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體育生課 > 體育文化的產生與發展

體育文化的產生與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13 19:33:30

① 體育法的產生與發展

體育是社會發展與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標志,體育事業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為了發展體育事業,增強人民體質,提高體育運動水平,促進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該法於1995年10月1日實施。 體育法的頒布實施,結束了我國體育戰線無部門基本法可依的歷史,加快了配套體育立法步伐,促進了體育行政部門的職能轉變,增強了體育行政部門依法行政、以法治體的能力;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體現體育改革成果,促進體育事業發展的體育法規體系的框架正在形成;體育法制工作隊伍逐步建立;體育執法監督檢查工作開始起步。 ------------------------------------------------------------------------------------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按照憲法和法律對體育工作的要求,堅持體育發展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按照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方針,堅持不懈、堅定不移地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和奧運爭光計劃,不斷提高全民族的身體素質,不斷提高我國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 在新的歷史時期,體育發展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著艱巨的任務和嚴峻的挑戰。我們既面對前所未有的社會需求和推動力,也面對更加錯綜復雜的矛盾和問題。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提高執政能力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不斷提高執政能力要求我們做到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要求我們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環境,面對體育社會化、利益多元化、關系復雜化的現實狀況,努力轉變觀念,注重製度創新,學會運用法律手段,從容應對挑戰,化解矛盾,深化改革,促進發展。我們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增強服務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切實加強對體育法制工作的領導,加強體育法制機構和隊伍建設,繼續深入持久地開展體育法制宣傳教育,不斷加強體育法規體系建設,健全體育執法機制,全面加快體育法制建設的進程。 ----------------------------------------------------------------------------------------------------- 體育法的起源,在中國和西方是十分相似但前後相差幾百年乃至上千年的。言其起源相似,是因為他們都是在體育超越了其作為單個個人強身健體而不具備社會交互性的階段,從而作為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對話方式而存在時候,體育才產生了對法律的渴望,體育法才有了產生的可能。在中國,這一個對體育法的孕育階段相當漫長,幾乎從炎黃子孫誕生一直延續到了清末,而在西方,這個過程相對是如此短暫,以至於在古希臘時期,他們便召開了古代奧運會,可以斷言,即使古希臘人不將約束其體育行為的一系列規則稱為體育法,但體育法(雛形)在那時至少在古奧運會上已經確實的發生了作用。這是體育自身發展規律決定的。因為如果人們只是把體育作為個體強身健體的私人活動,而沒有進行體育交流,對話,法律的觸須是滲透不了體育的,因為法律調整個人打噴嚏、睡覺等這樣的行為,無異於荒謬。不過,在極端專制的社會,如果允許法律調整人的思想,比如在中國古代秦朝,宰相李斯正是因此而導演了」焚書坑儒」,我們也不排除政府用法律控制人的單純個人行為,比如西方黑暗的中世紀,基督教將身體視為靈魂的監獄,他們極端仇視身體運動。那麼,這種壓榨式的調整所用的規范是不是體育法呢?不是。首先,他們運用那些規范的目標不是發揚體育精神,發展體育運動,恰恰相反,他們是要扼殺體育本身。其次,他們所運用的那些規范根本不是專門為體育而來的,而是為了統治的需要,扼殺體育充其量只是一項副產品。最後,他們所用的規范,有些連法都算不上,而僅僅是專制手段,更談不上體育法。雖然,早在幾千年前,就有人倡導「惡法辦法」,但是,作為專門的體育法,因為體育自身的中立性、普通性特點,調整它的法只能是非惡法。這種對體育的扼殺規范,在中國是先於體育法幾千年而出現的,在西方則是後於體育法許多年而產生的,區別也就在這時間的先後而已。 在西方,體育法起源於古希臘時期,更確切的說,肇始於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那個時候,各個城邦參加奧運會的一系列規矩,構成了體育法最初的雛形。不過,這還只是現代國際體育法的雛形,至於國內體育法,是不是起始於古希臘各城邦也制定或認可了相應的國內體育法。可以肯定的是,自從現代奧運主義殷實進行系列游說。各國政府將奧運會經費列入計劃時起,國內體育法在西方已經成熟了許多,甚至可以說即將「成年」了。但作為體育法的精神,民主、平等、獨立、自主等因素自希臘城邦制建立起就已經存在,並逐步走向完善與成熟。直到今天,各國相繼頒布體育法,體育法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突飛猛進的歷史期。 ------------------------------------------------------------------------------------------- 1912年9月民國政府教育頒布〈壬子學制〉,之後又陸續頒布了有關學校的幾種法令,連同之前頒布的《普通教育暫行辦法》,《普通教育暫行課程標准》一起,於1913年合並稱為《壬子 丑學制》。其中對體育學生按年級高低分別規定,小學教育,要求「以留意兒童身心之發育,培養國民道德之基礎,並授以生活必須之技能為宗旨。」小學學制分為初等小學4年,高等小學3年,初等小學7門課中,有一門是體操課。中學教育的要旨:「在使身體各部平均發育,強健體質,活潑精神兼養成守紀律尚協同之習慣。」中學學制4年,13門課中有一門是體操課。高等師范學校開設普通體操。游戲及兵士體操。大學不開體操課。從其法律性質上講,《壬子 丑學制》系統屬於一個行政規章體系,因為它的創制主體是民國政府的教育部。接著,《壬戌學制》系統一度沖擊了學校體育制度。辛亥革命以後,在繼續軍民教育的同時,中華大地上曾一度出現了復古的封建教育思想的泛濫,體現在體育方面,就是當時的「國粹體育」。比如,當時的安福系軍閥馬良編了一套「中華新武術」,稱為「我國之國粹」,受到軍閥和「國粹派「的大力支持。在當時提倡武和全國民教育的形勢下,客觀上不可能不促進武術在學校的發展。當時,美國實用主義思想傳入中國,對中國學校體育產生巨大影響,成為中國自然主義體育學派的理論基礎,不過,它也存在一些缺陷:過分強調自然、民主與自由,體育教材的目的性不明確,過分貶低體操的價值等。由於美國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國的體育制度(由過去抄襲日本轉為效仿美國)歷經沖擊後有了新的凝固——1922年11月1日頒布《壬戌學制》,把「體操科」改為「體育科」,廢除兵操,將體育科內容設置為:田徑、體操、球類和游戲等。然後,《戌辰學制》。隨之公布了一系列關於學校體育的法令:1929年的《大學組織法》、《專科學校法》;1932年《小學校法》、《職業學校法》;這些法令中對學校體育都有原則規定。這個時期,形式意義上的體育法初具雛形。最後,日偽統治時期,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青少年實行奴化,強迫他們實施體育與軍事結合的奴化訓練。體育被日帝國主義作為實施「協和文化」的工具,在中國各級學校中強迫推行,同時,頒布了《滿洲國學校體練科教授要目》,規定了體育課的授課時數、授課要領和教材內容。其中授課時數規定了國民各類學校,包括女子國民高等學校和師范學校每周體育課的學時;授課要領強調了體練科的宗旨和體練科和教授方針,重點在強調認真傳授日本武道技術和武道精神;教材內容十分重視以軍事教練中的基本動作和徒手操及器械體操中的單杠、跳箱、

② 試述體育文化與社會發展

體育文化,是一切體育現象和體育生活中展現出來的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就是說,人們在體育生活和體育實踐過程中,為謀求身心健康發展,通過競技性、娛樂性、教育性等手段,以身體形態變化和動作技能所表現出來的具有運動屬性的文化。從中可以看出體育文化反映了以下特徵:
一、體育文化總是與人的體育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
二、反映本民族的、傳統的體育特徵,這些傳統的體育文化規范著本民
族的體育行為,也影響著人們不同的體育價值觀念。
三、體育文化又總是和一個地域或民族的社會文明、物質文明以及自身的發展產生具有互動發展的關系。
例如,南方人由於靈巧而善於技巧性運動,而北方人由於體力充沛而善於摔跤、馬術;南方人由於身體單薄而需要比北方人更多的相互協作,因此在體育運動中表現為集體項目的傾向,北方人由於個高力大及性格上的特徵,表現了較多的個性化項目的屬性等。
四、從科學分類看,體育文化是一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的綜合性科學;從文化學角度看,體育文化是人類整體文化系統中的一個分支,但是體育文化有著它特有的個性,它的產生和發展有著自身的變化規律,因此它具有獨立性的一面。
體育文化的價值
現代體育教育和世界教育發展潮流是一致的。一百多年來,不但極大地豐富了體育文化,提高了體育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價值,而且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完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奧林匹克運動文化的價值
現代奧運會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上無與倫比的最廣泛的社會文化現象。現代奧運會精神文化的設計,是對古代奧運會的簡單繼承和發展。古希臘的競技運動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和尊重。競技場上的優勝者不僅受到橄欖桂冠、棕櫚花環和塑像等獎勵,更重要的是他們像英雄一樣受到故鄉人民的崇拜,為他們舉行盛大慶典。
奧林匹克的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強」,它激勵青年人奮發向上、超越自我,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運動員們勇於克服各種艱難險阻,付出辛勤的汗水去爭取勝利的意志和品質對所有人都是一種啟迪。
奧林匹克精神是:互相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
奧林匹克最終目的是:為建立一個和平美好的世界做出貢獻。
現代奧運會的五環設計要比20世紀二三十年代由推進了一大步。體育文化的任務由感性深入到理性,從形體美深入到心靈美。體育文化的理性任務要求鍛煉者在身體健美、均衡和體態端正的基礎上達到意志品質高尚、身心盡善盡美的境地,並與藝術相結合。這種深入的心靈美,是一種更高層次的體育文化的理性價值。

③ 什麼是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育文化產生和發展的基礎

菜園的路過

④ 體育學的起源與發展

體育賽事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形成和演進的。在人類歷史長河中,體育賽事的內容、形式、功能以及組織運營方式等都經歷了持續不斷的演化,大致經歷了以下四個發展階段。

一、體育賽事的起源

人類的體育活動起源很早,最早的形式應該是自發的、出於生存本能需要的一種身體行為(如獵獵)。歷史記錄與考古發現的材料表明,早在公元前2700年,中國就有了徒手武術。埃及、亞述與克里特島等地也出現了弓箭、跳遠與球類運動。

早期的人類體育運動往往缺乏獨立意義,通常是作為宗教儀式的一部分而具有濃重的神秘色彩。其意義經常被提升到「符號」和「精神」層面。當代規模與影響力最大的人類體育盛會—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便是在古希臘人的宗教祭祀活動基礎上演變而來的。信奉多神教的古希臘人,每逢重大祭祀日就會以唱歌、跳舞和體育競技等方式作為祭祀活動來表達對諸神的敬意。其中,最為隆重的就是對眾神之首——宙斯的祭祀。古代奧運會就直接源於這一重大宗教活動。渴望和平的古希臘各城邦之間約定,在奧運會舉辦期間能夠以神的名義進行休戰以達到短暫的和平和災難的減少。從此,對和平的追求就成為奧運會一個永恆的主題和精神內核。在奧運會發源地的古希臘,人們的體育運動觀與實踐對人類的體育活動與賽事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體育運動在這里不僅普遍受到重視,甚至被視為是一種崇高的活動。古希臘詩人荷馬的《伊利亞特》(公元前8世紀)中就曾記述阿奇里斯為了紀念在戰爭中死去的朋友巴托勒特別舉行了一場體育競賽,這是目前為止有關運動比賽最早的記載①。

二、體育賽事的萌芽——體育游戲

體育運動競賽項目最早是以「游戲」的形式出現的,具有從宗教意義上的「神聖」活動向世俗意義上的娛樂活動過渡的性質。如現代足球最早起源於我國漢代「跳鞠」游戲。現代籃球運動則是由美國體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於1891年發明的。當時由於冬季人們缺乏室內球類運動,奈史密斯便從工人和兒童用足球向桃子框中投球的游戲中得到啟發,設計將兩只桃籃分別釘在健身房內兩端看台的欄桿上,籃口水平向上,距地面約10英尺,以足球為比賽工具向籃內投挪足球,入籃即得1分,按得分多少來定勝負。因為這項游戲最初使用的是桃籃和球,故名「籃球」②。

三、體育比賽的傳統形式——體育競賽

以「游戲」形式出現的體育競賽活動為體育賽事的進一步演進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育競技性質的運動相比游戲形式的運動的一個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運動內容更完整、規范

和系統,並有了相應的嚴格評判規則。從概念上來看,體育競賽是在規則的統一規定下,採用公平合理的競賽方法,運用人體的體能、智慧及所掌握的技戰術能力,按特定的形式進行的競技活動過程。

在體育競爭活動發展的早期,賽事組織舉辦方與參與者只關注活動內容本身及其結果。

傳統的體育賽事由「參賽活動人群(包括運動員、裁判人員與組織管理人員)」競賽的空間(比賽場地)與物質條件」以及「組織管理」三個子系統構成。賽事組織者對體育競技活動范圍以外的經濟、社會、文化乃至科技等環境並不關注。這一方面受傳統社會生產力發展低下以及物質與精神生活貧乏的社會環境制約,也與體育賽事本身的影響力難以「溢出」競賽范圍有直接關系。

四、現代體育賽事及其發展特徵

無論是在世俗意義上的娛樂活動發展演變而來,還是在宗教意義上的敬神與祭祀活動基礎上形成,傳統體育賽事一個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它的「非功利性」或「公共」性。這可以是在一個社區尺度,也可以是在地區、全國甚至全球(如1984年以前的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尺度。公共部門主導成為賽事舉辦與組織管理的唯一形式。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社會文化、政治和科技等元素均已介入體育賽事的發展演變,體育競賽活動過程變得復雜起來,其內涵和外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表現出「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兩個發展向度,而且社會活動中的休閑娛樂類賽事也被納入體育賽事發展的內容。

1.體育賽事的「節慶化」(Festivalization)

⑤ 試述西方體育概念的形成與發展

體育--身體的教育

體育雖然有悠久的歷史,然而「體育」一詞卻出現得較晚。在體育一詞出現前,世界各國對體育這一活動過程的稱謂都不相同。

⑥ 體育文化產生的根本動力

體育文化是在內、外動力系統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把握和運用有利的時機和條件,合理有效地綜合利用體育文化形成的各種動力,規範文化內容,突出文化特色,強調學術發展,強化實踐過程,能更好地促進體育文化的形成和可持續發展

體育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也是內外兩種動力共同作用的結果,不可避免地存在兩種動力系統。外部動力系統為內部動力系統發生作用提供條件和保證,可以刺激內部動力系統發生作用,而內部動力系統是最根本的系統組合,是新文化萌芽、形成、發展、變化的根本動力。研究新文化形成的動力系統,目的是明確內外兩種動力的作用,抓住主要的動力系統,多快好省地刺激。內部動力系統發生作用,為新的文化成長提供良好的時機和最佳環境,促進新的文化形成和發展。外因是事物形成和發展的外部條件,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動力 。

在新的文化創建和發展中,成熟的環境是良好的外部動力,它為新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諸多便利的條件。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和學科理論的發展都促使著新文化的創建和成長。特別是體育學發展的今天,體育與各門學科文化高度的交叉融合,應更好地運用環境機制來促使本學科文化內部的分化和發展。社會文化環境是造就體育文化發展的重要外部動力。體育學被列為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學科以來,我國體育社會科學獲得了空前的發展。社會文化環境涉及社會政治、思想意識、道德觀念、價值理念、人文品質等方面。現代社會飛速發展,不斷促進人的觀念和精神進行變革,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又反過來推動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和促進人們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提高。體育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適宜的環境中,體育文化必然發展,特別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它不僅可以防止和多元文化共同發展所導致的外來文化的不健康部分的侵入,還可以使人們增強對新文化的比較鑒賞能力,增強對本土優秀體育文化走向世界的信心。

在新文化的創建和發展中,外部是環境機制的作用力,內部是內在動力結構。內在動力結構是文化發展的根本動因。正是內在動力結構系統各部分的優化組合、動力互動和序列進化,有效地促進了當代新文化的成群崛起。

濃厚的體育科學學術氛圍是體育文化產生的重要動力。在公平民主的學術氛圍中提倡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為新思想、新觀點的產生、發展、成長、成熟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各種方式的學術交流日益頻繁,激勵科學研究工作者勇敢果斷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密切了他們之間和學科間的觀點互通與合作,從而開闊了思路和見解,進一步促進了學科概念、原理、方法的移植和跨學科的研究。同時,這種公平自由的學術氛圍也激勵著全社會的科學研究工作者加入到體育文化創建的隊伍中來,進而形成了一股強大的聚合力,推動體育新文化的產生、發展和壯大。

⑦ 體育的發展歷程

體育一詞雖然被譯作Physical ecation、Sport、Sports,但是體育一詞卻不是譯自於英文,而是來自於日文,是直接借用日文中的「體育」一詞。不過,日本在Physical ecation一詞的翻譯上並不是一步到位譯作「體育」的,而是經歷了從譯作「身體(之)教育」、「體教」、「身教」到譯作「體育」的日文化過程,這一過程是在19世紀70年代完成的。
體育雖然有悠久的歷史,但是「體育」一詞卻出現得較晚。因為在「體育」一詞出現前,世界各國對體育這一活動過程的稱謂都不相同。
在古希臘,游戲、角力、體操等曾被列為教育內容。在17~18世紀中,西方的教育中也加進了打獵、游泳、爬山、賽跑、跳躍等項活動, 只是尚無統一的名稱。18世紀末,德國的J.C.F.古茨穆茨曾把這些活動分類、綜合 ,統稱為「體操」。進入19世紀,一方面是德國形成了新的體操體系,並廣泛傳播於歐美各國;另一方面是相繼出現了多種新的運動項目。在學校也逐漸開展了超出原來體操范圍的更多的運動項目,建立起「體育是以身體活動為手段的教育」這一新概念。於是,在相當的一段時間里,「體操」和「體育」兩個詞並存,相互混用,比較混亂,直到20世紀初才逐漸在世界范圍內統一稱為「體育」。
中國體育歷史悠久,但「體育」卻是一個外來詞。它最早見於20世紀初的清末,當時,我國有大批留學生東渡去日本求學,僅1901年至1906年間,就有13000多人。其中,學體育的就有很多。回國後,他們將「體育」一詞引進到中國。
在中國,「體育」這個詞最早見於1904年,在湖北幼稚園開辦章程中提到對幼兒進行全面教育時說:「保全身體之健旺,體育發達基地。」在1905年《湖南蒙養院教課說略》上也提到:「體育功夫,體操發達其表,樂歌發達其里。」
在中國,最早創辦的體育團體是1906年上海的「滬西士商體育會」。1907年我國著名女革命家秋瑾在紹興也創辦了體育會。同年,清皇朝學部的奏摺中也開始有「體育」這個詞。辛亥革命以後,「體育」一詞就逐漸運用開來。
1762年,盧梭在法國出版了《愛彌爾》一書。他使用「體育」一詞來描述對愛彌爾進行身體的養護、培養和訓練等身體教育過程。由於這本書激烈地批判了當時的教會教育,而在世界引起很大反響,因此「體育」一詞同時也在世界各國流傳開來。從這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體育」一詞的最初產生是起自於「教育」一詞,它最早的含意是指教育體系中的一個專門領域。到19世紀,世界上教育發達國家都普遍使用了「體育」一詞。而我國由於閉關自守,直到19世紀中葉,德國和瑞典的體操傳入中國,隨後清政府在興辦的「洋學堂」 中設置了「體操課」。1902年左右,一些在日本留學的學生從日本傳來了「體育」這一術語。隨著西方文化不斷湧入我國,學校體育的內容也從單一的體操向多元化發展,課堂上出現了籃球、田徑、足球等。許多有識之士提出不能把學校體育課稱體操課了,必須理清概念層次。1923年,在《中小學課程綱要草案》中,正式把「體操課」改為「體育課」。
從此「體育」一詞成了標記學校中身體教育的專門術語。
「體育」一詞在含義上也有一個演化過程。它剛傳入我國時,是指身體的教育,作為教育的一部分出現的,是一種與維持和發展身體的各種活動有關聯的一種教育過程,與國際上理解的「體育」(Physical ecation)是一致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其目的和內容都大大超出了原來「體育」的范疇,體育的概念也出現了「廣義」與「狹義」解釋。當用於廣義時,一般是指體育運動,其中包括了體育教育、競技運動和身體鍛煉三個方面;用於狹義時,一般是指體育教育。不少學者對「體育」的概 念提出了一些解釋,但比較趨於一致的解釋為:「體育是以身體活動為媒介,以謀求個體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為直接目的,並以培養完善的社會公民為終極目標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或教育過程」。體育的這一定義既說明了它的本質屬性,又指出了它的歸屬范疇,同時也把自身從與其鄰近或相似的社會現象中區別出來。但是,體育的概念並非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對體育的認識也將有所發展。 根據文物和建築等歷史證據表明,中國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便已開始進行體育運動。體操在中國古代時期是十分流行的項目。為法老修築的紀念碑可以看出,包括游泳、垂釣等體育運動已經在上千年前的古埃及發展起來並建立了體育規則。在埃及開展的其他體育項目還包括投擲標槍、跳高和摔角。古代波斯的體育運動包括傳統伊朗武術項目英雄體育,它同打仗技巧有著密切聯系。同樣起源於古代波斯的運動項目還包括馬球和馬上長矛比武。
有大量的體育運動項目自古希臘時期並以產生,古代希臘時期的軍事文化和體育運動的發展相互影響。體育對於古希臘人影響深刻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他們創立了奧林匹克運動會,每隔四年在伯羅奔尼撒一個叫做奧林匹亞的小村莊舉行。
體育運動自古代奧運會時期發展至今,其組織性和相關規則不斷得到加強。工業化使得在發達及發展中國家的居民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這讓他們可以參加並觀看觀賞性體育運動,體育運動曾參與人數增加,傳播更為普遍。隨著大眾媒體和全球聯系的加強,這一趨勢更加明顯。體育運動專業化成為主流,體育運動更加流行,體育迷們通過廣播、電視、互聯網追逐職業運動員,同時他們也自己參與業余的體育運動,從中得到鍛煉和娛樂。 伴隨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體育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愈發突出。2010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0〕22號),該意見從國家政策層面肯定了體育產業在社會經濟中的重要作用,明確了體育產業發展的基本方針、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指導意見》的出台標志著體育產業開始向國家主導、各部門和全社會聯合推動發展的方式轉變。《指導意見》出台後,地方性體育產業政策陸續出台,體育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的設立以及體育企業各項金融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將有效推動我國地方體育產業的發展。
2011年國家體育總局印發《體育產業「十二五」規劃》,這是我國體育產業的首個五年規劃,該規劃細化了體育產業在「十二五」期間的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及主要措施。該規劃首次明確提出了體育產業發展的量化指標,「十二五」體育產業增加值以平均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長,到「十二五」末期,體育產業增加值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0.7%,從業人員超過400萬,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之一。在國家政策、產業政策、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體育產業將呈現出巨大的成長性。
體育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的經濟增長點和促進社會就業的重要載體。體育產業已成為國際公認的21 世紀最具活力,是具有高滲透性、交叉性、拉動性的朝陽產業、健康產業、綠色產業。體育產業是經濟發達國家的支柱產業,在北美、西歐、日本,體育產業的年產值均排在國家十大產業之列。雖然體育產業化的歷史還不到百年,但其發展速度遠超過其它產業,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產值佔GDP比重還不到1%,與歐美發達國家有近10倍的差距。在中國宏觀經濟向好的大環境下,隨著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休閑時間的增加,體育消費升級以及《加快發展體育產業指導意見》的出台,相信中國體育產業將迎來黃金發展階段。
數據顯示,經過20 多年的市場化嘗試,中國體育產業規模化進程實現了較快的發展。2011年,體育產業呈現出繁榮的發展景象,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贊助總收入達12.27億元人民幣;義大利超級杯吸引了近8萬人湧入「鳥巢」,單是門票收益就超過億元。

⑧ 什麼是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育文化產生和發展的基礎

那本綠色的本第5頁,倒數第三行,身體運動。菜園路過

⑨ 體育的起源於什麼體育是如何起源

1 體育的發展與教育、軍事、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的宗教活動、休閑娛樂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必需指出,體育在其整個歷史發展過程中,是受一定的政治經濟所制約,並為一定的政治經濟服務。體育的發展大致經過了以下三個時期:原始的體育萌芽時期;自覺從事體育時期;形成與完善體育制度時期。經過這三個時期,逐步形成了現代的體育體系;其中競技體育的發展更是推動現代體育發展的主要動力。
2 「體育」一詞,據世界體育資料記載,最早是法國人於1760年在法國的報刊上論述兒童身體教育問題的論文時首先起用的(Ecation Physique<法>)現在國際上普遍用「Physical Eation」泛指「體育」。它的本意是指以身體活動為手段的教育,直譯為身體的教育。「Sport」一詞一般認為源於拉丁「Disport」它的本意是指離開工作去游戲、玩耍、進行娛樂活動等。後來逐漸形成具有新含義的一個概念,即---競技運動(競技體育)。
3 我國是近百年來才從國外傳入「體育」一詞的,體育史界一般認為最早是留學生從日本傳入的。當時還有從德國傳入的「體操」一詞。新中國成立後,都用「體育」和「體育運動」這些詞作為體育的總概念或第一位概念。「體育」有廣義和狹義的體育,體育理論界對它的定義有不同的觀點,目前比較普遍且較有群眾基礎的觀點是:它是指根據人類社會生活的需要,依據人體生長發育、動作技能形成和機體機能提高的規律,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達到發展身體、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豐富社會文化生活的一種有意識、有目的、有組織的社會活動,及其在人類社會發展中形成的全部財富。
我國現代體育,基本上由:大眾體育(群眾體育、社會體育)、競技體育、學校體育三方面所組成。

閱讀全文

與體育文化的產生與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