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體育生課 > 體育課教學模式

體育課教學模式

發布時間:2020-11-24 19:40:27

『壹』 體育教學模式的分類

(一)指導思想上以新的課程理念為主。新的課程理念充分體現了課程改革的要求,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新體育與健康課程還拓寬了健康的含義,確立了生物、心理、社會性三維的健康觀,使素質教育進一步深化了。未來的體育教學模式的構建上也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始終把學生的健康成長放在首要位置。
(二)教學目標由單一向綜合方向發展。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目標比較單一,如發展學生的體能或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等。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具有一定局限性,隨著教育觀念更新,新思想的不斷出現,在新的體育課程理念下體育教學模式也不斷完善和豐富,出現多樣化趨勢,不同教學模式相互借鑒和促進,發揮各自特有的功能,為體育教學實踐提供了選擇教學模式的廣闊空間。
(三)體育教學模式讓學生向著主動學習的方向發展。傳統體育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構建的,學生始終處於被動學習狀態,教學目標由教師制定,學生執行;組織教法由教師設計,學生服從,每一步教學程序都是學生按教師指令運作,現代體育教學模式針對這些弊端進行著改革,著重突出了對學生體育能力的發展如「探究發現模式」,「自學互教模式」等。
(四)體育教學模式向著適應個性方向發展。新的教學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注重學生的特長,統一教授,新的體育教學模式要求能調動學習的興趣,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經過努力,可以達到預期效果,並產生愉快的情感經驗,滿足需要,以激發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並發展自己的專長。
(五)體育教學模式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新的課程理念拓寬了健康的定義,強調學生的生物、心理、社會多維的健康觀。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要防止只重視運動技能的傳授,而忽視學生心理健康的現象,努力使學生在體育活動過程中既掌握運動的技能又發展心理品質,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提高調控情緒和預防心理疾病的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貳』 如何構建"自主學習"的體育課堂模式

一、抓住課堂常規,實施教學過程 上課前,教師要組織學生布置好場地器材等,為上課作好准備;上課開始時的組織教學特別重要,教師要抓住學生大都還處在課間休息活動的興奮狀態中的特點,採用趣味游戲,如:請你跟我這樣做、 高人矮人或反口令訓練法等方法集中學生注意力,使他們興奮的情緒穩定下來; 基本部分是體育課中的重點部分,教師應力求做到精講多練,語言生動,並不斷改變練習方法,如在練習中引入競爭性游戲,不同形式的分組練習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結束部分學生的情緒容易鬆懈,此時教師的組織教學更不能忽視,應採用一些調節情緒和恢復體力的放鬆性練習,保持學生興趣,如舞蹈放鬆、意念放鬆,同時作好課堂的小結。 二、抓住教學內容,認真組織教學。 同一教材的組織教學。體育課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課時中重復練習的難度要求是不一致的。如三年級投擲教材第一次課的要求是教會學生投擲方法;第二次則要求學生初步掌握投擲方法,通過多次的重復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投擲方法等,每一次重復練習的難度都有所提高。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對同一教材的重復練習如果每次都採用同樣的組織教學方法,學生自然會感到枯燥無味而分散注意。因此,對於同一教材的重復練習,教師要根據動型規律逐步提高動作難度,適當改變組織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上面舉的投擲一例,隨著課時的變化,教師可採用打靶一類趣味性游戲或競賽等,達到激趣的目的。 不同教材的組織教學,小學體育包括田徑、球類、技巧、武術、體操等多種教材,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把握教材特點。挖掘教材潛力,將組織教學與教材特點有機結合,改變傳統中單一的千篇一律的組織教學形式,變學生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學習,從而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教學效果。如田徑教材的跑,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點,運用競賽、奔跑游戲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三、抓住生心特點,激發學習興趣 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主要表現為:有意注意時間短,興奮過程和無意注意佔優勢,好奇、好動、好模仿、好競爭等。同時,一節課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緒等心理活動的變化也是不同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兒童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組織教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由於學生注意力在課的前半部達到最佳,意志力在課的中後部達到最強,情緒則在課的後半部達到最好。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在組織教學中應把新教材安排在課的前半部分。有利於學生對新教材的學習、理解和掌握;在課的後半部分則應安排一些競爭性、游戲性較強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要做好主教材與輔助教材的搭配,尤其要抓住主教材與輔助教材的內在聯系進行組織教學,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如一節課中,把准備部分(熱身)設計為:開放式教學,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相互合作、交流等。克服傳統的慢跑、集隊、做操。把基本部分(傳授知識、技能)教學設計為:情境教學,讓學生感受情境中體育魅力,感悟活動的樂趣,陶冶美的情操。把結束部分設計為:舞蹈放鬆(隨音樂)、意念放鬆(智力拚圖)。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組織教法,創新教學過程,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叄』 美國的體育教學模式是什麼

美國、德國體育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
作者:高振發 文章來源:南京體育學院學報 點擊數:564 更新時間:1/8/2010

1 問題的提出

關於教學模式國際上較有影響教育學家美國的喬以斯和韋爾給予了以下界定:「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課業,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范型和計劃。」我國有學者將教學模式定義為:在為一定的教學思想或理論指導下,為設計和組織教學而在實踐中建立起來的,各種類型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和活動程序及其實施方法策略體系。本研究認為,體育教學模式可以理解為,在一定體育教學思想指導下,圍繞體育教學中的某一主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系統化和理論化的教學范型或模型。一般包括教學指導思想、教學目的、操作程序、師生關系、教學條件等要素。體育教學模式是連接體育教學理論與體育教學實踐的紐帶。它既有一定的系統性和理論性,又有一定的具體性和操作性。

長期以來,我國沿用了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方面顯得單一、枯燥,教學效果不佳。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學生「喜歡體育運動而不喜歡上體育課」。本文研究目的就在於剖析教育發達國家體育教學模式的特點,洋為中用,促進學校體育改革。

2 研究的對象與方法

2. 1 研究的對象

美國、德國的體育教學模式及其特點。

2. 2 研究的方法

2. 2. 1 文獻資料法

查閱國內各大體育學院學報,以及其他體育類權威刊物,就其中刊載的有關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組合等方面與教學模式相關論文作綜述性分析。

2. 2. 2 歸納法主要對所查閱的有關「體育教學模式」的資料進行分析,從特定的視角歸納出現有的教學模式種類,並總結出其各自的特點。

3 研究結果與分析作為目前世界上教育最為發達的德國與美國,其體育教學模式歷經自二戰以來數十年的研究與實踐,理論體系完備,實踐效果已經有目共睹,現就兩國主要體育教學模式情況分析如下:

3. 1 美國的學科聯合課程模式分析

美國在20 世紀60 年代開始,學校體育呈現兩種發展趨勢:其一為以競技體育為主的課程設置,學校體育主要以競技體育為主,體育教學中教授大量有關的運動技術,讓學生掌握這些技術,然後學生自己從中選出一項自己所鍾愛的體育項目,有針對性地加以發展,並積極參與到這一體育項目中去。這種以競技體育為主的課程設置,實際上在美國學校體育中比例較少;其二為以健身和參與為目標的課程設置。目前,更多的學生參加的是這類健身運動課程。自上世紀60 年代,美國政府就重視國民體育活動的開展,並從組織上予以保證,在各州都有相應的健身和競技體育委員會,幫助各州的學校體育,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美國衛生部的報告中指出,學校體育重點應在於培養學生終身參與體育活動的習慣。現就美國眾多教學模式中的一種,湯姆·邁肯茲提倡的將體育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的學科聯合教學模式分析如下:將體育教學同其他學科聯合起來,這一教育觀已被很多人所嘗試,其主要內容就是把體育課的內容同其他學科的內容結合起來。

其教學指導思想為體育課程乃是一門多學科共同參與的綜合性學科,其中既有自然科學的相關內容、也有社會科學的相關理論,因此教學過程需要聯合其他學科一起進行,方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其教學目的在於對學生的學識、身心、社會交往等方面均產生均衡的影響。

實際操作上,則需要多學科教師們共同努力,與體育教師一起來研究怎麼上好這體育課。同時要允許校際之間的交流。對於學生的學習而言,教師要安排適合全班學生運動能力的運動。學生自己制定學習目標和練習方案,在教師引導下自由地去尋找和創造適合自己運動類型的活動(可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找出多種創造性的解決辦法,或編出簡單的游戲或動作) ,並對學習成效進行自我評定。

在師生關系的處理上,體育教學中強調學生的地位,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學生既是學習者又是決策者,學生通過自己探索、發現和相互交流等自主學習活動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也進行引導、輔導和教育活動,但這些活動主要用以啟發鼓勵學生學習。

3. 2 德國強調體驗和參與的模式

二戰以後,特別是上世紀70 年代後,德國的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德國逐漸成為歐洲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同時,德國的學校體育發展也進入了快增期,各種體育教學理論逐步完備,進入所謂的體育課程理論結構化階段。

德國在體育教學中廣泛使用了社會科學的理論,為其體育教學變革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在德國體育教學領域曾產生過許多學校體育新概念,諸如快樂體育, 體育教法學向體育教育學的變遷,「運動(Sports) 教育學」一詞的廣泛使用,再生產型體育向生產型體育的轉移等。這些新概念的開發曾引起世界體育教育界的廣泛關注,也使得德國的體育思想趨於完善。德國體育教育界特別重視體育的教育功能開發,主張在體育教學中開發人的運動行為能力,主張手段論體育觀向目的論體育觀的轉移,由此誕生了以強調運動體驗和參與的體育教學模式。

強調體驗和參與的模式的指導思想為強調學生參與體育實踐的過程,不僅要在體育課中強調積極參與,而且要在課外體育活動中積極參與;不僅體驗體育的樂趣,而且要體驗社會與人生,當然這種體驗與參與的學校體育思想很強調學生的身心完善和社會實踐,重視交際能力的提高,這種課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對技術技能稍有忽視,而對學生的參與更為重視,在教和學的關繫上,重視學生主導作用的發揮。其教學目的即在於對促進學生體育參與,為其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實際操作上,德國採取貫通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以俱樂部方式,讓學生有重組的機會參與到學校或社會的各類體育俱樂部中去,通過對個人運動偏好的滿足與強化,使得學生的體育選擇更加穩定,俱樂部制的活動方式也使得學生的運動機會有了充分的保障。

師生關系方面教師起主導作用,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領導者、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手段的運用,教學過程的調控,學生練習效果的評價均由教師決定。可以說,教學任務完成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指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按照教師提出的內容和安排的程序進行練習接受來自教師的反饋信息,對練習動作進行修正完善。

4 美、德兩國體育教學模式與我國傳統「三基」教學模式的差異分析

我國傳統的「三基教育」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最為普遍。目前,雖然已經打破了該教學模式,但舊模式的影響至深,仍在左右著我國大多數體育教師的教學行為。

4. 1 我國傳統「三基」教學模式指導思想分析

其教學指導思想是:以學習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技能為核心,遵循學生認識規律和技能形成規律,將教學過程分為感知、理解、鞏固、應用等幾個階段。教學過程遵循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的教育思想。從源頭上看,我國學校體育教學模式與美國、德國有明顯的分歧。

4. 2 我國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目的分析

我國傳統模式體育教學目標只定位於傳授體育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這是我國體育教育手段論的突出體現,明顯有別於美國、德國的目的論教育觀。

4. 3 「三基」體育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分析

在教學操作程序上「, 三基」教育模式主要是遵循學生認識規律和技能形成規律進行的,在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在明確教師提出的教學內容、目的和任務後,教師通過一些直觀教學手段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感性認識,形成視覺表象,學生經過模仿練習和表象練習,再經實際練習和教師指導,建立動作的動覺表象和正確的肌肉感覺,形成動作技能。之後,教師對所學內容進行總結評價,並指出存在問題,起到教學反饋作用。這與以上兩國的教學有一定的分歧。

4. 4 傳統教學模式在師生關系處理上的特點分析

該模式在師生關系處理上,強調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和支配作用,整個教學活動掌控於教師之手,教師是教學的靈魂與主要動力源泉,教師規定教學目的、任務、要求、練習時間、速度和頻率、以及進行評定等;學生只要認真接受教師的命令、要求,教學即可順利完成。這與美國的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設計、策劃,學習過程中積極發揮,創造性的參與有較大區別。與德國的強調學生主動參與、體驗運動,形成自主運動意識,自我發展個人體育能力等也有很大差異。

『肆』 體育課教學的類型

第一, 什麼是分類與結構

(1)分類。我們從傳統的體育理論中了解到,體育課堂教學有類別的劃分。「類」是指體育課的分類,是課的一般性質。所以,一般的體育教學課根據它的一般性質可分為:理論課、引導課、新授課、復習課、綜合課和考核課等。

(2)結構。課的結構是指教學要素在時空等諸多方面的關系,是組成一堂課的若幹部分及各個部分教材內容和組織安排順序與時間的分配等。體育課的結構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

①我們知道,體育教學必須遵循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的變化規律。從這一點上講它的結構有三結構和四結構兩種。

三結構式:劃分為開始准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

四結構式:劃分為開始部分、准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

一個是開始、准備合一;一個是開始、准備分開,實質上沒有多大區別。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直到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前基本沿用此結構上課。

在體育教學改革三十年來的進程中,課的結構也有了新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教學新結構。比如,順序式教學結構;學、導式教學結構;命題式結構,等等。他們都以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變化,形成一些看似新教學結構。但我認為,無論怎麼變都沒有離開人體機能活動變化規律的控制。只不過在方法、手段上有一些變化而已。

②另外,有一種新的課的結構,是從課堂調控關系中,在教與學之間的一種比例中產生的一種新的結構。比如,中學45分鍾一節課,按1:3:4:1的結構上課;小學40分鍾的課是按3:4:1的結構上課。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以5分鍾為一個單位,中學課的主題導入、目標與舊知識的鞏固為1個單位,用5分鍾完成 ;教師的新教材講解、示範、引導、輔導共用3個單位15分鍾完成;學生個體練習、小組練習共4個單位20分鍾;師生講評、布置任務及其他用1個單位5分鍾。合計為1:3:4:1結構。小學只是把中學的第一、第二部分合並為3個單位,15分鍾,合計為3:4:1結構。其實這種結構是從「精講多練」原則演變而來。在教學時空間的一個具體劃分。

第二,什麼是課的「類型」和「模式」

學校體育改革三十年來,分類已經突破原有一般性質的劃分,產生了具有典型特徵的「型」的變化。

(1)課的類型。「型」是課的形態特徵和典型性質。不是一般性質的新授、復習、綜合和考核的分類,已從原有「分類」概念升華為課的「類型」劃分。根據其表現特徵的不同,大致分為:趣味娛樂型、課題探究型、素質提高型、專項訓練型、民族特色型、知識傳授型、職業培訓型、自主選項型等等。

這些不同「類型」的課形成了獨特的教學特點,突出了不同的教學特徵。比如,小學低階段學生主要採用興趣培養型和趣味娛樂型;小學高段一般為知識傳授和素質提高型;而初中以知識傳授型和素質提高型為主,增加了課題探究型和專項訓練型等;高中因此多採用專項提高型和自主選項型。而民族地區則出現反映民族體育文化特色的民族特色型;職業學校則增加與自己所學專業配合的職業培訓型。

(2)課的教學模式。課的類型的發展,必然使符合這些類型的教學模式也起了新的變化。但真正影響模式變化的應該是教學理念的「升華」,帶來教學模式的「升級」。比如,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必定帶來多種模式的發展,小學、初中多側重在自主——合作;而高中則應更多的側重合作——探究。那,什麼是教學模式呢?它是指在完成課型特徵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目標指導下,根據教學對象的身心特點、教學條件必須體現教學過程特點而設計和實施的課堂各種教學課型活動的結構和框架程序。是人們可遵循的標准樣式。

過去,理論上講,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中介和橋梁。這個提法有時也讓人不好理解和操作。我認為在體育教學中,換一個提法解釋就更好理解了。體育教學模式是「課型」與教學實踐的中間聯系,是為完成某種「課型」的教學操作程序、規則和方法,是教學實踐中的具體運用。

比如,我們選擇的是趣味娛樂型「課型」。那麼,就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模式。而情境教學模式有以下要求:

①以興趣激發學生主動性與實踐性

②以觀察為手段培養學生親自感受性

③要以情感為動力,滲透有效的教育性;

④用語言誘導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創造性。

弄明白了情境教學模式的操作途徑、目的和意義,我們的情境教學的情境設置就容易了,課堂調控也就明的了。

所以說,我們研究「類型」與「教學模式」是為了老師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我們的體育教學藝術。

『伍』 如何把運動處方教學模式融入體育課堂

一、運動處方教學模式融入體育課堂的前提
1.運動診斷
開學後利用兩節體育課,對所有學生進行運動診斷,項目與國家學生體質測試結合起來,測試標准與國家學生體質測試標准相同。具體項目是身高、體重、肺活量、50米、800米(男子1000米)、坐位體前屈。運動診斷後,根據各個項目測試結果,把學生歸並成四類:身體健康類、身體發育不良類、下肢力量薄弱類、心肺功能薄弱類。
2.統計歸納
對測試結果做一個整體統計,把相同類別素質的學生進行歸納,重點放在各項目上成績好的學生和差的學生。在進行體育教學中,讓這些學生都能得到適宜的學習和鍛煉,並能體會到鍛煉的樂趣和感受學習的成就感,使學生更熱愛體育運動。
二、運動處方教學模式的教學內容設計
通過對不同身體素質學生的歸納,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考慮各項目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相應課堂教學內容。例如:田徑模塊教學中的加速跑素質練習課,對短跑成績不同的學生,我採用不同運動量(成績一般的50米,成績好的60米),不同起跑線,同時起跑,並要求在每組練習速度上要有超越。因此,學生在練習中相互比拼,這樣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挑戰,從而提高學生的鍛煉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氛圍。
三、運動處方教學模式教學課堂評價
實現互動――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一是教師作為主導者,根據學生的學習、鍛煉及各種表現,進行多種針對性的評價活動。用這些評價調節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盡快了解和掌握課堂教學的情況,實現課的目標。二是讓學生參與評價,使評價成為一種雙向甚至多向的活動,並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實現教學發展,開拓師生彼此的潛力,以促進教與學的發展。教師還可在練習過程中,採用分組、合作等練習形式,學生相互觀察,發現並指出別人練習中的正確與錯誤,對照自己的練習,討論評價,明確自己的不足並不斷改進,得到提高。然後教師進行總結性評價,強調重、難點及要求事項,肯定性、激勵性評價學生的合作,創造性地練習,最後師生共同評價。

『陸』 誰提出三段經典體育課堂教學模式

體育課三段教學法,是北洋政府時期實行教育改革後在學校體育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1922年北洋政府公布的《學校系統改革案》,標志著北洋政府時期教育改革的全面啟動。這場改革的原動力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沖擊,而直接原因則是1919年後,隨著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的來華講學,使實用主義教育學說開始在我國得到廣泛傳播,從而對中國教育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體育上的影響是,有一些學校,如長沙雅禮學校和南京高等師范學校,都分別在1919和1920年率先宣布在本校廢除兵操教育。這場教育改革的特點就是:中國的學校教育,開始從過去的抄襲日本而變為仿效美國。體育課三段教學法,正是1922年北洋政府實行教育改革後在學校體育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所以在1923年公布的《課程標准綱要》中,不僅正式將學校「體操科」改名為「體育課」,而且對學校體育的目標、內容以及組織形式等也都作了相應的調整。例如在教材內容方面,提出了體育課要以田徑、球類、游戲、體操為主要教材。兵式體操則被徹底廢除。初中和高中還要分別加授生理、衛生等方面的知識,使學校的體育課教材內容安排更趨科學化。
在教學方法上,則是全面推行「三段教學法」。所謂「三段教學法」就是將一節體育課分為三個段落來組織教學,有初段、中段和後段。初段是准備運動階段,主要有隊列練習和上下肢的運動;中段是「主運動」階段,一般包括體操、各種競技運動和游戲;後段是整理運動階段,主要有走步和呼吸運動。
「體育課三段教學法」將一節課的教學分為准備運動、主運動和整理運動三部分,和我們現在所說的體育課的「准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有一定的相似性,符合人的生理活動變化規律,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柒』 體育跳繩課教學模式有哪些

跳繩課教學設計

課 的 設 計

一、 指導思想

新《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的實施,教師首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本課設計教學。本課的主要內容是跳繩、和學生相互協作的游戲。本課以新《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中「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為出發點,所選擇的內容都能讓學生「在玩中練,在練中玩」,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興趣中找到樂趣,從樂趣中找到學習的竅門,從而喜歡參加各種游戲活動,親身體驗運動所帶來的快樂。

二、 課的構思

本課用一根跳繩貫穿課的始終,使整堂課結構完整、銜接緊湊、過渡自然。導入新課階段,應用傳統的隊列,使學生明白課堂紀律的重要性,為整堂課的順利進行做好鋪墊。激發階段,學生利用跳繩練習,學生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跳,發揮學生的自主創造性和想像力,同時做好熱身活動。學習階段,有氧搏擊操是一項新興的體育運動,通過教學,讓學生對此運動有所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練習培養學生的自我防範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增進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練習中讓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讓學生學會如何評定一項運動。通過兩人三腳跑接力和單人綁腿跳接力游戲的比賽,活躍課堂氣氛。根據「水平四」學生的心理特徵----爭強好勝,以及自身的運動能力,在游戲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團結協作的因素,因此要求學生在游戲比賽中相互協調配合,在游戲過程中相互配合,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另外,整堂課都在明快的音樂伴奏下進行,使課堂增添了不少輕松的氣氛。

目前,中等以上的城市中小學場地小,怎樣用有限的場地,上好《體育與健康》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問題,通過本課的展示,能否起到示範效果,供各位專家同仁參考並提出中肯的意見。

《體 育 與 健 康》 課 教 案

學校:江西師大附中 班級:初二(3)班 人數:40人 日期:2004.12.9 老師:劉經貴








1、認知目標:1)通過「玩」跳繩,使學生能用一根跳繩做多種用途,從而使學生學會在課中發揮自主創造性。

2)通過有氧搏擊運動的練習,使學生對有氧搏擊運動有一定的了解,加強學生的自我防範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3)通過兩人三腳接力游戲,讓學生基本掌握該游戲的規則,熟練掌握兩人三腳游戲,並能運用其進行接力。

4)通過單人綁腳跳接力游戲,發展學生的協調能力和腿部力量。

2、技能目標:1).通過教學,使學生能體會一繩多用的方法,培養協調能力。

2).通過學生在跳繩中主動設計、創造的練習,發展學生的靈敏、協調的能力。

3)通過有氧搏擊運動的練習,使學生在節奏和樂感方面有一定的提高。

3、情感目標:使學生掌握一些自我保護和自我防範的能力。培養學生的主動創造性,並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同時增進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教學內容
1、跳繩 2、搏擊健身操 3、合作接力游戲

學習關鍵
1、 身體活動 2、情感投入 3、技能掌握 4、群體意識 5、團結協作

課的

程序
教學內容
師生互動
教學設計
隊 形
次數
時間




1.體育委員整隊,報告人數。

2.師生問好,安排見習生。

3.介紹課的內容,提出課的要求。
老師:1、教師列隊前,精神好,儀表端莊,語言有親和力。

2、用語言的魅力調動學生的激情。

學生:1、學生成四列橫隊,跳繩系於腰間。

2、注意力集中,認真聽老師講解。

3、學生把情感投入到課堂中去。
有好的紀律,課才能順利的進行,從而體現學生好的精神風貌,使每個學生都能爭當好學生。

成四列橫隊

1次
2分鍾





玩跳繩

每人一根跳繩,由組長領取跳繩並分發跳繩。學生可以單跳、雙跳、單腳跳、雙腳跳、雙飛跳、花樣跳等等。老師不做示範,只作誘導。學生自己練習。

老師:1、教師給學生跳繩,讓學生自己玩。

2、教師啟發學生用各種不同的方法「玩」,對學生進行誘導。

3、在音樂伴奏下,教師與學生一起玩 。

學生:1、學生在積極參與的基礎能有自己不同的方法。

2、同學之間相互合作發揚協作精神。

3、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嘗試不同的練習方法,得到不一樣的效果。
學生自己嘗試練習,自己組織動作,能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想像力,與學生一起玩,跟學生融為一塊。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體現學生的協作精神。
在一個籃球場上。

隊形:散點

若干
6






搏擊健身操

在老師的帶領下按音樂的節奏進行搏擊運動。

主要以基本的格鬥式、沖拳和拳的組合動作---直沖拳、右勾拳、右擺拳以及它們的組合動作。

「實戰」練習
老師:1、老師講解搏擊健身運動的來歷以及練習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1、 2、示範搏擊運動的基本動作

2、 3、帶領學生按音樂的節奏進行練習,採用鏡面示範和背面示範相結合的示範形式。

4、請動作較好的同學出來演示並進行動作自評

5、分組進行一對一的「實戰」練習,把沙袋作為「攻擊」對象,練習中同學之間進行動作互評。

學生:1、繩子系於腰間,認真的聽老師的講解、仔細觀察老師的示範動作。

2、在老師的帶領下結合音樂由快到慢,由分解到組合認真進行練習。

3、認真聽音樂,把握音樂的節奏。

4、進行一對一的「實戰」練習,體會動作
1.用明快的音樂,把氣氛活躍起來。

2.在練習的時候要求學生在出拳的時候要大聲的喊 「哈」,讓學生真正的融入搏擊運動中去。

3. 「實戰」練習可以使學生體會到對抗,學生之間也可以達到一種協作。
成兩半圓形隊形:

∆—錄音機





18分鍾





1、 兩人三腳跑接力

2、單人綁腿跳接力

要求學生相互合作,共同取勝。

老師:1.結合前面的內容,充分利用教學器材---跳繩,組織學生進行二人三腳跑接力和單人綁腿跳接力游戲,距離為14M。

2.老師對游戲規則做講解。

3、強調學生在綁跳繩的時候要把多出來的繩子處理好,以免產生不安全因素。

學生:1、 學生自己動手綁好跳繩, 可自己選擇規定范圍內比較合適的位置綁腿。

2、學生對所要進行的練習熟悉,然後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比賽,看哪隊獲勝。
1.學生自己動手選擇不同的方法綁腳,發揮學生的自主創造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2.學生之間的配合可以增進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3.針對比賽結果,可培養學生的團隊認同感。
兩人三腳跑接力隊形:

單人綁腳跳接力隊形:



1



10分鍾




1、放鬆練習

2、小結全課,布置課外作業

3、收拾器材

4、師生再見
老師:1、帶領學生圍繞半個籃球場,手拿跳繩做各種放鬆操,用音樂和口令去感染學生,讓學生機體放鬆。

2、布置好課外作業,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知識。

學生:1、在老師的帶領下結合音樂手拿跳繩完成各種放鬆操練習。

2、聽老師總結全課。
通過放鬆,使學生機體恢復到運動前的狀態。
最後隊形:散點(圍在老師周圍)
1次
4分鍾

場地

器材
籃球場一個、單人跳繩41根

錄音機一台、沙袋21個。
反饋

課後小結

『捌』 國外體育課的教學模式

參考答案 · 人生苦短,若虛度年華,則短暫的人生就太長了。

閱讀全文

與體育課教學模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