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體育生課 > 體育課的理論教學目標

體育課的理論教學目標

發布時間:2021-02-25 19:00:23

㈠ 什麼是體育教學的三維目標

第一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識和學科基本知識,獲取、收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第二維目標:

過程與方法目標: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過程與方法。過程是指應答性學習環境和交往、體驗。方法指包括基本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具體的學習方式(發現式學習、小組式學習、交往式學習……)。

第三維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

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科學的價值,更強調科學的價值和人文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人類價值,更強調人類價值和自然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第一維讓學生「學」,第二維讓學生「用」,第三維讓學生「思」,循序漸進且相輔相成,三者合一,才能讓學生綜合體育素質全面提升,也是奠定全民體育的核心框架之一。

(1)體育課的理論教學目標擴展閱讀:

三維目標是教育理論中的一個新名詞。它是指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達到的三個目標維度,即:知識與技能(Knowledge & skills);過程與方法(Process & steps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emotional attitude & values)。

「三維目標」是一個教學目標的三個方面,而不是三個獨立的教學目標,它們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這三個維度就是K、A、 P,加上學習事件(Occurrence)本身首字母為O,就是我們所說的KAPO模型。

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既要完成鞏固知識,進行技能性的轉化,又要完成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任務,還要考慮適應學生不同智力水平。為此需要設置智力台階:基礎性應用即與教材上的例題同結構、同題型、同難度的模仿性練習題,用於鞏固當堂所學的新知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維目標

㈡ 體育課怎樣寫教學目標

有四個方面十三個學抄習目標。襲
它包括:
一、運動參與
1、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 2、體驗成功與運動樂趣
二、、運動技能
1、學習運動知識 2、掌握運動節能 3、增強安全意識
三、身體健康
1、掌握基本保健知識和方法 2、塑造良好體形和身體姿態
3、全面發展體能與健身能力 4、提高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
1、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 2、學會調控情緒的方法
3、形成合作意識與能力 4、養成良好的體育道德

㈢ 當代高校體育課教學目標是什麼我們通過體育課主要要達到什麼預期目標

當代來高校體育課的教學目標自:1、增強全民體質,通過體育課增強在校學生的體質;2、在身體健康的基礎上培養在校學生在體育方面的興趣愛好,豐富校園生活,陶冶積極健康的情操;3、當代高校的體育課中的各種課程的可選擇性有利於發展體育文化事業,全面推進當代體育發展;
通過體育課的主要達到預期目標:1、鍛煉身體、增強體質;2、培養課外興趣、豐富校園生活;3、推進體育文化事業全面發展;4、修滿在校必須的體育學分。

㈣ 如何正確體育課教學目標

其中公理五又稱之為平行公設(Parallel Postulate),敘述比較復雜,並不像其他公理那麼顯然。這個公設衍生出「三角形內角和等於一百八十度」的定理。在高斯(F. Gauss)的時代,公設五就備受質疑,俄羅斯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Nikolay Ivanovitch Lobachevski)、匈牙利人波爾約(Bolyai)闡明第五公設只是公理系統的一種可能選擇,並非必然的幾何真理,也就是「三角形內角和不一定等於一百八十度」,從而發現非歐幾里得的幾何學,即「非歐幾何」(non-Euclidean geometry)。

㈤ 當代高校體育課的教學目標是什麼

體育場館是學校體育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它的利用和發展對貫徹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具有重要意義。
從全民健身運動開展以來,我國40%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過政策法規,鼓勵或要求學校場館對社會開放。其中不乏有效的探索,也有一些值得推廣的做法。
符巍教授在《試論高校與社區體育資源的共享》中提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誕生的我國城市社區體育是我國城市社會體育發展主動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的產物,在我國體育事業發展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別是近10年,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施,社區體育以其特有的優勢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全民健身運動中
曹煥男教授在《河北省高校體育場館開放現狀及對策研究》中提出: 當前,各級各類學校的體育場館占據了我國體育場館總數的三分之二左右,而規格齊全、設施完善、檔次較高的體育場館設施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作為高等院校教學設施的一部分,高校體育場館是為高校體育教學服務的,基於觀念與體制上的束縛,外加管理上的問題,這部分場館較少對外開放,難以成為大眾體育健身的場所。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教育體制的深刻變革,高等院校正日益步入市場經濟的發展軌道,不能完全通過國家計劃撥經費的形式來維持一種簡單的只投入不產出的狀況,而必須通過相應的經營活動創造必要的經濟效益。
趙樹安 陳有財 教授《高校體育場館使用效率與效益研究》中提到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給許多領域都帶來了無限機遇與挑戰,體育事業也如此。在改革這個大環境中,體育事業發展速度一日千里,作為我國體育事業重要內容之一的高校體育,不可避免地會或多或少受到影響,人們在看到體育產業化給體育事業發展所帶來的諸多益處的同時,也在思考能否借鑒體育事業的一些做法,將高校體育中可以產業化的部分推向市場,挖掘高校體育商業價值,開發高校體育市場,以解決高校體育資金短缺、設備陳舊等一系列問題。雖然有的高校已經實行體育場館有償使用等方法,但其離市場化的程度還比較遠。
錢一鳴教授在《淺析高校體育社會化》中提到:傳統的高校體育在很多方面制約著學生的個性發展,也難以適應社會的需要及向社會化轉變的進程。現代教育體制和培養目標呼喚著高校體育的改革應與社會接軌,最終實現社會化。因此,在高校教育體制改革中,高校體育社會化問題同樣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
因此,本人對婁底高校體育場館對社會開放的調查認為:讓閑置的學校體育場館設施走向開放,實現體育資源社會共享,是一件益國益民的大好事。開放學校體育場館是個系統工程,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應借鑒各地經驗,由政府主導,多方聯動,逐步推開。
高校體育館在以體育教學為主的前提下,如何在管理上提高體育館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是目前高校場館管理者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只有將高校場館進行統一的體育硬體資源整合,保證教學,面向市場,充分考慮場館多功能性和效益,堅持「以體為主,多種經營」,加大體育競賽市場的開發,充分發揮和利用高校體育設施資源與技術,才能在高校體育設施管理工作中爭取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兩個效益同步增長。

㈥ 當代高校體育課教學目標是什麼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綱要》自2002年新學年開始先在教育部直屬高校中施行,以取得經驗。2003年新學年開始在全國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各地、各校在施行中有何意見和建議請及時告我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已經施行《綱要》的學校即不再施行教體〔1992〕11號文件。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
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使當代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務院批准發布實行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精神,在總結高等學校體育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特製定本綱要。
本綱要是國家對大學生在體育課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時期普通高等學校制訂體育課程教學大綱,進行體育課程建設和評價的依據。
一、課程性質
第一條體育課程是大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為主要目標的公共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
第二條體育課程是寓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於身體活動並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徑。
二、課程目標
第三條基本目標
基本目標是根據大多數學生的基本要求而確定的,分為五個領域目標。
運動參與目標: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活動並基本形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基本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能夠編制可行的個人鍛煉計劃,具有一定的體育文化欣賞能力。
運動技能目標:熟練掌握兩項以上健身運動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運動能力;掌握常見運動創傷的處置方法。
身體健康目標:能測試和評價體質健康狀況,掌握有效提高身體素質、全面發展體能的知識與方法;能合理選擇人體需要的健康營養食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體魄。
心理健康目標:根據自己的能力設置體育學習目標;自覺通過體育活動改善心理狀態、克服心理障礙,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運用適宜的方法調節自己的情緒;在運動中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成功的感覺。
社會適應目標:表現出良好的體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第四條發展目標
發展目標是針對部分學有所長和有餘力的學生確定的,也可作為大多數學生的努力目標,分為五個領域目標。
運動參與目標: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能獨立制訂適用於自身需要的健身運動處方;具有較高的體育文化素養和觀賞水平。
運動技能目標:積極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發展自己的運動才能,在某個運動項目上達到或相當於國家等級運動員水平;能參加有挑戰性的野外活動和運動競賽。
身體健康目標:能選擇良好的運動環境,全面發展體能,提高自身科學鍛煉的能力,練就強健的體魄。
心理健康目標:在具有挑戰性的運動環境中表現出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
社會適應目標: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主動關心、積極參加社區體育事務。
三、課程設置
第五條普通高等學校的一、二年級必須開設體育課程(四個學期共計144學時)。修滿規定學分、達到基本要求是學生畢業、獲得學位的必要條件之一。
第六條普通高等學校對三年級以上學生(包括研究生)開設體育選修課。
四、課程結構
第七條為實現體育課程目標,應使課堂教學與課外、校外的體育活動有機結合,學校與社會緊密聯系。要把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課外體育鍛煉、校外(社會、野外)活動、運動訓練等納入體育課程,形成課內外、校內外有機聯系的課程結構。
第八條根據學校教育的總體要求和體育課程的自身規律,應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多種類型的體育課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別、班級建制,重新組合上課,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需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運動實踐教學中注意滲透相關理論知識,並運用多種形式和現代教學手段,安排約10%的理論教學內容(每學期約4學時),擴大體育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第九條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努力倡導開放式、探究式教學,努力拓展體育課程的時間和空間。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應具有自主選擇課程內容、自主選擇任課教師、自主選擇上課時間的自由度,營造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氛圍。
第十條應把校運動隊及部分確有運動特長學生的專項運動訓練納入體育課程之中。對部分身體異常和病、殘、弱及個別高齡等特殊群體的學生,開設以康復、保健為主的體育課程。
五、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
第十一條確定體育課程內容的主要原則是:
健身性與文化性相結合。緊扣課程的主要目標,把「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作為確定課程內容的基本出發點,同時重視課程內容的體育文化含量。
選擇性與實效性相結合。學校應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地域、氣候、場館設施等不同情況確定課程內容,課程內容應力求豐富多彩,為學生提供較大的選擇空間。要注意課程內容對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實效性,並注意與中學體育課程內容的銜接。
科學性和可接受性相結合。教學內容應與學科發展相適應,反映本學科的新進展、新成果。要以人為本,遵循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興趣愛好,既要考慮主動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也要考慮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學生所用,便於學生課外自學、自練。
民族性與世界性相結合。弘揚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汲取世界優秀體育文化,體現時代性、發展性、民族性和中國特色。
充分反映和體現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制定的《學生體質健康標准(試行方案)》的內容和要求。
第十二條教學方法要講究個性化和多樣化,提倡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助活動,努力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不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和練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
六、課程建設與課程資源的開發
第十三條體育教師是課程教學的具體執行者和組織者。學校應當在上級行政部門核定的教師總編制內,按照體育課程教學計劃授課、開展課外體育活動以及完成培養優秀體育人才訓練的任務,配備相應數量合格的體育教師。
第十四條體育教師要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業務素養。學校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體育教師定期接受教育培訓,不斷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逐步提高學歷水平,從而提高體育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以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
第十五條體育教師在強化培養人才職能的基礎上,逐步加強學校體育科學研究的職能和社會服務(含社區體育)的職能,開展經常性的科學研究和教育教學的研究,不斷推廣優秀教學成果。
第十六條學校應當按照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及有關規定進行規劃和建設,創造條件滿足體育課程的實際需要,採取措施延長體育場館、設施的開放時間,提高對各項體育設施的利用率。
第十七條要建立、健全體育課程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教師培養聘任制度;各類教學文件和教師、學生考核資料須歸檔立案;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測試管理系統;建立體育場館設施、器材的管理系統;逐步實現體育課程管理的科學化、系統化和計算機網路化。
第十八條各校應根據本綱要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制訂教學大綱,自主選擇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改革和試驗,加強教學過程式控制制,防止以改革之名行無政府主義之實的不良現象發生。根據體育課程的實際情況,為確保教學質量,課堂教學班人數一般以30人左右為宜。
第十九條體育課程教材的審定工作由教育部全國高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統一規劃與組織。本著「一綱多本」的原則,博採眾長編寫高質量的教材。未經全國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審定通過的體育課程教材,各地、各高校均不得選用,以杜絕質量低劣的教材進入課堂。
第二十條因時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是課程建設的重要途徑。如:充分利用校內外有體育特長的教師、班主任、校醫、家長、學生骨乾等,開發人力資源。
充分利用校內外的體育場館設施,合理布局,合理使用有限的物力和財力,開發體育設施資源。
做好現有運動項目的改造和對新興、傳統體育項目的利用,開發運動項目資源。
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播、電視、網路等)獲取信息,不斷充實、更新課程內容。
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和節假日,開展家庭體育、社區體育、體育夏(冬)令營、體育節、郊遊等各種體育活動,開發課外和校外體育資源。
充分利用空氣、陽光、水、江、河、湖、海、沙灘、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條件,開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學與訓練,開發自然環境資源。
七、課程評價
第二十一條體育課程評價包括對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和課程建設等三個方面。學生的學習評價應是對學習效果和過程的評價,主要包括體能與運動技能、認知、學習態度與行為、交往與合作精神、情意表現等,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定等方式進行。評價中應淡化甄別、選拔功能,強化激勵、發展功能,把學生的進步幅度納入評價內容。教師的教學評價內容主要包括教師業務素養(專業素質、教學能力、科研能力、教學工作量)和課堂教學兩個方面,可通過教師自評、學生評價、同行專家評議等方式進行。課程建設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課程結構體系、課程內容、教材建設、課程管理、師資配備與培訓、體育經費、場館設施以及課程目標的達成程度等,採用多元綜合評價的方式進行。評價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反應,重視社會有關方面的評價意見。
第二十二條體育課程建設的評價由教育部組織進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應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製定評價方案,定期表彰和獎勵有突出貢獻的個人和成績優秀的單位。教育部在四年一次的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上進行全國性表彰和獎勵,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導向和激勵作用。
八、附則
第二十三條本綱要適用於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普通高等學校體育類專業不適用本綱要。

㈦ 如何正確理解《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中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關系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以下簡稱《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提出:「《標准》以目標的達成來統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 」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正確理解這條建議的精神, 在我與第一線教師交流的過程中,他們對這個問題感到有許多困惑。如,課程的總目標、具體目標與內容標準的關系是什麼?內容標準的內涵是什麼?為什麼內容標准只提供一個內容框架, 而不提出具體的教學內容?目標統領內容應該統領到什麼層次?是水平計劃的層次,還是單元計劃的層次,或是課時計劃的層次……等。 我想結合自己學習課程標準的體會談談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一、關於課程的總目標、具體目標與內容標準的關系問題

《標准》 改變了以往首先確定體育教學任務,然後再按學習內容的分類體系,劃分教學時數分配比例的辦法,根據三維健康觀、體育自身的特點以及國際體育課程發展的趨勢, 在確定課程總目標的基礎上,從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五個方面來表述具體目標。並根據具體目標提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內容標准,從而構建了總目標、具體目標與內容標准三個層次的目標體系,使總目標通過具體目標逐步細化為內容標准,以體現目標統領內容、根據目標選擇內容的思想。

二、關於「內容標准」的內涵問題

「內容標准」是《標准》中提出的一個新概念,目前, 在有關文件中也還沒有關於這個概念的界定。 但顧名思義, 我認為 「內容標准」 應該是目標和內容的整合,即他既是內容, 又是目標,是內容要達成的目標,總稱為「內容標准」。 如,水平四,「發展運動技戰術能力」 的「內容標准」是「基本掌握一兩項球類運動中的技戰術;完成一兩套武術套路或對練;完成一兩套技巧項目動作或器械體操動作;完成一兩套舞蹈或健美操;基本掌握幾項主要的田徑運動技能;基本掌握一兩種地域性運動項目的技術」。其中的「球類」、 「武術」、「技巧或器械體操」、 「舞蹈或健美操」、 「田徑」、 「地域性運動項目」 等都是教學內容, 或者說是教學內容的指向和框架,而不是具體的教學內容。而「基本掌握一兩項」、 「完成一兩套」、 「基本掌握幾項」、 「基本掌握一兩種」等則是這項內容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標准》與教學大綱不同的是:大綱在首先確定教學任務後,同時規定了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學時分配比例。因此,在教學大綱中根據教學任務確定教學內容是一步到位的, 這種辦法的優點是教學內容明確、具體、便於操作;缺點是統得較死,缺乏靈活性,對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適應較差,教師缺少自主創造的空間。
而《標准》以目標統領內容是採取分步到位的辦法實施的:第一步是國家制訂課程標准,確定 「內容標准」 的內容框架;第二步根據《標准》建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標准》, 並結合本地區的情況,制訂出地方課程實施方案,報教育部備案並在本地范圍內組織實施;第三步根據《標准》建議「各校根據地方課程實施方案,結合當地課程資源、本校特點和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真編制符合本校實際的教學方案並組織實施」。 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根據學校的教學方案,結合各班的具體情況,設計教學計劃並組織實施教學工作。這種分步到位的辦法改變了教師只是消積、被動地執行大綱的狀況,使教師成為教學計劃的設計者,有利於調動廣大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關於「內容標准」與「教學內容」的問題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解讀》中明確提出:我國幅員遼闊, 民族眾多, 經濟文化發展的區域性差異很大, 因此, 體育課程在學習內容的確定方面應具有充分的變通性, 以利於不同地區、 不同學校根據各方面的實際情況作出選擇, 使課程更符合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體育課程標准實際上只是確立了一個內容結構框架,確定了不同學習領域、 不同層次的基本目標, 至於具體採用什麼內容、什麼方式和步驟去實現這些目標,各地、 各校都有充分的開發空間。由於 《標准》 只提出了一個內容框架,沒有具體教學內容,教師僅靠這個內容標準是無法上課的, 還必須通過一定的程序,使「內容標准」具體化。經教育部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由幾家出版社編寫出版的 《體育與健康》 教科書, 把 「內容標准」具體化為體育教材,為體育教師貫徹實施課程標准做了有益的工作。但當前經教育部審定通過的教材為數較少,還難以完全適應不同地區和不同學校的需求,有待地方和學校進一步開發和完善。按照《標准》的要求國家制訂課程標准以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制訂地方的課程實施方案,但開始著手制訂的還很少。這種情況不利於在教學內容上反映地方特色,不利於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對體育教學改革的引導。

四、關於目標統領內容的問題

目標統領內容明確了目標和內容的關系,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改變了以往根據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基本教材來確定體育課的教學任務(目標)的做法,而是要首先確定目標, 再根據目標來選擇教學內容。 有些體育教師在制訂水平教學計劃時,以內容標准中所列出的五個學習領域目標及水平目標為依據, 逐一對應選擇教學內容,為落實目標統領內容做了有益的嘗試。目標統領內容應主要體現在宏觀層面上,具體表現在根據課程總目標,確定課程五個方面的具體目標(領域目標);再根據具體目標,確定五個方面的內容標准;然後再根據內容標準的五個方面制訂水平教學計劃, 以便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目標的全面達成。但是,目標統領內容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每一種計劃, 特別是課時計劃都必須是先制訂目標,再選擇內容。課時計劃是根據單元計劃來安排課的內容的,因此在制訂課時計劃時, 就應根據教材內容的功能和價值,來確定一節課的學習目標,其中不僅有技能目標、體能目標,還可設計心理和社會適應的目標等。 這樣不僅具有可操作性, 也不違背目標統領內容的要求。因為課時計劃的內容是根據單元計劃的目標制訂的。這樣從目標到內容,即目標統領內容,再從內容到目標,即通過內容折射目標。只有這樣,體育教學才能有序地進行。
最近,南京師大的顧淵彥教授寫的《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一書指出:20世紀以來,課程研製的主要範式有兩類,即目標模式和過程摸式。目標模式也稱「泰勒模式」, 「是以目標為統領的,課程的其它環節均應以此為依據」。「目標模式有其優點,也有缺點。優點是人們在選擇教育內容時,目的具體、明確,易於把握與操作;缺點是過於理性化,甚至顯得機械、死板。此外,這種模式還有使內容服務於既定目標的『工具化』傾向,這是為了滿足目標而使用的損害內容的方法。這既會造成被選擇內容的價值不能完全挖掘出來,也會造成具有很好教育價值的課程內容的流失」。在教學實踐中也確實存在這種現象。如有的教師在制訂課時計劃時,確定了增強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的目標,據此選擇了障礙跑的教材內容, 但對障礙跑的健身功能、 跨越障礙的技能價值卻沒有在目標中提出, 這就可能使障礙跑的健身和技能價值被削弱或流失。
1975年英國課程論專家斯騰豪斯出版了《課程研究與開發導論》一書,對泰勒的目標模式進行了分析與批判,指出其貢獻與缺陷,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過程模式的理論框架。認為活動內容的選擇標准就是活動內容本身是否 「含有內在價值」,也就是說確定內容的依據是活動內容的價值,而不是預先設定的目標。
了解目標模式和過程模式的理論及其爭論的問題,對我們全面認識目標和內容的關系是有益的。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 學習外國的東西不能搞絕對化,既不能盲目「照抄照搬」,一說就是外國的好,外國怎麼做的,我們也應該怎麼做。當然我們也不能故步自封, 因循守舊。 而要立足自身,在認真總結自身經驗的基礎上,把國外好的東西 「本土化」, 構建自己新的課程開發模式。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設計教學計劃時,首先,要認真研究和理解《標准》的三級目標體系,在此基礎上,從課程要素的內在價值出發,選擇具有豐富價值的內容作為教材,使目標統領內容,內容翻過來折射目標,使目標與內容能夠更好地整合起來,以利於不斷提高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質量和教學效果。

㈧ 如何正確理解《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中教學目標與教學

如何正確理解《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中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關系

滕子敬(100088)中央教科所院內學校體育研究會

《中國學校體育》2004年第五期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以下簡稱《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提出:「《標准》以目標的達成來統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正確理解這條建議的精神,在我與第一線教師交流的過程中,他們對這個問題感到有許多困惑。如,課程的總目標、具體目標與內容標準的關系是什麼?內容標準的內涵是什麼?為什麼內容標准只提供一個內容框架,而不提出具體的教學內容?目標統領內容應該統領到什麼層次?是水平計劃的層次,還是單元計劃的層次,或是課時計劃的層次……等。我想結合自己學習課程標準的體會談談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一、關於課程的總目標、具體目標與內容標準的關系問題

《標准》改變了以往首先確定體育教學任務,然後再按學習內容的分類體系,劃分教學時數分配比例的辦法,根據三維健康觀、體育自身的特點以及國際體育課程發展的趨勢,在確定課程總目標的基礎上,從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五個方面來表述具體目標。並根據具體目標提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內容標准,從而構建了總目標、具體目標與內容標准三個層次的目標體系,使總目標通過具體目標逐步細化為內容標准,以體現目標統領內容、根據目標選擇內容的思想。

二、關於「內容標准」的內涵問題

「內容標准」是《標准》中提出的一個新概念,目前,在有關文件中也還沒有關於這個概念的界定。但顧名思義,我認為「內容標准」應該是目標和內容的整合,即他既是內容,又是目標,是內容要達成的目標,總稱為「內容標准」。如,水平四,「發展運動技戰術能力」的「內容標准」是「基本掌握一兩項球類運動中的技戰術;完成一兩套武術套路或對練;完成一兩套技巧項目動作或器械體操動作;完成一兩套舞蹈或健美操;基本掌握幾項主要的田徑運動技能;基本掌握一兩種地域性運動項目的技術」。其中的「球類」、「武術」、「技巧或器械體操」、「舞蹈或健美操」、「田徑」、「地域性運動項目」等都是教學內容,或者說是教學內容的指向和框架,而不是具體的教學內容。而「基本掌握一兩項」、「完成一兩套」、「基本掌握幾項」、「基本掌握一兩種」等則是這項內容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標准》與教學大綱不同的是:大綱在首先確定教學任務後,同時規定了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學時分配比例。因此,在教學大綱中根據教學任務確定教學內容是一步到位的,這種辦法的優點是教學內容明確、具體、便於操作;缺點是統得較死,缺乏靈活性,對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適應較差,教師缺少自主創造的空間。

而《標准》以目標統領內容是採取分步到位的辦法實施的:第一步是國家制訂課程標准,確定「內容標准」的內容框架;第二步根據《標准》建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標准》,並結合本地區的情況,制訂出地方課程實施方案,報教育部備案並在本地范圍內組織實施;第三步根據《標准》建議「各校根據地方課程實施方案,結合當地課程資源、本校特點和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真編制符合本校實際的教學方案並組織實施」。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根據學校的教學方案,結合各班的具體情況,設計教學計劃並組織實施教學工作。這種分步到位的辦法改變了教師只是消積、被動地執行大綱的狀況,使教師成為教學計劃的設計者,有利於調動廣大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關於「內容標准」與「教學內容」的問題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解讀》中明確提出: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經濟文化發展的區域性差異很大,因此,體育課程在學習內容的確定方面應具有充分的變通性,以利於不同地區、不同學校根據各方面的實際情況作出選擇,使課程更符合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體育課程標准實際上只是確立了一個內容結構框架,確定了不同學習領域、不同層次的基本目標,至於具體採用什麼內容、什麼方式和步驟去實現這些目標,各地、各校都有充分的開發空間。由於《標准》只提出了一個內容框架,沒有具體教學內容,教師僅靠這個內容標準是無法上課的,還必須通過一定的程序,使「內容標准」具體化。經教育部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由幾家出版社編寫出版的《體育與健康》教科書,把「內容標准」具體化為體育教材,為體育教師貫徹實施課程標准做了有益的工作。但當前經教育部審定通過的教材為數較少,還難以完全適應不同地區和不同學校的需求,有待地方和學校進一步開發和完善。按照《標准》的要求國家制訂課程標准以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制訂地方的課程實施方案,但開始著手制訂的還很少。這種情況不利於在教學內容上反映地方特色,不利於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對體育教學改革的引導。

四、關於目標統領內容的問題

目標統領內容明確了目標和內容的關系,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改變了以往根據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基本教材來確定體育課的教學任務(目標)的做法,而是要首先確定目標,再根據目標來選擇教學內容。有些體育教師在制訂水平教學計劃時,以內容標准中所列出的五個學習領域目標及水平目標為依據,逐一對應選擇教學內容,為落實目標統領內容做了有益的嘗試。目標統領內容應主要體現在宏觀層面上,具體表現在根據課程總目標,確定課程五個方面的具體目標(領域目標);再根據具體目標,確定五個方面的內容標准;然後再根據內容標準的五個方面制訂水平教學計劃,以便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目標的全面達成。但是,目標統領內容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每一種計劃,特別是課時計劃都必須是先制訂目標,再選擇內容。課時計劃是根據單元計劃來安排課的內容的,因此在制訂課時計劃時,就應根據教材內容的功能和價值,來確定一節課的學習目標,其中不僅有技能目標、體能目標,還可設計心理和社會適應的目標等。這樣不僅具有可操作性,也不違背目標統領內容的要求。因為課時計劃的內容是根據單元計劃的目標制訂的。這樣從目標到內容,即目標統領內容,再從內容到目標,即通過內容折射目標。只有這樣,體育教學才能有序地進行。

最近,南京師大的顧淵彥教授寫的《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一書指出:20世紀以來,課程研製的主要範式有兩類,即目標模式和過程摸式。目標模式也稱「泰勒模式」,「是以目標為統領的,課程的其它環節均應以此為依據」。「目標模式有其優點,也有缺點。優點是人們在選擇教育內容時,目的具體、明確,易於把握與操作;缺點是過於理性化,甚至顯得機械、死板。此外,這種模式還有使內容服務於既定目標的『工具化』傾向,這是為了滿足目標而使用的損害內容的方法。這既會造成被選擇內容的價值不能完全挖掘出來,也會造成具有很好教育價值的課程內容的流失」。在教學實踐中也確實存在這種現象。如有的教師在制訂課時計劃時,確定了增強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的目標,據此選擇了障礙跑的教材內容,但對障礙跑的健身功能、跨越障礙的技能價值卻沒有在目標中提出,這就可能使障礙跑的健身和技能價值被削弱或流失。

1975年英國課程論專家斯騰豪斯出版了《課程研究與開發導論》一書,對泰勒的目標模式進行了分析與批判,指出其貢獻與缺陷,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過程模式的理論框架。認為活動內容的選擇標准就是活動內容本身是否「含有內在價值」,也就是說確定內容的依據是活動內容的價值,而不是預先設定的目標。

了解目標模式和過程模式的理論及其爭論的問題,對我們全面認識目標和內容的關系是有益的。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學習外國的東西不能搞絕對化,既不能盲目「照抄照搬」,一說就是外國的好,外國怎麼做的,我們也應該怎麼做。當然我們也不能故步自封,因循守舊。而要立足自身,在認真總結自身經驗的基礎上,把國外好的東西「本土化」,構建自己新的課程開發模式。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設計教學計劃時,首先,要認真研究和理解《標准》的三級目標體系,在此基礎上,從課程要素的內在價值出發,選擇具有豐富價值的內容作為教材,使目標統領內容,內容翻過來折射目標,使目標與內容能夠更好地整合起來,以利於不斷提高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質量和教學效果。

㈨ 學校體育課程的具體目標有哪些

最佳答案利用課程資源實現多元體育課程目標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是基於現代教育思想觀念,積極倡導教學方式的轉變,試圖改變長期以來僅僅依靠教科書和學校現有場地器材進行教學的局面,因而對體育課程資源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課程與體育課程資源的關系就好比魚和水,沒有體育課程資源的廣泛支持,體育課程改革就無從談起,體育課程目標就無法順利實現。 一、多元體育課程目標的確立 1999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決定》,至此,掀起了全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熱潮。體育課的名稱改為《體育與健康》課程,制定了體育與健康標准並制定了課程目標、學習領域目標和學習水平目標,從而使體育課程對學生要求更加具體化、明確化。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用技能;(2) 培養積極參與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4)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課程目標包括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學習領域。體育教師面對五個領域的多元目標,如何組織教學,或者說在體育課中如何實現這些目標,這就要求我們的體育工作者針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層次的學生挖掘有利於實現各目標領域的課程資源,以不同的課程形式(顯性、隱性)和教學手段,完成多目標的課程任務。 二、對課程資源的正確認識 1.對課程資源傳統認識的誤區 目前,我國基礎教育體育工作者對體育課程資源的認識還比較狹隘。傳統的認識認為體育課程資源就是體育教材和現有的場地器材。因為體育教材是根據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內容,按年級分項編寫的各項教材的具體內容和組織教法與要求的教師用書和學生用書。也就是說,只要有了教材,體育教師就知道應該教什麼、應該怎麼教,有了場地器材,就知道在哪裡教、用什麼來教;對學生來說,有了體育教材,就知道學什麼、應該怎麼學。一談到體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傳統的認識就是訂購教材,或者編寫教材,甚至進口國外教材,這種認識還停留在紙張印刷時代,誠然教材一直以來是我國學校體育的主要課程資源,然而教材絕非是唯一的課程資源,走出課程資源認識的誤區,建立對其正確而全面的認識是實現多元課程目標的保障。 2.體育課程資源的概念與分類 由於我國對課程資源的研究起步較晚,尤其對體育課程資源的研究較少,在此列舉幾個有代表性的研究進行分析闡述。 徐繼承等在《論課程資源及其開發利用》一文中指出,課程資源是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等整個課程編制過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包括教材以及學校、家庭和社會中所有有助於提高學生素質的各種資源。課程資源既是知識、信息和經驗的載體,也是課程實施的媒介。 課程資源指的是富有教育價值的、能夠轉化為學校課程或服務於學校課程的各種條件的總和。吳剛平博士對課程資源的理解具有代表性,他認為廣義的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形成課程的直接因素來源。西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的碩士研究生韋頌在其碩士學位論文中套用吳剛平博士對課程資源的定義,對體育課程資源進行了廣義和狹義的界定。廣義的體育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實現體育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狹義的體育課程資源僅指形成體育課程的直接因素來源。 體育課程資源有多種分類方法,如按存在方式可分為顯性與隱性資源;按空間分布可分為校內與校外資源;按性質可分為自然與社會資源;按存在形態可分為物質形態資源和精神形態資源等,當然各種課程資源的劃分並沒有絕對的界限,只是為了研究的需要,各資源之間不是對立的,而是交叉的。每一種資源都有其直接和間接的功能與作用,本文突出了課程資源對實現目標的相對直接的作用和效果。 至此我們對課程資源以及體育課程資源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認識,在這里我們使用相對廣義的體育課程資源概念,指的是實現體育課程目標的因素來源。 三、利用課程資源實現多元體育課程目標的主要途徑 體育課程目標包括五個學習領域,實際上由兩條主線組成,一條是身體活動主線,另一條是健康主線。身體活動主線包括運動參與和運動技能;健康主線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 1.身體活動主線的主要實現途徑 要想使學生參與到運動中來,單憑體育教師的力量是不夠的,還應注意和開發校內外一切有利於實現體育課程目標的人力資源。在校內應利用班主任、有體育特長的教師、學生和校醫等兼任部分體育教育任務,使學生參與到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中,發揮校內體育特長人士的作用,促進體育課程的深入開展;在校外應該充分利用社區體育指導員、社區體育特長人士和家長的幫助,使學生積極參與到社區體育活動中,並得到家長的支持和督促,以多渠道實現體育參與的課程目標。 運動技能的形成主要依靠體育顯性課程的教學,顯性課程是學校范圍內,按照教育目的和學校體育目標,以直接的、外顯的方式來實現體育課程目標,體育顯性課程以體育科學理論和實踐為依託,根據教學需要和不同年齡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選擇和排列適宜的顯性課程資源為教學內容,組織起體育學科體系,保證了全體學生掌握基本的和系統的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從而達到實現課程目標的目的。 2.健康主線的主要實現途徑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其充分顯示了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提高為目標,關注學生健康意識和鍛煉習慣的養成,強調要將學生的健康貫穿於課程實施的全過程。然而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並非一朝一夕和幾堂體育課可以實現,它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工程。這需要綜合利用一切有利於目標實現的體育課程資源。 (1)利用隱性課程資源實現健康目標的途徑體育隱形課程資源是指以間接、內隱的方式,通過非理性經驗如學校和社會風氣、師生關系、價值規范、情意表達、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等對教學活動施加影響的課程資源。重視體育環境對學生的潛在作用,使學生獲得潛移默化的熏陶與感染。體育隱性課程傳遞給學生的教育經驗是廣泛的、非理性的、非知識性的,這種影響不僅涉及到認知,而且更主要地涉及到觀念、情感、意志、道德、情趣等方面,不僅與生理有關,而且與心理、道德、文化有關。其廣泛存在於學校物質與精神文明環境之中,時時處處對受教育者產生影響。體育隱性課程常常以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機制使學生攝取有關的教育經驗,在自然、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得到長期熏陶,教育手段具有非強制性,效果持久,它對學生的影響往往觸及心靈深處,能使學生留下深刻的記憶,乃至終生難忘,這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鍛煉習慣的養成具有持久和深刻的影響。 (2)利用體育設施資源實現健康目標的途徑 體育場地、器材是加強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增進學生健康的物質保障。國家已制定了各級各類學校的體育器材設施配置目錄,各級學校應加強落實,保證設施資源的合理配置。教育環境中齊全的體育設施配置、體育器械的多功能開發、器材的改進與研製以及場地器材的合理設計與布局都將作為一種信息存儲於有形的載體中,受教育者會不自覺地吸收這些信息,接受美的熏陶。 (3)利用運動項目資源實現健康目標的途徑 現有的傳統運動項目資源十分豐富,但大多是以競技為主,為適應和滿足中小學的實際需要,各級學校和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發展情況對運動項目進行改造,簡化規則、簡化技戰術、修改內容、降低難度等,這是課程設計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重要方面。 對於野外生活、輪滑、休閑體育、瑜珈等新興的體育項目應根據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加以選用。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體育文化源遠流長,這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應當大力開發和利用的寶貴資源,如白族的山羊、朝鮮族的盪鞦韆、蒙古族的摔跤等。 實現體育課程目標的可利用資源還很多,如自然地理課程資源、體育信息資源等,在這里不再一一詳述。總之,各級學校應充分發揮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利用、改進、挖掘有利於課程目標實現的體育課程資源,落實素質教育精神,增強學生的體質。

閱讀全文

與體育課的理論教學目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