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湖州十一中在那裡
創建於1919年,前身是三一會堂(屬教會學校)。1932年正式定名為「吳興縣私立三餘初級商業學校」,附設商業夜校,校址在衣裳街三一會堂內。1941年12月學校改名為「吳興縣私立三一初中學生補習學校」,1943年搬遷至南街,同時在省教育廳立案,承認學歷。1946年成立董事會,董事長為陳勤士(陳英士之兄),聘丁立勇為校長。 1953年經嘉興地區專署文教處批准,改為「湖州市私立三餘初級中學」。1956年春改為公立,校名為「浙江省湖州第三初級中學」。翌年,改名為「浙江省湖州第一初級中學」,是社會公認的浙北名校。1963年被省教育廳指定為新教材試點學校。1970年秋改為完全中學建制,定名為「湖州市第一中學」。1985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湖州市首批文明單位」。1987年被省體委、省教委命名為「浙江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1995年跨入省示範性高中行列,被省教委命名為「省級特色高中」。2002年8月市教育局實施初高中分離,我校初中部更名為湖州市第十一中學。學校以辦人民滿意的「精品」學校為宗旨,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根本,學校教育教學已在湖州市乃至省內外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從2006學年開始,在市、區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統籌規劃與安排下,學校的規模擴大,設立兩個校區。「以南街校區為依託,以碧浪校區謀發展」,一校兩區,和諧共進。目前,新校區的佔地面積為37989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7712平方米,有教室36個,可以容納24至27個班級,有實驗室、電腦室等專用教室16個,有可以容納400人的食堂,300米的塑膠跑道,5個籃球場。2002年以來,學校被評為市文明單位、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十佳單位、市先進職工之家、市級校務公開工作先進單位、市級衛生先進集體、國家級外語實驗學校等稱號。
② 湖州十一中是高中還是初中
創建於1919年,前身是三一會堂(屬教會學校)。1932年正式定名為「吳興縣私立三餘初級商業學校」,附設商業夜校,校址在衣裳街三一會堂內。1941年12月學校改名為「吳興縣私立三一初中學生補習學校」,1943年搬遷至南街,同時在省教育廳立案,承認學歷。1946年成立董事會,董事長為陳勤士(陳英士之兄),聘丁立勇為校長。
1953年經嘉興地區專署文教處批准,改為「湖州市私立三餘初級中學」。1956年春改為公立,校名為「浙江省湖州第三初級中學」。翌年,改名為「浙江省湖州第一初級中學」,是社會公認的浙北名校。1963年被省教育廳指定為新教材試點學校。1970年秋改為完全中學建制,定名為「湖州市第一中學」。1985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湖州市首批文明單位」。1987年被省體委、省教委命名為「浙江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1995年跨入省示範性高中行列,被省教委命名為「省級特色高中」。
2002年8月市教育局實施初高中分離,校初中部更名為湖州市第十一中學。學校以辦人民滿意的「精品」學校為宗旨,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根本,學校教育教學已在湖州市乃至省內外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從2006學年開始,在市、區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統籌規劃與安排下,學校的規模擴大,設立兩個校區。「以南街校區為依託,以碧浪校區謀發展」,一校兩區,和諧共進。目前,新校區的佔地面積為37989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7712平方米,有教室36個,可以容納24至27個班級,有實驗室、電腦室等專用教室16個,有可以容納400人的食堂,300米的塑膠跑道,5個籃球場。
2002年以來,學校被評為市文明單位、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十佳單位、市先進職工之家、市級校務公開工作先進單位、市級衛生先進集體、國家級外語實驗學校等稱號。
③ 吳興實驗中學和湖州十一中哪個好
學習環境么肯定是實驗中學好的,人家是私立的。進去都是測試的(以前專),現在不知道。大屬家水平都高的。這幾年實驗中學升省一級高中的學生很多的,像湖中的話,實驗中學有很多。當然實驗的學費是蠻高的。
不過,十一中也是蠻好的。
④ 十一中哪個老師不錯,說說看
當然是十一中的一方霸主 迂寶華 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⑤ 十一中李梅霞老師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簡介 李鴻章(1823.2.15-1901.11.7),本名章桐,字漸甫(一字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忠。安徽合肥東鄉(今肥東縣)磨店人。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有《李文忠公全集》。家族 李氏先世本姓許,明季避亂由江西湖口遷至合肥。九世祖李心庄無子,同庄姻戚許迎溪將次子子慎所給其為嗣,改姓李。李家世代耕讀為生,至李鴻章高祖時才「勤儉成家,有田二頃」,一直與科舉功名無緣,直到李鴻章父親李文安於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進士,李氏一族才「始從科甲奮起,遂為廬郡望族」。 入仕前 李文安在科舉入仕前,長期在家鄉以課館為業。李鴻章六歲就進入家館棣華書屋學習。他少年聰慧,先後拜堂伯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為師,攻讀經史,打下扎實的學問功底。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他入選優貢並奉父命入京應翌年(甲辰)順天鄉試,一舉中式;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丁未科二甲第十三名進士,朝考改翰林院庶吉士。是科主考官潘世恩,副主考杜受田、朱鳳標、福濟,其房師則為孫鏘鳴。 李鴻章在赴京途中,曾寫下膾炙人口的《入都》詩十首,為世所傳誦。有「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一句。他以詩言志,有「遍交海內知名士,去訪京師有道人」之宏願。入京後,他在時任刑部郎中的父親引領下,遍訪了呂賢基、王茂蔭、趙畇等安徽籍京官,得到他們的器重和賞識;同時,由於科場順利,使他得以有廣泛的交遊和開闊的眼界,當時與他同榜的甲辰(舉人)、丁未(進士)兩科中,人才濟濟,不少人日後膺任樞臣疆寄,李鴻章與這些同年一直保持著密切而特殊的關系。就科舉正途而言,出身徽商又為蘇州世家的主考官潘世恩,以及作為李鴻章太老師的翁心存(孫鏘鳴之師),在青年李鴻章任翰林院編修時,對其經世致用世界觀的形成,均有一定的啟迪;而以潘、翁為領袖的蘇南豪紳,對李鴻章後來組建淮軍迅速崛起於江蘇,也予以極大的支持。然而,最令李鴻章慶幸的是,他在初次會試落榜後的「乙丙之際」(即1845-1846年),即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湖南大儒曾國藩門下,學習經世之學,奠定了一生事業和思想的基礎。 當時,曾國藩患肺病,僦居城南報國寺,與經學家劉傳瑩等談經論道。報國寺又名慈仁寺,曾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的棲居所。面對內憂外患,強烈的參與意識使曾國藩步亭林以自喻。他在桐城派 姚鼐所提義理、辭章、考據三條傳統的治學標准外,旗幟鮮明地增加了「經濟」,亦即經世致用之學一條。李鴻章不僅與曾國藩「朝夕過從,講求義理之學」,還受命按新的治學宗旨編校《經史百家雜鈔》,所以曾國藩一再稱其「才可大用」,並把他和門下同時中進士的郭嵩燾、陳鼐、帥遠鐸等一起,稱為「丁未四君子」。太平軍起,曾、李各自回鄉辦理團練,曾氏又將自己編練湘軍的心得諄諄信告李鴻章,足見期望之殷。湘軍幕僚 咸豐三年(1853年)初,李鴻章得知太平軍大舉入皖的消息後,慫恿工部左侍郎呂賢基上奏,並代為捉刀連夜趕寫奏章。奏上,咸豐帝命呂擔任安徽團練大臣,呂對李說:「君禍我,上命我往;我亦禍君,奏調偕行」。於是李鴻章與呂賢基一同回到安徽。翌年,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也由王茂蔭舉薦回鄉辦團練。李家父子的團練「整齊皆可用」。李鴻章先後隨周天爵、李嘉端、呂賢基、福濟等清廷大員在皖中與太平軍、捻軍作戰。 李鴻章以書生帶兵,既有「專以浪戰為能」的記錄,也有「翰林變作綠林」的惡名。數年的團練生涯,使他逐步懂得了為將之道,不在一時勝敗,不逞匹夫之勇。他曾因咸豐五年(1855年)十月率團練收復廬州之功,「奉旨交軍機處記名以道府用」。次年又以克復無為、巢縣、含山的戰功,賞加按察使銜。然而,功高易遭妒,一時之間,謗言四起,李鴻章幾不能自立於鄉里。七年(1857年),皖撫福濟奏報李鴻章丁憂,為父親守制,從而結束了他為時五年的團練活動。翌年,太平軍再陷廬州,李鴻章攜帶家眷出逃,輾轉至南昌,寓居其兄李翰章處。他本人遂於九年(1859年)末投奔建昌曾國藩湘軍大營,充當幕僚。 適湘軍三河新敗,需人孔急。因此,曾國藩對於招李鴻章入營襄助,甚為積極主動。但曾也深知,李自恃才高氣盛,鋒芒畢露,真要獨當一面,還需再經一番磨礪。於是,他平時盡量讓李鴻章參與核心機密的討論,將其與胡林翼、李續宜等方面大員同等看待;當時,湘軍幕府中有不少能言善辯之士,如李元度、左宗棠等,曾國藩經常有意無意讓他們與李
⑥ 誰是十一中最好的老師
應該沒有這樣一說吧
每個不同的人的眼裡
好老師的定義都不一樣
沒有最好一說吧
⑦ 湖州四中五中十一中十二中怎麼樣啊還有長興那邊的唐口中學都怎麼進去啊
四中,五中,十一中3個學校升學率都很高,這個升學率是指進湖州二中和湖內中的比例。十二中一容般。四中很難進,我以前就是四中的,差不多十幾年前了,那時候我是花了1萬元的借讀費進去的,因為我戶口是在十二中那邊的。現在據說四中,是有錢都進不去,當然你戶口劃分在四中范圍內的,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其實很簡單,就是你戶口最好是在這個學校的劃分范圍裡面。沒有就是出錢進去,進不進得去,就看你會不會找關系了。
⑧ 我是十一中畢業的學生,想尋找當年的郝麗娟老師和駱靜老師,我是她的第一屆學生,請問你們誰有他們的聯系
駱老師現在在校,你可以到初一辦公室去找駱老師
⑨ 十一中初中部老師的名單能發一張嗎
重點高中考600分還是比較難的,畢竟總分才七百多分.不過你如果認真開啟學霸模式,相信你終有一日會成功的!加油吧↖(^ω^)↗
⑩ 湖州十一中和八中那個好一點呢 註:八中和十一中的老師誰好
其實老師相差不是很大的,但就教學質量來說,十一中要比八中的升學率高很多。自己斟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