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寫好體育組集體備課
新課程特別強調教師要有合作精神,有關專家還總結出了教師相互合作的七大益處:心理支持、產生新想法、示範合作、汲取力量、減少工作負擔、增強動機、支持變革。可是,實際人們又是怎樣做地呢?
總結一下現在流行的集體備課模式,無非是如下三步:
第一步,分配任務(每人一學期都有兩到五個不等數量的課時主備任務—主備教師),個人進行准備(按一定要求寫教案);
第二步,集體交流個人備課,大家進行修改;
第三步,學校或個人把修改的教案列印下發到每個相關教師手中,要求其他教師修改使用,使用後要寫出教學反思。這樣的要求如果做到實處的話,卻也能起到有效和高效的目的。
可實際做法是,任務分到手後,每個教師也確實認真准備。水平高的、資料多的,教案中容於了一些新的知識和較為實用的方法。水平一般的、資料少的,只能照教學參考抄一抄、填一填了,實在沒有參考價值(教師自己也承認)。更有甚者,在網上搜一搜,載幾個教案完事。到集體備課時,組織認真的學校能在主備教師讀完自己寫的教案後,進行相應的修改(有時使用考核手段逼著大家發言),但大部分學校主備教師讀完自己教案後,就算完成一次集體備課。主備教師的教案就被共享了!可想而知它的有效性會如何?
其實,集體備課的目的是讓教師就某一教學內容進行討論與研究,發揮集體的智慧,理解教材、探索教法,拓展教學思路。以期通過集體備課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和高效,同時提高參了教師的整體專業水平。但是真正的教學設計還需要執教者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來一次歸納、提升和再創造,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教師自己的教學個性,更好地適應自己學生的學情。
怎樣做才能充分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呢?下面談一下我的幾點思考:
第一、了解備課目的,認識集體備課的作用。
許多教師把備課當成寫教案、找教案、抄教案,自然也就把集體備課當成是集體修改教案了。為什麼會這樣?原因非常簡單,信息時代的特點,網路上不斷涌現新的教育教學成果,有的甚至是特級教師、教育專家的教案精選,教師只需點幾下滑鼠,輸入教案兩個字,就可以輕松獲得所需教案。這些教案從理論上來說都稱得上優秀的教學設計。但從寫教案來講,我們的教師再怎麼努力也寫不出來的,這又為何不去採用,何苦要再去動腦,吃力不討好呢?——教師並不是不願自己備課而是覺得沒有必要。顯然,教師把集體備課的內容窄化為推薦或照搬名家的現成教案。當然,專家們的作品值得學習,其它途徑得到的資料也可借鑒,這是新課標一再倡導的資源共享的理念,也是集體備課的目的所在,但這並不等於可以照搬照用別人的教案。這種思想的存在說明教師對備課的目的缺乏正確的認識,自然對集體備課的作用也就模糊不清了。
教師能否上好課,關鍵在於上課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備,即是否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備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因為課堂教學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其表現有:1.教學目標與結果的不確定性:允許學生在知識、能力、態度、情感、價值觀方面有多元表現。如數學新課標實驗教材的根據信息窗提供的情景,提出數學問題的要求:(1)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是怎麼想的?(2)我發現……。等引導、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大膽發言。允許有不同問題產生,也允許有不同的發現,只要達到樂於表達的總要求就行;2.教學對象的不確定性:不使用統一的規格和評價標准,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個別化教學;3.教學內容的不確定性:課程的綜合性加大,教材、教師教學用書為教師留有極大的餘地;4.教學方法與教學過程的不確定性:教師有較大的自主性,將更為靈活地選擇與使用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支配的因素增多。如數學新課標實驗教材中的綜合應用和實踐活動等,為教師開發教材留下了很大的空間,我們可以把孩子們帶到商場、室外,讓他們在真實的情景中邊實踐邊學習,大大豐富了教材內容,同時開放的教學方法,也將大大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5.教學評價的不確定性:考試得分點大大減少和淡化,不再起支配作用,教師要花很多時間查找資料、補充教材的內容。
上述這些不確定因素單靠一個人的力量顯然是不夠的,它需要資源共享,集思廣益,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個人特長,進行「同伴互助」才有解決的可能。
第二、確定備課內容,進行備課集體組合。
備課內容要全盤的計劃,備課集體隨內容組合。備課內容為備學生,相應的集體就為以班為單位的任課教師;備課內容為備知識,相應的集體就為同科教師;備課內容為系統知識,備課集體就為相關年級教師;備課內容為單元知識,備課集體就為同年級同學科教師。
第三、統籌計劃,做好配當。
備課,一定要備學生。作為一個稱職的教師都要了解所教學生的家庭狀況、性格特徵、喜好、學科基礎、各種能力、行為習慣,以便因材施教。學生隨著知識、年齡的增長,身體的變化,一定會引起其它各方面的變化。任課教師隨時都要相互交流自己所獲學生的各方面信息,這就要求學校每學期安排2—3次集體備學生的時間。作為一名學科教師,一定要了解本學科知識在各個年級的分布情況,他才能把握教材,有效的利用教材去引導學生學習知識。這就要求學校安排1—2次的時間集體備系統知識。單元備課、課時備課就要看學校的實際(農村教學點分散不適合進行課時集體備課)合理的安排集體備課的時間。
第四,確定備課目的,形成集體決議。
1、備學生時,其目的有:為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為掌握學生的思想變化、學科成績變化,為後進學生的轉化等等。在集體備課時,一定要針對目的,研究形成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形成集體決議。如習慣的培養,先研究我們學生的習慣怎樣?那些習慣不好,由什麼原因形成的,怎麼改?對策是分工負責(每個教師分管幾個習慣的養成監督)或是重點分工(每人分幾個需要重點關注的學生)等。形成決議就是確定今後一段時間具體怎麼做,做到怎樣的程度,措施是什麼?等等;關於學生變化,先交流那幾個學生發生了怎樣明顯的變化(不做作業、上課走神、成績下滑等等),再分析變化的原因,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調查、家訪、談心、補課等),最後形成決議;關於後進生的轉化,先要確定後進生都是誰,怎麼個後進(學科知識水平如何),後進的原因是什麼(智力原因造成、興趣原因造成、家庭原因造成、其它別的原因造成)?尋找對策(對症下葯)。形成決議,針對某個學生確定教師要約法三章(如,對學習某科沒興趣的學生,一定要單獨要求,培養自信心,相關教師多給以關注、給以溫暖等等)。
2、系統知識時,其目的有,了解新課標對整體知識的要求,了解整體知識的年級要求,了解整體知識的教材分布、相關表述及能力要求。形成決議,相關年級要做哪些工作(知識要掌握那些、能力要培養到什麼成度)?
3、單元備課時,其目的和決議的內容有:
(1)教學目的和要求。
(2)教學內容分析。
(3)教學重點難點:指出本單元或章節的重點難點,並備出突破重點難點 的方法。
(4)學情分析
(5)注意事項
(6)教學方法建議
(7)課時分配
(8)單元或章節過關測試題等。
相關決議的內容要具體、簡便易行,有針對性、可操作,靈活有效、留有教師自由發揮的空間。
第五,確立備課制度,形成集體備課的習慣。
為了集體備課的規范化管理,制定一定的規章制度是必需的:1.成立集體備課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領導與骨幹教師組成,小組成員要有明確的分工。政教領導負責組織集體備學生,教學領導負責備知識系統,骨幹教師負責組織單元備課或課時備課。相關備課,學期初由相關負責人根據需要制定好計劃提交領導小組。由領導小組統籌安排,做好配當。2.集體備課時,要做好記錄。特別是形成的決議,要人手一份(准備執行)學校要存檔一分(對參入教師進行考核、對另一輪備課給以參照)。3.個人備課,對集體備課形成的決議每個教師有個性的進行落實,要寫出落實計劃——課時教案。課時教案,必須立足於課堂教學。必須根據本班的實際,創造性地執行決議,力求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和高效。
4.課後反思。教學結束後,一定要在教學反思中對集體形成的決議進行評價,以期達到對集體備課的成果進行總結。
第六、集體備課與校本研究相結合。集體備課可以作為一種教研的有效形式,備課的內容就是研究課題;備課的准備就是學習研究;集體交流就是討論研究;決議就是研究方案;課堂教學就是實踐;反思就是結題。
『貳』 幼兒開展集體備課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能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幼兒快樂而又有效地學習。集體教學活動開展得如何,將直接影響幼兒知識技能的獲得,智力、體力的發展,思想情感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在近三年開展來的「蘇中地區幼兒秩序感養成之實踐研究」的過程中,我們越來越感覺到:集體教學活動要想取得較好的效果,它需要一定的秩序來維持。而秩序需要規則來維護,良好的規則是一切活動的保障。
一、存在問題
那我們幼兒園的孩子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執行規則的情況是如何呢?課題組的老師在各項集體活動中對幼兒進行了跟蹤觀察和個案分析,發現:
(一)部分幼兒規則意識比較模糊,自製力較差,活動中難以安靜地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講述,常常打斷別人的發言;有的幼兒的注意力會游離於活動之外,做與活動無關的事,影響集體活動順利開展。
(二)不能按要求整理、收拾材料,動作無序。活動中,部分幼兒隨心所欲,不會按老師的指令進行有序操作。有的幼兒在活動結束後,也不能及時將用過的一些操作材料如繪畫工具、樂器等放回原處,做事無條理;
(三)不能很好地與他人合作。在合作學習、小組學習或體育活動中,有的幼兒找不到新朋友,不會找空地,容易碰撞他人,造成課堂秩序混亂。
縱觀這些違規行為的發生,我們發現在集體教學中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一)集體教學活動中的規則制定不明確,從而使幼兒不知其所以然,班級常規出現混亂,影響了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
(二)幼兒沒有真正了解遵守規則的價值和意義,如上課為什麼不能隨便說話?取放材料時為什麼要有序等待等。還不能自覺地調整自己的行為去遵守集體規則,從而干擾了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影響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通過研究和實踐,在搜集相關資料、信息,分析自身教學優勢的基礎上,我們不斷思考著「如何培養幼兒良好傾聽習慣?」「有效提高幼兒有序操作能力的策略?」和「怎樣合理共享空間」等相關問題。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讓幼兒在親歷親為中,逐漸理解規則、內化規則,從而自覺遵守規則,以保障集體教學活動的有序、有趣和有效。
一、多種途徑,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我們發現在幼兒園組織的各項集體活動中,幼兒只有耐心傾聽老師的講述,傾聽同伴的發言,才能有意識地參與教學活動,獲取知識,培養能力,也才能保證活動的有序進行。
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他們的表現欲強,再加上多數是獨生子女,常常喜歡以「自我」為中心,想說就說。他們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在傾聽別人發言的方面明顯存在著不足,主要表現為:不能安靜地、集中注意力地傾聽,並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再加以反饋。我們分析:這些孩子其實並沒有掌握傾聽的具體要求,不知道傾聽是一種參與學習的過程。我們試著從幼兒喜歡的文學作品入手,通過針對性的游戲,鍛煉幼兒傾聽的能力,提升傾聽品質。
(一)故事解讀,明了傾聽的要求
故事、兒歌一類的文學作品,通俗易懂,幼兒喜歡,樂意傾聽,而且注意的時間較長。因此,在集體教學中,我們常選擇一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情節有趣、富有教育內涵的作品作為教材,如《小青蛙聽故事》、《大熊有一個小麻煩》、《我知道》、《小羊過橋》等,讓幼兒在與作品的互動中,逐漸明白傾聽的具體要求,學會耐心傾聽。
案例:語言活動《小青蛙聽故事》
老師繪聲繪色地講述一遍故事後,用誇張的表情,學「月亮婆婆」皺著眉頭、生氣的樣子,輕輕問幼兒:「為什麼月亮婆婆躲起來不給小青蛙講故事了?」沉浸在故事之中的幼兒在老師的情緒感染下,也皺著眉頭,撅著嘴巴說:「因為月亮婆婆生氣了,不高興了,所以就不講故事了!」「那月亮婆婆為什麼會生氣呢?」教師引導幼兒展開討論,小朋友紛紛表達自己的意見,有的說:「因為小青蛙不好好聽故事,呱呱亂叫!吵死了!」有的說:「因為它沒禮貌!」……接著,老師引導幼兒進行換位思考:假如你在講話的時候,被別人打斷,你的心裡是什麼感受?讓幼兒設身處地為發言者著想。接下來,老師與幼兒分別扮演「月亮婆婆」和「小青蛙」,通過語言對話和動作表演,讓幼兒直接了解傾聽的要求,即別人說話時要注意耐心傾聽,不可以隨便插嘴。要尊重發言者,學會控制自己的激動情緒,即使對他人的發言有意見,也得等別人把話講完以後再發表,這才是有禮貌的行為。通過教師生動形象地解析,幼兒很快掌握傾聽的要求和做法。
另外,我們還在教室里開設專欄,請幼兒輪流到集體面前講述,如「我高興的事兒」、「故事大王」、「天氣預報員」、「新聞廣播員」等。幼兒間互相講述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有趣事兒,孩子們非常樂意傾聽,既豐富了知識經驗,又培養了耐心傾聽的習慣。
(二)游戲強化,提升傾聽的品質
《綱要》指出: 「游戲是幼兒進行各方面學習的主要途徑。」我們知道,游戲是孩子的最愛。因此,在游戲中進行傾聽能力的訓練時最為有效的。
1.「傳聲筒」。
游戲方法:幼兒分成若干組排好隊,教師事先准備一句完整的話,(小班的語句注意要簡短易記)輕輕告訴每組排頭的幼兒,讓排頭的幼兒依次向後傳話,看哪一組的幼兒傳得又對又快。幼兒在這個游戲中會凝神傾聽,時刻注意與同伴積極配合,經常玩這個游戲可以培養孩子仔細傾聽的能力。
2.「奇妙的聲音」。
游戲方法:帶領幼兒到周圍熟悉的環境中,讓孩子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數一數一共聽到了多少種聲音,並用語言進行描述。如我們帶孩子們來到美麗的馬洲公園,讓他們仔細地分辨周圍的聲音:「聽到一種聲音就伸出一個手指。」孩子們很喜歡這樣的游戲。他們閉著眼睛,努力集中思想,排除干擾,專注傾聽。有的孩子最多聽出了六種聲音:小朋友說話的聲音、腳步聲、汽車聲、摩托車聲、風聲、鳥叫聲等。
3.「找錯誤」,
游戲玩法:教師事先准備一段話,讓幼兒仔細傾聽,如:烏龜天上飛、白雲水裡飄、公雞會下蛋等,讓幼兒指出其中的錯誤並糾正,或者請個別幼兒說出一段話,讓大家判斷語言的對錯。這個游戲詼諧有趣,能鍛煉孩子專注傾聽和即時辨別的能力。
4.「聽指令」,
游戲玩法:老師發出指令,要求幼兒根據指令來完成任務,「摸摸**物品跑回來」,「用你的左手摸摸你的右耳朵」,「向前跳三步,往後退五步」等。這類游戲需要幼兒在傾聽的同時還要正確判斷做出反應,帶有挑戰性,頗受幼兒喜愛。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具體情況,我們在活動中循序漸進地提出切實可行的要求,分步驟、有重點地訓練,培養幼兒耐心聽、細心聽、善於聽、喜歡聽,同時與說的能力培養結合起來,使他們傾聽的專注性、堅持性、持續性得到發展,從而保證教學活動有序開展。
二、注重引導,提高有序的操作能力
皮亞傑提出「兒童的智慧源於操作」。 兒童是在對材料的操作、擺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的。操作活動不但能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使幼兒在自主、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和技能,而且對於促進幼兒邏輯思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發現:幼兒只有在有序的狀態下進行操作,才能對材料產生更深刻的理解。
(一)有序地操作材料
在操作過程中,教師藝術性的語言指導能使幼兒形象地了解操作的順序和方法,從而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參與到主動探索、有序操作的活動中來。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的思維(或者行動)特點,我們在語言指導方面各有側重點:小班注重形象性,中班注重層次性,大班注重條理性。
如:小班美術活動中,為了讓幼兒學會在輪廓線內順著一個方向塗色、塗滿、不塗出輪廓線外,我們用「油畫棒寶寶溜冰」或「給小動物、水果娃娃穿衣服」等方法,使幼兒較好地掌握塗色的方法和順序。
小班幼兒初次接觸繪本,還沒掌握按序翻書的技能,我們指導幼兒:書就像一列小火車,書的封面是火車頭。書裡面是一頁一頁的,就像許多小車廂,車廂里藏著很多秘密呢!我們把書一頁一頁地翻著看,就會發現書里有很多有趣的事兒,這就是車廂里的秘密。最後,把車子的「後門」(封底)關上,一本書就看好了。同時,我們還編了形象的兒歌:小小圖書真神奇,前封面,後封底,一頁一頁翻過去,有趣的事兒在書里。用兒歌配以簡單的動作,幫助幼兒學習有序翻看圖書,逐漸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有序地取放材料
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常需要做很多的准備工作,如:繪畫活動前准備顏料、彩筆、畫紙;手工活動時人手一份剪刀、漿糊;閱讀活動時要准備圖書;科學活動准備操作材料等等。活動過程中需要分發材料,活動結束後還需要進行收拾和整理。為了保證活動效率,避免消極等待,幼兒必需要學會有序地取放材料。
1.借用標記,按序取放
圖示法直觀、形象、生動、有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容易引起幼兒注意,便於幼兒領會,有利於幼兒記住。
我們與幼兒一起設計了很多標記,如顏色標記、圖形標記等,貼在水彩筆盒子和櫃子上,讓幼兒看著標記一一對應,學會按序整理。到了中大班,幼兒的認知能力有了顯著提高,使用的標記范圍就更廣了,我們採用了數字標記、漢字標記、幾何圖形或者直接寫上物品名稱、幼兒的姓名等,讓幼兒看著自己的名字就可以取放材料。
2.依次傳遞,迅速取放
為了保證教學環節緊湊、有效地進行,我們還讓幼兒學會依次傳遞材料。
如數學活動中,當幼兒的座位呈縱向六組排列時,我們老師做「火車頭」,小朋友做「車廂」,請「車廂」一節一節開動,練習從前往後或從後往前傳遞圖書、畫冊等材料;音樂活動中,當幼兒的座位是半圓形時,請幼兒從左往右或從右往左一個接一個傳遞打擊樂器,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加快了取放速度,還鍛煉了幼兒與同伴間的合作協調能力。
3.任用「組長」,積極取放
幼兒喜歡為集體服務,更喜歡做老師的小幫手。老師們採用以小組為單位,讓幼兒輪流擔任「小組長」的方式,請他們協助老師做好集體活動前的准備工作和活動後的整理工作,幼兒很樂意參加。分組活動時,由「小組長」按序分發一部分操作材料,帶領小組成員參與活動,活動結束後,「小組長」安排大家一起收拾材料,孩子們都積極參加。時間久了,集體活動的秩序就大有改觀。「小組長」的任用既激發了幼兒動手操作的積極性,學會合理取放材料,還培養了幼兒為同伴、集體服務的意識。
三、科學組織,保證空間的合理共享
集體活動一般是在有限的環境和空間內面向全體幼兒進行的。由於幼兒的空間知覺和空間辨認能力較弱,他們在集體活動中由於不會合理利用空間,經常會發生碰撞、擁擠等無序現象。這既影響了幼兒的情緒,又干擾了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因此,培養幼兒的空間秩序感,發展幼兒與他人共享空間的意識和能力,發展幼兒在運動過程中的快速調控反應能力就顯得很重要了。
(一)藉助參照物,合理分享固定空間
在集體活動時,我們會根據活動的需要,組織幼兒圍坐成半圓形、馬蹄形、直線形等,這樣的坐位既是為了便於教師指導、觀察幼兒,同時幼兒也能自如地活動、游戲。
在小班時,由於他們的空間知覺發展不完善,我們藉助固定的點和線,以此為目標,幫助幼兒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如音樂活動中,教師請幼兒兩兩相對做律動,為了幫助幼兒快速找到自己的朋友,教師分別請男小朋友站到綠點上,面朝圓圈上站好,女小朋友站在紅點上,和一個男孩子面對面。這樣,幼兒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同伴。中班時,我們利用地面的直線或周圍環境中的物品,如操場上的大樹、籃球架或教室里的黑板、鋼琴等作為參照物,引導幼兒迅速找到合適的位置。到了大班,幼兒的理解能力和空間知覺都有所發展,我們便取消外部條件的幫助,常藉助語言指令發出提示:「你可以選擇喜歡的小夥伴和他坐在一起游戲,但不能碰撞到別人!」或者引導他們用目測的方法找到合適的位置,給幼兒自主選擇的權利,讓幼兒共享有限的空間帶來的快樂。
(二)巧妙引導,合理使用自由空間
當幼兒參與集體游戲時,需要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間,讓他們能夠與不同的夥伴交往和合作。但是在游戲中有些幼兒因交往得不到滿足,或因不會及時避讓,常會與同伴發生碰撞、擁擠,影響了游戲秩序。
因此,當幼兒因交往發生問題時,我們首先帶領幼兒討論:在游戲中怎樣才能順利找到好朋友?結合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幼兒通過交流,得出:在游戲中要想找到好朋友一起玩,首先要有禮貌,學會與別人友好協商,其次要遵守集體規則,這樣別人才願意和你合作游戲。為了教會幼兒學習避讓,避免碰撞,我們常在幼兒集體活動前先規定一個合理、安全的空間范圍,讓每一個幼兒都在教師的視線內。
如玩體育游戲「揪尾巴」時,我們要求幼兒在畫有跑道線的范圍內自由活動,玩音樂游戲《熊和兔子》時,要求幼兒在圓圈線內自由活動等,這樣既便於我們及時觀察和指導幼兒,也可以隨時注意幼兒的安全。其次,我們要求幼兒做動作時不影響他人,也不讓他人影響自己,學會避讓和保護自己。如小班體育游戲「戰勝灰太狼」中,活動開始部分「小羊羊」跟著「媽媽」出來,一窩蜂地擁擠到一起,這時,「媽媽」舉起手臂,一邊轉,一邊帶著幼兒念起兒歌:手插腰,慢慢轉,不要碰到好夥伴;手伸平,慢慢轉,不要碰到好夥伴;慢慢轉,慢慢轉,碰到朋友讓一讓。兒歌念完了,幼兒也找到了合適的位置,活動順利有序進行,充分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叄』 體育現代化的體育教學
教育要做到三個面向,首先要面向現代化,作為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學校體育也必須實現自身的現代化。學校體育要現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體育教學的現代化。近幾年來,全國各地學校為了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大力進行體育教學改革,體育教學對比實驗,對教材、教法、教案等運用,各顯各顯神通,不沿襲舊套,不強求統一,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我們在體育教學研究中也作出了一些探索,獲得了一點成效。 是體育老師自身的知識水平,精通教學理論,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尤其是進行體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沒有科學的理論知識作指導,也就不可能在教學工作中去進行這樣或那樣的教學改革。所以,只有通過為斷的加強業務學習,才能使自身的業務知識、教學技能不斷的更新,才能適應現代化教學的要求。在加強業務學習方面,我們訂了三點措施:
1、加強業務理論學習:我校體育組共有六位體育老師,其中三人科班出身,三人普班畢業,擔任了全校三十四個二話的體育教學。為了提高業務水平,我們自學了教學大綱,還組織了經常性的業務學習,學習雜志、報紙上刊登的教學論文、教材、教法研究等有關文章,對一些好的,又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先進經驗及時在教學中推廣,同時還積極參加校外的教研活動,通過學習活動,使我們不但提高了業務理論水平,而且學到了很多的科學的教學手段與經驗。
2、 堅持集體備課:備課是保證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養分。我們對教案有一個統一大業的標准,要按課的結構形式備課已在教案中要突出貢獻課的重點、難點,明確目的任務、合理安排教材、組織教案、圖文並茂、場地布局合理。同時,我們經常交流教案,互相檢查,學校也定期檢查,對一些不符合規范的教案要及時糾正。
3、在教學中互幫互學,以老帶新。我們每學期都要組織教學評優、青年教師上匯報課,專職教師上示範課,規定每人每周至少觀摩一節課,課後組織坐談,交換意見,指出不足之處,對好的教學則在全組推廣。同時,組織老師到兄弟學校看課,聽課,認真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揚長補短。這些活動,使我們養成了一個良好的教研風氣,為提高體育課教學打下了照實的基礎。 加強體育教學教研,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我們避免了過去那種呆板,單一,成人化、公式化的教學方式,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採取靈活多變富有趣味教學方法與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上課嚴而不死,活而不亂,輕松,愉快地完成了一堂課的教學任務。我們在教學中主要採取了如下幾種方法:
1、採用游戲法:在小學體育教學大綱中,游戲內容只有一定的比例,它以豐富多彩的內容活潑有趣事的形式,深受廣大兒童的喜愛,對激發學生的情趣,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完成教學任務,鍛煉身體,起著重要作用。
我在體育課教學中,採取不同的教學秩序和教學方法,尤其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特徵,在安排游戲中作一些嘗試,在教學嘗試中,教學手段和練習形式就必須要多樣化,而體育教學中的游戲教材,則是培養學生興趣,提高練習效果良方。心理學提到:「興趣和愛好是活動的動力」。而這種舉往往是由於某些游戲活動的項目和內容在情緒上的吸引力而自發的、無意識地產生出來的。因為小學生具有「好勝」、「上進」和「榮譽感」的心理特徵。比如:上投目標課,為了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我選用色彩鮮艷的動物氫氣球放在圖形的中間,保持一定的高度,學生對這種目標感到新奇,人人情緒激動,我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學生說,這些可愛的動物氣球最喜歡和投得準的同學交朋友,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能和小白兔交朋友。按著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爭先恐後地投,邊投邊數,投中一次,二次,三次。。。課堂氣氛非常熱烈。又如「捕魚」游戲,老師扮「魚翁」學生扮「魚」游戲開始後,一群群「魚」在「池塘」內不停地「游動」,「魚翁「拿著網東撒一下,西捕一下,使得「魚」在「池塘」內,東游西竄,誰也不願做網中的「魚」做這一游戲,使學生變得天真活潑,身體得到鍛煉。通過游戲教學學生練習熱情高漲,興趣濃厚,在教學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競賽法:是貫穿在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有效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各種形式的競賽,以提高課的密度,加大運動量,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例如:「50米障礙接力跑」,把學生分成人數均等的四小組,在終點接一面小紅旗,用比賽為獲勝組,因此,學生的興趣很高,個個象小老虎一樣,你追我趕,使學生完成了提高速度教學任務。比如:提高運球基本功,為了便於完成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我們則安排運球接力賽。
3、循環練習法,是進行多項素質練習的比較,理想的教學手段,它所用的教學時間短,練習內容多,效果大,容易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在一節課中安排,循環練習,可以使學生得到解決多項素質練習,提高學生的體質,同時也便於體育老師掌握學生練習情況。我們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安排了投擲壘球與50米跑的教學任務,根據課中內容,我們則選擇了:高抬腿、舉磚、跳繩、立卧撐四項素質練習,把學生分成四組站成四方形,教師發出口令,每組學生各自進行不同內容的素質練習,每次2-5秒聽到哨聲,則按順時針交換練習,這樣使學生達到了一定的運動負荷量,增強了體質,也渲染了課堂氣氛,同時,也可以把教學任務與素質練習有機地結合起來,編成循環練習的教學如在安排前滾翻與縱跳摸高,同時穿插幾個素質練習,把它們編成循環練習,如配上舞曲、伴奏,更能發揮學生學習積極性。
4、採取電教手段,音樂舞蹈與體育有機結合是行之有效的,音樂、舞蹈與體育本來就是有著血緣關系,音樂舞蹈進入體育教學中,豐富了體育教學手段,使體育課情趣盎然,可引起學生興趣,振奮精神,活躍課堂氣氛,提高練習效果,同時也利於穩定情緒,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為使音樂舞蹈在課中起到起到更好的效果,我們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編排適合兒童的集體舞和選用了一些優美的舞曲,安排在開始准備部分和結束部分,舞曲則結合游戲競賽,循環練習,附上音樂伴奏,學生的身心得到了一種運動與美的享受,進而使「美育寓於體育之中」。
為了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我們把課堂教學與第二課堂的體育活動結合起來。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在課外活動中,讓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自身鍛煉的技能,促進群眾體育活動的成果。
教學無止境,更上一層樓,在體育教學改革中,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教學研究,不斷實踐,努力進取,為開創體育課教學工作的新局面而奮斗!
『肆』 如何將整節語文課例轉化成課例片段
一、課例研究的含義課例研究
通常意義上是關於一節課的研究,即以一節課的全程或片段作為案例進行解剖分析,找到成功之處或是不足之處,或者說是對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特定教學問題的深刻反思及尋找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技巧的過程。例如:如何處理教材、設計教學方案才體現新課標教學理念?課堂探究活動如何組織才有效?各種類型的課如何上效果最佳?不同類型特徵的教學班課堂教學如何組織?。
課例研究起源於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最早產生於醫學領域,後來哈佛商學院將案例研究引入教學領域來培養和教育學生,每年每位哈佛商學院的學生都要研究300多個案例,因此而獲得巨大成功,並為其它領域所借鑒。中小學教育教學借鑒案例的模式而形成今天的課例研究。
二、課例研究的操作模式1、基本操作模式:問題設計實踐反思總結。
問題。課例研究的問題產生於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活動,包括教學任務的落實、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的指導與點評等等產生的困惑與疑問。問題通常就是進行課例研究的主題。A設計。簡單而言就是備課、寫教案,即根據已有的實踐經驗和學習掌握的新教學理念,圍繞需要解決的問題設計出具體詳細的上課教學方案。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首先由一位教師進行設計,然後在小組會上介紹教學設想與意圖,大家討論研究,對設計方案進行修改和補充,完善教學設計;二是先進行小組集體討論(集體備課),確定教學方案的框架結構和具體的教學處理細節,然後由上課教師寫出教學實施方案。B實踐。上課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其它教師聽課、觀察、記錄。C反思。召開反饋會議,對上課教師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找出設計方案與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之間的差距,提出修改的方案和細節,形成第二次上課的教案。
對一個問題的研究、解決通常需要多次設計實踐反思
的循環往復。D總結。對研究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及其過程進行全面反思,並撰寫出課例研究報告。
課例研究不僅著眼於簡單的改進某一節課的活動,而且是一種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循環,是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要方式。2、常用操作模式
上述是課例研究的基本程序,實際操作中的活動形式通常有以下四種:1)、一位教師圍繞主題,就同一教學課題連續上多次研究課。適宜學科有:中學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體育、美術、音樂等學科;小學英語、社會、體育、美術、音樂等學科。2)、幾位教師圍繞同一主題,就同一教學課題先後順次上多次研究課。適宜學科有:中學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小學語文、數學等學科。3)、幾位教師圍繞同一主題,就不同教學課題先後順次上多輪研究課。主要適宜於同年級教學班少的學科或者進行專題式研究,如:小學點教學,輔助線作法、古詩文教學、閱讀課教學、片段寫作、試卷講評方法、基本概念的復習教學等等。4)、一個教師圍繞主題,就不同教學課題連續上多次研究課。
課例研究就是教師在同事或研究人員的支持下,運用觀察、記錄、分析、反思等手段,通過選題、選課、設計、實施與記錄、課後討論、撰寫課例研究報告的過程對課堂教學進行研究的活動。3、研究與通常教學研究活動(公開課)的區別(1)課例研究的基本操作1、選題。與任何一項研究一樣,課例研究也要有一個研究的主題。2、選課。有了研究主題,接著是選課。3、設計。要思考在教學設計中,如何依據新課程理念和我對這節課的理解設計教學?如何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4、實施。把設計變成課堂教學的過程。並仔細觀察分析其效果。5、課後反思。通過對課的分析,形成什麼反思文本?反思的結果是對後續研究的導引。教師再選擇一節課,通過再設計、實施、課後討論與反思達到新行為階段,從而實現行為跟進。(2)課例研究成果表述
研究主題。完成一項課例研究後,會留下很多素材。研究者要對素材進行取捨。取捨的依據首先是主題的突現。一個課例研究會不可避免地涉及
,但這不是課例研究的主題,是一般意義上的評課。
研究過程的展示。在敘述課例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依據的是行動研究的要義,採用敘事研究,從研究材料中得出研究結論,而不是脫離材料,空發議論。
反思。反思是課例研究中極為重要的內容。缺乏反思的課例,不是完整的課例,甚至算不上課例,只是教學實錄而已。
把教學實錄轉寫成課例,不僅有主題、選材的問題,還有文章結構安排,語言表述等。
開展課例研究,十分強調研究者的理論學習。課例研究的基礎是教師自覺的實踐反思,而實踐反思又往往依賴於理性精神、批判精神。
附表:課例研究與教學研究(公開課)的區別課例研究教學研究(公開課)
有研究的主題
嚴格意義上的選課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教學設計
著眼於研究的探討
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反思
強調行為跟進
主題不明確;或泛化
選課隨意,或從評課出發選課寫教案著眼於評課的討論
缺少顯性化的實踐反思往往是低水平重復
『伍』 小學老師量化考核方案
量化就是數來字化!
也就是你們的考核自指標(業績,出勤,全勤率...)不管什麼指標都變成數量,或者百分數什麼的
比如你今年的業務指標已經完成80%了,你的銷售額已經突破你的目標的120%了 等....相信你一定理解了!
『陸』 體育教學設計中遇到什麼類型的困難與困惑
如果體育教師不及時地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那我們的體育教學將會是紙上談兵,對體育教學的認識也只是膚淺的、表層的。那麼,體育課堂教學該反思些什麼,如何進行反思,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思所得,也就是課堂教學的成功得意之處,如何進一步發揮。 如教學過程中引起師生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上一些精彩的師生對答、學生爭論,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等。無論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獲,在課後都要及時進行反思,把它們歸類、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供以後體育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完善、推陳出新。二、思所失,也就是查找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眾所周知,即使是成功的體育課堂教學,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難免存在疏漏失誤之處。如:哪一個問題設計不科學,哪一個活動學生合作不夠好、教師指導不到位等。課後靜下心來,認真反思,仔細分析,查找根源,尋求對策,可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避免再出現類似的問題,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日趨完善。三、思所疑,也就是對課堂教學中的疑點加深研究。 教師對教材中的問題並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徹,有時甚至是似而非。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教師自己會感受到這些,把它記下來,今後備課組集體備課時可以和其他教師討論,也可從教學參考中有重點地注意專家、教學同行在處理這些問題時的有效策略,使之明白透徹。四、思所難,也就是如何使課堂教學化難為易。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觀察和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把學生在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和普遍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並且進行深入細致地分析、比較、研究,再幫助學生突破難點,使其形成體育技能,達到「健康第一」的目的。五、思所改,也就是如何改進課堂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思」的最終目的是「改」, 改進的過程也是不斷提高積累的過程。通過對各個教學環節得失的客觀分析,找出問題的症結,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案、教學策略,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六、思所創,也就是對教學進行歸納、總結,並加以創新應用。 每上完一節課,教師應靜心沉思:這節課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上有哪些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哪些新招?對學生的訓練是否到位?或是學生在課堂上發表的獨特見解,或是自己在課堂上瞬間生成的靈感等等。及時記錄在案,並進行必要地歸類與取捨,可以作為今後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這種反思具有前瞻性,能豐富自己的教學預想,也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並有效地提高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 「善於反思的人是成熟的人,善於反思的教師是成熟的教師。」反思,能讓我們拒絕平庸;反思,能使我們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反思,使我們吐故納新;反思,使我們的教學經驗升華。也許反思會讓你身陷深思、迷惘困惑;也許反思使你輾轉難眠、挑燈夜戰;然而你會發現:反思使我們的教學生命如東升的旭日,每一天都是新的。它一定會使你超越自我,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