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理解體育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體育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可分為一般教學規律和特殊教學規律兩類。
(一)體育教學過程的一般規律
體育教學過程的一般規律是指體育教學同其他學科一樣,所共有的普通規律。
1)社會制約性規律。2)認識規律。3)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4)教與學辯證統一的規律。5)教育、教養和發展相統一的規律。6)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相統一的規律。7)教學效果取決於教學基本要素合力的規律。8)體育教學過程的控制反饋規律。
(二)體育教學過程的特殊規律
體育教學過程的特殊規律是指體育教學過程所特有的規律。
l)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2)人體機能適應性規律。3)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變化的規律。
B. 體育教學特點和體育教學過程的特點有什麼區別分別是什麼
體育教學要遵循教學的一般要求,但在許多環節上不能拘泥於一般教學的規則,因為體育教學有體育的特點:
(一)體育教學以傳授體育技術、技能為主要內容,其根本目的在於增強學生體質。
(二)體育教學以機體參與活動和教學組織的多樣化為其特徵。
(三)體育教學以對學生品德、心理品質培養的特殊作用,顯示其鮮明的教育功能。
體育教學是在體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下,採取符合體育教學任務的方法,指導、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學習體育和衛生保健知識,掌握運動技術、技能和鍛煉方法,增強學生體質,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個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過程。
體育教學是學生的認識活動,具有學生認識活動的一般特徵。由於體育這門學科技術性強,體育教學又有它自身的特點,認識和掌握這些特點,才能遵循認識的一般規律和體育教學的特殊規律,嚴密組織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C. 體育教學過程的名詞解釋
體育教學是實現學校體育目的任務的基本途徑,其實施過程及其效果與多種因素相回關。從獲答得最佳教學效果出發,通過對體育教學及其過程的認識和理解,客觀地分析並確定其基本構成因素,掌握它們的性質和職能,促進其同步發展與優化組合,才能從根本上增強體育教學過程的整體效應,提高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速度和水準。
D. 體育教學過程
這個問題確實有點大,不過可以簡單給你說說,具體的你還得看看書。
一節體育課主要分為開始部分,准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
開始部分,一般是課剛剛開始時的禮儀與相關的准備工作。一般的師生問好,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和介紹課的內容和要求。
准備部分,主要包括隊列隊形練習,和准備活動
基本部分,主要是你所上課的教學內容的傳授過程。
結束部分,主要是放鬆練習和課上的小結。
基本就是這樣
E. 體育教學過程分為哪幾個階段
體育教學中的反思
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主動地在教學過程實施中的反思,這種反思能使課堂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手段以及目標達成的效果。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組織教學方法,做到教學靈活,巧妙調控,使課堂效果達到最佳。
1.學生在課中的參與
學生是課堂中的主體,是以一定的參與度做保證的,學生沒有參與或少參與,就算不上「主體」了。學生的參與狀態,既要看參與的廣度,又要看參與的深度。就廣度而言,學生是否全面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是否參與了課堂教學中的每個環節;就深度而言,學生是主動的、積極的,還是被動的、應付的。
2.學生在課中的交流
交流是培養學生友好往來,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為主體的具體體現。課堂中,教師只有創設民主、和諧、平等和寬松的學習氛圍,才能讓學生感到自己在這個環境中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的,可以與教師、同學之間進行平等對話的。教學中我常用「隨機式」的分組方法進行交流,這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發揮,但由於素質的差異不能進行很好的交流;於是可以用「朋友式」的組合方式進行合作學習,這有利於學生相互學習、相互促進,交流的氣氛相當濃厚,學生的個性更能無拘無束的發揮。因為他們是朋友,從而也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減少了個體的差異,因為他們為了這個合作體進行互助,使自己的這個合作小組能全面發展和提高。在變向運球的學習中學生通過「朋友式」交流,合作式的學習,發現許多變向運球的方法是豐富多彩的。
3.學生的目標達成
在課堂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有無切實掌握動作技術,並將所學的技術納入自己原有的技術中融會貫通。同時還要關注在目標的達成過程中是否積極主動的投入,是否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在致力於面向全體的同時,是否能讓素質好的「吃得飽」,讓慢生「吃得了」。讓每個學生學有所得,各得其所。本節課以「變向」為主線,讓學生在相互「追逐」的游戲中獲得身體變向的腳步動作。然後結合籃球運球追逐,讓學生自定目標,在目標的統領下合作學習,分別達成自己的目標,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樣也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從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了發展。
體育教學後反思
課堂教學都是在教學後的評價反思、反饋糾正中得以升華,反思取「好壞」,得「揚棄」,求「糾正」,促「提高」。是找出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捷徑,是實踐經驗的系統化、理論化過程。
1.成功的經驗
它可以是教學設計的奇思妙想,靈機一動;也可以是教學方法的精心安排,巧妙之舉;更可以是師生交流的精彩的對話……這些成功的教學經驗值得以後的借鑒。本課最成功之處就是在運球中利用了「相互追逐」的游戲;在游戲中體驗身體的變向,體驗腳步的移動,為延伸到本課的重點、難點伏下美好一筆。
2.失敗的教訓
再好的教學方法在實施過程中也有節外生枝的,可怕的是沒有進行系統地回顧、梳理,沒有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那麼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更上一層樓很困難,只有吸取教訓,總結、反思失敗的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使我們的教學再接再厲。在變向運球的教學中,一味的講究「變向」,而忽視了學生帶球的變向,所以在協調能力較差的學生展示時,球是變向了,身體沒有及時變向,發現自己沒有深入到這一層次的學生中去。因而這部分學生對自己的目標達成是不理想的。
3.教學的應變
課堂
教學中,隨著基本部分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種「做法」要比自己平時想的高明得多。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後悔莫及。
4.教案的修正
課上完後,靜心沉思:除了上述提到過的問題以外,組織教學方法還有何新招?教法、學法上有哪些創新?易發生的誤區有沒有突破?引導是否得當?練習是否到位?體現了哪些教學規律?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整合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其它內容時應如何處理,並記錄下來,可成為今後教學的豐富素材。
總之,教師在進行教學後反思時要及時做好筆記。教學的探索創新不是一兩天就能完成的。要做到常思常想,常想才能常新,善於捕捉靈感的火花,勤於動筆。同時還要經常學習教育理論,積累教學資料,以便更好地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把自己磨煉成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科研型教師。
F. 簡述體育教學過程幾個不同的階段以及各自的主要特點
簡述體育教學過程,幾個不同階段以及各自的主要特點就是教學過程?因為氛圍不同階段的,對於小學,初中,高中,還有各自的特點,要進行總結
G. 體育教學過程的三個階段是
准備部分 基本部分 結束部分
H. 小學體育的基本教學流程是什麼
一般包括教師指導、 學生做練習、 相互觀察與幫助、練習後的休息、組織措施。這 5項活動都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但核心是學生做練習,只有反復練習才能掌握體育的技術、技能,增強體質,其他各項活動都應圍繞並有利於學生做練習。
最有效地、合理地使用上課時間,提高教學質量。但是,由於體育課的情況復雜,各項活動中什麼算是不合理的運用時間,難以判斷和掌握。實踐中一般不去嚴格區分哪些是不合理的運用時間,而是客觀地把5項活動所用的時間記錄下來,求出其比重,供教師改進教學參考。
小學體育課的課堂運動比例,一般以20~30%為宜,在適宜的條件下,高於這一標准更好,但不要單純追求運動密度。
(8)體育教學流程擴展閱讀
課程計劃
體育課的教學工作計劃是教學工作的基本文件。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有助於全面安排教學內容,明確教學重點,克服教學中的片面性和盲目性,便於及時地檢查和總結教學工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制定計劃的基本要求是:以教學大綱為依據,貫徹全面鍛煉身體的原則,注意教材之間的縱橫關系,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季節氣候、場地、器材等條件來安排教材。教學工作計劃一般有以下幾種:
①全年教學工作計劃,即把體育教學大綱中規定的教材,合理地安排為兩個學期的教材,並確定各項教材的教學時數、考核項目及其標准。
②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即根據全年教學工作計劃,合理地安排每學期每次課的具體內容。為了使各項主要教材有系統地進行教學,還可制訂按項的單元計劃,提出該項教材的教學任務,和每次課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它是制訂學期教學工作計劃的一種輔助計劃。
③課時計劃(教案),即根據教學進度和單元計劃所提出的內容,確定上課的具體任務,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和選擇相應的組織教法。
課前准備
對上好體育課而言,鑽研教材、編寫教案、培養體育骨幹、布置運動場地器材、教師本身的准備,以及進行課的評價等,也都有其一定的規律、明確的要求和方法。中國現行的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隨著年級的增長,選用教材的比重逐年增多。
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的基本教材,約占總授課時數的70~80%。這部分教材,既能夠全面地鍛煉學生的身體,又簡便易行,方便教學。
選用教材約佔20~30%,是在完成基本教材的基礎上,為適應各地區和各學校的不同需要編選的,如游泳、滑冰、爬山、越野跑,以及基本教材以外的球類、田徑、器械體操和女生的韻律(藝術)體操等項目。
除體育教學大綱外,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出版了全國通用的《小學體育教材》和《中學體育教材》,內容包括動作要領、圖解和鍛煉身體的方法,是供教師使用的教學指導書。
I. 體育課中的教學步驟有些什麼
小學生體育課常規
為抓好全鄉小學體育課堂常規,規范體育課保證正常的體育教學秩序,嚴密課堂的組織結構,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組織紀律性。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引導、教育和訓練,按照國家體育課堂常規上好每一節課,讓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後都養成良好的習慣。通過體育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一、學生體育課「十不準」:
1.不準曠課、遲到或早退。
2.不準穿大衣、裙子、皮鞋、高跟鞋、拖鞋.
3.不準戴帽子、頭巾和手套。
4.不準攜帶小刀或其他危險物品。
5.不準擅自離開課堂。
6.不準橫穿跑道或投擲區。
7.不準擅自動用體育器材。
8.不準做危險動作。
9. 不準嘻戲打鬧和做過於激烈的運動。
10. 不準做與練習無關的事。
二、教師常規
課前:
1.根據課程標准安排好教學計劃。
2.按課時計劃布置和檢查好場地,准備教具,一切准備工作應在課前准備就緒。
3.做好自身的准備活動。
4.穿整潔的運動服和運動鞋,帶好口哨,保持儀表端裝,提前3分鍾到達上課地點。
5.對生病或身體不適的學生進行了解後,根據情況安排在旁邊見習或休息。
課堂:
1.認真檢查學生的出勤,著裝情況,明確宣布本節課的內容、任務和要求,安排體育委員集合整隊,做好准備活動。
2.通過教學給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體育道德風尚和耐勞毅力的鍛煉。
3.講解語言清晰簡潔,示範動作力求規范,教師可以培養學生做示範,合理組織課堂練習。
4.各種類型的體育課都要有適宜的運動量和密度,加強安全教育,採取有利的安全防護措施。
5.每節課結束前帶學生做好整理活動,認真進行講評。
課後:
1.組織學生收拾器材,整理場地,並教育學生愛護器材,以保證下節課的正常教學。
2.注意觀察學生運動後的身體反映,徵求學生對體育課的意見,並做出相應的調整。
3.了解學生缺課的原因並做記錄。
二、學生常規:
課前:
1.體育委員上課前應主動與體育教師聯系,明確體育課的內容與要求。
2.學生必須在上課前1分鍾到達上課地點,做好上課准備。
3.學生因病或受傷,不能上課時,課前應主動向體育教師說明情況。
課堂:
1. 准時集合上課:上課鈴響,迅速到指定的地點集合,排隊做到「快、靜、齊」。體育委員要切實檢查出缺勤人數,准備向老師報告。
2. 上課禮節:體育委員整好隊伍,下達「立正」口令,然後向教師報告上課人數,隨後師生相互問好。教師即向學生宣布本課任務與要求,遲到學生向老師報告,說明原因,經老師允許後方可入列。
3.專心聽講,認真觀察示範,要勤學、苦練,嚴格遵守紀律,努力完成操練任務。
4.人人要建立安全意識、保護與自我保護意識。在練習中不得隨意做其他動作,跑步時要按指定路線進行,不得推人、拉人或突然停下,不得攀爬乒乓球台、高坎等高處,不得任意升降和移動器材。
5.遵守紀律,按照教師布置的內容和要求進行練習,在分組練習時,各小組長要認真負責,做好隊形組織和保護工作,開展互幫互學,互相幫助,互相愛護。小組輪換時,要有秩序進行換組。
6.下課前聽到哨聲必須迅速到指定的地點集合,排隊做到「快、靜、齊」,做好放鬆的整理運動,並認真聽取教師講評。師生「再見」行禮後有序離隊,不得奔跑,預防摔倒。
課後:
1.按教師要求收好器材。
2.學生在體育課後要堅持做到「三不要」:一不要大量喝水,尤其不要和生水;二不要在熱天時用涼水沖身、澆頭或在背陰、有「風口」的地方久留;三不要立刻吃食物,免得胃腸消化不良。
3. 並認真完成課外作業,以鞏固、提高課堂所學的運動技能。
體育課堂教學基本步驟
集合 熱身運動 徒手操 講解本節體育課要教學的內容和注意要點 教學體育內容 學生自己訓練 自由活動時間 下課前集合 總結,布置課後作業 宣布下課。
體育課各個環節的時間安排
1.准備部分:5——10分鍾
2.基本部分:25——30分鍾
3.結束部分:5——10分鍾
體育課堂教學實例
課題:
1、武術基本功(擺掌勾手、分掌正踢)
2、25米往返跑3次
學習目標:
1、初步學習武術基本動作,了解學習武術的意義,同時能夠展示簡單的武術動作
2、幫助學生樹立安全意識,學會與同伴團結協作,講團結,共同發展進步,體驗學習的樂趣。
重難點:(見各內容安排)
教學過程:
課序 教學內容 教與學 組織與要求 時間(分鍾)
開始部分 課堂常規:1、集合、師生問好2、體育委員清點人數3、向老師報告人數 1、集合、整隊2、宣布內容3、熱身運動 四列橫隊要求:集合:快、靜、齊、氣氛活躍 2—3
基本部分 武術基本功:1、擺掌勾手2、分掌正踢重點:姿勢正確,勾手、踢腿動作的技術規范難點:身體平衡的保持,正踢要挺胸立腰側踢要直臂立腰 1、復習武術基本手型和步法強調練好基本功的重要性2、教師講解、示範勾手、踢腿動作3、學生練習勾手、踢腿動作4、教師指導。提示重難點6、各小組展示7、小結、鼓勵 四列橫隊要求:動作整齊、到位、精神飽滿 15—17
基本部分 25米往返跑 1、訓練學生反應能力。2、提高學生跑動速度。3、如何在跑動中擺臂。 四列縱隊要求:隊列整齊、保持秩序,不違反紀律 15—17
結束部分 1、放鬆運動2、小結本課, 1、師簡述2、師生共樂3、小結 要求:自然放鬆輕松愉快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