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柔道和跆拳道是不是日本最擅長的體育項目
柔道是日本的體育項目,空手道也是日本的體育項目;
跆拳道則是韓國的體育項目;
⑵ 柔道對於日本有多重要
柔道這項運動,在日本有著十分廣泛的群眾基礎。現在日本每年圍繞著全國柔道比賽大會,要舉辦名目繁多的各種類型的比賽。例如,各地區的中學生(相當於我國的初中生)柔道比賽。高等學校(相當於我國的高中生)的全國比賽、全日大學生優勝賽,以及各種形式的對抗賽等。柔道在日本不僅僅是娛樂性質的體育運動,而且是學校體育的一個教學項目。這就使日本人民從少年時代起就有機會接受系統訓練,為提高柔道技藝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享有「柔道之國」美譽的日本,在歷屆奧運會和世界比賽中,幾乎每次都獲得半數以上的金牌和團體冠軍。
⑶ 為什麼說日本是柔道王國
日本柔道
柔道是日本人喜歡的一項傳統的體育項目。日本的高中生每周要上1小時柔道課,幾乎每所大學都有柔道部,對大學生進行柔道訓練,選拔出有前途的運動員。1956年5月,第一次世界柔道比賽在東京舉行,日本柔道開始走向世界。1964年起,柔道被列為奧運會的項目之一。柔道國際性的賽事經常在世界各地舉行。
每年一度的日本柔道大賽,吸引了眾多國民的注意。如今,柔道不僅在日本普及,而且在世界其他國家也已流行。
柔道是從古老的柔術發展起來的。柔術是一種近距離短兵相接的格鬥求生之道,它與中國的拳術關系十分密切。明末,中國學者、著名的武術家陳元霞旅居日本時,將拳術傳到日本並融入日本的柔術。
柔術是在失去武器時的一種絕好的格鬥術。18世紀江戶時代柔術盛極一時,成了武士的必修課,而且發展成10個派別。當時的角力穿上全副武裝互抓對方,這與現代柔道原貌有些類似。19世紀明治維新後,日本仿效西方,柔道也就江河日下。
1877年,日本兵庫縣的教育家嘉納治五郎由於身體虛弱,出於強身,投拜於柔術名師門下,研修並吸收多貧柔術派別的精華, 揉合出一種新的徒手格鬥術。1882年,身懷絕技的嘉納治五郎,在東京創立了柔道講道館,由此開創了柔道的歷史,惠納也被稱為「柔道之父」。他結合體格鍛煉技術和格鬥技術,將柔術提升為一種運動。這種柔道的真話是:「體育、修心、護己」,他把單純武打的柔術改革成「修身養性」的身心功法。嘉納指出:「精力善用和自他共榮,則是精力善用為車、為先,啟他共榮為從、為後。」自他共榮,是以苦練達到最高境界的柔道語言。
1902年,魯迅東渡扶桑求學時,他曾在嘉納創辦的東京宏文學院補習日語,入學後為了健身,魯迅加入了柔道學習斑。1982年日本《魯迅之會會報》—9刊載了「周樹人的柔道誓約書」。現在,柔道也是一種在西方盛行的日本武術,由於它強調摔角和擒拿,所以成了男女老少、高矮胖瘦皆宜的防身術,得到人們普通喜愛。
柔道比賽分為無差別、體重別、段級別、年齡別4種,比賽時兩名身穿柔道服、赤腳徒手的選手,在特定的比賽場的席子中央進行。雙方立定敬禮,主裁判在場內一宣布比賽開始,兩名選手便扭作一團,以把對手摔倒或讓對方背著地達30秒為勝者,也有拿住對手肘關節或絞住對手的頸部迫使他認輸。兩名副裁判在賽場的對角線站立,協助主裁判工作。比賽時間為3—10分,凡危險性大, 易傷害對手的動作,均被禁止使用。
柔道分10段,段級是嘉納制定的,根據各自的技術水平、資 歷、著作和對柔道的貢獻而定。段的級別以系在腰問的段帶顏色區別。初段到5段為黑色,6—8段為紅白兩色,9—10段為紅色。女子柔道手的段帶正中鑲有白色橫線。低於段的稱「級」,1—3級用 茶色,4—5級用白色,無級別的初學者所系的腰帶是深蘭色。
柔道是日本獨特的武道,著重自我健身和培養頑強的拼搏精神。
⑷ 柔道和空手道都是日本的嗎
不知道!應該都差不多,只是是在招式和理念上不太相符!不過要說最厲害的還數中國的武術!因為日本的空手道和柔道都是用從中國武術里拆解的招式拼湊而成的!當然不免他們有自創了一些招式!
⑸ 自學日本柔道需要練什麼基本功
柔道(Jūdō,じゅうどう)是一種以摔法和地面技為主的格鬥術。
要學好柔道,要把以下基本功練好:
第一是力量,沒有力量你怎麼可能摔倒別人呢,力量主要是腰上的力量。
第二是協調,你如果不協調,力量就用不到一塊去。
第三是速度,沒有速度你只有被被人摔的份。
第四是心理素質,你在摔別人的時候要能把握機會呢,不要空耗力氣,抓住機會就摔,所以你平時練得時候還要多注意心理素質的聯系。
⑹ 柔道是日本學校里的必修課程嗎
柔道不是必修科目呀。根本沒有聽說過哪個學校規定。 最多有的學校體育課有可能會教,也是教基礎的。 大學完全自由,不修體育課都可以。 日本的體育部的部的概念,就像中國的校隊一樣,不是想參加就能參加的。
⑺ 日本的「柔道」和「柔術」有什麼區別
巴西柔術是源於日本柔道的。
巴西柔術也是在不斷吸收發展,更多的是柔道中的寢技也就是注重於地面纏斗,各種鎖,拿,絞等技巧。
柔道除了寢技之外還有各種摔法等等。
各有側重而已。
⑻ 關於日本高中的體育
必修 並且作為成績計入分數的
日美等發達國家較中國更注重體育及人的整體發展,不像中國分分分。
以下摘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日本美國高中體育選修課介紹
一、日本高中休育課的指定選修
在規定的體育課中,按照一定的時數比重,讓學生在規定的體育項目中,選擇一項到幾項參加學習。這種有限定的選修又可稱為指定選修。
1968年日本高中體育教學大綱中,開始出現了指定選修教材。這類教材占教學總時數的50—60%,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參加,但項目可在規定的范圍內進行選擇,選修項目安排在每周三節體育課之中。
日本1968年高中體育大綱時數分配如下:
必修:體操、器械、田徑、游泳,男女各佔30—40%。
指定選修:男生第一選修有格鬥(15—20%)、球類(20—30%);第二選修內容自選(15—20%)。女生第一選修有球類(20—30%)、舞蹈(15—20%);第二選修內容自選(10—15%)。
理論:男女各佔10%。
指定選修教材中,男女都包括了球類項目。學生在整個三年學習中,可以在籃球、排球、手球、足球、棒球、橄欖球等項目中選擇一至二項學習。
指定選修教材中,對女生安排了舞蹈,對男生安排了格鬥。男生可在三年學習中,從劍道、柔道、摔跤中選擇一項學習。
在上述選修教材時,教師按自己的專長任課。在制定教學計劃時,一般採用單元計劃,在教學班的組織形式方面也有很大變化,一般要打亂幾個平行班級的界限,按學生所選擇的體育項目重新編班。這種編班必須要求幾個平行班安排在同一課時授課。
日本在體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多次修訂教學大綱,最近一次教學大綱是昭和53年(1978年)8月30日公布,昭和57年(1982年)實施。新大綱規定對中學低年級以進行基礎的共同必修為主,對中學高年級提供了各種各樣的項目內容,由學生進行選擇。大綱規定的具體項目(見63頁表)。
過去的大綱規定了各項目的時數分配,但修改後的新大綱除了提出體育理論占各學年體育課總時數的5—10%以外,其它都無規定。關於各項目的時數分配由各學校自行決定。每一學年學習的項目數也大大減少,在高中,第一學年是6—7項,第二和第三學年是5—7項。每個單項的教學時數根據學年學習總時數平均分配,每個項目最多可安排到28課時,最少不低於10課時,按此要求,最後算出總的時數分配。
過去大綱規定男生在球類和格鬥,女生在球類和舞蹈二類教材中分別選擇一至二項學習,修改後的教學大綱擴大了選擇范圍,把田徑、器械體操、游泳三項歸為一類,也可以選擇一至二項學習。
減少學習項目和增加選修機會,對適應學生個性和能力,提高學習積極性起重大作用。
二、以美國伯克利中學為代麥的學分制選修
在美國,全國無統一的體育教學大綱,一般由各州自行制訂。小學和初中的體育教學大綱主要是全面打基礎,到高中採用選修大綱。有的普通中學已開始實行學分制,這就有利於多種體育項目在體育課中出現。美國加利福尼亞的伯克利中學就是以學分制開設體育選修課的學校之一。
伯克利中學學制四年,即九年級到十二年級。在整個四年中規定,各種學科(包括體育學科)必須學完200學分(注:每周一課時,上完一學期得一學分。平均每周上課25—30課時,其中,各學科的必修課要達到102.5學分,選修課要達到97.5學分。每個學生每學期最少要達到25學分,最多不得超過30學分。在九年級和十年級必修課時數比重大,而到十一、十二年級,選修課的時數超過必修課。
九、十年級安排體育必修課,具體的內容包括舞蹈、體操、運動等類。除此之外,學校還開設了羽毛球、籃球、手球、乒乓球、足球、網球、排球、體操、舞蹈、擊劍、跑和行走、游泳、救生等課,供各年級的學生進行選修,主要是供十一和十二年級的學生選擇。學生不僅可以選擇運動項目,而且可以選擇任課教師,學完一個項目後還可以改學另一項目,每學一個項目可按規定取得學分。
學分制選修根據學生報名情況,按所選項目進行編班。選修一結束,班級也隨之解散,因此這種是階段性的編班。伯克利中學設有十二個學科的選修課,體育僅是其中的一個學科。該校選修的課程是統一安排的,同一年級和班級的學生選修的科目不會相同,所以不能以原班級上課。體育課和其它各科一樣,任憑學生選擇,報名人數多就可以多編幾個班級,由一個教師在不同的時間上課,或幾個教師在同一時間上課。
這種編班方式對課程表有特殊的要求,伯克利中學每天早上八點到午後三點,連續九節課,每節40分鍾。根據學分制的要求,一般學生平均每天上五節課,其餘時間可以自行安排。這種學分制選修的編排方式必須對全校各學科統籌安排。
出處:中國學校體育雜志
⑼ 小學生練柔道好不好聽說日本人練柔道死了好多人
這個要看學柔道的地方,教練對安全的重視程度。為了保險還是不要這么小學柔道,的確有危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