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體育館規章制度
為進一步提高學校體育場館資源的利用率,更好地發揮體育場館的健身功能,現制定本實施辦法。
(一)體育場館有償開放服務范圍
本實施辦法所指體育場館有償開放服務,是指體育場館一次性及連續使用期不超過一個月的短期出借使用,及面向校內師生員工和校區內其他單位人員的有償開放服務。連續使用期限超過一個月(含一個月)的出借使用,以及體育場館所屬房屋及建築物租賃使用,均不屬於本實施辦法規定的范圍。
1.體育場館主館場地(含看台),以及健美操房、健身房、乒乓室;
2.田徑場(含看台)、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羽毛球場等室外運動場地;
3.室外游泳池。
上述均為體育場館有償開放服務范圍。未作明確規定的房屋及建築物(含暫時閑置房),均不屬體育場館有償開放服務范圍。
(二)開放服務管理責任部門
1.體育館、體育場地等使用管理的責任單位為學校體育部,並負責體育場館的有償開放服務管理工作。
凡在黨辦、校辦確定的使用時間,以及體育教學活動安排的時間,體育館、體育場地不得對外開放服務。
2.後勤服務公司應配合體育館、體育場地的開放服務,做好生活後勤的服務工作,負有後勤保障服務的責任。
3.資產管理處系學校房屋及建築物管理的職能部門,行使體育場館、體育場地監督管理的責任。
4.財務處負責體育場館開放服務結算和財務監督。
5.保衛處系體育場館開放服務安保工作審批和監督的責任單位。
(三)體育場館出借辦法
(一)校外企事業單位或社團借用辦法
1.校外企事業單位或社會團體,一次性或短期借用本校體育場館舉辦群體性活動,需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須具有企事業法人或社團法人資格,自發性的組織和個人不予以接待;
(2)須事先說明用途,不得從事迷信活動或舉辦有拗於四項基本原則和精神文明的活動;
(3)須承諾遵守本校體育場館使用管理規定和校園治安管理規定,承諾承擔舉辦活動的安全責任和物資損壞賠償責任。
2.具備上述基本條件的借用單位,應至體育部辦理借用手續。體育部根據場館安排情況,同意後即與借用方簽訂出借合約。簽約時應事先說明有關規定及收費標准。
3.借用方使用體育場館時,場館管理中心應有專人在現場服務管理,並通知後勤服務公司安排好安保人員和衛生清潔人員。
4.借用方每次使用結束,場館管理中心應會同借用方共同驗收設備設施,如有損壞應雙方簽證並由借用方負責賠償。
5.按事先約定辦理出借費用的結算手續。
(二)校內各部門或社團借用辦法
1.各部門和校內各社會團體使用會議活動場所,應事先填寫體育場館使用申請單,送體育部場館管理中心統籌安排。
2.申請借用體育場館的單位,使用時申請單位必須要有專人負責,進行現場管理,直至活動結束。使用單位如無專人負責進行現場管理,場館管理中心有權終止或暫停今後借用體育場館進行活動。
3.校內各部門及社團借用體育場館進行活動,均按體育場館出借收費標準的二分之一支付場館服務管理費。
其他規定和要求同校外企事業單位借用體育場館的規定。
(三)有償開放服務
在不影響校部安排和教學活動的前提下,場館管理中心應為師生員工提供健身和進行體育鍛煉場所,實行有償開放服務。使用者按標准付費入場。
(四)體育場館出借收費標准
1.團體租借收費標准
(1)團體租借體育場館,均以每4小時為1個使用單元時間,不足4小時,按4小時計。
(2)每使用單元時間收費標准見附件。
2.個人使用體育場所收費標准
個人使用體育場所收費標准見附件。
(五)體育場館開放服務費用結算辦法
1.體育場館出借費用及有償開放服務費用,一般不予減免或全免。特殊情況,應由校領導或借用單位的協作部門負責人簽證,減免或全免的數額在相應的學校或部門的辦公費中支付。
2.場館管理中心應至財務處辦理繳款手續,全部收入上繳學校財務處,由學校財務處出具票據。場館管理中心出借費用及有償開放服務收入應單列科目進行財務管理。
3.體育場館出借和有償開放服務收入的40%,由財務處核定總體安排。
4.體育場館出借和有償開放服務收入的60%由財務處核定劃歸體育場館管理中心,以支付場館管理中心的服務管理費。
(六)其他
1.本規定自頒發之日起執行。
2.學校相關規定如與之有拗之處,均以此規定為准。
3.本規定的解釋權屬校長辦公室。
⑵ 體育課考核包括哪些內容
體育是大學生學習的重要科目之一,既能增強學生體質,也能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而體育課程的評價體系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新課改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教學理念的重要途徑。鑒於此,高校體育教師應當重視完善體育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從而客觀、全面地反映出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一、目前大學體育課程考核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大學體育課程考核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考核評價體系並不重視學生的個人差異。這會使得一部分學生失去學習體育的興趣。二是並不能反映出學生是否參與了體育活動。大學體育課程的評價方式主要是以期末的最終考核為主,顯然這只是是結果性的評價。三是評價方式單一,目前大學體育課程的考核評價方式主要是測試法,且只重視對體育學科知識的考核。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是高校對於評價體系的認識並不充分。
二、大學體育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改進
(一)轉變評價觀念
目前大學體育課程的評價體系過於定性,並不重視評價主體。隨著我國新課改教學理念的逐漸深入,傳統的評價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教學體系。鑒於此,大學體育教師應當摒棄傳統的評價理念,從學生角度出發,創設符合學生實際的評價體系,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目標。
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實際制定評價體系。尤其是在體育課程理論教學內容逐步增加的背景下,更應當完善評價體系,真正做到評價體系為體育課程服務。根據現有的高校體育教學目標,將體育評價標准和教學目標相統一,並盡量根據體育課程設置和學生實際,對教學評價標准進行調整,從而提高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可行性,充分發揮出評價體系應有的作用。如可以在增加應急處理能知識培訓,並將其納入理論考核體系,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水平的一部分。也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完善體育理論教學的評價體系。
(二)從科學評價體系入手
大學體育課程作為大學生必需的科目,對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我國終身體育理念和新課改的推行,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時體育課程的改革也進行的如火如荼。這也意味著體育教師也應當加快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改革,以適應體育課程的改革,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從而真正落實終身體育目標。
既然要改革體育課程評價體系,就應當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如實施分層評價,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技術水平等標准,建立相應評價體系,既不挫傷學生學習的自尊心,也能使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獲得樂趣。分層教學能照顧到所有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這樣就能夠真正踐行素質教育。在具體實施時,可以從整體上設置統一的評價要求,但是設置不同的考核標准。另外,教師還應當重視從多維度出發,完善體育評價體系。也就是從教師、學生等角度出發,設定評價標准。如在體育理論知識的考核中,可以採用大綱規定內容+自選內容,即規定內容為主要考核內容,自選內容可以在考核中佔一定比例,這樣既有利於豐富學生學習內容也有益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在評價體系中可以制定教師評價、學生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例如在日常的理論基礎知識學習中,教師可以進行課堂提問並保留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水平等方面的評價。或者是在整個學期過程中將理論知識的考核進行拆分,分割成階段性測試和評價。這樣利於督促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總的來說,大學體育教師應當重視從科學的評價體系方面入手,從學生角度出發,建立科學、合理的體育評價體系,從而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
(三)保證評價內容的合理性
體育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內容也應當合理、科學,尤其是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在現代教育體制下,設置合理的評價體系也是保證教學正常開展的關鍵。這也就意味著體育教師應當教學理念,從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來設置體育評價內容。
首先,教師要從人文角度出發,幫助學生理解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人文理念。然後以體育為媒介傳達給學生正確的人文思想。而人文評價更有利於促進學生知識、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而且它還對進一步創新體育理念、優化培養方案以及完善評級體系更為重要。除卻人文評價外,還應當重視真實性評價,就是要求教師應當充分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況,設定符合體育教學內容的評價標准。如明確體育課程考核的要求,突出過程管理,從學生出勤、課堂表現、健康知識、體質健康、學習態度等方面進行全面評價。尤其是結合實踐教學,形成一體化的評價體系。但是在我國體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重點加強體育理論知識的考核,避免學生忽視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總結
綜上所述,體育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對於提高體育課程質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重要。因而體育教師應當從多個角度出發,以學生需求為基本准則,完善體育課程考核評價。這不僅我國素質教育推行的必然結果,也是我國高校體育教學體系不斷發展的客觀需求。
⑶ 小學體育有哪些規章制度
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培養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和習慣;提高學生運動技術水平,為國家培養體育後備人才;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增強組織紀律性,培養學生的勇敢、頑強、進取精神。
一、體育課教學
1.根據教育行政部門的規定,組織實施體育課教學活動。
2.體育課教學應當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教學內容應當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符合學生年齡、性別特點和所在地區地理、氣候條件。
3.體育課是學生畢業、升學考試科目。學生因病、殘免修體育課或者免除體育課考試的,必須持市級醫院證明,經學校體育教研組審核同意,並報學校教導處備案,記入學生健康檔案。
二、課外體育活動
1.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應當從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生動活潑。
2.在學生中認真推行《學生體質健康標准》的達標活動和等級運動員制度。
3.根據季節特點,開展適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點的體育鍛煉和競賽。每學年開展體育節活動,冬季體鍛的內容包括拔河、跳繩、踢毽和長跑,並組織拔河、跳繩、踢毽等比賽。春季開展形式多樣的趣味運動會,形成鍛煉熱潮。
三、課余體育訓練與競賽
1.學校對參加課余體育訓練的學生,應當安排好文化課學習,加強思想品德教育。
2.運動隊每周訓練三次,教練員應制訂運動隊訓練計劃,明確具體訓練要求,並作好有關運動員素質、技術、成績的資料整理。
3.堅持教練工作記錄制度。有完善的運動員檔案,做到「三全」(運動員名單健全、運動員登記表健全、運動員學習成績登記健全),全面關心運動員的成長。
4.教練員要做好每次參加各級比賽運動員的賽前動員和賽後總結工作。
5.教練員堅持業務學習,不斷提高訓練水平,加強科學訓練方法的研究,爭取各項比賽獲優異成績。
四、體育教師
1.體育教師應當熱愛學校體育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文化素養,掌握體育教育的理論和教學方法。
2.按照教學計劃中體育課授課時數所佔的比例和開展課余體育活動的需要配備體育教師。
3.有計劃地安排體育教師進修培訓。對體育教師的職務聘任、工資待遇應當與其他任課教師同等對待。體育教師組織課間操(早操)、課外體育活動和課余訓練、體育競賽應當計算工作量。
五、體育常規管理工作
1.學校有校長分管體育工作,在制定計劃、總結工作、評選先進時,應當把體育工作列為重要內容。
2.班主任、輔導員應當把學校體育工作作為一項工作內容,教育和督促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學校的衛生部門應當與體育管理部門互相配合,搞好體育衛生工作。總務部門應當搞好學校體育工作的後勤保障。
3.在體育課備課中,應將學生安全保護措施列入計劃,課前認真檢查本課所用場地器材、教學步驟、教材安排,運動量要科學合理,切合學生實際。
4.體育課和體育活動前教師應檢查學生的穿著。學生上體育課和體育活動應穿運動服和運動鞋。
5.認真做好學生課間操的組織管理工作和安全教育工作,若發生意外傷害事故,應立即採取措施,在第一時間進行搶救或治療、轉診,並及時報告學校領導和通知家長。
6.積極組隊參加各項競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