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學生一天平均跑多少才夠運動量
您好,我想請問下您是之前一直都有保持訓練還是因為明年要比賽現在才開始努專力訓練的呢? 1.訓練屬的運動量是根據身體的適應能力來決定的,就算業余體校的訓練也不會一開始就進行很大的運動量的,也會根能力選擇短跑還是中長跑的專業訓練。 2.一般的訓練時間可以安排在清晨做簡單的慢跑,下午做專項的訓練和力量訓練,如果是短跑就練點爆發力的訓練(如:負重跳、壓杠鈴、30—50m的加速跑)中長跑就在腳上綁上沙袋跑就是了。一周要有一天的休息時間,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也不要全天都在練,可以一天一練一天兩練 3.跑步是可以要注意兩步一呼兩步一吸,要根據自己跑的速度來調整呼吸 4.跑步時因注意擺臂(自然前後擺臂,不是上下擺臂像打鼓),雖然手臂是為了保持平衡但是擺臂可以加快跑步的速度、步伐(短跑注意頻率,長跑注意步子要大膽像前邁)、還有呼吸 5.你上面的訓練太簡單了,對於一般的健身人員是可以,對於你這樣要參加比賽的還是先選擇自己的比賽項目在根據自己的項目來選擇吧 絕對原創,也希望能幫到你
❷ 中學生最佳的運動量
學生最佳運動量:
新一輪的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自2001年秋季開展以來,已經有5年多的時間了,在這5年裡,實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打破了以往體育課程教學沉悶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廣大中小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體育課堂教學呈現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然而,在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問題和矛盾。如,過去我們的體育課過分關注學生的生理效應而忽略心理效應,而今很多老師上體育課卻主要是讓學生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只要學生玩得開心高興就行了,不重視運動負荷的安排,在教案中連練習時間和練習次數都沒有了,把體育課上成了「休閑課」、「娛樂課」。
其實,在體育教學中要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有效地發展學生的身體和掌握運動技能,上體育課就必須有一定的運動負荷。2004年12月以及2006年11月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中國教育學會體育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的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現場觀摩研討會,就把「合理的運動負荷」,作為評價優秀體育課的一條重要標准。由此可見,體育課安排適宜的運動負荷,也是評價一節體育課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一、運動負荷的認識
所謂運動負荷,就是人體在運動活動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按其對人體產生刺激的性質,我們又把運動負荷相應地分為負荷強度和負荷量兩方面。這種劃分的意義在於:一方面便於我們了解、認識並研究運動負荷,而更重要的是便於安排和調節運動負荷。
一般一節課的運動負荷模式有標准型、雙峰型、前高後低型、前低後高型等模式。標准型指運動量由小到大逐漸上升到相當水平,持續一定時間再逐漸下降。雙峰型指一節課中學生承受兩種負荷較高的練習。前高後低型主要指課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運動量較大,後半部分較小。前低後高型則正好相反,運動量由小變大,如課的前半部分為新授教材——投擲,後半部分為復習教材——連續立定跳遠。但不管採取哪種方式,通常把正常學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區間確定為120~140次/分之間,而每節課中,將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的時間佔到10分鍾以上為佳,並以「中中結合」(即中等強度和中等量)的運動負荷為主,兼顧學生的課後恢復。
有研究表明,只有使體育鍛煉的運動負荷達到極限的壓力下,體力、心理和智力的自然潛力才能得到充分發揮,達到增強體能的目的。但是,運動負荷過大,又容易引起疲勞和損傷。因此,對於生長發育期的中小學生,合理安排有效的運動負荷是體育教學中必須解決的主要問題。
二、合理安排和調節運動負荷的策略
安排課的運動負荷,總的來說,應根據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變化的規律和人體機能適應性規律,循序漸進,逐漸加大運動負荷。在學期教學活動中,隨著體質的增強和運動水平的提高,根據人體對運動負荷的適應過程和機能恢復過程的生理規律,可有節奏地逐步加大運動負荷。在教學開始階段,如在每學期的開始幾堂課,運動負荷可適當小些,以後逐漸加大。具體安排一堂體育課的運動負荷時,要遵循合理的運動負荷原則的要求,在教學開始階段,運動負荷適當小些,在課結束前,也要逐步減少運動負荷。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
1.課前合理安排運動負荷
這就要求教師課前的備課要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學生。心中有教材,就是在安排教材內容時,應合理搭配不同性質、不同強度、適宜數量的教材。如運動量大和運動量小的練習交替安排,再如強度較小的不同方式的走、立定跳遠、投擲、簡單的韻律舞蹈與強度較大的跑、跳躍、攀登等內容組合。心中有學生,就是應根據學生年齡、性別、身體發展、運動水平、體質強弱等方面安排運動負荷。另外,還要考慮到其他體力活動的負擔量及氣候變化、場地和衛生情況等。
2.及時調節運動負荷
在課堂教學中最常用到的運動負荷檢測方法就是詢問法和觀察法。據瑞典生理學家研究,當詢問學生鍛煉後的自我感受,學生回答「累極了、很累、有點累、還行、很輕松、非常輕松」時都有不同的心率,而這些心率和回答之間有著極明顯的對應關系。這樣我們就可以利用學生的回答來判斷學生承受運動負荷的情況。採用觀察法則更加直接簡便地知道學生的運動負荷情況,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臉色、表情、喘氣、出汗量、反應速度等表現來判斷所承受運動負荷的大小。比如,當學生承受較小的生理負荷時,額頭微汗、臉色稍紅;承受中等負荷時,面色緋紅,臉部有汗下滴;承受過大的運動負荷時,面色發白,滿頭大汗,動作失控等。
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對學生的脈搏進行測定加以分析(一般脈搏指數保持在120次/分以下為輕微運動負荷,140~160次/分為中等運動負荷,170~180次/分為較大運動負荷),來判斷運動負荷是否適宜。可以通過改變練習的內容、重復次數、延長或縮短練習時間、練習之間的間隔時間、練習的順序和組合,改變課的組織教法等來對運動負荷進行合理的調節。
過分關注學生的生理效應而忽略心理效應是有失偏頗的,而不再關注學生的生理效應卻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身體的健康是心理健康和良好社會適應的生物基礎,所以,關注運動負荷和尊重生理規律是必須堅持的教學理念和行為,我們應在繼承的基礎上把新課改的理念融入現實的體育教學之中,讓體育教學煥發出新的活力和生機。
新一輪的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自2001年秋季開展以來,已經有5年多的時間了,在這5年裡,實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打破了以往體育課程教學沉悶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廣大中小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體育課堂教學呈現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然而,在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問題和矛盾。如,過去我們的體育課過分關注學生的生理效應而忽略心理效應,而今很多老師上體育課卻主要是讓學生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只要學生玩得開心高興就行了,不重視運動負荷的安排,在教案中連練習時間和練習次數都沒有了,把體育課上成了「休閑課」、「娛樂課」。
其實,在體育教學中要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有效地發展學生的身體和掌握運動技能,上體育課就必須有一定的運動負荷。2004年12月以及2006年11月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中國教育學會體育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的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現場觀摩研討會,就把「合理的運動負荷」,作為評價優秀體育課的一條重要標准。由此可見,體育課安排適宜的運動負荷,也是評價一節體育課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一、運動負荷的認識
所謂運動負荷,就是人體在運動活動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按其對人體產生刺激的性質,我們又把運動負荷相應地分為負荷強度和負荷量兩方面。這種劃分的意義在於:一方面便於我們了解、認識並研究運動負荷,而更重要的是便於安排和調節運動負荷。
一般一節課的運動負荷模式有標准型、雙峰型、前高後低型、前低後高型等模式。標准型指運動量由小到大逐漸上升到相當水平,持續一定時間再逐漸下降。雙峰型指一節課中學生承受兩種負荷較高的練習。前高後低型主要指課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運動量較大,後半部分較小。前低後高型則正好相反,運動量由小變大,如課的前半部分為新授教材——投擲,後半部分為復習教材——連續立定跳遠。但不管採取哪種方式,通常把正常學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區間確定為120~140次/分之間,而每節課中,將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的時間佔到10分鍾以上為佳,並以「中中結合」(即中等強度和中等量)的運動負荷為主,兼顧學生的課後恢復。
有研究表明,只有使體育鍛煉的運動負荷達到極限的壓力下,體力、心理和智力的自然潛力才能得到充分發揮,達到增強體能的目的。但是,運動負荷過大,又容易引起疲勞和損傷。因此,對於生長發育期的中小學生,合理安排有效的運動負荷是體育教學中必須解決的主要問題。
二、合理安排和調節運動負荷的策略
安排課的運動負荷,總的來說,應根據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變化的規律和人體機能適應性規律,循序漸進,逐漸加大運動負荷。在學期教學活動中,隨著體質的增強和運動水平的提高,根據人體對運動負荷的適應過程和機能恢復過程的生理規律,可有節奏地逐步加大運動負荷。在教學開始階段,如在每學期的開始幾堂課,運動負荷可適當小些,以後逐漸加大。具體安排一堂體育課的運動負荷時,要遵循合理的運動負荷原則的要求,在教學開始階段,運動負荷適當小些,在課結束前,也要逐步減少運動負荷。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
1.課前合理安排運動負荷
這就要求教師課前的備課要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學生。心中有教材,就是在安排教材內容時,應合理搭配不同性質、不同強度、適宜數量的教材。如運動量大和運動量小的練習交替安排,再如強度較小的不同方式的走、立定跳遠、投擲、簡單的韻律舞蹈與強度較大的跑、跳躍、攀登等內容組合。心中有學生,就是應根據學生年齡、性別、身體發展、運動水平、體質強弱等方面安排運動負荷。另外,還要考慮到其他體力活動的負擔量及氣候變化、場地和衛生情況等。
2.及時調節運動負荷
在課堂教學中最常用到的運動負荷檢測方法就是詢問法和觀察法。據瑞典生理學家研究,當詢問學生鍛煉後的自我感受,學生回答「累極了、很累、有點累、還行、很輕松、非常輕松」時都有不同的心率,而這些心率和回答之間有著極明顯的對應關系。這樣我們就可以利用學生的回答來判斷學生承受運動負荷的情況。採用觀察法則更加直接簡便地知道學生的運動負荷情況,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臉色、表情、喘氣、出汗量、反應速度等表現來判斷所承受運動負荷的大小。比如,當學生承受較小的生理負荷時,額頭微汗、臉色稍紅;承受中等負荷時,面色緋紅,臉部有汗下滴;承受過大的運動負荷時,面色發白,滿頭大汗,動作失控等。
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對學生的脈搏進行測定加以分析(一般脈搏指數保持在120次/分以下為輕微運動負荷,140~160次/分為中等運動負荷,170~180次/分為較大運動負荷),來判斷運動負荷是否適宜。可以通過改變練習的內容、重復次數、延長或縮短練習時間、練習之間的間隔時間、練習的順序和組合,改變課的組織教法等來對運動負荷進行合理的調節。
過分關注學生的生理效應而忽略心理效應是有失偏頗的,而不再關注學生的生理效應卻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身體的健康是心理健康和良好社會適應的生物基礎,所以,關注運動負荷和尊重生理規律是必須堅持的教學理念和行為,我們應在繼承的基礎上把新課改的理念融入現實的體育教學之中,讓體育教學煥發出新的活力和生機。新一輪的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自2001年秋季開展以來,已經有5年多的時間了,在這5年裡,實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打破了以往體育課程教學沉悶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廣大中小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體育課堂教學呈現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然而,在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問題和矛盾。如,過去我們的體育課過分關注學生的生理效應而忽略心理效應,而今很多老師上體育課卻主要是讓學生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只要學生玩得開心高興就行了,不重視運動負荷的安排,在教案中連練習時間和練習次數都沒有了,把體育課上成了「休閑課」、「娛樂課」。
其實,在體育教學中要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有效地發展學生的身體和掌握運動技能,上體育課就必須有一定的運動負荷。2004年12月以及2006年11月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中國教育學會體育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的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現場觀摩研討會,就把「合理的運動負荷」,作為評價優秀體育課的一條重要標准。由此可見,體育課安排適宜的運動負荷,也是評價一節體育課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一、運動負荷的認識
所謂運動負荷,就是人體在運動活動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按其對人體產生刺激的性質,我們又把運動負荷相應地分為負荷強度和負荷量兩方面。這種劃分的意義在於:一方面便於我們了解、認識並研究運動負荷,而更重要的是便於安排和調節運動負荷。
一般一節課的運動負荷模式有標准型、雙峰型、前高後低型、前低後高型等模式。標准型指運動量由小到大逐漸上升到相當水平,持續一定時間再逐漸下降。雙峰型指一節課中學生承受兩種負荷較高的練習。前高後低型主要指課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運動量較大,後半部分較小。前低後高型則正好相反,運動量由小變大,如課的前半部分為新授教材——投擲,後半部分為復習教材——連續立定跳遠。但不管採取哪種方式,通常把正常學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區間確定為120~140次/分之間,而每節課中,將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的時間佔到10分鍾以上為佳,並以「中中結合」(即中等強度和中等量)的運動負荷為主,兼顧學生的課後恢復。
有研究表明,只有使體育鍛煉的運動負荷達到極限的壓力下,體力、心理和智力的自然潛力才能得到充分發揮,達到增強體能的目的。但是,運動負荷過大,又容易引起疲勞和損傷。因此,對於生長發育期的中小學生,合理安排有效的運動負荷是體育教學中必須解決的主要問題。
二、合理安排和調節運動負荷的策略
安排課的運動負荷,總的來說,應根據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變化的規律和人體機能適應性規律,循序漸進,逐漸加大運動負荷。在學期教學活動中,隨著體質的增強和運動水平的提高,根據人體對運動負荷的適應過程和機能恢復過程的生理規律,可有節奏地逐步加大運動負荷。在教學開始階段,如在每學期的開始幾堂課,運動負荷可適當小些,以後逐漸加大。具體安排一堂體育課的運動負荷時,要遵循合理的運動負荷原則的要求,在教學開始階段,運動負荷適當小些,在課結束前,也要逐步減少運動負荷。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
1.課前合理安排運動負荷
這就要求教師課前的備課要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學生。心中有教材,就是在安排教材內容時,應合理搭配不同性質、不同強度、適宜數量的教材。如運動量大和運動量小的練習交替安排,再如強度較小的不同方式的走、立定跳遠、投擲、簡單的韻律舞蹈與強度較大的跑、跳躍、攀登等內容組合。心中有學生,就是應根據學生年齡、性別、身體發展、運動水平、體質強弱等方面安排運動負荷。另外,還要考慮到其他體力活動的負擔量及氣候變化、場地和衛生情況等。
2.及時調節運動負荷
在課堂教學中最常用到的運動負荷檢測方法就是詢問法和觀察法。據瑞典生理學家研究,當詢問學生鍛煉後的自我感受,學生回答「累極了、很累、有點累、還行、很輕松、非常輕松」時都有不同的心率,而這些心率和回答之間有著極明顯的對應關系。這樣我們就可以利用學生的回答來判斷學生承受運動負荷的情況。採用觀察法則更加直接簡便地知道學生的運動負荷情況,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臉色、表情、喘氣、出汗量、反應速度等表現來判斷所承受運動負荷的大小。比如,當學生承受較小的生理負荷時,額頭微汗、臉色稍紅;承受中等負荷時,面色緋紅,臉部有汗下滴;承受過大的運動負荷時,面色發白,滿頭大汗,動作失控等。
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對學生的脈搏進行測定加以分析(一般脈搏指數保持在120次/分以下為輕微運動負荷,140~160次/分為中等運動負荷,170~180次/分為較大運動負荷),來判斷運動負荷是否適宜。可以通過改變練習的內容、重復次數、延長或縮短練習時間、練習之間的間隔時間、練習的順序和組合,改變課的組織教法等來對運動負荷進行合理的調節。
過分關注學生的生理效應而忽略心理效應是有失偏頗的,而不再關注學生的生理效應卻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身體的健康是心理健康和良好社會適應的生物基礎,所以,關注運動負荷和尊重生理規律是必須堅持的教學理念和行為,我們應在繼承的基礎上把新課改的理念融入現實的體育教學之中,讓體育教學煥發出新的活力和生機。新一輪的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自2001年秋季開展以來,已經有5年多的時間了,在這5年裡,實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打破了以往體育課程教學沉悶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廣大中小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體育課堂教學呈現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然而,在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問題和矛盾。如,過去我們的體育課過分關注學生的生理效應而忽略心理效應,而今很多老師上體育課卻主要是讓學生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只要學生玩得開心高興就行了,不重視運動負荷的安排,在教案中連練習時間和練習次數都沒有了,把體育課上成了「休閑課」、「娛樂課」。
其實,在體育教學中要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有效地發展學生的身體和掌握運動技能,上體育課就必須有一定的運動負荷。2004年12月以及2006年11月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中國教育學會體育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的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現場觀摩研討會,就把「合理的運動負荷」,作為評價優秀體育課的一條重要標准。由此可見,體育課安排適宜的運動負荷,也是評價一節體育課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一、運動負荷的認識
所謂運動負荷,就是人體在運動活動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按其對人體產生刺激的性質,我們又把運動負荷相應地分為負荷強度和負荷量兩方面。這種劃分的意義在於:一方面便於我們了解、認識並研究運動負荷,而更重要的是便於安排和調節運動負荷。
一般一節課的運動負荷模式有標准型、雙峰型、前高後低型、前低後高型等模式。標准型指運動量由小到大逐漸上升到相當水平,持續一定時間再逐漸下降。雙峰型指一節課中學生承受兩種負荷較高的練習。前高後低型主要指課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運動量較大,後半部分較小。前低後高型則正好相反,運動量由小變大,如課的前半部分為新授教材——投擲,後半部分為復習教材——連續立定跳遠。但不管採取哪種方式,通常把正常學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區間確定為120~140次/分之間,而每節課中,將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的時間佔到10分鍾以上為佳,並以「中中結合」(即中等強度和中等量)的運動負荷為主,兼顧學生的課後恢復。
有研究表明,只有使體育鍛煉的運動負荷達到極限的壓力下,體力、心理和智力的自然潛力才能得到充分發揮,達到增強體能的目的。但是,運動負荷過大,又容易引起疲勞和損傷。因此,對於生長發育期的中小學生,合理安排有效的運動負荷是體育教學中必須解決的主要問題。
二、合理安排和調節運動負荷的策略
安排課的運動負荷,總的來說,應根據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變化的規律和人體機能適應性規律,循序漸進,逐漸加大運動負荷。在學期教學活動中,隨著體質的增強和運動水平的提高,根據人體對運動負荷的適應過程和機能恢復過程的生理規律,可有節奏地逐步加大運動負荷。在教學開始階段,如在每學期的開始幾堂課,運動負荷可適當小些,以後逐漸加大。具體安排一堂體育課的運動負荷時,要遵循合理的運動負荷原則的要求,在教學開始階段,運動負荷適當小些,在課結束前,也要逐步減少運動負荷。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
1.課前合理安排運動負荷
這就要求教師課前的備課要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學生。心中有教材,就是在安排教材內容時,應合理搭配不同性質、不同強度、適宜數量的教材。如運動量大和運動量小的練習交替安排,再如強度較小的不同方式的走、立定跳遠、投擲、簡單的韻律舞蹈與強度較大的跑、跳躍、攀登等內容組合。心中有學生,就是應根據學生年齡、性別、身體發展、運動水平、體質強弱等方面安排運動負荷。另外,還要考慮到其他體力活動的負擔量及氣候變化、場地和衛生情況等。
2.及時調節運動負荷
在課堂教學中最常用到的運動負荷檢測方法就是詢問法和觀察法。據瑞典生理學家研究,當詢問學生鍛煉後的自我感受,學生回答「累極了、很累、有點累、還行、很輕松、非常輕松」時都有不同的心率,而這些心率和回答之間有著極明顯的對應關系。這樣我們就可以利用學生的回答來判斷學生承受運動負荷的情況。採用觀察法則更加直接簡便地知道學生的運動負荷情況,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臉色、表情、喘氣、出汗量、反應速度等表現來判斷所承受運動負荷的大小。比如,當學生承受較小的生理負荷時,額頭微汗、臉色稍紅;承受中等負荷時,面色緋紅,臉部有汗下滴;承受過大的運動負荷時,面色發白,滿頭大汗,動作失控等。
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對學生的脈搏進行測定加以分析(一般脈搏指數保持在120次/分以下為輕微運動負荷,140~160次/分為中等運動負荷,170~180次/分為較大運動負荷),來判斷運動負荷是否適宜。可以通過改變練習的內容、重復次數、延長或縮短練習時間、練習之間的間隔時間、練習的順序和組合,改變課的組織教法等來對運動負荷進行合理的調節。
過分關注學生的生理效應而忽略心理效應是有失偏頗的,而不再關注學生的生理效應卻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身體的健康是心理健康和良好社會適應的生物基礎,所以,關注運動負荷和尊重生理規律是必須堅持的教學理念和行為,我們應在繼承的基礎上把新課改的理念融入現實的體育教學之中,讓體育教學煥發出新的活力和生機。
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如何發展學生個性
1
❸ 體育課中如何處理運動量與運動強度的關系
運動量大,強度就小一點。 強度大,就少連一點。 體育課的話其實就是讓同學們出來走走,動動,不要讓他們老坐著。 順便再教些技能什麼的。
❹ 國家規定中學生每周體育課工作量是多少
國家規定每天小時體育活動(含體育課),也就是一周最少五小時。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第二十七條對違反本條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單位或者個人,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令其限期改正,並視情節輕重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批評教育或者行政處分:
(一)不按規定開設或者隨意停止體育課的;
(二)未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含體育課)的;
(三)在體育競賽中違反紀律、弄虛作假的;
(四)不按國家規定解決體育教師工作服裝、糧食定量的。
(4)初中體育課運動量擴展閱讀
檢查和評定體育課課的運動負荷,一般用以下幾種方法:
1、教育觀察觀察分析學生的表現,如:面色、排汗量、呼吸、動作的准確性、控制身體的能力和注意力集中的程度等。
2、學生自我感覺了解學生的食慾、睡眠、精神狀態、對練習的興趣、練習後的身體的疲勞程度、肌肉是否酸痛以及其他不適反應等。
3、生理測量是檢查運動負荷較為客觀的方法。包括用儀器測量學生的脈搏、 血壓、 吸氧量、呼吸頻率、肺活量等。用心率遙測儀測量運動負荷,是一種較好的方法,在中國的體育課上,學生的平均心率以如下數字為宜:小學120~130次/分; 初中130~140次/分;
高中(女)130~140次/分,高中(男)130~150次/分。在日本有人認為,中小學生體育課的平均心率以每分鍾 130~170次為宜。每分鍾130次以下屬於小運動負荷。
達到 170次,學生就會感到非常疲勞。如果心率在 130次以上的練習不到1/3,就顯得沒有生氣,如果佔1/2,學生就非常興奮,學習情緒較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學校體育工作條例
❺ 體育課的運動量大小與___、___、時間、強度、密度有關。
體育課的運動量大小與練習的數量,動作質量,時間,強度,密度
中學體育教材教法
❻ 初中生每天跑步的運動量最好是多少
你好朋友! 我是體育狂人,20多年的體育教學訓練了。很高興為你服務,你的問題:初中生每天版跑步的運動權量最好是多少? 具體情況:15歲的初三男孩,要是跑步的話,以勻速跑,不損害身體健康的跑步量是多少?(我最多每天跑6KM) 給一個范圍 我的回答: 你是為了健身嗎?還是為了參賽?假如你是自己健身,最好設定時間來進行鍛煉,一般來講每天堅持1-2個小時的鍛煉都可以,做為有氧跑,我不建議你做勻速跑,為了達到健身目的(對心臟、心血管有一定的刺激)最好採用:變速跑,可快可慢,場地不限,根據自己的興趣來跑,時間可以由30分鍾開始,之後逐漸增加時間,最多不要超過1個小時。注意事項:1、每天要做好准備活動2、要循序漸進3、持之以恆祝:健康!快樂!
❼ 初三學生體育課運動量是多少
你傳說中的多是多少丫,我現在也是初三丫~這次的體育又改革了,我們也是很慘的丫~加油吧~老師也是為了偶們好滴~
❽ 初中生每天的運動量為多大對身體有益
三、四十歲,收入較高、工作較忙的白領,結合自己的愛好,可以參加跑步、游泳專、滑冰、屬滑雪、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網球、高爾夫球等運動,也可在健身房進行器械練習。
一般而言,一個人應該平均每天進行1~2小時的運動。有工作的人應該至少平均每天運動1小時。如果白天工作忙沒有時間,晚上也可以。如果工作日沒有時間,那麼周末每天拿出2~3小時進行運動,也可基本達到平均每天1小時的運動。
運動需要激情 不要為了運動而運動。
我建議您去健身房 我在浩沙那經常可以看到您一樣大歲數的大人在健身,身體也都不錯!游泳的大部分是老人,健身的大部分是年輕人畢竟這些運動量太大,您可以考慮動感單車,一星期一兩次。
如果您不喜歡健身房 就自己在家做點仰卧起坐,傍晚跑步的辦法,早晨跑對身體不益空氣不好。
還有配合您的飲食 不要暴飲暴食不要抽煙喝酒。
最後祝您練出一副好身體!
❾ 國家規定中學每周體育課工作量是多少
普通中小學校、農業中學、職業中學每天應當安排課間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課外體育活動,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體育活動的時間(含體育課)。
中等專業學校、普通高等學校除安排有體育課、勞動課的當天外,每天應當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課外體育活動。
體育教師組織課間操(早操)、課外體育活動和課余訓練、體育競賽應當計算工作量。
(9)初中體育課運動量擴展閱讀: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保證學校體育工作的正常開展,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學校體育工作是指普通中小學校、農業中學、職業中學、中等專業學校、普通高等學校的體育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課余體育訓練和體育競賽。
第三條 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培養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和習慣;提高學生運動技術水平,為國家培養體育後備人才;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增強組織紀律性,培養學生的勇敢、頑強、進取精神。
第四條 學校體育工作應當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體育鍛煉與安全衛生相結合的原則,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強身健體活動,重視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體育,注意吸取國外學校體育的有益經驗,積極開展體育科學研究工作。
第五條 學校體育工作應當面向全體學生,積極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准。
第六條 學校體育工作在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下,由學校組織實施,並接受體育行政部門的指導。
第二章體育課教學
第七條 學校應當根據教育行政部門的規定,組織實施體育課教學活動。
普通中小學校、農業中學、職業中學、中等專業學校各年級和普通高等學校的一、二年級必須開設體育課。普通高等學校對三年級以上學生開設體育選修課。
第八條 體育課教學應當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教學內容應當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符合學生年齡、性別特點和所在地區地理、氣候條件。
體育課的教學形式應當靈活多樣,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
第九條 體育課是學生畢業、升學考試科目。學生因病、殘免修體育課或者免除體育課考試的,必須持醫院證明,經學校體育教研室(組)審核同意,並報學校教務部門備案,記入學生健康檔案。
第三章課外體育活動
第十條 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應當從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生動活潑。
普通中小學校、農業中學、職業中學每天應當安排課間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課外體育活動,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體育活動的時間(含體育課)。
中等專業學校、普通高等學校除安排有體育課、勞動課的當天外,每天應當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課外體育活動。
第十一條 學校應當在學生中認真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達標活動和等級運動員制度。
學校可根據條件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遠足、野營和舉辦夏(冬)令營等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
第四章課余體育訓練與競賽
第十二條 學校應當在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課余體育訓練,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有條件的普通中小學校、農業中學、職業中學、中等專業學校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普通高等學校經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可以開展培養優秀體育後備人才的訓練。
第十三條 學校對參加課余體育訓練的學生,應當安排好文化課學習,加強思想品德教育,並注意改善他們的營養。普通高等學校對運動水平較高、具有培養前途的學生,報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可適當延長學習年限。
第十四條 學校體育競賽貫徹小型多樣、單項分散、基層為主、勤儉節約的原則。學校每學年至少舉行一次以田徑項目為主的全校性運動會。
第十五條 全國中學生運動會每三年舉行一次,全國大學生運動會每四年舉行一次。特殊情況下,經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可提前或者延期舉行。
國家教育委員會根據需要,可以安排學生參加國際學生體育競賽。
第十六條 學校體育競賽應當執行國家有關的體育競賽制度和規定,樹立良好的賽風。
第五章體育教師
第十七條 體育教師應當熱愛學校體育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文化素養,掌握體育教育的理論和教學方法。
第十八條 學校應當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核定的教師總編制數內,按照教學計劃中體育課授課時數所佔的比例和開展課余體育活動的需要配備體育教師。除普通小學外,學校應當根據學校女生數量配備一定比例的女體育教師。承擔培養優秀體育後備人才訓練任務的學校,體育教師的配備應當相應增加。
第十九條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當有計劃地安排體育教師進修培訓。對體育教師的職務聘任、工資待遇應當與其他任課教師同等對待。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有關部門應當妥善解決體育教師的工作服裝和糧食定量。
體育教師組織課間操(早操)、課外體育活動和課余訓練、體育競賽應當計算工作量。
學校對妊娠、產後的女體育教師,應當按照《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給予相應的照顧。
第六章場地、器材、設備和經費
第二十條 學校的上級主管部門和學校應當按照國家或者地方制定的各類學校體育場地、器材、設備標准,有計劃地逐步配齊。學校體育器材應當納入教學儀器供應計劃。新建、改建學校必須按照有關場地、器材的規定進行規劃、設計和建設。
在學校比較密集的城鎮地區,逐步建立中小學體育活動中心,並納入城市建設規劃。社會的體育場(館)和體育設施應當安排一定時間免費向學生開放。
第二十一條 學校應當制定體育場地、器材、設備的管理維修制度,並由專人負責管理。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佔、破壞學校體育場地或者破壞體育器材、設備。
第二十二條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當根據學校體育工作的實際需要,把學校體育經費納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經費預算內,予以妥善安排。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安排年度學校教育經費時,應當安排一定數額的體育經費,以保證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
國家和地方各級體育行政部門在經費上應當盡可能對學校體育工作給予支持。
國家鼓勵各種社會力量以及個人自願捐資支援學校體育工作。
第七章組織機構和管理
第二十三條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健全學校體育管理機構,加強對學校體育工作的指導和檢查。
學校體育工作應當作為考核學校工作的一項基本內容。普通中小學校的體育工作應當列入督導計劃。
第二十四條 學校應當由一位副校(院)長主管體育工作,在制定計劃、總結工作、評選先進時,應當把體育工作列為重要內容。
第二十五條 普通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和規模較大的普通中學,可以建立相應的體育管理部門,配備專職幹部和管理人員。
班主任、輔導員應當把學校體育工作作為一項工作內容,教育和督促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學校的衛生部門應當與體育管理部門互相配合,搞好體育衛生工作。總務部門應當搞好學校體育工作的後勤保障。
學校應當充分發揮共青團、少先隊、學生會以及大、中學生體育協會等組織在學校體育工作中的作用。
第八章獎勵與處罰
第二十六條 對在學校體育工作中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各級教育、體育行政部門或者學校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十七條 對違反本條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單位或者個人,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令其限期改正,並視情節輕重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批評教育或者行政處分:
(一)不按規定開設或者隨意停止體育課的;
(二)未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含體育課)的;
(三)在體育競賽中違反紀律、弄虛作假的;
(四)不按國家規定解決體育教師工作服裝、糧食定量的。
第二十八條 對違反本條例,侵佔、破壞學校體育場地、器材、設備的單位或者個人,由當地人民政府或者教育行政部門令其限期清退和修復場地、賠償或者修復器材、設備。
第九章附則
第二十九條 高等體育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的體育專業的體育工作不適用本條例。
技工學校、工讀學校、特殊教育學校、成人學校的學校體育工作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三十條 國家教育委員會、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可根據本條例制定實施辦法。
第三十一條 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原教育部、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1979年10月5日發布的《高等學校體育工作暫行規定(試行草案)》和《中、小學體育工作暫行規定(試行草案)》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