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談怎樣進行體育課堂教學設計
1.依據課程標准和學情——設計教學目標
確定教學目標是進行教學設計的起點,這一目標將自始至終貫穿並體現於教學設計全過程,起著靈魂作用。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如下幾點:一是一定要根據課標和學情,既要依據課標,又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立足於學生實際;二是教學目標一定要細化,具體可行,不提那些籠統的一節課無法達到的要求;三是要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要求;四是教學目標要有整體性、層次性、延續性和針對性。
2.依據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突出重點、難點
在確立教學目標後,首先要思考的是具體的教學內容。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做好對教材內容的分析,明確重點難點;另一方面,要結合校情學情,對教材內容進行校本課程的整合,增加一些具有時代氣息的,反映學生生活實際的學習內容。在這里,要避免兩種傾向:一是脫離教材,另起爐灶;二是一本為本,照本宣科。
3.依據教學內容,制定教學環節——教學過程
要按照我們制定的各課型教學模式去制定教學環節,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風格。我們制定的各課型教學模式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學習環節附和新課程的理念。主要表現在學習環節上注重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上。二是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的比較突出;三是各學習環節循序漸進,附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四是各學習環節簡便易學,操作性較強。
進行教學設計的一個特色之舉就是環節備課,根據學習內容的需要,將一節課學習過程分解為幾個具體的學習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應注意:一是從整體上設計教學環節,環節之間應強調邏輯性、遞進性,做到環環相扣;二是一節課的教學環節不應太多,一般做到五個左右為宜,多了不利於每個教學環節的深入進行,容易流於形式;三是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在進行環節預設時,要留有一定空間,給學生留出思考、消化、吸收及生成的機會。
4.為每個教學環節設計恰當的學習情境和探討活動
只有創設恰當的學習情境和探究活動才能讓學生有所體驗,進而在交流及老師的指導下有所感悟,達到學習目標,因而這一環節是備課過程中最細化的一個環節,也是使課堂教學生動豐富、獨具個性的一個關鍵環節。在情境和活動的創設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如下因素:一是注重活動的內涵,活動要有針對性、深刻性,不切合學習內容的活動,再新穎巧妙也不能使用;二是活動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個體獨特的體驗留有空間,為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留有空間,為學生的實踐留有空間;三是活動的設置要精細化,要充分考慮到活動的具體步驟、活動中學生可以做什麼、教師可以做什麼,活動如何步步深入,達到實效;四是活動過程中的總結反思,一方面要對學生在活動過程的表現及時點評,不斷提高學生開展活動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將學習內容滲透到活動中去,通過活動要有所提高。
5.對照教學目標,反思教學環節及其活動的教學價值
這一步驟,是對自己課堂教學設計的一個再反思的過程。這一過程,一方面能確保教學設計比較科學、精緻並緊扣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在反思中又能不斷提高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能力。
② 如何寫好一節初中體育課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指導思想
本節課的起跑及起跑後的加速跑中在教學中的運用,旨在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化學生的學習興奮性和鍛煉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使學生在快樂、輕松、自主自由的氛圍中掌握短跑的的基本技術動作,形成跑的正確姿勢,提高短跑的能力,培養思想和心理品質。
二、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的分析
起跑及起跑後的加速跑是短跑技術教學中的重點,是短跑中距離的一個部分,是學生取得較好成績和鍛煉效果的主要階段。通過學習起跑和起跑後加速跑後,同學們有一定的認識和基礎,而本次課正是在這基礎上進行的一次較高難度的學習課。以「動作、造型的協調和自然,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為學習目的而開展的研究性課型。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這堂課面對的是七年級的學生,全班共有七十多個學生,同學們的身高、力度、協調性和模仿能力等指標都不盡相同。同時,初中生的學習意識較強,興趣較高,有強烈的表現的需要。另外,這些學生都已經學習了一節的短跑技術知識,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和基礎,現在正是進一步提高他們跑的能力的時候。所以,同學們對如何開展學習研究一一模仿動作、協調動作、形成動力定型不存在太大的難度。
四.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
1、學習與提高短跑中「起跑-----起跑後的加速跑」技術,體會蹬地、擺臂等技術動作;
2、通過同學們的模仿練習、自主練習、反復練習的過程,全面提高同學們的模仿能力、協調能力和形成動力定型。
3、通過學習和練習達到鍛煉學生身體,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短跑能力的目的,為終身體育打下一定的基礎。 教學重點、難點
1、擺臂姿勢和起跑時上體過早抬起; 2、低重心蹬擺時的穩定協調。
五、教學指導思想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主要採用教師啟發、指導,學生反復練習的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達到教學目標。全課的組織結構不拘泥於過分的統一規整,而以服務練習與教學為目標,力求合理、緊湊、流暢、新穎。全課教學的內容及手段,用循序漸進和分組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比賽、游戲和行為教育,激發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一)、開始部分
1、課堂常規(2』)
組織:學生四列橫隊 要求:精神飽滿、集中注意 2、准備活動(8』)
教法:徒手操 師生同做。
組織:學生繞半個操場慢跑熱身,最後用隊形結束並小結,為關節操練習自然過度。 教法: 教師口令 體委領操 學生練習
目的:通過關節操的練習使學生充分准備,並提高學生的興奮性。 組織:四列橫隊
要求:動作整齊節奏清晰充分活動 (二)、基本部分(25』) 起跑------加速跑
1、教師示範並講解快速跑的動作要領。 2、組織學生原地擺臂練習。
3、30m快速跑練習2組,仔細體會快速跑動作和要點。 4、迎面接力,利用展開的報紙貼胸接力(擊掌)。 5.練習並總結不足讓學生互相交流探討。
組織:
1二列橫隊分別站在教師的兩側觀摩動作, 2一小組練習30m快速跑, 3分成四組迎面接力游戲的形式
要求:自主積極、提高競爭意識。 游戲:快樂體育
規則:當聽到口令後,籃球同時發出,同學做出最快的反應開始追逐籃球,追到為止! (三)、結束部分(5』)
1放鬆練習:本階段採用五禽戲進行放鬆,讓學生在悠揚的音樂中緩解運動後的緊張疲勞,加快身心恢復,達到放鬆的目的。
2小結本課練習情況 組織:四列橫隊 3器材回收 要求:認真聽總結 4師生再見
七、課堂教學效果預計:
1、心理狀況預測:根據本課特點,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學習情緒高漲,並能在練習 中獲得愉快的心理體驗和情感交流。
2、生理狀況預測:平均心率在110次/分左右。練習密度在35%左右; 場地器材
場地:標准操場
器材:秒錶一塊 籃球一個 口哨一個
③ 體育課無生上課的步驟是
根據事先設計好的教案,在沒有學生的情況下面對聽課者(評委、領導或同行)上課,要求教學環節完整,省互動的時間,但活動內容和結果仍由上課者表述出來。
向學生問好、宣布上課內容、安排見習生、要求做的准備活動、組織調動隊形、開始講解動作要領等、糾正錯誤動作、下課要前的整理活動、下課時和學生說再見。
(3)體育課導語擴展閱讀:
課題設計做到重難點突出,多採用情境教學設計,精心設計導語和過渡語言,引起評委的興趣,使人感覺其教學設計真實有效,步驟清晰。在上課時把自己的設計思路完整表現出來。
還要調動自己的激情,把無生的體育課上要激情四射,投入到虛擬的真實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無生上課和有生上課的根本區別,無生上課有很多的口語表達可以省略,避免教師在無生上課時語言的羅嗦,要有意識把所進行的教學內容或動作用體育術語表達出來,展示出教師的基本素質。
④ 體育課心得體會 作文1000字
要想提高體育鍛煉能力.必須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 一是體育方法貴在少而精; 二是體育鍛煉貴在持之以恆。只要這樣學生才能在掌握一、兩種體育技術的基礎上,學會體育鍛煉的方法,並在堅持鍛煉的過程中磨練意志品質,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真正養成鍛煉的意識和習慣; 然而,學生中總是有一些人平時就不喜歡體育運動.身體素質較弱,體育基礎較差。他們的體育課成績不高。達標率和課外活動及早練的出勤率較低,其中也有部分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針對這部分學生的實際情況,該如何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鍛煉自覺性呢? 第一、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 平時要重視在本校學生中或報刊上積累和尋找有用的實例。利用體育室內課向學生灌輸:「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可以增強體質和開發智力」的知識。健康的身體是攀登科學高峰的物質基礎,是成才的支柱,是人生成功之本。毛澤東同志在《體育之研究》中就曾說過:「德智皆合於體,無體則無德智也!」提高了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從而引導學生產生求知慾而自覺鍛煉的興趣。學生學習較緊張,針對他們的思想實際,有針對性地提出合理安排鍛煉時間和如何選擇項目的建議,並利用(體育室內課介紹:《肺活量與壽命》,《體力年齡測試法》《自我檢惻運動量大小》《怎樣使身體長得更結實》《怎樣知道鍛煉效果》等等同學們渴望知道的有關知識。使他們認識到體育課里也有許多科學知識和道理,由此產生了要在運動中驗證和應用這些理論的慾望。從而對體育課及課外鍛煉表現出了從未有過的熱情。盡管目前的體育場地和設施還不盡人意,同學們照樣活躍在操場上。思想認識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實施課課煉.以增強學生的體質。 上體育課離不開跑、跳、投等田徑運動項目學生在往感到簡單枯燥,不感興趣。目前小學生在力量、耐力跑方面的素質又普遍較差。如何處理好這個矛盾呢?可行的做法是精心備好每節課中「課課練」的教材內容,讓學生感到每節課都有新鮮感。教材內容的新穎、多變和形式各異調動了學生的鍛煉積極性。這樣做當老師的會感到很費腦筋,但效果是很好的。驗證了教育心理學中的一段話:「在學習活動中,積極的情感體驗。成功的喜悅,求知的滿足,濃厚的興趣,都是對學生學習的一種積極的強化。」有些學生怕跑步,我們就在課前動員時運多用古希臘的格言:「如果你想健壯,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聰明,跑步吧!」來啟發和激勵同學們。鼓勵他們:「挖掘自身潛力」和「戰勝自我」的勇氣。 第三、注重表揚與鼓勵。 這兩年來,我在所任班級中都實施了課堂常規、上課質量評分等有具體內容的班際評比競賽辦法。而且成功地組織了各種單項比賽及校運會。目的都是培養學生熱愛集體;加強組織性、紀律性,對學生中涌現出來的好人好事,我都積極收集,仔細積累。然後在合適的場合下及時給予表揚,使學生知道老師對他們的點滴進步都很關心,從而受到極大鼓舞。 我的體會是:教師對待學生一定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不但要從嚴要求,嚴得適當,嚴得適度;嚴中有愛。更重要的是要關心,愛護和尊重學生,教育方法切勿簡單粗暴,體育老師尤其需要加強這方面的修養和職業道德。 《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推行重點在青少年。這已成為共識。一個人是否熱愛體育,能否把鍛煉身體作為生活的必要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青少年時期在學校接受的教育。所以,作為一個體育工作者,實在是任重道遠。雖然,當前的學校體育,無論場地器材,教學質量,運動水平,都比過去大大地跨進了一步。但抓體育重尖子輕群體,重技術而輕培養習慣,以至學生睡懶覺的比晨練的多,青少年鍛煉身體的積極極性和自覺性不如中老年人。「豆芽菜加近視眼」以及 ...
⑤ 如何進行體育課的課堂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設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策略、教學媒體及場地布置和器材准備等因素。設計指導思想:體育課堂主要以教育教學為核心,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新理念用運到課堂為目標,系統地利用教學中的動態因素給學生充分發揮自主的活動機會,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主動參與。在認識、情感和態度方面都得到積極的發展。同時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給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獲取知識搭建平台,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學生通過教學活動後要達到的學習結果。教學過程是圍繞教學目標而進行的,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隨著素質教育的深人,應該說當前的課堂教學目標設定已向素質教育的要求邁進了一大步,如僅以認知為課堂教學目標的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觀,但離素質教育的要求尚有差距。素質教育首先要有教學目標的素質化。在五大學習目標中,既要考慮面,又要有所側重,並注意相互滲透。
其一:教學目標重心應向非認知領域轉移。當前,教學目標的設定大多仍是以認知為核心的,非認知目標仍是一種附屬和點輟。表現在:一方面目標設定中非認知目標往往可有可無或空泛含糊;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的定向、調節和評價大多以認知目標為依據,學有餘力時才顧及非認知目標,或者有人聽課時才牽強附會地貼一些非認知領域的標簽。發展學生全面素質是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徵之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誠然,作為基礎教學而言,認知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創新的基石,沒有一定的知識具備,缺乏必要的基本技能,即使有著創新的火花也會熄滅。但在創新機制中,基礎知識主要提供的是材料支持,相對於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等非認知因素來說,它是較為被動和次要的。在知識經濟時代,得到知識不難,人們常常可以直接應用前人創造的成果,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創造,難得的是好的創意。因此,把教學重心從認知向非認知(特別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轉變,就成為一種必然。體育教學要使學生改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要會學,樂學。培養運動興趣,樹立終身體育意思。
其二:教學目標的設定要面向全體學生。目前教師的教學目標設計大多忽視了全體學生的差異性。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其學習目標是相同的,這種按統一標准設走的目標,必然難以落實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是素質教育的另一基本特徵,學生之間的差異是一種客觀的存在,也是一種資源。要面向全體學生就必須充分認識到這種差異的存在,並針對這種差異因人定標,因材施教。要制定面向全班每個學生不同的教學目標是不現實的,但制定分層的教學目標則是可行的。也就是說,體育教學目標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使得學生在身心二方面都得到教育和提高。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確定
教學重點:是教材中舉足輕重、關鍵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內容,是課堂結構的主要線索,掌握了這部分內容,對於鞏固舊知識和學習新知識都起著決定性作用。
教學難點:是難於理解或領會的內容,或較抽象,或較復雜,或較深奧。難,包括學生難學和教師難教,由於學生難學致使教師難教。課堂教學過程是為了實現目標而展開的,確定教學重點、難點是為了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以便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好地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因此目標的多樣性,也就決定了。教學重點、難點的多樣性。但目前我們所見到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設定中幾乎都是在認知領域,很少見到有非認知領域的重點和難點的。當我們把教學目標從認知向非認知擴展的時候,也需要重點和難點的相應擴展,當我們把教學重心從認知向非認知轉移的時候,也需要重點和難點的轉移。人們在目標擴展和轉移的同時,重點和難點的按兵不動也反映了人們觀念並沒有真正地轉變。
目標的多元化要求重點難點的多元化,非認知目標比認知目標的落實更重要更困難,更難見效,因此在許多時候我們的重點和難點應該是非認知領域的。
三、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的設計教學策略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方式。多年來,廣大教師在教學策略上進行了不少實踐和創新,不斷地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主體,這無疑體現了素質教育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的素質教育特徵的。但由於教師自我中心意識的頑固和沿襲傳統的惰性影響,或者是由於缺少切實可行的操作措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唱主角,學生當配角的狀態還未從根本上加以改變。例如,自學輔導法不失為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的一種好的方法,但教師在教學過程設計時往往是幫助學生確定好學習目標,同時將教材的知識內容轉化為一個個具體的問題,要求學生在書本上找到現成的答案。由於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程序、學習計劃都是教師幫學生制定的,學生也就失去了自我定向的機會。教師期待學生的學習過程按著教師指定的目標和思路進行;對學習過程的監控和調節,依據教師制定的學習目標、教師的評價指標和准則來完成。又如,引導發現法以解決問題為中心,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引導學生運用創造性思維去獲得親身實證的知識,這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體現了素質教育要求。但在實際教學中,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和安排,學生往往已不需要對材料信息進行收集、選擇和甄別;在發現過程中也不會遇到困境和挫折,也沒有新的思路和方式;發現的結果自然也都是教師所預期的。這樣學生的主體性也就無從得到真正的體現。教學以強調育心和鍛煉相結合,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夠建集體觀和責任感。通過學習,在輕松和諧的活動中達到身心健康;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起來,充分運用情境引導和激勵機制,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技能,陶冶情操,發揚精神,並在愉悅和諧的氛圍中結束課的內容。
根據素質教育的特徵,教師在設計教學策略時應著重思考下列問題:
一是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轉變觀念,變指揮者為引導者。要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進行自主的學習活動。
⑥ 體育課前准備活動和小游戲
活動目標:
1. 發展幼兒身體動作的靈敏性、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使幼兒的心情愉快。
2. 培養幼兒樂於參加集體活動,知道和小夥伴友好合作,並確立初步的安全保健常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3. 發展幼兒思維能力,學會一物多玩,多物多玩。
游戲准備:
1.材料准備:竹圈,沙包,跳繩,小動物頭飾,動感音樂
2.活動准備:毛巾,水,小水杯
活動過程:
1.課前熱身活動 :小動物怎樣走
教師請小朋友扮各種小動物,在動感音樂的伴奏下學小動物怎樣走或怎樣跳。動作要求准確到位。
2.導語:「小朋友看一看,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准備了一些什麼好玩的東西?」 請幼兒看一看教師投放的材料。請幼兒先玩圈,看一看誰想的玩圈的辦法多。有很多的幼兒都想出了很多的辦法:
a:跳圈:擺在地上跳著玩(圖一)。也有的小朋友兩手抓著圈的兩邊象跳跳繩一樣往圈裡跳。
(圖一)
b:轉圈:可以把圈套在腰上、胳膊上轉著玩。
c.滾圈:把圈立起來往前滾或手往後甩圈就往後滾。
d鑽圈:請幾個小朋友把圈立起來,,其他小朋友往圈裡鑽。
e.走圈:幼兒兩手抓兩個圈放在左右兩邊,雙腳踩在兩個圈上往前走。
3.請幼兒用教師投放的皮球和跳繩來想辦法,把這三種好玩的東西結合起來變成更好玩的東西。幼兒自由組合,看看誰想的辦法多,教師可以在一旁指導玩法。
幼兒在玩皮球、跳繩和圈時用了這些方法:
a:投球:圈舉在頭頂或立在腳邊,把皮球投到圈中。
b:拉球:把皮球放到圈裡,拉著球跑。
C:跳圈:可以用兩根或三根跳繩把圈拉上讓其他小朋友跳到圈裡或向圈中投球。(圖二)。
圖二
C投物:把圈懸掛起來,小朋友可以把沙包、皮球等物投到圈中。
4.放鬆活動:
老師請小朋友玩游戲《開火車》,請小朋友把圈都套在身上,其他小朋友用手拉住圈連成一列小火車,排頭的小朋友往前跑,使小火車也往前跑。在輕松的氣氛下結束活動。
5.觀察記錄:
參加本活動的幼兒共20名,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第一次幼兒僅僅只玩圈時幼兒就想出了很多的辦法,而且玩法的重復性很大。在第二次教師投放了跳繩和皮球後,起初幼兒對這些東西沒有什麼興趣,但隨著游戲的進行,幼兒對皮球有了很大的興趣,並且很快的想出了圈和皮球結合起來玩的很多方法,這時有幾個幼兒開始跳跳繩,但幼兒對跳繩和圈的結合玩法沒有很大的興趣,只是想了一個方法,用跳繩拉著圈,圈裡放一個球然後拉著繩子跑,後來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會用兩根跳繩拉著圈向圈中投球或跳圈或鑽圈。隨著幼兒對游戲的興趣和思維的發散,幼兒自己想出用三跟跳繩拉著圈玩,並在橫著的圈下吊一個圈,這樣的方法既可以投球,又可以鑽圈。他們不斷的向圈中投球玩,興趣特別濃厚。
PS;大學生享受童年的樂趣 這不好嗎?
⑦ 如何進行體育課堂教學設計
體育課堂教學環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也可稱為物質環境和人際環境,物質環境是指教學的物質條件,如體育教學場地、器材、溫度、光線、通風,以及必要的教學設備等等;人際環境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如師生的需要,認知因素、情感因素、課堂心理氣氛(班級學習風氣)等等。硬環境是外顯的,比較容易設計;軟環境是內隱的,比較難以把握。良好的體育課堂教學環境除了取決於物質條件外,還取決於合理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科學的課堂教學管理和課堂問題行為的有效調控等。
一、體育課堂教學的硬環境設計
做好教學場地、器材、設備的選擇、布置等准備工作,是實施體育課堂教學方案和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物質保證。合理的體育課堂教學硬環境設計能充分利用體育教學場地、器材,提高使用率;有利於教學過程中隊伍的組織、調動;能合理安排課的密度,增加學生的練習次數;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使之主動地投入到體育學習中去;便於教師指導、幫助,預防課堂問題出現和傷害事故的發生。
體育課堂教學硬環境的設計應注意以下幾點:
1、教學場地的設計要科學、合理、富有新意
2、教學器材、設備的選擇要合理
3、場地、器材、設備的布置應符合衛生要求
4、場地器材的布置要有利於課堂教學的組織實施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進一步改革深化,許多新興的鍛煉項目如遠足、定向越野、攀岩、登山、野外生存生活訓練等引入到了體育與健康課程中來,大大地拓展了課程的資源,也彌補了學校體育教學中由於地理環境制約、經濟條件限製造成的體育教學場地、器材、設備不足的缺陷。
二、體育課堂教學的軟環境設計
(一)體育教學組織形式(二)體育課堂教學管理(三)體育課堂問題行為調控1、教學場地的設計要科學、合理、富有新意
有的教師認為,體育場地的形狀、規格在各運動項目的規則中有嚴格的規定,似乎不必自己去設計。有這種想法的人可能還被禁錮在競技體育的教學指導思想之中。在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正規的競賽場地組織教學,但更應符合學生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體能等生理、心理特徵,尤其是中小學的體育教學,正規的競賽場地對學生來說可能要求過高,更何況教師自行設計的各種游戲、競賽及其他練習活動對場地的形狀、規格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科學、合理、大膽並富有創意地對正規競賽場地進行改造,或根據自己設計的教學活動大膽創造,設計出一些符合各學段學生體育學習要求的、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教學場地來。
2、教學器材、設備的選擇要合理
教學器材的選擇也如同教學場地一樣不必拘泥於競賽規則的要求,可以選購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各種小籃球、小足球、軟式排球、小棒球等器材,可以降低籃架、球網的高度,也可以自行設計、製作符合特殊教學內容的、具有民間傳統特色的教學器具。
3、布置的場地、器材、設備應符合鍛煉和衛生的要求,應認真周密地考慮安全因素,嚴防發生傷害事故。教學器材的布置時要注意可移動的器材設備應盡量向固定的器材設備靠攏,免得影響教學過程的組織實施。
4、場地器材的布置要有利於練習輪換時隊伍的調動,有利於增加練習的密度和適宜的生理負荷。並應考慮便於教師對課的調控和輔導、幫助學生練習。
(一)體育教學組織形式
體育教學活動的展開需要一定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組織形式就是教學活動中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它所涉及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教師怎樣把學生組織起來,通過教和學使師生緊密聯系;怎樣科學地利用空間、時間和其他教學條件來安排教學活動,使教師有效地教,學生有效地學,實現體育教學目標。
1、班級的教學組織形式
(1)行政班教學組織形式(2)合班分組教學組織形式(3)俱樂部制教學組織形式
2、課內教學組織形式 常用的體育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有以下三種:
(1)全班學習(2)班內分組學習(3)個別學習
從上面的分析看來,這三種形式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在設計體育教學方案時要注意揚長避短,相互組合,相互彌補。不同的教學目標、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方法,要求我們選擇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或組合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可採用先個別學習,後小組學習,再全班學習的形式;也可採用先全班學習,後個別學習,再小組學習的形式;或可採用先全班學習後小組學習、先小組學習後全班學習等形式。而且,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或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的組合必須與不同的體育教學模式、具體的體育教學方法緊密配合,才能產生理想的教學效果,有關這些問題,我們將在《體育教學策略》中詳細討論。
(1)行政班教學組織形式
(2)它是以行政教學班為單位的教學組織形式,即男女混合班上課。其優點:形式固定,組織方便,上課時間安排容易,學生相互了解。缺點是學生之間男女性別的差異、體能水平、技能水平差異難以區別對待;不便於對好、差生的兩邊照顧;也不能滿足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這種組織形式有利於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必修內容(理論課)的教學。
(3)合班分組教學組織形式
即將同年級幾個班重新編班分組,由若干體育教師分別進行教學的相對穩定的教學組織形式。通常有按性別分組、按體能水平分組,按技能水平分組,按專項能力愛好分組等。其優點是根據學生的不同的情況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安排調控生理負荷,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與鍛煉的自覺性、積極性;缺點是給課程安排增加難度,教師人數少,場地器材不足的學校難以進行。此外,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還可以實行臨時分組進行教學。但不論採用哪一種教學組織形式,盡可能使各組學生相對固定,這有利於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了解,共同協作將課的教學任務完成。目前學校體育教學中比較常用的按專項班分組教學的形式就是這種合班分組教學組織形式,但由於物質條件、師資力量的限制,可供選擇的專項還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3)俱樂部制教學組織形式
全校學生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選擇按運動項目建立的各種俱樂部,在俱樂部內再重新編班分組教學。通常有按年齡分組、按性別分組、按體能水平分組、按技能水平分組、按身體健康狀況分組(保健班)等。這種教學組織形式受國外的運動俱樂部制度的啟發而形成的,它能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根據學生的不同的情況制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安排調控生理負荷,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與鍛煉的自覺性、積極性。物質條件和師資力量相對不足的學校也可少設幾個俱樂部組織教學、鍛煉活動。
(1)全班學習
全班學習是教師按照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要求把教學內容統一傳遞給一個班(或幾個班)的學生,全班學生在教師統一指揮下,同時或依次地進行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這種形式的優點是能全面照看到學生,課堂紀律好,隊列隊形看上去整齊劃一,便於統一調動指揮;教師一般按(假想或實際的)平均水平進行教學,以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求;全班學生同時學習、練習時,有較高的練習密度,教學效率高,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習較多的內容;同時接受教學的面比較廣,具有規模效益。缺點是教師傾向於把學生看作是一個在一般能力、興趣、學習方式和動機等方面同質的組,教學是針對假想的中等水平的學生,只適應班上的部分學生,難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利於區別對待、因材施教,這是班級教學形式最易遭批評的一個缺陷。如果全班學生依次進行學習、練習,則練習密度較低,且影響到等待著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比較被動、主體作用不容易充分發揮;基本上按教師安排的進度進行學習,難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接受性學習,也不利於發揮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
(2)班內分組學習
班內分組學習是根據課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進行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分組的方法有兩種:教師指定或學生自由組合。教師指定分組時,可以是隨機的,如前排一組、後排一組或各排報數以後再分組等;也可以是有意識安排的,如使身高、體能、技能水平相對均等的分組或把學習骨幹平均地分配到各小組中去等。學生自由組合時,小組內成員感情濃厚,有利於學習,但要充分考慮非正式團體的作用,非正式團體有積極、中性、消極之分,教師要注意引導。
班內分組學習這種組織形式的優點是提供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密切接觸和相互交流的機會,有利於學生開展互助協作,促使學生形成民主與合作的精神,培養學生互教、互學、互評能力;有利於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教學目標的實現;提高學生組織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缺點是不能全面照顧到學生,要使小組成員都能積極參與、取得效果有一定的難度,教學進度也不容易控制。
班內分組教學組織形式又可分為分組不輪換和分組輪換兩種形式:
①分組不輪換②分組輪換
分組不輪換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教師統一指導下,各組按教材內容安排順序,依次獨立進行學習,完成教學目標。如果場地器材條件充足的學校,可採用這種教學形式,以便提高練習效果,發展體能。
分組輪換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教師的指導和小組長的協助下,各組分別學習不同性質的教材內容,按預定的時間輪換學習內容的教學組織形式。目前,中、小學校體育教學較多採用這種教學組織形式。在班人數較多、場地器材不足的情況,可使學生獲得較多的實踐練習的機會,提高練習的密度。但教師不易全面指導學生,不易合理安排教學順序和靈活掌握教學時間,不能使各組的運動負荷達到逐步上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