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體育教學 > 體育學院鄭懷賢

體育學院鄭懷賢

發布時間:2021-02-06 20:25:59

Ⅰ 成都體育學院武術系屬於師范類嗎

成都體育學院武術系屬於師范類。

成都體育學院為原國家體育總局直屬內的六所體育院校之一,現容為四川省與國家體育總局共建院校,是國內辦學歷史最為悠久的體育院校。學校本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區,毗鄰聞名中外的歷史名勝武侯祠。學校現有全日制本科生9300餘人,博士與碩士研究生1300餘人。

學校前身為創建於1942年的四川省立體育專科學校。建校初期,開創者始終堅守「國民體格之強弱,關系國家民族之盛衰存亡至深且巨」的信念,為成體播種下「剛毅堅卓、發憤圖強」的精神基因。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後,學校更名為成都體育專科學校;1953年全建制轉為西南體育學院,進入新中國重點建設的六大體育院校行列;1956年更為現名。

Ⅱ 成都中醫葯大學體育學院的學院領導

鄔建衛 教授(體育學院院長)
鄔建衛,男,1962年8月生,1983年畢業於成都體育學院,從師於我國著名武術家鄭懷賢教授、習雲太教授、王樹田教授。同年分配到成都中醫葯大學(原成都中醫學院)從事傳統保健體育和傳統運動養生的教學工作,二十多年來培養出了許多全國、省、市武術比賽冠軍,多次被評為全國中醫葯院校傳統保健體育「優秀教練員」,1997年被國家教委評為「全國高校優秀青年體育教師」。擔任主編出版了《傳統保健體育學》、《中國傳統運動養生基礎》、《中國傳統運動養生學》、《體育與健康教程》、《八段錦》、《易筋經》、《五禽戲》、《彭祖健身術》、《龜形功》等專著和教材十餘部,承擔十餘項科研課題。
王柳惠 體育學院(黨總支)
女,漢族, 1982年 7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經濟師,長期行政管理工作,現負責體育學院黨總支、學生、群團、綜合等工作。
謝衛 副教授(體育學院副院長)
謝衛,男,體育教育學士,四川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旅遊管理碩士。長期從事大學體育訓練與體育理論課的教學、科研工作,參編多部教材,發表論文十餘篇,多次承擔廳級、校級課題的研究工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論文、課題、教材有《後奧運時期我國全民健身服務供給方式變革的動因、阻力及方向》 、《洋務教育和戊戌維新教育思想與近代中國學校體育》 等論文。四川省體育社科課題《四川省屬高校公共體育課雙語教學發展障礙及對策》 。主編教材《休閑體育概論》 研究方向:休閑體育、雙語教學

Ⅲ 成都體育學院附屬醫院與省骨科醫院的區別在哪地點分別在哪

省骨科醫院的前身是成體附院,後來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獨立出去了,所以學校自己又搞了附院,兩所醫院都是骨科醫院

Ⅳ 成都體育學院的運動醫學系的中醫學專業(中醫骨傷科方向)好不好

當然可以報考去讀....這個專業很可以的哈...我們教練都是成體的老師還有那些成體的師兄些都說這個專業非常不錯的...但是收分就多高的了哈....要求高嘛....聽他們說最後就業...一般不是當隊醫就是切醫院了哈...聽說進醫院的都少...具體哪個層次的醫院都不清楚了...象進了成體的那個醫院也是很不錯的嘛....反正這個專業很不錯....原來我們隊上就有人建議我去讀這個專業..哪曉得收分那麼高....我的傷痛啊...伙計..分數夠的話就去吧......真的可以....

這些資料你應該看過吧.....

中醫學專業(中醫骨傷科學方向)

中醫學(中醫骨傷科學方向)專業現為我國體育領域唯一能授予醫學學位的本科專業。該專業在完成醫學專業必須課程教學的同時,繼續並發揚我國著名中醫骨傷科專家鄭懷賢教授的醫療體系,在中醫骨傷科學、運動醫學、運動醫務監督等領域形成了系統完整的體系,尤其在骨傷骨病、運動創傷、運動康復和運動營養等方面研究深廣、臨床經驗豐富。 專業的培養目標: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具備中醫葯理論基礎和中醫學專業知識,系統掌握中醫骨傷科學理論和診療技術,能在各級運動隊、體育科研機構和醫療系統從事中醫學、特別是中醫骨傷科學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的基本要求:學生主要學習中醫葯學基本理論知識和中醫臨床醫療技能,具備一定自然科學和現代醫學的知識,受到中醫臨床技能和現代醫學臨床基本技能的訓練,具有中醫各科尤其中醫骨傷科疾病的臨床診療和科研工作能力. 正常修業年限5年,學生畢業時符合學位條件,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成都體育學院運動醫學系成立於1960年,是在賀龍元帥親自批示關懷下,由著名中醫骨傷科專家和武術家鄭懷賢教授所創建,是目前我國體育界唯一能授予醫學學士和碩士學位的教學單位。該系下設8個教研室、一個中心實驗室、一個專業資料室和一個附屬醫院,配有20餘個設備儀器完善的教學科研實驗室;現有專職任課教師80餘人,在校學生近800人,碩士研究生80餘人。系轄中醫學專業(授醫學學士學位)和運動人體科學專業(授教育學學士學位),學制分別為5年和4年。兩個專業均面向全國招生。

我系中醫學(中醫骨傷科學方向)專業為四川省品牌專業,現有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學科2個(中醫骨傷科學、運動生理學),四川省重點學科1個(運動人體科學),四川省重點建設學科1個(運動醫學),四川省精品課程4門(體育保健、運動生物力學、鄭氏傷科推拿學、運動生理學),四川省重點建設課程2門(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力學),是四川省運動人體科學本科人才培養基地,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為四川省重點建設實驗室。設有中西醫結合臨床(骨傷科)、運動醫學和運動人體科學三個碩士學位授予點。

好了..我知道的就這些鳥~~~~~

Ⅳ 成都體育學院的運動醫學系的中醫學專業(中醫骨傷科方向)好不好

當然可以報考去讀....這個專業很可以的哈...我們教練都是成體的老師還有那些成體的師兄些都說這個專業非常不錯的...但是收分就多高的了哈....要求高嘛....聽他們說最後就業...一般不是當隊醫就是切醫院了哈...聽說進醫院的都少...具體哪個層次的醫院都不清楚了...象進了成體的那個醫院也是很不錯的嘛....反正這個專業很不錯....原來我們隊上就有人建議我去讀這個專業..哪曉得收分那麼高....我的傷痛啊...伙計..分數夠的話就去吧......真的可以....

這些資料你應該看過吧.....

中醫學專業(中醫骨傷科學方向)

中醫學(中醫骨傷科學方向)專業現為我國體育領域唯一能授予醫學學位的本科專業。該專業在完成醫學專業必須課程教學的同時,繼續並發揚我國著名中醫骨傷科專家鄭懷賢教授的醫療體系,在中醫骨傷科學、運動醫學、運動醫務監督等領域形成了系統完整的體系,尤其在骨傷骨病、運動創傷、運動康復和運動營養等方面研究深廣、臨床經驗豐富。 專業的培養目標: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具備中醫葯理論基礎和中醫學專業知識,系統掌握中醫骨傷科學理論和診療技術,能在各級運動隊、體育科研機構和醫療系統從事中醫學、特別是中醫骨傷科學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的基本要求:學生主要學習中醫葯學基本理論知識和中醫臨床醫療技能,具備一定自然科學和現代醫學的知識,受到中醫臨床技能和現代醫學臨床基本技能的訓練,具有中醫各科尤其中醫骨傷科疾病的臨床診療和科研工作能力. 正常修業年限5年,學生畢業時符合學位條件,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成都體育學院運動醫學系成立於1960年,是在賀龍元帥親自批示關懷下,由著名中醫骨傷科專家和武術家鄭懷賢教授所創建,是目前我國體育界唯一能授予醫學學士和碩士學位的教學單位。該系下設8個教研室、一個中心實驗室、一個專業資料室和一個附屬醫院,配有20餘個設備儀器完善的教學科研實驗室;現有專職任課教師80餘人,在校學生近800人,碩士研究生80餘人。系轄中醫學專業(授醫學學士學位)和運動人體科學專業(授教育學學士學位),學制分別為5年和4年。兩個專業均面向全國招生。

我系中醫學(中醫骨傷科學方向)專業為四川省品牌專業,現有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學科2個(中醫骨傷科學、運動生理學),四川省重點學科1個(運動人體科學),四川省重點建設學科1個(運動醫學),四川省精品課程4門(體育保健、運動生物力學、鄭氏傷科推拿學、運動生理學),四川省重點建設課程2門(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力學),是四川省運動人體科學本科人才培養基地,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為四川省重點建設實驗室。設有中西醫結合臨床(骨傷科)、運動醫學和運動人體科學三個碩士學位授予點。

Ⅵ 鄭懷賢的人物經歷

1897年農歷十月十五,鄭懷賢出生於安新縣新安鎮北辛村一個貧苦農民家中。鄭懷賢幼年時,按照父母意願,到私塾讀過兩年書。鄭懷賢天資聰穎,塾師所教的書,他過目不忘,頗得塾師喜愛。只是後來因繳不起學費而未能繼續讀書。
1907年的正月十五,新安城裡「出會」,這給童年的鄭懷賢以很大的震撼,從此,改變了他人生的軌跡。當時因為白洋淀上蘆葦很多,收割下來垛成垛的蘆葦最怕失火,一旦失火,各家的葦垛相連,那可就要「火燒連營」了。為此,這里的民俗就是正月十五去火神廟祭火神。到這天下午,新安城裡的少林、五虎、龍燈、跑旱船、高蹺等各路花會都要出動,而打頭陣的卻是叉會。舞叉的動作花樣極多,包括「十字披紅」,即叉從前胸滾過,轉到後背;穿襠,即耍叉人左腿抬起,叉從襠下穿過去,又從右腿下穿過來;撩叉,即把叉騰空拋起,耍叉人翻個筋斗,正好叉落下來,接住再耍……十一歲的鄭懷賢看得出神,不由得跟著叉會轉了一下午,第二天就去叉會報了名學耍響叉。
到13歲,又跟新安號稱「飛叉大王」的李洱慶學飛叉,兼學接骨治傷本領,學習骨傷科8年。18歲那年,鄭懷賢跟李洱慶邊賣魚邊耍叉兼賣跌打損傷的葯。這時,他耍叉的本領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在淶水、易縣一帶人們為看他耍飛叉,湧上前去買他的魚。
由於鄭懷賢身手活便,人又機靈,1918年被途經這里的武術名家魏昌義看中,經過師傅李洱慶的同意,被魏昌義收為弟子,魏昌義擅長戳腳翻子,在北方很有名氣,經常遊走各地切磋武藝。這樣鄭懷賢跟魏昌義學習了3年的戳腳翻子。後來魏昌義年邁,見鄭懷賢戳腳翻子的功夫已經出類拔萃,便將鄭懷賢介紹給他在北京的好友魏金山,讓鄭懷賢向魏金山學習鷹爪翻子。由於鄭懷賢不僅人聰明,又非常孝敬師傅,所以3年後,他把魏金山的功夫也學到手裡。同時還學到了魏金山接骨的本事。魏金山覺得鄭懷賢天賦過人,於是就把鄭懷賢推薦到當時中國最負盛名的武術家孫祿堂那裡,讓鄭懷賢在孫祿堂處深造。於是鄭懷賢又拜孫祿堂為師,繼續深造武功兼習醫術。在孫祿堂的精心教授下,鄭懷賢在太極、形意、八卦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並進一步提高原來所學的擒拿、飛叉和戳腳翻子等方面的技藝,尤其得到一些罕見的治療骨傷效果明顯的葯方的配製方法。在師傅的精心教授下,不但在太極、形意、八卦、擒拿、飛叉等方面造就了一身過硬武藝,而且其醫術醫理得到系統完善。
1926年,鄭懷賢已30歲,孔子說三十而立。所以孫祿堂對鄭懷賢講:「你不要再跟著我了,你應該自己去外面獨自闖盪了。」鄭懷賢覺得自己還沒有把老師孫祿堂的武功學到手,猶豫著不肯離去。孫祿堂對鄭懷賢說:「你去上海吧,存周在那裡,你想學拳可以跟他學。」
1928年,鄭南下上海,經孫祿堂推薦,在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國術。其先後在上海中華體育會、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西江體育師范學校擔任武術教員。同時跟師兄孫存周學習孫氏八卦拳。數年後鄭懷賢武功大進,尤其在實戰技擊方面開始顯露頭角。不久被滬上大亨杜月笙看中,結為金蘭,實際上成了杜月笙的貼身保鏢。
1936年在赴柏林11屆奧運會的國術表演隊的隊員選拔賽上,鄭懷賢以總分第三名的成績成為去奧運會表演的國術隊員之一。選拔賽總分第一名的張文廣和第二名溫敬明都對鄭懷賢的徒手技擊功夫欽佩不已,認為同去的所有隊員中論散手鄭懷賢為第一,論摔跤張文廣為第一,論大槍溫敬明為第一,論力氣寇運興為第一。出征前,蔣介石、宋美齡夫婦專門在南京行政院隆重接見,並一起合影留念。這次表演是中國武術第一次集體展現在世界體育大會面前,表演的非常成功,其所表演的飛叉是當時最為轟動的節目之一。為國家爭得了榮譽,使現場觀看的納粹首領希特勒贊嘆不已。
從奧運會歸國後,鄭懷賢名聲大振,被當時的黃埔軍校聘任為國術教官,培訓了黃埔軍校第17、20、21、22、23期學員。在國術館中,鄭懷賢常與師兄朱國福交流,相互學習,鄭懷賢向朱國福學習西洋拳擊和日本劈劍,朱國福向鄭懷賢學習八卦拳和擒拿。
抗日戰爭爆發後,鄭懷賢被中央軍官學校聘為教官教授實戰技擊術。期間,鄭懷賢與朱國福、朱國禎、張英振、張英健、周劍南、李雅軒等結為金蘭。相互學習、相互切磋、相互砥礪。經常一同參加交流的還有徐哲東、洪懋中等。其中無論是在散手技擊上還是在推手上,鄭懷賢的勝率最高,得到眾人的一致稱贊。因此朱國禎、張英健、周劍南、洪懋中等人都向鄭懷賢系統學習孫氏太極拳和孫氏八卦拳。後來台灣的孫氏太極拳主要就是出自鄭懷賢傳下的一系。
1944年,鄭懷賢成都體育專科學校任教(解放後五十年代初,成都體育專科學校改為西南體育專科學校,後又改為成都體育學院。),以孫氏八卦拳的技擊功夫享譽西南。被同道稱贊為西南五省八卦拳之第一人。鄭懷賢的八卦拳活步推手、八卦拳散手、快摔、擒拿為西南武林中的技擊絕技,鄭懷賢一生最珍視的三大技擊絕藝就是孫氏八卦拳、飛叉、擒拿。
鄭懷賢在西南地區四十餘年,以此三大絕藝馳名全國。尤其八卦拳控人技藝,是孫祿堂先生獨創的太極、八卦融合之技,鄭懷賢得到真傳,運用起來閃賺騰挪隨心所欲,走沾控人得心應手。鄭懷賢又善卸骨、打穴、擒拿、摔跤和戳腳翻子,與八卦拳合用,其實戰技術非常全面,技擊實力超群。
1953年作為西南代表隊武術總教練率隊參加全國民族形式運動會
1956年,由於國家體育主管部門開展反真功夫運動,因此,研究技擊術及其教學已無相應的環境。於是鄭懷賢把研究的重點轉到體育醫療保健方面。在當時國家體委主任賀龍元帥的關懷和指示下,經有關部門的批准,1958年,鄭懷賢創建了成都體育學院附屬醫院,親自擔任院長,先後達23年之久。1960年,鄭懷賢又創辦了運動保健系(1978年更名為運動醫學系)和運動醫學研究室,擔任主任,親自講授凝聚他畢生心血的正骨、按摩和傷科用葯的經驗,全身心地投入到傷科診療、中葯、按摩的研究、教學和臨床等工作中。幾十年來,運動醫學系和附屬體育醫院為體育系統和衛生系統培養了大批中醫骨傷科和運動醫學人才,已遍布祖國四面八方。有的還遠涉重洋,在異國他鄉宏揚中華醫術,造福全人類。在他的帶領下,成都體育學院逐步建立形成了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以傳統骨傷科為特色的全國運動醫學基地。
鄭懷賢對中醫骨傷科造詣很深,人稱「骨傷聖手」,療效如神。如治療急性腰損傷患者,片刻功夫,就可使背進來的病員恢復如初,自己走出去。再如難治之症痛風,經其辯證施治,運用加味舒活酒,外敷二妙散,內服三妙丸,患者恢復很快。1957年曾為賀龍元帥治療右手拇指損傷,並在1964年為周恩來總理治療右手陳舊損傷。
鄭懷賢所創鄭氏傷科學術是博採諸家之長,結合多年臨床體驗而成。歸納出鄭氏正骨12法,摸捏按提拉頂,再加端送搬搖旋掛;鄭氏傷科按摩13法,撫摩、揉、捏、揉捏、搓、摩擦、推壓、搖晃、抖動、提彈、振動、叩擊和按壓;獨創經穴按摩8手法,摩推按拿,分合揉掐:總結了鄭氏傷科經驗穴位55個。
鄭懷賢治傷,重視功能,強調治筋。指出骨為主幹,節為樞紐,筋肉為動,若骨折脫位不治筋,十治八九難屈;重視綜合治療,強調外治;重視醫患結合,強調治「心神」;倡導醫者練功力、手法,熟記解剖、方葯等基本功。其所創「一號新傷葯」、「舒活酒」、「鐵彈丸」、「三七散」、「抗骨質增生丸」、「一號活絡膏」、「虎骨木瓜酒」等鄭氏良方,以其獨特功效,為千百萬患者解除了痛苦。
鄭懷賢品德高尚,鄙薄金錢名利,正直善良。武藝高強,好打抱不平,除暴安良,有燕趙豪傑之風;醫術卓絕則濟困扶危,憫恤病患,不愧為一代良醫。他不分富貴貧賤,官吏平民,均一視同仁。無論上班還是下班,只要病人找到他,他一定親切詢問,仔細診斷,從不敷衍了事。對遠方來信求醫者,他也一一復信,並寄去外敷中葯和內服葯方,嘉惠了不少患者。鄭懷賢主要著作有《正骨學》、《傷科診療》、《傷科按摩術》、《運動創傷學》、《實用傷科中葯與方劑》等;參加編寫《中國中醫網路全書·運動醫學》、《中國醫學網路全書·中醫學傷科學》部分條目並任編委,共130多萬字,曾獲1978年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獎。其中《正骨學》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已被譯成外文,傳播到海外。
鄭懷賢不僅在拓展傳統武術的醫療功能方面做出了極為重要貢獻,而且自身武功閱歷豐富,勇於實踐,見識高卓,技藝超群,形成了自己獨到的武技風格,特點為:氣勢從容,勁力深透,身法靈捷,打法精確,將一招制敵與游斗走控結合為一體。把沾、閃、走、透、跌、拿的技藝發揮到很高的水平。在武技訓練上也總結出一套自己獨到的訓練體系。他以孫氏形意、八卦、太極三拳為骨架,融會戳腳、翻子、八極、劈劍、大槍等技藝,熔鑄為一個訓練體系。形成無中生有、剛柔相濟、長短兼備、動靜如一的勁力結構。鄭懷賢以高尚的武德修養、對武學醫療功能的開拓與發展和對武術訓練體系的熔鑄與探索,確立了他成為二十世紀中國最傑出的武術家之一。
解放後,鄭懷賢當選為第三屆全國武協主席、成都體育醫學院院長。地位顯赫,為現代武術界之翹楚。1981年,84歲時因患冠心病在成都逝世。2003年12月順應中央科研院所改革要求,成都體育醫院劃轉到四川省,更名為四川省骨科醫院,另名成都體育醫院、成都運動創傷研究所。

Ⅶ 成都體育學院的中醫學專業是那一屆開始招生的

好像鄭懷賢老前輩在建校時就有這個專業了吧,歷史悠久了啊!

Ⅷ 鄭懷賢的弟子與傳人

鄭懷賢武術傳人有賀順定、吳興與等及友周劍南,醫學傳人有張世明、常振湘、冉德洲等人。鄭懷賢教授部分弟子傳人:
1. 李毅立,中華武林百傑,1924年生,四川武勝縣人,武術一級教練、國家一級裁判、曾任中國武術協會委員、四川省武術協會常委、四川省武術學會委員、重慶市武協副主席。幼年隨父學纏閉門拳械,後師從陳樹廷學大、小紅拳、燕青拳。1937年入重慶市國術館,受教於鄭懷賢、朱國福、朱國楨、朱國洋等。系統學習各種傳統拳械、對練套路和競技性項目,擅長太極、形意、八卦、鎖口槍、形意對打、太極對劍等。1940年畢業於四川省十一行政區國民教育師訓班後,從事武術與行醫工作,曾先後擔任重慶市國術館教練、重慶青年會露天國術學校公園分校教師、教務主任。重慶解放後,利用行醫之餘,在市中區擔任業余武術教學訓練工作。53年出席全國民族形式體育及競賽大會表演鎖口槍、鋼拳、對劍獲優秀獎。1954年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西南分會武術研究整理組成員。1956年當選為中國武術協會委員至今。1957年當選為重慶市武協理事,同年獲射箭錦標賽武術觀摩評獎大會武術三等獎。1958年入四川武術隊集訓。1959年起,擔任成都體育學院武術教師兼班主任,重慶市業余棋藝武術學校、市大田灣業余體校、市體育技術中心輔導站武術教練、教學組長,多次擔任四川省、重慶市武術代表隊出席全國武術比賽、觀摩交流大會和四川武術比賽的教練和領隊工作,均取得好成績。1983年任四川省武術挖掘整理組副組長。1984年被評為全國武術遺產挖掘整理先進工作者,1985年被評為全國優秀裁判員,1986年起擔任重慶市武術館名譽顧問。1992年授予中國武術協會榮譽委員。1995年被中國武術協會、國家體委武術運動管理中心評選為中國當代「中華武術百傑」。
2.吳興與: 1955年吳先生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山西太原地區工作。吳興與先生到太原之後遍訪晉南晉北,向申子榮、張世林、陳盛甫等前輩名宿登門求教。吳先生扎實的基本功、謙虛好學的態度、光明磊落的人品打動了這些前輩高人,將形意門的秘技傾囊相授。在山西武術界朋友們的幫助下吳先生對形意拳中車毅齋、郭雲深所傳流派、戴家祖傳形意等進行溯本清源,作了大量尋訪、整理工作。他還對其它許多門派的拳術器械廣泛學習,逐漸將眾多武術流派融會貫通,技藝日漸成熟。
1978年吳先生經人介紹與北京的意拳名家姚宗勛先生相識,兩人一見如故,談武論道十分投緣。吳先生因年齡、輩份均小於姚先生,於是請姚先生在自己身上試力。姚先生以意拳絕技三次撲擊吳先生,姚先生見吳先生功力深厚便要求吳先生試勁,吳先生推辭不得便與姚先生兩手相搭,因形就勢以左橫拳輕輕挑裹,姚先生非常驚奇,贊嘆道:「你的形意拳(與別人的)不一樣!」吳先生笑道:「形意先剛後柔,最後也是剛柔並濟嘛。」姚先生含笑點頭,遂與吳先生成忘年之交。姚先生武通理達對內家樁功更是有精
深的發悟,一生與武術各界交手上千次,鮮有敗績,名重海內。在姚先生的幫助下吳先生的連點發勁與渾圓短勁均極大提高,吳先生也應姚先生之請為其武學專著校核。後姚先生的師兄敖世朋先生入川姚先生即介紹其來找吳先生,姚、敖二先生是意拳巨子他們與吳先生相交十多年,共同探討武學真義,被傳為佳話。他們不僅幫助吳先生提高了發勁素質而且讓吳先生的武學理論更上層樓。
吳先生武藝出眾已被武術界所公認,他不僅在四川省太極拳比賽中取得兩枚金牌而且在全國武術大賽上被指定作示範表演。觀看吳先生行拳完全是一種藝術享受,只覺得如神龍游空,百轉千回,又如同行雲流水,綿綿不絕。表面上看舒緩圓柔,內在又顯含堅剛,慢到方時快,快到圓時慢開合轉換看不清銜接在何處,如圓之無端。整個過程神氣鼓盪,一氣呵成。令人嘆為觀止。吳先生人品高潔,熱心於中華武術的推廣與傳播。現在吳先生雖然已經年過古稀但仍然精神矍爍,傳拳不綴。現被四川大學武術協會聘請為教練,在四川大學華西校區(原華西醫科大學)義務傳授孫氏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及八極拳等拳械。他對學員一視同仁、因材施教深受廣大青年學員的喜愛與尊敬。
3. 習雲太:1935年12月生,河北省唐山市人。中央體育學院(現北京體育大學)首屆畢業生於1955年分配到成都體育學院工作至2000年,曾受俜於武漢體育學院武術客坐 教授、解放軍體育學院客坐教授。師承著名武術家張文廣教授及鄭懷賢教授,在校期間曾先後任成都體育學院武術教研室主任、武術系主任、科研處副處長等職。系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理事、中國武術協會常委、中國武術學會常委、中國武術科研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及成都市武協副主席、國家教委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培養了研究生和世界亞洲及全國冠軍數十名。其中首屆世界搏擊大賽冠軍一名,國際武術邀請賽世界冠軍七名,亞洲冠軍兩名,亞軍一名,全國冠亞軍十七名。專著有新中國第一部《中國武術史》、《中華搏擊術-----中國武術散手精粹》,曾擔任《中國大網路全書· 體育卷》武術副主編《中國武術網路全書》編撰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武術大辭典》副主編,自1962年先後五次參編全國體育院校《武術》教材和主編全國體育院校函授(武 術)教材。先後獲國家教委特等獎和優秀教材一等獎,並兩次獲國家體委一等獎。88 年獲國家武術貢獻獎。92年享受國家特殊津貼。95年被評為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先進工作者,同年當選為當代中國十大武術名教授。所培養的學生在公安大學,解放軍體育學院,中央特警學校及體育院校擔任重要職務。國外的學生分布在美國、加拿大、英國、義大利、德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傳播推廣武術,宏揚東方文化。曾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出訪捷克斯洛伐克、蘇聯、日本及德國、義大利、瑞士、法國授課及學術交流。國內曾在北京體育學院、上海體育學院、解放軍體育學院、北京師范體育學院、中央特殊警察學校及山東、河南、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四川等省講學及訓練。曾多次參加武術套路及散手規則制定與修改和參加等級運動員標准制定獲國家榮譽裁判,擔任裁判工作有深圳舉行的第一屆散手比賽仲裁委員會主任、第一屆世界武術比賽散手仲裁委員會主任、第一屆世界搏擊大賽仲裁委員會主任等重要職位。1985年國家體委授予新中國體育開拓者獎章證書。
4.張世明: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四川省名中醫,現任中國體育科學會理事,中國運動醫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國家體育總局體能恢復與運動營養專家組副組長,備戰奧運會運動創傷防治專家,四川省中醫葯學會常委、省中醫骨科專委會主任委員、成都運動醫學專委會主任委員、四川省老年體協科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第二批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中國運動醫學》雜志副主編,新加坡國中華醫學會專家咨詢委員等職務,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師從中國著名武醫專家鄭懷賢教授,從事中醫骨傷、運動創傷臨床、科研、教學工作40餘年。精於中西醫理論辯病、辯證診斷各種骨科疑難疾病,常年為奧運金牌運動員診治傷病,先後到美國、義大利、前蘇聯等多個國家講學、交流。擅長運用手法、按摩、中葯、針灸、練功及理療等多種手段綜合治療頸肩腰腿痛、運動創傷、四肢骨折、脫位和風濕頑疾、骨代謝疾病等骨科疑難雜症,療效顯著。
5.常振湘:主任醫師,成都市中醫葯學會常務理事,中醫骨傷科專委會主任委員。為國家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確定的第二批名老中醫葯專家。1965年畢業於成都體育學院運動醫學系。從事中醫、中西醫結合骨傷臨床工作四十餘年。師承鄭懷賢教授學術思想,擅長手法治療骨關節疾病,特別是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以療程短、見效快、病人易接受為特點。曾兩度被派往日本「中國整體治療中心」工作,在日本工作期間,以純手法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由於臨床效果滿意,曾被日本媒體譽為「東方魔手」。
6.楊禮淑:女,主任醫師、兼職教授,四川省中醫骨科專委會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師從著名骨傷科專家鄭懷賢教授,從事中醫骨傷、運動創傷臨床、科研、教學工作40餘年。擅長運用中醫理論系統治療骨傷、運動創傷疾病,曾為國家優秀運動員診治傷病,受省衛生廳派遣先後兩次赴阿聯酋援外工作三年。在中醫正骨治療疑難骨折,針灸、推拿、手法治療急慢性軟組織損傷、頸肩腰腿痛等多種疾病上,取得顯著療效。
7.閔本初: 主任醫師、兼職教授,中國特效醫術研究會委員。師從著名中醫骨傷專家鄭懷賢教授,從事中醫骨傷、運動創傷教學、科研、臨床工作40餘年,曾赴法國等地作學術交流,多次為國家優秀運動員診治傷病。擅長運用中醫理論手法、針灸、按摩治療各種骨折、脫位,尤其是中葯與手法診治急慢性軟組織損傷、骨關節痹痛、周圍神經卡壓性疾病等骨傷疾患,對運動損傷和運動性疲勞亦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8.鄭先達:主任醫師、兼職教授,四川省名中醫、成都市「十佳」衛生工作者、中國針灸學會成都分會理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從事中醫骨傷、運動創傷臨床、科研、教學工作40餘年,曾赴菲律賓參加學術交流。擅長運用中醫理論與現代醫學方法進行中醫骨傷、運動創傷的辯證診斷,多次為國家優秀運動員診治傷病。師從中國著名武醫專家鄭懷賢教授,長於針灸、手法、推拿和中葯整體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頸椎病、胸部挫傷、膝關節疾患和各種眩暈、頭痛等骨科疑難病症。
9.冉德洲: 成都體育學院骨傷科教授,主任醫師,師從著名骨傷和運動創傷專家鄭懷賢教授,曾在鄭教授身邊學習和工作長達21年之久,深得其真傳。從事骨傷和運動創傷教學、臨床和科研工作40餘年,學術造詣深厚,著作和成果頗豐,主編出版的專著有《實用傷科中葯與方劑》、《運動醫務監督》、《鄭懷賢醫著集粹》等;參編出版的專著主要有《中國骨傷科學》、《運動醫學》(全國體育院系統編教材)、《體育保健高級教程》(全國普通高校體育專業研究生教材)等,在全國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十餘篇;研製的「運動創傷中葯電療儀」通過部級鑒定,並獲國家體委科技進步獎;發明和研製的「人體機能保健葯劑」獲國家專利。主治骨傷、運動創傷多種疾患,尤其擅長診治骨折、脫位、軟組織損傷、頸椎病、肩周炎、椎間盤突出、增生性關節炎、痛風、風濕關節痛、骨折遲緩癒合或不癒合、股骨頭壞死等疾病和骨科疑難雜症。
10.周吉祥: 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曾任四川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專委會主任委員、成都中醫學會骨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從事中醫骨傷和運動創傷臨床、科研、教學工作40餘年,師從著名骨傷專家鄭懷賢教授,曾赴香港學術交流,多次為國家優秀運動員診治傷病。擅長運用中醫理論辯證施治,運用手法、針灸、按摩、體療及中葯綜合治療各種新舊骨折、骨折疑難雜症、急慢性軟組織損傷和運動創傷,尤其長於中西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胸腰椎骨折等骨傷科疾病。

Ⅸ 從成都火車下車到成都體育骨科醫院坐地鐵幾號線

建議乘坐:地鐵1號線》地鐵3號線,共9站,4元。
1、成都站步行202米,到火車北站地版鐵站權乘坐地鐵1號線,7站到達省體育館地鐵站;
2、站內換乘地鐵3號線,2站到達高升橋地鐵站;
3、步行659米,到達成都體育學院鄭懷賢骨傷科醫院。

Ⅹ 成都體育學院怎麼樣

簡介:成都體育學院始建於1942年,前身系四川省立體育專科學校,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更名為成都體育專科學校。1953年全建制轉為西南體育學院,1956年更為現名。學校原隸屬國家體育總局,2001年劃轉地方,實行國家體育總局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學校佔地總面積48萬平方米,位於四川省成都市中區,毗鄰聞名中外的歷史名勝武侯祠。學校環境優雅,基礎設施布局合理,體育訓練場館、教學科研與實驗儀器設備、圖書文獻保障和相關校舍等公共服務體系能較好滿足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需要。學校秉承「行健不息 積健為雄」的校訓,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謀發展,以學科鑄品牌,以師資拓優勢,淬煉形成了「以體為本,體醫滲透、體文結合」的鮮明辦學特色。經過70餘年的積淀發展,學校現已成為在西南地區享有盛譽, 在全國廣有影響的體育院校。當前,學校正朝著建設「體育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的奮斗目標闊步前行。 學校現有全日制本科生9000餘人,博士與碩士研究生1100餘人。現有各類在崗教職工12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600餘人,高級職稱240餘人,中級職稱270多人,國際和國家級裁判、運動健將各100餘人。學校涌現出不少蜚聲體育界的專家、學者,有原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體育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國家體育總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四川省教學名師、四川省名中醫、博士生導師共70餘人、國內外客座教授、兼職教授40餘人。 學校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現設6院(足球運動學院、運動醫學與健康學院、研究生院、繼續教育學院、武術學院、藝術學院)、7系(體育教育訓練一系、體育教育訓練二系、體育教育訓練三系、經濟管理系、新聞系、外語系、休閑體育系)、以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附屬中等體育運動學校、附屬競技體校共16個教學單位,有體育史研究所、運動醫學與健康研究所、鄭懷賢骨傷研究所和鄭懷賢武學研究所等4個研究教學機構。以本科教育為主,開設了18個本科專業,跨教育學、醫學、文學、管理學、經濟學、理學、藝術學等7大學科門類。其中,4個專業被教育部批准為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專業為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專業、3個專業為四川省本科人才培養基地。學校具有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和體育學、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新聞傳播學等四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有12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同時還擁有體育、中醫、新聞與傳播等三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學校教學、科研工作成績突出,在2006年全國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在2012年全國學科評估中體育學學科整體水平位列第五,居西部第一。在近兩屆全國體育院校教學成果獎評審和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評審中,獲一等獎7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19項;獲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獲得首屆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基本功大賽一等獎和教育部「新苗體育獎學金」。學校科研水平穩步提高,2000年以來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600餘項,其中國家級項目66項,包括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省部級項目400餘項,形成了以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為代表的高水平科研成果,獲得包括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在內的多項省部級科研獎勵。建有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和四川省運動健康社科普及基地。有3個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學科、在5個四川省重點學科中,有3個為四川省重點學科之中的重點建設項目。「運動醫學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和「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重點實驗室」各1個、四川省省級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學校編輯出版學術刊物《成都體育學院學報》、《體育教育研究》,其中,《成都體育學院學報》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CSSC來源期刊。學校附屬體育醫院為四川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和全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學校還建有以體育史為主題的博物館。 學校為國家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基地、全國舉重後備人才培養基地、全國武術套路青少年培訓基地和全國田徑短跑、跨欄後備人才培養基地,承擔著為國家培養高水平競技人才和優秀後備人才的任務。按照「亦讀亦訓,科學訓練」的辦學方針,緊扣「體教結合、不斷探索、培養人才、為國爭光」主題,現已在舉重、藝術體操、武術、田徑、水球等競技項目上形成優勢與特色。2002年以來,我校在奧運會、世界錦標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亞運會、亞洲錦標賽、全運會、全國錦標賽、全國冠軍賽八大賽事中,共獲得金牌271枚、銀牌249枚、銅牌241枚 學校不斷加強對外交流,現為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國家體育總局援外教練員培訓基地,也是國家教育部批準的具有招收華僑、港澳地區及台灣省學生資格的高等院校。目前,學校已與20個國家和地區30餘所大學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與美國、英國、愛爾蘭、丹麥、澳大利亞、泰國、港澳台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餘所世界知名大學構建了「2+2」、「3+1」和「3+1+1」學士、碩士學位學生聯合培養體系。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體院路2號 郵編:610041 電話:+86/028- 85092752 85098011 傳真:+86/028-85092752 網址: http://www.cdsu.e.cn

閱讀全文

與體育學院鄭懷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