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在體育游戲中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
在一次課堂教學中,突然有個男生對我說:「張老師,張老師,我們小組又亂開了。」我順著孩子指的方向看去,男生的練習場地亂成一團。我走過去一看,今天學生做的「猜拳立定跳遠」練習竟變成了兩組對抗賽,場地里學生大呼小叫地亂跑,有的連猜拳都不猜直接就向對方的堡壘跳去。看到這一場面我立刻停止男同學的練習並了解情況。原來在猜拳勝利後照例應該向前做一次立定跳遠的動作,之後再和對手進行猜拳,但有的學生在贏了以後竟然連跳了好幾下,對方的隊員看見他用如此「技巧」,也就照學了。這樣一來二去,雙方越跳越亂,完全忽略了「猜拳」在游戲中的運用。
那段時間,類似的情況屢屢發生,不僅很難達成課堂練習目標,而且要花時間和精力進行教育。仔細總結原因是學生在課上沒有規則所致。於是,我在課堂教學中開始關注和思考學生規則意識的培養,經過努力,學生對規則的認識及自我行為的約束有了明顯的進步。
一、讓學生在嘗試中感悟規則的「緊迫感」
讓規則的遵守者了解規則,感悟規則的重要性,這是培養學生規則意識的前提。只有當學生體悟到了規則的必要性,養成遵守規則的自覺性,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樹立初步的規則意識,加深學生對規則的認可,激發他們對規則的內需。
在教學水平二(三年級)《障礙跑》單元時,我安排了一次「障礙接力賽」的游戲,在游戲開始前我只對學生講解游戲方法,故意沒有講游戲規則,就讓學生進行比賽。
器材:跨欄架4隻、折疊體操墊8塊、標志桶4個。
方法:學生52人平均分成4組進行比賽,比賽開始後每位隊員用「鑽」的動作過跨欄架,用「跳」的動作過支起的墊子,用「跨」的動作過平放在地面的墊子,最後繞過標志桶跑回來跟下一個同伴擊掌接力。
比賽一開始,學生就你追我趕、毫不示弱。但在進行了幾輪以後有的學生為了「爭奪第一」就開始出現犯規的現象:有的人撞倒了支起的墊子不扶,有的人踢倒了標志桶不理會,甚至有的人故意跑到了其他小組干擾別人,有幾個「機靈」的學生也跟著效仿,大家都亂作一團!學生中間抱怨聲、叫喊聲響成一片。於是,我終止了比賽,學生的抱怨聲更大了,因為他們太喜歡這個游戲了。
我沒有責備他們,而是帶領學生分析本次游戲無法完成的原因。我問:「什麼原因讓我們的障礙跑游戲無法進行呢?」這時一名學生激動地說:「某某同學在比賽時故意跑到我們的小組擋住了我們的隊員,對我們很不公平。」聽到學生發表的意見後我又問:「那麼問題該怎麼解決?」學生立刻討論開了,似乎都若有所悟,意識到要想做好游戲首先要明確規則,最終在我的引導下學生懂得規則是一種節制和約束,也是一種平等和快樂。
通過和學生一起分析探討游戲中沒有規則的現象,讓學生在交流與碰撞中了解規則,理解規則的必要性,讓學生感悟到需要規則的「緊迫感」,這對培養規則意識意義深遠。
二、讓有效設計保證學生對規則的「新鮮感」
學生長時間玩一個游戲,必定會對游戲產生「厭倦」,對規則的執行力就會減弱,從而出現種種不遵守規則的情況。所以教師要結合教材中技能學習的目標將游戲進行改編,不斷保持學生對規則的「新鮮感」。
(一)創編口訣吸引學生主動參與
在體育游戲中運用口訣,很受低年級學生歡迎,也能獲得良好的練習效果。把體育游戲規則及要領以朗朗上口的口訣形式表現出來,學生可以邊說邊做,從而促使學生遵守游戲規則。
例如:在進行水平二(三年級)「合作跑」——一種分組接力的游戲時,將「合作」的要領和規則創編成口訣:兩人拉住小紙棒,不能鬆手不掉棒;協調一致跑直線,合作沖向終點線。這樣用簡單易懂的形式把「合作跑」游戲的規則和要求表現出來,顯然更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能力特點。因為反復誦讀口訣本身也是一種有趣的游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游戲的興趣,而且能促使學生不斷強化並內化游戲規則,從而做到堅持遵守。
(二)改編游戲形式吸引學生主動參與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單元游戲教學時,針對技能教學目標對適合學生的游戲方法、規則進行改編,變化游戲的形式,保持游戲的連續性及序列性,可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游戲。在水平一(二年級)《跑與游戲》單元教學中,由於學生年齡小,對技能的認知能力較低,教學時我就有針對性地利用游戲強化站立式起跑動作,提高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
《跑與游戲》單元集體游戲一:老狼老狼幾點了
游戲方法:學生在場地上成散點圍繞教師站立,游戲開始後,學生集體對「老狼」提問:「老狼老狼幾點了?」這時老狼可隨意回答時間,之後學生再問,當「老狼」回答12點時,散點的學生快速向四周跑開,中間的「老狼」去抓逃跑的「小羊」,抓住的「小羊」最後變成「老狼」繼續站在中間和老狼一起抓捕,形式如圖1。
「老狼老狼幾點了」游戲情節緊張刺激,方法簡單易懂,但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發現部分學生已經「厭倦」了這門游戲。如果沒有了興趣,就更別提對規則的執行和遵守了。
圖1
游戲二:對「老狼老狼幾點了」進行改編的游戲——荷花荷花幾月開。
游戲方法:在場地上畫兩個圓圈(大圈套住小圈),負責抓捕的學生站在內圈的線上,負責逃跑的學生站在外圈的線上,游戲開始時同學們齊聲問老師:「荷花荷花幾月開?」教師可隨意回答月份,這時學生繼續問,但當教師回答6月開的時候,內圈的學生迅速起跑去抓外圈的學生,外圈的學生則按照自己的路線進行奔跑來躲避內圈學生的抓捕。直到教師口哨響起立刻停止抓捕,本輪游戲結束,被抓到的人則帶到內圈充當「俘虜」,最後抓獲的「俘虜」個數超過外圈人數的一半為獲勝,雙方交換角色,形式如圖2。 圖2
規則:抓捕的學生在追捕時用手「拍」到逃者就算抓住,不許用「拉」、「扯」等方法,逃者不能跑出「邊線」,如果外圈的同學跑出邊線則與被抓到的人一樣抓進內圈。
顯然,編排的新游戲在訓練目標及規則上沒有實質變化,只是外觀形式有了變化,玩法同樣簡單易操作。這種創編以「新」吸引學生的好奇心,促進其產生興趣,以「簡」幫助學生盡快掌握游戲方法和規則。因為新形式的不斷刺激,學生為了從新的游戲中體會到快樂,必然會主動地去遵守和適應游戲的規則,倦怠情緒就不會滋生。在一次次反復玩的過程中,規則意識也就得到了不斷的鞏固和提升。
三、主體參與讓學生對規則保持「認同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其實在每一個孩子心靈最隱蔽處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想使孩子的心同我們講的話發出共鳴,那麼,我們必須同孩子的心弦對准音調。」所以,只有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自主地制定游戲規則,這樣產生的規則才更符合「民意」,更能為學生所認同和接受。
(一)引導學生結合自身需求進行規則改編
在水平二(四年級)《投擲與游戲》單元中有一游戲叫「擊打活動靶位」。游戲開始後孩子們都喜歡當「投手」。分好組後,學生開始游戲,而剛一開始,就有好幾位學生都擠在「投手區」里,爭著要做「投手」,爭搶著「武器」,游戲中一直矛盾不斷。針對這種情況,我和學生商量將原本是在兩面投擲的「投手區」增加到四面,正好一組是14個人,7人在外面做投手,7人在內做靶位,聰明的學生開始用猜拳的方法來決定誰先做投手,不久他們就有條不紊地玩了起來。一段時間後,我又引導他們交換角色繼續游戲。游戲結束後,我請他們把好辦法介紹給大家,他們都顯得非常高興。在後來的游戲中,不管是「關門捉賊」的「警察」還是「老狼幾點鍾」的「一群老狼」,他們都用輪換著「上陣」的方法來獲得不同的體驗,游戲意願和需求都得到了滿足。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滿足了各自的角色需求,又體會到了新游戲規則給他們帶來的快樂。他們在游戲中自覺遵守、遷移、推廣游戲規則,並幫助其他同伴樹立規則意識,滿足游戲慾望。
(二)學生自主制定規則增強對規則的認同
在水平三(五年級)《跑與游戲》單元做「叢林追拍」的游戲時參加者為52人,50人成五列橫隊,側平舉前平舉散開當森林,剩下1人為追者,另1人為逃者。接下來的規則和方法由學生自己討論制定,最後大家形成了公認的游戲規則:(1)2人在森林裡進行追逃,一旦被拍2人即刻互換角色。(2)逃者若碰到森林的任何一棵樹也為失誤,將由森林裡的「第一棵樹」與之角色互換。(3)逃者累了可以與任何一棵樹互換角色,追者若連續三次沒追上逃者則與逃者互換角色。(4)如果追者或逃者跑出樹林就由森林裡的「第一棵樹」替換角色。這樣「叢林追拍」游戲的規則就在學生激烈的討論中誕生了,組織好學生後我發令開始了游戲,可以看出學生對追逃游戲非常感興趣,不僅要快速奔跑,而且還要反應靈敏。值得欣慰的是大家都能積極地按照自己制定的游戲規則進行游戲,沒有人因為違規而被換下來,大家都沉浸在游戲的快樂中。
由於是自己制定的規則,不僅學生樂於遵守,而且體現了教育對學生權利的尊重,達到了學生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對規則的遵守,促使學生控制和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互督互助讓規則保持「持久感」
規則的意義,不僅要使學生在互相監督中規范自己的行為,更要讓學生在相互幫助與激勵中提高自己的素養。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學生總是樂於監督其他同學的違規現象,而對如何幫助同伴糾正錯誤,如何樹立自我榜樣以激勵同伴這些方面顯得有點漠然。針對這些現象,受「新基礎」教育「合作學習」的啟發,在同學們的共同商議下,我們的「小組合作」產生了。
在游戲時我們將學生分成四個組,各組每兩名同學為一個小組,這兩個學生便成了一個相互幫助、相互督促、相互提高的「共同體」。他們將在所有的活動中享受同等的獎懲待遇。例如在分組游戲時,四個小組長不僅要進行游戲要管理人員,兩名小隊員要相互提醒相互檢查,發現對方做得不到位必須馬上提醒幫助,否則一經教師或組長發現就直接扣除小組的游戲分數。反之,在游戲時這一組學生如果合作有效,能按照要求進行游戲,認真傾聽要求,游戲時相互督促不犯規,整個小組就可加分。幾節課下來,我欣喜地發現隊伍站得更快了,游戲時學生更有規矩了,有時在游戲開始時有的孩子還會悄悄地提醒他的同伴:「一會輪到你時不要失誤啊,記住這個規則啊!」還有的孩子主動向不了解規則的同伴講解規則。他們不僅自我約束得更好,而且在幫助別人、督促他人時得到了快樂。「小組合作」的建立,使學生在互督、互助中獲得了雙贏。
總之,以解決問題、滿足需求、遷移經驗來確立、生成和提升學生在游戲中的規則意識,使得他們在遵守游戲規則時學會調節自己的行為,發展他們自身行為的自覺性和自製力。但小學生的規則意識並非一朝一夕能培養的,這就不僅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運用多種方式制定適合他們能力和興趣特點的游戲規則,而且還要在游戲中持之以恆地引導學生遵守游戲規則,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規則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 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最簡單的例子,復就是制組織學生來個「喊數抱團」的游戲,從中可以很好的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
喊數抱團游戲方法
(一)游戲目的: 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發展其分析、判斷及反應能力及加強合作意識。
(二)准備工作: 平坦的場地一塊。
(三)游戲的進行: 教師可令學生站成一個圓圈,沿逆時針方向慢跑,當教師突然喊:「4個」、「2個」、「6個」時,學生應立即與臨近的同伴按所喊數字抱成一團,最後剩下沒有及時抱成團的人受 「罰」。
(四 )游戲規則:
1?聽數抱團時,不得因人數不符而互相推撞人。
2?喊數後,教師要讀「秒」,以限制學生反應的時間。
(五)教法建議:
1?學生人數多與少決定所喊的數字,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
2?此游戲中的慢跑可改為走或行進間操等形式。
3?抱團後剩下的人,可令其做一節操,或做某種素質練習及其它形式的活動,以示懲罰。
3. 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一、營造和諧氛圍,鼓勵學生「敢問」
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有問題才有思考。古人雲:「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學有所疑,才會學有所思、學有所得,才會產生興趣、形成動力。可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創新教育的起點。在教學中,要解放學生的大腦,讓他們敢想,解放學生的嘴巴,讓他們敢問。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質疑的興趣,以趣生疑。由疑引發好奇心,由好奇引發需要,因需要而進行積極思考,進而促進學生不斷發現問題。在體育課堂上,教師努力創設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想、敢問、敢於發表自己的真情實感。
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對於感興趣的事物總想問個「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蘊含著強烈的問題意識,這種問題意識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取決於是否有適宜的環境和氛圍。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因此,教師要時時注意在課堂教學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要尊重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充分尊重愛護學生的問題意識。在課堂上教師要時刻不要忘了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不要盛氣凌人,使學生望而生畏。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提倡:答錯了允許學生重答;答不完整允許學生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許補充;沒有想好的允許再想;必要時允許學生不舉手發表意見,因為情不自禁發表出來的意見,往往是學生智慧的火花的閃現。對於學生萌發的各種問題,或是學生提出的不著邊際或不切主題、奇思異想的問題,教師應予以和藹的態度,親切的笑容,肯定的手勢,娓娓的誘導,發自內心的鼓勵性語言,飽含贊許的深情的目光等等,在寬松融洽的氛圍里,給予肯定、鼓勵。創設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啟發學生開動腦筋,不迷信教材、教師,敢於發表自己的個人見解,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勇氣和習慣。
4. 體育教學中的規矩意識
規則意識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共同去營造一個處內處遵守規則容的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從小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在生活情境中幫助學生逐步樹立規則意識,養成遵守規則的好習慣,整個社會就能有序地運轉;當學生的規則意識由他律轉為自律時,人的素質就會大大提高。
5. 體育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摘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指的是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出現,在課堂中能動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教師作為引導者,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為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更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其主體作用,培養其創造能力。
關鍵詞:體育教學主體參與意識培養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指的是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出現,在課堂中能動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教師作為引導者,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自我鍛煉習慣,重點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為其終身體育打好堅實基礎,這也是高中體育教師的首要任務。因此,作為高中體育課程除了在滿足身心發展,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與原則外,還要致力於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就此談談筆者的幾點體驗和認識。
一、營造課堂氛圍,充分發揮學生主體
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不應過分強調外在形式的整齊劃一,不必拘泥於技術動作的精確程度,要讓學生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真正發揮主體的作用。高中階段的學生特別想體現自我,只有在寬松融洽的課堂氛圍下,學生才能充分展現自我。課堂上學生之間互相探討、學習,既鍛煉了學生的自我實踐、獨立思維的能力,又促進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同時,由於教師、學生間的互動、交流,教師也會發現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同樣的運動會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創新,這樣,在每一堂課當中,教師都會感受到很多不同的驚喜。教師要創造一種松而不亂的課堂氛圍,教師要與學生在課堂上有一種良好的交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體育的快樂。
二、關注個性成長,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現代體育教學中,學生應該是課堂的主角,教師應該是導演,教師所有的編導與製作都應圍繞
6. 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
在體育教學的課堂中我們往往會發現:傳統的體育教學僅僅是由老師講解或者演示某一簡單的體育理論或技能,只關心學生是否掌握了這個項目的技巧,而很少會有老師在課堂上注重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其實體育意識是非常重要的,那麼老師們如何在平常的體育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呢?
將體育意識融入到體育教學活動中,有利於激發同學們熱愛並堅持體育活動的心理,並終身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