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談談對體育文化的理解
自古以來,人們把文化分為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世界文化又大致可分為四大體系,即漢文化體系、阿拉伯和伊斯蘭文化體系和歐洲文化體系。在這四大文化體系中除歐洲文化外,其他三大文化體系都在世界的東方。由於地域等多種因素,即使是上述三大體系的文化,各地區同樣也呈現出不同的文化特徵,但也存在相互交叉、認同的現象。
人類對文化的研究開始與19世紀中葉。許多研究資料表明,東方文化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和深刻豐富的內涵。黑格爾在評論世界文化發展時指出,當黃河、長江流域已經孕育精美輝煌的古代文化時,泰晤士河、密西西比河、萊茵河上的居民還在黑暗的原始森林裡徘徊,這表明了東方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然而,在幾百年的歷史演變中,東方文化發展緩慢,甚至停滯不前。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東方文化滯後於西方文化。
體育的歷史與人類歷史一樣悠久,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體育文化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是人類整個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然而人類在與自然的斗爭中,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對體育文化的認識處在不知不覺之中。
歷史資料表明,真正感受到體育文化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直接影響,還是在19世紀中葉的歐洲文藝復興之後。特別是20世紀中葉以來,隨著世界整體科學的發展,體育科技工作者得到不少新的啟示。從此,許多學者更多的從體育哲學、人文社會學角度開展了廣泛的研究,並逐步的由感性認識向理性方面發展。
早期的體育,盡管人們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環境,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但創造的體育形態、性質和目的基本上是相同的。人類為了生存和延續,學會了跑、跳、投、攀爬等技能和生產勞動知識,並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代代相傳。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形成了今天如此燦爛奪目的體育文化。
(二)體育文化的產生和發展
關於體育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有很多說法,但比較集中的有以下幾種,其中包括:
1. 勞動起源論:從總體上說,人類的文化是通過人類自己的雙手和大腦的思維創造出來的。早期人類在求生存中學會了奔跑、跳躍等技能,並在追捕獵物等活動中,發展了速度、耐力、力量、靈敏等各種身體素質。這個時候的體育鮮明的體現在以生存為直接目的,進行著各種能力的訓練。
2.軍事起源論:這是由於個人之間為爭奪狩獵得來的獵物而產生的沖突到後來發展到部落之間的武裝沖突,各部落為了提高自己的力量進行了有組織的身體訓練。其中還包括摔跤、飛鏢、棍棒等技能。
3.游戲 起源論:這是當原始人在獲得豐富獵物後,特別是當豐收之後,聚集在一起以游戲歡舞的方式慶賀,也表明了體育是在跑、跳、投等勞動形態中演化出來,並以歡唱和舞蹈表達內心的喜悅。
4.宗教起源論:原始社會後期,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又受到四季和環境的困擾,原始人為求助於自然恩施,祭祀天地而形成的原始宗教活動,並以體育形勢進行求助祭拜。
5.教育起源論:生產勞動的發展以及在軍事、游戲中演變出來的運動技能、技巧,以勞動教育的方式傳授給後代。既發展了上述各種技能和身體素質,又逐步脫離了動物野性,向人性方向進化,形成了具有文化內涵的體育生活。
綜上所述,體育文化的產生是在人類從動物野性變為人性的過程中上述因素相互綜合演化的結果。也就是說,體育文化是人類在改造自身的過程中,由動物本能改變成自覺行為人性時,是原始的野性、進攻性通過勞動和游戲、教育以及合理的競爭方式逐步的形成了人類社會特有的文化現象,即體育文化。
『貳』 體育的起源是什麼
體育產生的社會根源。體育是在原始社會條件下萌芽和產生的。它與原始人類的其他社會活動如勞動、教育、軍事、娛樂、醫療衛生、宗教祭把等有著密切的關系。
1)原始體育在生活和勞動過程中萌生,是原始社會教育活動的主要手段和內容。
2)在戰爭中,為了提高戰鬥技能,使體育成為人們進行軍事訓練和身體訓練的手段。
3)原始人的生活條件非常嚴酷,自然災害和各個部落相互問的搔擾,使人們的健康和生命都沒有保障。陰康氏的「消腫舞」,《黃帝內經》中的「導引按喬」等都是治療由於環境、氣候所造成的身體疾病而進行的身體活動。這些既是醫療手段,又是健身活動。以後逐漸發展成各種成套的保健體操,健身的目的更加明確,體育的因素也進一步得到加強。
『叄』 體育文化的發展過程
第一過程:(1949-1954年)「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促進中國體育發展的直接誘因。新中國體育事業起步階段。
第二過程:(1954-1966年)國家體育方針政策的提出是中國體育發展的根本保證。
第三過程:(1966-1977年)國家經濟停滯不前影響中國體育發展。新中國體育事業的停滯不前階段。
(3)體育文化起源論擴展閱讀:
體育文化內涵
由於體育概念本身有豐富的內涵,以及人們對文化概念的多種界定,人們對體育文化認識也多有不同。一般認為體育文化是由三個層次或三個子系統組成的結構——功能體系[1]。
體育文化的深層結構
與體育有關的哲學思想、價值判斷、健康觀、審美觀、意識形態等等構成的思想體系,其功能是決定體育文化具體形態的存在依據、發展原則和發展方向。
體育文化的中層結構
由一系列與體育有關的制度和組織要素構成的組織體系,決定著體育文化的組織結構和操作效率。
體育文化的表層結構
將深層的體育觀念通過中層組織結構付諸實踐的操作體系,表現為體育文化的外部形態和外在特徵,如具體的健身行為、運動競賽、體育設施的設計等。人的一切社會行為包括體育行為都是有目的、有意識的,因此體育文化深層結構是一切體育行為的根本原因。
處於中層的結構組織體系是連接體育思想與體育行為的中介;表層的操作體系則是體育思想體系的具體物化過程。這種物化的結果,又具有對體育思想體系進行修正的反饋功能。
體育文化的亞文化
在體育文化中還存在著若干體育亞文化,這些體育亞文化可以依據不同的標准進行劃分,如按體育活動的類型劃分為競技體育文化、健身體育文化、娛樂體育文化、職業體育文化等;按體育活動的場所劃分為企業體育文化、學校體育文化、社區體育文化、農村體育文化、部隊體育文化等。
『肆』 體育的起源於什麼體育是如何起源
1 體育的發展與教育、軍事、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的宗教活動、休閑娛樂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必需指出,體育在其整個歷史發展過程中,是受一定的政治經濟所制約,並為一定的政治經濟服務。體育的發展大致經過了以下三個時期:原始的體育萌芽時期;自覺從事體育時期;形成與完善體育制度時期。經過這三個時期,逐步形成了現代的體育體系;其中競技體育的發展更是推動現代體育發展的主要動力。
2 「體育」一詞,據世界體育資料記載,最早是法國人於1760年在法國的報刊上論述兒童身體教育問題的論文時首先起用的(Ecation Physique<法>)現在國際上普遍用「Physical Eation」泛指「體育」。它的本意是指以身體活動為手段的教育,直譯為身體的教育。「Sport」一詞一般認為源於拉丁「Disport」它的本意是指離開工作去游戲、玩耍、進行娛樂活動等。後來逐漸形成具有新含義的一個概念,即---競技運動(競技體育)。
3 我國是近百年來才從國外傳入「體育」一詞的,體育史界一般認為最早是留學生從日本傳入的。當時還有從德國傳入的「體操」一詞。新中國成立後,都用「體育」和「體育運動」這些詞作為體育的總概念或第一位概念。「體育」有廣義和狹義的體育,體育理論界對它的定義有不同的觀點,目前比較普遍且較有群眾基礎的觀點是:它是指根據人類社會生活的需要,依據人體生長發育、動作技能形成和機體機能提高的規律,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達到發展身體、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豐富社會文化生活的一種有意識、有目的、有組織的社會活動,及其在人類社會發展中形成的全部財富。
我國現代體育,基本上由:大眾體育(群眾體育、社會體育)、競技體育、學校體育三方面所組成。
『伍』 體育的來歷
體育的來歷:
體育一詞雖然被譯作Physical ecation、Sport、Sports,但是體育一詞卻不是譯自於英文,而是來自於日文,是直接借用日文中的「體育」一詞。不過,日本在Physical ecation一詞的翻譯上並不是一步到位譯作「體育」的,而是經歷了從譯作「身體(之)教育」、「體教」、「身教」到譯作「體育」的日文化過程,這一過程是在19世紀70年代完成的。
體育雖然有悠久的歷史,但是「體育」一詞卻出現得較晚。因為在「體育」一詞出現前,世界各國對體育這一活動過程的稱謂都不相同。
在古希臘,游戲、角力、體操等曾被列為教育內容。在17~18世紀中,西方的教育中也加進了打獵、游泳、爬山、賽跑、跳躍等項活動, 只是尚無統一的名稱。18世紀末,德國的J.C.F.古茨穆茨曾把這些活動分類、綜合 ,統稱為「體操」。進入19世紀,一方面是德國形成了新的體操體系,並廣泛傳播於歐美各國;另一方面是相繼出現了多種新的運動項目。在學校也逐漸開展了超出原來體操范圍的更多的運動項目,建立起「體育是以身體活動為手段的教育」這一新概念。於是,在相當的一段時間里,「體操」和「體育」兩個詞並存,相互混用,比較混亂,直到20世紀初才逐漸在世界范圍內統一稱為「體育」。
中國體育歷史悠久,但「體育」卻是一個外來詞。它最早見於20世紀初的清末,當時,我國有大批留學生東渡去日本求學,僅1901年至1906年間,就有13000多人。其中,學體育的就有很多。回國後,他們將「體育」一詞引進到中國。
在中國,「體育」這個詞最早見於1904年,在湖北幼稚園開辦章程中提到對幼兒進行全面教育時說:「保全身體之健旺,體育發達基地。」在1905年《湖南蒙養院教課說略》上也提到:「體育功夫,體操發達其表,樂歌發達其里。」
在中國,最早創辦的體育團體是1906年上海的「滬西士商體育會」。1907年我國著名女革命家秋瑾在紹興也創辦了體育會。同年,清皇朝學部的奏摺中也開始有「體育」這個詞。辛亥革命以後,「體育」一詞就逐漸運用開來。
1762年,盧梭在法國出版了《愛彌爾》一書。他使用「體育」一詞來描述對愛彌爾進行身體的養護、培養和訓練等身體教育過程。由於這本書激烈地批判了當時的教會教育,而在世界引起很大反響,因此「體育」一詞同時也在世界各國流傳開來。從這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體育」一詞的最初產生是起自於「教育」一詞,它最早的含意是指教育體系中的一個專門領域。到19世紀,世界上教育發達國家都普遍使用了「體育」一詞。而我國由於閉關自守,直到19世紀中葉,德國和瑞典的體操傳入中國,隨後清政府在興辦的「洋學堂」 中設置了「體操課」。1902年左右,一些在日本留學的學生從日本傳來了「體育」這一術語。隨著西方文化不斷湧入我國,學校體育的內容也從單一的體操向多元化發展,課堂上出現了籃球、田徑、足球等。許多有識之士提出不能把學校體育課稱體操課了,必須理清概念層次。1923年,在《中小學課程綱要草案》中,正式把「體操課」改為「體育課」。
從此「體育」一詞成了標記學校中身體教育的專門術語。
「體育」一詞在含義上也有一個演化過程。它剛傳入我國時,是指身體的教育,作為教育的一部分出現的,是一種與維持和發展身體的各種活動有關聯的一種教育過程,與國際上理解的「體育」(Physical ecation)是一致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其目的和內容都大大超出了原來「體育」的范疇,體育的概念也出現了「廣義」與「狹義」解釋。當用於廣義時,一般是指體育運動,其中包括了體育教育、競技運動和身體鍛煉三個方面;用於狹義時,一般是指體育教育。不少學者對「體育」的概 念提出了一些解釋,但比較趨於一致的解釋為:「體育是以身體活動為媒介,以謀求個體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為直接目的,並以培養完善的社會公民為終極目標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或教育過程」。體育的這一定義既說明了它的本質屬性,又指出了它的歸屬范疇,同時也把自身從與其鄰近或相似的社會現象中區別出來。但是,體育的概念並非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對體育的認識也將有所發展。
『陸』 論述體育的起源,200字左右
體育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據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的研究,人類早在原始時代就把走、跑、跳躍、投擲、攀登、爬越等作為最基本的生產勞動和日常生活的技能和本領傳授給下一代。這是人類教學的萌芽,也是體育活動的萌芽。體育的發展與教育、軍事、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的宗教活動、休閑娛樂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必需指出,體育在其整個歷史發展過程中,是受一定的政治經濟所制約,並為一定的政治經濟服務。體育的發展大致經過了以下三個時期:原始的體育萌芽時期;自覺從事體育時期;形成與完善體育制度時期。經過這三個時期,逐步形成了現代的體育體系;其中競技體育的發展更是推動現代體育發展的主要動力。體育概念「體育」一詞,據世界體育資料記載,最早是法國人於1760年在法國的報刊上論述兒童身體教育問題的論文時首先起用的(Ecation Physique<法>)現在國際上普遍用「Physical Eation」泛指「體育」。它的本意是指以身體活動為手段的教育,直譯為身體的教育。「Sport」一詞一般認為源於拉丁「Disport」它的本意是指離開工作去游戲、玩耍、進行娛樂活動等。後來逐漸形成具有新含義的一個概念,即---競技運動(競技體育)。
『柒』 體育的起源
體育一詞,其英文本是physical ecation,指的是以身體活動為手段的教育,直譯為身體的教育,簡稱為體育。在古希臘,游戲、角力、體操等曾被列為教育內容。17~18世紀,在西方的教育中也加進了打獵、游泳、爬山、 賽跑、跳躍等項活動, 只是尚無統一的名稱。18世紀末,德國的J.C.F.古茨穆茨曾把這些活動分類、綜合 ,統稱為「體操」。進入19世紀,一方面是德國形成了新的體操體系,並廣泛傳播於歐美各國;另一方面是相繼出現了多種新的運動項目。在學校也逐漸開展了超出原來體操范圍的更多的運動項目,建立起「體育是以身體活動為手段的教育」這一新概念。於是,在相當的一段時間里,「體操」和「體育」兩個詞並存,相互混用,直到20世紀初才逐漸在世界范圍內統一稱為「體育」。
『捌』 體育運動的起源
體育運動發源於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
希臘是一個神話王國,優美動人的神話故事和曲折離奇的民間傳說,為古奧運會的起源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有關古代奧運會的起源的傳說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兩種:一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為祭祀宙斯而定期舉行的體育競技活動。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一種運動和宗教性的慶典。從公元前776年至公元393年它一直在古希臘城市奧林匹亞舉行,在那裡曾舉行了292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
『玖』 體育是如何起源的
人類悠久的歷史表明:不論是在一些文明古老的國度,還是在與世隔絕的土著部落,凡有人類從事勞動活動的地方,就會產生體育運動。體育起源於勞動,體育與勞動同在。
原始人類的生存條件十分嚴酷。他們以野果和野獸為主要食物,人們必須練就善跑能跳的能力,必須具備強壯的體力方能生存。
人類最古老的體育運動是一些走、跑、跳、投之類簡單、實用的活動,或者說是生活技能。當人類學會使用工具後,又有了標槍、弓箭活動;當人類到水裡捕魚捉蟹時,又學會了游泳、劃船的本領。
隨著生產工具的改進,各種勞動技能逐漸多樣化與復雜化,原始人類將這些生存的技能和經驗一代代地傳授下去,這就是最初從生活、勞動技能中分化出來的體育和教育的綜合體。例如,我國東北大興安嶺原始森林中的鄂溫克族人,一直過著與世隔絕的原始的游獵生活。長輩向年輕一代傳授的是跳高、滑雪、角力、射箭等本領。太平洋島嶼上的密拉內西亞居民,從小就讓兒童練習投槍、棍棒及攀樹、掘土等技巧。許多古代人類的勞動技能,經過漫長的演變過程,逐步形成了現代體育項目。這些都表明,在原始的勞動教育中,已經打開了一支體育的源頭。
『拾』 [高分懸賞]西方體育文化特點、歷史背景!急!急!急!
一)、體育文化起源的歷史背景
自古以來,人們把文化分為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世界文化又大致可分為四大體系,即漢文化體系、阿拉伯和伊斯蘭文化體系和歐洲文化體系。在這四大文化體系中除歐洲文化外,其他三大文化體系都在世界的東方。由於地域等多種因素,即使是上述三大體系的文化,各地區同樣也呈現出不同的文化特徵,但也存在相互交叉、認同的現象。
人類對文化的研究開始與19世紀中葉。許多研究資料表明,東方文化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和深刻豐富的內涵。黑格爾在評論世界文化發展時指出,當黃河、長江流域已經孕育精美輝煌的古代文化時,泰晤士河、密西西比河、萊茵河上的居民還在黑暗的原始森林裡徘徊,這表明了東方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然而,在幾百年的歷史演變中,東方文化發展緩慢,甚至停滯不前。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東方文化滯後於西方文化。
體育的歷史與人類歷史一樣悠久,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體育文化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是人類整個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然而人類在與自然的斗爭中,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對體育文化的認識處在不知不覺之中。
歷史資料表明,真正感受到體育文化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直接影響,還是在19世紀中葉的歐洲文藝復興之後。特別是20世紀中葉以來,隨著世界整體科學的發展,體育科技工作者得到不少新的啟示。從此,許多學者更多的從體育哲學、人文社會學角度開展了廣泛的研究,並逐步的由感性認識向理性方面發展。
早期的體育,盡管人們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環境,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但創造的體育形態、性質和目的基本上是相同的。人類為了生存和延續,學會了跑、跳、投、攀爬等技能和生產勞動知識,並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代代相傳。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形成了今天如此燦爛奪目的體育文化。
(二)體育文化的產生和發展
關於體育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有很多說法,但比較集中的有以下幾種,其中包括:
1. 勞動起源論:從總體上說,人類的文化是通過人類自己的雙手和大腦的思維創造出來的。早期人類在求生存中學會了奔跑、跳躍等技能,並在追捕獵物等活動中,發展了速度、耐力、力量、靈敏等各種身體素質。這個時候的體育鮮明的體現在以生存為直接目的,進行著各種能力的訓練。
2.軍事起源論:這是由於個人之間為爭奪狩獵得來的獵物而產生的沖突到後來發展到部落之間的武裝沖突,各部落為了提高自己的力量進行了有組織的身體訓練。其中還包括摔跤、飛鏢、棍棒等技能。
3. 游戲起源論:這是當原始人在獲得豐富獵物後,特別是當豐收之後,聚集在一起以游戲歡舞的方式慶賀,也表明了體育是在跑、跳、投等勞動形態中演化出來,並以歡唱和舞蹈表達內心的喜悅。
4.宗教起源論:原始社會後期,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又受到四季和環境的困擾,原始人為求助於自然恩施,祭祀天地而形成的原始宗教活動,並以體育形勢進行求助祭拜。
5.教育起源論:生產勞動的發展以及在軍事、游戲中演變出來的運動技能、技巧,以勞動教育的方式傳授給後代。既發展了上述各種技能和身體素質,又逐步脫離了動物野性,向人性方向進化,形成了具有文化內涵的體育生活。
綜上所述,體育文化的產生是在人類從動物野性變為人性的過程中上述因素相互綜合演化的結果。也就是說,體育文化是人類在改造自身的過程中,由動物本能改變成自覺行為人性時,是原始的野性、進攻性通過勞動和游戲、教育以及合理的競爭方式逐步的形成了人類社會特有的文化現象,即體育文化。
體育文化的內涵
體育文化是人類本身需求的特殊反映。它是人類在體育生活和體育實踐中創造出來的,並通過有形的身體形態、動作技能、運動器材、物質以及無形的與社會屬性相關的意志、觀念、時代精神反映出來,顯現了各具特色的存在方式。
體育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樣反映了一個時代、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特徵,並規范著人們的體育行為,也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念。
東方,特別是中國體育文化,在儒家文化的長期影響下形成了以追求「統一」
「中和」「中庸」,重在修身養性的內向性、封閉性、圓滿性為主要特色的體育文化。
像印度的瑜伽就反映了印度民族的體育文化特性。
所謂體育文化,是一切體育現象和體育生活中展現出來的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就是說,人們在體育生活和體育實踐過程中,為謀求身心健康發展,通過競技性、娛樂性、教育性等手段,以身體形態變化和動作技能所表現出來的具有運動屬性的文化。從中可以看出體育文化反映了以下特徵:
一、體育文化總是與人的體育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
二、反映本民族的、傳統的體育特徵,這些傳統的體育文化規范著本民
族的體育行為,也影響著人們不同的體育價值觀念。
三、體育文化又總是和一個地域或民族的社會文明、物質文明以及自身的發展產生具有互動發展的關系。
例如,南方人由於靈巧而善於技巧性運動,而北方人由於體力充沛而善於摔跤、馬術;南方人由於身體單薄而需要比北方人更多的相互協作,因此在體育運動中表現為集體項目的傾向,北方人由於個高力大及性格上的特徵,表現了較多的個性化項目的屬性等。
四、從科學分類看,體育文化是一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的綜合性科學;從文化學角度看,體育文化是人類整體文化系統中的一個分支,但是體育文化有著它特有的個性,它的產生和發展有著自身的變化規律,因此它具有獨立性的一面。
體育文化的價值
現代體育教育和世界教育發展潮流是一致的。一百多年來,不但極大地豐富了體育文化,提高了體育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價值,而且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完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奧林匹克運動文化的價值
現代奧運會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上無與倫比的最廣泛的社會文化現象。現代奧運會精神文化的設計,是對古代奧運會的簡單繼承和發展。古希臘的競技運動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和尊重。競技場上的優勝者不僅受到橄欖桂冠、棕櫚花環和塑像等獎勵,更重要的是他們像英雄一樣受到故鄉人民的崇拜,為他們舉行盛大慶典。
奧林匹克的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強」,它激勵青年人奮發向上、超越自我,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運動員們勇於克服各種艱難險阻,付出辛勤的汗水去爭取勝利的意志和品質對所有人都是一種啟迪。
奧林匹克精神是:互相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
奧林匹克最終目的是:為建立一個和平美好的世界做出貢獻。
現代奧運會的五環設計要比20世紀二三十年代由推進了一大步。體育文化的任務由感性深入到理性,從形體美深入到心靈美。體育文化的理性任務要求鍛煉者在身體健美、均衡和體態端正的基礎上達到意志品質高尚、身心盡善盡美的境地,並與藝術相結合。這種深入的心靈美,是一種更高層次的體育文化的理性價值。
二、競技體育文化的價值
體育與人類的生存、發展緊密相連,人類創造了體育,也創造了體育文化。體育文化是一種競技運動文化。正是人類對這一種競技運動文化進行了改造,經濟、文化才不斷的獲得創新與發展。然而這些創新與發展,是在眾人不斷的實踐中完成的,並經歷了與西方學者的社會變革的歷史里程相對應的三個階段,即宗教體育文化階段、科學體育文化階段和正在進行中的藝術體育文化階段。
藝術體育擺脫了人類求生存的宗教體育文化和強身健體適應環境的科學化和功利性體育文化的特徵之後,向著競技與藝術相結合、形體美與心靈美相結合的形態發展。
三、大眾體育文化的價值
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出於人類的共同需要,對人類自身生存、發展、享受的追求和關注一刻也沒有停止過,正是這種大眾體育文化在教育全球化的浪潮中的推動力最大,影響最為廣泛,也最為深刻。這是因為大眾體育文化給人類帶來快感和美感,並給社會帶來健康和活力。無論中國的大眾體育,還是西方的大眾體育,都是以全面發展和和諧發展為根基。
四、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光輝篇章,也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象徵。
自古以來,中國傳統體育都是圍繞「養生」為主開展的,人與自然的結合在與通過與自然的交換排除身體內部的濁氣、吸取真氣、五臟通達、六腑調和,並認為決定健康和長壽的根本在於人體的內部而不在於外部;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在體育形態上強調整體觀和意念感受、動作簡單而內涵深刻,很少有強烈的肌肉運動,因此缺少激進和冒險行為。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往,中國傳統體育文化這種整體修煉和內在和諧之美,正在和現代科學相結合,形成新的獨特風格而走向市場。
五、校園體育文化的價值
校園體育文化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中,在培養身心健康和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合格人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古代校園體育文化
古代體育尚處在原始教育階段,因此,還談不上具有規模性的學校體育,當然也就說不上校園體育文化了,但它也表現了不同時代的體育文化現象。
2.近代校園體育文化
我國學校體育從孕育到誕生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歷史過程。從1840年開始,帝國主義用炮艇轟開了我國閉關自守的大門。隨著軍事侵略,國外傳教士紛紛來到中國,建立教會、興辦學堂、進行體育文化滲透,並在校園里積極開展了各種西方體育活動
3.現代校園體育文化
五四新文化運動對學校體育的貢獻在於對軍國民主義體育和國粹體育給以強烈的批評。與此同時,剔除了兵操內容,將體操課改為體育課,並引進西方體育。這雖然是文化流動的結果,但也引起了傳統體育文化的沖突。然而由於文化的融合性,才逐漸緩沖下來。盡管如此,學校體育還是在封建道德觀的束縛下舉步維艱。直到新中國成立,學校體育才確立了以增強體質為目標,並為學校體育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4.當代校園體育文化
當代校園體育文化在堅持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體育教育方向的同時,既要發展中華民族傳統的體育文化,又要引進國際先進的體育文化。為完成未來體育教育的使命,我國當代校園體育肩負著一下歷史使命:
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導思想, 要樹立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相適應的全面性健康要求,並明確要求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對社會的責任感,培養堅忍不拔的意志和艱苦奮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