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整體特點
前段時間出現了被列為「十大科普事件」的中醫廢存之爭,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次爭論竟然是在國人之間,並非外國與中國的交鋒。很多專家表明,否定中醫是對「歷史的無知」,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國人的膚淺。
這不是一個醫學的技術性問題,而是當今中國文化多元化的產物。這不難令人想到20年代出現的那次「土洋體育」之爭,本質上講,兩個事件都是文化的問題。某種程度上說,否定中醫和中國傳統體育就是否定了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用「膚淺」來形容這些人的無知實不為過。
中國的文化思維是一個整體的方式,中國傳統思維主張從整體來分析,注重各個個體之間的協調,平衡。與西方文化恰恰相反。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東方與西方的文化自成體系,他們之間是一種對等的關系。試圖用一種文化來改造或者取代另一種文化的想法和做法都是無知的。
中國傳統體育就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悠悠五千年文明,孕育了極具意境和內涵的燦爛的凝聚了東方智慧的傳統體育文化,在當今世界體育文化的大家庭中獨樹一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哲學上講,以奧林匹克為代表的西方體育追求的是人類的可能性,即人類可以做到什麼;而東方體育文化則要說明人類的必要性,即人類應該做到什麼。西方體育主張『永無止境』,『超越極限』,『全力以赴』;而東方體育則強調『點到為止』,『適可而止』這兩方面對於人類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國體育文化憂思錄》,盧元鎮)可見,東西完全不同風格的體育文化,都是人類寶貴的財富。
眾所周知,西方的殖民擴張將其文化散布到世界,西方文化成了世界的主流文化。從工業革命開始,西方文化以其驚人的速度開始向全世界擴張。科學理性是其本質特徵,在這樣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主導下,西方的理性科學創造了燦爛的現代文明,實現了文明的歷史飛躍。
西方體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繁榮,進而推向全世界的。西方體育是西方文化的產物,以其不可抵擋的勢頭迅速滌盪和俘虜了全世界。中國也不例外,中國傳統體育在西方體育沖擊下陷入了苟延殘喘的地步,游離在文化的邊緣。
但隨著文明進一步發展,人們發現工具理性已經不符合現代文明的要求。人們開始反思關於生命的意義。從此開始尋找新的出路。今天在全世界把目光開始集中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智慧上來時,我們並沒有認真的去迎接全世界善意的目光,被國外奉為無價之寶的東西,竟被國人們隨意的糟蹋和拋卻。
這是誰的悲哀,小一點說,是中國的悲哀,大一點說,是全世界的悲哀。無論是中國醫學,還是傳統體育,在國外的發展並不比在國內差,相反,甚至遠遠超過了在國內受關注的程度。中國醫學就是典型的例子,而代表傳統體育核心的武術也不例外。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捫心自問。這看起來沒有道理的事情卻正在發生著。但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似乎又是必然的了。
首先,文明的發展需要東方智慧。
從「羊吃人」到「機器吃人」,現代西方文明的發展始終伴隨著人的異化,人淪落為了工具,成為了科學理性下的理性工具。這樣的人已經不再是完整的人,也失去了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
文明再發展,到20世紀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從此開始人們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文明的發展開始關注對個體的人文關懷。透射著東方哲學智慧的東方文化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世界的焦點。冥冥之中似乎實現了一個輪回,回歸本原才是宇宙之道。
英國羅素在其《中國的問題》一書中曾說,「中國人已經發現了一種生活方式,並且已經實踐了不少世紀,如果他能夠被全世界採用,將造福於全世界」。
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是互補的兩種各成體系的文化,地位上是對等的,人類缺少了哪一種,都將面臨沒落的命運。
第二,中國近代歷史的原因,造成了中國特殊的時代特點。
被國人隨意拋卻的東西卻被外國視為寶貝,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近代特殊的歷史背景。近百年來,國人都活在恥辱和仇恨中,一直想向世界證明著自己的強大。我們欣然接受了西方的教化,那麼充足地學會了西方的邏輯,並在這種理性邏輯之上實現了工業文明的轉變。
我們的願望是如此強烈,強烈地想站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對西方的東西,我們如飢似渴地吸收,竟忽視了那些民族的東西。
正如胡小明先生所說,我們在器物的層次上完全吸收了西方的東西,但在觀念上,卻仍然是東方的思維。我們強烈在搞與世界接軌,於是對於不符合西方思維的東西採取了置之不理或者丟棄的態度。不難看出,傳統文化遭遇夾縫生存也是一種歷史的必然了。
時代在發展,思路將變的明晰。中國傳統文化理應在中國實現繁榮,進而成為世界追逐的焦點。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很難想像一種不被本民族重視的文化能夠最終成為世界的財富。而傳統文化的復興,理應擔當起世界的責任。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只是遭遇冷遇的傳統文化中的一種。通過以上的論述不難看出,中國傳統體育在世界體育中也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奧運會是強勢體育文化,但它完全是工業文明的產物,根據文化張力理論,如果沒有一種與之相反的文化來平衡,必將走向極端。中國傳統體育是一種休閑文化,它代表了人類未來的方向。之所以說中國傳統體育應該承擔起世界的責任,是因為它迎合了時代的要求。
世界需要休閑。而中國傳統體育的精髓就是和諧,養生。這不是以競技為特徵的西方體育所能達到的,在奧運會在研究如何把人搞成超人時,我們就需要站起來說,人不能是這樣的!21世紀是休閑的世紀,怎樣休閑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當人們把目光從奧運場上轉向場外,當人們開始搜索能夠挽留自身人文精神的體育活動時,都不約而同地將東方體育視為了經典。
中國需要反思,反思現代化進程中的漏洞和缺陷。現代化固然重要,但傳統的東西又何其不重要?我們的現代化被稱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到底是怎樣的具有「中國特色」呢。「中國特色」不是陷入西方與東方夾縫中的不倫不類,而應該是依託在五千年文明之上的,具有歷史底蘊的特色。中國的體育努力追求著與世界的接軌,這固然重要,但接軌不是全盤西化,更不是忘卻傳統。如果不能認識到這一點,那麼我們的現代化之路付出的代價也太大了點,我們的傳統體育文化也陷入了虛無。
如何去實現民族與世界的接軌,這是一個問題。全盤按照西方的思維來改造傳統是愚蠢的,那樣的產物是畸形的,沒有前途的。對待傳統體育文化,應該是首先保留傳統,然後超越傳統,進而推向世界。
維系傳統,才能超越傳統,在維系的基礎上超越,才是傳統體育發展的光明大道。只有這樣,也必須這樣,傳統體育才能承擔起世界的責任。正如關於中醫廢存之爭中出現的聲音,也許傳統的東西中存在一些技術性問題,但不能因為這些就否定民族文化的精髓。需要改造,但卻不是否定。
21世紀是全新的世紀,是全世界向中國尋求答案的時代,我們能做的,就是仔細梳理和發掘我們應當引以為豪的民族遺產,給世界帶來全新的答案!
『貳』 體育組織文化的特點有哪些
體育組織文化的特點,體育組准化特點,應該是體育。運動會什麼的,體育項目這些項目都可以導知識比賽也行。
『叄』 體育文化的特徵包含
二、體育文化的基本特徵
1.健身性
實踐證明,人們通過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就能發展有機體的力量、速度、靈敏、柔韌、耐力等身體素質,提高有機體對外界環境的造就能力,從而促進身心健康,增強體質,但是,要使體育有效地增進健康、增強體質,還必須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知識方法,經常地進行科學鍛煉,即「動」必有序,「動」必有道。
2.娛樂性
體育是一種娛樂性和休閑性很強的文化。在現代社會生活中,體育運動日益成為人們改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它為人們提供一種積極、健康向上的消遣,給人們帶來無窮樂趣。體育娛樂性,按參加者在活動中的方式可分為觀賞性娛樂活動和運動性娛樂活動。觀賞性娛樂活動是指人們觀賞各種體育表演和比賽,特別是觀賞競技運動;運動性娛樂活動是指人們親自參加體育活動,樂在其中。
3.競爭性
體育是一種競爭鮮明的文化。體育的競爭,是指在運動場上,兩個以上的個人或集體在同一規則下,爭奪同一目標的活動。體育的競爭,不僅僅反映在競技體育上,還反映在群眾體育上,現代體育比賽,不僅比身體、比技術、比經驗,而且比思想意志品質和頑強拼搏精神,是一種全面的競爭。因此,競爭是體育的靈魂,沒有競爭就沒有超越,就沒有創新和發展。
4.教育性
廣義的教育包括體育。教育性是體育文化固有的特徵和功能。體育的教育性有兩層含義:一是從它產生之日起,就是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與德育、智育、美育等結合,是全面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手段。二是寓教育於體育之中,在體育運動中培養人們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以及培養人勇敢、頑強、拼搏進取的優良品質。
5.藝術性
體育是一種藝術性突出的文化,尤其以競技體育最為典型,它集健、力、美、技、藝於一體。高水平的比賽,既是比技術水平,又是一種藝術的表演。高超、完美動作以及運動員矯健身姿給人以藝術的欣賞和美的享受,令人回味無窮。
6.民族性
體育是民族產物,具有民族特徵。由於民族區域的生存環境、文化底蘊、社會和經濟生活、歷史和發展原因的不同,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傳統的體育項目。如中國武術、印度瑜加,西班牙的鬥牛等。當代體育和今後發展,雖然民族間差異繼續存在,但這種差異又受到世界性的統一規律的嚴格限定,其共同點越來越多,滲透和融合不斷加強。
7.國際性
體育的國際性是1896年法國著名教育家顧•拜旦恢復奧運後才出現的。從那時開始奧運會由原來的地區性的宗教活動發展成一個國際性的體育盛會,體育已超越國界和語言,成為各民族間文化交流的工具。國際體育組織之多、比賽之頻繁、交往之廣泛,影響之深遠,是其他領域無法可比的。隨著社會的發展,體育的這一特徵將會越來越突出,推動著世界一體化進程。
8.全民性
體育的全民性表現為全民的積極參與。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和發展,人們從繁重生產勞動中解放出來,利用更多閑暇,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強身健體、愉悅身心;通過電視、網路、報刊、雜志等新聞媒體關心體育賽事;或親自到體育現場觀看比賽。總之,體育已日益成為人們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內容。
『肆』 中國古代體育文化有哪些特點
中國體育文化的特點集中到一點,可以概括為以修煉內功為主,講求身心養生,不尚外力,不尚競技。
中國體育文化特點的形成,是有多種多樣的條件和原因的,大體上可以概括為以下十點。
第一,從自然地理環境來看,中國是內陸型大國,北、西、南三面與外國陸路交通不便,東瀕海洋,水路更難通往外國,而國內幅員遼闊,大有發展餘地。這種自然條件使中國成為一個內向型,內省型民族。
第二,從經濟發展來看,幾千年以農立國,重農抑商,對外封閉,自然經濟占絕對統治地位,工商業難以繁榮,少有商品市場經濟的競爭。
第三,從政治體制來看,幾千年來一直盛行君主專制統治,缺少民主政治。在西周成康之治五十多年間形成的名為「禮射」的每年全國性體育運動盛會,到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因小國林立,紛爭不斷,已經廢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更加強了中央高度集權的君主專制統治,迫使大多數民眾甘當臣民、順民,這不免影響了體育的發展。
第四,從軍事斗爭來看,中國國土廣大,長期注重治軍防禦外族入侵,多與鄰國和睦相處,少有對外發動戰爭,這也制約了軍事體育和民間體育的發展。
第五,從民族文化心理來看,華夏民族在上述自然和社會環境中代代繁衍生息,逐步形成了這種民族性格,即順應自然與社會,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善於吃苦耐勞,自力更生,有很強的承受能力,不求對外爭奪。
第六,從世界觀、社會觀來看,中國從《周易》起就強調世界萬物和合相雜,「和實生物」,「天人合一」。變化無窮,衍生不息,含有樸素的唯物論辯證法思想,隨後儒家思想更突出「和而不同」,講求「中庸」之道,不走極端,「天一合一」,人要與自然、社會和諧相處,體育要達到身心平衡。
第七,從生命觀、養生觀來看,我國古人以元氣學說來解釋人的生命,認為人的生命是天地父母陰陽二氣和諧結合的產物,從西周起體育運動就有「導引」,後來發展為氣功,力求通過動靜結合達到陰陽二氣平衡、精氣神形四者統一,這樣才能健康長壽。起源於隋唐時期的少林寺武功和起源於明末清初的太極拳,也很重視運氣和內功。
第八,從道德觀、倫理觀來看,我國古人西周起就重「禮」,即重禮儀,講禮讓,言行舉止要以德、仁作為道德標准,以「己所不欲,勿施予人」作為倫理規范,倡導「不為人先」、「不與人爭」,告誡「爭則亂,亂則窮」,鄙視爭強好勝,止足為教,期安相養,強調家族、宗族集體榮譽和俠義柔腸。
第九,從天神論、宗教觀來看,我國古人信奉一神教,並無諸神分爭,視帝王為天子,人間諸事均由一個天神安排,祭祀供奉一個天神。漢代以後,儒、道、釋三教都是宣揚順從天命、天道、天意、安分守己,與世無爭。
第十,從教育觀、審美觀來看,中國古人把體育作為個人修身養性、強身養生之舉。沒有把德、智、體三育並列為學校教育的三個重點,漢朝以來教育文武分家,學校中通常學文者不學武,視習武為少數武人的專業訓練。
『伍』 簡述體育文化的含義和表現形式
含義:體育文化,廣義是指人類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在體育方面創造的一切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總和;狹義往往是指有關體育的精神文明或觀念文化。而體育文化工作則是指體育宣傳報道、體育賽事轉播、體育報刊書籍、體育音樂電影等操作層面的活動。
體育文化表現形式有:
1、田徑、體操、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舉重、游泳、自行車、巧固球等。各國、各地區還有自己特殊的民族傳統項目,如中華武術,東南亞地區的藤球、卡巴迪等。
2、鍛煉小組、運動隊、輔導站、體育之家、體育活動中心、體育俱樂部、棋社,以及個人自由體育鍛煉等。開展群眾體育活動應遵循因人、因地、因時制宜和業余、自願、小型、多樣、文明的原則。
3、球類游戲、活動性游戲、旅遊、棋類以及傳統民族體育活動等。
(5)體育文化的特點擴展閱讀:
體育文化內涵:由於體育概念本身有豐富的內涵,以及人們對文化概念的多種界定,人們對體育文化認識也多有不同。一般認為體育文化是由三個層次或三個子系統組成的結構——功能體系[1]。
1、體育文化的深層結構:與體育有關的哲學思想、價值判斷、健康觀、審美觀、意識形態等等構成的思想體系,其功能是決定體育文化具體形態的存在依據、發展原則和發展方向。
2、體育文化的中層結構:由一系列與體育有關的制度和組織要素構成的組織體系,決定著體育文化的組織結構和操作效率。
3、體育文化的表層結構:將深層的體育觀念通過中層組織結構付諸實踐的操作體系,表現為體育文化的外部形態和外在特徵,如具體的健身行為、運動競賽、體育設施的設計等。
人的一切社會行為包括體育行為都是有目的、有意識的,因此體育文化深層結構是一切體育行為的根本原因;處於中層的結構組織體系是連接體育思想與體育行為的中介;表層的操作體系則是體育思想體系的具體物化過程。這種物化的結果,又具有對體育思想體系進行修正的反饋功能。
『陸』 東方體育文化的特徵有哪些
********1 、中西體育的差別********
將體育視為一種文化,這本身就是體育研究的一大獨特視角,它擺脫了以往 「以教育觀體育」的思維羈束,開辟了多層次、多方位研究體育的先河。中西體育比較研究的不斷深化就反映了這一點。
以往對於中西體育差別的研究可以概括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以文化三層次理論為基本思路,對中西體育的思想理論層面進行比較。
有文認為,中西體育在哲學思想、醫學基礎、審美觀念方面有顯著差異。中國傳統體育植根於「天人合一」、陰陽、八卦、五行理論等之中,而西方體育在西方哲學重外在、分析,重與自然的斗爭等觀念的指導下形成和發展;中醫整體觀重人體自身的統一性及自然界的和諧,帶有某種經驗、直覺、模糊的性質,西方體育是科學實驗、解剖學、生理學、現代醫學等的綜合運用;中國傳統體育重節奏、韻律、神韻、內涵、和諧美,重朦朧、抽象、含蓄美,西方體育陽剛的力量、速度之美,重外在、形體美。
二是對中西體育進行體育性質的整體比較。
如李力研認為以中國傳統體育為代表的東方體育是哲學體育,其實質是對宇宙的把握;西方體育則是一種物理體育,其實質是對生命的展現。
********2 中西體育的趨同********
東方體育和西方體育都是人類共同的體育文化,是人類互相交往的結果。作為東方體育的代表,中國傳統體育是黃河、長江文明孕育出來的,西方現代體育則是不列巔、美利堅等文化的產物,是古代希臘和義大利羅馬體育文化發展的結果。
目前,世界文化在互相開放和交往中日益趨同,中西體育也日漸走向融合。 中國傳統體育在封建制度中存在和發展,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環境形成相對獨立和隔絕的體育文化,封閉性、倫理性、民俗性、宗教性、軍事性較強。西方現代體育是適應現代社會生產方式存在並發展的,呈現出競技性、普遍化、個性化、娛樂化等發展趨向。這兩種不同時代中產生和發展的體育在人類進入近代社會以後逐漸消除了隔閡。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傳統體育在被動與主動、自覺與不自覺中開始了與西方體育的沖突與交融。
如今,西方的田徑、游泳、足球等項目已成為中國體育的主要內容,西方體育中的平等競爭等觀念也已日漸深刻地影響到中國的體育(包括中國傳統體育)。一部中國近現代體育史,實際上就是中西體育互拒互斥、互滲互融的歷史。中國傳統武術吸取了西方體育競賽方式,形成了散手競技,氣功引入了現代科學理論,龍舟、風箏等賦予了現代人的精神需求,這些中國傳統項目成為中西皆宜的競賽和活動方式,它逐漸得到西方人的接受和認可。這表明了中西體育逐步契合的趨勢。 有研究者指出,以奧林匹克主義為主的西方體育觀念「和平與友誼」、「平等地公平地競爭」、「體育為大眾」、「重要的在於參與」等逐漸為中國傳統體育所吸收。而中國傳統體育中的倫理道德觀、健康長壽觀、自然養生觀、形神相關論、動靜相關論、人天相關觀等構成的整體體育觀也被西方體育不同程度地接受;中西體育在運動形式、方法與手段上也不斷趨同,西方的摔跤、舉重、拳擊被中國接受,網球、橄欖球也被引入。
----------------------------------------------------------
西方體育文化,起源於古希臘、羅馬的西歐文化。它是在資本主義工業革命、市場經濟的社會條件下,以城市為中心發展起來的,以競技為主要特徵的一種體育文化。西方體育文化與資本主義歷史條件以及競爭、冒險的哲學思想相適應,從而形成了重視「練形」、健美,講究外在統一和激烈競爭的風格。奧林匹克運動文化便是西方資產階級價值觀的產物。它的基本概念或范疇,如尊重、和平、友誼、團結、公平、人的全面發展都是西方工業文明的產物。這些觀念代表了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趨勢,具有進步意義。它是一個超越體育范疇,影響波及國際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相對獨立的社會現象。
隨著西方物質文明的高速發展,人們越來越對現代社會中精神頹廢的生活感到失望和厭倦。而東方體育中強調「養生修性」,練養結合,動靜平衡的體育思想,對西方人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他們試圖從東方的處世之道和養生方法中尋求出路。
人類對僅追求勝負與狂熱刺激的西方體育競技日感不滿,人們需要更多層面的身心體驗和更深邃的高情感活動。東方體育具有注重肉體和精神統一的文化價值特徵,在緩解高科技帶給人類的不良影響方面,具有劃時代的功能效應,成為滿足人類精神需求,促進人類身心健康的高情感體育活動。
東方的傳統生命觀、健康觀和與此相適應的保健體育,蘊涵著人體生命科學的豐富內容,對指導人類的保健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奧林匹克運動文化風靡世界的今天,東方體育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悄然升起。
東西方體育文化的沖撞與融合,必然導致新一輪人體生命科學的革命,其最終結果必將以人的身心和諧發展為歸宿。
-----------------------------------------------------------------
東方體育文化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逐漸形成了融養生健體、道德教育、娛樂競技於一體的獨特風格。在西方奧林匹克運動的巨大影響下,東方體育文化不再是封閉環境里的自足體,而是在同西方體育文化相互融合,相互競爭的匯流中迅速發展。
西方社會的經濟、文化和與之相適應的資本主義歷史條件和競爭、冒險的哲學思想,使西方體育文化形成了重視練形、健美、講究外在統一和競爭激進的風格。西方體育文化發展的直接結果產生了奧林匹克運動。同時,東方體育文化中有價值成分,也被越來越多的西方人接受。
世界體育的發展史表明,世界體育首先產生於東方而不是西方。
在公元前5千年古代的東方就開始向文明社會過渡,產生於這個歷史時期的東方體育,不僅對後來的西方體育,而且對整個世界體育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而在東方體育已作為一個整體存在於人類社會並得到了充分發展的時候,即公元前11—9世紀,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地處南歐的古希臘,羅馬都還處在稚氣的神話時代,其體育自然也才剛剛起步,經過公元前8—5世紀的創造和發展,西方才形成了不同於東方體育並具有鮮明西方色彩的體育類型。至此,西方體育才初步形成。世界體育也因此進入了一個由東西方兩種不同類型體育交相輝映,平行而不同步發展的新階段。
公元2—10世紀,東方的亞洲和北非的多數國家相繼進入封建社會,東方體育在良好的社會條件下繼續保持其興盛發達的狀況,並越來越趨向於成熟。此時的西方體育,無論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較之同一時期的東方體育遠為落後和貧乏。
但是,從公元15世紀至17世紀,歐洲向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從而使西方體育開始進入一個偉大的轉折時期,西方體育逐漸擺脫落後狀態,並從戰爭和宗教活動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完整的社會現象。
以儒家為核心的東方文化和以新教倫理為核心的西方文化,是兩股不同的文化源流,顯然,東西方體育文化必須帶有各自核心文化的色彩和特徵。同時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人們對體育的價值觀發生了改變,逐漸意識到近代體育對培養全面發展的新時代所需要的人格與體格的具體價值。
2、1 東方體育文化 以中國、日本、印度、朝鮮等亞洲國家為代表的東方體育,都由於大部分時間處於一種閉關自守的封建社會條件下,而使他們在古代所形成的興旺發達的狀況在近代未得到進一步充分的發展,從而使東方體育進入了一個停滯和哀落的時期,到了20世紀50年代以來,東方社會條件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縮小了在經濟、文化和科技發展上與西方的差距,中國、朝鮮、越南等亞洲社會主義國家的崛起和亞洲四小龍在經濟、文化和科技上的高速發展,使以亞洲諸國為代表的東方體育在與奧林匹克運動為核心的西方體育的相互交匯,融合中得到迅速發展。就中國而言,經過世代的傳承,擅變和發展,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質;形成了以養身健體、道德培養為主要目的,並高度吻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由這種文化所鍛造的民族性格的體育形態:形成了一個結構穩定,區別於世界上其它任何國家體育形態的獨立體育文化體系。鴉片戰爭後,西方體育相繼傳入中國,從而使東西方體育文化相互交匯和融合,並逐步形成了一種東西方體育文化的相互遷移和相互競爭,共同提高的新格局。
2、2 西方體育文化
西方現代體育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古希臘時期),古希臘十分重視對青年的身體訓練,公元前300多年前教育家柏拉圖在他的身心調和論的教育設計中,規劃了各種年齡體育活動的內容和要求。第二階段(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教育家洛克首先提出了「三育學說」,即把教育分為體育、德育和智育三部分。並強調「健全之精神,富於健全之身體」。第三階段(十九世紀產生革命後),當時德國體操盛行,與此同時,美國球類運動,法國體育也都迅速發展起來。其主要內容有田徑、體操、舉重以及各種球類運動等。這些運動特別強調肌肉鍛煉和體格健壯。研究表明,西方體育文化的特徵,是和相適應的資本主義歷史條件以及競爭,冒險的哲學思想有關,從而形成了重視「練形」、健美、講究外在統一和競爭激進的風格。19世紀末,西方體育文化發展的直接結果產生了奧林匹克運動。奧林匹克運動經歷了一個世紀的發展,終於成為一個超越體育范疇,影響和波及國際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相對獨立的社會現象。同時,西方社會伴隨著物質文明的高速發展,人們越來越對現代社會中缺乏運動以及精神頹廢的生活感到失望和厭倦,因而對竭力想擺脫這種狀況的西方人來說,東方體育中的許多體育思想和運動方式,對他們來說越來越具有吸引力。
3、3 能力培養體育教育的中心環節
東方體育文化強調「內意識」的養生健體能力,西方體育文化強調練「外形」而改善人體「內環境」的能力,我們應將這兩種不同的能力培養和教育融為一體,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健身鍛煉能力、競技和競爭能力、自立和應變能力、娛樂消遣能力,還應從學生的精神面貌,意志和品格中去探索其內在涵義都更為深刻的內容和實質,能力培養必將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的習慣,體現「因才施教,全面育人」的內涵,從而為終生體育奠定基礎,為培養和塑造決定著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的青年一代打下了全面而堅實的基礎。
『柒』 東方體育文化的特徵有哪些
自古以來,人們按照地理位置,習慣性地將世界分為東方和西方.於是將文化分為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世界文化大致可分為四大體系,即漢文化體系,印度文化體系,阿拉伯和伊斯蘭文化體系和歐洲文化體系.在這四大文化體系中,除了歐洲文化體系之外,其他三大文化體系都在世界的東方(中國,日本,印度,越南等國家和地區).並植根於本民族,
本地區土壤之中,從而世界體育文化也形成了形態相對穩定的,各具特色的東方體育文化和西方體育文化.
(一)東方體育文化特徵
1. 在體育性狀上
無論是印度的瑜伽,還是中國的養生術和太極拳,都鮮明地體現了東方體育文化講究"整體","平衡","統一"的特徵.
2. 在體育價值觀上
表現為內向性,封閉性,體現出較強的"民族本位論",並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體育的競爭性.如以農耕文明為背景的中國體育文化,根源於農業文明中成長起來的儒家文化,主張修身養性,重節制,求持中.
3. 在體育形態,內容,手段上
表現為強調整體效果和直觀感受,意念和內部修煉等,極其強烈地體現出東方文化的哲理和民族特徵.如太極拳強調的剛柔相濟,不偏不倚,並在長期的民族文化的熏陶下演化成技擊,健身,娛樂,觀賞於一體的運動.
4. 在競技觀方面
強調道德對於人生和社會的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地潛移默化地抑制了人的陽剛之氣和競爭意識,淡化了習慣上意識的運動色彩,對運動效果的衡量方面主要體現在人格的高低和修養的深淺上.
(二)西方體育文化特徵
1. 在體育性狀上
西方文化在早期受到資本主義商品經濟與自由競爭的影響下,強調個人進取和利益,體現出追求冒險,激進等特徵.
2. 在體育價值觀上
表現出外在統一和自由競爭以及強,勇,險的特徵,體現出了"人本主義".如西方人通常把健美和肌肉發達視為崇拜的偶像,古希臘人追求的人體藝術和人體雕塑,是西方體育追求完美人體的重要標志.
3. 在體育形態,內容和手段方面
表現為注重個人外形鍛煉,通過身體外部運動,達到身體健美,並創造了許多身體練習的手段.如健美運動中對身體各部位進行鍛煉,以促進身體發展,達到人體美化,並獲得精神上的快感.
4. 在競技觀方面
在軍事體育文化的影響下,以取勝為目標,提倡競爭,追求在對抗中取勝,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東,西方體育文化的發展趨勢
各個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塑造了各有不同特徵群體的體育文化,並植根於民族的土壤之中,推動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許多歷史資料表明,東方體育文化具有極其悠久的歷史和深刻豐富的內涵,但生產力低下和在東方文化的影響下,在很長一個時期內發展十分緩慢.而西方體育文化在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的影響下,發展十分迅速.特別是隨著文化全球化的到來,這種原來互相隔絕的民族體育正在相互交流中也促使東,西方體育文化逐漸互相滲透,互相借用,乃至互相認同.
例如人們對於運動員在奧運會上服用興奮劑等丑惡現象的日益增多,卻又感到這些困惑無法解決的時候,引起了對東方體育文化中倡導的道德方式,文明行為等熱情的關注.
東,西方體育文化的相互滲透和認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 在體育文化思想上的認同
孔子在仁學中指出:"己欲立而立,己欲達而達人."孔子認為,教育學先要倡導平等相待和注重自身修煉的理念,這和現代體育思想提倡的體育道德,公平競爭,平等參與精神是一致的.這種中國傳統體育文化中具有的誠實無欺,修身養性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深得體育界的廣泛認同. 美國前總統里根曾對孔子學說進行高度評價:"孔子崇尚的行誼與偉大的倫理思想不僅影響他的國人,也影響了全人類,孔子學說世代相傳,提示了全人類豐富的做人處世原則".可見,東方體育文化越來越被西方有識人士所關注.
2. 在體育文化內容方面的認同
體育文化內容的認同,不僅表現在形式上,而且還表現在內涵方面.中國武術是在總結人類勞動,生活技術,技能中分解,綜合提煉出來的,他所蘊涵的技擊意識,健身,觀賞價值不僅在國內長盛不衰,而且已經逐步被西方人所接受.一些中國的武打明星(李小龍,李連傑,成龍等)能夠在美國好萊塢站穩腳跟,也與此有關.同時,具有西方的實用主義文化特徵的拳擊運動,也逐步在東方展開.
另外,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英國的足球博彩活動也已經在全世界日益展開.目前,國際足球彩票聯合會已經擁有60個國家的102個會員,已有37個國家發行各種形式的足球彩票等等.由此可見,隨著體育的全球化,東,西方體育文化必然會在逐漸認同中互相借用,文化"借用"越多,將進一步促進東,西方體育文化向一種新型的體育文化發展.
『捌』 體育賽事的文化性特徵有哪些
、體育賽事的歐美文化特徵。
2、體育賽事的本土文化特徵。
3、體育賽事項目本身具有的文化特徵。
『玖』 體育文化的特點
1. 以發展體力、增強體質為主要任務的教育,通過參加各項運動來實現。 毛澤東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五:「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 2. 指體育運動。 沙汀 《老煙的故事》:「雖然又矮又黑,卻不能說不健康;甚至可以冒充體育專家。」
編輯本段詞語來源
體育 英文:sports,gym,physical culture,physical ecation,physical training,PE. 體育雖然有悠久的歷史,但是「體育」一詞卻出現得較晚。因為在「體育」一詞出現前,世界各國對體育這一活動過程的稱謂都不相同。 學校體育的哪些基本功能體現了體育的意義?——答案:A.健體功能 B.教育功能 C.娛樂功能 在古希臘,游戲、角力、體操等曾被列為教育內容。17~18世紀,在西方的教育中也加進了打獵、游泳、爬山、賽跑、跳躍等項活動, 只是尚無統一的名稱。18世紀末,德國的J.C.F.古茨穆茨曾把這些活動分類、綜合 ,統稱為「體操」。進入19世紀,一方面是德國形成了新的體操體系,並廣泛傳播於歐美各國;另一方面是相繼出現了多種新的運動項目。在學校也逐漸開展了超出原來體操范圍的更多的運動項目,建立起「體育是以身體活動為手段的教育」這一新概念。於是,在相當的一段時間里,「體操」和「體育」兩個詞並存,相互混用,比較混亂,直到20世紀初才逐漸在世界范圍內統一稱為「體育」。 我國體育歷史悠久,但「體育」卻是一個外來詞。它最早見於20世紀初的清末,當時,我國有大批留學生東渡去日本求學,僅1901年至1906年間,就有13000多人,其中,學體育的就有很多,回國後,他們將「體育」一詞引進到中國。 在我國,「體育」這個詞最早見於1904年,在湖北幼稚園開辦章程中提到對幼兒進行全面教育時說:「保全身體之健旺,體育發達基地。」在1905年《湖南蒙養院教課說略》上也提到:「體育功夫,體操發達其表,樂歌發達其里。」 在我國,最早創辦的體育團體是1906年上海的「滬西士商體育會」。1907年我國著名女革命家秋瑾在紹興也創辦了體育會。同年,清皇朝學部的奏摺中也開始有「體育」這個詞。辛亥革命以後,「體育」一詞就逐漸運用開來 1762年,盧梭在法國出版了《愛彌爾》一書。他使用「體育」一詞來描述對愛彌爾進行身體的養護、培養和訓練等身體教育過程。由於這本書激烈地批判了當時的教會教育,而在世界引起很大反響,因此「體育」一詞同時也在世界各國流傳開來。從這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體育」一詞的最初產生是起自於「教育」一詞,它最早的含意是指教育體系中的一個專門領域。到19世紀,世界上教育發達國家都普遍使用了「體育」一詞。而我國由於閉關自守,直到19世紀中葉,德國和瑞典的體操傳入我國,隨後清政府在興辦的「洋學堂」 中設置了「體操課」。1902年左右,一些在日本留學的學生從日本傳來了「體育」這一術語。隨著西方文化不斷湧入我國,學校體育的內容也從單一的體操向多元化發展,課堂上出現了籃球、田徑、足球等。許多有識之士提出不能把學校體育課稱體操課了,必須理清概念層次。1923年,在《中小學課程綱要草案》中,正式把「體操課」改為「體育課」。 從此「體育」一詞成了標記學校中身體教育的專門術語。? 「體育」一詞在含義上也有一個演化過程。它剛傳入我國時,是指身體的教育,作為教育的一部分出現的,是一種與維持和發展身體的各種活動有關聯的一種教育過程,與國際上理解的「體育」(phyical ecation)是一致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其目的和內容都大大超出了原來「體育」的范疇,體育的概念也出現了「廣義」與「狹義」解釋。當用於廣義時,一般是指體育運動,其中包括了體育教育、競技運動 和身體鍛煉三個方面;用於狹義時,一般是指體育教育。近年來,不少學者對「體育」的概 念提出了一些解釋,但比較趨於一致的解釋為:「體育是以身體活動為媒介,以謀求個體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為直接目的,並以培養完善的社會公民為終極目標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或教育過程」。體育的這一定義既說明了它的本質屬性,又指出了它的歸屬范疇,同時也把自身從與其鄰近或相似的社會現象中區別出來。但是,體育的概念並非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對體育的認識也將有所發展。
編輯本段意義概念
體育是人類社會發展中,根據生產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體身心的發展規律,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達到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豐富社會文化生活而進行的一種有目的、有意識、有組織的社會活動,是伴隨人類社會的發展而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個專門的科學領域。體育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體育的廣義概念
是指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增強人的體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豐富社會文化生活和促進精神文明為目的的一種有意識、有組織的社會活動。它是社會總文化的一部分,其發展受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制約,並為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服務。
體育的狹義概念
是一個發展身體,增強體質,傳授鍛煉身體的知識、技能,培養道德和意志品質的教育過程;是對人體進行培育和塑造的過程;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一個重要方面。
競技運動
指為了戰勝對手,取得優異運動成績,最大限度地發揮和提高個人、集體在體格、體能、心理及運動能力等方面的潛力所進行的科學的、系統的訓練和競賽。含運動訓練和運動競賽兩種形式。特點是: 1) 充分調動和發揮運動員的體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潛力; 2) 激烈的對抗性和競賽性; 3) 參加者有充沛的體力和高超的技藝; 4) 按照統一的規則競賽,具有國際性,成績具有公認性; 5) 娛樂性。當今世界所開展的競技運動項目是社會歷史的產物。遠在公元前700多年的古希臘時代, 中華武術
就出現了賽跑、投擲、角力等項目,發展至今已有數百種之多。普遍開展的項目有田徑、體操、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舉重、游泳、自行車等。各國、各地區還有自己特殊的民族傳統項目,如中華武術,東南亞地區的藤球、卡巴迪等。其發展與國家、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學技術密切相關。
娛樂體育
是指在餘暇時間或特定時間所進行的一種以娛悅身心為目的的體育活動。具有業余性、消遣性、文娛性等特點。內容一般有球類游戲、活動性游戲、旅遊、棋類以及傳統民族體育活動等。按活動的組織方式可分為個人的、家庭的和集體的;按活動條件可分為室內的、室外的;按競爭性可分為競賽性的和非競賽性的;按經營方式可分為商業性的和非商業性的;按參加活動的方式可分為觀賞性活動和運動性活動。開展娛樂性體育活動,有益於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培養高尚品格。
大眾體育
亦稱「社會體育」和「群眾體育」。是為了娛樂身心,增強體質,防治疾病和培養體育後備人才,在社會上廣泛開展的體育活動的總稱。包括職工體育、農民體育、社區體育、老年人體育、婦女體育、傷殘人體育等。主要形式有鍛煉小組、運動隊、輔導站、體育之家、體育活動中心、體育俱樂部、棋社,以及個人自由體育鍛煉等。開展群眾體育活動應遵循因人、因地、因時制宜和業余、自願、小型、多樣、文明的原則。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是發揮體育的社會功能,提高民族素質和完成體育任務的重要途徑。
醫療體育
指運用體育手段治療某些疾病與創傷,恢復和改善機體功能的一種醫療方法。與 醫療體育五禽戲圖
其他治療方法相比,其特點有: 1) 是一種主動療法,要求思者主動參加治療過程,通過鍛煉治療疾病; 2) 是一種全身治療,通過神經、神經反射機制改善全身機能,達到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的目的; 3) 是一種自然療法,利用人類固有的自然功能(運動)作為治療手段,一般不受時間、地點、設備條件的限制。通常採用醫療體操、慢跑、散步、自行車、氣功、太極拳和特製的運動器械(如拉力器、自動跑台等),以及日光浴、空氣浴、水浴等為治療手段。宜因人而異、持之以恆、循序漸進,並配合葯物或手術治療和心理疏導。二干多年前已用「導引」、「養生」作為防治疾病的手段,後又不斷發展與提高,成為中國運動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質
是指體育所固有的根本特性,是人類社會的一種身體教育活動和社會文化活動。
本質特點
就是以身體練習為手段,發展身體,增強體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社會發展服務。它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受一定的政治、經濟制約,並為一定的政治、經濟服務。體育具有自然的和社會的兩重屬性。自然屬性如體育的方法、手段等;社會屬性如體育的思想、制度等。
編輯本段傳統體育
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是中國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許多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不僅具有很強的健身價值,而且還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豐富的娛樂、教育功能。新中國成立後,政府特別重視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開展,已挖掘整理出了1000多個體育項目。比如蒙古族被稱為「男兒三項游藝」的摔跤、賽馬、射箭;回族的踢毽、拔河;藏族的賽氂牛;苗族的盪鞦韆、劃龍舟;壯族由青年男女表達愛情轉變為對抗性比賽項目的「投綉球」;朝鮮族的跳板;滿族的滑冰;侗族的騎木馬(踩高腳);瑤族的打陀螺;高山族的放風箏;柯爾克孜族的「追姑娘」;布朗族的藤球等等。而龍舟競渡、風箏、秧歌、圍棋、氣功、太極拳等,則是漢族與少數民族都共同喜愛的傳統體育項目。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仿龍造形,以龍取名的龍舟,是中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活動中一個獨具民族風格的創造。龍舟競渡具有濃厚的娛樂性和激烈的競爭性,在南方的水鄉地區,更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風箏
風箏是中國古代的重要發明之一,是世界上最早的人造飛行器。其製作在中國極為普遍,北京、天津、山東濰坊和江蘇南通四地的風箏自成一派,別具特色,聞名世界。每逢4月是濰坊一年一度的風箏節,來自世界各地的愛好者在此交流技藝,傳播友誼。 秧歌是在節奏鮮明的音樂伴奏下的一種民間舞蹈,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因其舞動幅度較大,故由藝術表演逐漸變為健身運動,尤其受到中老年婦女的喜愛。 圍棋源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即有關於圍棋的文字記載。後流傳到日本、韓國及歐美國家。新中國成立後被列為正式的體育運動競賽項目,現已在全世界得到傳播和發展。 武術是以拳術、器械、套路和實戰形式為主的,既能健身自衛,又可養生保健的體育項目,幾千年來一直在民眾中廣泛傳播。 太極拳是中國武術眾多拳種之一,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它融合古代道家養生修煉術, 太極
並結合陰陽與經絡學說創編而成。太極拳源於河南溫縣陳家溝,有陳式、楊式、武式、孫式、吳式等多種流派,動作舒緩連貫,要求以意導體,意、氣、體三者協調配合,以靜制動,以柔克剛。 氣功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具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它對祛病強身、陶冶性情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武術和氣功不僅風靡中國,而且還廣泛傳播到世界各地。 中國還定期舉辦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各民族體育健兒歡聚一堂,競獻技藝。
『拾』 體育文化的特性有那些
1、在體育性狀上 無論是印度的瑜伽,還是中國的養生術和太極拳,都鮮明地體現了專東方體育文化講究屬"整體","平衡","統一"的特徵. 2. 在體育價值觀上 表現為內向性,封閉性,體現出較強的"民族本位論",並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體育的競爭性.如以農耕文明為背景的中國體育文化,根源於農業文明中成長起來的儒家文化,主張修身養性,重節制,求持中. 3. 在體育形態,內容,手段上 表現為強調整體效果和直觀感受,意念和內部修煉等,極其強烈地體現出東方文化的哲理和民族特徵.如太極拳強調的剛柔相濟,不偏不倚,並在長期的民族文化的熏陶下演化成技擊,健身,娛樂,觀賞於一體的運動. 4. 在競技觀方面 強調道德對於人生和社會的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地潛移默化地抑制了人的陽剛之氣和競爭意識,淡化了習慣上意識的運動色彩,對運動效果的衡量方面主要體現在人格的高低和修養的深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