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體育與健康》如何看待當代大學生體質現狀
當代大學生鍛煉的時間越來越少,所以身體狀況確實也有一些不太好。更是應該加強體育鍛煉這樣讓她的身體才會有所快速發展。
Ⅱ 論述大學體育與健康的關系
體育運動對促進心理健康的作用
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學生,家長,高校乃至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運用文獻資料分析了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及類型,闡述體育運動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認為體育運動不僅能夠改善大學生的機體健康狀況,而且對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治療學生的心理疾病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
近年來許多調查表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據2002年中央電視台12月16日的報道,我國大學生患心理疾病已達到18.46%,而且還有上升趨勢。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問題之一,因此,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迫在眉睫。1.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和特徵1.1心理
「健康不僅是指沒有疾病或身體強壯,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組成部分,在個體的健康與疾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個體良好素質的具體表現。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20世紀教育改革運動中出現的新觀念,是現代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生理學等多學科理論與學校教育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作為一種現代教育觀念和新穎的教育活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得到長足的發展。國際教育工作會議(1995)指出,心理健康與教學工作並行,是推動現代學校前進的雙輪。由此可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現代學校教育的重要標志。心理健康對大學生成才有著重要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前提,是大學期間正常學習、交往、生活、發展的基本保證。從心理健康的主要標志和基本內容來看,學校體育教育比其他任何一門學科都將更自然、更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21世紀的體育教育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身體要素,同時也應為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1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大學生正處於青年中期,這一時期是個體走向獨立和成熟的時期。也是一個人身心發展變化...
Ⅲ 關於體育運動與大學生身體健康範文,急急急急急!
[論文摘要]提高大學生身體健康水平這一迫在眉睫的難題,要求高校體育工作者必須加強素質教育改革的實施,打破傳統教育模式,根據學習目前的發展水平和潛力,注重培養學生健康意識,實施豐富多彩的體育教學模式,扶持各項體育協會的開展,把陽光體育落到實處。
[論文關鍵詞]素質教育;健康水平;教學改革
高校體育實施素質教育不是簡單的身體鍛煉和游戲,而是從學生的身體健康基礎出發,因材施教,發展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參與意識,促進身體形態發育,加強學生社會合作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建立樂觀向上的精神,培養團結協作、勇於克服困難的能力。
一、高校學生身體健康現狀
在2008年全國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黑龍江省平均及格率為75%,我校學生的及格率略高於平均水平,但男生肥胖率由去年的24.25%提高到28.29%,女生在形體比例上控制較好,但在力量和爆發力測試方面不及格率達到29.30%在對東北農業大學300名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有59.59%的同學在體育課外沒有參加任何體育運動,28.5%的同學認為在體育課上運動量明顯不夠,有85.4%的同學認為自己需要鍛煉,這說明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還是很清楚的,但是學習的壓力、沒有較好的場地和專業指導,以及個人缺乏主動鍛煉意識等方面影響了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另外有相當多的同學認為沒有建立起運動興趣是阻礙運動的主要方面,這和我校體育課教學質量不高,體育教師沒有進行很好的引導以及課堂結構設計陳舊有關。在對大三年級的測試中發現,大三學生的身體素質較一二年級下降很快,這和他們沒有體育課,心理壓力大思想負擔重有關。
二、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現存問題
1.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較低。很多體育教師仍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進行教學。體育教學在很多高校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排除校領導觀念方面的因素,體育教師自身努力不夠也是主要原因。很多教師安於現狀、工作熱情不高、創新能力不夠,這些都制約了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同時也影響了學生的運動興趣的建立,所以,必須加強體育教師的責任感、緊迫感、敬業精神和專業技能水平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好體育工作的主導作用,適應新時代素質教育對體育教師提出的更高、更廣泛的要求。
2.沒有進行因材施教,同一內容,同一標准,無法滿足不同學生的要求。有些同學先天身體素質較差,運動激情不高,對於他們不能簡單地用統一的教學內容和評價標准,要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分層次、分內容教學,使他們的目標通過努力可以實現,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運動能力,促進每個學生達到自身運動極限,實現全面發展。
3.課內外一體化教學不能落到實處。很多高校在進行身體健康測試後,沒有進行數據分析,無法了解本校學生的不足情況,體育課上沒有進行有針對性練習,使體質檢測和體育教學脫節。在課外活動上和各項體育協會的練習中,專業體育教師參與較少,使課外運動無法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不能起到普及的作用。
三、以學生為根本,發動教師的主動性。多角度調動學生的運動激情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學校要制定一套可行性的獎罰制度,在專業素質、備課和授課能力等方面進行定期檢查,定期評比,以促進教師的工作熱情,一堂好的體育課不僅能鍛煉身體,愉悅心情,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愛好體育,愛好生活。相反,消極的體育課不僅是浪費了學生90分鍾的時間,同時,也會使學生形成不思進取、敷衍了事的學習風氣。所以,師德、師風的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
2.建立多項目、多層次體育課程體系。雖然很多高校已經採取了分項教學體制,但在實際運行中,很多學生因為過多的限制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在相同項目中教學內容相同、考核標准一致,使得身體素質好的同學「吃不飽」,身體素質較差的同學「完不成」,即使做了最大的努力,也無法步人優等生的行列,這一事實,打擊了先天素質較差學生的運動積極性。我們應該加強對學生提高幅度方面的認可程度,使考核標准與學生身體條件及原有運動基礎相聯系,這樣既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又能夠對學生的進步和提高進行鼓勵,從而激發和保護學生的運動自信心,使各層次學生均能有較好的發展。
3.扶持學生組建各項體育協會或課外體育活動。我校學生自發組建了不同的體育協會,雖然收費很低,但參加人數還是很少,堅持鍛煉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相關部門應選派各項骨幹教師進行協會和課外體育鍛煉的指導,並定期評比,對於參加的同學也應該建立公開評分體系,促進和鼓勵學生組建各項體育協會,並在場地和設施上給予大力支持,讓學生自主制定規章制度,通過各種形式吸收會員,進行比賽和實踐,這不僅可以達到體育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也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豐富了校園體育文化,使校園體育運動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4.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素質教育是尊重、發揮和完善學生主體性的教育,從培養學生體育意識、尊重學生按照個人愛好自選體育課,鼓勵組建和參加體育協會等方面來看,都是在培養學生自我意識和促進體育習慣的形成,實現自主運動,終身體育的目標。這一觀念的轉變,有待制度的確立和執行的力度,需要上下齊心協力,共同完成。提高大學生的健康水平是我們每一個體育工作者的責任,在不同時期要建立不同的教學模式,重在根據學生不同的發展水平,促進其更好、更快發展。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提高是高校體育能否實施好素質教育的關鍵,這需要所有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
Ⅳ 體育對大學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意義和作用
身體健康已經成為每個人追求的目標,大學生都需要意識到體育運動在磨練人的意志品質、塑造健全人格方面的積極作用,
具體如下:
1 、獲得運動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體表現為:掌握體育文化知識;掌握健康知識,提高預防疾病的意識和能力;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能,增強運動技能的運用能力;進一步掌握體育運動的方法和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提高體育學習能力和體育實踐能力。
2 、逐步養成體育運動習慣。具體又表現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形成運動愛好與專長;培養積極的體育情感,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
3 、進一步增進健康意識,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具體表現為:增進對健康的理解;掌握和運用營養知識;懂得環境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 、進一步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具體表現為:鍛煉健美的體格,塑造強健的體魂;培養堅強的意志和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形成善於合作和樂於助人的品質;初步具備規劃健康人生的能力,為終身體育鍛煉與未來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用自己辛勤的心血和汗水,換取明天的身體更加健康,要學會投資健康,平時多流汗,到時少流血或不流血。有了這樣的理念,就能夠把習慣養成自然,把理念融會在每天的鍛煉中而無怨無悔。
Ⅳ 大學生體育鍛煉的好處
體育運動對人體的好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增進身體健內康容。身體健康是指人體不但體能正常、沒有疾病、軀體無殘缺,而且體能良好。體能是一種滿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夠能量完成各種活動的能力。體育鍛煉能有效地提高體能,而良好的體能有助於預防疾病,精力旺盛,增進身體健康;
二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是指一個人處於自我感覺很好,並與他人和社會保持和諧的狀態。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應該情緒穩定、性格開朗、意志堅定、自尊和自信等。體育鍛煉可以鍛煉你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降低心理緊張和焦慮水平,提高自信心和自製力,培養開朗活潑的性格;
三是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是指個體與他人及社會環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和扮演社會角色的能力。社會適應良好的人在交往中有自信心和安全感,能與人友好相處,心情舒暢,少生煩惱。
Ⅵ 需要一篇大學生體育與健康 的論文
寫作思路:在你開始寫作之前,你需要有一個想法來寫。如果你沒有被分配一個想法,那麼你可能會想到想出一個自己的想法。選擇一個表達主要想法的標題,最強的標題將包括一個動詞,從筆記中提取的信息,寫下關於每個關鍵點的段落。
正文:
體育鍛煉不僅有利於身體健康,而且對於人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體育鍛煉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通過體育鍛煉可以減緩或消除焦慮、抑鬱類心理疾病,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新概念:健康,並不是不得病,還應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會交往方面的能力。
也就是說,健康是在精神上,身體上和社會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狀態。三方面的有機結合,構成人的生命質量。
體育鍛煉可以使人體新陳代謝旺盛,增強各器官、系統益壽的目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觀念轉變,人們愈來愈注重生活的質量,那麼健康就是人們不懈追求的起碼目標,它是高質量生活的根本保證和基本內涵。
我們現代人正以自己的行動創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來,健康就是前提,健康就是保證,健康就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體育鍛煉對身體的生理健康的影響。在健康的五要素中,身體生理健康是基礎。它是其他健康要素的發展前提和保證。例如:體育鍛煉對消化系統、神經系統、運動系統等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體育鍛煉原則是體育鍛煉客觀規律的反眏。必須自覺積極主動;講究實效;持之以恆;循序漸進;全面性原則。
進行科學鍛煉,體育鍛煉是每個公民增強身體素質主要途徑,也是每個公民身心健康,機能體現的表現,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堅持始終如一地加強鍛煉身體、增強身體素質,才能身體力行投入到學習、生活、工作中去,使各項工作才能全面開展。
鍛煉時把握好運動量;必要時可以熱身;注意動作速度;控制好練習次數;做好水分補充。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把握好鍛煉的分寸,進行科學的鍛煉,有節制,有規律的鍛煉。
體育鍛煉不僅能強健身體,增強體質,還具有完善身體、發展身體、修煉人生、健康心靈、健全人格、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等功能,其重要價值還在於改善人類的生活方式生命活力、心理品格和實現人的現代化,使人的本質力量得到體現,不僅從身體上,也從精神上、社會適應上達到人的健全、健康狀態。
Ⅶ 求一篇《體育與健康》的論文,字數800~1000,不求高水平,但一定不要百度的
一、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產生主觀能動性的因素分析
1、學生自身的需要
需要什麼,就會努力去做什麼。普通高校學生無論是在生理或心理上都有較大的發展,他們辦事不再僅僅憑興趣,在很大程度是具有理性的。他們根據學校和社會對他們的要求從事學習和鍛煉,擬定自身發展的目標,從而在情感上產生良好的內部動力,滿足需要並伴隨 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2、學生對所從事的體育鍛煉產生濃厚的興趣
興趣是產生動力的源泉,有了一定的興趣,學生才會積極參加練習,發揮自身的潛能。大量調查表明,學生對於感興趣的體育運動具有一種強烈的加深認識,擴大認識范圍的需要,進而有效地投入到這些體育運動中去。
二、體育鍛煉主觀能動性的培養途徑
1、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普通高校的學生在邏輯思維、觀察、想像、記憶等方面都有了較高的水平,通過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傳授和體育教學,學生會明白體育對增強體質的科學依據和作用,以及體育鍛煉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從而他們產生積極肯定的情感,增強了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在教學上將產生良性的循環。
2、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和審美的情感體驗
在教學中,假如教材內容貧乏、單調或是簡單的重復,往往會由於缺乏技術的吸引作用,使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甚至反感消極的情緒,這哪還能產生主觀能動性呢!運動技術是體育鍛煉的基礎。沒有一定運動技術的人是很難體會運動的樂趣的。因此,在教材的選擇中,須具有一定的知識性、技木性和增強體質的實效性,以利於發揮技術的吸引作用,使學生產生興趣。
在體育鍛煉中,一個優美的騰空,一次氣勢磅礴的用力,一段節奏明快的連動,都會給人以美的享受,美感既決定於事物本身的客觀屬性,也決定於人的審美能力,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對體育鍛煉中運動技術、技能的審美能力,培養對美的表現力和動作過程的自我欣賞能力產生審美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大力發展運動俱樂部,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練中去。
高校學生思想積極,充滿活力,在走入社會之前,他們對各類有意義的活動有強烈的參與意識。運動俱樂部無疑是一種較好的校園團體,它是建立在體育銀煉和比賽的基礎上,讓學生管理自己的新興活動團體。它能有效地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讓他們有計劃、有目的、有發展的參加體育鍛煉,使其既強健體魄、陶冶情操,同時加強了學生之間的聯系,對學生的身心發展都相當有利。運動俱樂部為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創造了良好的體育環境,對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有著越來越深遠的意義。
4、充分搞好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
意識是人類的認識活動,它依賴物質條件,學生主動能力性的形成和增強必須要有體育場館設施作保證,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相當數量的學生由場地缺乏,而導致他們剛燃起的體育鍛煉激情熄滅了。因而,普通高校應根據學生的人數,新建或補充體育活動場地、器材等,以滿足廣大學生體育鍛煉的要求。
5、抓好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學生在學校獲得的知識有很大一部分是從教師那兒得到的,教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教師在教學中的講課藝術、組織練習能力、傳授知識的准備性和深度決定學生接受信息的范圍是層次性,因而,加強教師的本身素質的提高,是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關鍵。
6、消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消極狀態
在教學過程中,隨著運動條件與學習結果的差異,會使學生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一方面由於客體的吸引作用和意義而產生積極肯定的情感,另一方面可能會由於挫折、失敗、產生失望、自棄的消極情感,對於好的情感我們要保持、培養。而對於有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消極情緒,則應盡量避免或幫助消除,在教學中,對於那些難度大、技術復雜的教材內容,採取精講多練、婚序漸進、紹量(減少動作的距離、速度、負重等)的方法,使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能克服困難,最終掌握動作要領。同時,比賽法、游戲法等對抗性較強的練習方法能讓學生乏味疲倦的情緒有積極的作用。最後,加強學習練習中的保護與幫助,增強他們的安全感,也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
綜上所述,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在體育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對於開發學生潛能、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都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從教與學兩方面著手,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其在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Ⅷ 大學生體育健康的重要性
體育健康對每個人都很重要,並不是對大學生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