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可以融入公益活動的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不盡包括文學藝術,還有民間手工藝等。比如在社區活動中心可回以設立長期的古詩誦讀答活動,中國傳統樂器普及性的學習與培訓,民族手工藝展覽展示及培訓等。
單純依靠學校的計劃性教育,對於弘揚傳統文化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更多的人已經離開義務教育年紀,需要發揮社會力量來提供機會。
Ⅱ 如何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校園文化建設
把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可以這樣做:
定期在校內開展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電影或微視頻欣賞等活動。
在校園中修建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建築物或者名人牆,書寫他們的語句。
在校園中張貼中國傳統文化的剪貼畫、卡通版文字等知識。
拓展資料: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對於上小學的孩子們來說,也具有獨特的意義,可以在他們的開蒙時期得到啟發和渲染精神。
Ⅲ 你如何認識傳統文化與體育之間的關系請舉例說明。
古今通貫,融會貫通;萬物皆因,文化最強;有文之前,必先有武;強身健體,御敵於外!
Ⅳ 如何通過體育教學弘揚與繼承我國的民族傳統文化精神
新課標中倡導對民族民間傳統體育資源的開發與引入,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體體現。學校是文化傳播的重要基地。充分發揮學校載體之優勢,可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為中華民族振興,為人類文明做出更大貢獻。體育新課程標准中強調要重視培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積極挖掘有益的民間體育項目及游戲,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十六大報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時代發展的永恆主題」。《2001-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指出,我們要「倡導民族傳統體育,開發民族體育資源,做好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廣工作。」中國傳統的民族民間體育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遺產中一顆絢麗璀璨的明珠,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是我國社會和體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民族性與世界性相結合,民間性與時代性相結合是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特徵。綜觀世界各國體育教學,無一不把本國民族民間的優秀體育活動項目作為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加以繼承和弘揚。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傳統,許多優秀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既有利於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又簡便易行,特別受到孩子們的喜愛。我們要繼承與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體育文化,讓其煥發出時代的光芒。民族、民間傳統體育資源的開發,有助於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課程。課程資源需要教師去整合、去開發、去利用,教師應當學會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教師還應該成為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資源,在社會的大環境里學習和探索。我認為通過開發和利用一些地域性民族民間體育項目,開展傳統體育教學活動,既可以展現不同民族的個性風貌,又有利於學生了解「本土體育文化」,參與民間體育活動,鍛煉身體,陶冶情操,培養學生重視民族傳統文化的意識,進而可為傳承和弘揚我國優秀的民族民間體育文化精神。開發和利用這些項目,既具特色,又具有獨創性,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
(一)民族民間傳統體育引入體育課中可成為教學的有益補充
在傳統體育教學中,始終以運動水平為中心,並形成了一系列的運動競技性的教學與管理。教師以傳授運動技術為己任,班級以運動競賽成績論高低,學校以運動會成績為標准,這種思想體系和觀念在學校體育界沿襲了幾十年,造成學校體育教學內容體系的陳舊單調。多彩的教學內容培養了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與愛好,形成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的意識。很多民族體育項目有很好的基礎,也很適合目前體育教學的實際條件。
(二)饒有情趣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使體育課更富有生機
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的種類繁多,形式多樣,主要以嬉戲娛樂、競賽為主並結合節慶習俗,構成了一種寓意深刻的、獨特的文化表達方式,在文化傳遞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把在民間長期流傳並受兒童少年喜歡的滾鐵環、跳皮筋、踢鍵子、拔河、抽陀螺、跳竹竿舞、少年拳等項目引入體育課堂,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又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團結,是學生走向社會、走進生活的極好途徑之一。
在一師附小還開展了「滾鐵環」這項運動,它是滿族的一種民間游戲活動,深受學生的喜愛,集運動和娛樂為一體,不受場地、器材及人數的限制,易於開展。鐵環的玩法多種多樣,可根據它的特性,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創新能力,開發其多種玩法,如丟回縮圈、滾鐵環接力、丟圈套物、鐵環操等。開展此項目活動,游戲性和競爭性較強,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發展學生速度、靈敏、協調等體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均有良好的效果。現在所有的同學都愛上生動活潑的體育課。體育課大大地活躍了校園的體育氣氛,每到課余活動時間,校園里就熱鬧起來。這是集趣味性、娛樂性於一體的體育活動,井井有條地在校園里展開著。
(三)建立完善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課程體系
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教學形式和教學環節都是相互促進,相互聯系,而不是獨立存在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學科應該是一種主體性教育。學科創新教育努力塑造智商與情商和諧共融、完善健全的理想化人格,強調人格發展的特異性、民族民間傳統體育學科培養目標的創新是高層次的素質教育。武術領域很是廣泛,它的培養目標也很是宏觀,在課時安排上時間較少,教材內容也很少,課程設置十分單調,這與培養學生的目標有一定的差距。通過實踐學生們對武術還是很感興趣的,學習的願望是高漲的,如若適當的增加一些課時,這對發揚武術的精神是有積極促進作用的。
(四)加強學術隊伍及教師隊伍的建設
學術隊伍建設是學科建設的關鍵。民族傳統體育學科建設應該採取各種優惠政策,積極吸納人文社科及各種其他學科的人才進入學術隊伍,這是民族傳統體育學科未來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隨著體育人才素質的不斷提高和體育學術問題進入高校人文社科人才的視野,民族傳統體育學科繁榮發展的日子也就不會久遠。
研究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學科研究方向單一、研究方法不合理是制約民族傳統體育學科水平與質量的重要因素。從學科研究方向看,對於一些新的科學研究方法理解不透,運用不熟。沒有站在歷史的高度,用文化學等相對成熟的方法論對各民族傳統體育歷史與現實形態進行比較,因而難以得出符合歷史國際化的研究成果,限制了學科建設對人才培養、知識創新和社會服務功能的發揮。
教師素質的提高也是更好開展民族民間體育活動的基礎,教師的理念要超前,要敢於挑戰與創新。教師起著引領的作用、傳播知識文化的作用,教師的能力強了,我們的教育才更加的光輝燦爛。
(五)在開發和利用傳承民族民間體育項目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必須符合新課程的理念,應考慮到學生的興趣、生活經驗、情感態度、知識需求、可接受性、實用性和價值觀及培養目標等方面的因素。
2.必須根據學校的地域特點、環境條件、學生情況等進行選擇和應用。
3.必須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對不適宜在少年兒童中開展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要進行改造,創建新的民族民間體育活動,以適應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
4.必須教育學生遵守民族民間風俗習慣與加強安全教育。
總之,隨著體育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進行,對體育教師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賦予了新的內涵。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這一體育文化,歷盡滄桑,經久不衰,推動了我國數千年體育文化的發展。盡管時代發生了變化,但蘊藏在其深層的民族文化精神仍然影響著人們今天的思想和觀念,其體育方式仍為各民族人民所採用。如果運用人類學來加以研究,在強有力的理論指導下開發這個蘊藏量巨大的體育資源,可以為中華民族體育全面走向世界,促進國際體育文化的大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Ⅳ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
中華傳統體育項目除武術、摔跤、舞獅、射箭、棋術、龍舟、空竹、馬球、捶丸外,還有蹴鞠。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築球」、「踢圓」等,「蹴」即用腳踢,「鞠」系皮製的球,「蹴鞠」就是用腳踢球,它是中國一項古老的體育運動,有直接對抗、間接對抗和白打三種形式。
蹴鞠一詞,最早載於《史記蘇秦列傳》。早在戰國時期中國民間就流行娛樂性的蹴鞠游戲,而從漢代開始又成為兵家練兵之法,宋代又出現了蹴鞠組織與蹴鞠藝人,清代開始流行冰上蹙鞠。
漢代的時候,蹴鞠的玩法和現代很像,只不過那時候一邊不止一個球門,而是六個。方形的球場上,六個小小的球室,呈半月形,向地里凹進去。每個球室前都有一個人守著,剩下的人在賽場中活動。
唐代時,地下的球室變成了地上的球門,分雙球門和單球門。雙球門在東西兩側各一個,比較接近現代足球。除此之外,還有不射門的玩法,叫做「白打」:兩個球隊分別派出球員,做出顛球表演。
(5)傳統文化融入體育活動擴展閱讀:
宋朝蹴鞠,有兩種玩法。一種是「白打」,另一種是「築球」。
1、白打:不設球門,兩個球隊分別派出相同數量的球員(一人至十人)在場中輪流進行表演,用頭、肩、背、膝、腳等身體部位頂球(不允許用手),在保持球不落地的同時,完成各種高難度動作。裁判將分別對參賽者打分,得分高者勝。強調的是技巧性與觀賞性。
2、築球:則更強調對抗性。在球場中間豎起一個大球門,高約三丈,寬約一丈,以綵帶結網,只留出一個尺許見方的網眼,叫做「風流眼」。
比賽雙方分別派出十二人(有些規則中,可分別派出十六人),分著不同顏色的球衣立於球門兩邊,組成「左右軍」對壘。左軍與右軍均設「球頭」「蹺球」「正挾」「頭挾」「左竿網」「右竿網」「散立」等角色,進行競賽,得分高的隊伍獲勝。
Ⅵ 中國傳統文化對休閑體育文化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特點是:在人與自然的關繫上重視人與自然的統一,在人與人的關繫上人與人的和諧。中國哲學向來不認為人與自然是敵對的關系,而認為人與自然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人與人之間更應互助合作。中國體育文化產生與發展的經濟基礎是「以農立國」的農業經濟,這種自給自足的自然農業經濟決定了中國體育文化具有很大的封閉性和內向性,其思想核心是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追求天人合一、順應自然的發展。
Ⅶ 淺談如何將傳統文化與小學體育教學相結合
體育教抄學中,應該創造性地開展學習,寓教於樂的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學生可以通過身邊的人、事、物,激發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比如在上體育郊遊課的時候,競賽背誦有關祖國河山的詩歌。在每節上體育前,讓學生齊讀一句有關理想的名人名言,溫故而知新。要求他們選擇一句作為座右銘,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小學生的可塑性很強,要在比賽中滲透記誦古詩文,這樣才能讓他們有一個比較扎實的國學基礎。同時,要指出的是,中華傳統文化不是遙遠的記憶,而是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智慧永遠是沒有時代性的,這應該是從教師到學生都應該明確的觀念。要選擇學生喜聞樂見而具基礎性根源性的教學內容,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創造性地開展傳統文化的教育,讓傳統文化就像我們的朋友,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