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體育生課 > 法國體育文化歷史

法國體育文化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16 11:41:53

❶ 法國文化的簡介有哪些

社交禮儀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相比,法國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現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愛好社交,善於交際。對於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動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

第二,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於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第三,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 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 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並且准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准備。

第四,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在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第五,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服飾禮儀

法國人對於衣飾的講究,在世界上是最為有名的。所謂「巴黎式樣」,在世人耳中即與時尚、流行含義相同。

在正式場合:法國人通常要穿西裝、套裙或連衣裙,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黑色,質地則多為純毛。

出席慶典儀式時:一般要穿禮服。男士所穿的多為配以蝴蝶結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裝套裝;女士所穿的則多為連衣裙式的單色大禮服或小禮服。

對於穿著打扮,法國人認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選擇發型、手袋、帽子、鞋子、手錶、眼鏡時,都十分強調要使之與自己著裝相協調相一致。

❷ 關於法國體育的介紹

法國體育概況∶

在世界體育的發展歷程中,法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法國人對世界兩大體育組織□□國際奧委會和國際足聯的創立,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893年,在法國人皮埃爾返路顧拜旦男爵的建議下,討論復興奧運會問題的國際性體育會議在巴黎召開。1894年1月,顧拜旦草擬了復興奧運會的具體步驟和需要探討的10個問題,致函各國體育組織和團體。同年6月16日,「國際體育運動代表大會」在巴黎索邦神學院開幕,大會通過了《復興奧林匹克運動》的決議。6月23日成立了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簡稱
IOC)。顧拜旦也因此被稱為「奧運之父」。然而,這位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最偉大的創始人卻並未成為國際奧委會的首任主席。按顧拜旦自己原來的計劃,是由他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並將首屆現代奧運會的會址選在巴黎,但該計劃卻引起了當時參加"國際體育運動代表大會"的與會代表的爭議。為了復興奧運會的大局,顧拜旦遵從了眾多與會代表的意見,選擇希臘作為首屆現代奧運會的舉辦地,並大度地提議由希臘代表團團長維凱拉斯任第一任國際奧委會主席。

巴黎在1904年、1924年分別承辦了第2屆、第8屆夏季奧運會。沙莫尼和阿爾貝委爾則在1924年和1992年分別承辦了第1屆和第16屆冬季奧運會。令人遺憾的是,巴黎在從1992年第25屆奧運會開始的慢慢申辦路上屢遭挫折,分別在1992、2008、2012年的夏季奧運會主辦權爭奪中敗給了巴塞羅那、北京和倫敦。特別是2012年主辦權的競爭中,一路呼聲極高的巴黎在最後時刻被倫敦超越,令人扼腕嘆息。不知屢敗屢戰的巴黎人的下一次申辦之旅是否會順利。

與奧運申辦的多災多難想比,法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的成績卻是相當不錯。在1900年舉辦的第2屆巴黎奧運會上,法國隊以26金36銀33銅登了獎牌榜第一的寶座。雖然之後成績有所下滑,但從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開始,法國隊的成績穩定在第一集團中,成為了體壇強國。

1904年5月21日,法國體育運動聯合會與比利時體育運動聯合會、丹麥足球協會、荷蘭足球協會、馬德里足球俱樂部、瑞典足球協會、瑞士足球協會一起在法國巴黎的法國體育運動聯合會(Union
Fran鏰ise de Sports
Athl閠iques)總部創立了國際足球聯合會(The F閐閞ation
Internationale de Football Association
FIFA)。兩天後,國際足聯舉行了第一次選舉,法國人羅伯特犯且?Robert
Gu閞in FRA)當選第一任主席。

說到國際足聯,不能不提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雷米特(Jules
Rimet)。他於1921年3月1日當選國際足聯第三任主席,在他在任的33年裡,國際足聯得到了長足發展,並創立了世界盃足球賽。到1954年瑞士世界盃雷米特卸任時,國際足聯已經擁有了85個會員組織。人們把這一時期稱作「雷米特時代」。

在雷米特的推動下,1930年7月18日,第一屆國際足聯世界盃在烏拉圭首都蒙德維的亞(Montevideo)的世紀體育場開幕。法國隊和墨西哥隊進行了世界盃歷史上的首場比賽,結果法國隊以4:1獲勝,隊員呂西安仿謇蝕蚪

❸ 法國的運動有哪些

法國巴黎「黃背心」運動,始於2018年11月17日,是法國巴黎50年來最大的騷亂,起因為抗議政府加征燃油稅。首日逾28萬人參與,持續多日,重創法國經濟

❹ 求 法國的文化簡介

法國文化:17世紀開始,法國的古典文學迎來了自己的輝煌時期,相繼出現了莫里哀、司湯達、巴爾扎克、大仲馬、維克多·雨果、福樓拜、小仲馬、左拉、居伊·德·莫泊桑、羅曼·羅蘭等文學巨匠。他們的許多作品成為世界文學的瑰寶。其中的《巴黎聖母院》、《紅與黑》、《高老頭》、《基督山伯爵》、《悲慘世界》和《約翰·克利斯朵夫》等,已被翻譯成世界文學作品,在世界廣為流傳。偵探小說方面有莫里斯·勒布朗的俠盜亞森羅平,和喬治·西姆農的梅格雷探長。近現代,法國的藝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頗有創新,不但出現了羅丹這樣的雕塑藝術大師,也出現了像莫奈和馬蒂斯等印象派、野獸派的代表人物。從17世紀開始,法國在工業設計、藝術設計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關實用美術、建築、時裝設計、工業設計專業的學校也早已憑借其「法國製造」的商業碩果而聞名海外。法國人喜愛體育運動,比較流行的體育運動項目有足球、網球、橄欖球、地滾球、帆船、游泳、滑雪、和自行車環形賽等。比較有名的大學有巴黎大學、里昂大學等。戛納國際電影節是世界五大電影節之一,每年5月在法國東南部海濱小城戛納舉行,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為期兩周左右。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

❺ 法國的歷史文化

國家的誕生
法國的歷史是長期以來人民的點滴勞動匯集而成的。法蘭西眾多的獨特之處正是其文化的體現。二千年來各個朝代和他們的文明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印證,最後才形成了今天的現代法國。

史前時期
大約一百萬年前,從歐亞大陸遷移來的人類一直來到最後的邊界——大西洋邊。從此定居下來。薩比安人則最早在公元前四萬年到八千年開始出現在這里。許多考古遺跡證明了在法國這片土地上史前就有人類文明存在。

高盧時期
約公元前1200年到前800年,凱爾特人離開他們在西里西亞的家鄉,向萊茵河和大西洋之間的這一地區開始入侵。這塊土地當時居住著90個不同的部落,被稱作高盧人。高盧人在農業和十分發達的手工業基礎上建立了他們的文明。他們發明了收割機、木桶、四輪馬車和鐵劍。
很快羅馬帝國也注意到了這片土地。公元前50年,朱利葉斯·凱撒大帝來到這里,征服了這一地區。高盧-羅馬文明定都於里昂,統治了相當長時間,形成了今日法國的最初藍圖。正是這一時期法語開始形成,許多大城市已經有了雛形,道路網也從此初現端倪。

法蘭克王國
從五世紀起,來自東方的漢斯、汪達爾、阿拉曼斯、維斯高特、奧斯特洛
高特和法蘭克人先後入侵該地區,高盧-羅馬人為了抵禦入侵而和法蘭克部落聯合了起來。他們的基地設在巴黎附近地區,也就是令天被稱作法蘭西島的地方,這股力量慢慢征服了全國。
法蘭克王朝的梅羅文家族和卡洛林家族統治從五世紀延續到十世紀。這一時期,高盧一羅馬文化和日耳曼文化逐漸融合。

法蘭西王國
在公元768年到814年查理曼大帝統治時期,他建立了許多學校,促進文化繁榮並召集了許多學者在身邊。他的工國劃分為郡,郡長(世俗政權)和主教(宗教權威)共同管轄。米斯統領則負責執行帝國法律。
987年,雨果·卡佩,法蘭西島領主,加冕成為國王,而法蘭克人的土地(被稱作法蘭斯)成為法蘭西王國。新建立的法蘭西王朝想把宗主權施及整個統治領域內。
從11世紀至15世紀,先後有18任國王不斷地向封建領主們施加權威,王國得以擴大(吞並了布列塔尼和勃艮第),並奪取了一些英國的領土,例如阿基坦和諾曼底。這幾個世紀中突出的特點是宗教熱情高漲,文化、經濟和城市也得到極大發展。這一時期開始出現了資產者,他們形成了社會中一個新的階級。城市也變成了行政單位。
從1226年到1270年間統治法國的國王路易十一十分重視司法,曾經親自在萬森的一棵橡樹下主持審判。他一生中建造了許多醫院和教堂,參加了兩次十字軍東征,成為君王中的典範。他後來被尊稱為聖路易。
從16世紀到18世紀,十位國王致力於加強國家的權力以及其行政。在抵禦東方和南方的敵人入侵的戰斗中,他們逐漸建立了國家的自然邊界。這其間有三位政治人物尤其值得提起:
-亨利四世結束了國內的天主教與清教徒的宗教戰爭,把西班牙入侵者逐出了國境。這樣,他鞏固了國家的統一。此外他還曾試圖改善貧苦的法國農民的不幸處境。
-黎塞留,路易十三的宰相。他領導法國抵抗住了奧地利的軍事干涉,通過削弱貴族和清教徒的力量加強了主權。他還下令成立了索邦大學並促成了法蘭西學院的建立。
-科爾貝,路易十四的首席大臣。他曾嘗試統一全國的法制,以及通過建立大製造業和國際貿易公司來促進革新。他曾寄希望於法國的殖民地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

幾次歷史變遷

1789年的大革命
1789年的國民會議變成了憲政會議。封建權力被廢除、公布了人權宣言,建立了議會君主制。
1792年由於外國勢力的干涉、君主出逃等事件,君主制被廢除,第一共和國宣告成立。自此至1795年,包括羅伯斯庇爾在內的革命者們同時與國外(普魯士、奧地利、英國、西班牙)和國內(旺代)的反革命勢力作著斗爭。在政治生活中,革命者們採納了孟德斯鳩和盧梭提出的原則(三權分立原則和人民主權原則)。
從1799年至1804年,第一執政拿破崙.波拿巴將軍領導著法國政府,他統治期間建立了一個強大的集權制資產階級國家、現代化的行政管理體制和法典(其民法典至令仍然有效)。政府還建立了高中教育體制並改革了大學教育。

拿破崙帝國
1804年拿破崙加冕稱帝,他在到1815年的12年統治期間力圖建立一個龐大的歐洲帝國。10年間,法國軍隊在整個歐洲大陸不斷與一些強大的聯盟較量。曾有一個時期法國疆域急劇擴大。只是到了1815年它的邊界才回到1789年的狀態。
俄羅斯戰役中法國軍隊的慘重傷亡導致了拿破崙的下台和被放逐。他後來曾再次統治法國,但僅一百天後,他就因為滑鐵盧戰役失敗而再次退位。

君主制復辟
1815至1830年間的兩任國王都想要在復辟的舊君主制下維持革命和拿破崙帝國期間的一些進步措施。法蘭西王國的殖民帝國在北非繼續擴張。
法國的最後一任國王:路易斯-菲力浦被加以封號「法國人之王」。1830至1848年間出現了貿易商業資產階級,工業革命開始,社會主義和聯邦主義運動也開始興起。經濟危機和社會動盪最終將法國引向了 1848年大革命,導致了君主制的最後崩潰。

第二共和國和第二帝國
普選制、新聞自由和對勞動者階層起義的恐懼給了拿破崙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崙·波拿巴一個機會當上了法國總統。在經過一段獨裁式的總統統治時期後,路易拿破崙通過公民投票和政變方式當上了皇帝,號稱拿破崙三世。他的政府倡導激進的經濟改革政策,推行大量目的在於重建國家資本的重要經濟計劃。第二帝國以工業擴張為其特徵。就在政府向議會制政體變化之時,法德戰爭爆發了(1870年)。法國在蘇丹的失敗導致了第二帝國的覆滅。

第三共和國
1871年成立了共和國並建立了國防政府。法國戰敗,在與德國簽訂的和約中法國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同年發生了著名的巴黎公社起義,但起義被血腥地鎮壓了。
共和國的議會制政體在1871年至1914年間建立了有關公共自由的一系列重大法律,證明了其本身的價值。儒勒法里總理(186年至1885年在任)對言論自由、集會自由和新聞自由的確立發揮了重大影響,他對非教會的免費義務小學教育制度的建立也有重大貢獻。
法國在亞洲和非洲的殖民地繼續擴張,但與此同時社會動盪和宗教與學校之間的紛爭(政教分離)動搖著社會統治。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使法國失去了十分之一的勞動力。1917年12月是戰爭的轉折點,喬治·克雷孟梭帶領法國及協約國一起取得了勝利,德國戰敗。阿爾薩斯和洛林重歸法國。
在戰後重建不久,法國就象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被1929年大危機嚴重打擊。廣泛的罷工和左翼聯盟給法國帶來了1936年的人民陣線政府,這屆政府在國家計劃中設定了建立基本社會法律的義務。
在法國的四周,納粹主義、義大利法西斯主義以及西班牙內戰都預示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來臨。
隨著著名的所謂「奇怪戰爭」的結束,1940年法國宣布了休戰,法國成為德軍佔領區。法國經濟處於不穩定中。整個國家分為兩部分:一方面是與佔領國合作的維希政府,另一方是以倫敦為基地的「自由法國」流亡政府及抵抗運動。經過五年的戰爭,法國在1944年被盟軍解放。

第四共和國
1940年6月18日夏爾·戴高樂發表了廣播講話後,被公認為法國抵抗運動的領袖和象徵。他在1944年至1946年間任政府首腦,建立了法國社會保障體系並給予婦女選舉權。可是,由於議會制政體不能清楚地提供政治方向而導致了政府改組,第四共和國被動搖了。1945年至1958年的這段時期法國一直忙於重建國家發展經濟。不斷尖銳化的非殖民化問題(印度支那和阿爾及利亞戰爭)意味著虛弱行政權的結束。

第五共和國
1958年,夏爾·戴高樂將軍重登歷史舞台。他設計並建立了加強行政權的第五共和國體制。即建立了人民普選總統制。法國從此走向一個現代化發展和經濟持續增長時期。1968年5月的學生運動和社會騷亂反映了年輕一代的不安情緒、社會的缺乏秩序以及國家的過度集權,戴高樂將軍因此被迫辭職。然而右翼政府仍把持著政權。喬治·蓬皮杜任總統直至1974年去世。他的繼任者瓦雷里·吉斯卡爾·德斯坦任滿了七年,但在1981年被第五共和國第一位左翼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擊敗。密特朗1988年競選連任成功。不過總的來說,這一時期的法國政壇的特點就是左翼和右翼政府輪流執政。

統一的歐洲市場開始建立
1993年12月1日,歐洲聯盟在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基礎上誕生。

雅克·希拉克當選為共和國總統
1995年5月,雅克·希拉克當選為共和國總統 。1997年4月21日國民議會被解散。5月25日和6月1日,進行提前選舉。地方選舉則在3月已經進行。這一選舉的結果產生了左翼和右翼的「並存」。

一個現代化的國家
在過去的數三十年裡,法國建立了一套穩定的制度。在1958年戴高樂將軍任總統期間通過全民公決方式確立的第五共和國憲法保證了政治體制的良好運作。法國是統一的、民主的、世俗的社會主義共和制國家。其公民不論出身,種族或宗教信信仰,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現代法國民主制度是1789年法國大革命留下的遺產。其原則以1791年人權與公民權利宣言為基礎,今天已經成為憲法的引言部分。

法國的銘言是「自由、平等、博愛」。
法國國旗是三色豎條組成的三色旗:藍、白、紅。
法國國歌是馬賽曲。
法國國慶是7月14日,1789年攻佔巴士底獄的日子。

國家制度
行政權
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以普選制選舉產生,任期七年。總統頒布法律並有權提出議案要求國家公民投票表決。他還有權在與總理,國民議會議長和參議院議長談話後宣布解散國民議會。
總統任命總理,並任命由總理提名的政府成員。
政府應答復國民議會的質詢。
立法權
議會由兩院組成:國民議會,由五年一次普選產生;參議院,議員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選其中的三分之一席位。
議會投票表決決定法律的通過與否,批准國際條約以及行使由共和國總統授以憲法修改權。
司法權
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權和立法權。
473個初審法院和186個大審法院負責執行法律。上訴法院有35個。終審法院負責判斷法律是否被正確地執行。刑事犯罪由法官和陪審團組成的重罪法院審理。
在行政司法領域有行政法院和國家最高行政法院。審計法院負責審核公共開支情況。

憲法規定的其他組織
-憲法委員會:委員會成員由共和國總統、國民議會議長和參議院議長分別任命。憲法委員會的職能是監督選舉和審查法律的合憲性。
-經濟和社會委員會:其成員是各種不同社會階層(工會、商人、各種協會)的代表或政府指定的具特定資格者。在議案、法令或有關計劃具有經濟和社會性質時,要咨詢經濟和社會委員會的意見。
-最高行政法院:行政方面的最高權威。政府在起草議案和實施法令前必須征詢其意見。
-最高司法官委員會:由司法官和特定資格者組成。委員會由共和國總統和司法部長分別任主席和副主席。由它對高級司法官的任命提名,同時也負責司法官的紀律處分。
-共和國司法法院:以前被稱作高等司法法院,由十五名法官組成,他們或是議會成員(12名是國民議會議員),或是司法官(3人)。法院負責審理政府成員所做的、被認為是有刑事犯罪性質的職務行為。任何個人一旦認為自己被政府成員的犯罪或違法行為所損害,就可以向一個專門申訴委員會起訴。

行政管理
大區
法國被分成21個大區以及科西嘉島。大區由地區委員會管理,委員會主席及其成員通過普選產生。 省
法國大陸有96個省,此外還有四個海外省:瓜特羅普島、馬堤尼克島、留尼旺島和南美的法屬蓋亞那,海外領地還有玻利尼西亞、新卡勒陀利亞、馬約特島、聖皮埃爾和馬可隆、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特爾·阿特里、科格倫群島,克羅塞和聖保羅島。
省由總委員會管理,其主席和成員通過普選產生。省長是中央政府派到地方的代表。省被分為區(包括海外省在內共339個),小區(3,995個)和市(36,560個)。
市政
市政管理由市長在市政委員會協助下負責,市政委員會成員通過普選產生。

競爭性的經濟體制
1945—1961
盡管法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她在戰爭結束時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困難:人口只有四千萬(與1900年相同),工業生產總值只有戰前的一半。原材料極度缺乏,通貨空前膨脹。
首要的三個經濟計劃是重建基礎工業,促進生產和准備國際經濟競爭。
1962-1975
這段時期,在國家的督促下經濟得到了驚人的持續發展,達到了預期計計劃。這一時期法國的經濟增長率創下了空前記錄(年增長率達5-6%),帶來了充分就業、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增長和工資水平的迅速提高。
接下來的經濟計劃把重點轉向了地區經濟發展,投資政策和社會組織(改革社會保險體系建立全民退休金)。
1976年以來
三次連續的石油危機(197、1979、1980)和持續的世界經濟動盪使法國這二十年來一直強調經濟的結構調整和現代化,從而導致了高失業率(20年來減少了三百萬以上的工作機會)。
政府開支緊縮以及強調減少能耗,發展競爭力強的工業、研究和職業培訓賦予法國以新的活力,使其能面對國際競爭的挑戰、歐洲一體化和下個年的來臨。

高度多樣化的經濟體制
法國經濟涵蓋了所有重要的經濟部門:農業(世界第三、歐洲第一大出口國),工業(世界第四、歐洲第二),漁業(歐洲捕撈量第四)。
法國出口貿易名列世界第五,有五家法國公司躋身世界百強。

農業
法國農業是一個現代機械化,高生產率的生產部門。法國的農業生產面積占歐盟總面積的近三分之一,農產品占歐盟產量的23%,其中一半是畜產品(肉、奶、乳酪),其餘的是穀物、糖和加工業。

工業
法國工業既包括大量正在重組和自動化的傳統工業部門(鋼鐵、冶金、機械、汽車和紡織工業),也包括一些新的發展中技術工業(食品加工、精密化學、航空航天工業和新型材料)。
法國工業生產在原材料和能源上主要依賴於進口,只有電力是個例外。25%的電力來自於本國的核電廠。

服務業
服務部門(對集體和個人消費者)正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主要的服務部門,如交通、電子通訊、郵政、電力和水在本領域都配備了先進技術(微型電話、高速列車和地鐵系統更是享有國際聲譽)。法國的旅遊業名列歐洲第一,對維持國際收支平衡有重大意義。事實上,法國在這個「無形出口工業」中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

法國如何看待自己
從大小、人口和國民生產總值上看法國都算不上是個「超級大國「。但法國依然佔有很重要的位置。由於高科技企業的蓬勃發展,她是世界重要經濟強國之一,在出口方面排名世界第四或第五位。她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擁有否決權,也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常任國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位於巴黎。

從另一些角度來看法國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拉丁國家之一(到2000年全世界六個人中就有一個是拉丁人後裔)。
-法語國家之一。法語人口在全球共有一億零五百萬。在美洲和非洲的某些地區,法語已經被使用了幾百年。
-歐洲國家之一。法國和中歐及東歐的許多國家有著良好的政治、貿易和文化交往。在1990—1991年蘇聯的政治變化後這些國家變得越來越強大。更重要的是,法國的未來與西歐聯盟的其他十五個成員國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由於歐洲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普選產生)的建立,法國人民積極地參與到歐洲政治生活之中去了。

附錄1:法國經濟數據
GDP:78Y,610億法郎
人均GDP:134,656法郎
出口值:18,860億法郎
工業企業:196,600家
農業/食品企業:72,000家
GDP增長率:2.3%(到1996年)
1996年總增長值:農業5.5%;工業和能源25.2%;服務業56.4%
現有就業人口:25,590,000

附錄2:法國的特點
盡管法國在地理上和種族上都是多樣化的,國家仍有強烈的凝聚力和濃厚的文化個性。法國人民對他們的歷史和文化個性有強烈認同感。
現代法國的基本理念是保衛人權和自由、民主、統一。這些理念已經得到了普遍的認同。

附錄3:法國的外國人
外國移民在過去四十年中對法國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繁榮作出很大貢獻。但由於現前的經濟危機,移民潮已被官方停止。現在法國有大約不到四百萬的外國人(自1995年來占人口總數的6.5%)。自1990年來外國人所佔比例大致未變。

❻ 法國歷史上對體育發展有重大貢獻的人物

法國 後衛:抄
超級中衛伏爾泰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倡導人,他在文學、史學、哲學、自然科學和政治等方面寫了大量著作,近百卷之多。法國啟蒙運動的著名人物如狄德羅、盧梭、孔狄亞克、布封等人,無不是他的後輩,對他推崇備至,公認他是他們的導師。

❼ 體育的發展史

1.在古希臘,燦爛的文化、發達的哲學思想和教育思想,帶來了體育繁榮。各城邦之間的軍事交戰,更加促進了他們對體育的重視。最典型的是斯巴達,他們不僅重視尚武教育,同時很注意優生。新嬰兒必須交送國家檢查,體格強壯者才歸還父母養育,患病或畸形的兒童便被丟入山谷之中,任其死去。古希臘人還在祭祀活動中誕生了輝煌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並延續達千年之久,為人類體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2.中世紀(476—1640)歐洲進入黑暗的封建社會階段。經濟文化落後,在有害思想的支配下,除了在為統治階級培養接班人的封建貴族子弟學校的騎士教育中施以體育之外(規定「騎士七技」即騎馬、游泳、投槍、擊劍、行獵、跳棋、吟詩,其中有五項屬於體育范疇),在一般教會學校的課程中,沒有發展體能的活動計劃,被稱為「沒有體育的教育」,致使一般人身體能力退化,加之不講衛生,忽視防治疾病,造成流行病、傳染病蔓延,民族體質日衰。
3.於14、15世紀發源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此後第一個倡導「三育」學說的是英國的哲學家、教育家洛克(1632—1704)。他明確地把教育分成體育、德育和智育三部分,並強調指出「健全之精神寓於健全之身體」。主張在宮庭訓練學校開設體育課程。
4.18世紀,法國出現了以反對教學權威和封建制度為目的的啟蒙運動,其代表人物之一是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和文學家盧梭(1715—1771)。他主張在教育上要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
5.19世紀,西歐由於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和民族主義傾向,各國之間接連發生戰爭,如克里米亞戰爭等,許多國家都遭受戰敗的屈辱。正是出於強國強民的需要,迫使各國開始重視體育,因而相繼出現了「體操之父」,如德國的「體操之父」古茨姆斯等。作為人類社會財富的體育,以後流傳到歐亞美各洲,推動了世界體育運動的發展。正當歐洲各國紛紛採用和推廣德國和瑞典體操的時候,英國由於其獨特的社會條件,興起了符合他們民族特點的戶外運動、娛樂和競技運動。隨著英國殖民主義的擴張以及斯賓塞的著作流傳,英國的戶外運動、娛樂和競技運動,逐漸在美國、歐洲以及其他許多國家得到傳播。

❽ [高分懸賞]西方體育文化特點、歷史背景!急!急!急!

一)、體育文化起源的歷史背景

自古以來,人們把文化分為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世界文化又大致可分為四大體系,即漢文化體系、阿拉伯和伊斯蘭文化體系和歐洲文化體系。在這四大文化體系中除歐洲文化外,其他三大文化體系都在世界的東方。由於地域等多種因素,即使是上述三大體系的文化,各地區同樣也呈現出不同的文化特徵,但也存在相互交叉、認同的現象。

人類對文化的研究開始與19世紀中葉。許多研究資料表明,東方文化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和深刻豐富的內涵。黑格爾在評論世界文化發展時指出,當黃河、長江流域已經孕育精美輝煌的古代文化時,泰晤士河、密西西比河、萊茵河上的居民還在黑暗的原始森林裡徘徊,這表明了東方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然而,在幾百年的歷史演變中,東方文化發展緩慢,甚至停滯不前。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東方文化滯後於西方文化。

體育的歷史與人類歷史一樣悠久,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體育文化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是人類整個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然而人類在與自然的斗爭中,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對體育文化的認識處在不知不覺之中。

歷史資料表明,真正感受到體育文化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直接影響,還是在19世紀中葉的歐洲文藝復興之後。特別是20世紀中葉以來,隨著世界整體科學的發展,體育科技工作者得到不少新的啟示。從此,許多學者更多的從體育哲學、人文社會學角度開展了廣泛的研究,並逐步的由感性認識向理性方面發展。

早期的體育,盡管人們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環境,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但創造的體育形態、性質和目的基本上是相同的。人類為了生存和延續,學會了跑、跳、投、攀爬等技能和生產勞動知識,並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代代相傳。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形成了今天如此燦爛奪目的體育文化。

(二)體育文化的產生和發展

關於體育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有很多說法,但比較集中的有以下幾種,其中包括:

1. 勞動起源論:從總體上說,人類的文化是通過人類自己的雙手和大腦的思維創造出來的。早期人類在求生存中學會了奔跑、跳躍等技能,並在追捕獵物等活動中,發展了速度、耐力、力量、靈敏等各種身體素質。這個時候的體育鮮明的體現在以生存為直接目的,進行著各種能力的訓練。

2.軍事起源論:這是由於個人之間為爭奪狩獵得來的獵物而產生的沖突到後來發展到部落之間的武裝沖突,各部落為了提高自己的力量進行了有組織的身體訓練。其中還包括摔跤、飛鏢、棍棒等技能。

3. 游戲起源論:這是當原始人在獲得豐富獵物後,特別是當豐收之後,聚集在一起以游戲歡舞的方式慶賀,也表明了體育是在跑、跳、投等勞動形態中演化出來,並以歡唱和舞蹈表達內心的喜悅。

4.宗教起源論:原始社會後期,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又受到四季和環境的困擾,原始人為求助於自然恩施,祭祀天地而形成的原始宗教活動,並以體育形勢進行求助祭拜。

5.教育起源論:生產勞動的發展以及在軍事、游戲中演變出來的運動技能、技巧,以勞動教育的方式傳授給後代。既發展了上述各種技能和身體素質,又逐步脫離了動物野性,向人性方向進化,形成了具有文化內涵的體育生活。

綜上所述,體育文化的產生是在人類從動物野性變為人性的過程中上述因素相互綜合演化的結果。也就是說,體育文化是人類在改造自身的過程中,由動物本能改變成自覺行為人性時,是原始的野性、進攻性通過勞動和游戲、教育以及合理的競爭方式逐步的形成了人類社會特有的文化現象,即體育文化。

體育文化的內涵

體育文化是人類本身需求的特殊反映。它是人類在體育生活和體育實踐中創造出來的,並通過有形的身體形態、動作技能、運動器材、物質以及無形的與社會屬性相關的意志、觀念、時代精神反映出來,顯現了各具特色的存在方式。

體育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樣反映了一個時代、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特徵,並規范著人們的體育行為,也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念。

東方,特別是中國體育文化,在儒家文化的長期影響下形成了以追求「統一」

「中和」「中庸」,重在修身養性的內向性、封閉性、圓滿性為主要特色的體育文化。

像印度的瑜伽就反映了印度民族的體育文化特性。

所謂體育文化,是一切體育現象和體育生活中展現出來的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就是說,人們在體育生活和體育實踐過程中,為謀求身心健康發展,通過競技性、娛樂性、教育性等手段,以身體形態變化和動作技能所表現出來的具有運動屬性的文化。從中可以看出體育文化反映了以下特徵:

一、體育文化總是與人的體育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

二、反映本民族的、傳統的體育特徵,這些傳統的體育文化規范著本民

族的體育行為,也影響著人們不同的體育價值觀念。

三、體育文化又總是和一個地域或民族的社會文明、物質文明以及自身的發展產生具有互動發展的關系。

例如,南方人由於靈巧而善於技巧性運動,而北方人由於體力充沛而善於摔跤、馬術;南方人由於身體單薄而需要比北方人更多的相互協作,因此在體育運動中表現為集體項目的傾向,北方人由於個高力大及性格上的特徵,表現了較多的個性化項目的屬性等。

四、從科學分類看,體育文化是一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的綜合性科學;從文化學角度看,體育文化是人類整體文化系統中的一個分支,但是體育文化有著它特有的個性,它的產生和發展有著自身的變化規律,因此它具有獨立性的一面。

體育文化的價值

現代體育教育和世界教育發展潮流是一致的。一百多年來,不但極大地豐富了體育文化,提高了體育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價值,而且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完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奧林匹克運動文化的價值

現代奧運會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上無與倫比的最廣泛的社會文化現象。現代奧運會精神文化的設計,是對古代奧運會的簡單繼承和發展。古希臘的競技運動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和尊重。競技場上的優勝者不僅受到橄欖桂冠、棕櫚花環和塑像等獎勵,更重要的是他們像英雄一樣受到故鄉人民的崇拜,為他們舉行盛大慶典。

奧林匹克的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強」,它激勵青年人奮發向上、超越自我,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運動員們勇於克服各種艱難險阻,付出辛勤的汗水去爭取勝利的意志和品質對所有人都是一種啟迪。

奧林匹克精神是:互相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

奧林匹克最終目的是:為建立一個和平美好的世界做出貢獻。

現代奧運會的五環設計要比20世紀二三十年代由推進了一大步。體育文化的任務由感性深入到理性,從形體美深入到心靈美。體育文化的理性任務要求鍛煉者在身體健美、均衡和體態端正的基礎上達到意志品質高尚、身心盡善盡美的境地,並與藝術相結合。這種深入的心靈美,是一種更高層次的體育文化的理性價值。

二、競技體育文化的價值

體育與人類的生存、發展緊密相連,人類創造了體育,也創造了體育文化。體育文化是一種競技運動文化。正是人類對這一種競技運動文化進行了改造,經濟、文化才不斷的獲得創新與發展。然而這些創新與發展,是在眾人不斷的實踐中完成的,並經歷了與西方學者的社會變革的歷史里程相對應的三個階段,即宗教體育文化階段、科學體育文化階段和正在進行中的藝術體育文化階段。

藝術體育擺脫了人類求生存的宗教體育文化和強身健體適應環境的科學化和功利性體育文化的特徵之後,向著競技與藝術相結合、形體美與心靈美相結合的形態發展。

三、大眾體育文化的價值

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出於人類的共同需要,對人類自身生存、發展、享受的追求和關注一刻也沒有停止過,正是這種大眾體育文化在教育全球化的浪潮中的推動力最大,影響最為廣泛,也最為深刻。這是因為大眾體育文化給人類帶來快感和美感,並給社會帶來健康和活力。無論中國的大眾體育,還是西方的大眾體育,都是以全面發展和和諧發展為根基。

四、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光輝篇章,也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象徵。

自古以來,中國傳統體育都是圍繞「養生」為主開展的,人與自然的結合在與通過與自然的交換排除身體內部的濁氣、吸取真氣、五臟通達、六腑調和,並認為決定健康和長壽的根本在於人體的內部而不在於外部;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在體育形態上強調整體觀和意念感受、動作簡單而內涵深刻,很少有強烈的肌肉運動,因此缺少激進和冒險行為。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往,中國傳統體育文化這種整體修煉和內在和諧之美,正在和現代科學相結合,形成新的獨特風格而走向市場。

五、校園體育文化的價值

校園體育文化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中,在培養身心健康和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合格人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古代校園體育文化

古代體育尚處在原始教育階段,因此,還談不上具有規模性的學校體育,當然也就說不上校園體育文化了,但它也表現了不同時代的體育文化現象。

2.近代校園體育文化

我國學校體育從孕育到誕生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歷史過程。從1840年開始,帝國主義用炮艇轟開了我國閉關自守的大門。隨著軍事侵略,國外傳教士紛紛來到中國,建立教會、興辦學堂、進行體育文化滲透,並在校園里積極開展了各種西方體育活動

3.現代校園體育文化

五四新文化運動對學校體育的貢獻在於對軍國民主義體育和國粹體育給以強烈的批評。與此同時,剔除了兵操內容,將體操課改為體育課,並引進西方體育。這雖然是文化流動的結果,但也引起了傳統體育文化的沖突。然而由於文化的融合性,才逐漸緩沖下來。盡管如此,學校體育還是在封建道德觀的束縛下舉步維艱。直到新中國成立,學校體育才確立了以增強體質為目標,並為學校體育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4.當代校園體育文化

當代校園體育文化在堅持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體育教育方向的同時,既要發展中華民族傳統的體育文化,又要引進國際先進的體育文化。為完成未來體育教育的使命,我國當代校園體育肩負著一下歷史使命:

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導思想, 要樹立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相適應的全面性健康要求,並明確要求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對社會的責任感,培養堅忍不拔的意志和艱苦奮斗的精神。

❾ 介紹一下法國的奧運會歷史

第二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00年5月14日 閉幕時間:1900年10月28日 舉辦地:法國巴黎
第八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24年5月4日 閉幕時間:1924年7月27日 舉辦地:法國巴黎

❿ 西方體育發展史及其特點

樓上去你個妹的= =自己查得到還出來問個蛋啊= =回答個問題這么敷衍

世界體育發展史
1.在古希臘,燦爛的文化、發達的哲學思想和教育思想,帶來了體育繁榮。各城邦之間的軍事交戰,更加促進了他們對體育的重視。最典型的是斯巴達,他們不僅重視尚武教育,同時很注意優生。新嬰兒必須交送國家檢查,體格強壯者才歸還父母養育,患病或畸形的兒童便被丟入山谷之中,任其死去。古希臘人還在祭祀活動中誕生了輝煌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並延續達千年之久,為人類體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2.中世紀(476—1640)歐洲進入黑暗的封建社會階段。經濟文化落後,在有害思想的支配下,除了在為統治階級培養接班人的封建貴族子弟學校的騎士教育中施以體育之外(規定「騎士七技」即騎馬、游泳、投槍、擊劍、行獵、跳棋、吟詩,其中有五項屬於體育范疇),在一般教會學校的課程中,沒有發展體能的活動計劃,被稱為「沒有體育的教育」,致使一般人身體能力退化,加之不講衛生,忽視防治疾病,造成流行病、傳染病蔓延,民族體質日衰。
3.於14、15世紀發源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此後第一個倡導「三育」學說的是英國的哲學家、教育家洛克(1632—1704)。他明確地把教育分成體育、德育和智育三部分,並強調指出「健全之精神寓於健全之身體」。主張在宮庭訓練學校開設體育課程。
4.18世紀,法國出現了以反對教學權威和封建制度為目的的啟蒙運動,其代表人物之一是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和文學家盧梭(1715—1771)。他主張在教育上要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
5.19世紀,西歐由於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和民族主義傾向,各國之間接連發生戰爭,如克里米亞戰爭等,許多國家都遭受戰敗的屈辱。正是出於強國強民的需要,迫使各國開始重視體育,因而相繼出現了「體操之父」,如德國的「體操之父」古茨姆斯等。作為人類社會財富的體育,以後流傳到歐亞美各洲,推動了世界體育運動的發展。正當歐洲各國紛紛採用和推廣德國和瑞典體操的時候,英國由於其獨特的社會條件,興起了符合他們民族特點的戶外運動、娛樂和競技運動。隨著英國殖民主義的擴張以及斯賓塞的著作流傳,英國的戶外運動、娛樂和競技運動,逐漸在美國、歐洲以及其他許多國家得到傳播。

閱讀全文

與法國體育文化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