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體育的三個基本形態是什麼
現代體育實踐劃分為三種基本形態,即體育的教育形態-體育教育;體育的文化形態-競技體育;體育的文化、教育及其產業的綜合形態-群眾體育(社會體育)。
❷ 東方體育文化的特徵有哪些
********1 、中西體育的差別********
將體育視為一種文化,這本身就是體育研究的一大獨特視角,它擺脫了以往 「以教育觀體育」的思維羈束,開辟了多層次、多方位研究體育的先河。中西體育比較研究的不斷深化就反映了這一點。
以往對於中西體育差別的研究可以概括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以文化三層次理論為基本思路,對中西體育的思想理論層面進行比較。
有文認為,中西體育在哲學思想、醫學基礎、審美觀念方面有顯著差異。中國傳統體育植根於「天人合一」、陰陽、八卦、五行理論等之中,而西方體育在西方哲學重外在、分析,重與自然的斗爭等觀念的指導下形成和發展;中醫整體觀重人體自身的統一性及自然界的和諧,帶有某種經驗、直覺、模糊的性質,西方體育是科學實驗、解剖學、生理學、現代醫學等的綜合運用;中國傳統體育重節奏、韻律、神韻、內涵、和諧美,重朦朧、抽象、含蓄美,西方體育陽剛的力量、速度之美,重外在、形體美。
二是對中西體育進行體育性質的整體比較。
如李力研認為以中國傳統體育為代表的東方體育是哲學體育,其實質是對宇宙的把握;西方體育則是一種物理體育,其實質是對生命的展現。
********2 中西體育的趨同********
東方體育和西方體育都是人類共同的體育文化,是人類互相交往的結果。作為東方體育的代表,中國傳統體育是黃河、長江文明孕育出來的,西方現代體育則是不列巔、美利堅等文化的產物,是古代希臘和義大利羅馬體育文化發展的結果。
目前,世界文化在互相開放和交往中日益趨同,中西體育也日漸走向融合。 中國傳統體育在封建制度中存在和發展,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環境形成相對獨立和隔絕的體育文化,封閉性、倫理性、民俗性、宗教性、軍事性較強。西方現代體育是適應現代社會生產方式存在並發展的,呈現出競技性、普遍化、個性化、娛樂化等發展趨向。這兩種不同時代中產生和發展的體育在人類進入近代社會以後逐漸消除了隔閡。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傳統體育在被動與主動、自覺與不自覺中開始了與西方體育的沖突與交融。
如今,西方的田徑、游泳、足球等項目已成為中國體育的主要內容,西方體育中的平等競爭等觀念也已日漸深刻地影響到中國的體育(包括中國傳統體育)。一部中國近現代體育史,實際上就是中西體育互拒互斥、互滲互融的歷史。中國傳統武術吸取了西方體育競賽方式,形成了散手競技,氣功引入了現代科學理論,龍舟、風箏等賦予了現代人的精神需求,這些中國傳統項目成為中西皆宜的競賽和活動方式,它逐漸得到西方人的接受和認可。這表明了中西體育逐步契合的趨勢。 有研究者指出,以奧林匹克主義為主的西方體育觀念「和平與友誼」、「平等地公平地競爭」、「體育為大眾」、「重要的在於參與」等逐漸為中國傳統體育所吸收。而中國傳統體育中的倫理道德觀、健康長壽觀、自然養生觀、形神相關論、動靜相關論、人天相關觀等構成的整體體育觀也被西方體育不同程度地接受;中西體育在運動形式、方法與手段上也不斷趨同,西方的摔跤、舉重、拳擊被中國接受,網球、橄欖球也被引入。
----------------------------------------------------------
西方體育文化,起源於古希臘、羅馬的西歐文化。它是在資本主義工業革命、市場經濟的社會條件下,以城市為中心發展起來的,以競技為主要特徵的一種體育文化。西方體育文化與資本主義歷史條件以及競爭、冒險的哲學思想相適應,從而形成了重視「練形」、健美,講究外在統一和激烈競爭的風格。奧林匹克運動文化便是西方資產階級價值觀的產物。它的基本概念或范疇,如尊重、和平、友誼、團結、公平、人的全面發展都是西方工業文明的產物。這些觀念代表了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趨勢,具有進步意義。它是一個超越體育范疇,影響波及國際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相對獨立的社會現象。
隨著西方物質文明的高速發展,人們越來越對現代社會中精神頹廢的生活感到失望和厭倦。而東方體育中強調「養生修性」,練養結合,動靜平衡的體育思想,對西方人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他們試圖從東方的處世之道和養生方法中尋求出路。
人類對僅追求勝負與狂熱刺激的西方體育競技日感不滿,人們需要更多層面的身心體驗和更深邃的高情感活動。東方體育具有注重肉體和精神統一的文化價值特徵,在緩解高科技帶給人類的不良影響方面,具有劃時代的功能效應,成為滿足人類精神需求,促進人類身心健康的高情感體育活動。
東方的傳統生命觀、健康觀和與此相適應的保健體育,蘊涵著人體生命科學的豐富內容,對指導人類的保健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奧林匹克運動文化風靡世界的今天,東方體育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悄然升起。
東西方體育文化的沖撞與融合,必然導致新一輪人體生命科學的革命,其最終結果必將以人的身心和諧發展為歸宿。
-----------------------------------------------------------------
東方體育文化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逐漸形成了融養生健體、道德教育、娛樂競技於一體的獨特風格。在西方奧林匹克運動的巨大影響下,東方體育文化不再是封閉環境里的自足體,而是在同西方體育文化相互融合,相互競爭的匯流中迅速發展。
西方社會的經濟、文化和與之相適應的資本主義歷史條件和競爭、冒險的哲學思想,使西方體育文化形成了重視練形、健美、講究外在統一和競爭激進的風格。西方體育文化發展的直接結果產生了奧林匹克運動。同時,東方體育文化中有價值成分,也被越來越多的西方人接受。
世界體育的發展史表明,世界體育首先產生於東方而不是西方。
在公元前5千年古代的東方就開始向文明社會過渡,產生於這個歷史時期的東方體育,不僅對後來的西方體育,而且對整個世界體育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而在東方體育已作為一個整體存在於人類社會並得到了充分發展的時候,即公元前11—9世紀,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地處南歐的古希臘,羅馬都還處在稚氣的神話時代,其體育自然也才剛剛起步,經過公元前8—5世紀的創造和發展,西方才形成了不同於東方體育並具有鮮明西方色彩的體育類型。至此,西方體育才初步形成。世界體育也因此進入了一個由東西方兩種不同類型體育交相輝映,平行而不同步發展的新階段。
公元2—10世紀,東方的亞洲和北非的多數國家相繼進入封建社會,東方體育在良好的社會條件下繼續保持其興盛發達的狀況,並越來越趨向於成熟。此時的西方體育,無論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較之同一時期的東方體育遠為落後和貧乏。
但是,從公元15世紀至17世紀,歐洲向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從而使西方體育開始進入一個偉大的轉折時期,西方體育逐漸擺脫落後狀態,並從戰爭和宗教活動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完整的社會現象。
以儒家為核心的東方文化和以新教倫理為核心的西方文化,是兩股不同的文化源流,顯然,東西方體育文化必須帶有各自核心文化的色彩和特徵。同時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人們對體育的價值觀發生了改變,逐漸意識到近代體育對培養全面發展的新時代所需要的人格與體格的具體價值。
2、1 東方體育文化 以中國、日本、印度、朝鮮等亞洲國家為代表的東方體育,都由於大部分時間處於一種閉關自守的封建社會條件下,而使他們在古代所形成的興旺發達的狀況在近代未得到進一步充分的發展,從而使東方體育進入了一個停滯和哀落的時期,到了20世紀50年代以來,東方社會條件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縮小了在經濟、文化和科技發展上與西方的差距,中國、朝鮮、越南等亞洲社會主義國家的崛起和亞洲四小龍在經濟、文化和科技上的高速發展,使以亞洲諸國為代表的東方體育在與奧林匹克運動為核心的西方體育的相互交匯,融合中得到迅速發展。就中國而言,經過世代的傳承,擅變和發展,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質;形成了以養身健體、道德培養為主要目的,並高度吻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由這種文化所鍛造的民族性格的體育形態:形成了一個結構穩定,區別於世界上其它任何國家體育形態的獨立體育文化體系。鴉片戰爭後,西方體育相繼傳入中國,從而使東西方體育文化相互交匯和融合,並逐步形成了一種東西方體育文化的相互遷移和相互競爭,共同提高的新格局。
2、2 西方體育文化
西方現代體育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古希臘時期),古希臘十分重視對青年的身體訓練,公元前300多年前教育家柏拉圖在他的身心調和論的教育設計中,規劃了各種年齡體育活動的內容和要求。第二階段(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教育家洛克首先提出了「三育學說」,即把教育分為體育、德育和智育三部分。並強調「健全之精神,富於健全之身體」。第三階段(十九世紀產生革命後),當時德國體操盛行,與此同時,美國球類運動,法國體育也都迅速發展起來。其主要內容有田徑、體操、舉重以及各種球類運動等。這些運動特別強調肌肉鍛煉和體格健壯。研究表明,西方體育文化的特徵,是和相適應的資本主義歷史條件以及競爭,冒險的哲學思想有關,從而形成了重視「練形」、健美、講究外在統一和競爭激進的風格。19世紀末,西方體育文化發展的直接結果產生了奧林匹克運動。奧林匹克運動經歷了一個世紀的發展,終於成為一個超越體育范疇,影響和波及國際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相對獨立的社會現象。同時,西方社會伴隨著物質文明的高速發展,人們越來越對現代社會中缺乏運動以及精神頹廢的生活感到失望和厭倦,因而對竭力想擺脫這種狀況的西方人來說,東方體育中的許多體育思想和運動方式,對他們來說越來越具有吸引力。
3、3 能力培養體育教育的中心環節
東方體育文化強調「內意識」的養生健體能力,西方體育文化強調練「外形」而改善人體「內環境」的能力,我們應將這兩種不同的能力培養和教育融為一體,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健身鍛煉能力、競技和競爭能力、自立和應變能力、娛樂消遣能力,還應從學生的精神面貌,意志和品格中去探索其內在涵義都更為深刻的內容和實質,能力培養必將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的習慣,體現「因才施教,全面育人」的內涵,從而為終生體育奠定基礎,為培養和塑造決定著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的青年一代打下了全面而堅實的基礎。
❸ 談談對體育文化的理解
自古以來,人們把文化分為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世界文化又大致可分為四大體系,即漢文化體系、阿拉伯和伊斯蘭文化體系和歐洲文化體系。在這四大文化體系中除歐洲文化外,其他三大文化體系都在世界的東方。由於地域等多種因素,即使是上述三大體系的文化,各地區同樣也呈現出不同的文化特徵,但也存在相互交叉、認同的現象。
人類對文化的研究開始與19世紀中葉。許多研究資料表明,東方文化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和深刻豐富的內涵。黑格爾在評論世界文化發展時指出,當黃河、長江流域已經孕育精美輝煌的古代文化時,泰晤士河、密西西比河、萊茵河上的居民還在黑暗的原始森林裡徘徊,這表明了東方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然而,在幾百年的歷史演變中,東方文化發展緩慢,甚至停滯不前。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東方文化滯後於西方文化。
體育的歷史與人類歷史一樣悠久,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體育文化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是人類整個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然而人類在與自然的斗爭中,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對體育文化的認識處在不知不覺之中。
歷史資料表明,真正感受到體育文化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直接影響,還是在19世紀中葉的歐洲文藝復興之後。特別是20世紀中葉以來,隨著世界整體科學的發展,體育科技工作者得到不少新的啟示。從此,許多學者更多的從體育哲學、人文社會學角度開展了廣泛的研究,並逐步的由感性認識向理性方面發展。
早期的體育,盡管人們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環境,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但創造的體育形態、性質和目的基本上是相同的。人類為了生存和延續,學會了跑、跳、投、攀爬等技能和生產勞動知識,並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代代相傳。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形成了今天如此燦爛奪目的體育文化。
(二)體育文化的產生和發展
關於體育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有很多說法,但比較集中的有以下幾種,其中包括:
1. 勞動起源論:從總體上說,人類的文化是通過人類自己的雙手和大腦的思維創造出來的。早期人類在求生存中學會了奔跑、跳躍等技能,並在追捕獵物等活動中,發展了速度、耐力、力量、靈敏等各種身體素質。這個時候的體育鮮明的體現在以生存為直接目的,進行著各種能力的訓練。
2.軍事起源論:這是由於個人之間為爭奪狩獵得來的獵物而產生的沖突到後來發展到部落之間的武裝沖突,各部落為了提高自己的力量進行了有組織的身體訓練。其中還包括摔跤、飛鏢、棍棒等技能。
3.游戲 起源論:這是當原始人在獲得豐富獵物後,特別是當豐收之後,聚集在一起以游戲歡舞的方式慶賀,也表明了體育是在跑、跳、投等勞動形態中演化出來,並以歡唱和舞蹈表達內心的喜悅。
4.宗教起源論:原始社會後期,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又受到四季和環境的困擾,原始人為求助於自然恩施,祭祀天地而形成的原始宗教活動,並以體育形勢進行求助祭拜。
5.教育起源論:生產勞動的發展以及在軍事、游戲中演變出來的運動技能、技巧,以勞動教育的方式傳授給後代。既發展了上述各種技能和身體素質,又逐步脫離了動物野性,向人性方向進化,形成了具有文化內涵的體育生活。
綜上所述,體育文化的產生是在人類從動物野性變為人性的過程中上述因素相互綜合演化的結果。也就是說,體育文化是人類在改造自身的過程中,由動物本能改變成自覺行為人性時,是原始的野性、進攻性通過勞動和游戲、教育以及合理的競爭方式逐步的形成了人類社會特有的文化現象,即體育文化。
❹ 體育文化的特性有那些
1、在體育性狀上 無論是印度的瑜伽,還是中國的養生術和太極拳,都鮮明地體現了專東方體育文化講究屬"整體","平衡","統一"的特徵. 2. 在體育價值觀上 表現為內向性,封閉性,體現出較強的"民族本位論",並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體育的競爭性.如以農耕文明為背景的中國體育文化,根源於農業文明中成長起來的儒家文化,主張修身養性,重節制,求持中. 3. 在體育形態,內容,手段上 表現為強調整體效果和直觀感受,意念和內部修煉等,極其強烈地體現出東方文化的哲理和民族特徵.如太極拳強調的剛柔相濟,不偏不倚,並在長期的民族文化的熏陶下演化成技擊,健身,娛樂,觀賞於一體的運動. 4. 在競技觀方面 強調道德對於人生和社會的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地潛移默化地抑制了人的陽剛之氣和競爭意識,淡化了習慣上意識的運動色彩,對運動效果的衡量方面主要體現在人格的高低和修養的深淺上.
❺ 簡述體育文化的含義和表現形式
含義:體育文化,廣義是指人類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在體育方面創造的一切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總和;狹義往往是指有關體育的精神文明或觀念文化。而體育文化工作則是指體育宣傳報道、體育賽事轉播、體育報刊書籍、體育音樂電影等操作層面的活動。
體育文化表現形式有:
1、田徑、體操、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舉重、游泳、自行車、巧固球等。各國、各地區還有自己特殊的民族傳統項目,如中華武術,東南亞地區的藤球、卡巴迪等。
2、鍛煉小組、運動隊、輔導站、體育之家、體育活動中心、體育俱樂部、棋社,以及個人自由體育鍛煉等。開展群眾體育活動應遵循因人、因地、因時制宜和業余、自願、小型、多樣、文明的原則。
3、球類游戲、活動性游戲、旅遊、棋類以及傳統民族體育活動等。
(5)後體育文化形態擴展閱讀:
體育文化內涵:由於體育概念本身有豐富的內涵,以及人們對文化概念的多種界定,人們對體育文化認識也多有不同。一般認為體育文化是由三個層次或三個子系統組成的結構——功能體系[1]。
1、體育文化的深層結構:與體育有關的哲學思想、價值判斷、健康觀、審美觀、意識形態等等構成的思想體系,其功能是決定體育文化具體形態的存在依據、發展原則和發展方向。
2、體育文化的中層結構:由一系列與體育有關的制度和組織要素構成的組織體系,決定著體育文化的組織結構和操作效率。
3、體育文化的表層結構:將深層的體育觀念通過中層組織結構付諸實踐的操作體系,表現為體育文化的外部形態和外在特徵,如具體的健身行為、運動競賽、體育設施的設計等。
人的一切社會行為包括體育行為都是有目的、有意識的,因此體育文化深層結構是一切體育行為的根本原因;處於中層的結構組織體系是連接體育思想與體育行為的中介;表層的操作體系則是體育思想體系的具體物化過程。這種物化的結果,又具有對體育思想體系進行修正的反饋功能。
❻ 體育文化劃分依據
體育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許多國際知名人士都以自己的觀點表明了這一點,對南非解除種族歧視政策起決定性作用的前南非總統曼德拉一句「體育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令體育界中人沉思良久,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認為「在世界的五種通用語言——金錢、政治、藝術、性愛和體育中,體育尤其引人入勝」不知道感染了多少體育人。的確,體育文化因其操作性和通用性強、規模宏大、氣勢磅礴、輻射力強等特點而格外迷人,廣大體育界的人士對於掌握和弘揚體育文化具有天然的優勢和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體育文化理論若干問題的研究
對體育文化理論的討論,是近年來國內開展的體育文化問題討論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所涉及的問題較多,下面僅介紹與體育文化的涵義相關的基本理論問題。
(一)、關於體育文化概念的界說
體育文化的概念在體育人文社會科學中的應用是相當混亂和模糊不清的。體育學界對體育文化的概念的界定更是眾說紛紜,各持一端。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人們圍繞著體育文化的涵義、內容分類所發生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而且至今仍沒有統一的認識。
在近二十年國內興起的體育文化討論中,人們除了考察國外和我國近來的各種體育文化的概念之外,也都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去界定體育文化,幾乎每一位論者在談論體育文化時,都不可避免地要在現存的體育文化的諸義中做出自己的選擇或提出自己的看法,以至於這個時期國內提出的體育文化定義有數十餘種。本文選擇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三種類型略作闡釋。
1. 用物質與精神的二元關系來定義體育文化
這種界定是源自《辭海》「文」部條有關文化定義——「文化從廣義上說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資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的一個拷貝品。持這一觀點的學者認為體育文化是有關體育運動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即一定社會中的人們通過長期的體育實踐所創造物資財富和精神財富總和。
2. 借用文化結構主義來界定體育文化的概念
國內也有一些學者傾向於從文化結構層次來定義體育文化。目前,關於文化結構,理論界存在諸多提法,如:物資文化與精神文化兩分說,物資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層說;物資、制度、行為心態四層說;物資、社會關系、精神、藝術、語言符合、風俗,習慣六大子系統說等。
體育文化現象復雜紛繁,我們在對體育文化諸現象進行分類時,面對如此龐雜的認識對象,又沒有統一的標准。因而這種定義法內部關於體育文化概念的提法並不一致,如:體育文化指的是關於人類體育運動物資、制度、精神文化的總和。體育文化是指人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創造和保存的一切體育活動形式,體育精神和體育制度的發展水平、程度和質量的總論。體育文化就是人們在體育實踐中的種種嘗試,包括運動方式,精神意思,科學發明和價值確定等等。
3. 用狹義的文化概念來界定體育文化
這類觀點把體育文化限定在體育精神現象或與體育活動相關的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等范疇之內,也稱為狹義體育文化說。狹義體育文化論者主張把體育文化的概念的外延限定在精神領域,認為體育文化就是在以身體的活動為基本形式,以身體的競爭為特殊的手段,以身體的完善為主要目標的體育活動過程中有關人的精神生活的那些方面。
以上對體育文化概念的界定承認人類是體育文化創造的主體,把人的體育活動方式納入文化范圍,努力從文化與體育活動的關系中揭示主客體的辨證統一及其生生不息的流變性。
(二)關於體育文化理論范疇的研究
體育文化的理論范疇,主要是指與其涵義相聯的外延部分,如體育文化的特性、結構、功能、類型等問題。
1. 體育文化的特性
近來國內體育界不少學者談論體育文化的特性,但迄今為止仍未達成共識。這里所說的體育文化的特性,一般是指體育文化的非本質特性本文將樣本文章中的相關論述概括如下:
(1)體育文化的時代性與民族性
所謂體育文化的時代性和民族性,實際上就是文化研究中的時空關系問題。
這里所說的時代性,指世界范圍內各民族在相同的時代或相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上所共同具有的與該時代相適應的體育文化。 時代性和民族性既是體育文化特性的不同側面,有密切相關,互相制約,互相補益。時代性中寓有永恆性,民族性中富有世界性,體育文化才得以積累和傳播。保持本民族的優良體育文化傳統,使其在世界民族體育文化之林中得以生存和發展。
(2)體育文化的繼承性與融合性
體育文化的繼承性是體現垂直式的體育文化聯系,是後人對前人所創造的體育文化成果的吸收和推進。在人類的體育文化活動中,祖輩所創造的體育文化成果;後輩總是通過自己的體育文化活動來掌握前輩所創造的體育文化成果,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從事新的體育文化創造。
(3)體育文化的階級性和共同性
體育文化推進了社會許多方面的正向發展,同時體育文化也反映出了社會中不同階級或階層的經濟地位。像大多數其它社會設置一樣,體育文化也具有階級性。
例如,處於社會較低階層的人群傾向於參加諸如足球、籃球等對場地和器材的要求較低的運動項目。而那些如馬球、網球、高爾夫球、等運動項目,讓處於社會底層的人們望而卻步。因為他們的幾年的收入還辦不起一張高爾夫球會員卡。
總之,這種以階級為基礎的傾向於(或遠離)某一種運動項目的體育文化現象,是代代相傳承的。
在這個意義上,體育文化的上述特性之間同氣連枝,可以相互貫通,共同詮釋著體育在文化大家族中的基本特性。
2. 體育文化的結構
流行於西方的結構主義和結構—功能主義對我國文化理論界有明顯影響,使文化結構問題成為近年來國內文化探討的課題,從而更進一步的影響了國內學者對體育文化結構的研究。筆者綜合樣本文章的諸多提法,以四層次說——物態文化層、制度文化層、行為文化層和心態文化層展開論述。
(1)體育文化的物態文化層
物態文化層是人類物質生產活動及其產品的總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質實體的文化事物。它構成整個文化創造的基礎。體育在這一層次中包括人的身體運動形態及一切運動的物質條件及設備,主要表現為體育設施、體育場館等基礎設施,它為體育提供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並直接反映社會中體育的發展水平。
發展體育必須重視物態基礎,發掘體育自身的經濟價值,通過市場合理配置資源,為中國體育特別是大眾體育的裝備全面升級,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
(2)體育文化的制度文化層
制度文化由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建立的各種社會規范所構成。人類再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創造了一系列屬於人類的,既服務於自身,又約束自身的社會環境。
體育中各種運動和游戲的規則,就是在體育活動中形成的規范的表現。特別是在競技體育中,競賽規則和裁判手段具有模擬社會法規的性質,既有文字上的制約,依靠運動員的自覺,又有一定的社會控制,如裁判、檢查、仲裁體制等。
(3)體育文化的行為文化層
所謂行為文化,主要由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習慣定勢所構成。它通常以民風民俗形態出現,具有鮮明的民族、地域特色,既是社會的,也是集體的,在時間上是傳承的,在空間上是散播的。
我們關於民俗體育文化的研究,就是行為文化的鮮明體現。 (4)體育文化的心態文化層
心態文化層是由人類社會實踐和意識活動中長期氤氳化育出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構成。它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在這一層面上的體育,集中表現為體育文化意識,換言之,人們要意識到自己是體育活動的主體,自覺地、有目的地將體育視為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需要。
綜上所述,體育文化的物態文化層、制度文化層、行為文化層和心態文化層雖各有重點,但在特定的結構——功能系統中則融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這個有機整體的各層次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體育文化結構的諸層次在發展、變化過程中,有外層到中層再到內核,呈逐步深入的趨向;同時又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制約、相互推動、構成一個完整的有機整體
4.體育文化類型
「文化類型」(Culture type)這一術語最早出現在1936年由美國民族心理學家拉爾夫·林頓所著的《人的研究》一書中,美國現代進化論者斯圖爾德認為「文化類型」主要指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本質差異。
近年來,體育文化類型這個術語在有關體育文化研究的報刊中出現頻率較高,但將其上升到體育文化理論研究范疇的成果並不多見。目前國內大多學者把體育文化分為學校體育文化、競技體育文化和社會體育文化三大類。山西師大體育學院的任蓮香在《體育文化論綱》一文中從物種角度對體育文化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劃分:
「從體育的不同活動主體、不同活動方式、不同活動目標,我們可以把體育文化分為學校體育文化、競技體育文化和社會體育文化三大類;從體育發展演進的歷史過程來看,我們可以把體育文化分為古代體育文化、近代體育文化和現代體育文化三大類;從體育的空間分布來看,我們既可以從最大的方面把體育文化分為東方體育文化和西方體育文化兩大類,也可以從中觀的層次將中國的體育文化分為中東部體育文化和西部體育文化,還可以從較小的方面把體育文化分為企業體育文化、社區體育文化、軍營體育文化、校園體育文化和村鎮體育文化;從體育文化的內在品質我們可以把體育文化分為體育觀念、體育思想、體育理論、體育科學、體育精神、體育藝術、體育道德、體育法規和體育風尚等若干個方面;從體育活動所依附的文化載體我們可以將其分為體育場館文化、體育用品文化和體育影視文化三部分。」
對於不同的體育文化類型的產生原因,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理解:
第一,任何一種類型的體育文化都是社會成員在特有的時(歷史演化歷程)空(體育文化生態環境)系統中承前啟後、共同參與的結果。 第二,體育文化類型不是指它的全部特徵的總和,而是體育文化形態體系中最有特色、最能顯示一種體育文化本質屬性的特徵。
三、關於中西比較體育文化的研究
21世紀,人類已步入了「全球一體化」的時代,交通、信息、網路迅速發展,各國經濟高度依賴,使得社會各部分的文化交流與滲透更加廣泛和深入 。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世界要和平、要發展,需要的是互相尊重、寬容、對話與協作。 世界是多極化的,各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行為價值標准並存 這種國際社會的大環境開拓了人們的視野、啟發了人們的思路,人們更清楚地認識到各自文化的局限性,和別種文化的可借鑒性。
體育作為一種人類社會創造的文化形式和社會文化行為,勢必有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印記。 把中西體育文化放在社會發展變遷的歷史背景下對其差異性、互補性進行探討,有助於我們從社會學的角度理解體育文化及其發展趨勢。
在筆者選取的385篇有關體育文化研究的樣本中,關於中西方體育文化比較研究的有52篇,占整個樣本分析的13.5%;從討論的問題方面來看,主要涉及以下幾個問題:中國傳統體育文化與西方古代體育文化的比較,西方體育文化與中國體育文化的交融過程,西方體育文化對中國體育文化的影響。
1.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與西方古代體育文化的比較
長期的歷史演變,在世界上形成了兩種傳統體育文化。一種是包括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印度體育文化、日本體育文化和伊斯蘭體育文化等文化圈在內的東方體育文化,另一種就是以古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為主要源流的歐美西方體育文化。
(1)中西體育文化價值觀的比較
樣本中大多數研究者都從中西方哲學精神的不同及其對體育文化的滲透和影響入手,分析中國傳統體育文化與西方古代體育文化在價值觀上的異同。
在中國傳統的體育運動中,對人的培養是受傳統文化制約的。道家主張各安天命、無為而治,追求一種自然的人格; 基於以上討論,我們可以看出,中西體育文化是沿著兩個不同的邏輯方向發展的:「中國傳統理論型體育文化的文化本質是和諧,而西方傳統法理型體育文化的文化本質是競爭」。
(2)中西方對體育活動方式手段的認識和理解的比較
中國體育文化認為人與自然是一種和諧的關系,是自然的一部分。強調整體效果和直觀感受,中國傳統體育以養生為主,尤其重「養」,強調意念的作用和內部修煉,崇文尚柔,以靜養生是其活動的特徵。
西方體育則強調運動和肌肉健美,體格健壯,注重對人體外形的稱頌,強調身體的外部運動;許多活動方式均要求大肌肉群參與,且肌肉運動劇烈;提倡對人體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等身體素質的訓練,從而提高人體的機能水平,美化人體的形象,獲得精神充實感的滿足。此外,西方體育重知行分析,細剖層究,運動方式講究力學原理,重視對人體解剖結構和生理機能的研究,提倡科學,講求規范,追求對抗和競爭,因而西方體育有科學系統的理論支撐,許多體育活動都有明確的比賽規則和嚴格的場地器材要求。
2. 西方體育文化與中國體育文化的交融過程中世界性與民族性的關系
文化的現代變遷是大勢所趨,歷史必然。任何民族的傳統體育文化因其存在環境的變遷也必然會產生其文化本體的變遷。抵制單一的文化擴張,加強各民族間的文化溝通,構建一個多元一體的世界體育文化新體系,是大多數國家利益之所在,也是人類體育文化長遠發展的重要基礎。
從文化傳播的視角,採用歷史的方法,對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和西方體育文化之間相互交流、碰撞、融合的過程進行描述和分析,是目前中西體育文化比較研究的一個重點,特別是關於體育文化發展中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關系更是這類議題范圍里的重中之重。
趨向世界性與民族性,將成為本世紀中國體育發展的主流方向,中國體育文化必將成為在當代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世界體育文化的組成部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 互為認同與影響的加速和加大已成必然之勢,外國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包括體育文化必然形成沖擊和影響;而中國體育文化也會走出國門,流向世界,參與世界體育文化建設。有些學者認為,不同文化的交融就是民族性的淡化或退出,這種認識是違背文化發展規律的。民族性與世界性恰恰是文化發展的兩極,文化的世界性趨勢越是加強,文化的民族性也就愈發明顯。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之魂歷千古而不滅,隨時代而新生。現代化建設不是傳統文化的斷裂,而是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即在延續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的當代文化的創造。文化的世界性不是文化的單一化,而是以承認文化的民族差異為前提,建構在多元與認同基礎上的宏大的文化體系。
既然以西方體育文化為主導的現代體育文化並不是世界體育文化發展的惟一模式,那麼,面向未來就成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現代化發展的價值取向。面向未來,就是要以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現在為基點,對自身精華和現代體育文化優秀成果進行創造性吸收與借鑒,特別是要立足於時代視野對兩者的不足進行自覺的反思與批判,將現在和過去已經取得的成果,作為進一步發展的台基構建一種超越現代體育文化的新型體育文化體系。
3. 西方體育文化對中國體育文化的影響
中西兩種體育文化在早期是沿著一條有利於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單一取向的道路不斷積累和發展的。整個中國傳統文化都不得不面對「西學東漸」的必然趨勢,體育文化也不例外。因而也有不少研究者將討論的話題界定為西方體育文化對中國體育文化的影響。
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等外國入侵,隨著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中華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經歷了一次空前浩劫,民族自尊心受到了空前傷害。從廣義文化角度講,中國近代的民族危機根本上就是一種文化危機,作為封建經濟與政治反映並反過來為之服務的傳統文化,已不能有效地回答和解決當時社會所面臨的問題,這就迫使傳統文化進行改革,以適應新的形式,中國傳統體育文化亦是如此。
鴉片戰爭之後, 體育文化隨著其它文化一起成為中西兩種文化猛烈碰撞的介質。在西方體育文化的強烈沖擊之下,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西方體育先是以體操為代表由軍隊到軍校,由教會學校到一般學校在全國傳播開來,中國傳統體育的「養生」有逐漸被西方體育所代替之勢。」 然而,體育文化是一種不拒絕人的文化,它具有超越國界、超地域的世界性特徵,打破了地域環境與人文壁壘的體育文化,呈現出一種新的發展勢態,即地域的、民族的體育文化將以豐富的個性,進行多元融合,相互吸納、補充為一種新的世界體育文化模式,為世人所接受。
對西方體育活動方式進行加工改造並有選擇地吸收,使歷史悠久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倡導科學的西方體育文化有機融合,讓二者的文化結構和價值結構互為補充,這樣才能滿足現代中國大眾的文化心理需要。
http://lw.crazystudy.com/html/xinwen/221839156.html
http://www.golden-book.com/booksinfo/56/569581.html
偷個懶,我就直接粘貼了,樓主最好再自己裁剪組合加改寫句子……
然後最後兩段加上對你們學校體育文化現象的分析,比如運動會,比如籃球賽等等。
❼ 體育文化
唐代作為一個具有廣闊胸懷的朝代,她所具有的文化氛圍渲染著每一個階級。唐代體育也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形式。不管是士族階級還是平民階級,唐王朝經濟的空前繁榮以及各民族大融合形成的以長安為中心的文化共榮圈又極大的刺激了唐人對體育文化的追求。經濟的繁榮、社會的安定是唐代體育文化繁榮的前提條件。
很榮幸,有這么一個機會來談談唐代體育文化。從一個時代文化的制高點出發,我經常有這樣的沖動,「是該寫點東西了!」,我想談談這一歷史時期唐人通過體育所表現的一種文化。不僅僅是對這門學問的一個總結,更多的是尋找這一時代的文化具體突破口。
與其說這一門課程為唐代體育文化史,我覺得倒不如稱其為唐代體育文化。在唐王朝經濟空前繁榮以及唐王朝以廣闊的胸懷接納各民族的文化這一歷史背景下,體育已經作為一種文化的象徵存在於唐生活的各個方面。體育不再是一單純的消遣、健身為目的的活動,作為文化形態純在並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這一種上層建築已經具有了相當成熟的的審美意識形態。比如說舞劍中表現的行為藝術,蹴鞠、游泳馬球等優美動作,很顯然人們已經叢藝術審美角度看待這種體育活動了,它一旦具有審美性,勢必會具有一種意識形態,那麼把它稱為一種文化也就不為過了,當然這是我的個人意見而已。
學習唐代體育文化這門課程,最現實的意義在於它能比較客觀的反映人民在盛世唐王朝的統治下的一種精神面目,當然這種反映與現代化多媒體的教學和老師別具匠心的授課方式有關,本文就不做討論了。再說著一種精神,這正是一種傳統文化的源泉。在當今社會,中國的一些傳統文化正在承受著外來的文化的強烈沖擊。一些青少年已經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了排斥心理,我覺得這就是改革開放以來「去中國化」的影響。理論上講現代人的精神生活,尤其是青少年的精神生活是相當豐富的,可是為什麼就不能擁有像唐人那種強大的文化洞察力呢?為什麼不能做到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之間的有機融合呢?值得深思,點到為止。
《望長安》是老師每次上課前讓我們看的一些資料片,我很喜歡,下來我去查了這個文化宣傳片,很值得每個中國人一看,特別是青少年。該片的製片人楊曉民先生曾經做客新浪視頻直播間,談到唐文化是說「以長安構建的文化稱為大東亞文化或是儒家文明,大唐文化圈,」他還說「當時的唐朝民族是非常強大的、開放的,中國是帝國的形象,那個開放的時代,可能在中國文明史上還沒經歷過」我想補充一句「到現在也沒經歷過」。的確,唐王朝的開放決定了唐朝體育文化的繁榮,唐王朝的開放在體育方面變現為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唐代體育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這種多樣性表現不僅僅在本土體育表現形式上,而且更多的是表現在對外來體育形式的吸收和同化上。記得杜甫曾經寫過一首詩,內容是表現公孫大娘劍器舞的,「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這首詩很客觀地描寫了主觀感受,可以從詩中領略到公孫大娘的那種粗曠美,眾所周知,這種粗曠美是源於胡人的一種文化。
另一方面,這種開放還具體體現在士族和人民大眾之間的一種統一以及對體育活動者性別的開放。民間的體育活動與士大夫之族的體育活動基本相同,通過對唐代體育史的考察,我們不難發現,不同的階級體育活動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活動的規模和大小。君不見,唐王朝一個標準的馬球廠是現代三個足球場的大小,不難想像,唐王朝舉行活動的盛況。例外,如上所說,唐王朝體育文化對性別的開放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狀況,在現代的西安工藝品店裡,隨處可見打馬球的唐代仕女像。還有杜甫筆下描寫的舞劍器的公孫大娘。試想一下,在唐朝一個儒家文化深厚的朝代,出現這樣的體育現象,並且人民將它完全接受而且還通過詩歌、陶瓷等藝術形式表達出來,不能不佩服唐朝文化的開放。
總的來說,唐朝以其特有的開放胸懷將體育推向一個文化的高度。這正是唐人留給我們的無限遐想空間。本著對這一門課程的了解和理解,更深一層的剖析體育文化在唐代這一歷史時期內,所呈現的一種文化形態,我想也不枉老師一片苦心授課,也算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崇高禮贊!
❽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整體特點
前段時間出現了被列為「十大科普事件」的中醫廢存之爭,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次爭論竟然是在國人之間,並非外國與中國的交鋒。很多專家表明,否定中醫是對「歷史的無知」,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國人的膚淺。
這不是一個醫學的技術性問題,而是當今中國文化多元化的產物。這不難令人想到20年代出現的那次「土洋體育」之爭,本質上講,兩個事件都是文化的問題。某種程度上說,否定中醫和中國傳統體育就是否定了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用「膚淺」來形容這些人的無知實不為過。
中國的文化思維是一個整體的方式,中國傳統思維主張從整體來分析,注重各個個體之間的協調,平衡。與西方文化恰恰相反。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東方與西方的文化自成體系,他們之間是一種對等的關系。試圖用一種文化來改造或者取代另一種文化的想法和做法都是無知的。
中國傳統體育就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悠悠五千年文明,孕育了極具意境和內涵的燦爛的凝聚了東方智慧的傳統體育文化,在當今世界體育文化的大家庭中獨樹一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哲學上講,以奧林匹克為代表的西方體育追求的是人類的可能性,即人類可以做到什麼;而東方體育文化則要說明人類的必要性,即人類應該做到什麼。西方體育主張『永無止境』,『超越極限』,『全力以赴』;而東方體育則強調『點到為止』,『適可而止』這兩方面對於人類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國體育文化憂思錄》,盧元鎮)可見,東西完全不同風格的體育文化,都是人類寶貴的財富。
眾所周知,西方的殖民擴張將其文化散布到世界,西方文化成了世界的主流文化。從工業革命開始,西方文化以其驚人的速度開始向全世界擴張。科學理性是其本質特徵,在這樣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主導下,西方的理性科學創造了燦爛的現代文明,實現了文明的歷史飛躍。
西方體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繁榮,進而推向全世界的。西方體育是西方文化的產物,以其不可抵擋的勢頭迅速滌盪和俘虜了全世界。中國也不例外,中國傳統體育在西方體育沖擊下陷入了苟延殘喘的地步,游離在文化的邊緣。
但隨著文明進一步發展,人們發現工具理性已經不符合現代文明的要求。人們開始反思關於生命的意義。從此開始尋找新的出路。今天在全世界把目光開始集中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智慧上來時,我們並沒有認真的去迎接全世界善意的目光,被國外奉為無價之寶的東西,竟被國人們隨意的糟蹋和拋卻。
這是誰的悲哀,小一點說,是中國的悲哀,大一點說,是全世界的悲哀。無論是中國醫學,還是傳統體育,在國外的發展並不比在國內差,相反,甚至遠遠超過了在國內受關注的程度。中國醫學就是典型的例子,而代表傳統體育核心的武術也不例外。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捫心自問。這看起來沒有道理的事情卻正在發生著。但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似乎又是必然的了。
首先,文明的發展需要東方智慧。
從「羊吃人」到「機器吃人」,現代西方文明的發展始終伴隨著人的異化,人淪落為了工具,成為了科學理性下的理性工具。這樣的人已經不再是完整的人,也失去了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
文明再發展,到20世紀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從此開始人們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文明的發展開始關注對個體的人文關懷。透射著東方哲學智慧的東方文化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世界的焦點。冥冥之中似乎實現了一個輪回,回歸本原才是宇宙之道。
英國羅素在其《中國的問題》一書中曾說,「中國人已經發現了一種生活方式,並且已經實踐了不少世紀,如果他能夠被全世界採用,將造福於全世界」。
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是互補的兩種各成體系的文化,地位上是對等的,人類缺少了哪一種,都將面臨沒落的命運。
第二,中國近代歷史的原因,造成了中國特殊的時代特點。
被國人隨意拋卻的東西卻被外國視為寶貝,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近代特殊的歷史背景。近百年來,國人都活在恥辱和仇恨中,一直想向世界證明著自己的強大。我們欣然接受了西方的教化,那麼充足地學會了西方的邏輯,並在這種理性邏輯之上實現了工業文明的轉變。
我們的願望是如此強烈,強烈地想站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對西方的東西,我們如飢似渴地吸收,竟忽視了那些民族的東西。
正如胡小明先生所說,我們在器物的層次上完全吸收了西方的東西,但在觀念上,卻仍然是東方的思維。我們強烈在搞與世界接軌,於是對於不符合西方思維的東西採取了置之不理或者丟棄的態度。不難看出,傳統文化遭遇夾縫生存也是一種歷史的必然了。
時代在發展,思路將變的明晰。中國傳統文化理應在中國實現繁榮,進而成為世界追逐的焦點。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很難想像一種不被本民族重視的文化能夠最終成為世界的財富。而傳統文化的復興,理應擔當起世界的責任。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只是遭遇冷遇的傳統文化中的一種。通過以上的論述不難看出,中國傳統體育在世界體育中也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奧運會是強勢體育文化,但它完全是工業文明的產物,根據文化張力理論,如果沒有一種與之相反的文化來平衡,必將走向極端。中國傳統體育是一種休閑文化,它代表了人類未來的方向。之所以說中國傳統體育應該承擔起世界的責任,是因為它迎合了時代的要求。
世界需要休閑。而中國傳統體育的精髓就是和諧,養生。這不是以競技為特徵的西方體育所能達到的,在奧運會在研究如何把人搞成超人時,我們就需要站起來說,人不能是這樣的!21世紀是休閑的世紀,怎樣休閑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當人們把目光從奧運場上轉向場外,當人們開始搜索能夠挽留自身人文精神的體育活動時,都不約而同地將東方體育視為了經典。
中國需要反思,反思現代化進程中的漏洞和缺陷。現代化固然重要,但傳統的東西又何其不重要?我們的現代化被稱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到底是怎樣的具有「中國特色」呢。「中國特色」不是陷入西方與東方夾縫中的不倫不類,而應該是依託在五千年文明之上的,具有歷史底蘊的特色。中國的體育努力追求著與世界的接軌,這固然重要,但接軌不是全盤西化,更不是忘卻傳統。如果不能認識到這一點,那麼我們的現代化之路付出的代價也太大了點,我們的傳統體育文化也陷入了虛無。
如何去實現民族與世界的接軌,這是一個問題。全盤按照西方的思維來改造傳統是愚蠢的,那樣的產物是畸形的,沒有前途的。對待傳統體育文化,應該是首先保留傳統,然後超越傳統,進而推向世界。
維系傳統,才能超越傳統,在維系的基礎上超越,才是傳統體育發展的光明大道。只有這樣,也必須這樣,傳統體育才能承擔起世界的責任。正如關於中醫廢存之爭中出現的聲音,也許傳統的東西中存在一些技術性問題,但不能因為這些就否定民族文化的精髓。需要改造,但卻不是否定。
21世紀是全新的世紀,是全世界向中國尋求答案的時代,我們能做的,就是仔細梳理和發掘我們應當引以為豪的民族遺產,給世界帶來全新的答案!
❾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特徵
第一個特點是遵循禮。「禮」是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的中心范疇和文明進化的主旋律。孔子是中國禮文化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不學禮,無以立」,把一切都納入到禮的軌道,所以體育文化活動也不例外。中國古代體育作為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如盛行於唐代的「十五柱球戲」,柱子上就分別標有「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等紅字和「傲、慢、佞、貪、濫」等黑字,木球擊中紅者為勝,擊中黑者為敗。這個小游戲過程充分表達了娛樂活動中的道德規范和價值觀念。
第二個特點是內外兼修,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主體之一的儒家文化,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修行方法,從而達到「內聖外王」的理想境界。中國古代體育由於受這種思想的影響,偏重於在修身養性、陶冶性情上下功夫,不像西方古代體育追求人體美,追求力量、速度。在中國古代的典籍中描述最多的古代體育莫過於武術和養生運動,這兩種運動都有著深層次的哲學思想、成熟的習練方法、完美的藝術形象。 注重武德,內外兼修,神形兼備歷來是習武者的第一要義。在整個武術運動的習練中無處不突顯出自強進取、自我修養、人格完善的傳統文化精神。愉悅身心、宣瀉情感、調情養志同樣是中國古代體育所具有的文化功能,民間體育和女子體育尤甚。
第三個特點是具有藝術性。比如1973年在青海省大通縣上出土了距今4500年左右的彩陶盆,陶盆內壁上繪有5人一組共三組的舞人在翩翩起舞。西周時的「禮射」,不只是單純的射箭表演和比賽,而且還按等級配有不同的音樂,這可以說既是古代的體育,又是古代的藝術。還有中國武術的發展,最初的武藝主要是在軍事戰爭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後來,當它逐漸脫離了軍事而獨立存在、自成體系時,它的藝術性也就愈來愈高。除此之外,中國古代體育中其他項目如劍舞、龍舟竟渡、鞦韆、蹴鞠、滑冰等,也都追求形式美和藝術性的表現。
第四個是中國古代體育缺乏競技性。主要表現在競技性體育項目較少和有些本來屬於競技性較強的體育項目,後來也變成了非競技性的體育項目。沒有全國性、綜合性、長期存在、形成制度的體育比賽。如田獵、武舞、鞦韆、武術、踢毽子等,沒有或很少有競技比賽,主要是表演給別人看,或人們的自我習練。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便存在以上四種特點。
❿ 東方體育文化的特徵有哪些
自古以來,人們按照地理位置,習慣性地將世界分為東方和西方.於是將文化分為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世界文化大致可分為四大體系,即漢文化體系,印度文化體系,阿拉伯和伊斯蘭文化體系和歐洲文化體系.在這四大文化體系中,除了歐洲文化體系之外,其他三大文化體系都在世界的東方(中國,日本,印度,越南等國家和地區).並植根於本民族,
本地區土壤之中,從而世界體育文化也形成了形態相對穩定的,各具特色的東方體育文化和西方體育文化.
(一)東方體育文化特徵
1. 在體育性狀上
無論是印度的瑜伽,還是中國的養生術和太極拳,都鮮明地體現了東方體育文化講究"整體","平衡","統一"的特徵.
2. 在體育價值觀上
表現為內向性,封閉性,體現出較強的"民族本位論",並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體育的競爭性.如以農耕文明為背景的中國體育文化,根源於農業文明中成長起來的儒家文化,主張修身養性,重節制,求持中.
3. 在體育形態,內容,手段上
表現為強調整體效果和直觀感受,意念和內部修煉等,極其強烈地體現出東方文化的哲理和民族特徵.如太極拳強調的剛柔相濟,不偏不倚,並在長期的民族文化的熏陶下演化成技擊,健身,娛樂,觀賞於一體的運動.
4. 在競技觀方面
強調道德對於人生和社會的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地潛移默化地抑制了人的陽剛之氣和競爭意識,淡化了習慣上意識的運動色彩,對運動效果的衡量方面主要體現在人格的高低和修養的深淺上.
(二)西方體育文化特徵
1. 在體育性狀上
西方文化在早期受到資本主義商品經濟與自由競爭的影響下,強調個人進取和利益,體現出追求冒險,激進等特徵.
2. 在體育價值觀上
表現出外在統一和自由競爭以及強,勇,險的特徵,體現出了"人本主義".如西方人通常把健美和肌肉發達視為崇拜的偶像,古希臘人追求的人體藝術和人體雕塑,是西方體育追求完美人體的重要標志.
3. 在體育形態,內容和手段方面
表現為注重個人外形鍛煉,通過身體外部運動,達到身體健美,並創造了許多身體練習的手段.如健美運動中對身體各部位進行鍛煉,以促進身體發展,達到人體美化,並獲得精神上的快感.
4. 在競技觀方面
在軍事體育文化的影響下,以取勝為目標,提倡競爭,追求在對抗中取勝,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東,西方體育文化的發展趨勢
各個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塑造了各有不同特徵群體的體育文化,並植根於民族的土壤之中,推動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許多歷史資料表明,東方體育文化具有極其悠久的歷史和深刻豐富的內涵,但生產力低下和在東方文化的影響下,在很長一個時期內發展十分緩慢.而西方體育文化在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的影響下,發展十分迅速.特別是隨著文化全球化的到來,這種原來互相隔絕的民族體育正在相互交流中也促使東,西方體育文化逐漸互相滲透,互相借用,乃至互相認同.
例如人們對於運動員在奧運會上服用興奮劑等丑惡現象的日益增多,卻又感到這些困惑無法解決的時候,引起了對東方體育文化中倡導的道德方式,文明行為等熱情的關注.
東,西方體育文化的相互滲透和認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 在體育文化思想上的認同
孔子在仁學中指出:"己欲立而立,己欲達而達人."孔子認為,教育學先要倡導平等相待和注重自身修煉的理念,這和現代體育思想提倡的體育道德,公平競爭,平等參與精神是一致的.這種中國傳統體育文化中具有的誠實無欺,修身養性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深得體育界的廣泛認同. 美國前總統里根曾對孔子學說進行高度評價:"孔子崇尚的行誼與偉大的倫理思想不僅影響他的國人,也影響了全人類,孔子學說世代相傳,提示了全人類豐富的做人處世原則".可見,東方體育文化越來越被西方有識人士所關注.
2. 在體育文化內容方面的認同
體育文化內容的認同,不僅表現在形式上,而且還表現在內涵方面.中國武術是在總結人類勞動,生活技術,技能中分解,綜合提煉出來的,他所蘊涵的技擊意識,健身,觀賞價值不僅在國內長盛不衰,而且已經逐步被西方人所接受.一些中國的武打明星(李小龍,李連傑,成龍等)能夠在美國好萊塢站穩腳跟,也與此有關.同時,具有西方的實用主義文化特徵的拳擊運動,也逐步在東方展開.
另外,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英國的足球博彩活動也已經在全世界日益展開.目前,國際足球彩票聯合會已經擁有60個國家的102個會員,已有37個國家發行各種形式的足球彩票等等.由此可見,隨著體育的全球化,東,西方體育文化必然會在逐漸認同中互相借用,文化"借用"越多,將進一步促進東,西方體育文化向一種新型的體育文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