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體育教學 > 大學體育教育以哪些為載體

大學體育教育以哪些為載體

發布時間:2021-02-07 20:38:14

㈠ 大學體育教育專業 有哪些專項可以選

這個要看你自己怎麼選?

還有就是自己想學什麼,以後的規劃是怎麼樣的?有沒有考慮以後的就業

大學都是開放式的教育,關鍵還是看你自己的努力,怎麼樣去提高自己的能力

㈡ 現代大學體育教育的核心理念

現代大學體育教育理念是: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有效地發展回學生身體,增強答其體質,培養其道德意志品質。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堅持「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宗旨;將體育與健康、衛生、生活文化教育相結合,使大學體育向「陽光體育」、「終身體育」和「體育文化欣賞」轉型,力求適應大學不同層次、不同專業公共體育課教學實際需要。

㈢ 現代大學體育教育理念

現代大學來體育教育理念是:源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有效地發展學生身體,增強其體質,培養其道德意志品質。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堅持「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宗旨;將體育與健康、衛生、生活文化教育相結合,使大學體育向「陽光體育」、「終身體育」和「體育文化欣賞」轉型,力求適應大學不同層次、不同專業公共體育課教學實際需要。

(3)大學體育教育以哪些為載體擴展閱讀:

體育教學是按一定計劃和大綱進行的有目的和有組織的教育過程。體育教學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其任務是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有效地發展學生身體,增強其體質,培養其道德意志品質。它是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形式,是體育目標的實施途徑之一。

體育教學的對象是學生,體育教學效果要在學生身上體現出來。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體育教學的每一個構思和步驟,將直接影響學生成長。

一個對的教學效果在學生身上的體現,不僅是外在肌肉的力量和肌肉線條的流暢,骨骼的完善發育,內臟器官的健全,而且也包括整體的勻稱、協調發展,並且是按照生長發育的先後有序而全面地發展。

㈣ 大學體育教育的整體目標是什麼

高校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目標,引導和教育大學生主動、積極地鍛煉身體,掌握現代體育科學的基本知識、技能、技術和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提高體育文化素養;加強獨立從事體育鍛煉的意識;培養「終身體育:的思想,為身心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創造條件,提高有發展前途的學生的運動水平,為國家培養和輸送優秀體育人才。
1.教育觀念更新
國家教育部原副部長周遠清指出:「教育觀念正確與否,直接關繫到高等教育改革實踐的方向與成敗。」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讕教授稱:「新教育觀念是新基礎教育之魂。」認為「沒有教育觀念的變化,再現代化的教育設施、再高學歷的教師隊伍,都不可能創造出面向21世紀的新基礎教育。」教育觀念在教育活動中所處的核心地位是無庸置疑的。人的行為受思想支配,教師的教育行為受教育觀念的指導。教育觀念盡管看不見,摸不著,但它確確實實在潛移默化地發揮導向作用,影響制約著教師的教育行為。實施大學體育課程體系整體改革,構建新課程體系,首先需要有正確的教育觀念為指導。新世紀高校體育的改革,需要突破舊教學觀念的束縛,樹立新的、現代體育教育觀念:健康第一觀、素質教育觀、終身體育觀、合作型師生觀、全面教學質量觀、大課程觀。
2.改革的目標
大學體育課程目標是指大學體育課程教學實踐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是大學體育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課程目標既是教育觀念落實的具體化,又應是課程內容選擇、方法的運用、課程結構的設置、課程評價的依據。因而,確定正確的課程目標至關重要。隨著時代發展,體育教育觀念更新,學校體育功能認識的深化,大學體育課程目標在更新與拓寬。新世紀高校大學體育課程目標應由身體健康目標、運動參與目標、運動能力目標、心理健康目標、社會適應目標組成。

㈤ 大學中的體育教育專業都學什麼內容啊

中國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是經過一個漫長的摸索過程中走過來的,承如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在不斷進步,制度也要相應跟上時代進步,跟上體育發展的需要。當初國企改革要經歷政企分離、股份制改造、資產重組等一系列關鍵環節一樣,體育管理制度的改革創新處於一個全新發展的時期。在這個過程中,改革連續不斷地進行,控制矛盾產生和積累的最小量是體育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一)短期創新抓住焦點短期的改革與創新有兩個焦點:一是舉辦本國大事——北京奧運會,一是構建完善的全民健身體系。前者為重中之重,後者為民心所系。這是兩件很透明的具體的實事,在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國舉辦,如果僅僅是借鑒外國經驗,其結果難以超越平庸;只有創新,才有可能先進。因此,這兩件大事應該上升到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小康、和諧社會構建的高度,在國內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較高層面來進行綜合的深入探討。1. 重中之重——奧運會亟需的創新形式目前還沒有滿意的雛形國際奧委會評估委員會認為,在北京舉行的奧運會將給中國和世界體育留下獨一無二的寶貴遺產。獨一無二,意味著必須創新。「舉國體制」的最高目標瞄準的是奧運會,而奧林匹克不是工具而是GAME,是游戲,是玩具,是歡快交流的娛樂盛會。它在世界大戰和冷戰期間曾一度淪落為工具,但在理性和功利的沖突中很快掙扎出來,擺脫陰影,成為人類最龐大的文化「玩具」。在一個和諧的小康社會,任何運動會都應該是大眾的節日,都是縱情發揮創造力的場合。北京奧運會申辦成功已經過去不短的時間了,全世界都知道我們是集中了上下五千年傳統文化和13億欣欣向榮的人口,無與倫比的資源必然造就一屆十分出色的奧運會。要辦得出色就必須創新,但亟需的創新形式目前還沒有滿意的雛形。我們集中全力去追求2008年奧運會金牌的數量,這是必須的。然而,這不是唯一的 ——哪怕奪下全部金牌,也不能與出色的奧運會畫等號。2. 民心所系——大眾體育的體制和運行機制尚在摸索之中體育改革相對於經濟改革來說,具有一定的滯後性特徵,這是教育文化領域共同存在的狀況。中國體育在極度輝煌後,慣性運行力很大,有一個轉換角色的艱難過程,這也是體育改革滯後的一個重要原因。然而,中國體育的改革前松後緊、遲發先至,把握從微觀到宏觀,從點到面的增量過程,從制定改革戰略、承擔啟動期要付出的克服阻力和失敗風險的成本、有效保證運作的連續性等動作上,表現出體育體制內在功能的漸變。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由點及面、由淺入深、有序推進,在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都要取得明顯成效。全民健身計劃已經頒發有10年之久了,但至今沒有形成成熟的體制,沒有一套統一推行的標准,這與中國地廣人多,各個地域生活環境、經濟發展狀態不無關系,而且運行機制也尚在摸索之中。群眾體育之所以是軟任務,是因為沒有硬指標,也無法強制執行。政府制度創新的總原則就是要通過徹底實行管辦分開,政事、政企分開,實現「四大轉變」,即從辦向管轉變、從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轉變、從管直屬企事業單位向管社會轉變、從封閉式內向型管理向開放式外向型管理轉變,打破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全能」型政府職能形象,從辦體育的繁雜活動中解脫出來,建立「有限責任」政府,切實擔負起導向把握、政策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在投入機制方面,也應進行改革。未來財政將主要指向公益性文化體育事業,根據體育事業單位的基本職能進行投入,重點用於加強大眾體育基礎設施建設。要轉變對公益性體育的投入方式,促使形成良性的管、辦運行機制,以促進公共體育服務質量和效率的提高。(二)中期創新面向體制中期的改革與創新必須面向體制。體育體制改革受部門體制、財政體制、人事勞動制度、政治制度改革進程以及市場化程度的制約,步履艱難。沒有人能夠承擔因改革失利而帶來的金牌減少的後果,更沒有人願意背負影響2008年奧運會成績的指責。因此,中期的改革與制度創新應該放在2008年以後,遵照「小政府、大社會」的改革思路,真正變辦為管——主要從政府高度集權的競技管辦壟斷制度入手,以真正發揮社團功能為突破口。設想如下:1. 國家體育總局簡政放權,促進中華體育總會和國家奧委會的職能化(1)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十八),「要明確政府和社會的事權劃分,實行管辦分離,把不應由政府行使的職能轉移給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中介組織。」國家體育總局按國家所賦予的職能檢

㈥ 在大學體育教學中,什麼是方向,什麼是主題

方向:體育教學的對象是學生,體育教學效果要在學生身上體現出來。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體育教學的每一個構思和步驟,將直接影響學生成長。

一個對的教學效果在學生身上的體現,不僅是外在肌肉的力量和肌肉線條的流暢,骨骼的完善發育,內臟器官的健全,而且也包括整體的勻稱、協調發展,並且是按照生長發育的先後有序而全面地發展。

主題:《大學體育》全面地闡述了體育運動與健康的基本理論知識,如體育運動對人體生理和心理活動的影響、運動損傷的預防與處理、一些常見疾病的預防、運動處方的制定等,並對一些基本的體育技能作了詳盡的描述。

使學生在了解基本理論的基礎上,能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運動能力,掌握常見運動創傷的處置方法。

(6)大學體育教育以哪些為載體擴展閱讀:

目的:

大學體育教育的總體目標是:以育人為宗旨,引導和教育大學生主動、積極地鍛煉身體,掌握現代體育科學的基本知識、技能、技術和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提高體育文化素養;

加強獨立從事體育鍛煉的意識;培養「終身體育「的思想,為身心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創造條件,提高有發展前途的學生的運動水平,為國家培養和輸送優秀體育人才。

㈦ 高校體育教育的組織形式

http://cache..com/c?m=&p=c0578d15d9c104fc57ee923d5650&user=

㈧ 求一篇論文,大學體育在大學教育中的作用,不少於2000字

前言
大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的頻率加快、范圍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數據表明:「在我國20世紀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學生存在心理障礙,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來已達到30%,存在心理障礙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多」。[1]使得我們不得不更加關心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任長順在《不同運動項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影響的調查研究》中提出「大學時期是大學生良好心理習慣的形成和心理逐漸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近年來隨著現代人對健康認識的轉變,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大學時期同時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大的時期。他們既要應付生理變化帶來的心理問題,還要應付社會環境變化產生的心理矛盾,常常處於錯綜復雜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多種多樣的心理衛生問題」[2]。曾四清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療手段是行為療法」[3],而劉衛平、李平等認為體育教學恰恰在這方而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以思維活動為主要活動方式的文化課,由於學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為不宜表現,所以在課堂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說教為主,學生的主體參與水平僅處於較低的被動認同活動階段,故難以實施有針對性、及時性的教育來改善增進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體育實踐課由於它具有群體性、競爭性、艱苦性、娛樂性、釋放性、外顯性等特點,故可以看成它是個社會活動的縮影,或者說是社會活動模擬游戲化,人們沉浸在體育實踐課活動中,會感受到豐富多變的刺激,也會體驗到幾乎和社會活動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難與心理沖突。所以,它更易於有效地把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與心理健康行為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於課堂身體活動的過程中主動加強主體的參與性,並充分地體驗、領悟、內化,然後附諸實踐直接接受實踐的檢驗」。[4]正因為體育教育在這方面表現出來的優勢,使得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關注體育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影響。本課題主要是從平時的課堂教學出發,研究體育運動本身會對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各種不同教學手段對學生的心理產生的不同影響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使體育教師在課堂體育教學過程中滲透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從而促進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減少心理問題的發生。
[主題]
大學階段是人們接受系統的學校教育的最後時期,也是人們進入社會前的最後階段。大多數學生離開了家長而獨自生活和學習,其中有來自日常生活的苦惱、有與同學交往過程中發生的關系矛盾、有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以及即將畢業進入社會而產生的就業壓力,因此,高丹娜在《如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提出本階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大的時期」[5];同時還要應付生理變化帶來的心理問題,從而常常處於錯綜復雜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多種多樣的心理衛生問題。
一、體育運動本身會對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
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療手段是行為療法。於勇在《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表明體育運動由於本身特點決定了其在促進心理健康方面具有巨大的效應。
「1、體育鍛煉能促進認知能力的提高
體育鍛煉中從事每一項運動都要求運動者對外界事物做出迅速准確的判斷與感知,從而快速協調自己的身體以保證動作的完成,從事長期的運動能促進人的知覺能力的發展,提高人的反應速度和知覺判斷能力,使人變得敏捷、靈活。
2、 體育鍛煉能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
體育鍛煉能帶來流暢的情緒體驗這是一種理想的內部情緒體驗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們能忘我地投入到運動中,並產生來自於活動過程本身的直接興趣和享受,這是一種在學習、下作、交際中所無法產生的情緒狀態。研究表明:用力的運動可使人減少情緒上的負擔,甚至能減輕因精神壓力的偶發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負擔。
3、體育鍛煉能強化「自我概念」,對自尊產生積極影響
「自我概念』,是個體主觀上關於自己看法和感覺的總和。自我概念是相對穩定的,在適應社會的人格的形成方面起很大的作用。眾多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可使自我概念清晰度明
顯提高,肌肉力量、情緒穩定性和外向性格呈現正相關,通過力量訓練個體的自我概念顯著增強。
4、體育鍛煉能協調人際關系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許多人感到愈來愈缺乏適當的社會聯系和人際交往,體育活動是一種很好的增加人與人之間接觸的形式,在活動中共同鍛煉、相互競爭、團結合作、相互交流,可以使個體忘卻煩惱和疲勞消除孤獨感,使身心得到舒適的體驗,產生良好的情緒狀態。
5、體育活動能降低應激反應,消除疲勞
應激是指個體對應激源或刺激所做出的反應。鍛煉會引起人腦釋放自然合成的鎮靜劑一一內啡肽,發揮作用時,內啡肽具有阻斷大腦中與應激有關的化學反應的作用。有研究表明,體育鍛煉能提高諸如最大吸氧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這就能減少疲勞的產生。
6、體育鍛煉能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
焦慮和抑鬱是人學生遇到的幾種最為常見的情緒困擾,1990年諾瑟等人的研究表明,一次性活動和長期的身體鍛煉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鬱;身體鍛煉既可降低特質性抑鬱,也可降低狀態性抑鬱,身體鍛煉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鬱,也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鬱,有氧練習(低強度、長時間)和無氧練習(高強度、短時間)均可降低抑鬱;體育鍛煉與心理治療相結合更能有效的降低抑鬱」。[6]
教學過程是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的,它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從中挖掘出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從而有目的來「改善和調解大學生的精神狀態,使其適應繁重的學習生活及來自各方而的壓力,樹立積極向上的思想意志品質,培養學生自強、自立、自尊、自愛的健康人格,為成功走向社會打好基礎。其次,體育活動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進行的,總是與人群發生著交往和聯系,在活動中要努力控制和約束自己的內心沖突,這對培養協調人際關系,擴大社會交往,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行為規范起著積極的影響」 。[7]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不同體育活動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可以緩解心理矛盾、消除憂郁和焦慮等各種心理問題、調節心理狀況、維持心理平衡。
二、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1、不同的教學內容是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教育作用。 「田徑培養學生的勇敢、堅毅、果斷、堅忍不拔、奮發進取、開拓進取、吃苦耐勞等良好的心理素質。」[8] ;「而在球類教學中,提倡集體主義精神,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奮勇拼搏,可培養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的良好心理素質。」[9] ;「太極拳特別強調『知己』功夫的練習,『看熟』、『懂勁』的階段也就是『知己』的階段,通過『知己』功夫的鍛煉,可以明顯提高太極拳鍛煉者對『自我』的認識。自我概念和自尊水平的提升都極有利於練習者健全人格的培養。」[10] ;「游泳、滑冰、跳馬及雙杠等既具有表演風格又具有挑戰性的項目,這要求學生不斷克服怕摔跤和去怕擔風險等膽怯心理,去戰勝困難,越過障礙」[11] ;「體育舞蹈具有增進人際交往和友誼,滿足人民精神需求,提高反應能力、適應能力和自我表現能力,增強自信心的作用」 。[12] ;「健美操、藝術體操課是人們交流思想、打發情感、消除隔閡、相互溝通的最好形式之一,在優美音樂的伴奏下,人們自我封閉的意識在這里得到徹底解脫,活動中融洽、和諧、高雅的氣氛亦能增強人們溝通和交往的意識和慾望」。[13]劉衛民,李 平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論綱》也認為:「在體育教學中,可利用不同體育項目的運動特點因材施教。如對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辭交際、不合群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足球、籃球、排球、接力跑、拔河等集體性活動項目,並多採用激勵的方法,提供發言和練習的機會,以改變孤僻的個性,逐步適應與同伴交往,形成合群的心理定勢;對那些處事猶豫不決、不夠果斷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乒乓球、網球、羽毛球、跨欄跑、擊劍等反應靈敏性活動項目,並在練習中提出嚴厲的硬性要求,以培養其堅強的意志,果斷和百折不撓的品質;對那些膽子較小、做事怕風險、難為情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游泳、滑冰、滑雪、拳擊、摔跤、平衡木等冒險性活動項目,以培養他們勇敢無畏跨越障礙的精神品質;對那些易於急躁、感情易沖動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下棋、太極拳、慢跑、遠足、游泳、騎自行車、射擊等持久耐力性活動項目,以培養他們自我控制能力,改變易急躁、沖動的特點;對那些做事信心不足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跳繩、俯卧撐、廣播操、跑步等簡單性活動項目,使他們易看到自己的進步,並及時肯定他們的進步,提高其成就感,從而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對那些自負、愛標新立異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跳水、體操、馬拉松、藝術體操等難度較大的活動項目,或讓他們與比自己水平高的對手比賽等,以改變他們的驕傲之氣;對那些遇事易緊張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足球、籃球、排球等緊張激烈的比賽活動項目,從而使他們在激烈的練習和競爭中鍛煉自己冷靜、沉著思考的心理品質」。[14]
2、有研究就專門針對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心理健康所產生不同影響。熊亞紅等在《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體育教學模式的探討 》認為:
「1)、小群體互助學習法,它加強了對責任感、創造力、協同意識、競爭意識的培養,極大地促進了學生間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
2)、模擬訓練及意念訓練法,它可提高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強自信心,提高了心理適應及調節能力;
3)、創設情境法,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情感,使其獲得積極的感受和認識,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並最終內化為認知結構,培養出良好的思想品質;
4)、過程啟發式教學法,它從根本上解決了如何使學生學會
5)、調整法,它可平靜學生的心情,緩解緊張的情緒,是舒緩學生心理的一種極好方法。另外,經常採用的方法還有移情體驗法、角色扮演法、認知矯正法、游戲法等」[15]。
3、研究顯示不同教學手段對學生的心理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熊亞紅等在《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體育教學模式的探討 》提出:
「1)、強調改變練習的背景環境,提高學生心理的抗干擾能力和生存能力;
2)、加強角色和地位的互動性,以培養他們的組織能力、適應能力和善處人際關系的能力,以及樂於助人的良好行為品質;
3)、利用異性效應組織練習,使學生在異性面前抑制自己的不良行為。弘揚良好的思想品質,培養並發展他們健康向上的人格;
4)、引入體育競賽的競爭機制,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成就動機。這有利於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提高自身的獨立意識和能力」。[16]
三、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測量評價
侯世勛等在《高校體育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討》中提出,「把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評價納入考試體系,能促使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心理健康的評價可分為兩個方而:一是理論知識.應列入體育課程理論試卷中,以便考查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的狀況;一是心理健康評價表測評.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較全面評價,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狀況以及如何完善自我。這一措施的實施,不僅能夠及時掌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動態,為有效地培養大學生心理素質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彌補了目前考試體系中存在片而性的問題」。[17]
劉衛民、李 平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論綱》認為要「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評價指標體系應依據各級在校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以及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定目標而制定。因此,應區分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的不同情況,但平要指標體系應包括對待學習的態度,成就動機,適應能力,交際能力,行為能力,創造能力,預見能力,情緒反應能力,健康人格等,其具體的方法是和體育實踐課中測量評價學生的心理負荷方法相同,即先運用教育觀察法對各主要指標的細化標准進行測量,然後再運用模糊數學綜合評價」。[18]
[總結]
體育運動本身會對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學過程可以根據體育運動所具有的功能,挖掘各種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通過不同的內容、不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藉助科學可行教學評價從而更加有目的的、有計劃的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從而在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進而促進心理健康。「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體育與健康教育結合的必然要求,也是開發體育多元功能的需要。」

㈨ 大學體育教育的要求

大學體育教育,專業主要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回的實際需要,德智體答美全面發展,專業基礎寬厚,具有現代教育觀念,良好的科學素養,職業道德以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為目的

閱讀全文

與大學體育教育以哪些為載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