年8月31日

【地理位置】
[編輯本段]
學校位於北京市海淀區信息路48號,地處中關村高科技園區,毗鄰圓明園遺址公園、13號線上地城鐵站。佔地面積1340餘畝,建築面積約40餘萬平方米。
【郵政編碼】
[編輯本段]
100084

【學校簡介】
[編輯本段]
北京體育大學是全國重點高校之一,是全國「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之一,是中國體育的最高學府,隸屬國家體育總局。學校原名中央體育學院,籌建於1952年7月,1953年8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1953年11月3日學校在北京先農壇舉行開學典禮,1954年遷入現址,1956年3月14日,學校更名為北京體育學院,1993年12月11日,學校改名為北京體育大學,校慶日為11月1日。
目前,北京體育大學已成為國內體育學科、專業齊全,體育碩士、博士點最多,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科研、訓練成績顯著,聲譽遠播的全國重點學府。
中國培養體育專門人才的高等學校。1953年在北京師范大學體育系的基礎上創建於北京,原名中央體育學院,1956年改名為北京體育學院。90年代更名為北京體育大學。開始辦有兩年制專科,1951年設中專科,並開始招收研究生。1955年設4年制本科。1956年設幹部訓練班、教師進修班。1957年陸續設體育系、運動系和研究生班。1960年設田徑、體操單科函授班。北京體育大學設有體育教育系、運動訓練系、武術系、體育生物科學系、體育管理系、研究生部和成人教育部,還附設競技體育學校和青少年業余體育學校。

【發展】
[編輯本段]
50年來,學校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確立學科建設在學校發展中的核心地位,注重學科間的交叉、滲透與融合,形成了高層次、多規格、復合型人才培養格局。學校設有研究生院、教育學院、競技體育學院、武術學院、管理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等7所學院,體育傳媒系、外語系、體育藝術系、運動康復系等4個系,北京體育大學附屬競技體育運動學校和北京體育大學附屬體育中等專業學校2所附屬學校。學校還設有國際交流中心、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教學實驗中心、科學研究中心等二級教學單位。此外,國家體育總局幹部培訓中心設在我校。學校現有4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北京市重點學科、2個國家體委優秀重點學科、10個國家體委重點學科、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北京市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體育總局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學校設有體育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擁有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3個學科門類6個博士學位授予點和5個學科門類10個碩士學位授予點,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高校師資學位授權點,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社會體育、運動人體科學、民族傳統體育、公共事業管理、新聞學、體育產業管理、應用心理學、英語、表演、運動康復與健康等12個本科專業。學校現有各級各類在籍學生約13000名,其中本科生6500餘名,碩士生950餘名,博士生300餘名。
學校擁有現代化教學樓、科研樓,教學樓內全部為多媒體教室,共有座位8723個。學校還擁有室內訓練館25個、室外運動場39個,圖書館藏書83萬冊。
學校現有教職工958名,其中師資510名,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244名,博士生導師60人,碩士生導師142人,在國際國內各類體育組織任職人員100多人。
學校始終保持較高的運動技術水平,為中國體育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自1980年以來,學校培養了國際運動健將50餘人,運動健將500餘人。1980年以來,在世界大賽中獲冠軍50餘人次,亞洲大賽中獲冠軍60餘人次,刷新亞洲紀錄10餘人次,在全國正式比賽中獲冠軍6000餘人次。尤其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我校自己培養的17名在校運動員、7名教練員參加7個大項13個小項的比賽。取得4金、1銀、1個團體第六名、1個第七的的優異成績;在籍學生64名奧運健兒、畢業校友8名奧運健兒,總計72人參加了第28奧運會比賽;師生、校友共有163人參加了雅典奧運會,佔中國體育代表團總人數的25.75%。
學校形成了多學科、基礎性和應用性研究相結合的綜合研究優勢,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立項289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26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160項,其中國家級獎勵8項。近十年間,共引入外源性科研經費2106萬元,出版專著、譯著、教材、科普著作近千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各類論文2000餘篇。
學校與22個國家和地區的43所大學和體育組織建立了校際關系和友好合作關系,並開展了師生交流、遠程教學等合作;在全國21個省市及香港特別行政區、韓國設立了31個成人教育教學站點;與北京學院路地區16所著名高校建立了教學共同體,使北體大的學生可以到這些重點高校學習,共享優越的教學資源。近三年學校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均達到92%以上。
學校培養了一大批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享譽國內外的專家學者、教師、教練員、運動員和高級管理幹部等優秀人才,為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國際奧委會曾分別授予學校三任校長「奧林匹克運動銀質獎章」、「體育運動研究獎」和「運動教育獎」;國家體育總局曾分別授予學校「27屆奧運會貢獻獎」(獲3金2銀2銅)、「28屆奧運會貢獻獎」(獲10金3銀),授予366人「新中國體育開拓者」稱號以及75人「全國體育運動(工作)榮譽獎章」等。學校有41人次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傑出貢獻獎章」及「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60多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在「十一五」期間,北京體育大學將乘中國體育事業的東風,搞好「211工程」建設,加快教育、訓練、科研「三結合」基地建設步伐,努力實現創建世界一流體育大學的目標,為中國體育事業、高等教育事業的更快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辦學理念與使命:增強民族體質 弘揚體育精神 探索科學真理 引領文明進步
北體精神與校風:愛國 拼搏 求實 創新
北體校訓:追求卓越

⑷ 北京體育大學走出過哪些體育名人

1、張怡寧

1981年10月5日生於北京,前中國女子乒乓球運動員,現任中國乒乓球學院院長助理。張怡寧6歲時開始打球,1991年進入北京隊,1993年進入國家隊 。

2000年,張怡寧在第45屆世乒賽上獲得女團冠軍與女單亞軍。2001年張怡寧獲得第46屆世乒賽女團冠軍,同年,張怡寧還拿下世界盃女單冠軍和九運會女團冠軍。

2004年,張怡寧在雅典奧運會上與王楠合作獲得女子雙打冠軍,並奪得女單冠軍。 2005年,張怡寧奪得第48屆世乒賽女單冠軍,實現了個人世錦賽、奧運會和世界盃的大滿貫。

2、羅雪娟

羅雪娟,1984年1月26日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中國女子游泳運動員。1995年,羅雪娟進了省游泳隊;2000年6月入選國家隊;2003年7月,在世錦賽中獲得女子50米蛙泳、100米蛙泳、4×100米混合泳接力賽三枚金牌 ;

2004年8月17日,在雅典奧運會上羅雪娟奪得女子100米蛙泳冠軍,並刷新女子100米蛙泳奧運會紀錄 。

3、魏秋月

作為近年來中國女排的象徵,魏秋月在賽場上發揮了穩定的作用,同時擁有一張非常漂亮的臉蛋,很受大家歡迎。去年春天,魏秋月一直在北體校園上課。此外,奧運女排冠軍丁霞和閆妮、世界女排冠軍楊俊晶和張曉婭、世界女排冠軍薛晨都是北體學生。

4、李小鵬

北京體育大學2006級碩士研究生。2000年悉尼奧運會,李小鵬獲得團體冠軍,男子體操雙杠冠軍;2008年北京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獲得體操男子團體冠軍,雙杠冠軍。運動生涯共榮獲4枚奧運金牌和16個世界冠軍,正式超越了「體操王子」李寧,成為中國體操史上獲得冠軍最多的第一人。

(4)北京體育大學77屆校友擴展閱讀:

體育競技

研創平台

據2015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擁有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體能訓練與身體機能恢復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運動應激適應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運動訓練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運動與體質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市機能評定與基礎分析重點實驗室 。

國家體育總局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體育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運動營養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科研競技

科研成果

截至2009年7月,學校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立項300多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26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181項,其中國家級獎勵8項;出版專著、譯著、教材科普著作數千部。

在雅典奧運會備戰中,該校有69名師生直接參加了科技攻關服務工作,為水上、射擊、重競技等項目獲得金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競技成績

截至2009年7月,該校在世界大賽中獲冠軍50餘人次,亞洲大賽中獲冠軍60餘人次,刷新亞洲紀錄10餘人次,在全國正式比賽中獲冠軍600餘人次。

特別是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該校自己培養的學生運動員分別取得了1金1銀2銅和4金1銀的優異成績;在校學習的運動員學生也取得了7枚金牌的成績。在雅典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中,學校師生、校友共有163人,佔中國體育代表團總人數的25.75%。

在雅典奧運會男子雙人劃艇500米決賽中,中國選手孟關良、楊文軍奪得金牌。這是中國水上項目在奧運會上所獲得的第一枚金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體育大學

⑸ 請問北京體育大學的操場校外的人可以進去嗎我想找個地方踢踢球有北體的同學了解嗎

可以,主要不是N多人的比賽,自己去踢沒事,不過田徑場中間的草坪貌似不能隨便踢球,你可以自己在那練球,但是不能在那打比賽,有5人制的球場,你可以隨便去玩,也可以比賽啥的。
乒乓球有場館,只要沒有課都能去打

⑹ 北京體育大學校園內有哪些地標性建築

一、冠軍之路

冠軍之路,其實就是北體校園內的一條路,但是這是一條布滿腳印的路。很多奧運冠軍、世界冠軍他們都在這條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腳印。

我們入學時還在老師的帶領下去參觀了,走在這條路上,你能親身感受到一代一代運動員為母校、為祖國爭得的榮譽,也能體會到成功背後的不易。去年,冠軍班的武大靖也在這兒留下了他的腳印。

二、網球綜合訓練館

綜合館是學校最大的籃球比賽的場地,位於毛門邊上,旁邊有一個側門可以進出北體,我在大一的時候在綜合館看了中澳的籃球比賽,綜合館也是學校舉辦新生開學典禮、體檢的場所,很多學校的大型活動都是在這里舉行的,是大學生活動中心。

看台分為兩層,旁邊有一個附屬館是用來羽毛球培訓,在拍單招的時候有機會進去了解了一下,綜合館的圖片也印在我們校園卡的背景圖上。

三、英東田徑場

英東田徑場是北體最大的田徑場,被東西兩個田徑場包圍著,是霍英東先生為北體大捐贈的,很多周圍的居民和學生每天晨跑的打卡點,每年的運動會都是愛這里舉辦的,作為有小亞運會之稱的北體校運會在這個田徑場一年又一年的發光發熱延續下去。

去年的流星雨,英東田徑場也成為了北體學子一起打卡流星雨的必去點,凌晨兩三點,好多人聚在英東田徑場一起等待流星雨的到來。

四、大鵬館

這個場館的特別之處我是從別的學校的學生口中聽說的,慚愧慚愧。作為某一屆全北京高校的新聞與傳播學院籃球聯賽(BUBA)的球隊經理,和其他學校球員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他們將大鵬館視為一種榮耀和嚮往,或許是因為大鵬館走出過許多人才的原因。當然啦,也走出一群群帥氣的小哥哥。

五、國家隊訓練基地

國家隊訓練隊這是北體非常高大上的一個地方,首先從外觀來看非常漂亮,非常適合拍照。而且這里也是國家蹦床隊、藝術體操隊等國家隊訓練的地方,同時這里還設有非常高規格的室內田徑場,去年就舉辦過國家級的高水平室內田徑賽。

六、北京體育大學西門(正門)

最後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北京體育大學的西門,也就是正門。對於每個我們北體學子來說,都是從踏進校門的那一刻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北體生活,因此這里對我們都有著特殊的意義。

走進校門,映入眼簾的就是中國傳統式建築風格的牌匾,正面是「北京體育大學」,反面則是北京體育大學的校訓「追求卓越」。每逢開學季,學生與自己的父母都會選擇在這里合影留念,紀念孩子大學時光的正式開始。

⑺ 那位校友有現在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學生會的聯系方式,敬請提供,不勝感激!

我只知道吉利大學的情況。吉利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強化學生實際動回手能力,積極推進校答園文化建設。通過黨委、學生處、團委、學生會組建100餘個不同類型的社團組織,經常開展辯論賽、演講賽、卡拉OK校園歌手大獎賽、形象大使選拔賽、文藝匯演、運動會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並且組織學生參加北京市大學生電影節、參與鳳凰衛視《魯豫有約》、CCTV《絕對挑戰》、BTV《創想之夜》、《我們的城市》等節目的錄制活動。通過廣泛的對外交流和社會實踐營造學生展示自我、完善自我、健康成長、和諧發展的廣闊空間,使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學會負責,造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型大學生。

⑻ 北京體育大學的發展史是怎樣的

【學校簡介】 北京體育大學是全國重點高校之一,是全國「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之一,是中國體育的最高學府,隸屬國家體育總局。學校原名中央體育學院,籌建於1952年7月,1953年8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1953年11月3日學校在北京先農壇舉行開學典禮,1954年遷入現址,1956年3月14日,學校更名為北京體育學院,1993年12月11日,學校改名為北京體育大學,校慶日為11月1日。 目前,北京體育大學已成為國內體育學科、專業齊全,體育碩士、博士點最多,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科研、訓練成績顯著,聲譽遠播的全國重點學府。 中國培養體育專門人才的高等學校。1953年在北京師范大學體育系的基礎上創建於北京,原名中央體育學院,1956年改名為北京體育學院。90年代更名為北京體育大學。開始辦有兩年制專科 , 1954 年設中專科 ,並開始招收研究生。1955 年設4年制本科。1956 年設幹部訓練班、教師進修班。1957年陸續設體育系、運動系和研究生班 。1960 年設田徑、體操單科函授班。北京體育大學設有體育教育系、運動訓練系、武術系、體育生物科學系、體育管理系、研究生部和成人教育部,還附設競技體育學校和青少年業余體育學校。【發展】 50年來,學校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確立學科建設在學校發展中的核心地位,注重學科間的交叉、滲透與融合,形成了高層次、多規格、復合型人才培養格局。學校現有7個學院2個中等專業學校。即:研究生院、教育學院、競技體育學院、武術學院、管理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成人教育學院以及附屬競技體校、附屬體育中專;共有24個教研室;擁有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和12個部委級重點學科;設有體育學博士後流動站,為國家一級學科\"體育學\"博士授予權單位,擁有體育教育訓練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人文社會學、民族傳統體育學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社會體育、運動人體科學、民族傳統體育、公共事業管理(體育管理)、新聞學(體育新聞)、應用心理學(運動心理)、英語(國際體育)、表演(體育藝術)等10個本科專業,現有在校生近6000名,其中碩士、博士生650餘名,本科生4000餘名,留學生200餘名,競體和中專學生約1000餘名,另有成人教育學生4000餘名,全校在籍學生共9800餘名;共為國家培養高質量的體育師資、教練員、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等各級各類體育專門人才3萬余名。 學校艱苦創業,加強辦學基礎設施建設,辦學條件不斷改進。近兩年來,學校累記投資近兩億元進行校園建設,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學校現擁有1座現代化的教學大樓;1個市級重點實驗室; 26個教學、科研、訓練實驗室; 13個附屬研究、培訓中心;16個室內訓練館;68塊室外運動場;一個藏書43萬冊的校圖書館,形成了以體育為特色的多科性藏書體系;一個我國大學出版社中唯一一家體育專業出版社,10餘年來,累計出版新書1520餘種。特別是今後幾年,國家及國家體育總局將投資十多億元在我校進行教育、訓練、科研\"三結合\"基地建設,學校基礎建設將發生根本性變化。 學校始終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造就了一支個體素質強,群體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學校現有正副教授228名、講師264名、博士生導師40餘名、碩士生導師100餘名、國際級裁判37名、國家級裁判210名。在國際、國內學術組織機構和體育單項協會擔任重要職務的有36人,在國家二級學會任常委以上職務的有44人。在國家隊擔任主教練的有15人,有8位教師被確定為國家體育總局優秀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有4位教練員被確認為全國100名跨世紀優秀中青年教練員。 學校始終保持較高的運動技術水平,為中國體育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自1980年以來,學校培養了國際運動健將50餘人,運動健將500餘人。1980年以來,在世界大賽中獲冠軍50餘人次,亞洲大賽中獲冠軍60餘人次,刷新亞洲紀錄10餘人次,在全國正式比賽中獲冠軍600餘人次。尤其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我校自己培養的17名在校運動員、7名教練員參加7個大項13個小項的比賽。取得4金、1銀、1個團體第六名、1個第七的的優異成績;在籍學生64名奧運健兒、畢業校友8名奧運健兒,總計72人參加了第28奧運會比賽;師生、校友共有163人參加了本屆奧運會,佔中國體育代表團總人數的25.75%。 學校形成了多學科、基礎性和應用性研究相結合的綜合研究優勢,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立項289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26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160項,其中國家級獎勵8項。近十年間,共引入外源性科研經費2106萬元,出版專著、譯著、教材、科普著作近千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各類論文2000餘篇。 學校一直重視與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學校先後與俄羅斯國立體育大學、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德國科隆體育學院、日本體育大學等16個國家的28所大學建立了校際關系或友好合作關系;與國際上許多體育社會團體和人士長期開展了各類交流活動。 學校先後有4人次獲得國際奧委會獎章,5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62人獲得全國體育工作榮譽獎章和運動榮譽獎章,366人獲得新中國體育開拓者榮譽稱號。學校還獲得了體育運動榮譽獎章、奧運會特殊貢獻獎等榮譽。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有時,在新的世紀里,北京體育大學將以黨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國家體育總局的領導下,乘中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之東風,抓住機遇,乘勢而上,與時俱進,加快發展,加速綜合性、高水平的教育、訓練、科研"三結合"基地建設,向世界一流體育大學的發展目標邁進,努力為北京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和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沒有分校區。。。。。。

⑼ 北京體育大學有哪些非體育類專業

作為北京體育大學17級體育傳媒系廣告專業的學生想說北體並非只有練體育專項的同學

⑽ 在北京體育大學是一所怎樣的學校值得報考嗎

閱讀全文

與北京體育大學77屆校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