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體育生課 > 中國體育文化的雛形

中國體育文化的雛形

發布時間:2021-02-13 14:21:07

體育文化的發展過程

第一過程:(1949-1954年)「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促進中國體育發展的直接誘因。新中國體育事業起步階段。

第二過程:(1954-1966年)國家體育方針政策的提出是中國體育發展的根本保證。

第三過程:(1966-1977年)國家經濟停滯不前影響中國體育發展。新中國體育事業的停滯不前階段。

(1)中國體育文化的雛形擴展閱讀:

體育文化內涵

由於體育概念本身有豐富的內涵,以及人們對文化概念的多種界定,人們對體育文化認識也多有不同。一般認為體育文化是由三個層次或三個子系統組成的結構——功能體系[1]。

體育文化的深層結構

與體育有關的哲學思想、價值判斷、健康觀、審美觀、意識形態等等構成的思想體系,其功能是決定體育文化具體形態的存在依據、發展原則和發展方向。

體育文化的中層結構

由一系列與體育有關的制度和組織要素構成的組織體系,決定著體育文化的組織結構和操作效率。

體育文化的表層結構

將深層的體育觀念通過中層組織結構付諸實踐的操作體系,表現為體育文化的外部形態和外在特徵,如具體的健身行為、運動競賽、體育設施的設計等。人的一切社會行為包括體育行為都是有目的、有意識的,因此體育文化深層結構是一切體育行為的根本原因。

處於中層的結構組織體系是連接體育思想與體育行為的中介;表層的操作體系則是體育思想體系的具體物化過程。這種物化的結果,又具有對體育思想體系進行修正的反饋功能。

體育文化的亞文化

在體育文化中還存在著若干體育亞文化,這些體育亞文化可以依據不同的標准進行劃分,如按體育活動的類型劃分為競技體育文化、健身體育文化、娛樂體育文化、職業體育文化等;按體育活動的場所劃分為企業體育文化、學校體育文化、社區體育文化、農村體育文化、部隊體育文化等。

⑵ 中國體育發展

一、主要內容和重要觀點

這項成果的內容包括三大部分:中國古代體育史、中國近代體育史和中國當代體育史。

中國古代體育史,時間為史前至1840年,內容涉及中國史前社會、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和清前期等歷史時期,為中國古代體育產生、發展、演變的重要歷史時期。

歷史發展表明,我們人類的祖先大約在距今300萬年前就已經生活在地球上了。從以採集、狩獵經濟為主的舊石器時代開始,到以農業、畜牧業經濟為主的新石器時代,原始形態體育也隨社會一起開始出現並發展了起來。隨著公元前2070年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的建立,中國歷史進入文明時代,作為華夏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古代體育,也日益發展和豐富起來,中國古代體育雛形開始形成。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80年,中國歷史上先後經歷了秦、西漢、東漢和三國幾個時期,歷經500餘年。在這500多年的歷史演進過程中,體育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在繼承先秦體育與引入外來體育基礎上有所揚棄,形成了後世體育發展的基本格局。

經過兩晉南北朝將近400年的長期封建割據戰爭之後,歷史進入封建社會繁榮的隋唐五代時期。體育活動的豐富內容、各階層民眾的廣泛參與以及體育的空前發展,為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進一步豐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古代體育的內容和形式得到了進一步豐富和發展。

宋金元時期,體育發展是多方面的。在尖銳的民族矛盾和階級斗爭中,軍事武藝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創新,而市民階層的壯大,為城鎮健身娛樂體育活動的開展創造了條件。特別是遼、西夏、金和元朝,由於是少數民族貴族統治者建立的國家,而且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傳統和精神風貌,所以,各民族體育活動的開展也各具特點。

明至清代前期,繼承和發展了以前的體育成就,而且通過各民族體育的接觸和交往,出現了多種體育活動競相發展的局面。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後,體育活動出現了蓬勃發展的趨勢。軍事兵器的演化推動了軍事武藝的發展,使武術體系逐漸形成。導引養生體育逐步完善和系統化。民間傳統體育活動在民間更為普及。少數民族開展的體育活動各有特點,百花齊放。在中外體育交流中,西方現代體育的萌芽開始引起國人的注意。

由中國古代體育的產生、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進程來看,它是經過不同時期的流傳融會而逐步發展起來的。除了華夏民族的傳統體育活動外,還包括了在歷史長河中由許多其他民族傳入並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展的體育活動。其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原始樸素和諧的理想、中和融通的寬和精神,決定了其競技性呈現出一種完全不同於西方的那種帶有強烈對抗性的形式,更加註重禮儀和實用性。與此同時,體育與文娛活動融為一體又使中國古代體育的娛樂性、游戲性和趣味性殊為明顯。而華夏民族長期形成的清靜淡泊、順乎自然的性格,天人合一、和諧共處、融合化一、貫通一體的理想及注重個人修身養性的務實精神,還導致了養生保健術的產生,使其成為中國古代體育活動的重要形式,形成了東方體育文化的典型代表。

中國近代體育史,時間從1840——1949年,包括晚清時期的體育、民國初年和北京政府時期的體育、抗戰前南京政府時期的體育和抗戰後南京政府時期的體育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帶有新民主主義色彩的革命根據地的體育,是幾千年來中國體育發生最大變化的歷史階段。

晚清以後,也是西方近代體育在中國的早期傳入和傳播時期。由此,將近代中國體育進一步引向了全社會,並最終建立起中國近代最早的體育制度。辛亥革命以迄新文化運動以後,中國近代體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體育開始由學校向社會滲透,現代體育文化獲得了越來越多的社會認同。無論是體育行政管理制度,還是運動競賽制度、體育法規建設等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的繼承、改造和發展也作出了重大的嘗試,如中央國術館的成立和國術館系統的建立。

值得提及的是,在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體育的發展則呈現出又一種新的風貌,即具有新民主主義性質的體育。由於體育要為當時的革命戰爭服務,要為黨在當時的革命中心任務服務,因而體育有著較為濃厚的軍事色彩。但是它的制度建設、方針政策以及人才培養措施等,無不給新中國成立後的社會主義體育事業發展,積累了豐富經驗,奠定了重要基礎。

整個中國近代體育,雖然只有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雖然這個時期社會經受動亂,人民飽經滄桑,但卻是中國體育內涵和面貌發生較大變化的一個階段。在這一時期,西方體育開始傳入中國,並逐漸地得到普及與發展。同時,中國傳統體育也在不安定的環境中艱難地奮進。正是在這兩大不同體育體系的相互排斥與相互吸收中,中國體育走完了它的近代化歷程。

中國當代體育史,時間從1949——2005年,主要敘述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54年間中國體育的發展過程與概況,同時也是一部探索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體育的歷史。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後,批判改造舊體育,建立新體育,成為當時體育界的主要任務。1952年,毛澤東「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題詞,明確地界定了新中國體育的性質、目的和任務。但「文化大革命」的爆發,使體育事業遭受了一場浩劫,整個體育事業滑向了低谷。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黨中央領導全國人民撥亂反正,正本清源。體育界從思想上解除了精神枷鎖,恢復和健全了體育組織管理機構,恢復了正確的規章制度,提出了攀登體育高峰的目標,為當代中國體育事業的大發展打下了基礎。

20世紀80年代是一個具有開拓性意義的年代,中國體育全面走向世界,中國體育還在適合中國國情的體育發展道路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與實踐。1992年以後,隨著鄧小平一系列重要談話的發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的新思路開始形成,同時也為我國體育的深化改革和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從此我國體育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取得的長足進步、國際政治地位的進一步提高、綜合國力的日益增強以及國際影響力的不斷增大,2001年北京市成功地贏得了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北京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以後,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為新時期中國體育的發展確定了路線和方針政策。

新世紀初期,我國的體育事業按照既定的方針和目標,在領導重視、群眾支持的合力中,得到了全面的進步與發展。其中,在體育科學研究、體育產業化、學校體育改革以及社會體育和競技體育的發展中,取得了的顯著的進展或優異的成就,為新世紀體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這項成果在總結幾十年來我國、以至世界各國體育史學界、歷史學界、考古學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吸收國內外研究的先進理論,較充分地反映了當代國際體育界研究的最高水平。成果通過對現有文獻資料、考古資料和相關研究成果的分析,更突出了研究特點的歷史性、科學性、全面性、客觀性以及創新性。作為國內首創的這部全面反映中國體育發展史的通史性項目,向世人全面展示了人類歷史上輝煌的中國體育歷史文化,有利於批判地整理和繼承悠久的體育文化遺產,更好地推動體育運動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因而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這項成果立足於為中國體育運動的研究和體育文化的實踐服務。主體內容以歷史事實為主線,將中華體育數千年的發展歷程完整地展現出來。橫向涉及運動項目、運動人物、運動競賽、運動組織,縱向廣及體育的起源、發展、演變、交流等等,資料豐富,內容翔實,使得項目的研究既全面,又具有一定特色和代表性。鑒於體育運動本身的表現形式,以及與其他領域通史性著作相比所具有的不同特點,成果在科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方面獨具一格,並將更好地推動體育運動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

⑶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整體特點

前段時間出現了被列為「十大科普事件」的中醫廢存之爭,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次爭論竟然是在國人之間,並非外國與中國的交鋒。很多專家表明,否定中醫是對「歷史的無知」,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國人的膚淺。

這不是一個醫學的技術性問題,而是當今中國文化多元化的產物。這不難令人想到20年代出現的那次「土洋體育」之爭,本質上講,兩個事件都是文化的問題。某種程度上說,否定中醫和中國傳統體育就是否定了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用「膚淺」來形容這些人的無知實不為過。

中國的文化思維是一個整體的方式,中國傳統思維主張從整體來分析,注重各個個體之間的協調,平衡。與西方文化恰恰相反。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東方與西方的文化自成體系,他們之間是一種對等的關系。試圖用一種文化來改造或者取代另一種文化的想法和做法都是無知的。

中國傳統體育就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悠悠五千年文明,孕育了極具意境和內涵的燦爛的凝聚了東方智慧的傳統體育文化,在當今世界體育文化的大家庭中獨樹一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哲學上講,以奧林匹克為代表的西方體育追求的是人類的可能性,即人類可以做到什麼;而東方體育文化則要說明人類的必要性,即人類應該做到什麼。西方體育主張『永無止境』,『超越極限』,『全力以赴』;而東方體育則強調『點到為止』,『適可而止』這兩方面對於人類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國體育文化憂思錄》,盧元鎮)可見,東西完全不同風格的體育文化,都是人類寶貴的財富。

眾所周知,西方的殖民擴張將其文化散布到世界,西方文化成了世界的主流文化。從工業革命開始,西方文化以其驚人的速度開始向全世界擴張。科學理性是其本質特徵,在這樣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主導下,西方的理性科學創造了燦爛的現代文明,實現了文明的歷史飛躍。

西方體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繁榮,進而推向全世界的。西方體育是西方文化的產物,以其不可抵擋的勢頭迅速滌盪和俘虜了全世界。中國也不例外,中國傳統體育在西方體育沖擊下陷入了苟延殘喘的地步,游離在文化的邊緣。

但隨著文明進一步發展,人們發現工具理性已經不符合現代文明的要求。人們開始反思關於生命的意義。從此開始尋找新的出路。今天在全世界把目光開始集中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智慧上來時,我們並沒有認真的去迎接全世界善意的目光,被國外奉為無價之寶的東西,竟被國人們隨意的糟蹋和拋卻。

這是誰的悲哀,小一點說,是中國的悲哀,大一點說,是全世界的悲哀。無論是中國醫學,還是傳統體育,在國外的發展並不比在國內差,相反,甚至遠遠超過了在國內受關注的程度。中國醫學就是典型的例子,而代表傳統體育核心的武術也不例外。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捫心自問。這看起來沒有道理的事情卻正在發生著。但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似乎又是必然的了。

首先,文明的發展需要東方智慧。

從「羊吃人」到「機器吃人」,現代西方文明的發展始終伴隨著人的異化,人淪落為了工具,成為了科學理性下的理性工具。這樣的人已經不再是完整的人,也失去了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

文明再發展,到20世紀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從此開始人們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文明的發展開始關注對個體的人文關懷。透射著東方哲學智慧的東方文化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世界的焦點。冥冥之中似乎實現了一個輪回,回歸本原才是宇宙之道。

英國羅素在其《中國的問題》一書中曾說,「中國人已經發現了一種生活方式,並且已經實踐了不少世紀,如果他能夠被全世界採用,將造福於全世界」。

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是互補的兩種各成體系的文化,地位上是對等的,人類缺少了哪一種,都將面臨沒落的命運。

第二,中國近代歷史的原因,造成了中國特殊的時代特點。

被國人隨意拋卻的東西卻被外國視為寶貝,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近代特殊的歷史背景。近百年來,國人都活在恥辱和仇恨中,一直想向世界證明著自己的強大。我們欣然接受了西方的教化,那麼充足地學會了西方的邏輯,並在這種理性邏輯之上實現了工業文明的轉變。

我們的願望是如此強烈,強烈地想站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對西方的東西,我們如飢似渴地吸收,竟忽視了那些民族的東西。

正如胡小明先生所說,我們在器物的層次上完全吸收了西方的東西,但在觀念上,卻仍然是東方的思維。我們強烈在搞與世界接軌,於是對於不符合西方思維的東西採取了置之不理或者丟棄的態度。不難看出,傳統文化遭遇夾縫生存也是一種歷史的必然了。

時代在發展,思路將變的明晰。中國傳統文化理應在中國實現繁榮,進而成為世界追逐的焦點。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很難想像一種不被本民族重視的文化能夠最終成為世界的財富。而傳統文化的復興,理應擔當起世界的責任。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只是遭遇冷遇的傳統文化中的一種。通過以上的論述不難看出,中國傳統體育在世界體育中也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奧運會是強勢體育文化,但它完全是工業文明的產物,根據文化張力理論,如果沒有一種與之相反的文化來平衡,必將走向極端。中國傳統體育是一種休閑文化,它代表了人類未來的方向。之所以說中國傳統體育應該承擔起世界的責任,是因為它迎合了時代的要求。

世界需要休閑。而中國傳統體育的精髓就是和諧,養生。這不是以競技為特徵的西方體育所能達到的,在奧運會在研究如何把人搞成超人時,我們就需要站起來說,人不能是這樣的!21世紀是休閑的世紀,怎樣休閑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當人們把目光從奧運場上轉向場外,當人們開始搜索能夠挽留自身人文精神的體育活動時,都不約而同地將東方體育視為了經典。

中國需要反思,反思現代化進程中的漏洞和缺陷。現代化固然重要,但傳統的東西又何其不重要?我們的現代化被稱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到底是怎樣的具有「中國特色」呢。「中國特色」不是陷入西方與東方夾縫中的不倫不類,而應該是依託在五千年文明之上的,具有歷史底蘊的特色。中國的體育努力追求著與世界的接軌,這固然重要,但接軌不是全盤西化,更不是忘卻傳統。如果不能認識到這一點,那麼我們的現代化之路付出的代價也太大了點,我們的傳統體育文化也陷入了虛無。

如何去實現民族與世界的接軌,這是一個問題。全盤按照西方的思維來改造傳統是愚蠢的,那樣的產物是畸形的,沒有前途的。對待傳統體育文化,應該是首先保留傳統,然後超越傳統,進而推向世界。

維系傳統,才能超越傳統,在維系的基礎上超越,才是傳統體育發展的光明大道。只有這樣,也必須這樣,傳統體育才能承擔起世界的責任。正如關於中醫廢存之爭中出現的聲音,也許傳統的東西中存在一些技術性問題,但不能因為這些就否定民族文化的精髓。需要改造,但卻不是否定。

21世紀是全新的世紀,是全世界向中國尋求答案的時代,我們能做的,就是仔細梳理和發掘我們應當引以為豪的民族遺產,給世界帶來全新的答案!

⑷ 中國早期體育發展的特點

1,中國早期的競抄技運動項目是蹴鞠,早在唐朝,皇宮內的達官貴人已經玩一種類似今天足球的體育項目
2,中國古代體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其中既有體現中原文化、草原民族文化與南方水域民族文化特點的運動內容,又有盛行於歷代民間節令和宮廷中的民俗體育形式。豐富多採的古代傳統體育文化,顯示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勇敢,體現了民族的英武與蠻健,更寄託了對民族人性完美的追求。表明了「古代體育文化長城」是由中華各民族共同構築的,它深深地影響著中國古代體育整體的發展,展現了其發展變化的生機和活力。產生、發展於中國古代社會傳統文化氛圍之中的,長達數千年的中國古代體育發展史,其淵源之悠久、內容之豐富、方式方法之完備以及活動開展之廣泛,堪稱舉世無雙。從世界古代體育的發展進程看,中國古代體育佔有重要地位,諸多的體育活動形式,如球類、武術、保健養生、角力、技巧、水上及冰上活動、棋類以及某些「田徑」項目等,均可在世界各國體育活動中找到相近或相通的形式,這既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為後來盛行的世界奧林匹克運動作出了貢獻。作為世界體育史上的生動篇章,它將永遠載入史冊。

⑸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概述

中國傳統體育,最早見於20世紀初的清末,對幼兒進行全面教育時說:「保全身體之健旺,體育發達基地。以此進行身體的養護、培養和訓練等身體教育過程。

回顧中華民族的發展史,近代以前,根本就沒有「體育」這個概念,而只有「文、武」之分。武,在廣義上已包含了所有形式的體育、又不局限於體育的外在形式。

中國傳統體育,最早見於20世紀初的清末,對幼兒進行全面教育時說:「保全身體之健旺,體育發達基地「,以此進行身體的養護、培養和訓練等身體教育過程。

(5)中國體育文化的雛形擴展閱讀

回顧中華民族的發展史,近代以前,根本就沒有「體育」這個概念,而只有「文、武」之分。武,在廣義上已包含了所有形式的體育、又不局限於體育的外在形式。我們耳熟能詳的「百步穿楊」、「水上漂」、「神行太保」、「舉石鎖」等運動形式。

在西方現代解剖學主導的競技體育框架下,當代武術,被劃歸到表現難美性項群之下的一個運動項目,只不過是體育的幾十分之一。而事實上,武術不僅涵蓋了西方體育的多種運動形式,而且,還擁有獨特的東方傳統運動形式、深邃的思想和厚重的文化。

⑹ 體育的發展史

1.在古希臘,燦爛的文化、發達的哲學思想和教育思想,帶來了體育繁榮。各城邦之間的軍事交戰,更加促進了他們對體育的重視。最典型的是斯巴達,他們不僅重視尚武教育,同時很注意優生。新嬰兒必須交送國家檢查,體格強壯者才歸還父母養育,患病或畸形的兒童便被丟入山谷之中,任其死去。古希臘人還在祭祀活動中誕生了輝煌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並延續達千年之久,為人類體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2.中世紀(476—1640)歐洲進入黑暗的封建社會階段。經濟文化落後,在有害思想的支配下,除了在為統治階級培養接班人的封建貴族子弟學校的騎士教育中施以體育之外(規定「騎士七技」即騎馬、游泳、投槍、擊劍、行獵、跳棋、吟詩,其中有五項屬於體育范疇),在一般教會學校的課程中,沒有發展體能的活動計劃,被稱為「沒有體育的教育」,致使一般人身體能力退化,加之不講衛生,忽視防治疾病,造成流行病、傳染病蔓延,民族體質日衰。
3.於14、15世紀發源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此後第一個倡導「三育」學說的是英國的哲學家、教育家洛克(1632—1704)。他明確地把教育分成體育、德育和智育三部分,並強調指出「健全之精神寓於健全之身體」。主張在宮庭訓練學校開設體育課程。
4.18世紀,法國出現了以反對教學權威和封建制度為目的的啟蒙運動,其代表人物之一是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和文學家盧梭(1715—1771)。他主張在教育上要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
5.19世紀,西歐由於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和民族主義傾向,各國之間接連發生戰爭,如克里米亞戰爭等,許多國家都遭受戰敗的屈辱。正是出於強國強民的需要,迫使各國開始重視體育,因而相繼出現了「體操之父」,如德國的「體操之父」古茨姆斯等。作為人類社會財富的體育,以後流傳到歐亞美各洲,推動了世界體育運動的發展。正當歐洲各國紛紛採用和推廣德國和瑞典體操的時候,英國由於其獨特的社會條件,興起了符合他們民族特點的戶外運動、娛樂和競技運動。隨著英國殖民主義的擴張以及斯賓塞的著作流傳,英國的戶外運動、娛樂和競技運動,逐漸在美國、歐洲以及其他許多國家得到傳播。

⑺ 人類早期體育的萌芽與雛形 是什麼

古代體育的萌發和中國歷史上其他社會活動一樣,都產生於社會生產和生存的需要回
從古答代社會生產和生存的需要方面分析,人們要掌握各種生產和生活方面的技能,就要求身體有較全面的發展。當時人們為了生存,首先要把傳授生產和生活方面的技能,作為教育後代的主要內容。其中有許多身體活動,即已孕育了古代早期體育活動的萌芽。搜索 原始社會後期,由於社會生產有了新的發展,人們除了從事生產活動外稍有閑暇,生活的內容也較為豐富了,由此人們向兒童傳授生產和生活技能的機會增多,當他們以追逐、跳越、攀登、投射、游泳、角力等作為游戲和練習手段的時候,於是人們有意識、有目的地發展兒童的身體,由此具有體育意識的活動即古代早期的體育也就開始萌發了

⑻ 中國古代教育中的六藝包含了哪些體育運動雛形

禮、樂、射、御、書、數。只有射和御算是運動吧,射是射箭,御是駕駛馬車,當然,樂和書可能也算,音樂和寫字

⑼ 有人說中國古代農耕文明不可能發展出現代體育競技的雛形你如何看待理由是什麼

我這樣看:題干中的「有人」要麼是弱智腦殘,要麼是被西方文明同化後骨子裡專充滿自卑和奴性的洋屬狗,這種說法和「中國古代農耕文明無法產生哲學,無法產生科技,無法打敗游牧文明」如出一轍,就不說日韓的劍術柔道空手道相撲等皆源自中國武術,古代的蹴鞠是最早的足球運動的雛形,除此之外各類搏擊格鬥以及賽馬賽跑難道不是體育?難道就西方的什麼跳高跳遠球類溜冰游泳這些算體育?作為儒家六藝之一的射禮(算是射箭比賽)在孔子之前很早就存在了,那時候西方人他媽連體育這個詞都沒發明出來吧

閱讀全文

與中國體育文化的雛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