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整體特點
前段時間出現了被列為「十大科普事件」的中醫廢存之爭,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次爭論竟然是在國人之間,並非外國與中國的交鋒。很多專家表明,否定中醫是對「歷史的無知」,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國人的膚淺。
這不是一個醫學的技術性問題,而是當今中國文化多元化的產物。這不難令人想到20年代出現的那次「土洋體育」之爭,本質上講,兩個事件都是文化的問題。某種程度上說,否定中醫和中國傳統體育就是否定了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用「膚淺」來形容這些人的無知實不為過。
中國的文化思維是一個整體的方式,中國傳統思維主張從整體來分析,注重各個個體之間的協調,平衡。與西方文化恰恰相反。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東方與西方的文化自成體系,他們之間是一種對等的關系。試圖用一種文化來改造或者取代另一種文化的想法和做法都是無知的。
中國傳統體育就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悠悠五千年文明,孕育了極具意境和內涵的燦爛的凝聚了東方智慧的傳統體育文化,在當今世界體育文化的大家庭中獨樹一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哲學上講,以奧林匹克為代表的西方體育追求的是人類的可能性,即人類可以做到什麼;而東方體育文化則要說明人類的必要性,即人類應該做到什麼。西方體育主張『永無止境』,『超越極限』,『全力以赴』;而東方體育則強調『點到為止』,『適可而止』這兩方面對於人類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國體育文化憂思錄》,盧元鎮)可見,東西完全不同風格的體育文化,都是人類寶貴的財富。
眾所周知,西方的殖民擴張將其文化散布到世界,西方文化成了世界的主流文化。從工業革命開始,西方文化以其驚人的速度開始向全世界擴張。科學理性是其本質特徵,在這樣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主導下,西方的理性科學創造了燦爛的現代文明,實現了文明的歷史飛躍。
西方體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繁榮,進而推向全世界的。西方體育是西方文化的產物,以其不可抵擋的勢頭迅速滌盪和俘虜了全世界。中國也不例外,中國傳統體育在西方體育沖擊下陷入了苟延殘喘的地步,游離在文化的邊緣。
但隨著文明進一步發展,人們發現工具理性已經不符合現代文明的要求。人們開始反思關於生命的意義。從此開始尋找新的出路。今天在全世界把目光開始集中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智慧上來時,我們並沒有認真的去迎接全世界善意的目光,被國外奉為無價之寶的東西,竟被國人們隨意的糟蹋和拋卻。
這是誰的悲哀,小一點說,是中國的悲哀,大一點說,是全世界的悲哀。無論是中國醫學,還是傳統體育,在國外的發展並不比在國內差,相反,甚至遠遠超過了在國內受關注的程度。中國醫學就是典型的例子,而代表傳統體育核心的武術也不例外。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捫心自問。這看起來沒有道理的事情卻正在發生著。但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似乎又是必然的了。
首先,文明的發展需要東方智慧。
從「羊吃人」到「機器吃人」,現代西方文明的發展始終伴隨著人的異化,人淪落為了工具,成為了科學理性下的理性工具。這樣的人已經不再是完整的人,也失去了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
文明再發展,到20世紀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從此開始人們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文明的發展開始關注對個體的人文關懷。透射著東方哲學智慧的東方文化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世界的焦點。冥冥之中似乎實現了一個輪回,回歸本原才是宇宙之道。
英國羅素在其《中國的問題》一書中曾說,「中國人已經發現了一種生活方式,並且已經實踐了不少世紀,如果他能夠被全世界採用,將造福於全世界」。
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是互補的兩種各成體系的文化,地位上是對等的,人類缺少了哪一種,都將面臨沒落的命運。
第二,中國近代歷史的原因,造成了中國特殊的時代特點。
被國人隨意拋卻的東西卻被外國視為寶貝,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近代特殊的歷史背景。近百年來,國人都活在恥辱和仇恨中,一直想向世界證明著自己的強大。我們欣然接受了西方的教化,那麼充足地學會了西方的邏輯,並在這種理性邏輯之上實現了工業文明的轉變。
我們的願望是如此強烈,強烈地想站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對西方的東西,我們如飢似渴地吸收,竟忽視了那些民族的東西。
正如胡小明先生所說,我們在器物的層次上完全吸收了西方的東西,但在觀念上,卻仍然是東方的思維。我們強烈在搞與世界接軌,於是對於不符合西方思維的東西採取了置之不理或者丟棄的態度。不難看出,傳統文化遭遇夾縫生存也是一種歷史的必然了。
時代在發展,思路將變的明晰。中國傳統文化理應在中國實現繁榮,進而成為世界追逐的焦點。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很難想像一種不被本民族重視的文化能夠最終成為世界的財富。而傳統文化的復興,理應擔當起世界的責任。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只是遭遇冷遇的傳統文化中的一種。通過以上的論述不難看出,中國傳統體育在世界體育中也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奧運會是強勢體育文化,但它完全是工業文明的產物,根據文化張力理論,如果沒有一種與之相反的文化來平衡,必將走向極端。中國傳統體育是一種休閑文化,它代表了人類未來的方向。之所以說中國傳統體育應該承擔起世界的責任,是因為它迎合了時代的要求。
世界需要休閑。而中國傳統體育的精髓就是和諧,養生。這不是以競技為特徵的西方體育所能達到的,在奧運會在研究如何把人搞成超人時,我們就需要站起來說,人不能是這樣的!21世紀是休閑的世紀,怎樣休閑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當人們把目光從奧運場上轉向場外,當人們開始搜索能夠挽留自身人文精神的體育活動時,都不約而同地將東方體育視為了經典。
中國需要反思,反思現代化進程中的漏洞和缺陷。現代化固然重要,但傳統的東西又何其不重要?我們的現代化被稱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到底是怎樣的具有「中國特色」呢。「中國特色」不是陷入西方與東方夾縫中的不倫不類,而應該是依託在五千年文明之上的,具有歷史底蘊的特色。中國的體育努力追求著與世界的接軌,這固然重要,但接軌不是全盤西化,更不是忘卻傳統。如果不能認識到這一點,那麼我們的現代化之路付出的代價也太大了點,我們的傳統體育文化也陷入了虛無。
如何去實現民族與世界的接軌,這是一個問題。全盤按照西方的思維來改造傳統是愚蠢的,那樣的產物是畸形的,沒有前途的。對待傳統體育文化,應該是首先保留傳統,然後超越傳統,進而推向世界。
維系傳統,才能超越傳統,在維系的基礎上超越,才是傳統體育發展的光明大道。只有這樣,也必須這樣,傳統體育才能承擔起世界的責任。正如關於中醫廢存之爭中出現的聲音,也許傳統的東西中存在一些技術性問題,但不能因為這些就否定民族文化的精髓。需要改造,但卻不是否定。
21世紀是全新的世紀,是全世界向中國尋求答案的時代,我們能做的,就是仔細梳理和發掘我們應當引以為豪的民族遺產,給世界帶來全新的答案!
B. 中西方體育文化的特點
1. 東方
東方注重的是來倫理源和道德、理性和教養、和諧統一、實際穩定。體育注重的是修身養性,重在修身養性的內向性、封閉性、圓滿性為主要特色的體育文化。淡化了人們的競爭意識,強化了穩定意識,項目以娛樂技藝性為主,強對抗性的,競爭性的項目很少。
價值取向強調意念的作用,動作簡單,內涵深刻,講究動作的神韻,不重視競技性運動,重人格的價值取向。
2. 西方
西方注重的是多元價值、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體育注重的是競爭意識,強對抗性的,競爭性強的項目很少 ,利於各類競技體育的規則,場地,制度的發展和完善。
價值取向人體的塑造和培養,超越對手、超越自然、超越自我、的價值取向。
C. 體育的文化價值
體育與人類的生存、發展緊密相連,人類創造了體育,也創造了體育文化。體育文化是一種競技運動文化。正是人類對這一種競技運動文化進行了改造,經濟、文化才不斷的獲得創新與發展。
然而這些創新與發展,是在眾人不斷的實踐中完成的,並經歷了與西方學者的社會變革的歷史里程相對應的三個階段,即宗教體育文化階段、科學體育文化階段和正在進行中的藝術體育文化階段。
藝術體育擺脫了人類求生存的宗教體育文化和強身健體適應環境的科學化和功利性體育文化的特徵之後,向著競技與藝術相結合、形體美與心靈美相結合的形態發展。
(3)體育文化十講擴展閱讀:
《體育價值論》是2008年6月1日四川出版集團,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它具有特定的發展規律和與時俱進的本質屬性,擁有自己的思想體系、理論體系、工作體系、科學構架和戰略策略,特色和個性十分鮮明。
《體育價值論》主要內容:2006年,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北京體育大學演講時說:「通過體育運動,我們能夠培養青年人傳統的人文價值,這不僅能塑造他們的內在品格,更有助於構建他們所生活的社會。」
前南非總統曼德拉也有一句名言:「體育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這反映了當今世界對於體育、對於奧林匹克運動的普遍共識。體育同時也是一門科學。
值此北京奧運會向我們走來之際,由四川省體育局和四川體育發展戰略研究會牽頭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撰寫的《體育新視角》叢書即將正式出版。
這是獻給北京奧運會的一份厚禮,是實踐人文奧運理念的具體行動,同時也是體育理論界借北京奧運會的東風,進一步加強體育理論研究、努力發展體育理論成果的思想結晶,對於指導新時期體育事業的發展是一件很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
D. 世界各國體育文化
體育文化,大而言之,指體育運動本身所蘊含的、圍繞體育運動所形成的一切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總和;小而言之,又可指體育運動某一方面的文明因素。
現代體育教育和世界教育發展潮流是一致的。一百多年來,不但極大地豐富了體育文化,提高了體育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價值,而且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完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體育文化的特性
1.民族性:
人類文化的存在和發展,不僅有共性的一面,也有極具豐富性的一面,甚至是具有很大個性的一面。這種人類文化的差異性,就是民族性的表現。各個不同地域的人類,創造了不同類型、不同形態的文化,又塑造了具有不同文化特徵的群體。任何形式的民族文化,都與本民族的形成延續和發展密切相關,都與本民族的地理環境、人中特點、風土人情、經濟條件、生產水平乃至和社會結構相適應。
2. 時代性:
時代在不斷的演化和發展,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生產方式。人們總是生活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這個生活環境對人類來說,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人們在生活實踐中所創造的文化,也都離不開這個環境的影響。因此,文化也具有特定的性質、特定的內容和特定的形態,表現出鮮明的時代性。
3. 社會性:
文化的社會性,也稱文化的群眾性。這是因為任何文化都離不開大眾,更不能離開社會。如果說人離開了文化,就不能成為真正的人,同樣,社會離開了文化就會變成一個愚昧的社會。因此,人、文化和社會三者之間形成了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復合體。
4.差異性:
文化的差異性既表現在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的行為習慣上,也表現在價值標准和價值觀念上。例如,東方體育文化重禮節、求持中、重自身完善,求個人身心平衡的品格形式,表現了人的內在品質和言行相一致的東方色彩。而西方體育文化則表現出競爭、激進冒險的風格。人們常把身體健美的人視為崇拜偶像,表現了人的外在行為和言行開誠布公的西方特色。
5.繼承性:
也可稱為傳統性。在養生學的發展中,東方人原先主張以靜養生,後來有人主張以動養生,再後來主張動靜結合。這是人們對體育文化延續和不斷深化認識的過程。例如,中國傳統體育文化以前注重於修身養性,後來泛化為強身健體,直到今天的自娛與休閑文化。同樣,中國傳統體育文化中舞龍、舞獅、氣功、武術等等都已經成為了風摩全球的運動項目。
E. 談談你對體育文化的認識
其實體育教學和其他科目教學不一樣,其他科目講究靈活多變,體育這門課程,無非是讓孩子們加強體質而已,不需要花太多心意,相處其他的教學方式,一般體育課上無非就是短跑,跳遠這些課程,保持每節課都讓孩子們活動起來就行了。
F. 體育文化與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要求2000-4000字
論校園體育文化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
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學校的體現,是一所學校獨特的精神風貌,也是學生文明素養、道德情操的綜合反映。校園文化建設反映了學校的綜合辦學水平,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內在要求。因此,倡導什麼樣的校園文化,始終是高等學校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校園文化又是整個社會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種具有引導性的亞文化,一種特殊的社區文化、一種精神文化。從其構成上看,它是以物質條件為基礎的載體文化和以人文為中心的人和社會精神文化的統一。校園文化活動的蓬勃開展,對於提高學生的人文道德素養,拓寬同學們的視野,培養一專多能的跨世紀、高層次的復合型人才具有深遠意義。
1.高校校園文化的特點及作用
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為空間,以學生、教師為參與主體,以課余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文化的多科學、多領域廣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節奏為基本形態,具有時代特點的一種群體文化」。同時,校園文化又是一個多層次、立體的文化,涵蓋了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生活文化、藝術文化、行為文化、體育文化、社團文化、科技文化、心理文化等多方面的文化范疇。
高等學校是一個十分有特色的群體組合:「有朝氣蓬勃、風華正茂的莘莘學子;有德高望重的專家學者;有豐富的圖書信息資源;有較發達的傳播媒體;還有多種學術團體、研究機構和學生社團等等。這些構成了一個獨特的、既依存於社會文化,又有著高層次文化水準並具有相對完整的文化環境,蘊涵著巨大的文化創造功能。同時大學校園是多種新思想、新思潮、新觀念、新信息最先接受、傳播或誕生的場所。這種氛圍蘊藏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具有巨大的育人功能。它可以促進大學生認識人生、認識社會,學習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擴大知識領域。校園文化又具有導向功能。如講座、學術報告、知識競賽以及各種文化活動,對學生有直接或潛在的導向作用,深刻地影響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心理趨向和行為規范。開發創造功能,課余文化生活補充和豐富著課內的學習,並有力地促進學生能力的多方面發展,如科研能力、社會活動能力、組織工作能力等等。除此,校園文化氛圍還具有娛樂調節功能。娛樂是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活躍、調節師生的工作和學習生活,增添生活的情趣。」娛樂的同時也在提高人們的藝術欣賞能力和文化素養。寓教於樂是校園文化教育功能的延伸;可以陶冶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培養良好的個性品格、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有利於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激勵凝聚功能,校園文化可以提高人們對學校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激發師生拼搏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實際上校園文化開展的過程,就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修養、自我提高的過程。
高品位的校園文化能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首先,通過校園文化的熏陶,可以增強學生對人文社會科學的興趣,促進自身的思想觀點、心理素質、價值取向及思維方式的改變。一位哲人曾說「對大學生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他周圍的環境」。第二,可以彌補大學人文學科課堂教育的不足。第三,加強校園文化是提供豐富自身內涵的重要形式。利用校園文化活動,既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又促進學科專業的深化,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創造一種和諧向上健康文明的環境氛圍,形成良好的校風。
雖然,校園文化是一種氛圍、一種精神。但校園精神是一個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校園精神對大學生的人生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是任何專業課程所無法比擬的。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高等院校的文化品位主要通過校園文化的建設來提升。健康、向上、豐富、有序的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個性品格形成具有滲透性、持久性和選擇性。
2.校園體育文化
從社會學角度審視,體育文化的存在體現了人的一種社會需求。體育已從單純的肌肉活動與文化隔離的狀態下解脫出來,成了既是體育又是文化,既是鍛煉又是娛樂,既是運動又是教育,既能觀賞又能參與的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現象。在現代教育與現代體育這兩大人類文化體系的交匯處,生存著一種獨特的社會文化現象 — 校園體育文化。它是整個體育文化體系中的一部分,也是整個教育文化體系中的一部分。
體育作為一種文化存在,它既可以滿足人的生理健康需求,又可以滿足人的精神需求,同時也是一種社會文化需要;既是一種健身娛樂的方式、方法,又是一種社會文化的繼承、發展和影響。世界范圍內高水平競技體育所產生的廣泛社會影響就說明了這一點。「體育文化存在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它的民族性和人們需求的多樣選擇性,即體育文化並不具有統一的模式,它是根據不同民族、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職業、不同階層,以及不同社會發展階段人們的不同需要而存在的」。
校園體育文化是指:「在學校這一特定的范圍內所呈現的一種特定的體育文化氛圍。是人們在教學和科研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體育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即學校的師生員工在體育教學、健身運動、運動競賽、體育設施建設等活動中形成和擁有的所有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以及體育觀念和體育意識。它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體育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這種特定的文化氛圍是和學校的培養目標、校風校紀、生活方式等內容相聯系的。校園體育文化是一種有著深刻內涵和豐富外延的獨特的文化現象,校園體育文化和校園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構成了校園文化群,它又與競技運動文化、群眾體育文化一起組成了廣義的體育文化群。
校園體育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形態之一,具有強烈的個性,它來源於社會大文化,以社會文化為其背景,滋生於社會而又不同於社會文化的一種特殊文化,因而它又具有自己的特殊功能。校園體育文化的靈魂與核心就是校園精神,而校園精神是深層次的群體意識,又是群體的向心力與凝聚力,是校園群體共同的價值認同、價值取向、心理特徵、行為方式。有人把學術文化比作校園精神文化之首,而把體育文化看作是校園精神文化之軀。因此,體育文化作為校園精神建設的一種途徑和形態構成了校園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校園體育文化的作用
校園體育文化作為一種社會文化,是學校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在廣大師生直接參與和精心培養下發展起來的。它對改善學生的智能結構,加強學校與社會的交往, 傳承、借鑒人類社會的文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文化是挖掘學生潛能、啟發智力、促進能力發展的廣闊天地,是最受學生歡迎的一種群體文化,也是學生從「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軌的助動力。校園體育文化生活可謂是精神文化的大舞台。有了校園體育文化,就營造出教育的氛圍,增添了學校的活力,使校園生活變得多姿多彩,有效地提高人們了生活的質量。
3.1 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校園體育文化是存在於學校這一特定環境中的文化形態。公平競爭、團結協作、自強不息、自信不止是體育精神的精髓,它以其特有的魅力與作用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起著強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更成為校園文化對內、對外展示的窗口。「更快、更高、更強!」、「團結、友誼、進步!」、「重在參與」、「公平競爭」等奧林匹克精神,其魅力就深藏在體育文化的底蘊之中。體育及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中最活躍、參與人數最多、開展最廣泛、持續時間最長、對人產生極其深遠影響的文化活動。
為數不少的高校通過體育文化的營造對校風、學風建設取得顯著效果。如三峽大學,學校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著力營造人文、科學精神相融合的校園文化,使學校思想政治狀況、宣傳輿論氛圍、師生文明素質、校園綜合治理等方面均呈現出新的氣象,促進了教職員工的交流與溝通,增進師生員工的團結和深度融合。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高校的培養目標就是把大學生能培養成為集知識與技能,智慧與體魄為一體的全面型人才。
大學校園的人文氣息和文化氛圍深深地影響著一代代學生的成長,弘揚「誠信,奮斗,進取、創新」的辦學精神,對提升一個學校的辦學層次和辦學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營造良好的校園人文氛圍、培養學生健康成長中體育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推動校園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中,所形成的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發揮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3.2 體育文化節,是建設校園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如今舉辦體育文化節,已成為校園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成為高校「弘揚體育精神,倡導人文關懷」的窗口,成為廣大學子施展個人才華,發揮各自特長的廣闊舞台。通過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活動,在學校范圍內營造一種健康文明、團結向上、高雅清新、競爭有序的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體育文化節是傳播價值觀念的最佳載體,是激發學生體育興趣的有效手段。體育文化節,系體育的感性與文化的理性相結合,融體育知識、體育游戲、體育表演、體育比賽、體育徵文、體育繪畫、體育攝影等多種體育相關活動為一體。以體育活動為載體,為師生提供一方舞台,以公平競爭、團結協作、拼搏進取為宗旨,以「健康、快樂、文明」為目標,來培養師生的體育道德素養。由於體育節具有濃厚的節日氣氛,能提高學生的興趣,能吸引廣大學生積極參與。通過體育文化節,使體育不僅僅成為一種身體鍛煉、增強體質的手段,更是一種享受、一種快樂、一種體驗。在這種熱烈而激情的文化氛圍在吸引更多的人關注、支持、參與體育運動。除此,讓師生們樹立新的體育理念和科學的健身方法,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使體育成為人們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舉辦體育文化節的宗旨之一。
體育文化節中提出了「以體育凝聚人,以體育促五育,以體育廣交友,以體育促質量,以體育爭聲譽」的體育文化節宗旨。浙江大學第四屆研究生體育文化節以「弘揚體育精神,倡導人文關懷」為宗旨。「體育與文化並舉,體格與人格並重」是體育文化節的永恆主題。
一位哲人曾說過:「播種一種思想,就會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個性,播種一種個性,就會收獲一種成果。」所以,學校體育節這一學生自己的節日將會成為素質教育思想在學校體育領域內成功實踐的典範。
4.校園體育文化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
校園體育文化是營造學校人文氣息和文化氛圍重要的且不可缺少的內容,可以說是推動校園文化發展的最有力的催化劑。體育運動是體育文化發展的主要載體,它不僅能起到增進健康,增強體質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體育運動中所崇尚的一種公平競爭、團結協作的道德風尚;一種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自強不息、自信不止的道德品質;一種促進相互交流、相互協作的精神,這正是我們所應追求的人文精神。校園體育文化不僅具有豐富體育知識,修身養性,傳播健康方法,營造健康向上、積極活潑的校園文化氛圍,給學生搭建了充分展示才華和特長的平台。更重要的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促進了學生人格的完善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提高了大學生的品德修養。在弘揚積極向上的校園體育文化熏陶中,在忘我的拼搏中,鍛煉了意志品格,陶冶了情操,心靈得以凈化,人格得以升華。這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將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黑龍江大學衣俊卿校長在談到校園體育文化時說:「體育給文化啟蒙帶來很多東西,體育比賽中自由發揮的創造精神、挑戰生理極限的挑戰精神、服從團隊和裁判的規則意識都是現代人最重要的文化素質。正是因為這樣,無論是從事體育運動還是觀看體育比賽,都會對人有啟發作用。文化校園建設是將課堂教學和其他方面融合起來,構成全方位育人和文化啟蒙,而體育是這其中的重要部分」。體育及體育文化有利於培養人們頑強拼搏、永攀高峰的精神品質,有利於弘揚團結合作、公平競爭的社會風尚,有利於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有利於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總之,體育對振奮精神、增強學生的凝聚力、提高學生道德品質、展示學校形象、提升學校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5.體育文化在大學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人文素質教育是以塑造人的精神境界、人格品位乃至民族精神為主要內容的教育。「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念等方面的問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實現人文素質教育引導和文化啟蒙的主要形式,校園文化直接影響著人的思維品質、行為價值及元認知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近代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進入了科技時代,技術性淡化了人性,使人失去了對他人的熱情與關懷,只為自己的名譽地位忙得不亦樂乎。傳統的人文教育逐漸被專業技術教育所取代;「人」的培養逐漸被「才」的訓練所取代。與此同時,對人自身的培養卻受到了不應有的忽視。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給人類帶來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社會問題。由於忽視人的素質教育,產生了高科技與低素質的矛盾,如一些掌握高科技的人,由於素質上的缺陷,個性畸形發展,導致精神空虛,人格墮落,甚至異化為「經濟動物」、「智能強盜」,高科技犯罪嚴重的擾亂著社會秩序。因此加強人文素質教育,使科學教育人文化,以培養出高素質的科技人才是社會對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世界各國許多著名大學都注意到了這一問題,並試圖加以改造,採取的必要措施,就是加強人文素質教育。
許多人都認為現今中國的大學校園變得浮躁、媚俗、功利,缺乏誠信、缺乏人文關懷。清華大學學生「傷熊事件」反映了部分大學生的無知和對生命的漠視,以及缺乏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有人提出「凈化心理、提高德商、健全心商」是高等教育任務刻不容緩的任務。大學生不僅要學習文化科學知識,而且更應該具有社會公德和健康的心理。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就要以文化素質教育作為切入點,努力提高校園文化的格調和品位;加強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加強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身體及心理素質,使大學生成為富有社會競爭力的群體。
體育文化的傳播就是大力弘揚符合社會發展的人文精神。校園體育文化是維系學校團體的一種精神力量,在培育校園精神、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營造學校人文氣息和人文氛圍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體育文化資源,以人為本,讓師生通過參與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去了解社會、去接觸社會,培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勇於進取、尊重事實、崇尚理性的精神風貌,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貫徹實施。
G. 淺談如何提高學生體育文化素養
體育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社會的各個層面廣泛開展,體育的健身、益智功能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同。人們已經開始認識到體育不僅僅是運動員的專利,也不僅僅是學生的專利,它應該成為一個人終身的一種文化素養,對於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實現健康而完美的人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國民體育文化素養的提高,有利於兩個文明的建設,能夠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 體育文化素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是由一個人的體育知識、體育技能、以及體育意識、興趣和習慣等因素決定的。 高中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時期,他們一方面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掌握了一些系統的科學知識,對自然、社會以及人生等問題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而另一方面存在著知識和經驗的局限,對事物的看法往往是不夠准確和深刻,有時甚至是片面的。這時的教育對他們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作用。高中學生熱情奔放,對生活充滿活力,渴求知識,接受能力強,正是學習體育知識、技能的良好時期,也是增進體育意識、培養體育興趣和習慣的良好時期,提高他們的體育文化素養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任務。 那麼怎樣才能提高高中學生體育文化素養呢?下面結合本人的思考和多年的教學經驗,對這個問題作如下探討。
一、增進學生的體育知識,提高對體育的認識。
體育知識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體育運動客觀過程的認識;一是對體育運動各種規律的認識。高中學生應具備的體育知識有:體育的目的、意義、任務;我國社會主義對體育的方針、政策;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各種體育項目對鍛煉身體的作用;體育衛生常識;以及運動競賽中的簡單規則和比賽方法等。教師除了在實踐課堂上傳授體育知識外,還應著重抓好如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1.認真上好體育衛生保健基礎知識課。學生學習和了解體育知識的途徑很多,如電視媒體、報刊等,但知識比較零散,缺乏系統性,體育基礎知識課可以比較全面、系統地給學生介紹體育的有關知識。目前,中小城市一般把這類課程安排在雨天進行,體育教師應該象上室外課一樣,引起高度重視。
2.舉辦體育知識專題講座。體育教師要抓住社會上和學生關心的體育熱點問題,利用課余時間經常性地進行體育知識講座,既有教育性、又有知識性,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對體育的認識。
3.辦好學校體育報刊和宣傳欄。學校要為學生訂閱體育雜志、報刊等,並為學生借閱、觀看提供方便,以擴大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體育部辦好每周一期的體育知識宣傳欄,鼓勵學生收集和設計一些知識性、趣味性的素材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
二、學習和提高體育的技術、技能,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1.學生的基本技術、技能主要是在體育課堂上學會的。老師示範講解、學生模仿練習、再經過糾正錯誤、反復練習達到分化、鞏固、動力定型。高中學生早已具備了跑、跳、投擲等基本技能,但如何根據他們的身體情況和知識結構的變化,進一步挖掘潛力,使他們跑的更快、跳得更高、投得更遠、學會自編自做徒手或器械操、打球等,就要繼續學習和提高有關技術,並在練習與鍛煉中鞏固提高、形成新的技能。如:背越式跳高、挺身式跳遠、背向滑步推鉛球等,這些技術雖有一定的難度,但學生往往表現出比較大的興趣。
由於學生身體素質和知識結構存在差異,學習和掌握技術的速度會有快有慢,當學生通過學習掌握技術時,會感到喜悅,他會想:「啊,我終於學會了」。因此,在教學時要順應學生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特點和能力大小,設立基本目標,提出不同的要求,分類指導,使他們都得到成功的體驗。如:高一女生學習籃球的「三步上籃」技術,開始教會學生腳步動作,並初步掌握「一大、二小、三高」的基本方法,對運球基礎較好的學生要求作好行進間運球三步上籃並力爭進球;對於一般的學生要求能完成自拋球跨右腳球接三步上籃,或運一次球當球彈起時跨步接球上籃;對於運球基礎較差的學生要求學會原地跑動突然跨右腳要球做三步上籃。這樣,各種層次的學生都會在課堂上獲得成功的體驗,最後達到學會技術。
2.學習身體鍛煉的技能。身體鍛煉是指運用各種體育手段,結合自然力〈日光、空氣、水〉和衛生措施,以發展身體、增進健康、增強體質、調節精神和豐富文化生活為目的的身體活動過程。如太極拳、徒手操、舞蹈、健身跑等。身體鍛煉必須講究科學,按其本身固有的特點,去探明它的理論依據,鍛煉原則和方法。選擇有效的鍛煉內容,安排可行的鍛煉計劃,才能獲得最佳的鍛煉效果。
在體育課堂上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一些身體鍛煉技能的教學,讓學生在掌握了身體鍛煉基本方法的同時,學會怎樣合理安排運動負荷〈運動量和運動強度〉、鍛煉時間、制訂鍛煉方案等。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條件、愛好等在高中學段學會一至兩樣健身的本領,並達到一定的技能水平。 3.學習娛樂體育技能。所謂娛樂體育,是指為了豐富文化生活,以娛樂為目的的體育活動的總稱。內容豐富多彩,規模大小不一,通常帶有游戲性質,如跳繩、跳皮筋、拔河、踢毽子、擲飛盤、飛標、放風箏和各種體育游戲、以及現在社會上比較時興的垂釣、打獵、保齡球、高爾夫球等。有些項目可以在課間休息時間或課外活動時間開展,如跳皮筋、踢毽子、擲飛盤等;有些項目可以安排在體育課上進行,如集體跳繩、拔河、體育游戲等;當然,由於學校條件限制,一些帶有消費性質的社會娛樂體育項目,在學校不可能得到開展,但體育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這方面的知識,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學校還可以利用節假日、或其它時間,以班為單位進行飛鏢、保齡球〈替代品〉、橋牌等游藝活動,發展學生的娛樂體育技能,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
三、創建體育氛圍,增進體育意識,讓學生自覺參與到運動中去。 所謂體育意識,是在一定環境條件下,人們對體育的內容、形式、方法、手段、體育各種內外關系等方面的精神活動的總和。學校有意識地創建一些體育氣氛,能夠增進體育意識,讓學生自覺參與到運動中去。
1組織學生觀摩大型比賽或觀看體育錄象片等,加強學生對體育過程、規律的認識,使學生對體育產生濃厚的興趣,深切的愛好和強烈的願望。
學校經常性地、有計劃地進行各種形式的比賽,如班級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教工、學生對抗賽等,並形成制度。如我們學校二十多年來一貫堅持的班級球類比賽,上學期男子籃球比賽和女子排球比賽,下學期的女子籃球和男子排球比賽等,學生一開學就開始積極准備,經過三年的練習和比賽,學生的籃、排球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並且帶動了大多數學生參與到運動中去,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紅紅火火。
2.增進參與意識。隨著體育知識的增加,學生對體育的意義、規律的認識水平就會提高,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就會增強,在嘗試和練習中,就會不斷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偶爾也會把所學的技術遷移進來,感受運動項目特有的魅力,慢慢地學生就會得到穩定、持久的動力,體驗到運動的樂趣,並轉化為自身的迫切要求,從感性上升為理性,從興趣愛好經過內化變成個性。
四、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習慣。
1.發揮體育骨乾的積極作用,建立體育項目興趣小組。高中學生知識量的不斷增加,意識也逐步個性化,對體育活動項目選擇的自由度越來越大,此時,必須給學生思考的機會,允許他們作出選擇,讓學生自己去分析和評價他們的體育態度,通過開展體育興趣小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表現自己的運動才能,從而保持對鍛煉的穩定興趣。
2.融洽師生關系,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上形成師生合作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對老師感到親切、可信,主動去接近老師,從而「親其師,信其道」,在和諧的學習氣氛中潛移默化地養成鍛煉的習慣;及時採納學生的合理建議,如高一學生馬上要進行排球比賽,一部分基礎較好的學生要求提前學習扣球技術,老師及時地對教學進度作出調整,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學生課內、課外練習的積極性也迅速高漲起來。
3.嚴格要求,反復磨練。任何一個良好的習慣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都要靠堅強的意志,嚴格的要求,反復地訓練。就是說,在讓學生了解必要的道理,提高認識的同時,還必須著重花大力氣引導、督促他們去自覺地實踐,養成嚴謹、規范、務實的作風,在反復練習中化為自身的東西,達到習慣的養成。
4.樹立榜樣,正面引導。體育教師是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成的主要影響者,也是學生直接效仿的對象之一,要充分發揮教師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的示範作用和影響力。體育教師應該加強學習和鍛煉,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水平,以高尚的人格、廣博的知識、標準的示範和良好的行為對學生產生明示和暗示的綜合效應,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習慣;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交流體育鍛煉的經驗,或向學生介紹傑出人物體育鍛煉事跡等,啟發學生提高他們體育鍛煉的自覺性。
5.發現優點,積極評價。
在學生從事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及時給予肯定,對他們的進步做出積極的評價,要多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如果每一節體育課,每一次體育活動,都能使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就不是一件難事了。 當學生具備上述一系列素質之後,就有了從事終生體育鍛煉的基礎,體育文化素養也就提高了。
H. 體育小知識
奧林匹克運動會(英語:Olympic Games 希臘語:Ολυμπιακοί Αγώνες),簡稱「奧運會」,是一個由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國際性綜合運動會,包括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青少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和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每四年舉辦一次(曾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中斷三次,分別為公元1916年、1940年和1944年),每屆會期不超過16天。
奧林匹克運動會因起源於古希臘奧林匹亞(Olympia)而得名。古代奧運會從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共歷經293屆,後被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以邪教活動罪名而廢止。1894年在巴黎召開的國際體育會議,根據法國貴族皮埃爾·德·顧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的倡議成立了國際奧委會,並決定恢復奧運會。現代第一屆奧運會於1896年在希臘雅典舉行,此後在世界各地輪流舉行。由於1924年開始設立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因此奧林匹克運動會習慣上又稱為「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現在已經成為了和平與友誼的象徵。
目前,最近一屆夏奧會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共設28個大項和302個小項。最近一屆冬奧會是2006年都靈冬季奧運會,共設7個大項84個小項。下一屆奧運會是2010年溫哥華冬季奧運會。
[編輯本段]一、古代奧運會
奧林匹亞古競技場參見詞條: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
希臘人於公元前776年規定每4年在奧林匹亞舉辦一次運動會。運動會舉行期間,全希臘選手及附近的黎民百姓相聚於奧林匹亞這個希臘南部風景秀麗的小鎮。公元前776年在這里舉行第一屆奧運會時,多利亞人克洛斯在192.27米短跑比賽中取得冠軍,成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榮獲第一個項目的第一個桂冠的人。後來,古希臘運動會的規模逐漸擴大,並成為顯示民族精神的盛會。比賽的優勝者獲得月桂、野橄欖和棕櫚編織的花環等。
從公元前776年開始,到公元394年止,歷經1168年,共舉行了293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公元394年被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禁止。
傳說
有關古代奧運會的起源的傳說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兩種:一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為祭祀宙斯而定期舉行的體育競技活動,另一種傳說與宙斯(Zeus)的兒子赫拉克勒斯(Heracles)有關。赫拉克勒斯因力大無比獲「大力神」的美稱。他在伊利斯城邦完成了常人無法完成的任務,不到半天功夫便掃干凈了國王堆滿牛糞的牛棚,但國王不想履行贈送300頭牛的許諾,赫拉克勒一氣之下趕走了國王。為了慶祝勝利,他在奧林匹亞舉行了運動會。
發起和興盛(公元前776年至公元前388年)
公元前776年,伯羅奔尼撒的統治者伊菲圖斯努力使宗教與體育競技合為一體。它不僅革新宗教儀式,還組織大規模的體育競技、活動,並決定每4年舉行一次。時間定在閏年的夏至之後。所以公元前776年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就正式載入史冊,成為古代奧運會的第1屆。當時僅有一個比賽項目。即距離為192.27米的場地跑。
這一時期各城邦之間雖有紛爭,但希臘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政治、經濟、文化都較發達,是運動會的黃金時期。特別是公元前490年,希臘雅典在馬拉松河谷大敗波斯軍之後,民情奮發,國威大振,興建了許多運動設施、廟宇等,參賽者遍及希臘各個城邦,奧運會盛極一時,成為希臘最盛大的節日。
衰落(公元前388年至公元前146年)
由於斯巴達和雅典長期的伯羅奔尼撤戰爭(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04年),希臘國力大減,馬其頓逐漸吞並了希臘。馬其頓君王菲利普還親制自參加了賽馬。隨後亞歷山大大帝雖自己不喜愛體育活動,仍積極支持,並視奧運會為古希臘的最高體育活動開幕式,為其增添設施。不過,這一時期古奧運會精神已大為減色,並開始出現職業運動員。
消亡(公元前146年至公元394年)
羅馬帝國統治希臘後,起初雖仍舉行運動會,但奧林匹亞已不是唯一競賽地了。如公元前80年第175屆奧運會,羅馬經濟規律就把優秀競技者召集在羅馬比賽,而奧林匹亞只舉行了少年賽。這時職業運動員已開始大量出現,奧運會成了職業選手的比賽,希臘人對之失去了興趣。公元2世紀後,基督教統治了包括希臘在內的整個歐洲,倡導禁慾主義,主張靈肉分開,反對體育運動,使歐洲處於一個黑暗時代,奧運會也隨之更趨衰落,直至名存實亡。公元393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為國教,認為古奧運會有違基督教教旨,是異教徒活動,翌年宣布廢止古奧運會。公元895年,拜占廷人與歌德人在阿爾菲斯河發生激戰,使奧林匹亞各項設施毀失殆盡。公元426年,狄奧多西二世燒毀了奧林匹亞建築物的殘余部分。公元522、511年接連發生的兩次強烈地震,使奧林匹亞遭到了徹底毀滅。從此順延了1000餘年的古奧運會不復存在,繁榮的奧林匹亞變成了一片廢墟。
[編輯本段]二、復甦
1887年第4屆泛希臘奧運會參與者目錄參見詞條:1896年雅典奧運會
15世紀開始,教育家開始提倡幸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17世紀,英國人約翰·洛克的「紳士教育」提出德、智、體,法國人讓-雅克·盧梭建議透過游戲學習。公元1776年,英國考古學家在勘察中發現了古代奧運會遺址。1875年至1881年,德國庫蒂烏斯人在奧林匹亞遺址發掘了出土文物,引起了全世界的興趣。1858年,希臘發布了《奧林匹克令》,並於1859年10月1日在雅典舉辦了第一屆泛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
1889年7月,在法國巴黎召開的國際田徑代表大會上,後來被人尊稱為「奧林匹克之父」的法國教育家皮埃爾·德·顧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首次公開了他恢復奧運會的設想。1891年1月,顧拜旦以法國田徑協會聯合會秘書長的身份,向全世界幾乎每個體育組織和俱樂部發出邀請——參加於1894年6月16日在法國巴黎索邦神學院召開的國際體育運動代表大會,此次大會為第一屆奧林匹克代表大會。會議召開一個星期後,即6月23日,大會就通過了成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決議,而6月23日也就成了「國際奧林匹克日」(International Olympic Day)。當時,顧拜旦成為首任秘書長。大會決定在1896年召開首屆現代奧運會,希臘的歷史名城雅典獲得主辦權。
1896年4月6日至4月15日,希臘雅典舉辦了第一屆現代奧運會。
奧林匹克宣言
1892年11月25日,顧拜旦男爵在巴黎索邦大學舉行的慶祝法國田徑運動聯盟成立5周年大會上發表了一篇精彩演講。他號召人們「堅持不懈地追求、實現一個以現代生活條件為基礎的偉大而有益的事業。」這個內容極其豐富、熱情四溢的歷史性演講,後來被人們稱為《奧林匹克宣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份演講稿在戰亂環境中未能公開刊登,顧拜旦只能悄悄地把它藏匿起來。1937年,顧拜旦因心臟病急性發作去世,那份曾經令人振奮和激動的宣言,隨著演講稿的不知去向,也似乎漸漸被遺忘。但熱衷研究體育歷史的法國外交分析專家弗朗索瓦·達馬侯爵始終堅信手稿原件尚在人間,他通過當年報紙留下的點點滴滴間接信息,憑著蛛絲馬跡走遍歐洲、北美、非洲。最終,達馬侯爵於20世紀90年代初在瑞士一家銀行的保險箱中發現了它。由此,達馬侯爵成為了顧拜旦《奧林匹克宣言》傳播的唯一權利人。
1994年,在紀念奧運百年活動期間,國際奧委會以英文、法文在內部出版了僅1000本《奧林匹克宣言》小冊子,以此公布這份珍貴手稿的存在。2008年1月2日,為紀念顧拜旦誕辰145周年,中、法、英三種文字的《奧林匹克宣言》全球首發慶典在北京舉行。在《奧林匹克宣言》手稿遺失百年後,在中國進入奧運年時,經國際奧委會羅格主席和版權所有人法國達馬侯爵同意,文明雜志社全球首次出版發行了中法英三種文字的《奧林匹克宣言》。
第一屆現代奧運會
當希臘雅典舉辦奧運會的時候,距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下令禁止舉行的古代奧運會已經過去了1500多年。1896年4月6日下午3點,在經過重修的雅典帕那辛尼安體育場,希臘國王喬治一世宣布: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喬治一世在開幕詞中說:「但願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復興能增進希臘人民與各國人民的友誼;但願體育運動和它所崇尚的道德觀念有助於造就新一代的希臘人,無愧於他們的先輩。」
此屆奧運會設田徑、游泳、舉重、射擊、自行車、古典式摔跤、體操、擊劍和網球9個大項43個小項,共有13個國家的311名運動員參賽。
變化與適應
奧運會史上第一位女性冠軍——夏洛特·庫珀1900年,第二屆奧運會來到了繁華之都——法國巴黎。這屆奧運會比賽時間持續5個多月,可謂曠日持久,而女子運動員首次登上賽場,則開創了歷史的先河。
首屆雅典奧運會成功舉辦後,希臘方面曾希望將雅典作為奧運會的永久舉辦地,但遭到了國際奧委會主席顧拜旦等人的反對。最終,第二屆奧運會落戶顧拜旦的家鄉法國。
當時的巴黎,已經成為世界聞名的繁華都市,但奧運會在這里卻遭到了冷遇。由於此屆奧運會被作為世界博覽會的一部分,比賽時間也從5月中旬持續到10月28日。比賽日程很不緊湊,如擊劍比賽在6月舉行,田徑和體操比賽在7月舉行,游泳比賽在8月舉行,堪稱一次「馬拉松」式的運動會。比賽場地也分散在不同的城鎮舉行,設施也十分簡陋,再加上組織不力、宣傳不夠、觀眾不多,這屆奧運會遠不如首屆雅典奧運會那樣緊張、熱烈。
本想利用博覽會來提升奧運會知名度的顧拜旦對此非常失望,他在日記中寫道:「世界上有一個對奧運會非常冷淡的地方,這就是巴黎。」
不過,巴黎奧運會也有其自身的特點。一方面,巴黎名勝眾多,交通便利,這對許多參賽選手很有吸引力。參賽國家從上屆的13個增加到22個,運動員人數從311名增加到1344名。值得一提的,共有來自法國、英國、美國和波希米亞的12名女選手參加了高爾夫球和網球比賽,這也是女性運動員首次登上奧運殿堂,而夏洛特·庫珀(Charlotte Cooper)則成為奧運會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冠軍(女子網球單打冠軍、男女混合雙打冠軍)。
1904年,第三屆奧運會落戶美國密西西比河沿岸城市聖路易斯,這是奧運會首次在歐洲之外的國家舉辦,也表明奧運會在國際化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聖路易斯戰勝芝加哥舉辦了第三屆奧運會,一個主要原因是世界博覽會將在這里舉辦。這也是奧運會歷史上首次以競爭形式決出舉辦城市。由於與博覽會相互交叉,比賽從7月1日持續到10月底,與上屆巴黎奧運會一樣拖沓冗長,而奧運會的風光也被世界博覽會搶走了。
本屆奧運會只有12個參賽國家,成為歷史上最少的一屆。由於遠隔重洋,加之東道主沒能兌現派船接送歐洲選手的承諾,導致許多歐洲選手未能參賽。參賽運動員共629人,其中美國隊就達533人,許多項目參賽隊員都是清一色的美國人,加上美國隊實力強大,奪走了絕大多數獎牌,因此有人說這屆奧運會是「美國的奧運會」。
冬季奧運會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一些冰雪運動如滑雪、滑雪撬、滑冰、冰球等項目在歐美國家逐漸得到普及和發展。1887年,挪威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滑雪俱樂部。1890年,加拿大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冰球協會。1892年,國際滑冰聯盟在荷蘭成立。1893年,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舉行了首屆男子速度滑冰錦標賽。1908年,法國成立了世界范圍的國際冰球聯合會。
在冰雪運動日益普及的情況下,現代奧運會創始人顧拜旦建議單獨舉辦冬季奧運會,但由於1901年北歐兩項運動在歐洲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成功舉行而被拖延。
此後,1908年倫敦奧運會上增加了花樣滑冰項目。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上,國際奧委會拒絕接受北歐兩項項目,而增加了冰球項目。花樣滑冰和冰球加入奧運會後引起了觀眾的極大興趣,但因天氣條件給組織者帶來諸多不便,盡管這兩個項目都提前在4月份進行,但大多數比賽和奧運會的開幕式在8月中旬才舉行。這使得一屆奧運會要長達5個月的時間,在人力、物力上耗費太大。鑒於此,人們傾向於把冰雪項目從奧運會中分離出來,單獨進行冰雪項目的奧運會。
正式的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始於1924年。當時,在法國夏蒙尼市承辦了當時被稱為「冬季運動周」的運動會,兩年後國際奧委會正式將其更名為第一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參見「1924年夏慕尼冬季奧運會」)
冬季奧運會最初規定每4年舉行一次,與夏季奧運會在同年和同一國家舉行。從第二屆冬奧會——1928年聖莫里茨冬季奧運會開始,冬季奧運會與夏季奧運會的舉辦地點改在不同的國家舉行。1994年起,冬奧會與夏奧會以2年為相隔交叉舉行。為將冬奧會與夏奧會時間錯開,故只有1992年冬奧會與1994年冬奧會相隔2年。
青年奧運會
青少年奧林匹克運動會(The Youth Olympic Games,YOG)是一項專為年輕人設立的體育賽事,糅合了體育、教育和文化等領域的內容,並將為推進這些領域與奧運會的共同發展而扮演著一個催化劑的作用。2001年,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雅克·羅格(Jacques Rogge)提出了舉辦青奧會的設想。青奧會與奧運會一樣,每四年一屆。夏季青奧會最長12天,將於仲夏時節舉辦。
國際奧委會在2007年7月5日於瓜地馬拉城舉行的第一百一十九次國際奧委會全會上一致同意創辦青少年奧運會,運動員的年齡需在14至18歲之間,首屆青年奧運會將由新加坡承辦,舉行的時間為2010年8月間(夏季青年奧運會),而冬季青年奧運會首次舉辦時間為2012年。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
自19世紀初開始,不斷有人嘗試恢復奧運會。直到19世紀末,在法國貴族顧拜旦及其他奧運先驅者的努力下,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終於登上歷史舞台。1894年6月16日,顧拜旦精心設計和主持的首次「國際體育教育代表大會」在巴黎索邦神學院召開。來自9個國家37個體育組織的78名代表到會,通過決議復興奧運會,規定此後每隔4年舉辦一次奧運會;選出由15人組成的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顧拜旦起草國際奧委會章程,闡述了奧林匹克運動的哲學基礎、教育和美學意義,奠定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理論基礎,使奧林匹克運動發展成為持久的體育與和平運動。這次大會標志著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誕生。顧拜旦則被人們譽為「現代奧林匹克之父」。
[編輯本段]三、現代奧運會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場景參見詞條: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
1894年6月16日,巴黎國際會議上通過了第一部由顧拜旦倡議和制定的《奧林匹克憲章》。它涉及奧林匹克運動的基本宗旨、原則及其他有關事宜。1921年在瑞士洛桑奧林匹克會議中,制定了奧林匹克法,包括奧林匹克運動會憲章、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章程、奧林匹克運動會競賽規則及議定書、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行通則、奧林匹克議會規則等5部分。數十年來,奧林匹克法曾多次修改、補充,但由顧拜旦制定的基本原則和精神未變。
在第二屆1900年巴黎奧運會上,有11名女子沖破禁令,出現在運動場上。國際奧委會經過數次爭論,終於在1924年第22次會議上,正式通過允許女子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決議。此後,女子項目成為奧運會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參賽的女運動員也越來越多。
隨著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國際奧委會還作出許多規定。
1913年,根據顧拜旦的構思,國際奧委會設計了奧林匹克會旗,白底無邊,中央有5個相互套連的圓環,環的顏色為天藍、黃、黑、綠、紅,五環象徵5大洲的團結和全世界運動員以公正、坦率的比賽和友好精神在奧運會上相見。1914年為慶祝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恢復20周年,在巴黎舉行的奧林匹克大會上會旗首次使用。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時,在運動場上升起第一面五環會旗,這以後歷屆奧運會開幕式上都有會旗交接儀式和升旗儀式。為了宣傳奧林匹克精神、鼓勵參賽運動員,由顧拜旦提議,1913年經國際奧委會批准,將「更快、更高、更強」作為奧林匹克格言。1908年倫敦奧運會舉行時,在聖保羅大教堂舉行奧運會的宗教儀式上,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主教在其佈道詞中說,奧運會「重要的是參與,不是勝利」,顧拜旦對這句話極為贊賞,以後多次引用,因此不少人認為,這句話應該成為奧林匹克理想。從1920年第七屆奧運會開始實施運動員宣誓。1968年第19屆奧運會又增加裁判員宣誓。1936年第11屆奧運會時,國際奧委會正式規定,在主體會場點燃象徵光明、友誼、團結的奧林匹克火焰。此後這一活動成為每屆奧運會開幕式不可缺少的儀式之一。奧運會開始前,在奧林匹亞希臘女神赫拉(宙斯之妻)廟旁用凹面鏡聚集陽光點燃火炬後,進行火炬接力,於奧運會開幕前一天到達舉辦城市。在開幕式上由東道國運動員接最後一棒點燃塔上火焰,閉幕式時火焰熄滅。
[編輯本段]四、問題
抵制
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在墨爾本舉行的夏季奧運會第一次在國家層面上被抵制。盡管當年因為澳大利亞宣布了嚴格的動植物進口檢查制度,馬術比賽被迫改在瑞典舉行,但這還算不上風波——因為蘇伊士運河危機,埃及、伊拉克和黎巴嫩宣布不願和英法兩國同時出現在奧運賽場,拒絕參加奧運會。同時,荷蘭、西班牙和瑞士三國為抗議蘇聯鎮壓匈牙利暴亂,也宣布拒絕參加奧運會。最後中國在奧運會召開前兩周也宣布拒絕參加墨爾本奧運會——國際奧委會只承認台灣的蔣介石政府為合法政權。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和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遭到了大多數非洲國家的抵制。在此期間,大多數非洲國家威脅國際奧委會,迫使南非、羅得西亞(辛巴威的舊稱)和紐西蘭禁止參加奧運會。原來,此前紐西蘭劃艇聯合會組織了一場紐西蘭和南非選手之間的友誼比賽,而南非代表隊是由清一色的白人選手組成。在推行種族隔離政策的南非,黑人選手被剝奪了參與國際比賽的資格。為了抗議紐西蘭劃艇聯合會的舉動,大多數非洲國家宣布拒絕參加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事後國際奧委會辯解說,紐西蘭劃艇聯合會是一個社會團體,並非紐西蘭官方組織,也不能代表該國的對外政策;此外同南非白人選手組成的體育代表隊進行比賽的國家也不僅僅是紐西蘭。無論如何,大多數非洲國家沒有參加本屆奧運會。
同樣是在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由於此前國際奧委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加拿大告知當時的台灣的蔣介石政府不能使用「中華民國」這一名稱參加奧運會,台灣政府直到1984年一直拒絕參加奧運會,直到同意使用名為「中華台北」這一名稱和使用另一面特殊的旗幟。
在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和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由於美國和蘇聯間的「冷戰」,均遭到了強烈的抵制。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遭到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抵制。為抗議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宣布不參加莫斯科奧運會。當時的西方媒體曾報道說,在1980年1月1日的北約峰會上,西方國家商定集體抵制這一屆奧運會。但實際上在蘇軍入侵阿富汗前,就有人提議抵制蘇聯舉辦的奧運會,例如英國此前就以蘇聯鎮壓異見人士為由,拒絕派出運動員參加莫斯科奧運會,而以色列總理貝京也因為蘇聯限制猶太人前往以色列定居,在美國和西方國家支持下也宣布抵制莫斯科奧運會。除美國以外,中國、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國也因為蘇聯入侵阿富汗拒絕參加莫斯科奧運會。
英國、法國和希臘雖然公開宣布抵制莫斯科奧運會,但沒有禁止本國運動員參賽,當年英國的奧運會代表團是西方國家中最大的一個,有170名運動員參加了莫斯科奧運會。鑒於官方宣布抵制莫斯科奧運會,澳大利亞、比利時、丹麥、英國、愛爾蘭、義大利、瑞士、安道爾和西班牙等國運動員在開幕式和閉幕式入場式上,打出的不是本國國旗,而是奧林匹克的五環旗,這些國家運動員在獲得金牌時奏響的也不是本國的國歌,而是奧林匹克會歌。最終只有80個左右的國家派出運動員參加了莫斯科奧運會。
四年之後,蘇聯宣布抵制洛杉磯奧運會,作為對西方抵制莫斯科奧運會的回應。這一次輪到以蘇聯為首的國際陣營抵制洛杉磯奧運會,參加抵制行動的國家包括保加利亞、民主德國、越南、蒙古、寮國、捷克斯洛伐克、阿富汗、南葉門和古巴等。而中國、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參加了洛杉磯奧運會,這也是中國建國以來首次參加奧運會。唯一一個既沒有參加莫斯科奧運會,也沒有參加洛杉磯奧運會國家就是伊朗,原教旨主義的伊朗將美蘇兩國均稱為「惡魔」。
興奮劑
早在奧運會初期,參加比賽的某些運動員為了取得好成績,引用一種有酒和適地靈混合而成飲料以增加中樞神精的興奮,這是最原始的興奮劑。到了20世紀的中期,運動員為提高成績而服用的葯物種類也在不斷的變化。1988年漢城奧運會百米飛人約翰遜因服用能增強體能,增長肌肉的合成內部醇康利龍而被取消冠軍資格。
在奧運會中對運動員進行興奮劑檢查的開銷相當驚人。1988年漢城奧運會興奮劑檢查了1600名運動員,耗資300萬美元,約合每人1875美元。由於國際體育組織堅定了反興奮劑的立場,並不斷加大反興奮劑的力度,這就使服用興奮劑的人轉而使用不會被查獲的其它類葯物。今天的興奮劑也許並不比20年前興奮劑能更好的提高成績,但卻更能隱蔽自己。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表示:「使用興奮劑的事還會在奧運會上發生。國際奧委會要讓每個人知道,對於使用興奮劑的運動員,國際奧委會絕不姑息。」
政治化
政治曾經多次干預奧運會,其中最著名的是1936年柏林奧運會。納粹黨徒上台後,對奧運會的態度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變,由反對到支持奧運會,其目的是想利用奧運會,給法西斯德國蒙上一層和平的面紗。他們印了成噸宣傳納粹德國「繁榮與昌盛」的材料,耗費了巨額資金建立比賽場館。而在這屆奧運會上,來自兩個存在著嚴重種族歧視的國度,一個黑人,一個白人,傑西·歐文斯和盧茨·朗,在納粹的監視之下,坦誠互助。這兩位跳遠選手真摯友誼造就的畫面,成為這屆令奧林匹克蒙羞的運動會上最感人的一幕。
由於當時奧委會領導人眼光的局限,導致柏林奧運會逐步成為德國法西斯的宣傳工具的奧運會。它違反了奧林匹克精神,為德國法西斯粉飾和平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大會過去3年多一點的時間,1939年9月,德國法西斯即發動了侵略戰爭,給包括德國人民在內的全世界人民帶來了災難。1954年慶祝奧林匹克運動60周年時,國際奧委會不得不為自己的錯誤進行檢查,並發表了公報,認為軍國主義和納粹主義的喧囂氣氛籠罩了這屆奧運會,產生了可悲的後果。
托米·史密斯因提倡改善黑人處境被取消金牌在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上同樣發生了較小的政治抵制。托米·史密斯(Tommie Smith)是本次奧運會200米賽跑奧運金牌得主,因為在頒獎台上提倡改善黑人處境,就被取消金牌。
伊朗和以色列的政治問題也反映在奧運會上。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兩次獲得柔道世界冠軍的伊朗運動員阿拉什被伊朗國內認為是最有可能為伊朗隊奪得第一枚金牌的運動員,但是他卻因為不願意與以色列選手對壘,用自己的行動宣布退出了本屆的奧運會。
暴力
盡管顧拜旦一直盼望著奧運會能給人民帶來和平,但總的來說奧林匹克沒有給世界帶來和平。事實上,由於戰爭的干預,奧運會曾經停辦三次: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1916年的奧運會被迫取消;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1940年和1944年的夏季和冬季奧運會都被迫取消。
恐怖主義也成為了對奧運會一個新的威脅。
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就發生了一起震驚世界的「慕尼黑大血案」。8名全副武裝的巴勒斯坦「黑九月」恐怖分子趁著漆黑的夜色,突然闖入奧運村以色列代表團駐地。以色列舉重教練、運動員約瑟夫·羅曼被擊斃而倒在血泊中。恐怖分子劫持了以色列9名運動員和兩名教練作為人質,提出在上午9點前,釋放關押在以色列監獄的256名巴勒斯坦政治犯的要求。以色列政府拒絕了釋放政治犯的要求,但同意考慮埃及將人質轉移到開羅再進行談判的建議。與此同時,國際奧委會也授權國際奧委會埃及委員艾哈邁德·圖尼與恐怖分子談判:在釋放人質條件下,保證恐怖分子安全離境,並支付他們巨額資金。但遭到拒絕。晚10時許,西德同意「黑九月」的撤離要求,用直升飛機將恐怖分子和人質運往斯滕費爾德布魯機場,然後轉機離境。警方原擬乘換機之機,營救人質,但未成功,9名人質全部喪生。8名恐怖分子也被擊斃。西德在這次營救中也犧牲了1名警察和1名飛行員。大會被迫停辦一天,使原擬9月10日閉幕的奧運會,延期至9月11日,這在奧運會歷史上也是第一次出現。
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中,百年奧林匹克公園(Centennial Olympic Park)被炸彈擊中,造成2人死亡,111人受傷。2003年5月31日,經過長達5年的追捕,公園爆炸案的主謀,反猶太分子埃里克·羅伯特·魯道夫(Eric Robert Rudolph)被捕。
2002年鹽湖城冬季奧運會是2001年美國「9.11事件」後第一屆奧運會。從這屆奧運會後,奧運會被要求必須建立極高的安全保衛以防止有可能的恐怖主義襲擊。
I. 什麼是體育文化
體育文化,大而言之,指體育運動本身所蘊含的、圍繞體育運動所形成的一切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總和。小而言之,又可指體育運動某一方面的文明因素。體育文化的主體是人類,是人類特有的社會文化現象和文明的成果,泛指人類在體育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J. 中西體育文化的差異有哪些
國傳統體育就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悠悠五千年文明,孕育了極具意境和內涵的燦爛的凝聚了東方智慧的傳統體育文化,在當今世界體育文化的大家庭中獨樹一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哲學上講,以奧林匹克為代表的西方體育追求的是人類的可能性,即人類可以做到什麼;而東方體育文化則要說明人類的必要性,即人類應該做到什麼。西方體育主張『永無止境』,『超越極限』,『全力以赴』;而東方體育則強調『點到為止』,『適可而止』這兩方面對於人類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國體育文化憂思錄》,盧元鎮)可見,東西完全不同風格的體育文化,都是人類寶貴的財富。
眾所周知,西方的殖民擴張將其文化散布到世界,西方文化成了世界的主流文化。從工業革命開始,西方文化以其驚人的速度開始向全世界擴張。科學理性是其本質特徵,在這樣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主導下,西方的理性科學創造了燦爛的現代文明,實現了文明的歷史飛躍。
西方體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繁榮,進而推向全世界的。西方體育是西方文化的產物,以其不可抵擋的勢頭迅速滌盪和俘虜了全世界。中國也不例外,中國傳統體育在西方體育沖擊下陷入了苟延殘喘的地步,游離在文化的邊緣。
但隨著文明進一步發展,人們發現工具理性已經不符合現代文明的要求。人們開始反思關於生命的意義。從此開始尋找新的出路。今天在全世界把目光開始集中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智慧上來時,我們並沒有認真的去迎接全世界善意的目光,被國外奉為無價之寶的東西,竟被國人們隨意的糟蹋和拋卻。
這是誰的悲哀,小一點說,是中國的悲哀,大一點說,是全世界的悲哀。無論是中國醫學,還是傳統體育,在國外的發展並不比在國內差,相反,甚至遠遠超過了在國內受關注的程度。中國醫學就是典型的例子,而代表傳統體育核心的武術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