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身為世界文明瑰寶的敦煌,對於世界文化研究有哪些作用
敦煌,位於甘肅(河西)走廊的西端和東端塔克拉瑪干沙漠在歷史上非常重要。在中國和亞洲歷史的許多時期,它標志著中國直接行政控制和軍事權威的西方界限。
隨著國際學術交流的廣泛開展和不斷加深,雖然敦煌文書本身回歸中國的路還是很長,但是縮微膠卷、高清晰文書圖版的不斷出版,極大改善敦煌文書信息的條件。敦煌學蓬勃發展的事實證明,敦煌文化極大地豐富了世界文化。
B. 敦煌歷史文化藝術的介紹
敦煌,有著源遠流長的古代文明,這一文明,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敦回煌地答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環境,特別的自然生態面貌及其演變,奠定了它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文化藝術發展中別具一格的重要地位。敦煌石窟藝術是敦煌藝術的一部分,是敦煌學研究的,由建築藝術、雕塑藝術、壁畫藝術三者緊密結合而成的綜合體藝術。敦煌藝術主要是指敦煌石窟藝術,還包括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絹畫、麻布畫、紙畫、寫本以及敦煌地區的其他文物藝術品,如古墓壁畫、畫像磚、漢簡書法等。
C. 敦煌石窟藝術的重大意義
敦煌是我國著名的文化聖地。莫高窟的壁畫、彩塑藝術忠實記錄了中國美術的發展史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歷程,具有無可估量的藝術價值和歷史考古價值,堪稱世界上保存最好、石窟數量最多的佛教藝術寶 庫。。藏經洞在古代戰亂的特殊歲月里,保存下來一批非常寶貴的文化典籍,這些典籍對於研究古代文化和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大意義。敦煌莫高窟不僅是中國的巨大文化寶藏,也是全世界的珍貴文化遺產。
100年前,敦煌藏經洞被發現、打開以後,許多外國探險者蜂擁而至,掠奪走大量珍貴的經藏、藝術珍品,在英國、法國、日本、俄羅斯、美國掀起了敦煌學研究的狂潮。而直到1930年,陳寅恪先生始提出中國的敦煌學之名,國人才明白到敦煌的價值,許多國人才投入到敦煌的研究、保護中。
最初的敦煌學主要研究敦煌文書,現今的敦煌學,是以敦煌文書、敦煌石窟、敦煌史跡為主要研究對象,包括上述研究對象所涉及的宗教、藝術、歷史、考古、語言、文學、民族、地理、哲學、思想、科技、建築、古籍校勘、中西交通等學科。
敦煌學要揭示敦煌、河西及至我國古代社會、中亞古代社會和中西交通等歷史的本來面貌和規律;探求主要研究對象之間內在的必然的聯系;發揚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以促進現代文化藝術的繁榮發展。敦煌學仍是一門發展中的學科。
D. 中國古代體育意義
在中來國古代的詞彙中並沒有「源體育」這個詞。這個詞是十九世紀從日本傳入的。但是,這並不代表中國古代沒有體育,只是沒有現代意義上的體育。現代體育是時代的產物。在中國古代,表現體育活動的內容,在文獻和文物資料中都有體現,包括從遠古人類勞動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有關體育活動。當這些體育活動從遠古人類的生產勞動中獨立出來,並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存在的時候,即被賦予了游戲的、競技的、健身的和教育的功效與功能。
E. 敦煌藝術代表了中國文化的哪些方面有哪些重要的歷史意義
敦煌壁畫中藝術成就最高、最受人們喜愛的部分是「飛天」。 中華民族自古有「飛天」版的美好願望,中華權民族以「龍的傳人」自稱,在一種潛意識里就是對「飛天」的祈望,希望能像龍一樣於高空中翻騰翱翔。
從「嫦娥奔月」的遠古神話到後來明代萬古的飛天實踐(世界航天第一人,雖然失敗,月球上一個山即以萬古為名),飛天寄予了中華民族諸多的願望。 而甘肅敦煌莫高窟作為當地極為重要的藝術積淀,也是人們一種心理的影射。
在莫高窟中有眾多的「飛天」壁畫,這也是其藝術成就最高,最受人們喜歡的部分,自然也是敦煌藝術的代表和象徵,其不但形似更是神似,令人扼腕而嘆,嘆為觀止。
F. 敦煌盛典對了解敦煌文化有意義嗎
講好敦煌故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國學大師季羨林說:「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了。」誠然,敦煌的文化價值是突出的,敦煌的標本意義是鮮明的,藉助敦煌文化、敦煌藝術、敦煌精神傳播中國聲音,用文化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的、立體的、全面的中國,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爭奪話語權的有效舉措。
敦煌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家園,各民族在敦煌長期和平共處、友好往來,共同塑造了豐富多彩、絢爛多姿的文化。粟特人、吐蕃人、於闐人、回鶻人、西夏人的形象,至今還佇立在壁畫之中。歲月變遷,時光流轉,虔誠的吐蕃王子,繁忙的粟特商人,美艷的回鶻公主,乃至卑微的侍女,耕作的農夫,嬉鬧的兒童,轉瞬千年,美麗依舊。
敦煌是諸宗教和平共處的地方,佛教、道教、祆教、景教、摩尼教等,都曾在這里流行,敦煌藏經洞中保存有漢文景教文書《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贊》《景教志安樂經》,還保存有漢字摩尼教經典,即《下部贊》《摩尼光佛法儀略》和《摩尼教殘經》,在一個佛教建築中,在一個佛經為主的藏經洞中,竟然會保存有景教、摩尼教的經典,這種並行不悖,所反映的不正是敦煌文化乃至中華文明的兼容並蓄嗎?
中國文化自古就認為世界應該是一個和諧的整體,主張和而不同、百花齊放,正是這種推己及人、兼收並蓄的優秀民族品格,中華文明才能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繼承和弘揚兼收並蓄的敦煌文化精髓,既珍視我們自己的文化,也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強調不同文明之間平等交流、和諧包容,才是處理文明間沖突的根本出路,只有這樣,古老的絲綢之路才會日益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才能真正造福各國人民。
G. 敦煌文化的形成,發展歷史及其價值
敦煌,一個神聖的名字。
敦煌是多種文化融匯與撞擊的交叉點,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文化在這里相遇。
敦煌是藝術的殿堂。那些公元4至11世紀的壁畫與雕塑,帶給人們極具震撼力的藝術感受。敦煌又是文獻的寶庫。在這數以萬計的赤軸黃卷中,蘊藏著豐富的文獻資源,漢文、古藏文、回鶻文、於闐文、龜茲文、粟 特文、梵文,文種繁多;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哲學、宗教、文學、民族、民俗、語言、歷史、科技等廣泛領域。
1900年農歷5月26日,一個值得記住的日子,在敦煌莫高窟發現了這個藏經洞,那些古代文獻赫然堆滿整個窟室。由此,產生了一門世界性的學科--"敦煌學"。
1910年,敦煌藏經洞劫餘文獻運藏京師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前身)。而今,藏經洞發現已經整整一百年了,中國國家圖書館作為世界上收藏敦煌遺書最多的單位,以其豐富的館藏,為敦煌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國家圖書館和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舉辦的紀念敦煌藏經洞發現一百周年專題文獻展覽,旨在揭示敦煌遺書的流散歷史,展示敦煌遺書的風采及內涵,介紹敦煌遺書的保護與研究現狀。這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推動世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促進敦煌學的研究;對於有效保護和充分利用敦煌文化遺產,帶動我國西部地區文化事業發展,以及激發社會公眾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敦煌是全人類的敦煌。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世界。
H. 敦煌學的地位和意義
我認為,如果要為敦煌學下一個定義的話,是否可以概括成這樣一句話:敦煌學是以敦煌及相關地區遺存的古代文獻、藝術品及該地域的歷史、地理、人文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一門國際性、綜合性的學科。
我們先來看「敦煌學」這個概念的外延,即其所指對象的范圍。
第一,「敦煌及其相關地區」是一個廣義的不特別確定的大范圍。鑒於古代「西域」范圍的不確定性,鑒於「絲綢之路」的豐富內涵,又鑒於古代敦煌與瓜州、沙州、甘州、涼州、肅州乃至西州的密切關聯,也鑒於其與吐蕃、西夏等少數民族地方政權的關系,敦煌的相關地區可以包括絲路古道上現今武威、張掖、酒泉、吐魯番以至哈拉浩特(黑城)及青海柴達木盆地一帶地區。又從歷史文化因緣(包括出土文物的特殊性與同一性)考慮,目前我國學術界又習慣將與敦煌西鄰的吐魯番地區統一起來一並考慮,統稱為「敦煌吐魯番學」,而吐魯番的相關地區又可以包括圍繞塔里木盆地的古龜茲、樓蘭、於聞地區。
第二,敦煌學的「國際性」表現為:(l)敦煌出土文物已流散、保存在中、英、法、俄、日、韓、印度、美、丹麥、瑞典等國;(2)世界上不少國家均已建有較穩定的關於敦煌學的研究機構,包括開設相關講座與系、科,培養新老交替、代代相承的研究人才;(3)關於敦煌學的國際間合作與交流相對頻繁而且穩固,卓有成效,不少國家建有相應的學術團體;(4)敦煌莫高窟已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有關敦煌文化及其學術知識的普及化程度越來越高。
第三,敦煌學的「綜合性」主要表現在:
(l)它的治學范圍涉及宗教、歷史、地理、多民族語言、文學、考古、美術、音樂、舞蹈、天文、歷法、醫學、體育、數學、建築、民族、民俗等多門學科知識,而且與中亞學、絲路學、簡牘學、藏學等都有交叉;(2)它的治學方法融會中西、兼收並蓄,不拘一格,既有中國的傳統方法,又有反映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手段;(3)研治敦煌學者幾乎都是來自各種學科的學者、專家,很少有單純、專一的「敦煌學專家」。
敦煌學的內涵,也就是反映這個概念本質屬性的內容,似應包含它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學科理論。
敦煌學的研究對象,到目前為止,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l)藏經洞所出古代文獻(俗統稱「敦煌遺書」)及相關文物;(2)敦煌地區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東千佛洞、水峽口下洞子、肅北五個廟、一個廟、玉門昌馬石窟等)保存的以壁畫、雕塑為主的藝術品及石窟建築、型制;(3)敦煌地區的歷史、地理、人文及與此密切相關的史跡、遺址、景觀、民俗以及其他出土文物(如漢晉簡牘等);(4)保護與修復敦煌石窟及相關文物的科技手段與理論;(5)在研究上述內容基礎上開展的為當代服務的文學藝術創作。以上五個方面的對象有一些不確定性,而且會隨著研究的深入縮小或擴展。
敦煌學的研究方法當然是多種多樣,不拘一格的,但可以歸納成以下三種應用最多、最基本的方法:(l)中國古代文獻整理與研究的傳統方法;(2)文物、考古學最基本的實地踏查、測繪、挖掘、臨摹、復原及現代化學、物理手段及電腦技術等;(3)各文明體系及各民族文化比較研究的方法。
敦煌學的學科理論,是在對敦煌學的概念、范圍、方法以及研究歷史、現狀、前景作科學的探索與總結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與完善起來的。應該承認,盡管敦煌學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由於這門學科的特殊性與復雜性,其學科理論的建構還是很不完善的,其中十分關鍵的、與該學科形成有特殊意義的一些問題(如藏經洞封閉的真正原因、藏經洞的歷史文化背景、敦煌文物流散的一些重要細節等),至今還未給世人一個明晰的解釋;至今尚未見有較權威、系統的敦煌學理論專著問世。值得學術界高興的是,由中國眾多專家、學者共同編撰的世界上第一部《敦煌學大辭典》已於1998年底正式問世,這標志著這門學科的基本成熟;但是學科理論的高度完善,還有賴於各國專家的共同努力。
必須強調指出的是,敦煌學在其研究對象、范圍、方法及學科特點、學科理論等方面,還帶有相當多的「模糊」色彩,也就是還有許多不確定性、不規范性,它與另外一些學科(如絲路學、簡牘學、藏學等)還有一些難以理清的枝蔓交叉;在國際漢學界,對敦煌學的科學界定似乎也還處在「說不清、道不明」的狀態。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它還是一門「模糊學」。筆者始終認為,對一門新興學科有不同的界定與解說屬於學術研究中的正常現象,是促進學術發展的好事情。從「模糊」到逐漸清晰的過程,也是一門學科形成、發展的必由之路。
I. 讓敦煌文化藝術走出洞窟活起來的文化意義
老鄧紡文化藝術者進。洞窟火起來的一個玩法,含義就是說我們要穿傳承中華傳統玩法。
J. 莫高窟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敦煌石窟營造及其歷史過程,敦煌的悠久歷史,當地有影響的世族與大姓,以及敦煌同周圍民族與西域的關系,在歷史中沒有或很少記載。敦煌石窟有成千上萬個供養人畫像,其中有一千多條還保存題名結銜。能夠了解許多歷史狀況和歷史線索。
本生、佛傳、福田經變、彌勒經變、寶雨經變、楞伽經變及供養人題記,可幫助了解古代經濟生活的狀況。法華經變、涅槃經變提供了古代軍隊操練、出征、征伐、攻守的作戰圖,及兵器裝備的寶貴形象資料。
敦煌壁畫中保存有屬於體育屬性的資料,如騎射、射靶、馬技、躍馬、相撲、角力、舉重(舉象、舉鍾)、奕棋、投壺、武術、游泳、馬球、蹴踘等。
敦煌石窟的彩塑和壁畫,大都是佛教內容:如彩塑和壁畫的尊像,釋迦牟尼的本生、因緣、佛傳故事畫,各類經變畫,眾多的佛教東傳故事畫,神話人物畫等,每一類都有大量、豐富、系統的材料。
還涉及到印度、西亞、中亞、新疆等地區,可幫助了解古代敦煌以及河西走廊的佛教思想、宗派、信仰、傳播,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佛教中國化的過程等等。
(10)敦煌古代體育文化的意義擴展閱讀:
莫高窟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也是我國現存石窟藝術寶庫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座。洞窟分為南北兩區,南區是莫高窟的主體,為僧侶們從事宗教活動的場所,有487個洞窟,均有壁畫或塑像。
北區有248個洞窟,其中只有5個存在壁畫或塑像,其它洞窟均為僧侶修行、居住和死亡後掩埋的場所,有土炕、灶炕、煙道、壁龕、台燈等生活設施。
洞窟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即公元366年,後經歷代增修,今存洞窟492個,彩塑雕像2415尊,壁畫45000平方米。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莫高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相傳,敦煌莫高窟是一位樂尊佐和尚最早修建的。敦煌自西漢起即為西域重鎮,絲綢之路的暢通使得中國和中亞及西方諸國的商業、文化交流得以發展,佛教和佛教藝術即是循此路線,經敦煌傳入中國的。公元四世紀,中原戰火不斷,河西地區則相對安定,因此,有很多內地僧人離開中原,一路西行尋求修行之地。
公元366年,樂尊佐和尚西遊到了敦煌的三危山下。四處皆是沙石,時間已是黃昏,飲食和住宿都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太陽漸漸落下了山,虔誠的樂尊佐和尚正在地頭趕路,驀然間他抬頭一看,眼前出現了奇景,只見對面的鳴沙山一片金光,四射的光芒中彷彿有千萬個佛在金光中顯現。
樂尊佐和尚被這聖景深深的震撼了,他想這是佛祖對他的提示。於是,他停了下來,用盡個人一生的精力在佛光閃現之地開鑿佛窟。這就是莫高窟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