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把握一節體育課的教學目標
首先要明確你要教授學生什麼。比如你要叫學生進行跳高,那麼你就要從基本的地方抓起,尤其是下肢力量,這個可以讓學生進行蛙跳或者是蹲跳起來進行練習;其次,你要對學生的動作做一個教學,主要是學生過桿的動作,你可以採用傾斜桿的方式或者是跳橡皮筋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教學,這樣學生就可以掌握你所教授的技術動作了,同時利用橡皮筋學生也可以克服恐懼心理。最後就是當學生都將技術動作掌握後你就可以利用比賽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考核和技術評定。
❷ 如何實現高中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
新大綱的頒發,標志著學校體育和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向前邁進了一步,它是九年義務體育教學改革的繼續與發展,也是一個跨世紀的工程,總結了學校體育的科學研究成果和體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歷史經驗證明,歷次新大綱的制訂和頒發,都是我國學校體育歷史經驗的總結,同時又是新一輪體育教學改革的開始。根據新大綱的要求,以素質教育為主線,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認識,是完善高中體育教育的必經之路。
高中新大綱所規定的體育教學目的有三個:
1.全面鍛煉學生的身體,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在初中體育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理機能、身體素質和基本運動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2.掌握體育的基礎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和能力,為實現終身體育奠定基礎,使學生進一步獲得體育、保健的基礎理論知識;從事體育鍛煉、體育娛樂、衛生保健和其它社會體育活動的必要技術、技能與方法;增強體育、保健意識,培養體育興趣和愛好,提高體育、保健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學生的情操。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教育,提高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創新、合作和應變能力,以及自立自強、堅毅勇敢、頑強拼搏和開拓進取的精神;培養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文明行為,使學生樹立健康的審美觀點,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
這三項內容是高中體育教學目的的整體,它們之間是互相聯系和融合的。高中體育教學目的是整個高中各年級、各項教學內容和教學管理、評估的出發點和歸宿。那麼,提高高中體育教育水平有什麼重要的意義呢?
首先,高中學生的身體發展尚處於發展階段。
好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而處在高中階段的學生有很重的學習任務,往往缺乏運動量。因此,如何上好體育課以達到教學目標相當重要。
體育課程是理論與實踐結合十分緊密的學科,在制定教學方案時,必須以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徵為基礎,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高中學生的生長發育、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發展具體情況如何呢?他們一般15到19歲,剛進入緩慢的增長期,除少數發育指標外,大部分指標仍處於正向增長期。近幾年對全國學生前後進行的近100萬學生體質與健康的調查、測試與研究,所獲得的有效數據表明,在高中年齡段的漢族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如50米跑、1000米跑(男生)、800米跑(女生)、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男生)、斜身引體(女生)等項目的指標,除個別項目略呈平穩的下降趨勢外,絕大多數項目的指標都呈緩慢上升趨勢。因此,抓住高中階段的有利時機,全面地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內臟機能的發展,對他們的整個人生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的關鍵時期。教師要教會他們鍛煉身體的方法,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打好強身健體的基礎,即既保證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又為未來的發展打好基礎。歸根到底是全面鍛煉身體,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培養對體育的興趣,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習慣,逐漸形成較為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因此,在高中學生的體育教學中,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仍是主要目標,這一基礎目標的完成是很關鍵的。
其次,體育是高中學生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生的體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的主要組織形式,體育教學目的的完成直接影響學校體育目的的完成和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也影響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的優秀的新生和為國家培養優秀的勞動後備力量。體育課程作為一個學科,同各種教學和學校的各項教育活動相配合,共同完成高中的教育目的。
最後,教師要特別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利用體育教材的特點,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自覺性、組織性、紀律性、集體榮譽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頑強的精神等。
這三點的有機結合對體育教學工作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❸ 制定一節體育課的教學目標(小學或中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領域目標、水平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這些已深深地印在了廣大小學體育教師的腦海中,但是,如何有效地達成這些目標,在實踐上顯然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目標教學」模式是其理論依據是「掌握學習」理論。「掌握學習」理論是美國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學家布盧姆於20世紀70年代提出來的。「掌握學習」要求教師對教學目標進行精選和結構化,在學生學習鍛煉的過程中,進行適時形成性評價,為不同的學生設計「矯正學習」或「深化學習」,從而使大多數學生達到課程目標所規定的掌握標准。
小學體育課,非常適宜實施這種模式,為此,我把目標教學細化為五個環節,即預設目標——展示目標——實施目標——評價目標——矯正補救目標。模式只是一種流程,要想真正達成目標,還需要對模式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性研究,以期在有限的四十分鍾課堂教學時間內,讓全體學生獲得最大的發展和提高,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
一、 有效地預設目標
預設目標,功夫在課前,要達成有效,必須要求教師在深刻地理解教材、全面地了解學情基礎上確定教學目標的定位,使之切合於學生的實際和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師要有能力把體育課的水平目標分散到各個單元目標中,把單元目標分散到各個課時中。
1、吃透課標是關鍵。體育教師在授課前,應根據體育課程標准,理清該課程的內容體系,明確各塊教學內容的知識點及其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避免目標制訂中的盲目性。甚至要思索一系列核心問題:對於目標而言,什麼是最有價值的?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那條路是捷徑?用什麼方法最奏效?
2、目標細化是前提。體育教師制訂教學目標,表述應當具體明確和行為化。目標應當含三個內容:條件(在什麼條件下)、內容(做什麼)、標准(做到什麼程度)。如水平三排球墊球教學目標可這樣制訂:同伴拋球(條件),能將球墊至(做什麼)3米高3米遠的同伴手中(標准)。在教學目標的制訂中,一堂課不需要五個領域目標面面俱到,否則只會限入形式主義。
二、 有效地展示目標
展示目標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教師在每一節課中都要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使學生能夠緊緊圍繞目標學,把教師的教的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的目標。
1、課始集中展示。這段時間學生的注意力最集中,當然效果也最好。教師可通過口述、藉助小黑板、小卡片向學生展示本堂課教學目標,其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參與意識和目標意識。
2、課中分散展示。小學體育課基本上是模塊教學。一個內容一個具體的目標,這種展示方法具有即時性,對於要求更為細致的目標,老師可以採用這種方法。具體實施中也可藉助小組長的力量進行。
三、 有效地實施目標
教師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精選教學內容,通過示範、講解、練習、游戲、比賽等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能夠緊緊圍繞目標學。
1、教材要精選。目標統領教材,教材為實現目標服務。教材選擇要面向全體學生,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考慮學生的興趣能力愛好。特別是對競技項目的教材要會科學地改編,比方說,降低排球網的高度,縮小排球場的面積;接力賽的編排採用男女混合比賽等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方法要優化。「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重在得法,貴在創法。」要圍繞學生的身體練習這一主要手段,開展方法的優化活動。比如,水平二跳遠的練習,為了達成「知道要跳得遠必須要有一定的騰空高度」的目標,可以採用觀察法、嘗試練習法、輔助練習法等。通過觀看優秀運動員的視頻,通過學生自己的嘗試練習,通過跳過踏跳板前一米處放約30厘米橫繩的方法來理解這一知識性目標。
3、過程要簡約。只要能達成教學目標,過程越簡約越好。我一直反對那種不切實際的,動用大量人力物力的體育課,因為這些平時根本沒辦法上。一是組織過程要嚴密,隊伍調動要有序,並盡可能減少教學過程中的隊伍調動,以增加學生的練習時間;二是要合理准備器材,既夠用又能快速有序地得到。
四、 有效地評價目標
沒有評價的目標教學是不完全的目標教學。評價既是實現目標的手段,又是促進目標達成的動力。評價目標同展示目標對應,一節課學習的目標有哪些,學生的學習是否達到目標的要求,就是通過評價目標這一環節來獲取反饋信息。
1、時間上,評價要及時。體育學習過程的評價有時是與教學過程緊密相連的。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會出現與教學目標相背離的現象。作為教師,在巡迴指導的過程中,一定要有敏銳的捕捉能力和思考能力,及時發現,即時評價。
2、方法上,評價要以鼓勵期待為主。積極性的鼓勵評價,是促進學生朝著目標前進的動力與源泉,比如,讓學生展示優美的技術動作;比如表揚學生「流血不流淚」的頑強品質。體育場上,每個孩子是有差異的,對於與目標差距較大的學生,我們要學會期待,比如,膽子大一點,你一定能從山羊上越過去;你一定會像某某同學一樣,一定行的,如果你能將出手角度再大一點,一定能將壘球投得更遠。
3、手段上,口頭語言與身體語言並用。體育評價的語言一般比較簡潔、有力。當學生達成目標的時候,一般採用「好」、「很好」、「不錯」、「有創意」、「動作真美」等。體育是一項以身體說話的運動,我們更要重視身體語言的評價,特別是在室外,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滿意的點頭、一個翹起的大拇指、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輕輕的撫摸,都可以促進學生向目標邁進。
4、形式上,個體評價與團隊評價結合。小學生的體育學習,離不開團隊,而社會適應能力本身就是體育學習的目標,我們做體育老師的,也應重視團隊的評價,促進學生由自然人向社會人轉化。
五、有效地矯正補救目標
體育課堂中,有人達不成目標怎麼辦?我們必須及時做好補救工作,以求人人學會。特別是對那些距教學目標較遠的學生要提供必要的幫助和補救,使之達到最基本的要求,以確保體育教育質量的提高,這是保證目標教學模式有效性的十分重要一環。
1、矯正補救要及時。體育課是一種技能課,它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如果錯誤的動作得不到矯正,那麼就會不斷地復習錯誤動作,進行掌握錯誤的動作,所以我們體育教師必須在運動技能形成的初期——泛化階段,幫助學生矯正錯誤。矯正的最好時機是緊跟評價後進行。作為老師,要會分析產生錯誤動作的內在和外在的原因,尋找到最佳的矯正錯誤的方法和途徑。當然其它的一些與五大領域目標背離的也是一樣需要矯正的。
2、矯正補救要因人而異。如果在前四個環節中,我們的教學是有效的話,那麼需要矯正補救的可能是三類學生,一是體能體質弱的學生;二是學習態度不好的學生,三是智力心理存在障礙的學生。這些學生在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存在的問題是不一樣的,我們在矯正補救時,應當區別對待。比如,對於體能體質弱的學生,我們需要矯正的是動作的掌握,需要補救的是循序漸進地提高身體素質。
「目標教學」模式五環緊密相連。只要我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勤加研究,按序操作,一定能促進學生的進步與提高,一定能使教學更有效,一定能使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得到更大的收獲。
❹ 體育教學目標怎麼寫
上半學期體育教學目標
隨著社會進步和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 、規范的體育課程管理體系勢在必行。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增強學生體質為中小學體育教學的首要目標 。
體育教學目標是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的具體體現,是體育教師組織和進行體育教學活動的指南,也是評價體育教學質量標準的依據。
一、 明確新課程的教學目標
以本為本,以綱為綱,靈活執教,確保教學目標的完成與實施 。小學體育教學目標如下:
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2.增強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表現出人際交往能力和合作的精神。
4.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二、通過分析低年級的基本情況(一至三年級),應達到了解和掌握以下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具體目標:
1.讓學生了解什麼是體育課,體育課與其他課程的區別以及為什麼要上體育課,懂得上體育課的常規。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上好體育課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是學生能積極參加課內外的各項體育活動。
3.使學生初步了解認識學校運動場及場地內主要器材的名稱、用途。
4.使學生初步掌握一些簡單的隊列隊形如立正、稍息、看齊、報數、原地轉發等動作方法。
5.使學生懂得在游戲中只有與同伴團結協作,密切配合,共同遵守規則,才能使游戲順利進行。
6.引導學生掌握各種不同姿勢自然走的正確方法,培養走的正確姿勢。
7.在個人和集體的活動中,既要讓學生充分自我表現,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組織紀律性。
通過分析高年級的基本情況(四至六年級)應了解和掌握一下體育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知道在某些活動中的一些自護自救措施,以及能夠選擇安全的環境來進行體育鍛煉。
2.讓學生了解在體育活動以及學習和生活中尊重、關愛他人的重要性,並能掌握尊重、關愛他人的方法。
3.讓學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點和自身發育情況,關注青春期的衛生與健康,初步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
4.學會蹲距式起跑的基本姿勢,掌握起跑後加速跑、途中跑和終點沖刺的正確方法,改進快速跑技術,提高快速跑能力,培養跑的正確姿勢。
5.發展學生的快速反應、靈敏、協調、速度等身體素質,提高內臟器官功能,促進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
6.讓學生正確掌握快速蹬地起跳的動作方法,提高單、雙腳跳躍的能力等。
三.通過學期體育教學目標,明確課程標準的要求,使學生基本掌握教學內容,做到安全第一並且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到適度、適量,並且落實到每個學生。進而促進學生體質的增強、能力的提高。
下半學期體育教學目標
隨著社會進步和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 、規范的體育課程管理體系勢在必行。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增強學生體質為中小學體育教學的首要目標 。
體育教學目標是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的具體體現,是體育教師組織和進行體育教學活動的指南,也是評價體育教學質量標準的依據。
一、 明確新課程的教學目標
以本為本,以綱為綱,靈活執教,確保教學目標的完成與實施 。小學體育教學目標如下:
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2.增強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表現出人際交往能力和合作的精神。
4.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二、根據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一至三年級學生在本學期應到達掌握以下技能與知識的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早操和課間操是學校體育活動的內容之一。
2.強化學生關注自己生長發育的一是,激發學生為了有良好的身體而參加體育鍛煉和人身上體育課的積極性。
3.激發學生興趣,樂於並能主動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4.學會30米快速跑的動作,能以最快速度跑完全程。
5.發展學生一般耐久跑能力,培養跑的正確姿勢。通過各種簡單的跳躍練習,發展身體的靈活性,協調與跳躍能力。
6.通過體操的學習,使學生發展身體的協調性,動作的節奏感、韻律感,培養身體的正確姿勢。
7.知道簡單的原地和行進間的隊列隊形的動作要求,掌握簡單的隊列隊形的動作
方法。
通過分析高年級的基本情況(四至六年級)應了解和掌握一下體育知識與技能:
了解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及不良情緒對生活、學習、鍛煉的消極影響。學會在不良情緒狀態下調節情緒的方法。
學會耐久跑的方法,初步形成彎道跑的正確身體姿勢,掌握正確的呼吸與分配體力的方法。
學習和掌握單、雙手推、擲實心球的基本動作,發展力量和協調素質,提高投擲活動能力。
進一步學習隊列隊形的練習,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與團隊精神,明確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培養正確的身體姿勢、高尚的情操與審美觀。
通過體操的學習,使學生發展身體的協調性,動作的節奏感、韻律感,培養身體的正確姿勢。
三.通過學期體育教學目標,明確課程標准具體要求,使學生基本掌握教學內容,做到安全第一並且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到適度、適量,並且落實到每個學生。進而促進學生體質的增強、能力的提高
❺ 體育實踐課的教學目標
我雖然不是老師,但對這一方面也還有所了解。最早開設體育課是為了響應國家的德智體美勞理念的發展,這是國家層面的目標;要說體育實踐課真正的目標就是增強孩子們的體質,讓孩子們可以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能夠更好地學習。體育科可以讓人暫時忘記煩惱,頭腦神清氣爽,有利於更好地學習。
❻ 如何制定體育課的教學目標
新課標下制定體育課的教學目標方式有兩種:1.按照水平來制定。體育課共分五個領域(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一般只選其中三個即可。因為選擇的教學目標越多越難實現,所以必須按照符合水平條件制定教學目標。2.按照學生的發展觀(包括認知,技能和情感)來制定目標。
比如在教學目標制定中,不光要寫清楚教的內容,關鍵還要把教學重點寫清楚。如:上立定跳遠課要制定教學目標。立定跳遠看似簡單,其實做好它並不容易,它分起跳,騰空,收腹,落地四個步驟,光一節課不可能掌握,因此要根據所學課時來制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❼ 淺談怎樣實現體育課堂教學的目標
體育課堂教學目標是在體育課程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根據教材、學生、場地器材條件等,針對一次課設定的具體明確、易於觀察和測量的一類行為方式,是教師對學生發展變化的一種期望。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對於教師正確地認識學生,實現高效的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們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對於課堂教學目標制定不明確,指導性、可執行性不強,往往與教學目的混淆,不利於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就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進行探討,為提高教師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水平提供借鑒。
一、體育課堂教學目標與體育課堂教學目的的區別
很多體育教師在制定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時候,往往與教學目的相混淆,影響了體育教學中對教學任務的可執行度。那麼,體育教學目的和體育教學目標有什麼區別和聯系呢?兩者的聯系在於都是圍繞著體育教學活動的一種預期,都具有指導性。區別在於,體育教學目的是對體育教學意圖的一種廣泛的陳述,是從宏觀角度進行論述的。一般體育教學目的用詞為:「掌握」「鞏固」「理解」等。教師不易觀察到它們的變化以及變化程度。教學目的一般被採用在教學大綱中和上級的指導文件中。
教學目標一般多用於針對一次課的體育課堂。教學目標是對體育教學意圖的一種具體的陳述,是從微觀角度進行論述的。是對通過一次課的教學後,學習者應該獲得什麼能力的一種具體的陳述。比如,對於單手肩上投籃新授課的教學目的經常採用的陳述一般是「初步掌握單手肩上投籃技術」,在這句話中,用了「初步」這個詞,那麼什麼是初步掌握,初步掌握是要求學生掌握到什麼程度,這里都沒有一個可以衡量的標准,從而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對自己的教學效果進行科學的評估。如果同樣一個內容,用教學目標來表述,可以是「80%的學生能夠站在罰球線處,採用單手肩上投籃技術進行投籃,命中率在40%以上」。那麼,通過這種精確的表述,教師本身和教學評價者可以對教師教學的效果進行非常直觀的評價,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
1.運動技能目標的設定
運動技能目標即通過一次體育課的學習,學習者應該掌握什麼樣的技能,掌握到什麼程度。運動技能目標是顯性目標,即我們能夠反映出學生通過學習所產生的預定的、明顯的、看得見的變化。它反映了課的內容,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效果,是教師教學質量的直接體現。在運動技能目標設定時,應該注意的是,目標中完成的任務是教師能夠觀察到的學習行為,不能用「掌握」「基本掌握」等抽象動詞表達。另外,在運動技能目標的設定中,應該清楚地表達學生的學習條件、完成學習的程度,學生在學習結束後應該達到的水平。其次,技能目標的設定要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技能目標一般包括以下四方面的要素:「誰」「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在什麼條件下」。「誰」,是指學習的對象,即學生。教學目標制定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期望和預計,因此,教學目標的對象不是教師本人,而是參與學習的學生。同時,我們要注意,這里的「誰」,是教師對能夠達到學習目標的學生人數的預估,即不一定是全體學生,可能是大部分學生,但是不能只是一小部分學生,因為教學是面向全體的,如果只有一小部分學生能夠達到學習的要求,顯然,教師的教學是失敗的。「做什麼」,是指一次體育課中學習什麼樣的運動技能,在此,應該是課中的主要學習內容,如一節課中教師安排了學習籃球運球上籃和素質練習快速跑,那麼在技能目標設定時應該針對籃球運球上籃這一內容來表述,素質練習快速跑只是輔助教材。「做到什麼程度」,是對學生通過一次課的學習後所掌握的運動技能的一種預測性的描述。如通過單手肩上投籃的學習,學生的投籃命中率達到60%。「在什麼條件下」,是指完成前階段「做到什麼程度」的條件,如還是針對前面的單手肩上投籃命中率要到達60%的條件是站在罰球線位置。這個完成的條件根據教學的進度和學生的掌握程度可以不斷提高要求,如對於技術動作掌握較好的學生,可以要求在籃圈到罰球線為半徑的弧線任意一點進行投籃。
2.身體素質目標的設定
身體素質目標是指通過一節體育課的學習,對學生什麼樣的身體素質進行影響和提高。身體素質目標一般包括以下幾種:靈敏素質,進行的練習有快速啟動和停止,改變方向,改變高度等。身體平衡素質,進行的練習有身體平衡、靜態平衡和動力平衡。身體協調素質,進行的練習有眼手的協調、眼和足的協調練習。速度素質,進行的練習有腿部快速運動練習和手臂的快速練習。耐力素質,一般包括心血管的耐力和運動系統的耐力練習。柔韌素質,一般包括頸部柔韌、軀干柔韌、四肢柔韌、手足的柔韌等方面的練習。力量素質,一般包括臂力、腿部力量、全身力量等方面的練習。爆發力素質,一般包括手臂的爆發力和腿部的爆發力。在一次課的安排中,主教材對於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是要重點突出的,如快速跑的教學主要提高學生的速度素質和爆發力。另一方面,輔助教材對於素質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教師在安排輔助教材時應該考慮到練習項目對於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的作用。
3.情感目標的設定
情感涉及學生的態度、動機和價值觀等方面,情感目標指學生通過教學後獲得的感受、興趣、鑒賞等心理方面的影響,屬於隱性目標。情感目標是對學生心理獲得的一種描述。情感目標的培養很難在短時間內直觀地觀察到,但是情感目標非常重要,是實現體育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教師的組織、語言、練習內容、學生課堂中相互間的關系時時影響著學生的情感,因此,我們在制定情感目標時,要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的組織、教學方法和教師的教學行為來制定一次課的情感目標。
三、設定教學目標應該注意的問題
(1)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對學生學習行為的描述,而不是教師的教學行為。因為實現目標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通過教學來讓學生實現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始終是圍繞著學生來制定的。
(2)一次體育課教學目標是對學生通過這次課的學習所要達到的最終學習效果,而不是對學習的過程和教學程序的描述。
(3)教學目標的設定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得太高學生無法達到,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制定太低,學生不要經過努力就可以達到,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教學目標的制定要本著「跳一跳才能達到」的原則,也就是說,學生要經過一定的努力才能夠達到。同時,為了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我們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制定不同的目標,有利於提高全體學生的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
(4)設定教學目標要在以運動行為目標為主導的前提下,兼顧情感目標。即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通過練習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還要通過教學的組織、教師的教學行為來促進學生情感素質的提高。
(5)情感目標的制定要考慮通過教學對學生情感影響的實際效果,實事求是,不能一味地將情感目標擴大。
❽ 什麼是體育課程教學目標
新課標下制定體育課的教學目標方式有兩種:1.按照水平來制定。體育課共分五個領內域(運動參容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一般只選其中三個即可。因為選擇的教學目標越多越難實現,所以必須按照符合水平條件制定教學目標。2.按照學生的發展觀(包括認知,技能和情感)來制定目標。
比如在教學目標制定中,不光要寫清楚教的內容,關鍵還要把教學重點寫清楚。如:上立定跳遠課要制定教學目標。立定跳遠看似簡單,其實做好它並不容易,它分起跳,騰空,收腹,落地四個步驟,光一節課不可能掌握,因此要根據所學課時來制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❾ 當代高校體育課教學目標是什麼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綱要》自2002年新學年開始先在教育部直屬高校中施行,以取得經驗。2003年新學年開始在全國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各地、各校在施行中有何意見和建議請及時告我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已經施行《綱要》的學校即不再施行教體〔1992〕11號文件。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
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使當代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務院批准發布實行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精神,在總結高等學校體育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特製定本綱要。
本綱要是國家對大學生在體育課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時期普通高等學校制訂體育課程教學大綱,進行體育課程建設和評價的依據。
一、課程性質
第一條體育課程是大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為主要目標的公共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
第二條體育課程是寓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於身體活動並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徑。
二、課程目標
第三條基本目標
基本目標是根據大多數學生的基本要求而確定的,分為五個領域目標。
運動參與目標: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活動並基本形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基本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能夠編制可行的個人鍛煉計劃,具有一定的體育文化欣賞能力。
運動技能目標:熟練掌握兩項以上健身運動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運動能力;掌握常見運動創傷的處置方法。
身體健康目標:能測試和評價體質健康狀況,掌握有效提高身體素質、全面發展體能的知識與方法;能合理選擇人體需要的健康營養食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體魄。
心理健康目標:根據自己的能力設置體育學習目標;自覺通過體育活動改善心理狀態、克服心理障礙,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運用適宜的方法調節自己的情緒;在運動中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成功的感覺。
社會適應目標:表現出良好的體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第四條發展目標
發展目標是針對部分學有所長和有餘力的學生確定的,也可作為大多數學生的努力目標,分為五個領域目標。
運動參與目標: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能獨立制訂適用於自身需要的健身運動處方;具有較高的體育文化素養和觀賞水平。
運動技能目標:積極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發展自己的運動才能,在某個運動項目上達到或相當於國家等級運動員水平;能參加有挑戰性的野外活動和運動競賽。
身體健康目標:能選擇良好的運動環境,全面發展體能,提高自身科學鍛煉的能力,練就強健的體魄。
心理健康目標:在具有挑戰性的運動環境中表現出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
社會適應目標: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主動關心、積極參加社區體育事務。
三、課程設置
第五條普通高等學校的一、二年級必須開設體育課程(四個學期共計144學時)。修滿規定學分、達到基本要求是學生畢業、獲得學位的必要條件之一。
第六條普通高等學校對三年級以上學生(包括研究生)開設體育選修課。
四、課程結構
第七條為實現體育課程目標,應使課堂教學與課外、校外的體育活動有機結合,學校與社會緊密聯系。要把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課外體育鍛煉、校外(社會、野外)活動、運動訓練等納入體育課程,形成課內外、校內外有機聯系的課程結構。
第八條根據學校教育的總體要求和體育課程的自身規律,應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多種類型的體育課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別、班級建制,重新組合上課,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需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運動實踐教學中注意滲透相關理論知識,並運用多種形式和現代教學手段,安排約10%的理論教學內容(每學期約4學時),擴大體育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第九條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努力倡導開放式、探究式教學,努力拓展體育課程的時間和空間。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應具有自主選擇課程內容、自主選擇任課教師、自主選擇上課時間的自由度,營造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氛圍。
第十條應把校運動隊及部分確有運動特長學生的專項運動訓練納入體育課程之中。對部分身體異常和病、殘、弱及個別高齡等特殊群體的學生,開設以康復、保健為主的體育課程。
五、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
第十一條確定體育課程內容的主要原則是:
健身性與文化性相結合。緊扣課程的主要目標,把「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作為確定課程內容的基本出發點,同時重視課程內容的體育文化含量。
選擇性與實效性相結合。學校應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地域、氣候、場館設施等不同情況確定課程內容,課程內容應力求豐富多彩,為學生提供較大的選擇空間。要注意課程內容對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實效性,並注意與中學體育課程內容的銜接。
科學性和可接受性相結合。教學內容應與學科發展相適應,反映本學科的新進展、新成果。要以人為本,遵循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興趣愛好,既要考慮主動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也要考慮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學生所用,便於學生課外自學、自練。
民族性與世界性相結合。弘揚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汲取世界優秀體育文化,體現時代性、發展性、民族性和中國特色。
充分反映和體現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制定的《學生體質健康標准(試行方案)》的內容和要求。
第十二條教學方法要講究個性化和多樣化,提倡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助活動,努力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不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和練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
六、課程建設與課程資源的開發
第十三條體育教師是課程教學的具體執行者和組織者。學校應當在上級行政部門核定的教師總編制內,按照體育課程教學計劃授課、開展課外體育活動以及完成培養優秀體育人才訓練的任務,配備相應數量合格的體育教師。
第十四條體育教師要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業務素養。學校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體育教師定期接受教育培訓,不斷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逐步提高學歷水平,從而提高體育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以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
第十五條體育教師在強化培養人才職能的基礎上,逐步加強學校體育科學研究的職能和社會服務(含社區體育)的職能,開展經常性的科學研究和教育教學的研究,不斷推廣優秀教學成果。
第十六條學校應當按照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及有關規定進行規劃和建設,創造條件滿足體育課程的實際需要,採取措施延長體育場館、設施的開放時間,提高對各項體育設施的利用率。
第十七條要建立、健全體育課程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教師培養聘任制度;各類教學文件和教師、學生考核資料須歸檔立案;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測試管理系統;建立體育場館設施、器材的管理系統;逐步實現體育課程管理的科學化、系統化和計算機網路化。
第十八條各校應根據本綱要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制訂教學大綱,自主選擇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改革和試驗,加強教學過程式控制制,防止以改革之名行無政府主義之實的不良現象發生。根據體育課程的實際情況,為確保教學質量,課堂教學班人數一般以30人左右為宜。
第十九條體育課程教材的審定工作由教育部全國高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統一規劃與組織。本著「一綱多本」的原則,博採眾長編寫高質量的教材。未經全國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審定通過的體育課程教材,各地、各高校均不得選用,以杜絕質量低劣的教材進入課堂。
第二十條因時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是課程建設的重要途徑。如:充分利用校內外有體育特長的教師、班主任、校醫、家長、學生骨乾等,開發人力資源。
充分利用校內外的體育場館設施,合理布局,合理使用有限的物力和財力,開發體育設施資源。
做好現有運動項目的改造和對新興、傳統體育項目的利用,開發運動項目資源。
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播、電視、網路等)獲取信息,不斷充實、更新課程內容。
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和節假日,開展家庭體育、社區體育、體育夏(冬)令營、體育節、郊遊等各種體育活動,開發課外和校外體育資源。
充分利用空氣、陽光、水、江、河、湖、海、沙灘、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條件,開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學與訓練,開發自然環境資源。
七、課程評價
第二十一條體育課程評價包括對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和課程建設等三個方面。學生的學習評價應是對學習效果和過程的評價,主要包括體能與運動技能、認知、學習態度與行為、交往與合作精神、情意表現等,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定等方式進行。評價中應淡化甄別、選拔功能,強化激勵、發展功能,把學生的進步幅度納入評價內容。教師的教學評價內容主要包括教師業務素養(專業素質、教學能力、科研能力、教學工作量)和課堂教學兩個方面,可通過教師自評、學生評價、同行專家評議等方式進行。課程建設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課程結構體系、課程內容、教材建設、課程管理、師資配備與培訓、體育經費、場館設施以及課程目標的達成程度等,採用多元綜合評價的方式進行。評價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反應,重視社會有關方面的評價意見。
第二十二條體育課程建設的評價由教育部組織進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應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製定評價方案,定期表彰和獎勵有突出貢獻的個人和成績優秀的單位。教育部在四年一次的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上進行全國性表彰和獎勵,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導向和激勵作用。
八、附則
第二十三條本綱要適用於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普通高等學校體育類專業不適用本綱要。
❿ 如何確定初中體育課教案中的教學目標
初中體育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初一體育與健康 (接力賽 )
二、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是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年齡為13歲左右,正處於青春初期,朝氣蓬勃、富於想像和挑戰,好勝心強,愛表現自己,對接力跑運運比較喜愛,因此對本次課內容將會表現出較強的求知慾。但由於他們的神經系統興奮占優勢,並極易擴散,且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時間不長。
本班共50人,男生23人、女生27人,該班學生各方面素質比較好,同學間團結互助,班集體初步形成,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識,但與他人合作方式存在一定困難,學生求知慾強,學習積極性高,上進心強,平時活潑、好動,心理素質較好。但存在體質普遍較弱、運動技術較差的現象。所以在教學中採用有趣性的組織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三、教材分析
教材的主要內容為接力跑,選自中學《體育與健康》教材全一冊內容。接力跑是由短跑和傳接棒技術組成集體配合的徑賽項目,它既能發展學生的快速奔跑能力,又有良好的綜合健身作用,能夠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積極進取和拼搏精神。在學校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田徑正式比賽的接力跑項目有男女4x100米接力,4x400米接力,它是由四人配合,各跑一段距離完成全程跑。學校中以4x100米接力運用練習的比較多。所以這一運動,特別受學生歡迎。接力跑的基本技術由傳、接棒方法的上挑式和下壓式兩種,起跑方式採用蹲踞式起跑技術。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初步掌握上挑式傳接棒技術動作要領
2、能力目標:在初步掌握上挑式傳接棒技術的基礎上,能夠比較協調的進行傳接棒配合,發展學生的位移速度,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機智、互幫互學的協作精神、競爭意識和互相配合,密切協作的集體主義榮譽感。
重點:傳、接棒技術
難點:掌握傳、接棒時機。
六、教法設想
1.採用圖片教學,配合師生互動演習,這樣能夠體現內容的直觀性,學生領會意圖快,容易接受。
2.分組練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通過多次和反復練習,達到熟練。
3.組織小組間接力賽,增加競爭性和娛樂性氣氛。
易犯錯誤:
起動標志不準確;伸臂過早;傳接棒不準。糾正方法:
初步確定起跑標志後,根據傳接棒同學的具體情況,作具體的調整,可在起跑處放小紙團作為標志物;未聽到到信號,一般不做伸臂接棒准備,熟練後可不採用信號;明確傳接棒時機和方式,只有通過多次反復練習,才能達到熟練無誤。
七、教學流程
接力跑教案
教
學
內
容
接力跑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初步掌握上挑式傳接棒技術動作要領
2、能力目標:在初步掌握上挑式傳接棒技術的基礎上,能夠比較協調的進行傳接棒配合,發展學生的位移速度,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機智、互幫互學的協作精神、競爭意識和互相配合,密切協作的集體主義榮譽感。
教學內容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組織與要求
課堂常規
1、 教師提前到達,做好准備與檢查工作
2、 接受體育委員報告,向學生問好
3、 宣布本課內容,學習目標
1、 體育委員整隊,報告人數,向教師報告
2、 向教師問好
組織:四列橫隊
××××××
××××××
××××××
××××××
要求:精力集中;精神飽滿;認真聽講;明白目標;做好安全檢查。
隊列隊形練習:正反螺旋形走
游戲
徒手操
迎面接力跑
傳接棒技術教學
學生自由練習傳接棒技術
往返和圓周接力跑
理放鬆活動和本課小結
教師講解正反螺旋形走的動作要領和練習方法,口令指導學生練習,並隨隊伍的行進而移動。
教師提出組織形式和要求
觀察並參與學生練習,鼓勵學生嘗試各種練習。
教師觀看學生練習,並能指出學生練習過程中的不足
教師提問:成功的接力跑主要取決於哪些因素?
教師觀看學生練習後進行提問並歸納總結:取決於正確的傳接棒方式、強烈的競爭意識、同伴之間的密切配合和良好的體育道德
據學生的練習情況及時引導學生學習傳接棒技術
教師講解示範傳接棒的動作:立棒式、上挑式、下壓式
學生自由組合或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各種傳接棒方式的練習
教師巡迴觀看學生的練習,並能及時指出練習中的不足
進行個別輔導和集體講解
教師安排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接力跑練習
教師講解練習的方法和要求
教師對學生的練習進行及時的講評,作出合理的評價
鼓勵表揚表現突出的學生
個別輔導和集體講解相結合,觀察練習及時反饋
1、 教師帶領學生邊聽音樂邊進行放鬆練習
2、 教師對本課內容恰當的評價,肯定學生成績,指出以後要改進的地方,鼓勵學生堅持經常性的練習
學生明確練習方法後隨教師口令認真進行練習
學生自由組合進行自主練習:踢毽、跳繩、游戲等
學生由小組長帶領,自由
練習
學生積極進行練習,並在中體會教師提出的問題
練習後回答教師的問題:同學之間要學會合作,配合好,傳接棒技術要正確等
學生了解自己傳接棒技術的不足,渴望學習正確的傳接棒技術
觀看教師的示範,了解正確的動作,知道傳接棒技術和方法。
學生友伴結合或劃分小組結合進行自由練習
互相討論,互相糾正,了解自己的不足並能及時糾正,發揮優生骨幹作用,不斷提高動作質量。
學生根據自己的運動水平選擇不同的練習形式:往返接力跑或圓周接力跑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接力跑比賽
學生之間進行討論、互評、總結,不斷改進,提高自己的動作準確性
學生能夠進行合理的自評和互評,並能針對練習提出問題
1、 學生按教師要求做好放鬆練習,使自己的身心很快恢復到平靜狀態
2、 學生認真聽講,並能合理進行自我評價
在以後的練習中為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標,為完成目標而努力練習
組織:四列橫隊向右轉走成一路縱隊——最後走成四列橫隊
要求:隊伍整齊,口號宏亮
組織:學生自由組合,在原地散開進行各種練習。
要求:主動參與,積極練習,體現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
組織:以小組為單位自由練習
要求:充分活動開各個關節,防止意外傷害
組織:四路縱隊面向站立
要求:練習過程中積極思考問題,並能強調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組織:四列橫隊隊兩兩相對
要求: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正確領會動作要領。
組織:自由分組練習
要求:認真領會動作要領,團結合作,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組織:按學生自己的運動水平進行練習、競賽
要求:積極參加各項練習,傳接棒動作正確,並能在快速跳動中完成動作,提高學生之間促進性水平。
場地器材
接力棒8根
標槍6根
1、 學生練習舉濃厚,積極參與討論,學習氣氛濃烈
2、 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注重合作意識的培養,能鼓勵、支持同伴
3、 學生在課中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師生間的互助和反饋效果明顯,學生在練習中學會思考,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4、 在接力跑比賽中,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以及健康向上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