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發揮好文化站的作用,推動農村群眾文化建設
1、借抄節慶文化活動,搭建群眾襲文化舞台,豐富農民業餘生活。
2、培育文藝活動隊伍,化「被動」為「主動」。
3、培育特色文化,打造文化服務品牌。
4、進一步拓展文化站的服務功能。鄉鎮文化站在發揮組織群眾活動,電影放映、棋牌娛樂等基礎功能的前提下,還應拓展一些具有地域特點、民族特色,富有時代氣息、呼應群眾的項目。
❷ 如何組織開展好農村群眾文化活動
在鄉鎮文化建設中,文化站顯得非常重要,肩負聯系群眾、組織群眾、發動群眾的重要使命。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推廣科技、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宣傳,都是鄉鎮文化站的重要工作內容。文化站要充分發揮文化宣傳教育核心作用,推動鄉鎮文化建設,才能打造鄉鎮文化產品品牌,為鄉鎮各項工作助力。
1. 搞好鄉鎮文化站設施建設。基本的文化設施是開展文化活動的前提條件。鄉鎮主要領導就要像抓經濟建設一樣,增強對文化工作的熱情,切實重視文化設施的建設。要在管理好使用好現有文化設施的同時,特別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對一些舊文化設施進行改造,還要針對區域人口布局情況,科學建設調配利用好文化設施,提高文化設施利用率,以此為突破口,廣泛開展文化活動,讓當地廣大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2. 實現農村文化網路管理。鄉鎮文化站要發揮核心作用,就要成為文化網路建設的領頭羊。農村文化活動的激發點眾多,這些點就是星星之火,如果能夠有效進行鏈接,就可以形成鄉鎮文化網路的燎原之勢。農民有參與文化活動的強烈願望,只要有人組織和發動,就會形成一些群眾文化團體。鄉鎮文化站的工作就是要搭建起相互鏈接的橋梁,並對這些群體文化團體給予技術指導和各種支持。這樣由點帶面,就可以形成密集文化活動鏈條,對整個鄉鎮區域形成文化輻射,建立起全覆蓋文化活動網路體系。
3. 提高群眾文化隊伍素質。鄉鎮文化建設離不開群眾文化骨幹。政府部門要加大投入,對鄉鎮文化團體進行大力扶持,對群眾文化骨幹進行重點培養,在應屆大學畢業生中選派文化專干充實到鄉鎮,建立一支過硬的文化隊伍,就可以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像開展廣場舞文化活動,這是現在最受群眾歡迎的文化活動之一,鄉鎮文化站就應該成為活動的發起者和組織者,組織全鄉鎮文化骨幹培訓學習,讓這些學員帶動整個鄉鎮的廣場舞文化活動的開展。
4. 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隨著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精神文化生活要求更高,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滿足群眾需求,這是鄉鎮文化站的主要工作。可以聯系演出團體送戲下鄉;可以聯系科技部門送科技下鄉;可以組織群眾搞文體競賽活動;還可以組織文化骨幹去外地學習,將好做法好經驗帶回來,促進當地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
❸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哪些項目
(1)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主要指現代化農業基地及農田水利建設;
(2)農業生活性基礎設施:主要指飲水安全、農村 沼氣、農村道路、農村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
(3)生態環境建設:主要指 天然林資源保護、防護林體系、種苗工程建設,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濕地保護和建設、退耕還林等農民吃飯、燒柴、增收等當前生計和長遠發展問題。
(4)農村社會發展基礎設施:主要指有益於農村 社會事業發展的基礎建設,包括農村義務教育、農村衛生、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等。
為發展農村生產和保證農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務設施的總稱。包括交通郵電、 農田水利、供水供電、 商業服務、園林綠化、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等生產和生活服務設施。它們是農村中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也是農村經濟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該與農村經濟的發展相互協調。
基礎設施規劃是新農村建設規劃的重要內容,基礎設施的改善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有力支撐。科學的基礎設施規劃,可以有效落實國家政策,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注入強勁動力。但是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基礎設施規劃仍然存在許多問題,與農村經濟建設發展和農民百姓的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❹ 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中政府的責任有哪些
答:(1)國家有計劃地建設新農村文化設施。對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內貧困地區的新農村文化設施的容建設予以扶持。
(2)縣級和鄉鎮級人民政府舉辦的新農村文化設施的建設、維修、管理資金,應當列入本級人民政府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和財政預算。
(3)國家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舉辦新農村文化設施。
(4)國家鼓勵通過自願捐贈等方式建立新農村文化設施社會基金,並鼓勵依法向人民政府、社會公益性機構或者新農村文化設施管理單位捐贈財產。捐贈人可以按照稅法的有關規定享受優惠。
(5)國家鼓勵機關、學校等單位內部的文化體育設施向公眾開放。
(6)縣級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門依據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新農村文化設施的監督管理。
(備註:分解於《新農村文化設施條例》第四、五、六、七條)
❺ 如何增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
新農村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內在要求,積極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證。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新農村建設需要新型的農民,農民的主動性、創造性是新農村建設的內因,新農村建設的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那麼,如何促進新農村文化的建設呢? (一)廢除城鄉文化交流的制度性障礙,統籌城鄉文化發展,加強城鄉文化交流與融合。 一方面,要加強城鄉文化交流,加快現代工業文明與傳統農村文化的融合。人口流動可以促使城鄉文明的碰撞與交流,這有利於沖擊農村傳統的生活方式,改變農民的精神生活、價值觀念,進而引發生產方式的巨大變革。而這種交流與碰撞得發生關鍵是需要政府打破限制城鄉文化交流、人口有效流動的各種制度性障礙,構建城鄉文化交流的機制和平台。另一方面,要根據城鄉不同的文化需要,正確處理農村傳統文化與城市現代文化的矛盾,採取不同的文化推廣形式和推廣運行機制來統籌城鄉文化發展。在農村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結合與碰撞中,把推廣現代文明與發展農村特色文化有機結合起來,進行創造性地改造。 (二)強化政府文化職能,充分發揮政府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增加對農村文化產品的供給。 各級政府應從城鄉和諧發展的戰略高度重視新農村文化建設,進一步強化政府的文化職能:政府作為文化產品的供給者,應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財力投入和轉移支付,用於文化建設的財政資金增量應向農村地區傾斜;改變過去重經濟、輕文化的政府職能,強化農村文化產品投入;建立和完善政府農村文化建設監督制度,糾正農村腐朽陳舊落後的文化,傳播積極向上的新農村文化,為新文化的傳播培育良好的氛圍和環境。 (三)大力發展和推廣農業科技教育,向農村傳播新知識、新思想、新技術,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綜合素質。 農村文化不發達最主要體現在農民無法掌握與現代社會需要相適應的思想觀念、知識文化和能力技能,從而導致生存、生活、社會適應能力跟不上社會發展和對社會發展的不適應。作為政府除了向農村地區教育投入傾斜外,為了緩解政府財政壓力,還可以引導民間資本、非營利組織在農村發展教育事業,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得投入,積極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做好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切實提高農村勞動力的人力資本水平。
❻ 如何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及管理
這樣來分來析,你先搞清源楚什麼是文化,農村只是個環境或群體。
所謂的文化就是人思想生活的表象性的提煉,思維的變化和提升才會產出文化,人們為什麼會產生變化,是因為環境所至。因此思想和環境的相輔相成的一個結構,思想影響文化,文化反過來又影響環境。因此加強農村文化建設,首先從人們的思想領域入手。
!
❼ 淺談如何開展好農村文化活動
一、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存在的問題
首先,部分基層文化工作人員對農村文化建設缺少認識,沒有認清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忽視了其產生的文化效益與社會效益。第二,文化活動場所和基礎設施較為落後,無法滿足當前人民經濟發展的腳步以及農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有的偏遠地區或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甚至沒有任何文化活動設施與場所。第三,文化隊伍力量單薄,缺少思想活躍、知識豐富、個人素質較高、組織能力較強的人才,不能充分起到對農村群眾文藝活動的領導或輔導作用。第四,文化活動經費不足,缺少宣傳力度,使基層文化人員很難組織起文化活動。第五,在部分地區,由於中青年都外出務工,村裡大多為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文化活動的設備與場所利用率較低,組織活動缺少活力。
二、新形勢下開展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文化活動陣地
文化活動的開展不僅要注意精神文化的享受與滿足,同時也需要物質基礎的保障。農村文化需要有基礎文娛設備和場地為廣大農村群眾提供文化活動的工具和環境,可以結合自身經濟條件、環境條件、設施情況建設綜合文化站、農村農家書屋、電影放映流動站、群眾藝術館、文化館、圖書館、老人中心等基礎配套設施,免費向村民開放使用。可以藉助古居、現有閑置場所進行優化配置,有的地區可以根據人口、地理、經濟狀況將設備進行資源整合,實現資源共享共建,以提高基層文化設施的覆蓋率和配置水平。要合理地設定文化網點,完善市、縣、鎮、村四級公益文化活動陣地,使更多、更偏遠的村民受益。同時還要加強對這些設施的管理、儲存、維護、使用、借還制度等,避免文化設備的流失、挪用、損壞等。為了確保配套設施的經費供給,應將文化設施建設納入城鄉建設的整體規劃中,建立投資保障機制,建立多元化資金來源。
(二)組建基礎文化團隊,提高文化建設管理
為了使農村群眾文化活動有長足的發展,應不斷提高基層文化隊伍的素質,定期對文化工作者進行培訓,並組織村村文化活動交流,互相借鑒,互相學習,集思廣益,從而提高文化團隊的思想水平和業務素質。還要廣泛吸收社會各界的人才,將他們融入基層文化隊伍之中,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調動團隊的積極性。同時,還要注意人才的培養,使其深入群眾,鼓勵通過實踐創作出貼近百姓生活的文藝作品或文化活動,使更多的群眾可以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基層政府要通過政策進行促進和引導,落實農村文化建設的地位,提高基層工作者對文化活動建設的重要性和作用認識,加大宣傳力度,督促各項文化政策的貫徹落實。制定相應的考核管理制度,對每個村子的文化活動進行評比、考核,搞活群眾文化管理機制;組織村、鎮、鄉、縣間的文化競技比賽,提高村民參與程度,提高人民的積極性與熱情,並對成績突出的人員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鼓勵,促進文化活動建設和業務的交流;鼓勵廣大群眾進行文化產品創作,組建基層藝術團隊,建立和完善民間文藝團體注冊登記和監督檢查制度,通過上述方法以促進文化活動長期、有效的發展。
❽ 如何發展農村體育。
1、加強新農村體育文化建設。加大農村體育文化的宣傳力度。使農民澄清錯誤認識,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在農村地區形成一個良好的健身環境。使參與體育鍛煉成為農村居民的自覺需要。
2、健全農民體質監測體系。健立健全國民體質檢測體系,可以為農民群眾參加體育鍛煉提供科學依據。各省、區、市體育行政部門要為農民進行免費體質測定。同時應組織義務開展健身指導和健康咨詢服務。
3、加強農民工和流動人員的體育管理。各地政府應根據當地經濟條件以及教育、衛生等項事業發展的規模和水平,把農民工體育的發展納人到農村文化教育事業的總體發展的規劃中,制定切合實際情況的農民工體育發展規劃。
4、完善農村體育基礎設施。發展新農村體育事業應以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為突口,結合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農村現有公共設施。另一方面,多方籌措資金。第一,加大政府體育資金投人向農村地區傾斜的力度。第二,以體育彩票公益金為引導,刺激農民體育消費。第三,積極鼓勵社會資金投人新體育文化建設。第四,鼓勵農民自籌資金發展新體育文化。
5、加強農村體育指導員培訓。借鑒國外大眾體育指導員發展的經驗,立足中國國情,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體制。建立和發展農村體育職業教育、成人體育教育體系,是有效地開展農村體育人力資源培訓的重要途徑。
6、完善我國新時期農村體育法制建設。努力完善我國新農村體育法律法規體系。1995年我國《體育法》頒布實施以來,我國體育法制建設進入了新階段,特別是體育立法,出現了空前的大好形勢。
❾ 探索平原地區農村怎樣加強文化硬體設施建設
推動農村文化發展,必須強化硬體基礎設施建設,並以此作為文化工作的保障,讓廣大人民群眾分享到文化建設的成果,助力農村文化的全面騰飛崛起。
一是實行建設重點轉移。要把文化基礎性建設的重點由城市向農村轉移,在不斷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共財政體系的前提下,把文化資源向農村傾斜,進一步加強鄉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要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鄉鎮為依託,以村組為重點,以農戶為對象,落實一批基層文化設施建設項目,發展縣、鄉、村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對文化下鄉的重要項目和產品採取財政補貼,以政府采購的方式,直接送到農村;要不斷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新機制,使社會資源在政府的協調下不斷地為百姓需求服務。在農村公共服務體系中,要逐步實現群眾文化向公共文化的轉移,建設一批滿足農民群眾文化生活的文化站、圖書室、文體活動中心,滿足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充分發揮公共服務職能,以維護廣大農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為出發點,以滿足廣大農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為目的,統籌城鄉文化發展,努力構建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路健全、運營高效、服務優質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二是構建公共服務網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平台是指依託先進的網路技術,以政府投入為主導,以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以服務農民和提高農民素質為目的,為農村提供公共文化和服務的平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路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必備空間,其中設施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路構建的基礎條件。因此,要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平台,改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與供給關系。縣級文化館要具備綜合性功能,圖書館要加強數字化建設。鄉鎮要結合鄉鎮機構改革和站(所)整合,組建集圖書閱讀、廣播影視、宣傳教育、文藝演出、科技推廣、科普培訓、體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動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站,配備專職人員管理。
三是開展數字化信息服務。要開展農村數字化文化信息服務,加快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以資源建設為核心,以基層服務網點建設為重點,整合資源、形成合力,積極開展農村數字化文化信息服務,推動數字化文化服務進鄉村;積極發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基層服務點,重點支持邊遠貧窮地區鄉鎮、村基層文化服務點建設。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要與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統籌規劃,綜合利用,使縣文化館、圖書館和鄉綜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逐步具備提供數字化文化信息服務的能力。要依託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和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教育網路,與有線電視數字化推進工作相結合,採取多種方式,為廣大農村基層群眾提供實用性、知識性、娛樂性的文化信息服務。
四是建立市場引進機制。要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積極引進市場機制,盡可能多地研究市場需求,宏觀的市場資源流動、微觀的業務拓展,發揮市場機制的利益趨動功能,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到農村文化建設中,為農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實現經濟、文化雙向互動長效機制,使雙方共贏發展;要創造條件積極培育農村各類文化中介組織,依法保障農村文化中介組織在創業輔導、技術咨詢、信息服務、市場開拓、投資融資、貸款擔保、法律服務等方面發揮作用。要維護農村文化產業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保護其依法參與公平競爭與公平交易的權利,培育規范公平有序的農村文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