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奧運會對中國的影響
奧運會對中國最大的影響就是2008年舉辦的奧運會,具體的影響如下:
1、為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
新世紀前10年我國經濟將處在以結構調整為主導的發展階段,這一階段不僅要繼續擴大經濟總量,更要解決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升級等一系列重大改革與發展問題,如社會保障體系建立與完善、勞動力增長與就業困難的矛盾以及「入世」、經濟全球化對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度的要求等。解決這些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都需要提升社會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主辦奧運會是最佳、最典型的方式。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從申辦開始到奧運會結束,至少能在10年的時間內讓全民普遍關注。以北京為例,從1999年北京奧申委正式成立到2008年奧運會圓滿結束,這10年將會出現前期的「人人盼奧運」和後期的「人人都是東道主,全民支持辦奧運」的祥和局面,而這10年正是我國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主辦奧運會無疑將為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2、有利於進一步擴大開放,使中國經濟能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進程
改革開放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最基本的成功經驗。改革開放的20多年我們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是這一體制還不成熟,還需要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度,在主動參與全球經濟競爭中不斷完善。擴大市場開放度除了市場主體在成長過程中的自我推動之外,政府利用重大事件來有意識地推動這一進程尤為重要。主辦奧運會即是一個國家擴大市場開放度,加速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一個重要媒介。首先奧運會是當今世界上最具國際化的事件。主辦國的政府、組織和企業要與多個國際組織和眾多跨國公司進行業務往來和商業談判,因此從申辦到實際運作的全過程都必須按照國際慣例來操作。這樣的操作要求該國政府、組織和企業都必須調整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管理和運作方式,而這樣的調整過程無疑就是擴大開放,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過程。其次,現代奧運會投資巨大,一般來說,主辦夏季奧運會用於賽事的直接投資和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的間接投資加起來會超過幾百億美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辦奧運會投資會更大。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總投資將會達到1323億元。這樣大的投資規模對國內外企業都有巨大的吸引力,特別是奧運工程都要求有一流的設計水平、一流的工藝和施工水平以及很高的科技含量,因此在工程的招投標管理中絕不能搞地方保護主義,只有擴大市場開放度,按國際慣例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外資、保證工程的質量和投資的效益。最後,承辦奧運會會使主辦國在整體上獲得一個開放、民主和有活力的形象,這種形象對吸引外資以及國內企業拓展海外市場都有實際意義。所以,北京承辦2008年奧運會有利於進一步擴大開放。
3、有利於在國際上打造「中國品牌」,能更好地帶動國內企業由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的轉變 。
現代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除了企業自身要有雄厚的實力和一流的產品,還需要企業所屬國在國際上有美譽度和影響力。也就是說,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品牌競爭實際上是需要國家這一大品牌支撐的。主辦奧運會是一個國家在國際上打造「國家品牌」,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手段。冷戰結束以後,中國成為西方陣營竭力遏制和打壓的對象,在以美英為首的西方主流媒體中,對中國的正面報導並不多,中國通過申辦和主辦奧運會,將使西方媒體不得不在10年左右的時間里持續關注中國,並給予更多正面和客觀的報導。這種長周期、高頻率的報導,對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樹立「國家品牌」都有重要作用。國家盛,企業興。國家這一大品牌打響了,企業的小品牌才更容易進入國際市場,才會更具國際影響力。另外,承辦奧運會還能使本國企業藉助奧林匹克市場營銷計劃宣傳、推廣企業形象和品牌,以悉尼奧運會為例,本屆奧運會共有106家企業成為各類贊助商,其中TOP贊助商24家?澳大利亞公司13家?,支持商18家。一般產品供應商40家,體育產品供應商24家,其中絕大部分為本國公司。這些企業藉助奧運會的巨大傳播力使自己的企業和產品品牌具有了國際影響。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國內的眾多企業就可以藉助奧運會來推進企業由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的躍升。
申辦奧運會的競爭,實際上是一場綜合國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文化魅力的競爭,是一場國家形象和民族地位的競爭。北京申奧成功,是世界對中國的肯定。
申奧成功對中國的六大意義:
一、中國經濟迎來新動力
申奧成功,不僅對我們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也同樣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因為時下的中國經濟,正承受著自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為嚴峻的外部挑戰。
北京申奧成功,將在今後7年內平均每年拉動中國GDP增長0.3-0.4百分點。
北京將以申奧成功為契機,大力改善環境、治理污染、改進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興建—大批具有國際水準的體育場館……這一切將帶動包括房地產、旅遊服務、環保、電子信息產業等許多相關產業的發展。不僅如此,申奧成功還將增強海內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帶動國內投資和外商投資雙升溫,使奧運的投資效應被放大,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增長。
總之,中國經濟內需的增長將因奧運而找到新的支撐點,而這個支撐點有可能使中國經濟的運行曲線向著斜率更大的方向變動,而不是相反。這一結果不僅對中國經濟,而且對世界經濟也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有利於進一步擴大開放
奧運會是當今世界上最具國際化的事件,承辦國的政府、組織和企業要與多個國際組織和眾多跨國公司進行業務往來和商業談判,因此從申辦到實際運作的全過程都必須按照國際慣例來操作,即以信用為基礎、以契約管理為手段。這樣的操作要求該國政府、組織和企業都必須調整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管理和運作方式,而這樣的調整過程無疑就是擴大開放,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過程。同時承辦奧運會會使主辦國在整體上獲得一個開放、民主和有活力的形象,這種形象對吸引外資以及國內企業拓展海外市場都有實際意義。申奧成功,意味著中國可以與西方世界全面相互影響,標志著中國正式進入現代化國家的行列。
李嵐清副總理說,「北京申辦的成功,為我國在新世紀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必將激勵全體人民為實現我國新世紀現代化發展戰略目標邁出更大的步伐。以申奧成功為契機,進一步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努力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進一步擴大同國際社會的交流與合作」。
三、促進北京城市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
一個城市能夠承辦規模巨大的奧運會,說明它已具有相當的國際化水平和組織能力,而一屆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也會對一個城市的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申奧取得成功,給北京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將從多角度、全方位地促進首都現代化事業決速發展。一是辦奧運將迅速提升城市建設管理和生態環境水平,大大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步伐。二是辦奧運將全面拉動投資、消費和進出口增長,激發經濟發展的旺盛活力。三是辦奧運將強有力地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增強經濟發展的堅實後勁。四是辦奧運將進一步促進體制和機制創新,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五是辦奧運將不斷提高全體市民整體素質,推動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再上新台階。為把2008年奧運會辦成最出色的一屆奧運會,首先要盡快治理好環境。要對各類污染進行力度更大的治理。工業污染要解決,沙塵暴和揚塵、汽車尾氣污染、煤污染都要解決。要加快綠化步伐,使北京天藍水清的日子早日到來。其次,要搞好設施建設。在加快地鐵、高速路建設的同時,必須加快22
個場館建設, 在
2006年完成所有建設任務。要把奧運村規劃好、建設好。第三,要大力提高精神文明建設的水平,使市民的修養和公共道德、公共衛生習慣達到新的水平;使北京的語言環境有新的改善,服務質量有新的提高。第四,要大力發展種類體育事業。培養運動員,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運動普及率。今後五年我們將投入1800億元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30多億元建設大批奧運場館,還要完成城區現有的900
多萬平方米的危舊房改造任務。
四、外資開始部署新投資戰略
1、在北京舉辦奧運會,正是打開中國巨大商業市場的一把鑰匙,
將給世界各國的企業帶來無限商機,將促進世界經濟貿易的發展。
對於全球知名品牌來說,都渴望從中分得一杯羹。奧運會的最大贊助商柯達公司就是在1988年日本長野冬季奧運會時,敲開了被富士公司牢牢控制的日本膠卷市場的大門。由於被指定為奧運會賽場專用膠卷,其在日本的市場份額迅速翻番增長至20%。
一些悉尼奧運會的贊助商已經承諾向北京提供12億美元的贊助,包括比賽的基礎建設及廣播設施。 柯達、 可口可樂、 科技公司 Sema 及美國的石油集團
Sch1umberger公司已明確表示將贊助2008北京奧運會。
已在中國設有23家合資工廠的可口可樂公司,計劃利用奧運會建立起它在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戰略,如奧林匹克貿易中心、可口可樂廣播節目及流行的競猜游戲節目。
在眾多的美國公司看來,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腳步日趨臨近,中國市場的大門將會向更多的美國及美國的競爭對手開放。美國的一些中國商業顧問們稱北京申奧成功也將加速這一進程。那些過去已與中國有著緊密合作的美國跨國企業意識到,奧林匹克運動將雙方的合作關系推向新的層次。
2、北京申辦奧運成功,在台商中掀起新一波祖國內地投資熱。
目前台灣的房地產、建築、運動器材、百貨以及食品、廣告、網路企業已開始行動,爭著「搶灘北京」。鴻禧企業已規劃參與北京的建設;太平洋建設集團與香港電訊盈利合作,計劃下半年在北京設立太平洋百貨公司盈科店。已在內地設廠的生產電線電纜的華新麗華公司表示,未來7年預計可增加營收10億台幣以上。
在內地投資生產自行車的巨大集團和美利達工業等業者預估,隨著北京申奧成功,將會在內地掀起自行車運動風潮,可望為廠商造100億元人民幣的商機。
五、奧運意識將成為中國人社會生活的主旋律。
中國北京的申辦成功,既是國際社會以及奧運大家庭的世界各國人民對改革開放時期中國人民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充分肯定,也體現了穩步發展中的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增強。奧運精神昭示了這樣一條真理:一個國家民族的強大和它對世界的影響力,並不僅僅體現在其戰爭能力以及它的經濟實力上,還更多地體現在這個民族的精神風貌和它的文明氣質上,體現在它是否能向世人展示更多的友愛和包容,體現在世人是否能從這個民族那裡感受到更多的親切與熱情。
此次北京的申奧成功,預示著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奧運意識將成為13億中國人社會生活的主旋律,在奧運精神的鼓舞下,在奧運五環旗的指引下,我們各方面的工作將會做更快、更好。
成功舉辦的影響是巨大的,主辦城市居民的精神和態度以及對於未來的期望產生積極的影響,會把中國帶入一個更加競爭和開放的社會。
六、為中國和世界留下獨一無二的遺產
國際奧委會評估團的其對北京的考察報告中認為,「北京舉辦奧運會將為中國和世界體育留下獨一無二的遺產」。
因此,評估報告一發表,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中華民族自然質朴、綿延世澤、熱愛土地、理解感情,尚人論、尊祖宗、重道德的民族品格和精神,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中國體育運動的特殊氣質,必將對奧林匹克產生深刻的影響。
今天當我們看到奧林匹克的五環被人性化的理解,演繹成動感的太極拳人形的時候,不難想知2008年奧運會的開幕式、閉幕式、吉祥物、會徽、會標等直觀的形象,一定極具東方文化色彩;那屆奧運會的管理體制、組織方式、運行機制一定是表達東方智慧的;對奧林匹克精神和原則所做的東方哲學的全新解釋將使世界感到驚異。西方哲學、西方倫理、西方體育陷入迷惘時代一直在探究的東西可以在中國找到答案,這就是使全世界的眼睛為之—亮的原因。
奧林匹克主義之所以能為世界多數民族接受,成為一個足以震撼全球的奧林匹克運動,就在於它具有巨大的融通性。這種融通性不僅表現為奧林匹克運動已經與政治、經濟、國際關系、科技、文化、教育等融為一體,成為一種不可抗拒的文化力量。同時,融通性還體現在它對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充分兼收並蓄上。奧林匹克的魁力就在於它不斷地將民族體育文化進行世界化的提升和推廣。