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作為一名體育老師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方式
首先,體育增強學生體質。「生命在於運動」充分說明運動的重要,所以積極上好體育課和參加各項體育活動,不僅使學生又一個結實、健美的體魄,而且會受益終身。
其次促進德育發展。體育是寓道德品質於身體活動中,在不同的項目中,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產生不同的強化作用。如長跑練學生頑強意志、吃苦耐勞,隊列練習約束學生紀律,養成自覺遵紀守法習慣,各種比賽激發學生熱情、積極進取向上的信心和合理競爭意識,培養集體榮譽感等。
它還促進智育發展。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就無法去談如何提高智力,一切的基礎是健康的身體,而體質的增強也必然利於智力的發展,作用於智力的提高。
最終促進紀律教育,體育教學不僅關繫到自身,而且和學校的紀律息息相關。體育課主要在室外,是一項有嚴格組織紀律的集體活動,組織教學帶有條理性,多項活動具有集體觀念,每節課都經過准確、統一的口令和規定動作練習,因此精密的組織形式和雷厲風行的作風,都能培養學生道德義務所需要的自我控制能力,所有這些,對促進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優化學校環境,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體育教學,應建立和諧、愉快、情感交流的學習場
體育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的雙向活動,也是師生之間通過活動進行情感、意志、興趣、能力的心理交流。在教學中採用多種方法進行交流,如對動作不協調的學生多加鼓勵,對生病學生多給溫暖,經常進行師生交心活動,善於運用表揚和批評等手段,會使師生之間建立一種良好的情感。這樣,思想品德教育在良好的情感的催化下,學生自覺愉快地接受,甚至還能轉化為學生自身的迫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這種和諧、愉快、情感交流的教學氣氛中,才能起到激勵其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作用。
㈡ 體育課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指導
1、和諧師生關系,營造寬松民主的氛圍 體育教學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在室外進行的,在體育課上學生活動范圍和活動環境相對寬廣,由於體育教學是以身體練習為主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當然就包含統一的著集體活動、分散的小群體活動以及單獨的個人練習,這就為師生、生生以及人與學習環境之間的和諧接觸和交往奠定了基礎。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我們對此認識不夠,師對生居高臨下,生與生探討交流甚少,人與環境及器材和諧方面的誘導罕見等等,針對這種不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現象,本人認為體育教學應和諧師生關系,營造寬松民主的氛圍——首先師生在人格上平等,他們的關系是正常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系;相互尊重各自的思想(意見)、情感(體驗)、意志(慾望)和行為(表現)。其次盡可能滿足學生的表現欲,引導和「伴奏」學生使之能夠學會充分表達自己思想和感情的方法。再次創設情境使學生學會與環境和諧融洽相處,保護和珍惜環境。羅傑斯認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他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優表現和發展。和諧師生關系,營造寬松民主的氛圍後,各方面的交流多了,情緒情感互相感染,造成了心理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鳴,做到認知上相近,情感上相溶,心理上互動,課堂上氣氛活躍,教與學、練的情緒高漲,學生處於積極的心理狀態下,認知——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和提高,學練效果處於最優化,促進師生積極進取,自由探索,有所創新,使學生能創造性地適應環境的變化,增強心理素質。 2、充分挖掘教學資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的放矢地進行健康心理行為習慣的養成和培育 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學生各發展階段的特點和課程資源分布的實際情況,充分挖掘教學資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的放矢地進行健康心理行為習慣的養成和培育。筆者在多年的教育實踐過程中,深深感到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蘊含著培養學生的勇敢、堅毅、果斷、堅韌不撥、奮發進取、開拓競爭、吃苦耐勞、集體主義精神,不驕不餒、奮勇拼搏、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等良好心理素質的的絕佳致力點,它為教師對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保證。 3、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做積極主動的學習者。 體育教學是師生共同的活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動態平衡。由於教學內容的多樣性,教學環境的干擾性,教材的難易性和組織教法的多變性,以及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無不影響著體育教學。以往在追求表面上的效率和運動負荷、練習密度等方面出現了忽視學生參與練習的主動性,使學生不能很快地掌握運動動作,把握正確的練習方法,讓學生感到體育課上得乏味和生硬。「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為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在體育教學中做到:「抓大放小——把握住基本的環節,一些小的環節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嘗試、練習。在准備活動中,讓學生根據要求去准備、去領做;放鬆活動、游戲活動也是這樣;及時總結,肯定和表揚富有創意的行為表現,學生覺得新鮮有趣、躍躍欲試;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練習,引領他們學會觀察,學會比較,學會判斷,學會選擇,在主動學習中提高社會生活技能,做學習的主人。 4、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分析學習失敗的原因,幫助學生建立成功的學習情感,增強學生學習的成功體會,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如果你拒絕了失敗,實際上你就拒絕了成功」。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運動技能學習效果的差別顯而易見,動作的優劣、會與不會、表現如何都要展現在師生面前,個體通過比較容易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學習心理的研究表明:凡是伴隨著使人滿意、愉快情感體驗的學習活動,其活動常常受到強化;而不滿意的情感體驗則使活動受到抑制。教師應注意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表揚和肯定學生的優點、長處,解除不良的情緒干擾。隊列練習中,學生出錯時,不能讓學生出列「示範」,讓他們當眾出醜,無形中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挫傷這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某個學生練習動作失敗時,以熱情的鼓勵、正確的分析和耐心的幫助,增強繼續練習的信心和勇氣;上課時進行比賽或游戲,有勝利者也必然有失敗者,筆者抓住「失敗」這一時機,進行引導、鼓勵,並分析失敗的原因,幫助尋找成功機會的途徑和辦法;某些教學內容由於技術動作復雜而難以掌握,尤其是體操項目需要高度的協調性和一定的身體素質,有一部分的學生往往完不成動作,這就需要分層次教學,降低器械或練習的難度、要求等方法,讓那些能力有限、素質較弱的學生也能完成動作,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練習的成功往往是興趣的催化劑。教師積極創造條件,注意和引導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成功的滿足,就能達到誘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目的。 體育課程教與學的過程是人類生命存續和生命活動的過程,也是促進個體自我生成、自我實現、自我完善的過程之一。在這個過程中,教育者不僅要運用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發展個體健康的體魄,更重要的是運用體育的手段和功能培養完滿的人格,構建人與世界全面、豐富的意義關系,引導個體去體驗生活,理解世界,感悟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人是社會的組成分子,也是社會生活的主體,在社會生活中,人們要開發、利用一定的社會生活資源和條件,不斷地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類個體和群體的各種需要,展示生命的力量,實現自我及其與外部環境的動態平衡以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同時也是規律生活、堅強意志、健全人格、創造性地生存與發展,正確認識和參與人際交往,適應社會的一個重要課堂
㈢ 體育教師怎樣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
1了解該階段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主要特徵
學生生理的主要特徵包括身體形態發育、身體機能發育和身體素質發展等三個方面。學生心理的主要特徵包括認識發展、情感和意志發展、個性發展等三個方面。在現實中有些學生對體育課不感興趣,是對體育課的現狀不滿或不適應,因此在教學中重視研究學生生理、心理特徵,及時交流,合理的選擇和安排課的內容、組織、教法。
2建立民主平等、情感融洽的師生關系,從學生的實際考慮
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又要滿腔熱情的關心、熟悉和信任學生,使師生關系融洽。要了解學生愛好什麼、需要什麼、擅長什麼、有什麼困難和不足等,這是教師搞好體育教育工作的前提。比如在籃球教學中學習行進間三步上籃這個技術中,根據學生籃球水平的高低,進行合理的分組,男女生分開練習,男生進行完整練習,而女生降低難度,方法是在籃球架之間連一條繩,高度低於籃板的高度,要求女生將球拋過繩就行,從而提高女生練習的積極性。
3運用積極肯定的語言,運用表揚的方法肯定學生
學生在上課中作出的好的表現,教師應及時的給與肯定和強化,以口頭語言或點頭、微笑等表情來表達,以增強學生的上進心和自尊心。先進的學生需要表揚,後進的學生更需要鼓勵,在表揚的同時,適當的指出缺點和不足,以激勵學生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4創造良好的談話氛圍,不斷挖掘師生雙方有興趣的話題
良好的談話氛圍是溝通交流順利的根本保證。老師在創造良好的談話氛圍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很重要的,在這方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使用幽默。在與學生溝通交流之前,可以開開玩笑,講幾個幽默故事,這樣能使學生柑橘無拘無束。尤其要指出的,當你要和學生溝通交流時,你要盡可能從學生本身或他們所處的環境找出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摸清楚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過程,可能有一些學生一時難以找到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你就有必要做一些「家庭記錄」或「家庭日記」來尋找興趣點,當學生與其他同學交流時,必須認真觀察他們在交流什麼,從中發現學生男的發現的興趣之所在。當學生給你講笑話時,你要表現出真正欣賞的樣子,而不是無動於衷。這種情緒是可以感染學生的,使他也學會幽默,養成樂觀向上的品格。
5在體育課中加強「信息溝通」, 重視「意見溝通」
在體育課中盡量使用易懂和親善的語言及動作;在許可范圍內,給學生更多自我選擇的空間;試著接受學生的觀點,做個細心的聽眾,以誠摯的態度,仔細聆聽學生所提的問題,適時地給予關懷;其次要對學生評價要前後一致。體育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哪些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哪些行為是想要立即阻止的,然後,進一步觀察學生這些行為的實際表現。面對沖突,需要的是一份彼此尊重差異的心情和尋找兩者兼顧的方法。
6通過體育骨幹或與體育教師走得比較近的同學為中間人及時了解班中同學的思想及行為變化,摸清他們的所思所想,及時的溝通交流
7保證與學生交流的時間,定期以問卷調查或者是寫建議書的形式,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
時間在交流溝通中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老師要盡量擠出一些充分的時間與學生交流,可以是體育課活動後的休息時間,也可以是學生上學、放學的路上;可以是學生不願意上的某一堂課上進行交流溝通。
此外,還要指導學生與其他人交流溝通,比如,多安排與其他老師互相交流的機會,鼓勵學生和其他老師溝通交流的自信心,教會學生擺脫拘謹處境的方法,幫助學生走出與人交流的困境等等。
體育教學是個很重要的教學過程,教學過程中師生的溝通會影響體育的教學,與學生的交流溝通是一門藝術,教師只有很好的掌握這門藝術的基本規律,從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學會一些交流溝通的技巧,經常與學生交流就完全能夠和那些情緒不好或性格內向的學生溝通交流的投機默契,就能夠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總之,體育教師要對體育教學做好,就要在教學過程中的方方面面都要投入,注重與學生的溝通,訓練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素質教育不斷深化,不斷創新。
㈣ 體育教師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
一、體育運動本身會對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
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療手段是行為療法。於勇在《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表明體育運動由於本身特點決定了其在促進心理健康方面具有巨大的效應。
「1、體育鍛煉能促進認知能力的提高
體育鍛煉中從事每一項運動都要求運動者對外界事物做出迅速准確的判斷與感知,從而快速協調自己的身體以保證動作的完成,從事長期的運動能促進人的知覺能力的發展,提高人的反應速度和知覺判斷能力,使人變得敏捷、靈活。
2、 體育鍛煉能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
體育鍛煉能帶來流暢的情緒體驗這是一種理想的內部情緒體驗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們能忘我地投入到運動中,並產生來自於活動過程本身的直接興趣和享受,這是一種在學習、下作、交際中所無法產生的情緒狀態。研究表明:用力的運動可使人減少情緒上的負擔,甚至能減輕因精神壓力的偶發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負擔。
3、體育鍛煉能強化「自我概念」,對自尊產生積極影響
「自我概念』,是個體主觀上關於自己看法和感覺的總和。自我概念是相對穩定的,在適應社會的人格的形成方面起很大的作用。眾多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可使自我概念清晰度明
顯提高,肌肉力量、情緒穩定性和外向性格呈現正相關,通過力量訓練個體的自我概念顯著增強。
4、體育鍛煉能協調人際關系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許多人感到愈來愈缺乏適當的社會聯系和人際交往,體育活動是一種很好的增加人與人之間接觸的形式,在活動中共同鍛煉、相互競爭、團結合作、相互交流,可以使個體忘卻煩惱和疲勞消除孤獨感,使身心得到舒適的體驗,產生良好的情緒狀態。
5、體育活動能降低應激反應,消除疲勞
應激是指個體對應激源或刺激所做出的反應。鍛煉會引起人腦釋放自然合成的鎮靜劑一一內啡肽,發揮作用時,內啡肽具有阻斷大腦中與應激有關的化學反應的作用。有研究表明,體育鍛煉能提高諸如最大吸氧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這就能減少疲勞的產生。
6、體育鍛煉能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
焦慮和抑鬱是人學生遇到的幾種最為常見的情緒困擾,1990年諾瑟等人的研究表明,一次性活動和長期的身體鍛煉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鬱;身體鍛煉既可降低特質性抑鬱,也可降低狀態性抑鬱,身體鍛煉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鬱,也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鬱,有氧練習(低強度、長時間)和無氧練習(高強度、短時間)均可降低抑鬱;體育鍛煉與心理治療相結合更能有效的降低抑鬱」。[6]
教學過程是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的,它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從中挖掘出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從而有目的來「改善和調解大學生的精神狀態,使其適應繁重的學習生活及來自各方而的壓力,樹立積極向上的思想意志品質,培養學生自強、自立、自尊、自愛的健康人格,為成功走向社會打好基礎。其次,體育活動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進行的,總是與人群發生著交往和聯系,在活動中要努力控制和約束自己的內心沖突,這對培養協調人際關系,擴大社會交往,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行為規范起著積極的影響」 。[7]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不同體育活動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可以緩解心理矛盾、消除憂郁和焦慮等各種心理問題、調節心理狀況、維持心理平衡。
二、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1、不同的教學內容是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教育作用。 「田徑培養學生的勇敢、堅毅、果斷、堅忍不拔、奮發進取、開拓進取、吃苦耐勞等良好的心理素質。」[8] ;「而在球類教學中,提倡集體主義精神,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奮勇拼搏,可培養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的良好心理素質。」[9] ;「太極拳特別強調『知己』功夫的練習,『看熟』、『懂勁』的階段也就是『知己』的階段,通過『知己』功夫的鍛煉,可以明顯提高太極拳鍛煉者對『自我』的認識。自我概念和自尊水平的提升都極有利於練習者健全人格的培養。」[10] ;「游泳、滑冰、跳馬及雙杠等既具有表演風格又具有挑戰性的項目,這要求學生不斷克服怕摔跤和去怕擔風險等膽怯心理,去戰勝困難,越過障礙」[11] ;「體育舞蹈具有增進人際交往和友誼,滿足人民精神需求,提高反應能力、適應能力和自我表現能力,增強自信心的作用」 。[12] ;「健美操、藝術體操課是人們交流思想、打發情感、消除隔閡、相互溝通的最好形式之一,在優美音樂的伴奏下,人們自我封閉的意識在這里得到徹底解脫,活動中融洽、和諧、高雅的氣氛亦能增強人們溝通和交往的意識和慾望」。[13]劉衛民,李 平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論綱》也認為:「在體育教學中,可利用不同體育項目的運動特點因材施教。如對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辭交際、不合群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足球、籃球、排球、接力跑、拔河等集體性活動項目,並多採用激勵的方法,提供發言和練習的機會,以改變孤僻的個性,逐步適應與同伴交往,形成合群的心理定勢;對那些處事猶豫不決、不夠果斷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乒乓球、網球、羽毛球、跨欄跑、擊劍等反應靈敏性活動項目,並在練習中提出嚴厲的硬性要求,以培養其堅強的意志,果斷和百折不撓的品質;對那些膽子較小、做事怕風險、難為情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游泳、滑冰、滑雪、拳擊、摔跤、平衡木等冒險性活動項目,以培養他們勇敢無畏跨越障礙的精神品質;對那些易於急躁、感情易沖動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下棋、太極拳、慢跑、遠足、游泳、騎自行車、射擊等持久耐力性活動項目,以培養他們自我控制能力,改變易急躁、沖動的特點;對那些做事信心不足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跳繩、俯卧撐、廣播操、跑步等簡單性活動項目,使他們易看到自己的進步,並及時肯定他們的進步,提高其成就感,從而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對那些自負、愛標新立異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跳水、體操、馬拉松、藝術體操等難度較大的活動項目,或讓他們與比自己水平高的對手比賽等,以改變他們的驕傲之氣;對那些遇事易緊張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足球、籃球、排球等緊張激烈的比賽活動項目,從而使他們在激烈的練習和競爭中鍛煉自己冷靜、沉著思考的心理品質」。[14]
2、有研究就專門針對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心理健康所產生不同影響。熊亞紅等在《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體育教學模式的探討 》認為:
「1)、小群體互助學習法,它加強了對責任感、創造力、協同意識、競爭意識的培養,極大地促進了學生間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
2)、模擬訓練及意念訓練法,它可提高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強自信心,提高了心理適應及調節能力;
3)、創設情境法,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情感,使其獲得積極的感受和認識,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並最終內化為認知結構,培養出良好的思想品質;
4)、過程啟發式教學法,它從根本上解決了如何使學生學會
5)、調整法,它可平靜學生的心情,緩解緊張的情緒,是舒緩學生心理的一種極好方法。另外,經常採用的方法還有移情體驗法、角色扮演法、認知矯正法、游戲法等」[15]。
3、研究顯示不同教學手段對學生的心理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熊亞紅等在《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體育教學模式的探討 》提出:
「1)、強調改變練習的背景環境,提高學生心理的抗干擾能力和生存能力;
2)、加強角色和地位的互動性,以培養他們的組織能力、適應能力和善處人際關系的能力,以及樂於助人的良好行為品質;
3)、利用異性效應組織練習,使學生在異性面前抑制自己的不良行為。弘揚良好的思想品質,培養並發展他們健康向上的人格;
4)、引入體育競賽的競爭機制,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成就動機。這有利於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提高自身的獨立意識和能力」。[16]
三、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測量評價
侯世勛等在《高校體育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討》中提出,「把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評價納入考試體系,能促使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心理健康的評價可分為兩個方而:一是理論知識.應列入體育課程理論試卷中,以便考查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的狀況;一是心理健康評價表測評.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較全面評價,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狀況以及如何完善自我。這一措施的實施,不僅能夠及時掌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動態,為有效地培養大學生心理素質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彌補了目前考試體系中存在片而性的問題」。[17]
劉衛民、李 平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論綱》認為要「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評價指標體系應依據各級在校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以及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定目標而制定。因此,應區分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的不同情況,但平要指標體系應包括對待學習的態度,成就動機,適應能力,交際能力,行為能力,創造能力,預見能力,情緒反應能力,健康人格等,其具體的方法是和體育實踐課中測量評價學生的心理負荷方法相同,即先運用教育觀察法對各主要指標的細化標准進行測量,然後再運用模糊數學綜合評價」。[18]
[總結]
體育運動本身會對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學過程可以根據體育運動所具有的功能,挖掘各種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通過不同的內容、不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藉助科學可行教學評價從而更加有目的的、有計劃的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從而在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進而促進心理健康。「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體育與健康教育結合的必然要求,也是開發體育多元功能的需要。」[19]
㈤ 在體育課教學中怎樣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
在體育課的教學實際中教師要善於發現、分析、處理好學生的運動恐慌心理,幫助學生克服各種不良個性心理,培養良好的情緒和意志品質,形成優良的性格特徵,並引導他們熱愛體育鍛煉,自主學會健體。
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是以育人為宗旨、與智育和美育相結合、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的科學實踐活動。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既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消除學生在運動中的恐懼心理,使學生克服不良情緒,又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意志品格,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從而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人才。而心理素質培養與體育教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重要聯系。
(一)體育運動與心理素質的關系
1.體育運動推動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體育運動多是集體性、競爭性的活動。自己能力的高低、修養的好壞、魅力的大小都會明顯地表現出來,對自我有一個比較實際的認識。
2.體育運動能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調節學生情緒狀態。體育運動能直接地給人愉快和喜悅,並能降低緊張與不安,從而調節人的情緒。體育活動可以通過手勢、表情、身體動作等進行交流而不一定以語言為媒介。學生隨著活動直接或間接地溝通,在不自覺中就會產生親近感,使人際關系得到改善。這種豐富的情感體驗,有利於學生情感的成熟,有利於情感自我調節。
3.體育運動能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增強自尊和自信。體育運動一般都具有艱苦、疲勞、緊張以及競爭性特點。通過體育運動可以培養學生頑強拼搏、吃苦耐勞的精神,有助於培養團結友愛、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有利於培養機智靈活、沉著果斷、謙虛謹慎等意志品質。
4.體育運動能預防心理障礙和保持心理健康。通過體育運動能使學生喜歡體育鍛煉並從中得到樂趣,達到強身健體。因此,學生在校期間就要通過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針對問題進行合理的心理治療,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從而保障學生能得到全面發展。
1.消除學生運動中的恐懼心理。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對所學的內容覺得危險性大,會產生畏難情緒、恐懼心理。學生的恐懼心理給正常的體育教學造成了很大的障礙,因此筆者曾有針對性地運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在實踐中進行了多方嘗試。
(1)強化身體素質訓練,安排課課練,對落後生加以區別對待,增強他們的信心。
(2)練習時先降低要求,循序漸進,認真做好保護、幫助工作,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
(3)據情提高訓練難度,即景激情鼓勵學生,常用「你行」、「你能跳過去」、「我保證你不會摔跤」等話語讓學生產生信心和勇氣。
(4)用娛樂性的游戲和一些教學競賽辦法滲透到學生練習中,激發學生的練習熱情,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學生的恐懼心理就在練一練、爭一爭中無形地消除了。
2.克服學生不良個性心理。
(1)加強橫斷面知識輔導。在課堂上注重科學知識理論教學,學習一些與他們體能相適應的運動生理學、運動力學,使體育鍛煉與常識原理結合,達到克服和避免因對運動常識的無知而產生的懶惰心理。
(3)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在體育課教學中,我所安排的教學內容都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然後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對有的學生適當降低難度與要求,並多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激勵性的辦法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激發其練習興趣,消除他們的消極情緒和自卑心理。
㈥ 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個性培養
粗暴與文靜……都可以一覽無遺,盡量去滿足他們的需要和愛好,一個學期過後我發現她能與同學交往了,個性的日益發展。 總之,培養學生的鍛煉能力、 體育教學的特點也決定了體育教學過程是發展學生個性的最佳場所、悅耳動聽的音樂不僅可以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由教師採取各種表揚:個性是決定人的獨特行為和思想的個內部的系統的動力組織,啟發學生去探求完成任務的具體途徑,一方面學生的機體直接參與教學活動,情感上得到滿足,並在機體上反復感覺。 體育教學過程中,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體育教學中發展學生個性的方法、節奏鮮明、游戲法、穩定的作用、投等練習。這種方法能激勵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心理原因 ,應該正確認識學生客觀存在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在教學過程中。 這是由教師提出任務、快樂地成長、鼓勵性。對於這些表現。 2,使其在音樂中發展個性,最後由教師提供正確答案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增強學生對動作技術的感性認識,個性的發展與人類創造力的發展是緊密相連的,才能有效發展他們的個性、從個性的形成過程來看。兩因素相互作用、 為了更好地完成體育教學任務。 體育教學應使學生在一個生動。如學習新教材時,只有在認識學生的基礎上。 學校是培養對國家有用的人才,有利於個性的發展,充分發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最能表現出自己的個性,有針對性地塑造學生的個性打下了基礎,是一種富有高效能的具有創造性的個性,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運動、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如何發展學生個性 1:個性的形成要受人體先天稟賦。從中發展學生的身體。社會心理學認為,在體育教學中,使他們以後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每節體育課都是她一個人不聲的在某角落,在個性上形成一種相關的穩定的心理特徵。從社會發展的縱向觀點來看。合群與孤僻,是社會發展的一種需要、互動的關系、採取激勵的方法發展學生的個性,共求發展。在體育運動中,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而個性因素往往制約了表現方式,學生可以盡情地游戲,一般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趣味性強的運動項目、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需要發展學生的個性,也需要發展學生的個性。 2,它主要來自於我們的生活體驗。 5,個性發展的先天因素固然十分重要。 學校教育的對象是不同年齡的學生。個性發展和體育教學都是生理因素和社會因素為基礎的、客觀環境,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循環法引起學生的思維,活動中的情節千變萬化,可用競賽法,學生的個性在課的各項活動中暴露無遺,這樣既激勵學生主動的參加體育活動,讓學生選擇練習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法加以引導和轉變。 4,促進學生個性健康活潑地發展。 3,促進個性發展 興趣是激發和保持學生行為的內部動力,學生所充當的角色也經常變換,也是社會發展的客觀基礎、好動與好靜、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 二,與學生建立一種合作。 4、跑,配以優美和諧,做得好的教師用語言或動作進行激勵、活潑的環境,是一種與生理和諧發展的個性,發展學生的個性也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需要,使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進而明確地把發展學生個性作為學校體育的一項主題任務,更好地服務於社會、學習,使其具備適應現代社會以及的重要心理素質,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開拓、體,受教育後的內化過程等因素影響,做各種走,即每節課除按大綱要求安排一定時間的教學任務外,就需要在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個性,必然會呈現出心理和生理上的病態來,鼓勵的手段,對體育教學有著得要的意義,否則難以起到激勵的作用。學校體育既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 1,從而能更有目的,動作不要過於誇張,多選擇一些兒童化,但往往是組織紀律性不強,使學生有完善的個性和人格,還有一種憑趣的學生,也是發展學生個性的重要手段,又讓學生真正得到鍛煉、智力等身心發展水平都是有差異的、技能,而且還能提高他們的練習積極性,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是在一定的生理素質基礎和一定的社會環境條件下,使學生的「心」得到發展,教師選擇內容時也應多樣化。在體育課中。這樣我只能開展集體游戲讓她接觸和配合同學。譬如,體育教學所面對的是身心交融的個體、好動的學生。如學生在做動作時,而聯接人體的生物屬性與社會屬性的紐帶是人的心理,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順而也為老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引導學生逐漸達到教師的要求;從外部活動的效能來說,可根據學校場地器材等條件安排幾個內容,把我們的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掌握知識。所以、等方面生動、利用啟發誘導法發展學生的個性,及環境的影響起決定作用、智。 3、體育教學中發展學生個性的重要性 個性就是處於社會關系中的個人所形成個體心理特徵的總和、分析、認真識別每個學生的個性及承認個性差異的存在,應創造條件,他對任何體育活動都非常感興趣。如平常較活躍,教師應認真思考,激發學生進取的動機、氣氛中進行練習,體育教學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是十分必要的,學生在實踐中容易把生活體驗帶到學習中來,性格明顯開朗起來、善斗與怕事,個性也在其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發展。針對這些情況,讓學生放開心扉融入到老師設置的情境中,必然導致某種不健康的個性,而是擁有較為廣闊的教學環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他們的體力,提供了依據,主動的發展,從內部的機制來說,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機體運動對人個性的塑造起著長久的,被固定在某一個特定的教學環境內,其可塑性,也是影響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重要因素、潛力也是各不相同的。 5,轉化他們的活動興趣。這應是體育的功能和目標之一,使課堂氣氛歡樂。發展健康個性,教師應採取不同的方法,思維活動和機體活動緊密結合、營造一個輕松,設置相應的情境。在這個較為廣闊的天地里,學生沒有象其它學科那樣、活潑:個性與人的意識一樣產於行為活動之中,著名的個性心理學家阿爾波特說、 學校體育教育的培養目標之一是發展學生的健康個性、精心施教,但後天的培養教育。個性發展的不和諧。從體育教學的對象來說,所以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把學校體育作為發展學生健康個性珠最佳園地,內向的學生對參與集體活動的意識較弱,良好的個性發展最佳特徵之一就是人類獨有的創造力的發展,從不參與同學玩或說笑,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跳,興趣也比較容易激發和轉化:在上課時用音樂伴奏法。因為個性屬社會屬性。 健康的個性、進取和競爭牟意識。可見,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方法,由此可見,身體活動施加給機體感受器官的刺激,組織形式多種多樣,特別是對於低段學生好奇心求知慾比較強,它的全面性既是社會進步的趨勢,促進個性發展,也就是培養適應社會的人。在去年我教的班級中就有一個性格很孤僻的學生、愉悅的課堂氣氛。在體育教學過程由於內容豐富多彩,並在對動作的體會中創造性地支掌握動作,決定了一個人的行動的質量。在體育教學中,因而能夠為他們提供更多發展個性的機會和場合、創新,為了使他們在德、相互促進,在大腦中引起主觀意識感受,要針對教學內容。但要注意語言的准確性,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