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試述體育課程目標是什麼
體育課程是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為主要目標的公共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是我國實現素質教育和促進學生適應社會、培養學生完整個性的有效途徑。體育課程的目標為:
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與技能。
2、培養運動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
4、提高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1)體育課道德培養目標擴展閱讀:
體育課程作用:
1、增進身體健康: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提高對身體和健康的認識,掌握有關身體健康的知識和科學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堅持鍛煉,增強體能,促進身體健康;養成健康的行的生活方式。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在和諧、平等、友愛的運動環境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情感的愉悅;在經歷挫折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在不斷體驗進步或成功的過程中,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形成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3、增強社會適應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將理解個人健康與群體健康的密切關系,建立起對自我、群體和社會的責任感;形成現代社會所必需的合作與競爭意識,學會尊重和關心他人,培養良好的體育道德和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愛國主義精神學會獲取現代社會中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方法。
4、獲得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和運動技能,學會學習體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終身鍛煉的意識和習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不同需求,選擇個人喜愛的方法參與體育活動,挖掘運動潛能,提高運動欣賞能力,形成積極的餘暇生活方式;學生可以提高體育運動中的安全防範能力,獲得在野外環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體育課程
2. 體育課怎樣寫教學目標
有四個方面十三個學抄習目標。襲
它包括:
一、運動參與
1、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 2、體驗成功與運動樂趣
二、、運動技能
1、學習運動知識 2、掌握運動節能 3、增強安全意識
三、身體健康
1、掌握基本保健知識和方法 2、塑造良好體形和身體姿態
3、全面發展體能與健身能力 4、提高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
1、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 2、學會調控情緒的方法
3、形成合作意識與能力 4、養成良好的體育道德
3. 怎樣在體育課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摘要:來學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學源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發展。做為素質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體育擔負著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的主要任務,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體育的教育目標之一,他們是相輔相成、協調發展的。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同觀點、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質,有的放矢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體育教學責無旁貸的任務。(剩餘1953字)
4. 當代高校體育課教學目標是什麼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綱要》自2002年新學年開始先在教育部直屬高校中施行,以取得經驗。2003年新學年開始在全國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各地、各校在施行中有何意見和建議請及時告我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已經施行《綱要》的學校即不再施行教體〔1992〕11號文件。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
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使當代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務院批准發布實行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精神,在總結高等學校體育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特製定本綱要。
本綱要是國家對大學生在體育課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時期普通高等學校制訂體育課程教學大綱,進行體育課程建設和評價的依據。
一、課程性質
第一條體育課程是大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為主要目標的公共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
第二條體育課程是寓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於身體活動並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徑。
二、課程目標
第三條基本目標
基本目標是根據大多數學生的基本要求而確定的,分為五個領域目標。
運動參與目標: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活動並基本形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基本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能夠編制可行的個人鍛煉計劃,具有一定的體育文化欣賞能力。
運動技能目標:熟練掌握兩項以上健身運動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運動能力;掌握常見運動創傷的處置方法。
身體健康目標:能測試和評價體質健康狀況,掌握有效提高身體素質、全面發展體能的知識與方法;能合理選擇人體需要的健康營養食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體魄。
心理健康目標:根據自己的能力設置體育學習目標;自覺通過體育活動改善心理狀態、克服心理障礙,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運用適宜的方法調節自己的情緒;在運動中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成功的感覺。
社會適應目標:表現出良好的體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第四條發展目標
發展目標是針對部分學有所長和有餘力的學生確定的,也可作為大多數學生的努力目標,分為五個領域目標。
運動參與目標: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能獨立制訂適用於自身需要的健身運動處方;具有較高的體育文化素養和觀賞水平。
運動技能目標:積極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發展自己的運動才能,在某個運動項目上達到或相當於國家等級運動員水平;能參加有挑戰性的野外活動和運動競賽。
身體健康目標:能選擇良好的運動環境,全面發展體能,提高自身科學鍛煉的能力,練就強健的體魄。
心理健康目標:在具有挑戰性的運動環境中表現出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
社會適應目標: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主動關心、積極參加社區體育事務。
三、課程設置
第五條普通高等學校的一、二年級必須開設體育課程(四個學期共計144學時)。修滿規定學分、達到基本要求是學生畢業、獲得學位的必要條件之一。
第六條普通高等學校對三年級以上學生(包括研究生)開設體育選修課。
四、課程結構
第七條為實現體育課程目標,應使課堂教學與課外、校外的體育活動有機結合,學校與社會緊密聯系。要把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課外體育鍛煉、校外(社會、野外)活動、運動訓練等納入體育課程,形成課內外、校內外有機聯系的課程結構。
第八條根據學校教育的總體要求和體育課程的自身規律,應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多種類型的體育課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別、班級建制,重新組合上課,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需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運動實踐教學中注意滲透相關理論知識,並運用多種形式和現代教學手段,安排約10%的理論教學內容(每學期約4學時),擴大體育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第九條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努力倡導開放式、探究式教學,努力拓展體育課程的時間和空間。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應具有自主選擇課程內容、自主選擇任課教師、自主選擇上課時間的自由度,營造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氛圍。
第十條應把校運動隊及部分確有運動特長學生的專項運動訓練納入體育課程之中。對部分身體異常和病、殘、弱及個別高齡等特殊群體的學生,開設以康復、保健為主的體育課程。
五、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
第十一條確定體育課程內容的主要原則是:
健身性與文化性相結合。緊扣課程的主要目標,把「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作為確定課程內容的基本出發點,同時重視課程內容的體育文化含量。
選擇性與實效性相結合。學校應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地域、氣候、場館設施等不同情況確定課程內容,課程內容應力求豐富多彩,為學生提供較大的選擇空間。要注意課程內容對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實效性,並注意與中學體育課程內容的銜接。
科學性和可接受性相結合。教學內容應與學科發展相適應,反映本學科的新進展、新成果。要以人為本,遵循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興趣愛好,既要考慮主動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也要考慮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學生所用,便於學生課外自學、自練。
民族性與世界性相結合。弘揚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汲取世界優秀體育文化,體現時代性、發展性、民族性和中國特色。
充分反映和體現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制定的《學生體質健康標准(試行方案)》的內容和要求。
第十二條教學方法要講究個性化和多樣化,提倡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助活動,努力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不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和練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
六、課程建設與課程資源的開發
第十三條體育教師是課程教學的具體執行者和組織者。學校應當在上級行政部門核定的教師總編制內,按照體育課程教學計劃授課、開展課外體育活動以及完成培養優秀體育人才訓練的任務,配備相應數量合格的體育教師。
第十四條體育教師要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業務素養。學校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體育教師定期接受教育培訓,不斷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逐步提高學歷水平,從而提高體育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以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
第十五條體育教師在強化培養人才職能的基礎上,逐步加強學校體育科學研究的職能和社會服務(含社區體育)的職能,開展經常性的科學研究和教育教學的研究,不斷推廣優秀教學成果。
第十六條學校應當按照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及有關規定進行規劃和建設,創造條件滿足體育課程的實際需要,採取措施延長體育場館、設施的開放時間,提高對各項體育設施的利用率。
第十七條要建立、健全體育課程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教師培養聘任制度;各類教學文件和教師、學生考核資料須歸檔立案;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測試管理系統;建立體育場館設施、器材的管理系統;逐步實現體育課程管理的科學化、系統化和計算機網路化。
第十八條各校應根據本綱要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制訂教學大綱,自主選擇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改革和試驗,加強教學過程式控制制,防止以改革之名行無政府主義之實的不良現象發生。根據體育課程的實際情況,為確保教學質量,課堂教學班人數一般以30人左右為宜。
第十九條體育課程教材的審定工作由教育部全國高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統一規劃與組織。本著「一綱多本」的原則,博採眾長編寫高質量的教材。未經全國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審定通過的體育課程教材,各地、各高校均不得選用,以杜絕質量低劣的教材進入課堂。
第二十條因時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是課程建設的重要途徑。如:充分利用校內外有體育特長的教師、班主任、校醫、家長、學生骨乾等,開發人力資源。
充分利用校內外的體育場館設施,合理布局,合理使用有限的物力和財力,開發體育設施資源。
做好現有運動項目的改造和對新興、傳統體育項目的利用,開發運動項目資源。
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播、電視、網路等)獲取信息,不斷充實、更新課程內容。
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和節假日,開展家庭體育、社區體育、體育夏(冬)令營、體育節、郊遊等各種體育活動,開發課外和校外體育資源。
充分利用空氣、陽光、水、江、河、湖、海、沙灘、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條件,開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學與訓練,開發自然環境資源。
七、課程評價
第二十一條體育課程評價包括對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和課程建設等三個方面。學生的學習評價應是對學習效果和過程的評價,主要包括體能與運動技能、認知、學習態度與行為、交往與合作精神、情意表現等,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定等方式進行。評價中應淡化甄別、選拔功能,強化激勵、發展功能,把學生的進步幅度納入評價內容。教師的教學評價內容主要包括教師業務素養(專業素質、教學能力、科研能力、教學工作量)和課堂教學兩個方面,可通過教師自評、學生評價、同行專家評議等方式進行。課程建設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課程結構體系、課程內容、教材建設、課程管理、師資配備與培訓、體育經費、場館設施以及課程目標的達成程度等,採用多元綜合評價的方式進行。評價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反應,重視社會有關方面的評價意見。
第二十二條體育課程建設的評價由教育部組織進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應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製定評價方案,定期表彰和獎勵有突出貢獻的個人和成績優秀的單位。教育部在四年一次的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上進行全國性表彰和獎勵,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導向和激勵作用。
八、附則
第二十三條本綱要適用於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普通高等學校體育類專業不適用本綱要。
5. 體育教育的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系統地掌握體育教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學校體育教育工作規律,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有所專長,能在中等學校等從事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課余體育訓練和競賽工作,並能從事學校體育科學研究、學校體育管理、社會體育指導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教育學、心理學、人體科學、學校體育學、體育鍛煉、訓練與競賽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受到體育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掌握從事學校體育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 體育教育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教育科學、心理科學、人體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體育教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3. 掌握體育鍛煉、訓練與競賽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4.具有學校體育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
5.熟悉國家有關教育、體育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6.了解學校體育改革和體育科學的發展動態。
主幹學科:教育學、體育學。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人體生理學、體育保健、體育心理學、學校體育學、田徑、球類、體操。武術。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教育實習等,一般安排8~10周。主要專業實驗:人體解剖、人體生理、體育保健等。修業年限:四年。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相近專業:運動訓練。
6. 中學體育教學的總體目標是什麼
體育與健康課程分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學習方面,各學習方面的目標如下:
一、運動參與的目標:
1、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
2、體驗運動樂趣與成功。
二、運動技能的目標:
1、學習體育運動知識;
2、掌握運動技能和方法;
3、增強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
三、身體健康的目標:
1、掌握基本保健知識和方法;
2、塑造良好體形和身體姿態;
3、全面民展體能與健身能力;
4、提高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的目標:
1、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
2、學會調控情緒的方法;
3、形成合作意識與能力;
4、具有良好的體育道德。
7. 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道德
葉聖陶先生曾說:「教育是什麼,往單方面講,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這說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性,事實上,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兒童的良好習慣。所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育者的重要職責。小學階段是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但小學生的體育學習習慣存在著許多不良的傾向,他們對體育學習的目的認識膚淺,學習的自覺性不強,學習的自製力、自控力較差,克服困難的意志力不堅,給體育學習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要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體育學習習慣,就要加強體育學習目的意義的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意志毅力,更為重要的是要發揮體育教學的主渠道作用,讓學生養成各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根據體育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我組注重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以下五種習慣: 一、養成遵守紀律、聽從指揮的習慣 嚴格的課堂紀律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學習效益的前提和基礎。體育實踐課多在室外進行,環境、氣候等許多不利的因素會干擾學習過程,何況小學生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行為的自製力、情緒的自控力都較差,因此,體育教學中,首先要建立嚴格的課堂紀律,建立如上課不遲到早退,不曠課,因故不能上課要請假;學習過程認真聽講、積極思考;練習當中精神飽滿、聽從指揮等課堂常規,以規范化的紀律要求來保證體育教學的正常開展。其次要訓練學生嚴格遵守課堂紀律的能力,一方面教師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讓每位學生了解自己的教學習慣,能用不同的信號表達不同的紀律要求,如擊掌要求是什麼,哨聲的緩急輕重表示什麼,不同的臉部表情表示什麼,不同的身體姿勢表示什麼等,使自己的一舉一動能夠正確的表達對學生的紀律要求,達成師生間的默契;另一方面,要把紀律訓練和教學活動相結合,可以通過競賽法、評比爭先法、榜樣激勵法、合作互動法等,把紀律訓練滲透在教學活動中,既有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又培養了遵守紀律的能力。教師還要及時評價學生的課堂紀律,對遵守紀律的學生要採用各種方法及時鼓勵褒獎,對於不守紀律的學生也應有適度的批評,甚至可以採取適度的懲罰,強制他養成遵守紀律的習慣。頭腦加身體在運動中學習是體育學習的特有方式,它有別於室內的頭腦運動而身體靜止的學習,而且學習活動中還要動用一定的體育器材,學習過程帶有一定的危險性,再加上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和辨別能力低的心理、行為特點,教師組織不當或學生不聽從指揮都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因此,體育教學中還要培養學生聽從指揮的習慣。一方面教師要了解學生固有的知識水平,掌握學生的學習特點,深入鑽研教材,認真設計科學的教學組織方法。合理地指揮學生的學習過程。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一些為國爭光的運動員遵守紀律、服從指揮的故事,提高學生聽從指揮的學習意識,也可以通過講一些不聽從指揮造成不良後果的實例,讓學生明確體育學習中聽從指揮的重要性。 二、養成專心聽講、認真思考的習慣 聽教師講課是學生學習的中心環節,也是獲取體育知識的重要途徑。如前所述,小學生好奇喜動,注意力不穩定、不能持久,如果沒有專心聽講的能力和習慣,就會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教學中,一方面要讓學生明確專心聽講是體育課的紀律,是課堂常規,是學生積極學習的行為表現;另一方面教師要做到講解精練,重點突出,條理分明,語言生動幽默,啟發思維,引起興趣。同時教師應及時判斷學生有沒有認真聽講,要運用不同手段善於控制學生的注意力,如充分使用教具,講、練結合等方法,力求使教學引人入勝,使每個學生都樂意聽講。注重層次化教學是體育教學中的關鍵一步,水平不同的學生只有把技術要領、練習方法、游戲規則等教師講解的內容進行思考,才能把教學目標轉化為自己的學習行動。事實上,體育學習是一項腦體結合的復雜勞動,只有不斷的思考、反復的實踐,才能更多的掌握體育知識,更多的掌握體育技術技能。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全面仔細地觀察,學會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對照,自覺地從教師的示範、同學的展示中深入理解體育知識的本質意義,掌握體育技術的內在聯系和規律,形成各種體育思維和體育技能 三、養成獨立練習、克服困難的習慣 雖然學習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但學習的最終結果是使每個學生獲得一定量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學習的過程也是每個學生各自努力奮斗的過程。特別是現代教育提出終身學習的思想後,向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體育教學中,教師要設計學生獨立練習的內容,充分鍛煉學生獨立練習的能力。教學過程要留給學生獨立練習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積極的探究掌握技術要領,獲取知識和技能。 學生不但要學習一些有興趣的東西,而且也要學習一些雖然沒有興趣但必須學習的東西,這就要求學生自覺地克服困難,堅持完成學習任務。在體育學習活動中,學生必須克服各種內部的(如膽怯、懶惰、身體不好等)或外部的(如活動進行中遇到種種外來的干擾、某種體育活動對身體素質的要求太高等)困難與障礙,才能取得學習的成功。教師除了要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毅力外,還要為學生提供克服困難的條件。在學習困難面前,要給予恰如其分的具體指導,要不斷給予學生意志和情感的鼓勵,運用「堅持到底就是勝利」,「不要怕,你一定能行」、「由於你不怕困難,意志堅強,才完成了任務」等鼓勵性的語言,以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讓學生從親身的意志行為中體驗成功的快樂,逐步養成克服困難的習慣。對於那些體育素質、運動技能相對較差的學生,教師要樹立區別對待、因生施教的思想,讓他們多參加適合他們難度的練習,多給他們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在體驗成功的樂趣中,激發刻苦學習的內驅力。 四、養成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 養成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是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教育的需要。培養學生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不僅要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還要幫助學生掌握體育鍛煉的能力。因此,體育教學中,應加強學生體育技能的學習,對每一次技術教學,都要讓他們領會動作要領,通過反復練習,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教師還可以通過體育專項課等辦法,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大眾化體育項目的活動方法,如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體育活動,教給他們正確的技術動作、活動組織方法、比賽的規則等,培養學生的一技之長,從而激發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進而養成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 五、通過榜樣示範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 1.通過教師的榜樣示範培養自律能力。 教師總是作為一個榜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而學生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有意無意地學習和模仿著教師的一言一行。教師要嚴於律己,比如,每次上體育課我都會穿球鞋和運動服,而且精神很飽滿,我不喜歡學生懶懶散散;久而久之,每一個在我的課堂上上課的學生都會著裝整齊,精神飽滿,我想這就是我在起帶頭作用。記得白老師一次教學一年級的跳短繩課上,為了學生做一個示範作用,自己很認真的跳起短繩來,學生看到老師這么認真的在跳,他們更加積極了。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練習,每次學生練習時,我們就會和他們一起練,我發現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進步也很大。 2.通過學生的榜樣示範培養自律能力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是以同齡人為榜樣時,學生親近、模仿的慾望更是強烈。嘗試採用如下方法: (1)通過體育活動中的競爭,表揚、樹立優秀榜樣,提高自信心,促進自律。 (2)看到後進生在體育課中的點滴進步,作為榜樣加以樹立。體育課上也有後進生,他不是成績差,也不是品德差,可能他跳繩比別人慢,學動作比別人慢,膽子比別人小……但是我知道,這些孩子是可愛的,天真的,單純的。我想他們有自己的一片燦爛的天空。五(1)有這么一個孩子,學什麼都比其他孩子慢,而且很懶惰。為了讓他能跟上別人的節奏,有進步,對於同一個教學內容我給他制定了不同的實施方針,沒有想到,居然有很好的效果,該學生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在課上,我不止一次的表揚他,在後來的體育課上,他變的很勤快了,同時也給其他小朋友樹立了榜樣。不要覺得自己不行,只要自己努力,一定行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律能力。 (3)體育教學活動中一幫一,結對子,榜樣幫助後進生。體育教學中也要和語文、數學一樣,需要幫助。低年級學習跳繩,我讓跳的好的,跳的快的,介紹自己的經驗和方法,再讓他們選擇自己要幫助的對象,制定好計劃,什麼時候學會什麼,達到什麼程度等,然後給予相應的獎勵和表揚。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促進了學生的自律能力。 教會學生自律並不會妨礙他們創造性的發揮,而只會促進他們的學習。因為只有在學生自律的基礎上,才能保證課堂教學、動手實驗的順利進行。 當然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遠遠不止這些,但只要注重學生的好習慣的培養,定能收益匪淺。良好的學習習慣,也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養成的,必須長期訓練,堅持不懈。在教學中一定要啟發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習慣,並在堅持不懈的習慣訓練中磨練自己的意志。 我組根據所教年級,制訂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遵守紀律,聽指揮。 二年級:遵守紀律,專心聽講。 四年級:遵守紀律,自覺鍛煉。 五年級:遵守紀律,克服困難,獨立練習。 六年級:遵守紀律,獨立練習,為初中體育打好基礎。
8. 簡述大學體育課程的概念和基本目標是什麼
體育課程,寓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於身體活動並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徑。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為主要目標。
(8)體育課道德培養目標擴展閱讀
在體育課中,主要是從事各種身體活動。有機體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負荷,也有一定的智力活動。因此,體育課的結構不僅要遵循人的認識活動的一般規律,而且還要遵循生理機能活動的規律。生理機能活動的規律,一般分為上升—穩定—下降 3個階段,它反映了人體工作能力變化的總趨勢。
根據上述兩種規律,體育課的結構一般分為:准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從下表可以看出課的各個部分與人體工作能力 3個階段的關系(見附表)。上述課的 3個部分是體育課的基本結構,至於每個部分的具體結構,則因課的具體任務、教材內容、學生情況和人數,以及作業條件(場地、器材、季節氣候等)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課的基本結構的一致性和具體結構的多樣性的統一,就構成了一節體育課的完整結構。為了加強組織教學,小學體育課也可把准備部分分為「開始」和「准備」兩個部分,而成為 4部分結構的課,它和3部分結構的課沒有本質的區別。當前一般都採用3部分結構的課。但有的國家體育課的結構則沒有嚴格的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