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科學課情景導入,揭示課題應該怎麽做
小學科學教學中導入情境的創設
本文所寫的教學中的「有效導入情境」是指在課堂教學導入環節中,作用於學生而引起積極學習情感反應的教學過程。其導入情境的根本目的在於使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進取性的思維活躍狀態;拓展性的學習需求狀態;強化性的學習動力狀態;成功性的學習習性狀態。
情境導入是探究性教學的開始,也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探究式學習是目前小學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在科學探究中最核心的內容是問題及探究動機的形成,要形成問題和探究的動機就必須創設良好的情境來導入教學。
一、導入情境的現狀分析
在科學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應用情境導入的主要意圖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攻克問題的慾望。而就目前的現狀而言,對於導入的情境是否應為後續階段的問題解決提供實質性的幫助,是否應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新的學習任務之間建立起實質性的聯系,教師們關注得還遠遠不夠。教師對情境導入的理解中存在許多偏差,出現了一些錯誤的傾向,主要表現在:
1、主觀臆斷學生的情感體驗,忽視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動力。
課例:《晝夜交替現象》(教科版五年級)第1種導入情境
師:首先請同學們,靜靜地欣賞錄像。(宇宙奇光)
(師解說,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師:出示2張洞頭的照片(分別是白天和黑夜的景觀照片)
師:看完2張照片,你覺得這兩張照片最大的區別在於什麼?看誰的洞察力最好。
生:一片迷茫。(1分鍾後)
生:一張是在白天拍的,一張是晚上拍的。
師:若我們用一個字表示白天用?(晝)黑夜用?(夜)
師:那白天過去是什麼?(黑夜)那黑夜過去呢?(白天)
師:白天和黑夜不斷地重復出現著。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晝夜交替現象。(板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晝夜交替現象。
分析:教師讓學生欣賞有關宇宙的錄像,目的是激起學生渴望探索宇宙奧秘的慾望。以洞頭的照片為例子引入,讓學生產生親切感。然而兩張照片除了拍攝時間不同以外,拍攝地點、拍攝景觀也完全不同,卻硬是要學生觀察最大不同。這樣引出課題《晝夜交替現象》也稍顯牽強。且錄像與照片2種媒體介質的同時出現,目的只是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課題,也顯得繁瑣。教師主觀認為創設這樣的導入情境能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體驗,課堂的實際教學效果最終證明教師的導入情境並沒有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是為了情境而情境,走過場而已。
2、將情境導入的範式理解空泛、庸俗化,沒有作為一種教學場來構建課堂教學。
課例:《晝夜交替現象》(教科版五年級)第2種導入情境
出示轉暈歌:你自己轉,又繞我轉,轉轉轉,轉轉轉。
你自己不轉,繞著我轉,你轉轉,我轉轉。
師:唱轉暈歌,指名學生伴舞。
生:害羞,不敢伴舞。
師:自己先示範,請一生伴舞。
生生表演。
師:(講述中國和美國的晝夜)我的朋友去了美國,我白天打電話給她,她那邊是晚上。她白天的時候打電話給我,我這里是晚上。我就將這種現象記下來:我這里是晝夜晝夜……我美國的朋友那裡卻是?
生:夜晝夜晝……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種晝夜交替的現象。
分析:教師試圖以游戲效仿課堂中的模擬實驗,為新課的模擬實驗提供技能鋪墊。然而由於學生的年齡跟心理特點,大部分學生對這樣的游戲不感興趣,且游戲的開展讓學生在實驗前已經「轉暈」了,並沒有達到教師預設的目的。游戲的導入與教師的故事引入之間又沒有什麼聯系,孤立存在。情境導入的時間太長,反而讓學生顯得不耐煩。
還有的導入情境片面誇大體驗的功能,缺少與其他教學方式的必要結合。
二、創設有效導入情境的視角思考
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把握導入情境的設計:
1、創設的導入情境要考慮學生已有的基礎
情境的任務就是要展示學生的初始想法,幫助學生回憶已有知識。教師要了解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掌握的程度如何,他們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有什麼樣的生活經驗,接觸過什麼樣的事物,等等。
在學習《溶解》的一周前,我對學生進行了調查,發現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溶解的現象,自己也嘗試過,但是他們並沒有注意過溶解到底是怎麼回事?因此,在創設導入情境的時候,我就把生活中常見的溶解現象在課堂上再現。首先找一名學生到前面來沏白糖水,其他同學仔細觀察,然後評判他做得怎樣?有什麼問題要提?這位同學操作完畢後,讓其他同學發表自己的看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來搜集、整理信息,從而理解溶解這一現象。
學習不是簡單的積累,而是一種基於舊知識,經驗的認知建構。建構主義強調知識建構的「最近發展區」,認為新知的建構應基於這個區域,才能獲得促進學生智能發展的最理想的效果。因此,立足學生的已有基礎,尋找知識與經驗的聯系創設導入情境尤為重要。
2、創設的導入情境要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情境要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和成長的情意因素,即趣味性。學生的參與性是新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情境的有效導入必須讓學生參與進來,從而讓學生較快地進入到建構主義學習活動中來。
在科教版六年級的《月相變化》一課的教學中,一位教師就將課堂里的桌椅搬出,用直徑7米的白色布攤在場地上,畫上一個圓,將圓周按45度角等分。然後在每個角度都貼上小組序號和每個學生的位置編號。另貼一條長的黑色紙,上面畫好8個圓。學生席地而坐,老師開始組織教學。學生每人都坐在自己的觀測點上,興趣高漲,躍躍欲試。
宇宙領域,對學生而言,充滿神秘,但又讓人無從下手。它們看不見,摸不著,只能在各種信息的基礎上,建立淺顯、模糊的認識。這樣往往就讓許多學生對宇宙領域的學習產生了「遙不可及」,枯燥乏味的學習心態。該教師通過改變傳統的上課模式,只需一個「圓」,就拉近了學生研究的距離。讓學生在愉快的體驗活動中,感受到宇宙中的天體並不是離我們那麼遙遠,是可以被身邊很多物體所模擬來研究的。
3、創設的導入情境要能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
情境的創設要具挑戰性、問題性。要能引發學生的思維捲入,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
例如在教科版《磁鐵的兩極》的導入情境上就可以這樣設計:
師:(出示一塊條形磁鐵,豎立起來放,一枚小鋼珠)如果我將這枚鋼珠放在磁鐵的上端,鬆手後,你認為鋼珠會怎樣運動?
生:掉下來。
生:被吸住了。
師演示:小鋼珠被磁鐵的磁極所吸住。
生:驚奇、疑問。
教師先通過情境的有效導入而設問「鋼珠會怎樣運動」,大多數學生的思維是「由於鋼珠自身的重量會從上面往下面掉」。在學生做出自己的猜測後,教師實驗演示,引發學生認知上的沖突,學生就會理所當然的想一探究竟了。
教師通過營造生動有趣的、具有吸引力的、開放的導入情境,給予學生一個新的物理情境使之與原有的認知產生沖突,從而產生新問題,具有挑戰性。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寬松、和諧、愉悅的氛圍中,由對問題的自然想法開始探索,積極思考。
4、創設的導入情境要能促進學生概念的構建
概念發展的維果茨基體系認為:小學的年代主要是給孩子以「混合思維」和「復合思維」的經驗,讓他們體驗在「前概念思維」的層次上探求概念的經歷。有效的導入情境,應該引導學生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在學生對事物原有認識的基礎上,通過科學思維和多種科學探究活動,建構准確的、科學的概念。
例如教科版《聲音》的單元導入情境就可以這樣設計
情境導入,了解學生的原有基礎:
導入步驟
教師行為
設計目的
1
教師敲擊產生聲音
吸引學生的興趣
2
教師要求學生畫一個圖,展示他們對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看法
引出學生對聲音產生的最初的看法
3
教師問學生擊鼓能否產生高音或低音
進一步引出學生對音高的看法,但此時不介紹科學術語
4
教師利用學生的觀點,編輯成高、低音列表
展示學生的觀點,作為未來的參考
這單元的課程標準是「了解聲音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能夠區分聲音的高低。」根據這一課程目標,我們可以將概念發展的目標分為三個層次:
層次1:學生沒有把振動與聲音的產生聯系在一起
層次2:學生把振動與聲音的產生聯系在一起,但沒有認識到音調高低是振動頻率改變的結果。
層次3:學生能夠將高音同頻率高的振動,低音同頻率低的振動聯系在一起。
在單元教學的起始,設計這樣的導入情境,可以充分調查學生的前概念。科學課的目的就是消除錯誤的前概念,引導學生形成科學概念。通過創設有效的導入情境,讓教師在進行探究式科學教育前,了解學生所具有的前概念(有時是想法)。這些原有的概念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教師不能忽視學生大腦中已有的前概念,要從學生原有的概念出發,對這些前概念進行分類,通過搭建「腳手架」,組織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改善和獲得新的概念,促進學生科學概念的建構。
三、創設有效導入情境的基本方法
1、用做游戲的方法創設導入情境
游戲是兒童最喜愛的一種活動,它具有強烈的吸引力,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給其耳目一新的刺激。教師巧妙籌劃、精心設計新穎的游戲,能讓學生懷著熱情飽滿的情緒和積極的心態全身投入游戲活動之中,從中發現問題,獲取知識。
課例:《磁鐵的兩極》(教科版三年級)
師:(出示小磁鐵和小螺帽)你看我這塊小磁鐵可以吸住這枚小螺帽嗎?
生:可以。(師演示,吸住了。)
師:那用它來吸這枚大的螺帽,行不行呢?
生:不行。(師演示,吸不住。)
師:怎麼就不行呢!
生:換那塊大的磁鐵肯定能吸住。(師演示,吸住了。)
師:怎麼這樣子的,那是為什麼呢?
生:小的磁鐵吸力小,大的磁鐵吸力大。
生:磁鐵的磁力是不同的。
師:原來不同的磁鐵的磁力大小是不一樣的,那麼同一塊磁鐵的不同的地方的磁力大小一樣嗎?
生:一樣; 不一樣。
師:這節課我們就拿一塊磁鐵來研究看看,它的什麼地方磁力會最大。(開始上新課)
磁鐵是學生所熟悉的事物,學生對磁鐵都有接觸,他們已經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教師以「小磁鐵能吸起大螺帽嗎?」為切入點設疑,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用游戲的方式讓學生關注「不同的磁鐵磁力大小不同」,從而引發「同一塊磁鐵的磁力大小相同嗎?」,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與求知心理,自然的將教學過渡到對同一塊磁鐵的磁力大小的研究上去,為學生的探究活動做知識上的鋪墊和情感上的積蓄。
2、用講故事的方法創設導入情境
兒童特別喜歡聽故事,故事本身具有情節形象生動的特點。
例如為了讓學生了解熱空氣的性質和特點,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可以巧妙地利用書中諸葛亮的故事創設問題的情境。
師:同學們都知道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他機智過人、神機妙算,你們知道他在指揮士兵作戰時有什麼秘方嗎?
生:(互相交流)
師:他不光發明了木牛馬、八卦陣等,還發明了一種神奇的燈,這種燈一點燃後可以自動升上天空,用它來傳遞作戰信號,又快捷又方便,後來人們把這種燈叫做孔明燈。聽完這個故事,你們有什麼問題嗎?
生:這個燈為什麼會自動升上天?
生:它是怎麼做成的,裡面有什麼樣的構造?……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巧設一則故事導入新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3、用問問題的方法創設導入情境
求知慾,好奇心,這是人們永遠不能改變的特性。根據這一特性,教師營造問題能激起學生疑惑、驚詫的感覺,可以很好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學生有了問題,就會有如飢似渴解決問題的慾望,在探索「謎底」時建立一種「閱讀期待」。
課例:《岩石會改變模樣嗎?》(教科版五年級)
師:(出示校園里的岩石圖片)這是老師在我們校園的一個角落所拍的一塊岩石,我對它進行了連續七天的跟蹤拍攝。你們看,在這七天里,岩石有什麼變化嗎?
生:沒有變化。
生:有變化,但是我們看不出來。
師:那麼給它多一點時間,岩石會改變模樣嗎?
生:不會,不管多久都不會變。
生:會變,但需要很久很久的時間,我們發現不了。
師:認為岩石會改變模樣的,可以說說你的理由嗎?
生:岩石被太陽曬,被風吹,被雨淋之後,可能它的稜角會被磨掉。……
從「校園里的岩石七天內有變化嗎?」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岩石會改變模樣嗎?」,根據教師不斷的設問,學生的思維不斷的捲入,在認知的沖突中,新的思維不斷生成,隨著「概念箭頭」不斷前進,最後形成正確的科學概念。
4、通過創設實驗情境,導入課堂教學活動
創設實驗情境,科學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最主要的特點是它的直觀性和客觀性。
課例:《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教科版四年級)
師:老師這里有2袋食鹽,分別裝的是20克和40克。如果我將它們都分別倒在100毫升的水中,食鹽會溶解嗎?
生:會。
師:請2位同學上來做做這個實驗。(生上來准備實驗)
師:在實驗前,你有什麼注意事項要提醒他們的嗎?
生:不要將食鹽撒出來。
生:攪拌的時候不要將水濺出來,不然水量就少了。……
師:現在你觀察到什麼了?
生:倒20克食鹽的杯中,食鹽已經完全溶解了,40克的杯中還有食鹽。
師:你認為100毫升的水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鹽呢?
生:肯定比20克要多,比40克要少。
師:今天就讓我們來做實驗研究一下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
教師用實驗的方法導入教學情境,並在實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探討實驗的注意事項。學生關注到的實驗現象,同時又給其一個潛在的信息「100毫升水能溶解20克食鹽,不能溶解40克食鹽。」,為學生的預測做出了一個理論依據。這樣的導入情境在無形中分解了教學的難點,方便後面的活動開展。
5、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導入課堂教學活動
從生活情境導入,貼近學生認知,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到要學有用的科學,學身邊的科學。例如教科版四年級的《天氣》單元、《食物》單元,以及《我們的身體》單元的教學內容,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生活中都有的,最熟悉的方面入手,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在寬松、自由的學習氣氛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6、通過製作多媒體課件,創設導入情境
教科版小學科學涉及「地球的運動」和「宇宙」的內容,是教師普遍覺得不容易組織教學的部分。一方面,這一類主題的內容屬於宏觀世界范疇,難以進行直接的觀察;另一方面,對於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空間想像力不強,尤其針對涉及到運動的內容,就更加不知如何入手了。通過製作一些多媒體課件來導入課堂教學情境,可以解決該單元部分的教學難點。多媒體電教手段直觀、形象、生動。在一堂課開始時放映一些與新課的學習內容相關的片斷,或者難理解的內容,讓學生在視、聽、欣賞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從而激發學習的「內驅力」,進入教學情境。
以上的策略研究可能還不太全面。導入情境的設計不能機械化,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來靈活處理。一個好的導入情境不只是一個教學的開始,可以說是教學成功的一半。在導入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學生積極主動地建構科學知識和培養科學能力。
2. 如何創設體育教學情景
情景創設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實現教學目的,通過創設相關的故事情節、場地器材和情景氛圍,從而提高學生體育學習情趣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特點是通過情景設計使學生產生優勢興奮中心,獲取最佳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教師設置的情景中完成身體練習,同時陶冶情操。
一、情景創設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1、創設問題情景,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聽講,讓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例如:在學習快速跑時,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充分發揮小組集體作用,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怎樣才能跑得更快」的問題情景中互相探討,互相體會,學生積極思維,有的認為直線跑才能跑的快,有的認為步幅大才能跑的快,有的認為頻率快才能跑的快等。教師只提出一個問題,學生就帶著這個問題去思考、體會。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2、創設體驗情景,增強學習興趣
體驗是一種基於學生通過本身的活動經驗,從中獲得感性認識的過程,其主體是學生本人。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為學生創設體驗的情景,使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獲得成功與失敗的體驗。例如:將《立定跳遠》設計成「青蛙過荷」的情景,開始讓小青蛙們利用短繩做游戲(自由發揮),然後讓學生們用跳繩設計、創造出各種圖形的荷葉,接著學著小青蛙的樣子在荷葉上來回跳動。這樣,通過一個簡單的教學情景,將所教的技術動作滲透在裡面,既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完成了教學目標。
3、創設游戲情境,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
游戲是一項學生十分感興趣的體育活動,它內容豐富多樣,形式生動活潑,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將障礙跑的教學過程設計成送「雞毛信」的游戲。鋪設墊子作「草地」,把欄架當作「鋼絲網」,用兩條繩子擺設成一條「小河」,用實心球作「地雷」;讓學生進行爬、鑽、跨、繞等動作的練習,最後將信送到「目的地」的故事情景。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思維異常活躍,練習的情緒十分高漲,學習的效果也得到極大的提高。
4、創設音樂情景,發展學生想像力
音樂能夠培養人的美好情操,使學生在玩和活動中受到教育,通過音樂的引導,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例如:將投擲壘球設計成「支援前線」的游戲情景。首先用軍號聲召集學生,做隊列隊形練習,隨著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響起,學生想像支援前線的戰斗情景,拿起壘球當作手雷,扔向敵方。這種方法往往能使學生學習情緒高漲,興致提高,完成動作積極認真。
5、創設精神情境,誘發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發揚民主,常帶微笑,運用面部表情、眼神、姿勢等肢體語言,對學生的學習給予鼓勵、肯定和贊許。當學生練習失敗時要給予鼓勵,當學生練習成功時要及時表揚。例如:「你的動作真優美」「你做得真好」,微笑著點點頭、豎起大姆指等等,讓學生在教師肯定的評價中充滿自豪感,增加自信心,增加對學習體育的積極性。
二、體育教學中運用情景創設法應注意的問題
2、情景的創設要合理,在設置情景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循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要符合現實和社會特點,否則會與願違。
3、情景的創設要有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在情景創設時,可以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當地的風土人情,也可以結合各類體育比賽,比如奧運會,各單項世界盃,世界錦標賽及當時的國內體育賽事等。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鍛煉了學生的身體,又有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
4、情景的創設要根據教材內容的實際需要而定。多個教材內容之間不能用一個情景貫穿時,更不要生搬硬套。
3. 小學體育立定跳遠公開課怎麼導入課
八年級蹲踞式跳遠教學設計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體育課程標准》為依據,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給學生一個情景,讓他們去體驗;給學生一個疑問,讓他們去釋疑;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去放飛;給學生一個目標,讓他們去追求,努力使學生成為課堂上快樂的小主人,發展個性,升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弘揚民族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二、達成目標
1、初步體會蹲踞式跳遠的動作技術,激發創新思維和自主學習;
2、發展學生個性,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不同的上肢素質及技術進行練習,培養良好的運動興趣和愛好,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3、提高競爭意識與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愛校精神。
三、教材分析
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田徑的跳遠是初二的主要教學內容,而蹲踞式跳遠是跳遠運動中最基本的技術,但是單純的技術教學枯燥,會使學生產生厭惡的情緒,因此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採用了多種形式的組織方法,結合游戲及競賽來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體會蹲踞式跳遠的技術。
四、教法與組織的設計要點
1、教材的選擇:田徑的蹲踞式跳遠和素質練習。
2、教學重點:蹲踞式跳遠的動作技術。
3、主要教法:提問法、示範法、語言提示法、指導糾錯法、共同參與法。
4、主要學法:游戲法、觀摩欣賞法、分組法、互相學習法、競賽法。
本課的教學方法多樣,學生練習的積極性高,體現愉快教學的目的。在體會動作技術的同時,也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學程序設計意圖
課堂常規師生問好,宣布內容集中注意力、體現組織紀律性
准備活動隊列練習一切聽指揮
男、女生各分3組做徒手操及游戲做好准備、活躍氣氛、防止受傷
主教材內容學習蹲踞式跳遠的動作技術通過游戲引入蹲踞式跳遠,提出問題讓學生了解影響跳遠成績的因素,再通過原地跳收腿、有節奏助跑等形式,讓學生學習蹲踞式跳遠的動作技術。
上肢素質技術的自選練習 發展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不足,選擇不同的上肢素質技術練習,並通過游戲的形式,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
結束部分放鬆運動聽著柔和的音樂,通過動作和呼吸的調節,使全身心都得到放鬆。
課堂小結學會自我評價,貫穿思想教育
六、教學流程
課堂常規 隊列練習 徒手操、自主游戲 導入蹲踞式跳遠的游戲 學習蹲踞式跳遠 上肢素質自選技術
放鬆運動 小結下課
4. 《體育課》的主要內容急1,必採納
跑步 打籃球 羽毛球 做廣播體操
5. 體育課教學導入的方法有哪些
體育課教學導入的方法:
一、游戲導入游戲是課堂教學的調味劑,是宣染版課堂氣氛的廣權告。運用游戲的這種功能,將學習的知識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精心設計出與新課有關的,形式新穎的游戲,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身心愉快的進入學習,從而達到理想的效果。
二、直觀導入即教師要藉助於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或直接教具等,播放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錄象片、幻燈片、技術分析片等,或掛圖、照片、活動黑板等直觀教具導入新的內容的方法。
三、故事導入即把一個故事或一個典故,與所教內容聯系起來,通過對故事進行分析帶出課的主要內容。
四、情境導入即設計與教學內容相聯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創新思維,在不同的角色中完成不同的思考。
五、示範導入示範是教師給學生展示正確規范的運動表象過程,語言則是對運動表象進行合理的描述和概括,兩者結合是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要領的重要手段。
六、視聽導入即通過對學生視覺和聽覺的刺激,激發學和練的興趣。
6. 淺談小學體育課堂如何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如何上好小學體育課,是每一位小學體育教育研究與工作人員的常新話題。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在教學內容和教學組織形式業已確定的情況下,課堂教學的模式和方法就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核心」,是完成教學目標的直接技術保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和方法是最富有活力的環節,是教學改革中最有潛力發揮的領域。本文將結合筆者在教學一線的工作經驗,闡述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應用。
一、情境教學法的內涵和特點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教師在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境,通過生動直觀的體育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以及運動能力的提高的教學方法。它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啟發性、虛構性和趣味性。
1.針對性。主題性情境教學以確定主題為先決條件,以往的體育情境教學,雖然也有標題設計,但在教學內容編排中並不注重內容與主題的關聯。而體育主題式情境教學突出的特點就是主題鮮明,一切教學內容的編排設計和操作都是圍繞著中心主題展開的,因此它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2.虛構性。體育情境教學最主要的特色之一就是設置情境。它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充分發揮想像力,把情境和體育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創編成緊扣主題的情境教學內容,賦予體育教材內容更深、更新的教育寓意和練習情趣。
3.啟發性。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贊科夫說過:「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學正好觸及了長期以來被傳統教學所忽視的情緒領域。
4.趣味性。情境教學的設計,是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將情境教學心理情感特性、日常生活知識和體育教學技術技能個性教學特點相結合進行綜合設計,因此,它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具有較強的趣味性。
二、情境教學法能滿足小學生體育教學的需要
根據我的觀察,相對於大中學體育教學而言,情境教學法更適合小學生體育教學。因為,從適應對象和教學內容側重點兩方面來看,情境教學法的確是一種切實有效且能較好地調動小學生積極性的教學方法:
1.從教學對象特徵上看,情境教學法主要適合小學低、中年級學生,利用小學低、中年級學生熱衷模仿,想像力豐富,形象思維佔主導的年齡特點,進行充滿趣味、生動活潑的教學。通過教學實踐的體驗,我認為不是因為體育必須模擬一定的情景才能教學,而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一些枯燥的身體練習時,能提高他們對練習的興趣。情境教學法主要遵循兒童認知、情感變化的規律,在教學過程中假設一個情境,如「抗洪搶險」「夏令營」「過獨木橋」等,讓學生在教師預設的情境中進行積極的學和練。
2.從教學內容側重點上看,情境教學法側重於學生基礎動作,基本技能的學習,通過創造快樂、活躍的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而小學生的教學目標則是側重於學習基本技能、培養其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以及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從這個角度來看,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生體育課堂中擁有廣泛的應用空間。
三、情境教學的程序及應用技巧
過去的教學過程是:教技術動作―學技術動作―完成技術動作,但很少考慮技術動作是在什麼樣的心情下、什麼樣的環境下學會的,有時還要帶些懲罰因素。現在看來,學生多是在比較沉悶、壓抑的環境氣氛中學習的,這種學習不利於他們的身心發展。
而情境體育教學的程序是:創設情境―引發運動興趣―體驗情境―運動樂趣―還原。其採用詩情畫意進行誘導,在游戲玩耍中學習,比如:隊列訓練―學解放軍;快速跑―學鴕鳥;練跳遠―學小兔。因此,學生的學習態度更加積極,並能體會到自豪、快樂、驚奇、贊嘆等情感。
1.創設情境:體育情境教學模式的關鍵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依據教材的特點,設計切實可行的情境。情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後續教學活動的進行和教學目標的達成,然而情境教學如何設計,如何將學生引入「詩情畫意」的美景之中呢?通常情境的創設有以下方式:
(1)運用動作模仿創設情境:即通過形象的動作表現體育教學中最基本的走、跑、跳、投、攀、爬等活動。如學習立定跳遠,採用「袋鼠跳」的形式,突出雙腳起跳、雙腳落地,協調用力的動作特點,從而便於學生盡快掌握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
(2)通過語言描述創設情境:教師條理清晰的講解,聲情並茂、妙趣橫生的教學語言,准確形象地描述體育活動情節、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3)通過自編口訣創設情境:遵循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不同的認知水平,把技術動作要領編寫成通俗易懂的口訣。朗朗上口,使朗誦與意念相結合,學習與鍛煉相結合,盡快領會動作要領,便於掌握動作技術。
(4)通過音樂渲染情境: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音樂創設情境。如在做准備活動時,放段音樂,音伴操的效果非常好,學生不會感到枯燥乏味,隨著音樂節拍,動作就會有力到位。在課的基本部分,學生練習跑步或組織學生競賽活動時,放首《亞洲雄風》,無形中會激勵學生鬥志,會收到一定效果。到課的結束,做放鬆活動時,來上一段柔和舒緩的音樂,能幫助學生放鬆身心,及時消除疲勞。
2.引發運動興趣:在課的准備部分,通過模仿各種勞動、生物活動等,達到身體由相對安靜狀態向運動狀態過渡的目的。小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敏捷,教師可抓住這一特點,把思維―動作融為一體,在預設的情境中鍛煉身體。准備活動一般是在教師主導作用下完成的,也可由小幹部帶頭進行。如在做音伴操時,學生可隨著不同的音樂節拍創編各種動作組合,在歡樂輕松的氣氛中達到熱身的目的。又如教師說:「春天來了,小樹長高了」,學生可做伸展運動,也可做提踵運動等等。在這樣的活動中,使學生的智能和體能結合起來,在教師預設的情境教學中,吸引學生去主動參與,為基本部分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3.在情境中完成教學任務:基本部分的教學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讓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術技能。教師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學方法的運用上,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預設有一定情趣的教學方法。
4.還原:在課堂的結束部分,為了使運動中產生的疲勞盡快消除,使高度興奮的精神狀態得到適當抑制,使身體由緊張的運動狀態逐漸地過渡到相對靜止狀態,這部分教學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這時教師可通過多種方法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放鬆,創設適宜的情境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四、一個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案例
根據我的觀察了解,小學生十分樂意和小動物交朋友,十分樂於模仿動物的動作。為此,提出了運用仿生心理進行情境教學:
教學主題:立定跳遠
創設情境:依據教材的特點,編寫了「大袋鼠」的動作特徵和歌謠,幫助學生學習立定跳遠。「大袋鼠」採用學袋鼠跳的形式,突出雙腳跳,雙腳落地,協調用力的動作特點。並設計了「大袋鼠」歌謠:「大袋鼠,長得怪,肚上長個大口袋,雙腳起跳雙腳落,連蹦帶跳真是快。」
引發運動興趣:上課前,選3~4人當「袋鼠」,每人胸前掛一個空書包。內裝一個小排球,當小袋鼠。動作口令:「屈膝,兩臂前伸彎曲,前腳掌著地向前跳20 m,轉向再跳20 m」。通過這幾組有趣的動物模仿動作的演示,已經大大激起了學生立定跳遠的慾望,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在情境中完成教學任務:這時我把事先根據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水平編寫的通俗易懂的歌謠口訣介紹給大家,使背誦和意念相結合,學習和鍛煉相結合,幫助學生盡快領會動作要領。
還原:到課堂結束,做放鬆活動時,播放一段柔和舒緩的音樂,幫助學生平復心情,放鬆身體,及時消除疲勞。
五、應用情境教學法的幾個注意事項
1.加強「教」與「玩」的結合。在小學生體育課堂中採用情境教學法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現在已經成為一種比較常規的教學手段。但目前的情境教學中存在過分注重情境的設計,而忽視了教學目標的達成的誤區。因此,在情境教學法的運用上,應加強「教」與「玩」的結合,使情境最終服務於教學目標。
2.促進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需要。在情境教學中,怎樣充分利用時機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思想品德教育,這就需要我們體育教師善於發現學生的活動行為,並利用時機及時進行教育。例如,以奧運會作為主題創設情境,既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又培育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既鍛煉了身體,又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在教學中有人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提倡以素質教育推動新課程改革教學為主題的今天,開發學生的智力,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是當今教師的首要任務。例如:在講授身體平衡技能知識後,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單腿站立、單腿跳躍、單腿跳接力等比賽。
4.做好師生互動,拉近與學生距離,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在情境教學中,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應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特別要關心那些智力和體力較差的同學,及時幫助他們。在活動中教師也要參與進去,自己要以身作才能成為學生的表率,多和學生廣交朋友,使師生在活動中關系融洽,以此提高其體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利於其運動習慣的養成。這正是小學體育課堂所要達到的核心目的之一。
古人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總之,在運用情境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從教學目標出發,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結合社會和生活環境,創設既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好情境,融「激趣、練身、益智」於一體,不斷使學生產生「欣賞―嚮往―思維―操作」的心理與行為的連鎖反應,從而讓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實現從「讓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從而更好地達到體育教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