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畫好真人頭像素描畫的技巧
素描頭像教學一直是整個素描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它既有銜接幾何石膏、靜物素描的作用,又是半身帶手與全身人像基礎。因而,教好它與學好它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就高考美術而言,素描頭像是我們每年經常碰到的考題。相對於半身帶手、全身人物像,它是簡單得多;但盡管如此能夠切切實實畫好的為數仍然不多,而存在的問題倒是方方面面,其中最為常見的有如下幾方面:
一、 「大的基本形特徵」 總是把握不住。主要表現在把方形頭畫成長形頭,把瘦形臉畫成胖形臉,把女人形畫成男人形,把青年形畫成老年形……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1、兩眼的視線不統一,觀察頭像不整體,其距離畫得過寬必然會拉寬臉部基本形,過窄臉部的基本形就會變瘦。2、五官畫得過小,臉部就會擠成一團,造成臉部臃腫;五官過大,臉就會相對變小,從而使得它容不下五官,因此,頭像也就變成了畸形。3、當眼睛移動向右時畫左眼,移動向左時畫右眼,畫出來的兩眼必然不會在同一視線上……
諸如此類的問題,解決的辦法有:1、調整觀察方法,先觀而後察,看形不看線,顯然有的人通常是看線不看形或只是看形的邊緣變化而不看形的大特徵。2、看形要花時間去比較線,找出大小、長短不一的正確比例關系。3、固定焦點透視的變化,觀察形體時不要隨意改變自己的位置。比如,畫頭像時自己位置的左右移動,就可能導致畫面中鼻子、嘴、眼睛的方向與頭部的方向可能不一致。這些毛病的出現都是因為畫者作畫時沒有注意到形體整體關系與透視變化的相互關系;因此,在繪畫進行的過程中一旦出現基本形不準時,我們就應該馬上停下來,從畫面整體性把握的角度,來認真思考,反復分析基本形大動態的變化,以及形體整體調子的輕重變化。
二、「花」與 「亂」的缺點在畫面中表現也很突出。它們是指畫面形象上所出現的許多黑白相間花斑,好像水面上的浮光掠影,要麼暗面到處都是光亮區域,要麼亮面到處都是黑斑區域,讓人感覺形體的受光面與背光面異常凌亂。產生花、亂的原因有兩個方面:1、是由於過於刻畫局部而沒有顧及到其它部位的相互關聯造成的,東一塊西一塊雜亂無章。2、是由於鋪調子的色度不夠均勻,第一層色度畫不均勻,用線過於凌亂;再加上第二層色度也畫得不均勻,線條還沒有第一層重,這種不均勻的色度多次重疊則會出現許多黑斑或光斑,從而畫面顯得到處都是亂蓬蓬的線條……
解決它的辦法也有兩方面,1、鋪暗部調子時用筆一定要均勻,不要留太多的白色空隙,在逐步加重調子的同時要注意與結構相結合。2、如果亮部的斑點過多就用橡皮把它輕輕擦掉。如果暗部過多則可以用手指輕輕的揉,以使得它的調子更趨於統一,3、就是作畫時必須避免盲目用線,注意到線條一定要表現到形體、體現到結構的轉折。
三、「膩」與「木」也是我們畫面中常犯的錯誤。膩是指臉部找不到明顯的形體轉折面,到處都磨得光光滑滑的而且還沒有色度變化,木跟膩的畫面效果恰恰相反,它的毛病在於過分誇張形體的轉折面,好像是用由一塊塊被割成的木頭組成的。
解決的辦法是:1、人物都是有骨有肉、有方有圓的形體,因此,在作畫的過程中時,該方的畫硬一點,該圓的畫軟一點,亮部轉折輕而准確,用筆用線得當,其毛病是可以克服的。2、作畫的過程中,如果不是為追求某種形體轉折風格的話,還應是提倡正確的處理畫面的「前、中、後」三度空間。
以上是我們在高考素描頭像教學過程中,所發現的學生存在的常見毛病,盡管它們隨著教學的深化能夠逐步得到解決,但是,這里仍希望部分學生特別是初學者認真對待。
在西方造型藝術體系中「無點不成線,無線不成面,無面不成體」曾經典地概括了點、線、面、體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系。點是線的基礎,線是面的基礎,面是體的基礎,在素描教與學的實踐過程中,辨證地運用三者的相關理論,來啟發、引導學生,對我們素描教學上檔次的提高,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從繪畫學這個角度來講,任何物體都是由點、線、面、體組成。那麼怎樣運用「點、線、面、體」的本體語言來啟發、引導學生呢?筆者根據長期的教學經驗,談談個人的體會,並藉此拋磚引玉。
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觀察」。 「觀」是指大體的看,粗略的看;「察」是指仔細的分析,反復的比較。通常情況下,正確的觀察方式有利於教與學過程的順利進行,有利於學生專業素質的逐步提高。
素描的教學體系實際上是很復雜的,而且不同的專業老師對觀察方法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的方法也是相當的多。但是,在這里我們仍然要提倡科學的觀察方法——先觀而後察。其理由有兩個方面:一、大體、粗略地看有利於我們觀察物體的視線總在整體之中。二、一開始就進入仔細分析、反復比較是不利於整體印象的形成;相反,在其思維裡面還會出現雜七雜八的形象。由此可見,我們不難發現先觀後察的觀察方法是合邏輯的、科學的,在教學中應該得到廣泛的推廣。
「先觀後察」先觀,觀什麼呢;後察,又察什麼呢。這里要分為以下三方面來闡述,一、先觀大的體積,大的動態。要求視線放得很寬,有些同學在這里很容易犯錯誤,因為他們的視線很容易集中到某些小的形體上去,同時在表現的過程中也始終盯著那個小地方畫;其結果是到最後畫面的整體效果不但出不來,而且到處都是七零八亂的碎形象。二、觀調子時先看主要的大的明暗交界線。兩條主要交界線:後腦到下頜的與顳骨到下頜的,他們的起伏變化,將直接體現頭部結構的轉折變化,也將直接決定頭像是否有體積,有空間。三、察小形中的大形,察小體中的大體。這要求我們始終要以一種整體的眼光來審視形體,堅持局部服從整體,整體統籌局部的觀念。
其次,要讓學生學會「表現」。這是因為它是整個素描教學實踐體系的核心,無論是觀察方法,還是不同的技法、技巧等等,都要圍繞著「表現」進行;一幅畫能否成功或者完整將直接取決於怎樣表現。上面我們深入的學習了怎樣觀察,那麼如何運用這些觀察的成果來表現自己的作品呢?
這里要讓學生明確以下四方面:一、學會用大的長短線概括形體的大動態,強化形體的大印象。二、學會用排線概括形體的大明暗,表現形體的大體積。排線是點、線的結晶,由於它很容易形成體積,而且概括性極強,因而在素描作畫中運用地相當頻繁。三、找出兩條主要明暗交界線,並加強其對比。注意要用大的長短線、大的排線去找,要用大的明暗去加強。明暗交界線不是兩條單薄的線,它通常具有面的性質,體的厚度,加強它實際上就等於加強畫面的大體積。所以,整個作畫過程中要反復抓住這兩條主要交界線,把握它的結構轉折變化。四、深入刻畫視覺中心,視覺中心是一幅作品所要表達情感,傳達畫者主觀思想情趣的的地方;因此,需要切切實實重點刻畫。它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1、五官的形體,2、五官的空間3、五官的體積4、五官的質感。深入的刻畫其目的就在於塑造形體的嚴謹,空間層次的分明,體感的強烈以及質感的真實。
最後,讓學生學會整體「調整」。整體調整是作畫過程中的最後一步,但其作用不會因為它是最後一步而減弱;有些時候反而在加強。這里要求我們的學生能恰當地處理好作品的完整性即可,這種完整性必須包括:1、大的體積完整,2、大的塊面清楚,3、大的線條節奏感強, 4、小的「點睛之處」精彩耐看。
綜上所述,「點是線中的點,線是面中的線,面是體中面」深刻地概括了點、線、面、體作為繪畫的本體語言辨證統一關系。這種關系將直接影響我們作畫的全過程,並且大大地推動了素描教與學的往縱深方向發展。
動態速寫技術是畫家成熟的標志。人體的動態速寫要求畫者不但要具備較高的造型能力和整體意識,還要具有敏銳的感受能力和熟練運用解剖知識的經驗。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說,動態速寫的學習要放在基礎訓練完成以後,相反我們應該在基礎素描訓練的同時進行動態速寫練習。在歐洲,人物速寫被當作主要的造型訓練手段,現在國內有些地方從兒童階段就開始培養人物速寫的能力,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動態速寫與靜態速寫有很大不同,在隨時變化的對象中,你無法用反復觀察的方法捕捉對象,也無法用事先准備好的方法表現對象,動態速寫依靠的是對對象動作變化過程中動態的「選定」和對選定動作的感受和記憶。「選定」是動態速寫特有的技術。選定是指畫者對活動的對象瞬間動作的特定選擇,也就是速寫者面對自由活動的對象人物,在對象一系列動作中選擇最有造型意義的瞬間動態。動態速寫動作的選定該符合兩個條件,一個是選定的動作要有「造型性」;另一個是動態要具有美感,兩個條件缺一不可。比方說,我們在選定一個人跑步動作時,要選定最能體現速度、力量和矯健意味的動態,也就是腿部跨度最大、手臂擺動幅度最大的動態,假如我們選擇了手腳重疊時的動態,畫出後的效果就會像是走路而不是跑步了。對選定動態的感受和記憶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個一次性過程,而不像素描那樣可以多次反復地進行。這種一次性記憶必須是感受性的,如果失去了感受性的記憶,我們所畫出的動作可能會流於公式化、概念化。只有憑借對特定動作感受的特殊性,再輔之以對人體解剖知識的了解我們才有可能畫出諸如瘋狂的跑或悠閑的跑等等避免雷同的作品。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僅靠瞬間的觀察來完成一幅特定動態速寫作品是不可想像的。我們必須依靠對這個特定動作的一般性經驗和相關知識記憶補充,才能完整地完成作品。要在動態速寫訓練中做到上述要求,必須學會「抓住」和表現「動態線」。動態線是人體中表現動作特徵的主線。動態線一般表現在人體動作中大的體積變化關繫上。人物側面時,動態線往往體現在外輪廓的一側;當人物正面時,動態線會突出於脊椎和四肢的變化。抓住動態線對於畫好動態速寫是至關重要的。
如何畫好動態線呢?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動態線是由人體動作變化產生的,它是外形上最明顯、衣服與身體貼得較緊的部位。
(2)畫動態線時,要抓住大的部位,抓關鍵的動勢並注意動態的重心。
(3)動態線是非常簡練的線條,要根據動作的復雜程度決定動態線的多少,在每個動作中,主要的動態線僅有一條,其他的是動態輔助線。
(4)抓住人體的各個關鍵部位的結構關系,如頭與肩、手臂與軀干、骨盆與腿、大腿與小腿的關節和小腿與腳的結合處
動態速寫的作畫步驟是:
(1)認真觀察動態對象,選定典型動態,集中精神,全力完整地感受動態特徵。
(2)迅速畫出主動態線和動態輔助線。
(3)憑觀察或記憶畫出體積關系。
(4)迅速畫出表現動勢的衣紋。
(5)憑觀察和解剖知識填補細節。
(6)按照畫面結構要求調整形式節奏。
(7)刻畫頭部完成。作為初學者,開始畫動態速寫是有一定困難的。
初學者在剛開始畫動態速寫時可以選擇重復性強的動態對象進行練習,如拉鋸、鏟土等,待技術熟練積累起經驗以後,再進行諸如舞蹈、體育方面的動態練習。動態速寫是一項需要付出極大努力和培養專業精神的訓練課程,只有常年堅持不懈地刻苦訓練,才能練就一手動態速寫的硬工夫,為將來創作出優秀的藝術作品打下堅實的基礎。熟的動態速寫技術是畫家成熟的標志。
Ⅱ 求畫質清晰的[體育教學系列片.籃球].l8種子下載,好人一生平安
[體育教學系列片.籃球].l8種子下載地址:
Ⅲ 體育繪圖在體育教學中有哪些作用
體育繪圖是體育教師常用的有效的一種直觀教學手段,是體育教師的一種特殊板書能力。它是用最簡潔的線條在最短的時間內畫出體育動作﹑體育教學組織﹑場地器材和隊列隊形的一種畫圖方法,具有簡單、快速、准確、形象、直觀、概括性強、應用性和實用性強的特點。
作為一線體育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很喜歡用體育繪圖來表示體育運動的動作,尤其喜歡在備課的時候運用體育簡筆畫繪圖,配上簡短的述語來說明運動技術動作。這種圖文並茂的形式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繪制的簡圖,給人以很強的直觀感受的同時,也增強了教案本身的藝術性和觀賞性。另外,在平時的記錄、收集、整理資料時,開展體育教學、訓練與科研時,運用體育繪圖也是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從體育繪圖在體育教學設計的撰寫中、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校本課程研發中的作用談一談我的體會:
一、體育繪圖在體育教學設計撰寫中的作用
體育教師備課時,以簡潔、明快的線條,組成優美、生動的直觀圖示,提示出運動時的用力方向和順序,代替冗長繁瑣的文字說明,即節省了備課時間,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還可以使教案圖文並茂、直觀清楚。
二、體育繪圖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體育繪圖符合體育教學、訓練與科研現代化的發展需要,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體育教學方法,也是促進體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教學中出示體育圖解或現場繪圖直觀演示,配以動作說明、要領講解,使學生對所學動作一目瞭然,加深了對動作的印象和對動作技術要領(重點與難點)的理解,促使學生盡快的掌握動作技能。
三、體育繪圖在體育校本課程研發中的作用
學校體育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主體,開發符合學生需要、教師特點、學校特色和地域文化的特色課程。我利用學校體育現有的課程資源,發揮民族民間體育特色項目的優勢,選擇如花樣跳繩、柔韌創編、體育兒歌、球類游戲等作為校本課程內容,並在此基礎上運用體育繪圖自編體育校本課程單元教材進行教學。
四、如何充分發揮體育繪圖作用
首先,作為體育教師要鑽研體育理論知識,掌握運動技術技巧,熟悉繪圖方法,力求使繪圖形象逼真,符合運動動作技術規范,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體育繪圖促進教學全面提高的作用。
例如:體育教師在編寫教案時,想要畫出正確、優美的直觀圖示來輔助教學,就必須在課前認真鑽研運動技術,熟悉運動中各個環節的要領。
其次,作為體育教師,牢固掌握繪圖方法,繪圖應准確, 注意運動動作的位置和角度,符合體育教學的要求。由於體育運動項目的特殊性,更要與體育專業知識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正確地繪圖,避免不正確的繪圖帶給學生錯誤的引導。
再次,作為體育教師,繪圖應和課堂中的講解、示範相結合,以利於形成學生直觀感知和表象,加快學習動作技能的步伐。同時可以將課中的重點、難點、注意點以及問題動作正確和錯誤的對比圖繪出,起到講解、示範等教學方法無法替代的作用。
還有,就是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中要根據課的目標、內容、學生實際及課堂需要,巧妙安排,合理運用,適時、適量、恰到好處。
最後,體育教師要學會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加強對體育電子繪圖的學習和理解,學會用電子繪圖軟體繪制體育動作圖解。
結語
體育教育教學的實踐證明:體育繪圖在體育教學、訓練、科研等方面,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作為體育教師應該充分掌握並利用體育繪圖這項技能,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不斷探索新的體育繪畫技法,提高體育繪圖的運用技巧,充分發揮體育繪圖在小學體育中的作用。
Ⅳ 求畫質清晰的[體育教學系列片.籃球].l7種子下載,跪謝
[體育教學系列片.籃球].l7種子下載地址:
Ⅳ 體育教學圖形的幾種畫法
一、體育徽學圖形的種類及特點 體育杖學的圖形可根據內容的表現形式或各種運回動項目分類。如在表現形式上答有表現隊列、隊形變化,單項技術練習圖,多項技術流動練習圖等:按運動項目分.有排球、籃球、足球、田徑、體操等專門項目的圖示,利用各種體育器材,結合跑、跳、投練習以及球類項目的體育游戲圖示等,因此,教師可根據情況選用。 體育教學繪圖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圖形簡單: 用簡單的圖形代表人或物,最簡單的是符號,如小圃圈、三角形等,可用同一符號黑白對比區分男女,也可用不同符號區分男、女、教師等,除符號以外還有象形圖等。 (二)要反映運動路線、方向: 在荃本確定了人的位置之後,還要藉助於各種線段和筋頭反映人體運動及方向.在各運動項目中二畫出的符號有不同的含義. 例如:籃球有以下幾種: 在武術項目中,用圖的表現手法也不完全統法一但每一組圖都有本身的規律.如一種是上膠運動為實線,下肢運動為虛線(見圖1);另一種是左上下肢為虛線,右上下肢為實線(見圖2).因此.在畫專業性質較強的圖解時打先要了解其符號及含義.投盆一一-,卜心卜人地動落線一球移動路線---一~人這球路線一 圖l圖......(本文共計2頁)
Ⅵ 設計體育教學板書,版畫時,應注意哪些基本要求
板書從動態而言,是指教師上課時在黑板上書寫文字、符號,用於傳遞教學信息版的一種言語活動方式,又權稱為教學書面語言;從靜態而言,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掌握知識、發展智力、提升道德、健全人格而利用黑板以凝練簡潔的文字、符號、圖表等呈現教學信息的一種言語活動方式。
Ⅶ 體育欣賞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體育欣賞的內容應包括競技技術欣賞、競技戰術欣賞、體育道德風尚的欣賞和人體運動美的欣賞。
基本內涵:
(1) 形體美:由人體運動姿態,藝術造型和表演風格構成的形體美,離
不開身體勻稱,曲線和姿勢,還有肌肉形態,皮膚色澤,面部表情和氣質風度進行評價。
(2)運動美:根據體育競賽的競技性特點,由動作,技術和戰術綜合表現的運動美,是觀賞體育競賽的核心內容。
(3)健康美:當觀眾看到運動員體態勻稱,肌肉強健,動作敏捷,技藝超群,肌膚豐潤等外觀形象,就能產生「由表及裡」的視覺效果,並把這些體育健康美的感覺印刻在心。
(4) 行為美:欣賞體育競賽中的行為美,主要是對運動員的行為道德,思想風進行客觀評價。
體育欣賞的意義:
1、體育欣賞能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滿足人們精神上的需要。精彩的競賽和表現吸引著億萬觀眾,緊張、激烈、驚險、拼搏的場面緊扣心弦,使人們賞心悅目,激勵和感染著不斷進取的人們。
2、在大力加強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今天,作為上層建築的體育,越來越起到重要的作用了。體育欣賞可以給個人及家庭帶來樂趣和幸福,給社會帶來安定,能有效地佔領社會主義的思想文化陣地。
3、通過體育欣賞,能使更多的人認識和參與體育運動,從而促進體育運動的進一步發展。 人們在工作學習之餘,欣賞體育表演和比賽還能陶冶情操,得到積極性的休息。運動員盡善盡美的表演,健、力、美和諧的統一,鮮明的節奏,默契的配合,表現出詩的情感,藝術的造型,給人以美的享受,從而忘掉憂愁和煩惱,有效地調整失去平衡的心理,改善人的心理和情緒,使人朝氣蓬勃,充滿活力,增進健康。
4、人們在欣賞體育比賽的過程中可以看到運動員之間、運動員和裁判員之間、觀眾和運動員之間發生著頻繁而激烈的思想感情或行為上的交流。從中看到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精神、諒解精神、相互鼓勵的精神。在激烈的競爭中,還有嚴格的規則,受到誠實、守紀律和嚴密組織紀律性和熏陶。因此,體育欣賞能培養人們團結使用的精神,豁達合群的性格、愉快樂觀的情緒。
Ⅷ 籃球的來歷
籃球運復動起源於1891年,美國制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在馬薩諸塞州的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時,受到當地兒童把桃子投入桃子筐游詹姆斯.奈史密斯戲的啟發,他結合其他球類運動思想,將這種游戲形式加以利用,便發明了最初的籃球游戲。
最初的籃球游戲比較簡單,場地大小和參加游戲的人數沒有限制。比賽隊員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分別站在球場的兩端。
在裁判員向球場中央拋球後,雙方隊員立即沖進場內搶球,並力爭將球投進對方的籃筐。因為桃筐是有底的,球投中以後就留在籃子里,人們必須登上專設的梯子才能將球從籃筐里取出。
(8)體育教學畫擴展閱讀
籃球運動是一項極具 觀賞性的球類運動,它是由球員用傳球、運球、投籃及戰術配合來完成組織進攻和防守的一項球 類運動。激烈的身體對抗和防守、巧妙的傳切配合、精準的投籃得分都會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由於此項運動的基礎訓練對器材和場地要求不是很高,而且有一定的娛樂 功能,所以極易在民間普及。雖然籃球運動發展得比較晚,但它卻憑著極強的魅力很快風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