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上好一節體育課
該如何上好一節體育課呢?
體育老師的看家本領首先是要上好體育課。而只有上好每一節體育課才能夠實現《體育與健康》的課程目標。上好一堂體育課,關繫到老師還關繫到學生,關繫到方方面面的因素。要上好一堂體育課,首先要備好一堂體育課;但是,備好一堂體育課,不等於就上好了一堂體育課。教學過程實際上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往過程。而這個交往過程它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的過程。怎麼把一堂體育課變成一堂活生生的、真正對學生有影響的,產生良好效果的、能達成目標的一堂好課,這還需要我們認真加以研究。假如設計一堂課,我們把它看成是畫了一個施工的藍圖,那上課,就是施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很多事情發生。如何上好一堂體育課,實際上是說老師在面對教學現場的時候,如何進行正確的駕馭、正確的處理、正確的引導。
一、引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走進課堂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開場。一個好的開場,學生自始至終會在一個良好的狀態下跟著你預設的流程學習;如果開場開不好的話,對後面的教學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開場要激發學生上課的情緒,也就是引趣,要把學生學習的情緒調動起來。比如說上一節籃球課,針對初中男生比較喜歡看美職籃的特點,開場可以放一段美職籃比賽的視頻給學生看。學生可能會從心裡不由得產生一種激動,有一種慾望,想去打籃球、學籃球,這對我們後面的籃球內容的學習是有益的。但不是說,我們每節課都要去放錄像,這種方式是多樣的,可以用語言、掛圖、實物等形式。南京王達梅老師有一堂健美操課,開場老師用了一個美職籃啦啦隊籃球寶貝的話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啊,同學們,在nba比賽的每個間隙時間都會有籃球寶貝跳出來展示激情的舞蹈,這些舞蹈具有強力的節奏,並且動感十足,讓人看了非常激動,大家想不想學跳這些舞蹈啊!」老師把這個話題拋出來以後,學生不由自主的就想到這個場景,她自然而然地在心理就會產生跳的慾望。有這種慾望了以後,對後面的健美操學習就是一種很好的鋪墊。
培養學生的興趣是體育課堂的一個永恆的主題。學生為什麼喜歡體育課,為什麼不喜歡體育課,有他們自己的想法,而這些想法是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要充分的加以考慮的。如果說一個體育老師設計一個教學內容只是按照自己的意圖去設計,到課堂上可能學生不一定會感興趣,所以教學設計中我們要關注到學生的興趣。
從人的發展來看,人有很多本能,比如說對新異的刺激、驚奇的東西,很容易就產生好奇或興趣。如果我們的體育課上成老三篇,准備部分是慢跑加徒手操,基本部分講解、示範和練習,結束部分一個簡單的放鬆加小結,每次都這樣的話學生肯定不感興趣。討論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先思考一下,學生對什麼不感興趣。
很多教學內容是枯燥的,單調的,學生並不感興趣,我們要為這些枯燥的、單調的內容賦予興趣的元素,引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籃球單手肩上投籃的技術,因為標准動作與學生「自由式」投籃動作相差甚遠,所以學生一般沒有學習的興趣,往往技能教學的效果也不理想。如果我們讓學生去學習某個明星球員的單手肩上投籃動作,我想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大很多。這種引趣就會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往往會把一些本來很有趣的運動過多分解,過分強調技術細節,失去運動本身的魅力,這時學生可能對它就不感興趣了。一些有違學生心理發展階段的項目也是學生不感興趣的,如老年人打的太極拳。
同樣的內容,學生也會有不同的感受。比如武術,學生接觸的武術可能是電影里、小說中的武術,它是三拳兩腳就能見效的功夫,這個學生也感興趣。可是教學中的武術,學生為什麼沒興趣呢?比如一個武術套路要學十八個動作,十八個動作名稱、要領、順序都不能錯,自然學生就沒了興趣。江蘇有位老師在教武術的時候有個方法——每課一招,他把武術對抗的成分放大,因為學生對武術對抗感興趣,對套路不感興趣。每節課教一招,學生學「招」樂此不疲。這個就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學生覺得又有用又好玩,又符合了他們希望和人對抗,有一種技擊的成分在裡面。
激發學生興趣的手段是非常多的,不同的內容,不同的教法手段都可能是,如果教得不好學生可能不感興趣,如果教得好可能都感興趣。體育課要不斷的創新,它是一個動態的開放式的過程,而不是一個單調的封閉的一成不變的過程,它的核心就在於如何激發練習者的興趣。教師在引發學生興趣的時候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體驗成功,得到認同,能夠有運動的舒適感。這些都是學生對體育產生興趣的重要因素。
二、導學----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達成學習目標
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我們的目的也是手段,但體育課不能只關注興趣,還要讓學生有獲得,獲得帶來的問題就是教師如何引導、指導學生去學習,這是上好一節體育課的重要方面。
「導學」的意思可以理解為:誘導、引導、指導、輔導。什麼是誘導,誘導應該是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循循善誘,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跟著教師的設計思路走,按照整個目標達成的要求去做。引導的概念就是,他可能往這個方向走,也可能往那個方向走,教師的引導就是給學生明示一個方向,把學生導向一個方向走。指導是說對學生的獲得、行為,或者其他方面,進行明確的指示。關於輔導的理解是在以學生為主題的學習、練習過程中,教師給他一定的幫助。這些都是導學的方式,在這過程中,教師不能唱主角學生唱配角,教師不應是學生的指揮者。
對學生學習前的引導,可以用問題進行引導。如拋出一個問題給學生,讓他去思考這個問題,帶著問題去進行練習,這是一種問題的引領。還有動作的引導,如在專題五中石冰冰老師的健美操課,她在做准備活動的一個練習時,沒有跟學生講解怎麼做,而是她自己先做出這個動作示範,然後問了學生:「你們會嗎?」學生看到老師的動作就可以跟著做了,這是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習的好方法。像「請你跟我一樣做」的游戲也是一種導學方法,通過這種引導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過來,教師做,學生模仿、跟做就可以了。江蘇如皋地區也有一種活動單式的導學方法。教師根據具體的學習目標去設計活動,而這些活動主要是讓學生能實際的參與,就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去尋找相關的資源和信息,再去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環境的設置也是引導學生學習的一個因素。專題六王紅兵老師的體操課,他在課堂上放了三個教學掛圖,盡管老師沒有讓學生去看,但是很多學生是自己過去看,學生通過觀看掛圖來改進自己的技術,這種導就是通過創設教學環境進行引導學生學習。現在教學論當中特別強調教學環境的創設,創設一個很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產生好奇心理,你不叫他去看他也會去看。利用好學生的好奇的心理、探究的心理,去設置教學的情景,這在導學上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導學的意思不只是讓學生學會,更重要讓學生會學,那麼這個就是學習方法,是學習方法的獲得或者學習方法的掌握與應用。古訓告訴我們:你只給他一條魚,他只夠一餐之用,但是你給他一個捕魚的網,告訴他如何捕魚,他可能受用一輩子。因此,教師只給學生一個現成的東西是不夠的,我們要讓學生學會學習,這可能會使他受益一生。以往的教學是個閉合的過程,教師告訴學生怎麼做,並不管他會不會做,導學其實更走向一個開放的過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個開放的心態,學生怎麼做我怎麼對著他去做適當的引導,這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需要適應這種新的變化,要從閉合性的教學方式變成開放式的,導學就是要往「授人以漁」的方向走。
三、實控----監控教學的實施過程,及時處理教學中的突發事件
體育教學靠簡單的預設是不夠的。體育課是人與人之間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很多東西不是事先都能夠預料到的,再優秀的老師也不可能事先把我們課堂中發生的事情度能畫在自己的設計圖中,肯定會出現一些事情是我們事先未預料到的,是課堂中的意外,它是動態的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閉合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要上好一節體育課自然就有一個如何正確的去面對這些事先未預料到的事情,如何監控、調控教學中的意外,是我們教師必須提高的能力。
案例:一個初中的體育老師上一堂立定跳遠的課。課中,教師正在講如何做立定跳遠動作的時候,突然一個女生尖叫一聲,大家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只看見地上有一隻青蛙。原來是一位調皮的男生裝了一隻青蛙在口袋裡,課上他故意的把青蛙拿出來嚇唬女生。這完全是個意外、是預料不到的,這就需要老師很好的調控,而調控則需要智慧。如果教師狠狠的批評那個學生,整個課堂教學就會中斷。而教師當機立斷,沒有批評這位學生,只是簡單地說了把青蛙帶進課堂是不好的。接著教師又說,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只青蛙跳的遠不遠——「非常遠」,它是怎麼跳這么遠的呢?教師小結:要充分的蹬轉,在跳出去的時候要蹬,充分地蹬伸……。
這是教學現場中的一個實例,這個故事其實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啟示,就是說有一部分是可控的,有一部分是我們在事先可能沒有料想到的。由於預料到的本來是可以控制的,對於這個,本來是一個壞的事件,那麼他破壞了課堂是件壞事情,老師把他引到了有利於立定跳遠教學的軌道上。這樣的一種調控是非常值得教師去思考的。或者說是至少值得教師去借鑒的。這就是說教師要有一個明確的教育意識,不管事態怎麼發展,但要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東西,有利於整個的教學過程。
所謂調控,簡單的說本來教學過程是一個正常的過程,但是它往往會跑「偏」了。偏了以後,教師就要調控。對於調控,教師事先考慮的越仔細,預計的越完整,預防的措施手段、方法越得當,課堂中出現偏差、偏離就越少。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哪些偏離呢?紀律可能有偏離,學生技能、體能上的偏離等情況。
案例:一個初中老師上籃球課,在准備活動中,突然有個男孩子叫起來:「哎呦,我肚子疼啊!肚子疼得要命。」老師就真的以為這個學生肚子疼,後來再一了解,他其實不是真的肚子疼,他就是在故意的破壞紀律。對於破壞紀律,教師是嚴懲他,請他到旁邊去,還是要說服教育他?應該這個時候調皮的學生是不怕的,他故意跟老師對著乾的,如果這個時候,老師硬著跟他干,調控他,硬把他掰回來,他就可能不理你。這個時候老師思考了一下,他的個子很大,平常還蠻神氣的,就是紀律比較渙散,而且其他老師怎麼說他都不聽,所以這個老師就改變了一下策略,沒有批評他,說如果你真的肚子疼,我就趕快把你送到醫院或醫務室去。學生聽了不好意思了,因為他本來是跟你鬧的,如果你真的這樣,他就覺得:老師沒有責怪他,還對他怎麼好!他就說「沒事,沒事,沒事!」老師也就不管了,那麼下課以後老師去找他,就問他什麼情況,然後說:你的個子這么高,是打籃球的料,如果你跟我好好學的話,我一定把你的籃球水平教的很高。這個時候,學生就有點開始佩服教師了。
在這種調控下,這個學生從一個課堂破壞者,變成了一個課堂的建設者,所以調控還是值得我們思考、研究的。
因為學生的體能、技能都不一樣的,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的,學生肯定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體能,不同的體型,不同的學習技術,這是很正常的,如果我們企圖把學生放在一起齊步走,這肯定是不行的。比如,日本教學設計中的一個事例,實際上也是一種調控,在五對五打籃球的情況下,肯定有人打得好,有人打得差,有人投的准,有人投的不準,這是必然的,肯定有12345名排出來,假如我們正常比賽,五打五,最後會出現最差的一個學生,在場上經常會是剛剛拿到一個球,其他的同學就喊「趕快傳過來」,為什麼呢?大家知道他投籃不準,當其他人都被防守住了,他在籃下是個空位的時候,因為大家都知道他不行,也沒人傳球給他。好不容易搶到一個球,就傳給其他人,其他人有球的時候,即使他在最好的位置,也沒人傳球給他,這種情況下,他是很失落的,很可能選擇放棄。他是差了一點,但是其他人讓他顯得更差,更沒有自信,更覺得沒意思,所以選擇放棄。根據這個情況,怎麼讓基礎差的孩子一樣抬起頭來呢?教師做了一個調控,五位同學,請你們根據每個人的水平,排一個序。五個人排出12345名來,這時老師又說:排在最後的第5名,在接下去的比賽中,投中一球算五分。排在第4名的,投中一球算4分……排在第1名的學生,投中一球得1分,稱之為五分制與一分制。這就是調控,調控之後,一旦較差的學生在籃下空位時,就有同伴會傳球給他了,因為他一旦投中就得五分啊!那麼這種教學就是調控,面對相對較弱的學生在教學過程當中合理設計,進行調控。這種調控就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最大限度的去發揮自己的潛能,因為他們的潛能不一樣,我們創造一種相對公平的競爭的環境,給每一個學生進步的機會,這就叫調控。這種調控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順著這個思路,我覺得我們目前的教學過程當中,用比賽的方式去激勵學生的積極性,這句話本身沒有錯,但是怎麼去比賽?用什麼規則去比賽?這是我們可以控制的。就是我剛才所說的五分手、一分手,如果按照正規比賽,每個人投進一顆球,在三分區外面都是三分,在裡面都是兩分。罰球區都是一分,這沒什麼好說的。這種正規的規則不能直接都用到我的學生當中去。用到學生當中肯定會有最差的。最差的肯定是被拋棄的,而這些學生更需要體育。
小結
本文從三個方面說了如何上好一堂體育課,當然,如何上好體育課遠遠大於這幾個方面。關於興趣的問題,學習的問題,調控的問題,這三個點都是課堂當中,老師的行為表達。教師要更多的關注,不但要備好一堂課,還要在教學當中,通過這三個方面,更多的關注教師如何去和學生打交道,如何採取適當的應對之策。因為教學過程是一個活生生的過程,教師必須要有應對之策。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可能上的才比較生動,比較活潑,也可能才比較有效。
❷ 學生應該如何做才能上好體育課
跑步,再做廣播體操。然後每節課可以換一下活動,比如說第一次跑步練習,第二次臂力練習,第三次腹部練習。。。。。。輪流來
❸ 如何上好一節體育課
當別人推著孩子「雞血」那些長大後根本用不著的課程時,更有遠見的家長願意花重金送孩子玩運動。盡管他們心裡有數,大部分孩子都不會成為專業運動員,但是他們知道,從體育運動中學到的東西,夠孩子受用一生。
讓孩子積極上好體育課並不代表你希望他未來能憑體育特長獲得獎學金,或者成為專業的運動員。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管是童年還是青春期,體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運動能幫助孩子建立與他人的聯系,讓他們學會珍惜和成年人之間的關系,獲得自信心,以及為自己設立目標、完成目標。
然而研究卻表明,從體育運動中學得的其他東西,是孩子能夠受用一生的。
❹ 學生如何上好體育課
1、提高自己上體育課的興趣!興趣才是最重要的!自己一開始就不想去上課又怎麼可能上內好體育課容呢?
2、要做到積極運動,積極和老師同學們做活動,體育課就是放鬆自己,釋放自己活力的時候,所以一定要自己動起來!
3、上體育課一定要開心,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擔心自己做不好,也不要擔心自己有什麼事情還沒有做!我們現在是在上體育課,所以我們只需要認真上體育課就好了!我相信這樣的你不僅知識學習成績比較好,而且體育成績也很優秀!
希望我的解答能幫樓主解決問題!謝謝!
❺ 中學生怎麼上好體育課
我也是初一的哦 上體育課啊 談不上怎麼上好體育課哦 體育課吧 自己盡力就好 不行就向老師請假咯 我也是這樣的 跑1000米我都不行呢 盡力咯 個人觀點 作文啊 沒看見。。。。 不好意思 、、、
如下:
室外體育課從結構上分三部分:准備部分、基本部分以及結束部分。也許有些人認為,就三部分而言,最重要的是基本部分,因為它是體育課的主體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而其它兩部分則次之。其實不然,我認為 三部分在認識上不應分主次,其它兩部分更不應被忽略,特別是准備部分。它之所以重要,是由於它是上好一節室外體育課的前提條件。這是由它的兩大功能決定的,這就是它的心理功能以及生理功能。
准備運動在心理上的功能。在室外體育課進行的最初階段,教師通過集合,整理隊伍。宣布課的內容特別是進行准備運動後,使學生的心理由靜態階段進入動態階段,調節大腦皮質興奮性處於適宜水平。這是一個首要條件,只有心理上作好了准備,才能由大腦通過神經發出指令去完成一系列動作,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之下,才能更精確地掌握和完成所學動作。
其次是准備運動在生理上的功能。進行准備運動的其中一個重要目的是預防運動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運動損傷,包括肌肉損傷,肌腱損傷以及關節損傷等等。據近年上海師范大學對70所中學運動損傷情況的調查結果表明:在眾多的中學生運動損傷原因中,准備活動不充分導致的運動損傷佔9.2%,僅次於技術動作不準確、場地設備不好、不遵守運動規則而排列第四位。可見做好准備活動的重要性,為什麼進行准備運動可以預防和減少運動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准動損傷呢?這得從肌肉,特指骨骼肌的物理特性——粘滯性談起。從運動解剖學上理解,粘滯性是原生質的普遍特性,是其內部所含膠狀物質所造成的。肌肉纖維內部正具有這種特性,在肌肉收縮時產生阻力,要克服這種阻力,就必須消耗一定能量,氣候寒冷時,肌肉的粘滯性增加。體溫升高之後即做准備運動之後,可以合肌肉粘滯性下降,提高骨肉的收縮和舒張的速度,增加肌力;在較高體溫情況下,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會釋放更多的氧,從而增加了肌肉的氧供應;由於物質代謝水平提高,可普遍提高神經和肌肉組織的興備性;肌肉中溫度升高還可使其中小血管擴張,減少外周阻力,增加肌肉中的血供應;同時,體溫升高增加肌肉韌帶的伸展性,加大柔韌性,並預防運動損傷。
❻ 如何上好體育課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技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體質。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被動的要我學",變為"主動的我要學",並且"喜歡學"。在教學實踐中採用設置疑問、多樣化、興趣化、選擇性等多種教學方法去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這樣能更好地完成體育教學任務,收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體育課堂教學中設置疑問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有預見地給學生"設置疑問"親身體驗,解決問題。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開拓學生的思路,起到了重要作用,對於更好地掌握技術動作,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課堂教學中"設疑"的方法較多,如"懸念式設疑",在課的一開始設置一些懸念,使學生帶著問題上。而且自己通過親身體驗把問題解決。如在上短跑課時,蹲踞式起跑動作預備時為什麼後腿不能蹬直?50米跑你是否清楚自己跑多少步才能跑完?步幅與跑的速度快慢有什麼關系?等等一系列教師有目的的提問,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進行練習,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鑰匙去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主動鍛煉的積極性,比只單獨強調學生怎樣做效果更好得多。
二、教學方法要興趣化,教學手段要多樣化
低年級的學生就是好動,愛新鮮,厭煩過多的重復練習。因此,教學方法和練習手段要多變,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推遲疲勞的出現。如走步練習比較枯燥,可採用拍手走、兩臂加動作的走、前腳掌著地的走、聽音樂走等多種形式,來完成走步的教學任務。又如在游戲換物賽跑中,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復,對每次練習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提出不犯規為勝,第二次加上誰的隊伍排得好為勝,第三次再加上誰跑得快為勝,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來吸引學生完成游戲任務。同樣在跳繩、拍皮球活動中,當學生拿到繩子或球時,多麼想自由地活動。教師可以在完成規定的任務後,給學生1-2分鍾時間去發揮各自的才能(各種各樣的跳法或拍法)。學生正當的慾望得到滿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學習下一項內容。
三、體育活動課的選擇性活動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
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全面落實素質教育。逐步推廣落實體育兩類課程整體教學改革。根據這一文件精神,我校在高年級從1998年秋季開始實行了體育兩類課程整體改革。主要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時數和比例做了較大程度的調整。有三分之一的課程改為"體育活動課"。在體育活動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加大學生喜歡的娛樂體育活動和教學競賽課程安排,突出"體育活動課"的活動為主的教學特點。是學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滿足,從激發學生的鍛煉熱情。在身體素質、跳繩、球類、運動競賽、娛樂體育等項目上,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進行多種選擇性的活動。改變了體育教學中單純對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發展體力的身體教育觀念。改變了體育教學中教師強制的灌輸,學生機械再現的教學方法。改變了在體育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的局面,倡導學生主動地、愉快地學習。通過活動課進行大量的運動實踐,使學生了解了一些體育競賽知識和規則。學生也在活動中體會到體育知識和技術的重要性。激發學生鍛煉身體的興趣,培養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能力和習慣。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鍛煉了學生的身心,培養了學生競爭意識和團結協作勇於拚搏的精神。 總之,我們在教學中採用了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其目的在於激發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鍛煉的積極性,為更好地完成體育課堂的教學任務,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
❼ 如何讓小學生上好體育課
一、老師「懂」,學生「會」
俗話說學生有一碗水,老師就得有一桶水,那麼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老師的一桶水已經不夠學生的飲用,那麼我們老師自然要讓自己成為「自來水」,獲取更多更新的知識來完善自己充裕學生。老師的專業知識豐富了,上起課來自然順溜大方的多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知識磨合自然消除了,學生也覺得老師可信願意接受老師的指導。那麼師生之間的關系也自然緩和的多了。
教師要系統掌握體育學科的知識。身體運動機理的運動生理學、肌肉運動規律的運動解剖學、新陳代謝的生物化學、人的著力點的運動力學、緊急救治的運動醫學等自然科學的知識要掌握,社會科學方面的就更多了,也要掌握。這些課程教師都要學好,才能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滲透給學生。體育教師的教學技能還包括口令、示範、站位。教師怎麼站學生才能看得清楚,怎麼站才能不出危險,這都是技能。
教師一定要有把這些知識合理地、聰明地編排到課程中去,讓學生接受。老師在上體育課時要明白各個學生的身體素質,因人而異。比如我在上三年級體育課時注意培養學生的身體柔韌性,但是有的學生本身柔韌性就很好,但是有的學生卻很費力氣,那麼老師就應該找准學生各個關節部位的差異,精心訓練,力度要適應,循序漸進。學生在學校學習體育課程,需要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你不會打籃球,怎麼能知道打籃球的樂趣在哪裡,怎麼懂得通過打籃球鍛煉身體、愉悅自己的身心?所以,一定要切切實實地讓學生學會技能。學生到高中畢業的時候,要學會一到兩項比較擅長一點的體育運動項目,再學那麼十幾項基本技術就行了。
二、體育課要樂中學,學中樂
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教師任務就是為社會主義祖國培養新生的一代,為培養建設社會主義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體育素質作為小學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是學校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小學體育課程是鍛煉學生身體、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掌握體育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的搖籃。但在體育課上卻出現了一些不盡人意的現象。例如有些學生無故曠課、與老師頂撞、不積極參加活動、意志消沉等等。這些現象都說明學生對待體育課不重視,不夠嚴謹,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消除這些弊端,積極應對學生的誤覺。
想讓學生對讓學生對體育課感興趣,先讓學生喜歡你接受你。首先,體育教師應尊重每一位學生,成為學生活學習中的知心朋友和夥伴,讓學生信賴你,願意把心裡的小秘密告訴你,這樣,你才能走進學生的心坎里,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心聲與特點。你的言談舉止,一舉一動才能與學生緊密聯系在一起,你才能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滿足不同的學生的需求。其次,通過體育教師特有的能力與魄力去吸引學生讓學生欣賞你,崇拜你,激發學習慾望。
❽ 怎樣才能上好小學生的體育課
體育課在中小學階段是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重要課程。體育課上的訓練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安全上要注意的事項也因訓練的內容、使用的器械不同而有所區別。
(1)短跑等項目要按照規定的跑道進行,不能串跑道。這不僅僅是競賽的要求,也是安全的保障。特別是快到終點沖刺時,更要遵守規則,因為這時人身體的沖力很大,精力又集中在競技之中,思想上毫無戒備,一旦相互絆倒,就可能嚴重受傷。
(2)跳遠時,必須嚴格按老師的指導助跑、起跳。起跳前前腳要踏中木製的起跳板,起跳後要落入沙坑之中。這不僅是跳遠訓練的技術要領,也是保護身體安全的必要措施。
(3)在進行投擲訓練時,如投手榴彈、鉛球、鐵餅、標槍等,一定要按老師的口令進行,令行禁止,不能有絲毫的馬虎。這些體育器材有的堅硬沉重,有的前端裝有尖利的金屬頭,如果擅自行事,就有可能擊中他人或者自己被擊中,造成受傷,甚至發生生命危險。
(4)在進行單、雙杠和跳高訓練時,器械下面必須准備好厚度符合要求的墊子,如果直接跳到堅硬的地面上,會傷及腿部關節或後腦。做單、雙杠動作時,要採取各種有效的方法,使雙手握杠時不打滑,避免從杠上摔下來,使身體受傷。
(5)在做跳馬、跳箱等跨躍訓練時,器械前要有跳板,器械後要有保護墊,同時要有老師和同學在器械旁站立保護。
(6)前後滾翻、俯卧撐、仰卧起坐等墊上運動的項目,做動作時要嚴肅認真,不能打鬧,以免發生扭傷。
(7)參加籃球、足球等項目的訓練時,要學會保護自己,也不要在爭搶中蠻干而傷及他人。在這些爭搶激烈的運動中,自覺遵守競賽規則對於安全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