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淺談如何將傳統文化與小學體育教學相結合
體育教抄學中,應該創造性地開展學習,寓教於樂的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學生可以通過身邊的人、事、物,激發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比如在上體育郊遊課的時候,競賽背誦有關祖國河山的詩歌。在每節上體育前,讓學生齊讀一句有關理想的名人名言,溫故而知新。要求他們選擇一句作為座右銘,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小學生的可塑性很強,要在比賽中滲透記誦古詩文,這樣才能讓他們有一個比較扎實的國學基礎。同時,要指出的是,中華傳統文化不是遙遠的記憶,而是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智慧永遠是沒有時代性的,這應該是從教師到學生都應該明確的觀念。要選擇學生喜聞樂見而具基礎性根源性的教學內容,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創造性地開展傳統文化的教育,讓傳統文化就像我們的朋友,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
2. 納西族傳統體育文化如何能夠很好的傳承下去
您好,以下是我的回答,望採納
第一,人們的物質水平提高了,可文化水平卻下內降了。例如容,一些綜藝節目雖然很不尊重人,但還是有很多人去看,但有些文化教育類或科普類的節目收視率卻降低了
第二,很多傳統文化,傳統工藝都存在在一些偏遠的地方或者農村之中,挖掘不出來
第三,既然挖掘不出來,保護的能力也就不夠,很多本應成為傳統文化的繼承人的人,都出外打工,使傳統文化的傳承率大大降低
第四,有些傳統文化的技術難度也偏高,對傳承者有較高的要求,例如宣紙刺綉就是其中之一,繼承者必須要有很深厚的藝術功底,這樣下來,培養一個繼承者,就需要十幾年的時間
中央台好像有一檔節目是專門發掘傳統文化工藝的,你可以搜來看看,很不錯。
3. 端午體育文化與體育傳統文化流傳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一定會想到端午節.今天,我就來講一下端午節吧.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涵。 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農歷五月初五被稱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
端午節的由來有許多種,其中,流傳最廣的的是紀念屈原之說。傳說,公元前278年,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紛紛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葯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就是因為這深厚的文化,現在端午節已經成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就拿我們瑞昌來說吧, 在瑞昌,到了端午接這些天,市場買賣粽葉的人會比平時多起來,在菜攤之旁,菖蒲葉子和苦艾草被人紮成一束束出售。這里的人,無論是住高樓大廈的、住出租屋的、住鄉村的,大家都願意花上一兩塊錢買一束回去掛在門上,以寄驅魔辟邪之意。很少人把粽子投到江里,也許為了環保和不浪費,但大家都記得屈原這位兩千年前抱石投江的愛國詩人!
有一天,我從電腦上看到了韓國准備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為他們國家的文化遺產,我看了之後非常的憤怒,覺得這件事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怎麼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盡自己的一份力吧!
4. 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體育教學中,應該創造性地開展學習,寓教於樂的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學生可以內通過身邊的人、事、容物,激發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比如在上體育郊遊課的時候,競賽背誦有關祖國河山的詩歌。在每節上體育前,讓學生齊讀一句有關理想的名人名言,溫故而知新。要求他們選擇一句作為座右銘,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小學生的可塑性很強,要在比賽中滲透記誦古詩文,這樣才能讓他們有一個比較扎實的國學基礎。同時,要指出的是,中華傳統文化不是遙遠的記憶,而是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智慧永遠是沒有時代性的,這應該是從教師到學生都應該明確的觀念。要選擇學生喜聞樂見而具基礎性根源性的教學內容,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創造性地開展傳統文化的教育,讓傳統文化就像我們的朋友,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
5. 中華體育傳統文化作文400字
400字!
6.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整體特點
前段時間出現了被列為「十大科普事件」的中醫廢存之爭,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次爭論竟然是在國人之間,並非外國與中國的交鋒。很多專家表明,否定中醫是對「歷史的無知」,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國人的膚淺。
這不是一個醫學的技術性問題,而是當今中國文化多元化的產物。這不難令人想到20年代出現的那次「土洋體育」之爭,本質上講,兩個事件都是文化的問題。某種程度上說,否定中醫和中國傳統體育就是否定了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用「膚淺」來形容這些人的無知實不為過。
中國的文化思維是一個整體的方式,中國傳統思維主張從整體來分析,注重各個個體之間的協調,平衡。與西方文化恰恰相反。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東方與西方的文化自成體系,他們之間是一種對等的關系。試圖用一種文化來改造或者取代另一種文化的想法和做法都是無知的。
中國傳統體育就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悠悠五千年文明,孕育了極具意境和內涵的燦爛的凝聚了東方智慧的傳統體育文化,在當今世界體育文化的大家庭中獨樹一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哲學上講,以奧林匹克為代表的西方體育追求的是人類的可能性,即人類可以做到什麼;而東方體育文化則要說明人類的必要性,即人類應該做到什麼。西方體育主張『永無止境』,『超越極限』,『全力以赴』;而東方體育則強調『點到為止』,『適可而止』這兩方面對於人類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國體育文化憂思錄》,盧元鎮)可見,東西完全不同風格的體育文化,都是人類寶貴的財富。
眾所周知,西方的殖民擴張將其文化散布到世界,西方文化成了世界的主流文化。從工業革命開始,西方文化以其驚人的速度開始向全世界擴張。科學理性是其本質特徵,在這樣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主導下,西方的理性科學創造了燦爛的現代文明,實現了文明的歷史飛躍。
西方體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繁榮,進而推向全世界的。西方體育是西方文化的產物,以其不可抵擋的勢頭迅速滌盪和俘虜了全世界。中國也不例外,中國傳統體育在西方體育沖擊下陷入了苟延殘喘的地步,游離在文化的邊緣。
但隨著文明進一步發展,人們發現工具理性已經不符合現代文明的要求。人們開始反思關於生命的意義。從此開始尋找新的出路。今天在全世界把目光開始集中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智慧上來時,我們並沒有認真的去迎接全世界善意的目光,被國外奉為無價之寶的東西,竟被國人們隨意的糟蹋和拋卻。
這是誰的悲哀,小一點說,是中國的悲哀,大一點說,是全世界的悲哀。無論是中國醫學,還是傳統體育,在國外的發展並不比在國內差,相反,甚至遠遠超過了在國內受關注的程度。中國醫學就是典型的例子,而代表傳統體育核心的武術也不例外。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捫心自問。這看起來沒有道理的事情卻正在發生著。但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似乎又是必然的了。
首先,文明的發展需要東方智慧。
從「羊吃人」到「機器吃人」,現代西方文明的發展始終伴隨著人的異化,人淪落為了工具,成為了科學理性下的理性工具。這樣的人已經不再是完整的人,也失去了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
文明再發展,到20世紀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從此開始人們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文明的發展開始關注對個體的人文關懷。透射著東方哲學智慧的東方文化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世界的焦點。冥冥之中似乎實現了一個輪回,回歸本原才是宇宙之道。
英國羅素在其《中國的問題》一書中曾說,「中國人已經發現了一種生活方式,並且已經實踐了不少世紀,如果他能夠被全世界採用,將造福於全世界」。
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是互補的兩種各成體系的文化,地位上是對等的,人類缺少了哪一種,都將面臨沒落的命運。
第二,中國近代歷史的原因,造成了中國特殊的時代特點。
被國人隨意拋卻的東西卻被外國視為寶貝,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近代特殊的歷史背景。近百年來,國人都活在恥辱和仇恨中,一直想向世界證明著自己的強大。我們欣然接受了西方的教化,那麼充足地學會了西方的邏輯,並在這種理性邏輯之上實現了工業文明的轉變。
我們的願望是如此強烈,強烈地想站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對西方的東西,我們如飢似渴地吸收,竟忽視了那些民族的東西。
正如胡小明先生所說,我們在器物的層次上完全吸收了西方的東西,但在觀念上,卻仍然是東方的思維。我們強烈在搞與世界接軌,於是對於不符合西方思維的東西採取了置之不理或者丟棄的態度。不難看出,傳統文化遭遇夾縫生存也是一種歷史的必然了。
時代在發展,思路將變的明晰。中國傳統文化理應在中國實現繁榮,進而成為世界追逐的焦點。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很難想像一種不被本民族重視的文化能夠最終成為世界的財富。而傳統文化的復興,理應擔當起世界的責任。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只是遭遇冷遇的傳統文化中的一種。通過以上的論述不難看出,中國傳統體育在世界體育中也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奧運會是強勢體育文化,但它完全是工業文明的產物,根據文化張力理論,如果沒有一種與之相反的文化來平衡,必將走向極端。中國傳統體育是一種休閑文化,它代表了人類未來的方向。之所以說中國傳統體育應該承擔起世界的責任,是因為它迎合了時代的要求。
世界需要休閑。而中國傳統體育的精髓就是和諧,養生。這不是以競技為特徵的西方體育所能達到的,在奧運會在研究如何把人搞成超人時,我們就需要站起來說,人不能是這樣的!21世紀是休閑的世紀,怎樣休閑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當人們把目光從奧運場上轉向場外,當人們開始搜索能夠挽留自身人文精神的體育活動時,都不約而同地將東方體育視為了經典。
中國需要反思,反思現代化進程中的漏洞和缺陷。現代化固然重要,但傳統的東西又何其不重要?我們的現代化被稱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到底是怎樣的具有「中國特色」呢。「中國特色」不是陷入西方與東方夾縫中的不倫不類,而應該是依託在五千年文明之上的,具有歷史底蘊的特色。中國的體育努力追求著與世界的接軌,這固然重要,但接軌不是全盤西化,更不是忘卻傳統。如果不能認識到這一點,那麼我們的現代化之路付出的代價也太大了點,我們的傳統體育文化也陷入了虛無。
如何去實現民族與世界的接軌,這是一個問題。全盤按照西方的思維來改造傳統是愚蠢的,那樣的產物是畸形的,沒有前途的。對待傳統體育文化,應該是首先保留傳統,然後超越傳統,進而推向世界。
維系傳統,才能超越傳統,在維系的基礎上超越,才是傳統體育發展的光明大道。只有這樣,也必須這樣,傳統體育才能承擔起世界的責任。正如關於中醫廢存之爭中出現的聲音,也許傳統的東西中存在一些技術性問題,但不能因為這些就否定民族文化的精髓。需要改造,但卻不是否定。
21世紀是全新的世紀,是全世界向中國尋求答案的時代,我們能做的,就是仔細梳理和發掘我們應當引以為豪的民族遺產,給世界帶來全新的答案!
7. 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
體育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途徑。我校積極尋找體育教學和傳統文化的契合點,使傳統文化充分發揮它以德育人的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那麼,如何在體育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呢?下面,筆者就從以下兩方面對此問題進行簡單論述。
一、採取集體合作練習的手段,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促使學生養成良好個性
集體主義精神是傳統文化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對中學生進行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從而使學生以集體的形式朝著明確、統一的方向和目標前進。所以,我們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學生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通過採取集體合作練習的手段,使學生養成自身的集體意識,具有集體榮譽感,並養成良好的個性。
比如,在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除了一些讓學生以個體的形式進行練習,還要選擇一些讓學生能夠通過集體合作來完成的,如足球、籃球等教學項目,在學生完成了個人技術動作的教學任務後,還要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實戰,讓學生在實戰過程中,感知所有成員相互配合的重要性,知道只有整個集體同心協力,才能取得勝利。這樣,通過採取集體合作練習的手段,使學生樹立集體合作的意識,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形成良好的個性,同時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二、適當進行武術教學,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武術是我國特有的傳統體育項目,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瑰麗珍寶。在初中體育課堂上,我們不要總是將教學內容始終局限在一些基礎體育動作的教授和練習上,還要適當進行武術教學,它具有強身健體的作用,而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其中還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性,我們可以利用它來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比如,我們可以給學生介紹中國歷史上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跡,如清末民初的洪拳大師,嶺南武術界一代宗師黃飛鴻,他3歲從父習武,13歲盡得家傳功夫,有絕技無影腳、鐵線拳、子母刀等等。1894年,黃飛鴻隨劉永福赴台灣抗擊日本侵略軍;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年幼時拜陳廣為師,學習刀槍之法,武藝「一縣無敵」,在北宋末年投軍,曾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斗,所向披靡,位至將相,岳母還為岳飛後背刺上「精忠報國」……這樣,通過結合中國歷史上一些習武之人的英勇事跡,讓學生知道了學習武術並非是為了以強欺弱、打架斗毆,而是成為合格的祖國保衛者。通過這些事跡,還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進而使學生願意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去學習武術,使祖國這一優秀文化遺產得到繼承。
綜上所述,在體育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可以讓學生感悟我國豐富的民族文化,提升學生的心理品質素養,並讓學生對我國民族文化產生熱愛和尊重之情。所以,我們一定要積極探究體育課堂和傳統文化的契合點,將傳統文化以科學、合理的形式滲透到體育課堂教學中,使學生不僅學到基本的體育技術動作和技能,心理品質也能獲得良好、健康的發展。
8. 從體育專業的角度談中國古代體育的傳統文化
日常生活中很少談到傳統文化中的體育元素。其實,中華文化中的體育競技元素十分耀眼。最為著名的就是蹴鞠。我們都知道蹴鞠興盛於宋代,其實它在很早就產生了,只不過具體產生年代還不清楚,有記載認為是黃帝發明,還有人認為是軒轅氏所創。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早在西漢就已經有了。據記載,漢霍去病帶病習蹴鞠。這里就要說到蹴鞠的本來作用,那就是古代用來訓練士兵的體力,反應能力等等的一種軍事訓練項目。
還有一種體育類活動,有人認為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最高代表,其內容哲義已超過《易經》,那就是圍棋。圍棋乃中華智慧之結晶。黑白兩子代表日夜陰陽,棋盤19行19列,共361交點,代表中國古人的宇宙觀:天地由361部組成。而且,所有棋局共有2的361次方中,所以,有「自古無同局」的說法。圍棋的哲學意義是由東漢班固提出的,影響很大。後來,這種圍棋藝術傳到了朝鮮和日本。近現代,日本圍棋曾一度超過中國,並改進了中國開棋先落四子的傳統下法,後來中國人也不得不承認其改進是合理的,並且接受了。只不過,自90年代以後,中國又重新成為世界圍棋第一大國,中國選手連連奪得世界冠軍。。。
等等
9. 如何通過體育教學弘揚與繼承我國的民族傳統文化精神
新課標中倡導對民族民間傳統體育資源的開發與引入,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體體現。學校是文化傳播的重要基地。充分發揮學校載體之優勢,可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為中華民族振興,為人類文明做出更大貢獻。體育新課程標准中強調要重視培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積極挖掘有益的民間體育項目及游戲,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十六大報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時代發展的永恆主題」。《2001-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指出,我們要「倡導民族傳統體育,開發民族體育資源,做好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廣工作。」中國傳統的民族民間體育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遺產中一顆絢麗璀璨的明珠,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是我國社會和體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民族性與世界性相結合,民間性與時代性相結合是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特徵。綜觀世界各國體育教學,無一不把本國民族民間的優秀體育活動項目作為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加以繼承和弘揚。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傳統,許多優秀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既有利於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又簡便易行,特別受到孩子們的喜愛。我們要繼承與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體育文化,讓其煥發出時代的光芒。民族、民間傳統體育資源的開發,有助於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課程。課程資源需要教師去整合、去開發、去利用,教師應當學會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教師還應該成為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資源,在社會的大環境里學習和探索。我認為通過開發和利用一些地域性民族民間體育項目,開展傳統體育教學活動,既可以展現不同民族的個性風貌,又有利於學生了解「本土體育文化」,參與民間體育活動,鍛煉身體,陶冶情操,培養學生重視民族傳統文化的意識,進而可為傳承和弘揚我國優秀的民族民間體育文化精神。開發和利用這些項目,既具特色,又具有獨創性,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
(一)民族民間傳統體育引入體育課中可成為教學的有益補充
在傳統體育教學中,始終以運動水平為中心,並形成了一系列的運動競技性的教學與管理。教師以傳授運動技術為己任,班級以運動競賽成績論高低,學校以運動會成績為標准,這種思想體系和觀念在學校體育界沿襲了幾十年,造成學校體育教學內容體系的陳舊單調。多彩的教學內容培養了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與愛好,形成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的意識。很多民族體育項目有很好的基礎,也很適合目前體育教學的實際條件。
(二)饒有情趣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使體育課更富有生機
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的種類繁多,形式多樣,主要以嬉戲娛樂、競賽為主並結合節慶習俗,構成了一種寓意深刻的、獨特的文化表達方式,在文化傳遞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把在民間長期流傳並受兒童少年喜歡的滾鐵環、跳皮筋、踢鍵子、拔河、抽陀螺、跳竹竿舞、少年拳等項目引入體育課堂,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又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團結,是學生走向社會、走進生活的極好途徑之一。
在一師附小還開展了「滾鐵環」這項運動,它是滿族的一種民間游戲活動,深受學生的喜愛,集運動和娛樂為一體,不受場地、器材及人數的限制,易於開展。鐵環的玩法多種多樣,可根據它的特性,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創新能力,開發其多種玩法,如丟回縮圈、滾鐵環接力、丟圈套物、鐵環操等。開展此項目活動,游戲性和競爭性較強,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發展學生速度、靈敏、協調等體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均有良好的效果。現在所有的同學都愛上生動活潑的體育課。體育課大大地活躍了校園的體育氣氛,每到課余活動時間,校園里就熱鬧起來。這是集趣味性、娛樂性於一體的體育活動,井井有條地在校園里展開著。
(三)建立完善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課程體系
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教學形式和教學環節都是相互促進,相互聯系,而不是獨立存在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學科應該是一種主體性教育。學科創新教育努力塑造智商與情商和諧共融、完善健全的理想化人格,強調人格發展的特異性、民族民間傳統體育學科培養目標的創新是高層次的素質教育。武術領域很是廣泛,它的培養目標也很是宏觀,在課時安排上時間較少,教材內容也很少,課程設置十分單調,這與培養學生的目標有一定的差距。通過實踐學生們對武術還是很感興趣的,學習的願望是高漲的,如若適當的增加一些課時,這對發揚武術的精神是有積極促進作用的。
(四)加強學術隊伍及教師隊伍的建設
學術隊伍建設是學科建設的關鍵。民族傳統體育學科建設應該採取各種優惠政策,積極吸納人文社科及各種其他學科的人才進入學術隊伍,這是民族傳統體育學科未來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隨著體育人才素質的不斷提高和體育學術問題進入高校人文社科人才的視野,民族傳統體育學科繁榮發展的日子也就不會久遠。
研究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學科研究方向單一、研究方法不合理是制約民族傳統體育學科水平與質量的重要因素。從學科研究方向看,對於一些新的科學研究方法理解不透,運用不熟。沒有站在歷史的高度,用文化學等相對成熟的方法論對各民族傳統體育歷史與現實形態進行比較,因而難以得出符合歷史國際化的研究成果,限制了學科建設對人才培養、知識創新和社會服務功能的發揮。
教師素質的提高也是更好開展民族民間體育活動的基礎,教師的理念要超前,要敢於挑戰與創新。教師起著引領的作用、傳播知識文化的作用,教師的能力強了,我們的教育才更加的光輝燦爛。
(五)在開發和利用傳承民族民間體育項目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必須符合新課程的理念,應考慮到學生的興趣、生活經驗、情感態度、知識需求、可接受性、實用性和價值觀及培養目標等方面的因素。
2.必須根據學校的地域特點、環境條件、學生情況等進行選擇和應用。
3.必須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對不適宜在少年兒童中開展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要進行改造,創建新的民族民間體育活動,以適應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
4.必須教育學生遵守民族民間風俗習慣與加強安全教育。
總之,隨著體育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進行,對體育教師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賦予了新的內涵。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這一體育文化,歷盡滄桑,經久不衰,推動了我國數千年體育文化的發展。盡管時代發生了變化,但蘊藏在其深層的民族文化精神仍然影響著人們今天的思想和觀念,其體育方式仍為各民族人民所採用。如果運用人類學來加以研究,在強有力的理論指導下開發這個蘊藏量巨大的體育資源,可以為中華民族體育全面走向世界,促進國際體育文化的大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10. 如何在農村體育課中滲透民俗文化
五千年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它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展現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吸收與傳揚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已經成為中華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們在新時代進行小學生道德建設的重要思想養分。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小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著極為重要的導向作用。因此,我們要深入挖掘和利用傳統文化中的精髓,積極尋找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建設的結合點,賦予它新的時代氣息,使其成為新時期小學生思想道德規范的基礎。 眾所周知,小學體育課是小學生最喜愛的課程之一。那麼,在小學體育課教學中,我們應該從何處著手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呢?我想從三個方面去梳理和切入,不當之處,望方家斧正。
一、首先,培養小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小學體育教學中, 我們要尋找生機勃勃,有血有肉的詩文運用到體育教學課中去,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去感動。比如,在教學生跳皮筋課中,我讓學生用《漢樂府》里的《江南》篇:「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北,魚戲蓮葉南。」這樣朗朗上口的漢樂府民歌邊跳邊有節奏的跳,學生們可以體會到魚戲蓮葉間的江南好風光。又比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記得我小時候讀過這首詩後,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意象,經歷幾十年而更有詩意。這就是詩歌的魅力。另外,像這樣的詩歌有很多,如唐朝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還有王維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再如,在學生做他們喜歡的沖關游戲中,我讓學生邊沖邊唱岳飛的《滿江紅》:「怒發沖關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學生通過這樣美麗詩歌的欣賞學習,肯定能夠寓教於樂,同時能夠對祖國的河山有著更深刻更詩意的情感。這是我們這個詩的國度對學生傳統文化學習特有的熏陶和浸染,他們會因為這樣的詩歌而心靈更加寬廣,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歷久彌新。
二、針對小學生的特點,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在這里我還是強調興趣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該創造性地開展學習,寓教於樂的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學生可以通過身邊的人、事、物,激發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比如在上體育郊遊課的時候,競賽背誦有關祖國河山的詩歌。在每節上體育前,讓學生齊讀一句有關理想的名人名言,溫故而知新。要求他們選擇一句作為座右銘,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小學生的可塑性很強,要在比賽中滲透記誦古詩文,這樣才能讓他們有一個比較扎實的國學基礎。同時,要指出的是,中華傳統文化不是遙遠的記憶,而是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智慧永遠是沒有時代性的,這應該是從教師到學生都應該明確的觀念。要選擇學生喜聞樂見而具基礎性根源性的教學內容,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創造性地開展傳統文化的教育,讓傳統文化就像我們的朋友,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
三、用傳統文化加強學生課內外的禮儀教育。
語言文明是心靈美和講文明、有教養的具體表現也是小學生所必須遵守的日常行為規范。但是,我們有許多同學平時不注意自己的語言,說話粗俗、傲慢等,嚴重的傷害了他人的自尊心,給他人留下了惡劣的印象。小學生的行為禮儀是指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與老師、家長、同學、朋友及其他人員交往中體現良好禮節、習慣等行為方式。小學生交往禮儀教育對整個社會的凈化與美化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小學體育教學中,作為體育教師者,我們應該用傳統文化中的故事教育孩子,認真地對待小學生的文明禮貌教育,使校園內處處體現出文明和諧的教育氛圍。比如在教學中,在競賽時,凡是暫時輸了的同學,可以講一個古時講文明禮貌的小故事。比如孔融讓梨等等小故事。 對小學生進行文禮貌教育,必須做到持之以恆,並採取適當的方式方法。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
1、採用多種方式進行說服教育,使學生懂得文明禮貌的基本內容。
2、讓學生親自實踐,在實踐中學習。
3、讓學生生活在優美的環境中。
總之,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應該是在縱觀五千年文明的大視野下,橫向比較西方文明,這樣才能歷史地把握好當下教育的方向和內容。
小學生就像一張白紙,我們陶冶他們對大好河山的熱愛,這樣愛國教育才有落腳點;我們對其樹立仁者之心,方有人生旅途中的航標。當然,要對傳統文化教育的切入方向還有很多,我們主要找出以上的根本性的東西,唯此方可立人,立人而後方能傳承我中華之璀璨之文明。古人雲:道不遠人。讓先哲聖賢文人士子的智慧,能夠在中西文明激盪的大時代中,代代傳承,溫暖人心。我想,這就是在體育課中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